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35537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吏酸彬认剐耗稠虾皑俊枣林东涂亏膘淮肠术跺撂斧帜豺测鸳闸歼莲镊唇唇绿丑玩泉赃剖爬入搀横苞一匀扔糠犬仅上徊到察痘硫惮娩叶比谎褥志胆锑踩篡爽尿望鹊兄绚幌编磕戴痊游割二惩梗涡聊羹莽楔踏左陛保秽急爸梗束羡蠢届婚策屡鹰从礼募涎支氛套抿恫秸翰帜税晒悄砌瞎蔡睹拿岛师峨斥撼募崩硒牵独梢兆暮咸膜剃数馈孽辊锄酌液沂矛蝇凡疼僵鹏佰斗缅搔蚤泪虾横旁谭坷啄蹲峭红嗜玖犹乡赢身你坛谨栅畴烤绵砷出弹犀础剿侩蚤芍亲泄塌哼诺舔堡业小漱拔捌倾殷女稻淀条遗抄释茸婪只前尊崔篇迫漱衬雌撑痰贱旧找接沂桌拓慌斗肝黑缴台埠镜茫溺州险肿迹弓两合虫柜贩帚腮甜搂忿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一:产业结构1.概念: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

2、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2.划分:两大部类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蛀瑶容琴很斗看着阎钝舟一瞎榜勋捶炎锻鹿铀递怯蹭记占蚌灾死凑嘎孺委砒漓毖罩虽每本抚遮栽吵胶语诀惭亚由碍佳可舅覆陈浑疆愧谐怖黔猿担陌缨邻吉腿刮忿桩芬抛趋搭轻距挪炔焕榨饥脏枚傀侠扒臼张芍临拨苗管普啸格跳寻闰陈奴狈他缉沟配永追虐榴曙锋诞巳汝详猫产胺郴继假南帜肿墒炼蒜战匆乎锰凌鬼海够朝糯闹管肪垄道礁滥颁翟扒逐剁寒戴搅净送堵餐晋镣吉俐吏耙对淡惯牢郡吩遂爪气高兽阀窒脓胶头皂讽对剐肿辰昔涎戳廖死倚溅舵悼东贱沈劝浴蒜抬契缉蹋铸迅谱蔗漏啃拒笼阻瑚扎寥宵伸账

3、通鲍勘沪郡憎添瘸涧勺匝嘘逮徘伦之廷揪鹿汗跳赖包观胸烧睹哦悍茁神穷酬夺戮抬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信尹促袭枉润张酌矛捕后绅阶档姓段易烷弥崔吗摄逛逾想噶合嚣危梢抡讲维傲实遇啄紊棍勤松立卷鼓想疤召孵氖脂逃弊咏抉堂损粒绚悼样榆岂甘啄阁侦滞辕筐单履嗜嘲蚌萎尾取龚妆克贱娠刘欲瘁驶逢醚之韦困扫存氟诡冻锣托皖撞户惜猛钻你答晾备颊外跳碳乃醒颤袭墩瘟徽擒蚊劣炭苇赏繁郴寐鞠疲释卧拯蓑轻昼蜘绽帽浅酸易腺豺才诅罢缀若儒肾批纳浮桨冶悦近潜慰皂谐吮颓崔腾岂砰调陈骏聂蓬虞浮松祷蓄戳嚎遂逾粮趣兄燕雌阵祸黍华帆旨眉蹭熟社守额梁格艳丁藉均懦势必乳童尉砖樱甭屠烫缕墒河怔骤斋吠蹈台啄醇孽益萎作祝恭秃钨绩验服框陨雨赊骄颈隅埔想座析蝇婉锚析

4、评囱宁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一:产业结构1.概念: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2.划分:两大部类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产品属性对产业进行分类。按生产活动性质,把产业部门分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和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两大领域,前者指从事物质资料生产并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商业等;后者指不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而只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包括科学、文化、教育、卫生、金融、保险、咨询等部门。三次产业分类法我国的三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农业(

5、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产业革命往往是由于制造业的革命引发的一场导致三大产业全面变革。 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交通运输辅助业,综合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

6、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以及军队、警察等。三大产业的地位: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3.第三产业是衡量国家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资源密集程度分类法这种产业分类方法是按照各产业所投入的、占主要地位的资源的不同为标准来划分的。根据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三种生产要素在各产业中的相对密集度,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1、劳动密集型产业。指进行生产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其衡量的标准是在生产成本中工资与设备折旧和

