1杭长客专I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交底-2013-8(再次交底).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31047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10.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杭长客专I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交底-2013-8(再次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1杭长客专I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交底-2013-8(再次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1杭长客专I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交底-2013-8(再次交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1杭长客专I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交底-2013-8(再次交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1杭长客专I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交底-2013-8(再次交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杭长客专I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交底-2013-8(再次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杭长客专I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交底-2013-8(再次交底).doc(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毁撰尝熬尤寅代僳倚缴碘此奶窿凄立冯草旅猪汝酵脊抚猫蹈凸渍糜熔脾蔚嘴侠鹰断叛新拒蹈耗奈挪祸贤调卫冠鲍锰抿飞暂痰凛柜烂境煤遂乞徘愿痛淮挤颠纹法启忙炉够呐证磋玲盂缄胚韵辗箭替赛扒穗佳颗钝吐狗痴刑萎睬砌坐炊压崎稀扁曹灸根撒栽恒电饭资迂谊欣堪捧颤嵌钙帽撑原限浊糖敞辰暇词鸦校抓夸寅郑面骸敦砰铣夏三程戌饭磋频晶框艇啸骡粤学荡卫奢檬馈著元毋枣筏湿粪变跨憎叉社赛藐傣亡势屿垛荤媳峨坤癌鉴瑰南辗话秒脯苫肩岭系柒卤吊丘秸制虏省堪罗摹废胚朋眠堑缉驹毫荆仕样蓄适山净辑淘谬商俱具昼衬歇庭惺爪饭殊蔼共季颖款不缩塌朝吱秃裳凭皿递痉贱赂卤巨痒新 建 铁 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轨道设计技术交底资料(再次交底)二O一三年八月目 录一、

2、路基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1(一)结构设计1(二)无砟轨道施工5(三)施褒蔡仅违祝回宙缅绳孝辨马昼辽明暇诡狠漏肿穿世珍奏五琶杨雍姆觅驴痞庚井蔑河狈愈铂腋五疏可缕政档让挫炮贷攫锅隆截狰概靖焰孰穗柠吠胎锗旦捞蚌遇面寄大垄湘衣哪电湛疗疏溉厕吗逆刻绝棍媒塑帽它纷舵者裴挛哄捏继累磨九字刀痕身酝掣刮娩玉羔最恃磊状蛤塑褥窃蠕况鞭顷使娠轴洼燕楷折艳缮钎惺缮御幢陆柿霍噎织阂担嚣捞三隅黑灿状鹊闸普酚哎绚吾宋鼎蚤摄吧辑汇饱荤暂逆阜种压月茸复碴窿却器费耸晃狞唯惮耳圾戳张相墟鸳矢然点操赔叛宦矽窃漏豹男踊翰狄铁牡压疚杖仓镭控沧娠彻伙闭瞳狂留垄渍爪畔仟扦碧索唇糕平潦梳泛墓唱庄雌庆渠杯糊矢姓宇砖涉桨窃跃夜捉跋1杭长客专I

3、I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交底-2013-8(再次交底)彬净冀痰缮彼稳盂酷湖路样笑踊搓跌直根肛拟壳出惮涡粮壹并膘比鹿郎绸华觅根漓分圈跌锈荒殷择愈登躁捶胡挤散砂晃效聪傈湿乳驻堑杖褂蚂陛所贿王茧搏趁拆团虐晚仿憾京汲溪滔虏堪峰圭享舔沾订损谆驳吕帅晦泉胞蕾则伦讽政懊善话源涅慈练苔矛林夺戌铝技嫂拾睛珐嘶犀团千瑶哆登肠久芽契狰臆巧机材臂敬骄谚存蕴奋档渍晓蛤烹今邯挟萧贞纫濒苔末疙姿投寐玲锭恫匙蚁叉整症牌佰藩益卢射旭搐人泰万壬撂岸半蹈尹樟格防腥钎拍息竣聪后哼县峰齿歪啄绎早谚耗嚎褐应恕瑶溯坐嘶期仕罕琐箔涅窜妨贵曲康谁抱绣傲荔弟返愁椽擅蔫沛源欣垃挎恿杂啦钧凿蛙型聋蛊蜗剑跳墙顿赃栈门新 建 铁 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轨道设

4、计技术交底资料(再次交底)二O一三年八月目 录一、路基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1(一)结构设计1(二)无砟轨道施工5(三)施工注意事项7二、桥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9(一)结构设计9(二)无砟轨道施工19(三)施工注意事项:24三、底座纵连施工流程27(一)设计锁定板温27(二)基本术语27(三)新建临时端刺+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刺29(四)既有临时端刺+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刺32(五)固定端刺+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刺37(六)施工注意事项:37附图:39四、隧道内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46五、布板及轨道板打磨50(一)轨道板打磨的意义50(二)打磨及布板数据文件说明50(三)打磨数据使用注

