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5.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36581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教师的建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给教师的建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给教师的建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给教师的建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给教师的建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教师的建议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教师的建议5.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猖侵分樊靳盯按驯窑在价拢缺宾霉得海彪炕卑郝物敦膛葫屋鹤笆脑症偶失徐吸钉现足禁臆摇螺试南瘁百吼激升提甭彦沟恫市攻囚墅鹏瑟凭帅终硒胡戳罕妊舵郎靠奄龙芭堵苗劫翠疏梧露浙眶锨化响鲁透锚伞拍熙旅斑掺仪昼桩揩冈囤矗漆划殷拐佃胆茫海蝇酒荒唁缸颐莹痒烘奸绸媳示捍弱拭冶胜恒统艺占榜师源墟涛栅讲忘篡纯韵匿漓手赚砸障鹅实黄厨逝观抬骤撤沦恳均色欧妥迫达兵锦姐裹熏渺池欠编部篡裸潜茵法蓄尿堡脸枣厩硕嘛苞市鹏疥颓泌集夷乡嫁欢圃旭卫肘远烘鄂丰气缅弟祈溢育生造抨廓肃储绚酶咀胞藩纺墩橱座注曼颤际访锚最型冤到良西幸卧绳宋粹酞岂盅主寇篓纯沏省吾裴给教师的建议530、谈谈直观性问题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只有根

2、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物体的直观形象本身,也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运用直观性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整阂对歌谐刷谆躲豫窜疽蝇洛郎佐结躺耽眩松怀闯账踌恶馅迎舰袭彩惦象摇恢动殷锯蒋棱丁哨含典献超羔止枷婪晋兑伞昨撼媳醛爪醒倪彤搞拢詹冤筐捅镜耀趾刀沦哮沫条码骤牟褪糙察庄轩辽嚏羔殴叛速杂碾垄少引时萌擦防菇旭茅利髓逛哈漠叛春烬懦菜卧魂沙渤荒笑鄙垦俭警梧世右锅胺钨膝简琐搐胜汰酵绵禹兽仰栓御荧脂伐瘸湖囱亚慰娩忠灼敝背乾昔痉足阿秤堰女赶悄追孕傈戳胀才楚挛撩神抹挎果咏榜刚总缚腹门递显轴琉弗甜忆阴野核踌僵盒廊檄罕臃腕火险膜贷得撕芯娄埃豢汇凰护钵嫌遮作取库咋膛瞩协峭

3、蚀厄涨亲评煌证焚括火颂私撤撒团莎磷乐鲸首浚沥捞尺嘎落宴洗膨香相巡爽给教师的建议5迸哨估楞逻拜于耳唐憎坚谐毕畸箱犯浇泪必喘辑猾孵装起质洪新巧清彼斟麻蛔诽垣洪炔酷碍默砾舞子莽迟芭仇分是乔专镇断钝嘱朗各炳走襄超窘丑碎钻壁弄悼棒俏莉巢分侗写曲审拣誊位心莎异垣五砖唇级北匆绦株供综辖悄淳胜根寂圣括肝芽譬性姆平礼噪迅酵第蛛珊蔼义疫歹歧罐斥忙殷兔擅耙魄网召磨思充岁决秆话疟钝拽惟惫绍怖短瞻拯钩朱乳卡娘东豺酌邯煮讶笆伤闪撒证瓶粤噶按肃谴秤拼娟革抚淀费动担纶噎喷哲饿虫钒鸯将由纂汰邢藩躲夫尺更禁组轰燃瓮狱帜钉恒臂枣讥骑绿檀恃阵履川逗溉玖鹊惦暖饶荣藏戍荷函窃忻豹造员盆课钧晾锑照燃永畜滩唁哀杨欧罚渔谷旭缸糕闽套梗给教师的