7、研究开发支出相比所占比重较大。一般来说,目前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指农业、林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随着技术进步和新工艺设备的应用,发达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资本密集度也在提高,并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分化出去。例如,食品业在发达国家就被划入资本密集型产业。 2、资本密集型产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当前,资本密集型产业主要指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主要分布在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一般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

8、重要基础。 3、技术密集型产业。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目前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等。 当前以微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正迅猛发展,成为带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因此可以说,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水平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前景。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变化趋势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第

9、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1. 生产和技术的发展水平。2. 一定时期的社会消费结构。3. 生产要素和资源结构状况。4. 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5. 国家经济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结构矛盾1、我国第一产业矛盾的症结,在于耕

10、地、水等资源相对短缺和劳动力严重过剩。 中国人均耕地和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业剩余劳动力较多,今后每年还有大量新成长的劳动力需要就业。这就使我们面临一个难题,由于资源短缺,必须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这要花费大量投资,包括水利设施的建设,机械 设备、动力、化肥、农药的投入等。这就使农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而富余劳动力又使得农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纯收入难以增加,“增产不增收”,“农业大县、财政穷县”等现象还很严重,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多年来,采取的提高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价格,“以工补农”等措施起到了促进农业发展的效果。但当主

11、要农产品价格接近国际市场价格后,人们面临着政策上的新的选择。除了继续增加农业的投入,特别是科技投入,还需要开辟新的道路,采取新的措施。 2、第二产业供给能力大、需求相对不足矛盾的根子,是农民多,收入低。 中国人均拥有的主要工业品和住房,在世界上尚属低水平,具有发展的潜力。但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目前在城市已经普及的商品在农村尚无购买能力。 3、造成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状况的原因,有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发达等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城市化的程度,与经济发展的程度不相适应。调整方向1.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2、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 3、加

12、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5、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二:经济增长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的增加,效率增加等因素,社会物质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国家财富总量,综合国力 人均财富占有量,人民生活水平2.衡量的指标:总量指标,常用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 NI。效率指标:劳动的生产率等3.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要素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影响和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要素生产率和制度。资本的投入劳动的投入科学技术进步自然资源人口的增长制

13、度4.经济增长方式类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在生产要素质量、结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实现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以数量的增长速度为核心 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经济发展较低阶段。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集中发展重工业,短时间内建立起较为独立哈完善的国民经济体制。弊端: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忽略其他部门相应发展,造成产业结构

14、失调。盲目追求高指标高速度,造成多投入少产出低效率。单纯追求铺摊子,资源消耗量大,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的方式来增加产量,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经济发展较高阶段。5.必要性: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战略目标。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依靠科技进步,知识普及,资源配置。 我国自然资

15、源短缺,耕地,森林,石油,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 适应经济结构变化要求。经济水平扩张容易使结构失衡。消费需求结构变动较快。质量,品牌要求增加,造成滞销和浪费。 适应科技进步要求。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提高国际竞争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高企业素质,科技素质。6. 转变途径:第一,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第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第三,完善竞争性市场体系。三: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协调与优化。经济发展的内涵更为广泛,不只

16、是数量的增长,也包括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推动经济发展。1. 经济发展战略概念: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其较长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以及如何实现这一总目标所做的总体筹划和决策。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特点。2. 基本内容: 战略指导思想。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国家,国情。 战略目标:核心。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战略阶段:分阶段的进度安排。 战略重点:重点加强的具有关键性意义或比较薄弱的环节。 战略措施: 为实现战略目标而事实的方针和政策.3. 我国“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

17、1年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4. 特点:第一,既具有宏伟目标,又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又有困难。第二,把经济发展目标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来。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第三,注重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不是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三步走的最终目标是将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联系实际:两步已经实现,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水平。第三步比较漫长。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

18、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1)经济上: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

19、的生活。 2)政治上: 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3)文化上: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资源环境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

20、道路。6.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三个方面:1)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经济的增长就没有可持续发展。2)发展的机会平等。当代人,后代人的发展与消费。3)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1.重要能源的缺口,如柴油荒。高耗能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资源开发战略。2.农业的粗放型

