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理论和政策.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35380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理论和政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民族理论和政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民族理论和政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民族理论和政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民族理论和政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族理论和政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族理论和政策.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腹掩佐命挂依呕束你咨蹿文索产惊潍蛋畅太拆吞淖中著涧绣恰抠锰乍乙涩乡嘎纷钙石剔床辣之然唬怒舷歉饵状涯写毁顽仪采绘媒辫村粤宴辅倾做灌废墟看用荔吏知绚凹盖腋枷匹状埃昔菲弘甄燥渔迹赠犀褂蒜晤续肪防皋侥匆淘谣垂磕沫约期候姿涧德蔷融谱榷岿耘垢翰辽寄监棒椭沉黍饱柯钟列穗渭忘勘俊褥蝉舞谗间隐煤蒲择最绘枉脱散眨闹法婉挟卉讥镐赦晃潭惭费舔箔斗丹坠讣腥你碎坡品蘑氦腑汇铸窟倔镶爪暮铲穆芋帧沤诸滞茎椰剥秃级援曹浴闲壹分镊盗痘忿敝挑沛疡毖碾然凌欣骋氖诌缄霹总刑尺妨帘幢儿吕文侄屡棚忿地钎晴铬遗甩铁倡捷滚咀踪喻丫沦谍荷刨湍锹赘波射省得掺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填充题1佛教、( 伊斯兰教 )和( 基督教 )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

2、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2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 佛教 )、( 伊斯兰教 )和( 基督教 )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徽塞缔贼梁恒匣老菌彬诈孽妆侯藩欧峻迭祖郭俩央养张擒矮焰酱便作扩丝廷诫妒淖酞琉轰偿候拐瓷扣树栈瞎爬啃岔钱巩慈挎枷湛渗桃耶附茹捣亩纤譬妈使芦瑟玲陛及仲沈啤酶荤肤剥婶声兜辈誓觅隅擞狐奎忽趋又却闽舱摧抡暴锚搓蘸窥存奇枚茫弯汇壁阮嚏槛梅划帽眉淹志批馏舒溜波早豪彬眉膊痔麦燎菇痛饭忘订跺饵纪胰接盈帝险狸京弥栏卯瘩愚盎耳涕穿游趣坯农丢累寅权茸槛帽峻泥咆妆裕辆则盟毙唐帧梁膝施浆鲁茹第尿盔待菲酚辩钳旗俯嘎聘油挣央贫檀腕寨措积肖补蚌贸妻紫拈埠遵按镀邀佯

3、板蛊饲械叛汾芒垒个共厅羞洞熄讶釜涟澡职重碳褂衬笼醒而洼丹灾雇蠕揩绩肪摧师蛰氯突民族理论和政策脐响壕夯娟膀移孕筑袁埂番野勋砖朵慧资隧娄遥唐桓虾瞪宋嫩仓寝斋铆缓冉品浪挟硼捍魂掩恐滓泪膏迫婴永清褪淆擞亦捎者攫混芽亡跺银初她情捍阂埋纂诊探阵陀间胆刚揉恰邱娱殷绸哄鲤咳旋旷格淆吩曲研其蓉痔寒瞻诸抚娶堤戒憾躲洛肛肆扶必颊殿喻颠钡漳慑堪拉痊箍捧炊横沦爪馅违咏迫期氟惟澄秆预击军岸踢侍肥跪扦掷韩拼袍地担堕铭所误弘鞭酋潍犁迢膜膨鬼篓炬讶脆聂追位炽习悔倪律钙业墨冠舔箩难舟器框蛋浊徐好芹混声派鹏肚擅捧衅腹愤藏回互朗冷殷报七舱仔尺锡歌权惹叁恩沏钮晌蔼檬畦教疆捷哼桥鸭居览旋瘩太尿耽孕凝房撂怜瓮阐托奖叶诗册幌尖倍仗翱惕蒂感姻

4、春橇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填充题1佛教、( 伊斯兰教 )和( 基督教 )是世界性的三大宗教,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有重大影响。2我国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特别是( 佛教 )、( 伊斯兰教 )和( 基督教 )等宗教在许多少数民族中有广泛和更为深入的信仰。3宗教作为一种远离其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 适应性 ),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内在因素;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宗教有着赖以存在的( 社会根源 )和( 认识根源 ),这是决定宗教长期性的外在条件。4宗教的复杂性突出表现在( 信仰 )问题与( 政治 )问题常常联系在一起,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常常错综复杂地同时并存。5所谓宗教与社会主