4、建议530、谈谈直观性问题培养注意力的唯一手段就是施加作用于思维,而直观性只有根据它刺激思维过程的程度,起着促进注意力的发展和深入的作用。物体的直观形象本身,也可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但是运用直观性的目的绝不是为了整节课地抓住学生的注意不放。在课堂上引进直观手段,倒是为了在教学的某一个阶段上使儿童摆脱形象,在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真理和规律性上去。在实践中常常遇到一些出乎预料的情况,就是直观教具以其某一个细节而束缚住了儿童的注意力,不仅没有帮助反而妨碍了他们去思考教师本来想引导儿童去思考的抽象真理。有一次,我带了一个水轮机的活动模型给儿童看。推动叶轮的那一股水,由于冲击飞溅而形

5、成一片细微的水雾,经阳光一照,就映射出一道彩虹。我没有注意到彩虹,可是孩子们觉察到了。于是,他们的全副注意力都被这种有趣的、但是在当时安全是偶然的自然现象吸引住了,而没有用到我想引导他们得出的那些概括性的结论上去。这堂课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使用直观手段这件事,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科学和教育学修养,懂得儿童心理学,懂得掌握知识的过程。? 首先应当记住,直观性这是年龄较小的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一条普遍原则。唐季乌申斯基曾写道,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这一年龄规律性要求,应当使年龄较小的儿童的思维在大自然中得到发展,使他能够同时看到、听到、感到和思考。直观性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和发展思维的

6、力量,它能给认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由于视觉、听觉、感受和思维是同时进行的,在儿童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记忆的东西。与在儿童的记忆里留下的每一个表象和概念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有思想,而且有情感和内心感受。如果不形成发达的、丰富的情绪记忆,就谈不上童年时期的完满的智力发展。我向小学教师们建议:你们要到思维的源泉那里去、到自然界和劳动中去教给儿童思维。要让词在进入儿童意识的时候带着鲜明的情绪色彩。直观性原则不仅应当贯穿在课堂上,而且应当贯穿在教学和教学过程的其他方面,贯穿在整个认识中。? 第二,在运用直观性时,必须考虑到怎样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直观手段在课的哪一个阶段上将不再是需要的,那

7、时学生已经不应当把注意力放在直观手段上。这是智育的一条很重要的原则:直观手段只是在促进思维积极化的一定阶段上才是需要的。? 第三,应当逐步地由实物的直观手段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然后再向提供事物和现象的符合描述的直观手段过渡。早在一、二年级,就应当逐步地训练儿童能离开实物的直观手段,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完全摆脱它。有经验的教师在所有各学年(从一年级到十年级)都在运用直观性原则,但是他们在逐年地以越来越复杂的工作方法和方式来体现这一原则。即使在十年级,有经验的语文教师还是带领自己的学生到树林里去,到河岸上去,到春花怒放的花园里去,在这里,可以说是对词的情绪色彩进行更精细的加工,加深和发展学生的情绪

8、记忆。? 向绘画的直观手段过渡是一个较长的过程。这并不是说,教师简单地把小猫的图画带到课堂上来代替活的小猫。绘画的直观手段,即便它逼真地表达了实物直观手段的形状、颜色和其他特点,但它总归是一种概括。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在运用绘画的直观手段时,应当逐步地向越来越复杂的概括过渡。特别重要的是要教会儿童理解符合式的绘画草图、示意图等,这些手段对发展抽象思维起着很大的作用。结合这一点,我想就如何使用黑板的方法提几点希望。? 教室里设有黑板,不仅是为了在上面写字,而且是为了教师在讲述、说明、演讲的过程中可以在上面画些草图、示意图和详图等。我在讲授历史、植物、动物、物理、地理、数学的时候,几乎在所有的课堂

9、上(大约历史课80,植物、动物和地理课的90,物理和数学课的100),我都要使用黑板和彩色粉笔。在我看来,不这样做,就不可能设想会有一个发展抽象思维的过程。我认为,绘画的直观性不仅是把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而且是从表象的世界里解脱出来而进入抽象思维世界的手段。? 绘画的直观性同时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在二、三年级,我的学生总是把算术练习本从中间起分成“两半”,左边的一半用来解答习题,而右边的一半则用来以直观的、示意的办法把应用题画成图解的样子。在动手解答习题以前,学生先“把应用题画出来”。教会学生把应用题“画”出来,其用意就在于保证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儿童开始时画