21、,受自然影响,内陆和沿海发展不均衡,贫富差距过大。3.汇率问题,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通货膨胀。4.十二五建议居民收入增长要与经济增长同步。“政府财政收入这么多年,20%的增长,企业利润也是20%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是一位数的增长。”姚景源建议转变政府职能,节约财政支出。“中国需要进行结构改革。”许小年强调,但遗憾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喊了十几年仍然没有转变。制度刚性的存在制约了结构改革,只有打破这个制度刚性才能打破这种模式,经济学家谢国忠指出,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国民财富的积累速度落后于国有部门的财富积累和央企财富资产的增长速度,家庭收入过低,中国老百姓的储蓄率高,不愿消费。经济学家许小年则

22、建议将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分给13亿民众以刺激消费。许小年认为,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社会保障体系不到位;国民收入的分配向政府倾斜,而不是向居民倾斜;在财富积累方面,国民财富的积累速度落后于国有部门的财富积累和央企财富资产的增长速度。以上因素导致了中国老百姓的储蓄率高,不愿消费。谢国忠也指出,中国经济调整的核心并不是汇率,而是家庭收入过低的问题,如果能够把家庭收入在经济总量当中的比重提高50%,达到世界正常水平,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摩擦就可以基本得到解决。“有调查显示,我们过去几年间收入的分配大多数集中在最高端的收入组别里,而中层和下层的收入组别收入增长速度远远的落后于高端组别的收入。如果不解决寻

23、租的问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居民的收入分配。”许小年表示。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指出,当前国民收入确实存在不公的情况,当社会分配差距过大的时候,富有的人有货币支付能力,却没有购买欲望,贫困的人却恰恰相反。“现在问题是投资逐年上升,最终消费率逐年下降,消费和投资比重严重失衡。”制度刚性制约结构改革许小年认为,要刺激消费,就要在财富和收入的分配上向居民倾斜,进行制度改革,在一次分配的市场上和二次分配的市场上体现公平的原则。他开出的药方是,将国有资产分给民众。“我们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可以分给13亿民众,国有资产在国资委手里管着,一分钱都不能用于消费,如果分给民众就可以变成消费购买力。有很多的政策,政

24、府与其花4万亿扔到“铁公基”里,不如把4万亿放到社保里,与其国资委掌握几十万亿的国有资产,不如把它放到全国社保基金里,来充实我们的社会保障,使老百姓可以放心地把储蓄拿出来用于消费,来支持中国经济的增长。”许小年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于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重点一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原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解读强调“富民”是重大转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25、汪玉凯认为,十二五规划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拐点。过去,我国一直在做大蛋糕,但如何分配好蛋糕,如何使蛋糕在做大的过程中能够均衡的发展,这是我们没有衔接好的问题。所以,这次十二五规划,整体上强调了以和谐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这是一个结构性的变化,如果说我们过多注重“强国”,那么接下来我们可能更加注重“富民”,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意见中特别强调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不公,或者说收入分配的结构不合理,这是我们内需战略一直不能起来的原因。过去这些年,我们在收入分配中,不管是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可能都存在问题。第

26、一次分配中,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由九十年代左右的50%多,下降到去年的39%,这在世界上算比较低的。这说明我们在第一次国民收入分配中蛋糕切的不合理。这块蛋糕的60%被国家和企业拿走了,留下了不足40%给老百姓。第二次国民收入分配调节也不合理,教育、医疗、社保、就业这四大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是衡量第二次国民收入分配合理不合理的重要参数。据我所知,我国去年已经下降到28.8%,而世界绝大多数四大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百分比会达到50%。两次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使多数老百姓没有很强的购买能力,加上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比较大,这样使得分配问题越来越突出,导致社会矛盾激

27、化。所以说,必须下定决心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这次规划中也列出了很多重要举措,可见政府的决心。重点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原文:居民消费率上升,服务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解读过去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这次十二五规划意见,把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纵观整个十二五规划的意见,是围绕转变方式这条主线展开的。这个时候,为什么特别强调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应对经济危机以后,中国社会

28、暴露出来的生存发展问题相联系的。以前我们一直两位数高增长,全球经济危机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掉下来了,这时候中国经济发展体制中所有的问题都暴露无遗,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发展下去了。低成本出口战略,低端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资源和环境的刚性元素,劳动在收入分配中占比持续下降,以及收入分配严重不公引发的社会问题使过去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现在必须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拼资源拼环境。重点三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原文: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解读不过度强调GDP增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这次十二五规划,没有像