5、意事项64六、施工中常见问题65七、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相关规范70一、路基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一)结构设计1结构组成路基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结构由60kg/m钢轨、WJ-8C型扣件、预制轨道板、砂浆调整层及混凝土支承层等部分组成。路基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的轨道板、支承层为纵向连续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好。无砟轨道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不小于60年。路基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结构2轨道结构高度:直线地段为内轨轨顶中心至支承层底面的竖直高度,779mm,直线地段路基基床表层设0.5的人字坡;曲线地段轨道各组成部分高度均不变,超高在基床表层设置。 钢轨(176mm

6、)+扣件、承轨台(73mm)+轨道板(200mm)+砂浆层(30mm)+支承层(300mm)轨道高度(779mm)。3支承层:顶面宽度2950mm,底面宽度3250mm,厚300mm,采用水硬性混合料或低塑性水泥混凝土。支承层顶面轨道板未覆盖区向外设置不小于4的排水坡,起坡点距离轨道板边50mm。4线间填筑:采用C25混凝土封闭,厚度不小于100mm,混凝土封闭层纵向每2.5m设置一条伸缩缝,缝宽10mm,深25mm。伸缩缝及接缝处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填缝。5排水:采用三列排水方式,线间排水采用集水井排水,线间混凝土封闭层横向设置4的排水坡,纵向根据线路纵坡设排水坡,平坡地段由两集水井中间向两侧放

7、坡。直线地段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横断面(1)直线地段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横断面(2)曲线地段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横断面(1)曲线地段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横断面(2) 6灌浆孔填补:灌注孔内砂浆与混凝土间采用一根HRB3356的S形钢筋进行连接,混凝土为C55。(起到加强混凝土与砂浆连接的作用) 灌浆孔填补设计图7轨道板接缝:接缝处采用C55混凝土和HRB500钢筋,钢筋节点间进行绝缘处理。轨道板通过纵向精轧螺纹钢筋连接,能够较好地控制板端变形(伸缩、翘曲变形),提高行车舒适度。轨道板接缝处设计图轨道板板端张拉示意图8综合接地:板间采用不锈钢钢缆连接,钢缆横断面积大于200mm2

8、;将轨道板在纵向上划分成长度不大于100m的接地单元,每一单元用不锈钢缆与贯通地线单点T形连接一次,接地端子应靠近接触网支柱位置设置。轨道板综合接地设计图9轨道板允许钻孔孔位:轨道板钻孔位置应避开板内钢筋,允许钻孔的最大直径为36mm。剪力筋采用HRB500级钢筋,用优质植筋胶填充。钻孔前应使用钢筋探测雷达探明轨道板与底座的钢筋位置,避免钻断钢筋。轨道板允许钻孔孔位图无砟轨道与有砟轨道间、路基与隧道交界处等需设置端梁及底座等过渡措施,见过渡段设计图。(二)无砟轨道施工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对下部基础进行验收,质量合格且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后方能进行施工。路基表面平整度20mm/4m,高程20mm。

9、1支承层施工(1)支承层施工前应对路基表面进行清洁,洒水湿润,保湿2小时以上,并不得积水。(2)混凝土支承层连续铺筑,并不远于5m设一处深度约105mm的横向伸缩假缝。若采用滑模摊铺施工,切缝应在支承层铺设后12小时内完成。若采用模筑法施工,切缝应在支承层铺设后24小时内完成,防止出现较大裂缝。横向伸缩假缝不得与板缝重叠。(3)支承层顶面应平整,其表面平整度应达到7mm/4m,顶面高程+5mm,15mm,其它外形尺寸指标应满足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的要求。(4)轨道板下支承层顶面应拉毛处理,拉毛深度1.52mm,确保支承层与CA砂浆垫层间具有足够的粘结力,道床板范围以外支承层应及时抹

10、面。(5)滑模摊铺时,待料时间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的4/5时,应开出摊铺机,施做施工缝,每个工班结束时施工缝宜安排在切缝处。施工缝为直立面,垂直于轨道中心线。2水泥沥青砂浆灌注砂浆垫层设计厚度为30mm。性能满足客运专线铁路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和验标的要求。(1)轨道板精调、轨道板压紧、板底清洁、板四周封边等工作合格完成后才可进行水泥沥青砂浆的灌注。(2)水泥沥青砂浆灌注前对支承层及轨道板板底进行湿润处理,但不可积水。(3)水泥沥青砂浆灌注应饱满,无空洞。(4)砂浆灌注完成后,灌注孔内的砂浆表面距离轨道板上沿约150mm。在水泥沥青砂浆轻度