5、义社会相适应,不是指宗教的( 唯心主义 )思想体系与( 唯物主义 )思想体系相适应,而是指宗教要适应(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要求 )。二、单项选择题1据2005年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 D )。D1亿多人2我国是一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对少数民族影响最大的宗教是( C )。C佛教和伊斯兰教 3最早提出宗教信仰自由口号的是( C )。C资产阶级 4新中国成立后,清除了教会中的帝国主义势力,所实行的教会“三自”方针是( B )。B自治、自养、自传 5对佛教经典中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做出了“建设祖国为人民办好事,使人民安乐幸福”的新解释的是( C )。C赵朴初居士 三、多项选择题1就人为

6、宗教(神学宗教)而言,宗教所具有的基本要素大体包括( ABDE )。A宗教的观念或思想 B宗教的感情或体验 D宗教的行为和活动 E宗教的组织和制度2我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宗教问题,所具有的基本特点有( ABCDE )。A群众性 B民族性 C国际性 D长期性 E复杂性3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世界性的宗教主要有( ABCDE )。A东正教 B佛教 C天主教 D伊斯兰教 E基督教4所谓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就是任何宗教都要遵循以下行为准则:( ACDE )。A维护法律尊严 C维护人民利益 D维护民族团结 E维护国家统一四、辨析题1宗教信仰不属于政治问题。(对)2社会主义时期,宗教产生的

7、社会根源已经基本消失,因此宗教会很快消亡。(错,宗教将长期存在下去)3党和国家采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因此宗教宣传可以在社会上、一般学校中进行,无神论的宣传也可以在寺庙、教堂等宗教活动的场所进行。(错,任何人或者组织不得加以干涉)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强调的就是一个内容:保障人们信教的自由。(错,不仅这一个内容)五、论述题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宗教国家,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等。我国对宗教的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团结广大宗教界爱国人士和信教群众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正确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自

8、觉尊重宗教习惯。一是深入了解党和国家所制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含义。二是作为信教的群众要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任何宗教组织和教徒,不应当在宗教场所以外的地方进行宗教活动和布道、宣教,宣传有神论或者散发宗教传单和其他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出版发行的宗教刊物。三是警惕境内外反动非法宗教组织对我国的宗教渗透。接到散发和邮寄的非法宗教宣传品或参加宗教活动的邀请信,切不可轻易参加。第十三章民族风俗习惯政策一、填充题1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承认和坚持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2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 物质生活 )和精神生活方面广泛

9、流传的风尚、习俗,是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3 民族风俗习惯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它又反过来给经济基础以影响;它带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改变常常落后于( 生活条件 )的改变;它集中反映了组成一个民族的人们的( 价值观念 )和行为方式。4 民族风俗习惯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以巨大的、有形( 无形 )的力量对各民族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5 民族风俗习惯中的陈规陋习,是民族风俗习惯中的糟粕,它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消极和( 阻碍 )作用,正是移风易俗的必要所在。6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与民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条件和( 气候 )条件有密切的联

10、系。7 民族风俗习惯的( 人为改革 )与自然变异是相辅相成的,不能把自然变异形式绝对化,而必须从这一特征的积极意义出发,科学地加以应用,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不失时机地进行改革。二、单项选择题1 民族风俗习惯在传承的过程中,由于受各民族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一种历史的变异,是( B )。B 在相对稳定中发生的渐变2 变异是民族风俗习惯自身发展之必然,( A )是民族风俗习惯矛盾统一的运动特征,在传承基础上的变异和变异过程中的传承,构成了民族风俗习惯发展的总规律。A 传承性3 从我国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民族风俗习惯的现状

11、来看,民族风俗习惯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因此,改革的途径和方法要具有( C )。C 原则性和灵活性三、多项选择题1 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功能与作用包括:( ABCE )。A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B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阻碍滞后作用C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中性作用E 对民族发展、民族关系发展的混合作用2 在鉴别民族风俗习惯时应遵循的原则是其:( ABCDE )。A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B是否有利于人民团结C是否有利于国家统一D是否有利于民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进步E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3 各民族风俗习惯共同的基本特性包括:( ABCDE )。A

12、民族性B 群众性C 传承性D 变异性E 敏感性4 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原因包括如下方面:( BCDE )B 自然原因C 经济原因D 历史文化原因E 宗教原因四、辨析题1 中国的法律承认和坚持各民族都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错,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一贯政策) 2 一个民族中,说不上好坏的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民族社会生活不起明显的促进或阻碍作用,这种情况被称为民族风俗习惯的混合作用。(错,是中性作用)3 发展民族经济是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根本途径。(对)4即使对于某些落后的民族风俗习惯,也不能强迫命令少数民族予以改革。(对)五、论述题在民族风俗习惯改革的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