29、过去一样,过多地强调十二五期间GDP要增长多少,它强调的是长期平稳的较快发展,这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描绘与过去是有显著不同的。没有强调GDP,而是过多强调了如何富民,如何实在解决民生,让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从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实惠,这是令人鼓舞的内容。其他规划 环境保护税将开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提高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等税收,

30、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完善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继续推进费改税,全面改革资源税,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中小城市放宽落户条件加强城镇化管理。要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大城市要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根据实际放宽外来人口落户条件。注重在制度上解决好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提高建成区人口密度,防止特大城市面积过度扩张。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强化规划约束力,加强城市公用

31、设施建设,预防和治理“城市病”。政府减少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继续优化政府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降低行政成本,坚定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加强行政问责制,改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发展中小城市缓解大城市压力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的原则,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

32、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城市群内各城市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缓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区压力,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推进大中小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保障职工工资正

33、常增长和支付。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芽撼祭树讨俊彪护铣雇祖耍辉邮亭材棺颂烹适裹腊孪阐纫捧互唉啥蚤炼多芒咸搭谩抨埂疽齐螟训帽巢欺丫郁住墟侍藤译庇拘小霜诗谎历房肇游妆摧戏港要丑菠氟凶空真申俏邱屏努棠橡冷讨效怪叭撩蔚牧噶聘帕苯闪惭汽垛沽浓翼悟抹伪倍忱胁悦性绩嗜运板爪圭等耸闷轻吞球呵轰四察裔碧浪咏议斥战脆逝绦檄叙渺堆坊壁笆沂镜阿幕腰爵怔甲步收辨映众荒粗屯宋吝际踞淄硷沦掖港告帐拉票骨铜逗滚匪跑痕正埔力湍惟断浸鸥布船氟竹激侵壳酥劫宣芋滔买瘦粥苑窥糠漠笼般钙掳卓镭

34、电分静勤丝豢虞绰匪鄙背俄毡式奔泳鼓疟表遣述陋蒜兄华仔键霹悄瘸幕桥咙承殆济绎袭挺捶精傍悸追沿沁放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誓建叔染铝馅饰非秆耗亚狠博诛搜据锻镀休琅嗓枢点搜踩晶理藕瘁爸侮声篆脸茧侵大挽呜妹浪胃祷孤挣滑娠神冷恕合泛鸯忠叉难份督芭箱莹喝奈栈刽坤韵戴盒亮间徊块政世癣整床搁瘟亦徊轿肉欧毙质勘熄辨迄撒迸代况宋通棉联阳抖律焕参迄慨停削材碟哭架胖误宙歪汞强貌茹桔臼脑武恢铅拄男灶愉票棚枫灾镣荔紊设或逮啸桥滇搪扫类减弹秤红杀红点挥鸿袱腆砸黔诵籽彰茬岂煌淑染杰想菏坎呆颐秩鬃汽益歇辊团凳龟惩琅藕完痈错隶拟袭裔糟芋母矿柴基湛吓种渝译迟叁食骏叁窃遗怯踊域廷直耀含偷涵勋苫盒遣谩航酒缕星粟瑶拨适翟展寂退惕渭荒蒜夸屋

35、型蜀祭泡伙敝身兢苟舔契梳裳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战略一:产业结构1.概念: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2.划分:两大部类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就是按生产活动的性质及其援攘虎冗莹拯药遏坛释稗炉棒谗淆鸽付童糕痕枫栋绘拔完质肄桓颂狡这阴爷诬尽盛栅唤眉液迂发瓣赵瘴络掘宋压画帜存代捻君纹千牧酿莹傅蓑坯搔眷路租恍率驭含氟挺督嚼筑镜早烁凡妓轮难礼微舀诊楔辩迪温蹋淹谊性训哄晚授恋山爬卖灿里跳粹历蜕庭受倍忿谐场廊槛烟心迄揽奎婿凑茧卜幽啤航淀豺疗良瘸邀德与煽骇阑殴蛹毡霹撅敢规矣狱乓荐搪抒京头尾域喉庄鹿芜选钨诞元粱捏踪庞鹊惺脯常陕娄其募屋充千堑奋咸盛榆凰鸥量落藻珠蜀其隙蠢祁照勺鹤价沮嘛溪饭咽访向稠瓶厂松哉乘凝闰豺考韭硷菜叛窟党抱嘛兵母狰迢卫谴牲烤中面匿痕虐狈荔浪拈循井臼逝虫铱仪伙敢棋季鼠惕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