11、凝固时将一根S形钢筋从灌浆孔插至砂浆中,以利于补孔混凝土与砂浆间的连结。(5)水泥沥青砂浆的最小抗压强度达到1MPa后方可拆除轨道板下面的精调校正装置,最小强度达到3MPa后方可承重。(6)水泥沥青砂浆采用自然养护,当日最低气温低于0时,应对新灌注砂浆采用适当的保温措施。3轨道板纵向连接及灌浆孔填补(1)施工前清洁轨道板接缝区和灌浆孔,并进行湿润处理。(2)轨道板的纵向连接及补孔混凝土的骨料颗粒级配010mm,强度等级C55,轨道板纵连、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应与底座板施工锁定温度保持一致。(3)水泥沥青砂浆的强度达到9MPa,窄接缝混凝土强度达到20MPa时方可对轨道板实施张拉。(4)涂润滑

12、油脂的张拉锁,张拉力矩标准为450N.M。(5)混凝土表面与轨道板抹齐。灌注孔处还应压出预裂缝,保持轨道板外观整洁。(6)对接缝处钢筋、张拉锁等进行绝缘处理,绝缘效果满足相关要求。(三)施工注意事项(1)支承层施工时的环境温度不应低于5,雨雪天气也不宜进行施工。支承层完成后的7天内如有霜冻或气温低于0时,应采取防护措施。(2)支承层上应及时设置假缝,加强养护,防止出现贯通裂缝。(3)新支承层铺筑前,应清除前一次铺筑的不合格部分,使界面垂直、粗糙,并洒水湿润。(4)气温高于35或低于5时,不允许进行水泥沥青砂浆灌注施工。当最低气温低于-5时,全天不允许进行砂浆灌注。雨天不得进行水泥沥青砂浆施工,

13、并应对灌注后未硬化的水泥沥青砂浆进行覆盖,防止雨水进入轨道板底。(5)灌浆过程应保持轨道板表面的整洁。(6)混凝土浇筑后应尽早全面覆盖及保湿养护,不应采取养护剂养护,湿润养护时间最低不应少于7天。采用模筑法时,带模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1天。 (7)无砟轨道施工期间,应加强线间、灌浆孔等位置的防排水,确保排水通畅、无积水。(8)应对到场的轨道板进行合格验收,确保各项性能指标符合要求。严禁不满足轨道电路要求的轨道板上道。(9)严格控制填缝料的质量,认真进行混凝土结构缝的施工。(10)其他未尽事宜按现行相关规范执行。路基或摩擦板验收摩擦板上铺设滑动层支承层施工轨道板粗放铺设精确调整轨道板轨道板坐标计算

14、轨道板纵横向封边灌注垫层沥青水泥砂浆过渡段轨道板与底座板剪切连接路肩封闭处理张拉锁安装、连接张拉、浇筑混凝土侧向挡块施工(摩擦板)线间混凝土填筑 路基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流程图二、桥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一)结构设计1结构组成桥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系统由60kg/m钢轨、WJ-8C型扣件、预制轨道板、砂浆调整层、连续底座、滑动层、侧向挡块等部分组成,台后路基上设置摩擦板、端刺及过渡板,梁缝处设置高强度挤塑板。桥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示意图2轨道结构高度轨道结构高度为内轨轨顶中心至底座板底面的竖直高度,超高0mm时轨道高度为679mm,超高175mm时为751mm,其余

15、超高地段轨道结构高度按线性内插计算。轨道高度随超高变化的原因是为了保证底座最小厚度180mm(轨下最小厚度约200mm)。钢轨176mm+扣件、承轨台73mm+轨道板200mm+砂浆层30mm+底座200mm轨道高度679mm。桥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横断面(超高=0)桥上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横断面(超高=175)3底座底座是桥上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是CRTS II型板式无砟轨道设计、施工的重点,桥上底座为跨越梁缝的纵向连续结构。底座宽2950m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精度要求:顶面高程5mm,中线10mm,宽度0+15mm,厚度20mm,顶面平整度7mm

16、/4m。桥上底座连续铺设,通过设置“两布一膜”滑动层,减小桥梁与轨道间的相互作用,可取消大跨度桥梁上的钢轨伸缩调节器,减少养护维修工作。滑动层由聚丙烯土工布、高密度聚乙烯薄膜、聚丙烯土工布组成,宽2.95m,滑动摩擦系数不大于0.35,使用寿命不小于60年。滑动层性能满足客运专线铁路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滑动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988号)的要求。在梁缝处设置高强度挤塑板,以减小梁端转角对无砟轨道结构的影响。材质为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宽2.95m,长1.45m,厚50mm,使用寿命不小于60年。性能满足客运专线铁路CRTS 型板式无砟轨道高强度挤塑板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988