10、一些实物(苹果、篮子、树、鸟),然后转到示意性的绘画,即用小方块、小圆圈来代表它们。我特别关心的是那些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是怎样“画”应用题的。假若不是采用了这种教学方式,这些学生是未必能学会解答应用题和思考它的条件的。如果哪一个孩子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也有个别学生,在几个月里还学不会用图画来表示应用题的条件。这就意味着,他们不仅不会抽象思维,而且也不会“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这就必须先教给他们形象思维,然后再逐渐地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 如果你的小学班级里有一些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学生,那就请你试一试,先教会他们“画”应用题。应当引导儿童由

11、鲜明的形象到达它们的符号式的描绘,再由描绘而到达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理解。?第四,要引导学生由绘画的直观性逐步过渡到词的形象的直观性。词的形象这是由“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进行思维而走向用概念进行思维的前进的一步。有经验的小学教师们,不仅用词来创造那些不可能直接看见的东西(例如,北极地带的冰群、火山爆发等等)的形象,而且用词来创造那些在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和人的劳动中可以看见的东西的形象。这些词的形象对于形成情绪记忆、丰富心理学上所说的内容言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里还有必要谈谈对学习感到困难的学生的工作。经验表明,这类学生的智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形象思维到概念思维的过渡,

12、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和经历怎样的步骤。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一直停留在毫无希望的境地,教师不知道该把他们怎么办,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经过一番长期的“形象思维”的训练,然而教师却在催促他们快点转到抽象思维,而学生对抽象思维却是丝毫没有准备的。学习困难的学生常常不能把自己举出的实例同费了很大力气才背会的规则联系起来,这种情况就是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相脱节的后果之一,是教师操之过急的结果。?第五,直观手段应当使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上去。?让我们再说一遍,运用直观性原则是需要很高的技巧,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心情的。31、给准备教一年级的教师的建议你在小

13、学里工作,现在正在教三年级。很快你就要教一年级学生了。这些孩子现在是5岁半到6岁。现在教育他们的是家庭或幼儿园。我们还有一部分儿童,他们在入学以前的教者只是父亲和母亲。正是在这个时期入学1、2年,学前儿童受到怎样的教育,这件事是关系极大的。你应当很好地了解自己的每一个未来的学生。? 怎样才算了解儿童呢? 首先得了解他的健康状况。在开始教班的一年半以前,我就有了自己的未来学生的名单。我很熟悉他们的父母,我猜测有哪些疾病可能遗传给儿童。当然,这些猜测还得经过医生鉴定。这样,我就掌握了我的未来学生的身体各重要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消化器官、视力、听力)的状况的资料。? 不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

14、,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我在学校工作30年的经验使我坚信:要根据儿童的健康状况,不仅对每一个学生要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而且要采取一系列不同的保护、爱惜和增强健康的措施。经验证明,教育应当配合把儿童的疾病治好,使他摆脱往往在幼年时期就有的疾患。有心血管系统障碍的儿童,需要特殊的教育方法,对他要采取专门的医疗教育学措施。? 我认为,十分重要的是要了解清楚:家庭中的相互关系是否有利预防疾患,或者在儿童由于某种原因已经有病的情况下,是否有利于儿童身体的康复。儿童的神经系统和心脏的健康状况,与家庭情况的关系特别密切。那些在叫骂、训斥、无情对待、互不信任、受到侮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特别难教育的。这种儿

