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课件:第25课.杜甫诗三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32179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课课件:第25课.杜甫诗三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上课课件:第25课.杜甫诗三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上课课件:第25课.杜甫诗三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课课件:第25课.杜甫诗三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课件:第25课.杜甫诗三首.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杜 甫 诗 三 首,同学们,猜猜看,朱德写的“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一联和郭沫若写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一联写的是谁。没错,他们赞颂的都是杜甫这位大诗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诗作。,导入,望 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他的作品前期热情奔放,后期悲壮凄凉,代表作品有登高远征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公元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正是所谓的“开元盛世”

2、,国泰民安,大唐就像个强壮的青年,有着无尽的理想和希望,宽广的胸怀似乎包容的下所有的豪情。这时正值青年的杜甫正在南北游历,他路过“五岳之尊”的泰山,写下望岳一诗。,写作背景,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限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相关常识,决眦( ) 未了( ) 搔( ) 簪( ) 逾墙( ) 邺城( ) 戍( ) 老妪( ) 幽咽( ),字词注音,z,lio,so,zn,y,y,sh,y,y,荡胸生曾云 (通“层”,层叠),通假字,古今异义,国破山河在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3、 老翁逾墙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出入无完裙 (古义:衣服今义:女子穿的裙子或类似于裙子的衣服) 有孙母未去 (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 天明登前途 (古义:前面的路 今义:以后的发展状况) 听妇前致词 (古义:对说话 今义:指举行某种 仪式时说的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的话),一词多义,岱宗夫如何 (与“如”连用,“怎么样”),吏呼一何怒 (多么),吏呼一何怒 (与“何”连用,多么、何其),一男附书至 (数词,一个),词类活用,1.一览众山小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小) 2.城春草木深 (名词作动词,到了春天) 3.听妇前致词 (名词作动词,走上前),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4、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 飞鸟归山,映入眼帘;,(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1.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首联远望,颔联近望, 颈联细望,尾联极望。,此诗后人称为歌咏泰山的“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你认为她堪称“绝唱”吗?为什么?,如: “荡胸生曾云,决

5、眦入归鸟”含蓄蕴藉,意在言外,诗人凝望泰山“曾云”“归鸟”,不觉时间已久,连眼睛都酸困了,这不正流露了诗人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蕴丰厚,有一种哲理美。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1.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到底谁是主人公?各人物形象在故事中都有些什么活动?,作者,石壕吏,老翁,老妇,老妇的儿媳妇。老妇和石壕吏都应该是主要人物关系。石壕吏趁“夜捉人”,态度蛮横,凶暴无比。老妇在石壕吏来捉人时,掩护老翁出逃,出门与“吏”周旋,向“吏”叙述家中的不幸,她在“吏”的步步紧逼下,被迫挺身而出,主动

6、从军。,春 望,背诵望岳,公元757年,唐肃宗至德二年,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大唐进入由盛转衰时期,玄宗早已弃都而逃,长安被攻占,人民生活在战乱中,大唐一片混乱。中年杜甫在投奔肃宗路上被判军所俘,困居长安,写下 春望一诗。,写作背景,相关常识,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

7、心。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 忧国忧民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首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思念家人 ),(叹息衰老 ),1.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2.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那娇艳的花也因感时伤别而泪水纵横,那无忧的鸟也一改往日动听的歌喉而发出让人惊心的啼叫。,诗人是伫立在娇艳的花旁,听着惊空而过得鸟儿婉转的啼叫,心里嗔怪它们的无情而流下了

8、伤时恨别的泪水。,3.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背诵望岳 春望,石 壕 吏,公元759年,尚未平息“安史之乱”,唐朝派大将郭子仪等九位节度史围攻安庆绪,兵败后到处抽丁补充兵力,人民既要遭受战乱之苦,又要受兵吏抽丁、生离死别之苦,民不聊生,杜甫这时被贬官,回华州途中,写出石壕吏等著名的“三吏”“三别”诗。,写作背景,相关常识,叙事诗是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它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

9、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交代了故事发生 的时间和地点。,(手段狠毒,黑夜突袭),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写出了“吏”与 “妇”的尖锐矛盾。,(横蛮气势、悲凉境地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照应开头,写出事 件结局与诗人感受。,(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1.诗歌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

10、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捉”字颇具春秋笔法,说明这绝不是正常的征召,而是胡乱搜捕。这的确称得上“一字之贬,言于虎钺”。“捉人”也与“捉壮丁”的内涵大有不同。“人”是一般的概念, “丁”的内涵则比较具体。玄宗填报 律法规定:“制十八为中男,二十二 为丁”,二十二岁才是壮丁年龄,而 现在驱尽壮丁,及于弱老。,3.为什么夜间出动?,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 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4.如果我们站在“吏”一个军队的下层官吏的立场,说说他为什么“吏呼一何怒”?,石壕吏不过是一个下层的小军官,迫于上司的命令而挖空心思“夜捉人”,不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吗?他家里也许还有 妻儿老母,他自己的性命也可能 朝不保夕。,课堂小结,老妇人是杜甫笔下一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性形象。杜甫通过这一形象,反映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唐朝人民虽怨恨战争,但终究咬紧牙关,含着眼泪,义无返顾 地走上前线支持了平叛战争。,谢谢,状元成才路 祝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