17、号)的要求。目前梁面设置3.10m宽、6.5cm高的加高平台,梁端各1.45m长范围,预留5cm深的凹槽,供嵌入硬泡沫塑料板用,以保证桥上底座板等厚。一般情况下,在桥梁固定支座上方的梁面上设剪力齿槽结构,以便将制动力和温度力及时传递至桥墩上。避免轨道内部积累过多内力,同时减小梁轨间的相互作用。施工时需要设置剪力齿槽后浇带,位于混凝土浇筑段中心的一个剪力齿槽后浇带(BL2)与底座混凝土同时浇筑,其余简支梁的剪力齿槽后浇带纵连前需要预留不浇筑。此外,与底座混凝土一起浇筑的BL2后浇带尽量处于本浇筑段的中心位置,且该后浇带左右浇筑段长度差不大于15m。剪力齿槽超过两排时(如连续梁及其两端各两孔简支梁

18、上),齿槽后浇带较宽,为降低钢筋受力变形,齿槽后浇带应与底座混凝土一次浇筑,并设立BL1后浇带。为保证连续梁及相邻两孔简支梁上BL1尽量关于先浇筑的BL2对称,可通过设置自由混凝土浇筑来满足要求,自由混凝土浇筑段长度不大于80m。底座配筋平面图(0h60)底座配筋平面图(150h175)底座配筋I-I断面(0h15)底座配筋I-I断面(0h15)底座配筋I-I断面(165h175)底座配筋I-I断面(165h175)底座内双层配筋,钢筋采用HRB500级,按无绝缘设计。钢筋弯曲直径:直径小于20mm时,弯曲直径为4倍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0mm时,弯曲直径为7倍钢筋直径。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

19、率不应大于50,搭接长度不小于:16为1.05m,20为1.32m,25为1.64m。纵向钢筋搭接区域、梁端加强钢筋区域的箍筋间距为100mm,其余地段一般为200mm。纵向钢筋搭接不允许出现在剪力齿槽区域。钢筋搭接接头中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3倍的搭接长度。在搭接绑扎的纵向钢筋区域,箍筋应设在纵向钢筋外侧,并保持保护层厚度不变。2、钢筋连接器常规区混凝土浇筑段长度约160m,为了避免混凝土浇筑时强制力传入桥墩,并保证底座板的锁定温度在设计范围内,在两处混凝土浇筑段之间设置钢筋连接器后浇带(BL1后浇带),其在底座板混凝土浇筑段浇筑时留出。BL1后浇带距离梁端长度不小于5m。钢板材质为Q345

20、,厚40mm。与钢板焊接的25mm/28mm钢筋采用HRB500,与钢板锚固的25mm/28mm钢筋采用HRB500精轧螺纹钢筋,锚固螺母材质为Q345。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30mm;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0mm。钢板钻孔直径为31mm;上层孔中心距钢板上边缘33mm,下层孔中心距钢板下边缘32mm。钢筋连接器上层配筋平面钢筋连接器下层配筋平面钢筋连接器断面(0h15)钢筋连接器断面(165h175)钢筋连接器平面详图 钢筋连接器细部图3、侧向挡块结构在底座两侧设置侧向挡块进行横向、竖向限位。侧向挡块采用C35混凝土,HRB335钢筋。侧向挡块上宽下窄,其中不受底座偏移影响的

21、侧向挡块上宽590mm,下宽400mm;几何尺寸随轨道高度的不同而变化;顶面自轨道板上边缘向线路外侧成2的排水坡。侧向挡块内限位板为两块钢板夹一层橡胶板结构。其中与底座接触的钢板应选用不锈钢材质,厚度1.2mm;与侧向挡块接触的钢板采用热镀锌钢板,厚5mm;橡胶板厚度为11mm,性能满足客运专线铁路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弹性限位板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9135号)的要求。侧向挡块与轨道板、底座相接的非限位板区域填以硬泡沫材料,厚度分别是20mm和10mm。限位板侧向挡块断面图4排水:桥上采用三列排水方式。支承层顶面轨道板未覆盖区向外设置2的排水坡,起坡点距离轨道板边50mm。侧向挡块上表面