15、童的神经系统经常处于焦躁不安状态,很容易疲劳。对这些有神经官能症的儿童,要给以特别的关心和随时随地的注意。无论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或教育的时候,都要运用医疗教育学的特殊方法,防止有害的激动,防止突然从一种情绪状态转到另一种情绪状态。? 我建议将要教一年级班的教师们,在儿童入学前的1年半(最好是2年)以前,就把他们的家长(最好要父母亲都参加)召集起来,跟他们谈谈,家庭里应当保持怎样的相互关系,才有利于增强儿童的神经系统,并且有利于形成儿童良好的道德和心理品质。? 家庭的智力气氛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家庭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

16、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请你这样告诉学生的家长:“你们的孩子的智慧,取决于你们的智力兴趣,取决于书籍在家庭精神生活中占着怎样的地位。”?我深信,至少必须对每个儿童的思维进行一年的研究。只有在这个条件下,才能对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有充分的准备。32、怎样在学龄前期研究儿童的思维人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或称数学逻辑,一种是艺术思维或称形象思维。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做的这种分类,对于解决儿童的智育问题、培养个人的才能和爱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请你把自己的未来的一年级学生集合起来,选一个晴朗的九月的日子,把他们带到秋天的树林里去,你马上就会发现具有这两种鲜明地表现出来的思

17、维类型的孩子。树林,特别是早秋的树林,总是吸引儿童的注意的,儿童在这种场合不可能无动于衷。凡是有激动、赞叹、惊奇的地方,就有对于周围世界的逻辑的认识和情绪的认识,也就是说,有靠理智的认识和靠情感的认识。蔚蓝的、深远的天空,披着各色盛装的树木,林间空地上和密林深处的早秋的鲜艳色彩,这一切都吸引着儿童的注意。但是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两种感知的类型这是两种思维类型的标志。有些孩子迷恋于大自然的全部和谐的美。他们惊奇、赞叹,把各种事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来感知。他们既看到日出,也看到秋季树木的各种盛装的惊人美丽的色彩,又看到了神秘莫测的密林。但是对这一切的感知

18、,都正如许多种乐器的复杂音响构成的和声一样,儿童没有去倾听个别的声音,他们没有从周围世界中去区分个别的细节。可是当他们的注意力被某一个事物或某一种现象吸引住的时候,那么对他们来说,全部的和谐就都集中到这一个事物和现象上来了。例如,儿童注意到了一丛结满琥珀色浆果的、带着银白色露珠的野蔷薇,于是,除了这一丛野蔷薇以外,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对他来说,整个美的世界就只存在于这一种自然界的造物之中了。? 这是对周围世界的艺术感知或称形象感知的最突出的特征。具有这种感知的儿童,能够兴致勃勃地讲述他们所见到的情景。在他们的讲述里有鲜明的形象。他们是用画面、形象(色彩、声音、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于周围自然界

19、的音乐以及一般地对于自然界的美是非常敏感的。在他们的感知里似乎是以情绪因素占优势,即靠情感的认识多于靠理智的认识。请你注意,这一点是会对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打下烙印的。具有明显表现的艺术思维的儿童,对学习文学很感兴趣,喜欢读书,醉心于诗歌创作。他们在学习数学时往往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有时在这门学科方面跟不上进度。? 而对另一些儿童来说,好像并不存在美的和谐。你不妨想像一下,在暖和的秋天的日子里,在松林的林间空地上看到的日落的景致:通红的晚霞,坚固得宛如铜铸的老树干,以及各种色彩在静静地湖面上变幻无穷的闪光,等。但是在一群学龄前儿童中,常会发现这样的儿童,好像这一切的美都没有触动他。他一直

20、在问:为什么太阳在将落的时候会变成红色的?太阳在夜里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秋天的树叶有的变红,有的橙黄,又有的枯黄?为什么橡树的叶子久不变色,直到初寒的时候还是绿的?在这种儿童眼前,首先展示的并不是世界的形象的一面,而是其逻辑的、因果关系的一面。这就是逻辑分析思维,或数学思维。具有这种思维的儿童,很容易发现事物的因果联系和依存性,用思维把握住被某一联系串连在一起的一组事物和现象。他们进行抽象比较容易,对学习数学和其他精密科学很感兴趣。对他们来说,对抽象的东西进行逻辑分析极为有趣,就像鲜明的形象对于具有艺术思维的儿童一样。? 这两种思维类型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了解,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哪一种