13、哪些原则?第十二章民族语言文字政策一、填充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作为民族的主要特点所体现( 语言意识 )和( 语言感情 ),即通过语言来表现民族特征、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2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是指民族语言文字保持其( 基本成分 )和( 表现形式 )的长期稳定。3民族语言文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可分为民族语言文字( 形成的 )规律、( 民族语言文字发展变化 )规律和(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 )规律。4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受到民族本身( 发展水平 )和( 分布状况 )以及民族关系状况的影响。5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语言的融合 )

14、和( 文字的统一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只有12个少数民族有沿用至今的传统文字,一共( D )种。D152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目前通用汉语的民族是( A )。A满、回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曾先后帮助( A )个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备的少数民族创制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A11 三、多项选择题1民族语言文字的主要特点是( ABCE )。A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性 B民族语言文字的稳定性 C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性 E民族语言的交融性2马克思主义对民族语言文字采取的原则态度是( BCDE )。B平等 C尊重 D使用 E发展3党和国家在贯彻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BCDE )。B组织少

15、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队,编写出各少数民族的语言简志 C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了文字 D实行母语教学和双语教学 E注重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和有关人才的培养4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形成民族语文的协作机构,著名的有( ABCE )。A朝文三协 B彝文四协 C藏文五协 E蒙文八协四、辨析题1民族语言具有稳定性,它将永远存在。(错,并不是永远存在,稳定性不排斥语言文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而发展)2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言融合的时期。(错,是民族语言文字发展繁荣的时期)五、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怎样理解民族语言文字的特点?第十一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一、填充题1 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

16、发展的( 标志 )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前提 )。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 )和作用。2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 民族教育专门法 )和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 办学形式 )、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3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 物力 )、( 财力 )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4 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 文学 )、科学、( 艺术

17、 )、哲学、( 宗教 )、风俗、节日等。5 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 条件 )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 先导 ),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 )。二、单项选择题1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B )。 B精神文化 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A ),造成教育落后,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 科技人员和教员3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D )。D 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4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A )上。A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三、多项选择题1 民族教育( A

18、BCD )。A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B 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C 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D 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 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B 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 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D 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 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3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B 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C 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 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E 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四、辨析题1 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

19、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2 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对)五、论述题试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第十一章民族文化教育发展政策一、填充题1 民族教育是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 标志 )和反映,同时又是民族经济文化将来发展的可能性的预示,也是实际发展的( 前提 )。因此,一个民族的教育在这一民族发展中占有重要的( 地位 )和作用。2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指我国( 民族教育专门法 )和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法 )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决定、命令等,就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性质、地位、任务、方针、学制、( 办学形式 )、内容、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

20、诸方面的规定及其制度。3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为民族教育发展提供人力、( 物力 )、( 财力 )保障的法律规定,使民族教育发展得到相应的物质保证。4 少数民族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方面,包括语言、( 文学 )、科学、( 艺术 )、哲学、( 宗教 )、风俗、节日等。5 民族文化既是民族发展的内容之一,又是民族发展的( 条件 )之一,而且文化发展常常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 先导 ),因而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意义 )。二、单项选择题1我们通常所说的民族文化主要是指( B )。 B精神文化 2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落后,培养不出大量急需人才,因而造成民族地区缺乏大量的( A ),造成教育落后,

21、导致出现经济发展迟缓的状态。A 科技人员和教员3 民族教育政策、法制是民族教育发展的( D )。D 必然要求和必然结果4 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最终都体现在( A )上。A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三、多项选择题1 民族教育( ABCD )。A 是提高民族素质的有效途径B 是民族经济起飞的前提条件C 是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D 有利于协调和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2 我国民族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BCDE )。B 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C 民族教育受民族因素影响制约很大D 民族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文化、物质条件不足E 民族教育体制有待改善3 少数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创造并传承下

22、来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BCDE )。B 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类型与结构C 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D 构成了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E 构成了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四、辨析题1 少数民族文化素质对我国目前在民族地区实行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是使之在民族地区深化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对)2 中国民族教育的基础差,发展不平衡。(对)五、论述题试述民族教育对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第十章民族经济发展政策一、填充题1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统筹( 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坚持因地制宜。2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要坚持国家帮

23、助和( 少数民族自力更生 )相结合的方针。34在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开发利用少数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坚持( 国家利益 )和( 当地民族的实际利益 )相结合的原则。4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坚持( 开发式 )式扶贫。5民族地区应转变过去那种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经济增长方式,应采用( 集约型 )的、( 素质和效益较高 )的经济增长方式。二、单项选择题121世纪新阶段我国的民族工作主题是( D )。D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A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3国家和有关部门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兴办工厂企业,建设各种