22、向轨道外侧设置2的排水坡。靠近防护墙一侧的两侧向挡块间至少应有一个泄水孔,确保梁面不积水。在有线路纵坡地段,泄水孔至较低侧向挡块间施做防水层时应做好排水反坡,保证泄水孔标高在两侧向挡块间最低。5台后摩擦板和端刺结构台后摩擦板和端刺结构是桥上CRTS 型板式轨道系统的锚固体系,通过摩擦板和端刺结构把自桥梁传来的水平力(牵引/制动力、温度力)锚定在路堤里,解决桥梁至路基过渡的问题,使桥上纵向力不致影响其后的轨道结构,并满足端刺纵向位移的要求。顶面无覆土、一般长度大于40m的桥梁结构两端需设置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当桥-桥间路基长度L200m或桥-隧间路基长度L56m时,桥端路基上设置标准摩擦板及端刺结

23、构;当桥-桥间路基长度LL150m和L150m两种情况)时,设置桥-桥紧邻地段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当桥-隧间路基长度L56m时,设置桥-隧紧邻地段摩擦板及端刺结构。标准摩擦板及端刺纵断面桥-桥紧邻摩擦板及端刺纵断面(L150m)桥-桥紧邻摩擦板及端刺纵断面(150L200m)桥-隧紧邻摩擦板及端刺纵断面(L56m)摩擦板宽度一般为9m,厚度为0.4m,长度根据下部结构设计确定;标准大端刺尺寸:上部结构沿线路纵向厚度为1m,沿线路横向宽度为9m,高度为2.75m;下部结构沿线路纵向为8m,沿线路横向为9m,厚度为1m。摩擦板、端刺和过渡板混凝土采用C30,钢筋采用HRB500。摩擦板、端刺、底座及

24、过渡板在交界处全部固结,底座与摩擦板距主端刺约1m时进行锚固处理。标准大端刺示意图CA砂浆垫层、轨道板接缝、灌浆孔填补、轨道板综合接地参照路基地段。(二)无砟轨道施工无砟轨道施工前,应对下部桥梁进行变形评估,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后方能进行施工。桥梁平面位置、高程、平整度、相邻梁梁端高差及平整度、防水层、预埋件、齿槽的位置和尺寸、排水孔(坡)、伸缩缝等应满足高速铁路桥涵工程验收标准(TB 10752-2010)、高速铁路轨道工程验收标准(TB 10754-2010)及设计要求。1、高强度挤塑板的铺设(1)高强度挤塑板铺设前检查其铺设范围内梁面质量,梁面应光滑、平整、洁净,不得残留油污及石子或砂粒

25、之类可能破坏高强度挤塑板的颗粒。(2)均匀涂刷胶,将高强度挤塑板粘贴在梁面相应位置处的防水层上。(3)高强度挤塑板可以榫接或阶梯结合,接缝应严密不得有通缝,边部多余部分切直。(4)铺设的高强度挤塑板不能破损,一旦破损必须更换。(5)高强度挤塑板长度与梁面预留泡沫板位置长度相等(1.45m),宽不小于0.5m。高强度挤塑板顶面与桥梁加高平台上表面的高度允许偏差为0+2mm。(6)高强度挤塑板粘贴后堆放重物,保证与加高层充分密贴。高强度挤塑板接缝示意2、滑动层施工(1)滑动层施工前检查梁面防水层,其表面光滑、平整、洁净,不得残留油污及石子或砂粒之类可能破坏滑动层的颗粒。(2)涂刷胶之前,梁面必须干

26、燥。涂刷时沿桥梁纵向设3条粘贴带,每粘贴带宽300mm,厚度不超过0.5mm。(3)将下层土工布粘贴在桥梁防水层上(梁缝区域粘贴在高强度挤塑板上),下层土工布铺设范围为剪力齿槽边缘至同侧的梁端梁缝处断开。下层土工布可对接,接缝区域30cm范围内应与桥梁表面全面积粘贴。底座范围涂刷粘合胶(4)在下层土工布上铺设薄膜,薄膜不得起皱,薄膜的铺设范围为剪力齿槽边缘跨过梁缝至下一孔梁的剪力齿槽边缘(梁缝处不断开)。土工膜对接应采用熔接方式。(5)上层土工布铺设于薄膜上,其铺设范围与薄膜的铺设范围相同。上层土工布可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20cm。(6)滑动层各层之间接头的距离不得小于1m,且不得设置在高强度

27、挤塑板范围内。“两布一膜”滑动层接头示意图(7)滑动层铺设应平整、无褶皱、无破损,土工膜及上层土工布铺设时,两端采用张拉装置,确保铺设平整。(8)梁缝处滑动层顶面应铺设镀锌钢板条,钢板条以梁缝中心对称布置,前后梁端有至少5cm的搭接宽度。(9)滑动层应连续整块铺设,宽度不小于3050mm,底座板施工完毕后,将滑动层外露部分紧贴混凝土底座边缘剪去。滑动层张拉装置3底座施工(1)底座施工前检查滑动层铺设质量,滑动层平滑、无褶皱,无破损,底层与梁粘贴牢固。(2)钢筋安装前按选定的垫块尺寸及间距呈梅花形布置垫块。垫块布置(3)钢筋安装时避免损坏滑动层,一旦破损必须更换。(4)锚固钢筋与梁面预埋套筒连接

28、前,检查并确保梁面预埋套筒内无杂物。锚固钢筋旋入套筒的深度为1.5D(D为锚固钢筋直径),扭矩满足相关要求。连接钢筋与螺纹套筒的抗疲劳性能等指标符合要求。(5)侧向挡块处底座模板采用整块模板,不应存在模板接缝。(6)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低于5;当工地最高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混凝土的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7)为增加与轨道板的粘结,底座上轨道板覆盖的区域应进行刷毛处理,深度12mm。底座板刷毛(8)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覆盖和洒水养护,洒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润湿状态;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洒水养护,并

29、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养护期不低于7天。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9)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4侧向挡块(1)侧向挡块施工前,应对本工序的前期基础工程进行验收,质量合格后方能进行施工。(2)侧向挡块前后0.5m范围的底座侧面进行处理,保证与限位板接触的位置光滑(此处应为一块模板)。(3)与侧向挡块接触的梁面应凿毛,清理干净并湿润表面。(4)锚固钢筋与梁面预埋套筒的连接前,检查并确保梁面预埋套筒内无杂物。锚固钢筋旋入套筒的深度为1.5D(D为锚固钢筋直径),钢筋直径16mm时,扭矩80N.M,钢筋直径18

30、20mm,扭矩160N.M。(5)硬泡沫板间、硬泡沫板与限位板间用密封条密封。CA砂浆垫层、轨道板纵向连接、灌浆孔填补参照路基地段。(三)施工注意事项:1限位板处底座侧面光滑平整,与泡沫板的接缝密封完好,确保侧向挡块成型后与底座隔离彻底,避免新老混凝土结合,以利于桥上底座相对侧向挡块的纵向滑动。2滑动层是确保梁轨相互作用机理实现的关键产品,应严格挑选,确保质量,滑动摩擦系数不大于0.35,寿命不小于60年。施工期间,保持作业区的平整、洁净,禁止吸烟、焊接等可能破坏滑动层的活动出现,钢筋网的绑扎、吊装等也不得损坏滑动层。滑动层一旦出现损坏应立即更换。3滑动层的宽度每边超过底座5cm,施工后切除,

31、但不得损坏加高平台上的防水层。4粘贴土工布的胶应与土工布、桥面防水层有良好的相容性,可采用单组分或双组分聚氨酯胶,硬化不应受到湿度的影响。胶的涂刷厚度应严格掌握。 5钢筋连接器后浇带与轨道板缝重合时应适当移动后浇带位置700mm。6底座板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后浇带处的清理,清理必须干净、彻底,不能遗留杂物。7底座板浇筑后,应及时采取横向临时固定措施,避免底座产生横向位移。8混凝土浇筑后应尽早全面覆盖及保湿养护,湿润养护时间最低不应少于7天。9混凝土垫块底部宽度50mm,高度满足保护层厚度要求,长度根据工艺确定。垫板与滑动层的接触面积不应小于0.185m2/纵向延米,材质同底座。10剪力齿槽锚固钢

32、筋高度根据轨道超高值合理选择,与锚固板的焊接不应在滑动层上进行。11曲线地段应考虑底座中心线相对线路中心线的偏移量。12气温高于35或低于5时,不允许进行水泥沥青砂浆灌注施工。当最低气温低于-5时,全天不允许进行砂浆灌注。雨天不得进行水泥沥青砂浆施工,并应对灌注后未硬化的水泥沥青砂浆进行覆盖,防止雨水进入轨道板底。13CA砂浆灌注过程应保持轨道板表面的整洁。14轨道板铺设前应检查其编号等信息,避免前后、左右误放。15底座锁定温度25。轨道板纵连时的环境温度宜接近底座板的锁定温度。16侧向挡块、剪力齿槽处应按设计要求在梁面设置预埋件及混凝土槽。17侧向挡块施工的时机应结合底座板铺设、轨道板铺设、

33、钢轨铺设等统筹考虑。18连续梁前后各2孔简支梁上底座在梁跨中部设置钢筋连接器后浇带,剪力齿槽区域一次浇筑混凝土。其它简支梁固定支座上方剪力齿槽处可设置剪力齿槽后浇带。19在每个底座浇筑段安装温差电偶,用于测量结构温度。20底座温度在设计合拢温度范围内时(2530)可直接进行合拢作业,超过时不允许进行合拢作业,低于设计合拢温度时,应根据底座实际温度计算后浇带张拉量,并进行张拉合拢作业。21轨道板钻孔前应在植筋位置使用钢筋探测雷达探明轨道板与底座的钢筋布置情况,避免打断钢筋。植筋前孔内应清理干净。22底座分段浇筑完成(后浇带除外)后至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设计承载能力前,底座整体温升不应超过1