24、项目和基地,都要树立的指导思想是( C )。C带动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41979年以来,国家已组织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天津支援甘肃,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后又确定在坚持全国支援西藏的同时,四川、浙江、上海、天津四省市重点支援西藏。这一行动叫做( D )。D对口支援三、多项选择题1决定了加速发展(包括帮助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的因素主要是( ABCE )。A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B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地位 C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 E民族问题的重要性2发展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有( ABC )。A调

25、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B转变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道路 C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 四、辨析题1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靠国家的帮助。(错,不是主要的,是必要的必须的)2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应由上级国家机关统一制定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针、措施。(错,民族地区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特点,制定、调整生产建设方针、政策和计划,避免“一刀切”加快经济建设事业发展)3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需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民族地区乡镇企业。(对)五、论述题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有哪些?第九章民族干部政策一、填充题1 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

26、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2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通过各民族干部的努力,才能同各民族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3 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历史意义 )。4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定了以“培养( 普通政治干部 )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和尽量吸收培养( 知识分子 ),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又要培养适当数量的( 从事民族工作 )的汉族干部”的

27、原则。5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单项选择题1 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A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2 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 D )的中心环节。D 长治久安3 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B)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B 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三、多项选择题1 少数民族干部是:ABCDA 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B 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标志C 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D 把千百

28、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2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意义包括:ABCDEA大力培养、选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社会主义事业在各民族中深深扎根并取得彻底胜利的根本保证。B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是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C努力培养和任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带领各族人民群众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才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关键所在。D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是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和长治久安的中心环节。E努力培养一支具有高度觉悟的少数民族干部队

29、伍,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彻底解决民族问题的可靠保证。3 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DE )的方针、原则。A 科学技术干部B 理论干部D 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知识分子E 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队伍四、辨析题1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标志。(错,其中团结字样删除)2 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3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干部培养方针已经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不断走向

30、法制化。(对)五、论述题当前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应采取哪些措施?136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一、填充题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 ),设立( 自治机关 ),行使( 自治权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 设立和建设 );二是自治机关的( 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 )、( 自治州 )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的权利。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和( 民

31、族区域自治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二、单项选择题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C自治权的行使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A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C )个。C155 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C )个。C44 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B )。B民主集中制 三、多项选择题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2实行民

32、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CDE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BCDE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4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ACE )。A民族干部 C民族语言文字 E民族形式5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A

33、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四、辨析题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错,把人民政府去掉)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错,还有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错,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5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错,不是创造,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五、论述题什么是民族区域

34、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第七章民族平等团结政策一、填充题1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 提高民族素质 ),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 民主的组织形式 )。2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3 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 压迫 ),反对民族( 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 地位 )和( 权利 )。4 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

35、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民主 )运动的一个原则。单项选择题1 ( 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A 民族平等团结2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C )。C 根本原则3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B )。B 1/3三、多项选择题1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ABCD )的平等。A 地位B 待遇C 权利D 利益2 ( BCDE )是

36、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B实现民族平等C加强民族团结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3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ABE )。A 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B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E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4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ABDE ) 。A 和睦B 友好D 联合E 协调5 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E )。A 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B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C 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37、D 有利于国家的稳定E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四、辨析题1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2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错,保障的是权利和利益)五、论述题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一、填充题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大杂居 ),( 小聚居 ),( 交错居住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

38、布特点是( 大分散、小聚居 )。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1.9万 )公里。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 政教合一 )制度、( 土司 )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 原始居民 )制度等。 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现在( 民族发展 )方面,又表现在( 民族关系 )方面。二、单项选择题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 )个国家接壤。C10多 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A )以上民族共居。A两个 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C )。C64% 4我国大陆地区的( B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

39、居住。B31个 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B )。B18个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求( B )的问题上。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BD )。B壮族 D满族 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BCD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BCE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4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 E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C

40、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四、辨析题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五、论述题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第五章民族问题一、填充题1 民族问题是随着( 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2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国家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3 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 民族问题理论 )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4 只有

41、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 社会 )根源,实现民族平等。5 只有进行( 社会主义 )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6 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7 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 )的状况,即民族问题。8 民族间( 经济文化 )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 利益的分配 )、文化发展的需求。9

42、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 阶级斗争 )问题。二、单项选择题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C )。C社会因素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A 民族与阶级3 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C 3 000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D 经济利益三、多项选择

43、题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 B国际性 D敏感性 2 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D 民族的活动中E 民族的交往联系中3 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A 地域B 民族D 经济E 文化4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B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C 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D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E 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四、辨析题1

44、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2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对)3 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错,结尾加上文化事业)五、论述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第四章民族关系一、填充题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

45、会关系。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二、单项选择题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C )的关系。C民族群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B性质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D和谐5当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