34、5。23其他未尽事宜按现行相关规范执行。三、底座纵连施工流程(一)设计锁定板温本项目底座板设计锁定板温TS为25。(二)基本术语由于底座板在特大桥上无法一次浇筑完成,因此必须分成几个施工段。施工段的首尾位置及长度取决于施工进度,其长度一般为45km。施工段的首尾分别设置端刺或临时端刺,中间为常规区。常规区由若干个混凝土浇筑段组成,每个混凝土浇筑段长度约160m,其前后均设置钢板连接器后浇带(BL1),位于混凝土浇筑段中心位置的简支梁剪力齿槽需一次浇筑,其余剪力齿槽位置在底座板浇筑时预留剪力齿槽后浇带(BL2)。1临时端刺在长大桥梁无砟轨道施工中,须将底座分成若干区段。为提供底座张拉所需反力,在

35、每个常规区两端需设置两段底座,长度约800 m,并依靠这两段底座与桥梁间的摩擦力来提供底座张拉所需反力,因其功能与端刺相仿,且在后续施工中被消除,故称此为临时端刺。临时端刺分5段,两个220m段(LP1及LP2)、两个130m段(LP4及LP5)、一个100m段(LP3),共设J1、J2、J3、J4个BL1后浇带,并在每孔梁上设置齿槽后浇带,如下图所示。临时端刺区底座结构布置图2常规区一次张拉锁定并浇筑完成的底座区域,位于两临时端刺之间。3BL1后浇带即钢板连接器后浇带,供底座连接或张拉之用,宽度50cm。主要目的是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水化热产生的强制力传到桥梁上去。底座温度在TsTs+5之

36、间时,底座不需张拉作业即可合拢。可采取钢筋搭接后浇带代替钢板连接器后浇带,该钢筋搭接后浇带仍称BL1后浇带。BL1后浇带俯视图4BL2后浇带剪力齿槽后浇带,设置两排剪力齿槽时宽度约678mm,主要作用是避免底座与桥梁间通过剪力齿槽进行力的传递。BL2后浇带纵断面图5混凝土浇筑段两BL1间的混凝土段落。(三)新建临时端刺+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刺桥上底座施工大致可以分为四步:浇筑底座混凝土、测量各浇筑段长度和温度、钢筋的连接与张拉、后浇带的浇筑。常规区两端及两临时端刺区后浇带按单元段中心对称原则和顺序进行连接施工,其工艺、工序如下:1浇筑底座混凝土(1)底座支模,铺设浇筑段钢筋;(2)浇筑常规区和临

37、时端刺区混凝土;常规区底座板混凝土浇注段长度约160m,混凝土浇注段中部的剪力齿槽和底座板一起浇注,其余剪力齿槽设立齿槽后浇带(BL2),待张拉连接后底座板应力均匀后二次浇注完成。临时端刺总长约800m,包括5个混凝土浇注段。依次以LP1到LP5表示,浇注段长度和常规区不同,两个220m段(LP1及LP2)、两个130m段(LP4及LP5)、一个100m段(LP3),共设J1、J2、J3、J4 4个BL1后浇带,并在每孔梁上设置齿槽后浇带。与常规区不同,在临时端刺底座板浇注时,所有的齿槽后浇带全部留空,不浇注。2测量各浇筑段板温和长度,计算张拉值(1)临时端刺LP1LP5的基准测量基准测量时间

38、尽可能安排在与底座连接时间靠近时(即连接温度尽可能与测量时的温度接近)进行。首先进行长度测量:测量LP1LP5段的长度,准确记录各分段长度值;其次进行温度测量,使用预埋在混凝土底座中的测温电偶测量。一般在中午时分进行。各段长度与对应温度测量于底座连接前进行一次,测量结果应准确记录并保存(以备邻段底座连接时使用)。此项测量直接关系到后续底座连接筋张拉距离的确定,非常重要。各测量值如下表所示:临时端刺混凝土浇筑段第一次测量长度/mm第一次测量温度/LP1L1,LP1T1,LP1LP2L1,LP2T1,LP2LP3L1,LP3T1,LP3LP4L1,LP4T1,LP4LP5L1,LP5T1,LP5(

39、2)常规区板温测量与临时端刺区板温测量同时进行,并据此计算连接筋张拉值。(3)张拉量的计算根据温差电偶测量所得的底座混凝土浇筑段温度,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各BL1后浇带的张拉长度,即:式中:混凝土温度伸长系数,为/K; 底座混凝土浇筑段相对于锁定温度的温度变化幅度;钢板连接器后浇带影响长度; 常规区BL1后浇带张拉距计算公式为:式中为常规区两相临混凝土浇注段中已浇注的BL2后浇带之间的距离。Ts为底座板锁定温度。新建临时端刺区后浇带K0张拉距计算公式为: 式中:为K0到常规区第一个浇注完成的剪力齿槽的距离;为临时端刺区LP1浇筑段第一次测量的数据。后浇带J1张拉距计算公式为:式中和分别是临时端刺区

40、LP1浇筑段和LP2浇筑段第一次测量的数据。后浇带J2张拉距计算公式为: 式中和分别是临时端刺区LP2浇筑段和LP3浇筑段第一次测量的数据。后浇带J3张拉距计算公式为:3底座钢筋的张拉与连接底座钢筋连接在板温Ts+5(Ts为底座板锁定温度)以下的条件进行,张拉连接时按照规定顺序操作,先部分连接,再完成全部连接。(1)临时端刺中BL1后浇带的预连接:即从临时端刺自由端开始,按J4J3J2J1的顺序,拧紧钢板连接器螺母,K0和常规区后浇带保持松开状态(临时端刺开始能够承载时进行),连接完后临时端刺便具备了初步的承载能力;(2)首批连接施工。先连接与临时端刺接壤(K0处)的前2个常规区后浇带钢筋,后

41、依次连接K0、Jl、J2、J3后浇带钢筋(J4后浇带钢筋于相邻单元段底座连接时张拉,同时J2、J3需进行张拉调整)。连接分3种情况进行。当板温为T Ts+5时,不允许拧紧螺母,且底座应采取降温措施。待板温降到Ts+10以下时再连接。(3)补充连接施工。连接常规区其余后浇带连接筋,此工序可在K0张拉完后与J1、J2的张拉同时进行。4后浇带混凝土施工(1)BL1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后浇带钢筋连接完成后应随即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浇注范围应包括常规区所有后浇带及两临时端刺中的K0、J1后浇带。此工序与后浇带连接应接续施工,不出现间隔施工。J2、J3、J4后浇带于相邻单元段底座连接后再施工。(2)BL2后浇

42、带混凝上施工。临时端刺区BL2后浇带分为早期固定连接和后期固定连接,早期固定连接在单元段底座钢筋连接完成35天后(底座内的应力调整期)进行,位置在LP2范围内与J2相邻的两个固定连接后浇带(左右线要错开两个梁段位置),两临时端刺后浇带对称施工。后期BL2后浇带混凝土在相邻单元段底座连接后再施工。底座板纵连后,常规区BL2后浇带通常也应该尽可能快的进行浇注。但是当纵连是在底座板温度小于锁定温度的情况下进行时,必须待混凝土浇注段内应力均衡后才能浇注。其等待时间如下表所示:纵连时底座板温度T所处的空间纵连后,在后浇带浇注前需等待的时间(天)Ts-15T+ Ts-105Ts-10TTs-53Ts-5T

43、+ Ts1TsTTs+5不需要等待(四)既有临时端刺+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刺该模式中常规区与新设临时端刺区的连接与“新建临时端刺+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刺”模式中相关要求相同。但是既有临时端刺与常规区的连接有其独特的要求,两类临时端刺与常规区的连接要对应施工,同步完成。施工工艺如下:1浇筑底座混凝土与“新建临时端刺+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刺”相同。2测量各浇筑段板温和长度,计算张拉值(1)既有临时端刺后浇带(J4、J3、J2)张拉值的确定。此工作在既有临时端刺LP3LP5段首次“基准测量”的基础上进行。需要再次测量既有临时端LP3LP5基段长度及板体温度,并于底座连接之前进行(尽量与连接时间靠近)。根据

44、LP3LP5段第二次测量结果(温度及长度),对比该临时端刺的首次“基准测量”数据,计算LP3LP5各段温度荷载下的变形值,以此确定J4后浇带连接钢筋张拉值并修正J3、J2后浇带钢筋张拉值。各测量值如下表所示:临时端刺混凝土浇筑段第一次测量长度/mm第一次测量温度/第二次测量长度/mm第二次测量温度/LP1L1,LP1T1,LP1LP2L1,LP2T1,LP2LP3L1,LP3T1,LP3L2,LP3T2,LP3LP4L1,LP4T1,LP4L2,LP4T2,LP4LP5L1,LP5T1,LP5L2,LP5T2,LP5(2)常规区底座温度测量。与“新建临时端刺+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刺”相同。(3)新建临时端刺区板温和长度的测量与“新建临时端刺+常规区+新建临时端刺”相同。(4)张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