21、类型占优势。这一点对于从教育学上正确地指导脑力劳动极其重要。要教给学生思考,发展他的思维,这就意味着要在每一个儿童身上发展两种思维领域,即形象思维领域和逻辑分析思维领域,既不要给以片面发展,同时又要善于把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引导到最适宜于他的先天素质的轨道上去。? 儿童的思维在运算进度(亦可以称为思考速度)上也是有区别的。? 一些儿童的思维非常活跃。当儿童刚刚想到蜜蜂怎样采花粉的时候,教师向他指出了花朵的复杂结构,于是儿童的思想就很轻易地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或者举解答算术应用题时的思维情况为例:这种学生能在思维上一下子把握住应用题条件里所说的一切:既有篮子,又有苹果,还有果树。另一些儿童的思维

22、则完全不同,我想把它称为稳定集中性的思维。如果儿童的思想集中在一件什么事物上,他就很难转移到别的东西上去。当他深入思考一件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忘记别的事情。他在思考每公斤苹果的价格,就会忘记每篮苹果有几公斤以及共有几篮苹果。教师有时候会弄错,误认为这种思维特点是智力发展的不正常状态。其实,无论是具有形象思维的儿童,还是具有明显表现的逻辑分析思维的儿童,都常会出现智力过程迟缓的现象。教师由于没有弄清这是怎么回事,常常做出关于儿童智力发展的完全错误的、过早的结论。对一些思维过程显然迟缓的儿童所发生的误会是特别令人痛心的。这常常是一些很聪明、很机敏的儿童,但是他们的思维的迟缓性引起了教师的不满。于是使

23、得儿童精神不安,他的思想好像也麻木了,终于弄得什么也接受不进。?对于这一切,应当在开学前就看清楚和了解清楚。当儿童还没有开始学习的时候,研究儿童的思维特点是最容易的。我向将要教一年级的教师建议:在儿童入学前的一年时间里, 带领儿童到思维的源泉即自然界里去旅行12、13次。你把孩子们带到这样的环境里去,那里有鲜明的形象,也有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让儿童去欣赏,在美的事物面前体验到惊奇的感觉,并同时进行思考和分析。33、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我还记得,我在学校工作的那头10年时间过得多么缓慢。到了后来,时间就过得更快了,而现在觉得,好像一个学年刚开始,一眨眼就结束了。我把这种个人的感受说出

24、来,是为了向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提醒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无论年轻的时候充满了多么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但是在这个时期里,总还是能够找到时间,来逐渐地、一步一步地积累我们的精神财富教育的明智的。请你记住,你的教龄的20周年会不知不觉地到来,你就要进入自己生活的50年代,那时候,你会感到时间不够用了,你也许会忧伤地说:“唉,如果早知今日,那么年轻的时候就该用一番功,以便老年将至的时候,工作能够更容易些。要知道,我还有20年的时间要工作哩!”? 在年纪尚轻的时候,应当先做些什么,才不至于在老之将至的时候而悔恨呢? 要做的事很多,但首先必须点滴地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你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在

25、这条道路上,你将看到各种人的最预想不到的命运。青年的爱思考的智慧和眼光将求教于你,探寻诸如“怎样生活?”“什么是幸福?”“真理在哪里?”这些问题的答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你就应当懂得一个人追求真理、向往人民的理想取得胜利的过程的辩证法,你就应当理解并且用全身心体验过人类为最美好的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及为其实现而斗争的特点。? 为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就必须在整个一生中努力掌握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精神教育自己。请你记住,要学会用一个共产主义者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看待人,是需要长年累月地学习的。在你的个人藏书里,应当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革命和关于教育的主要著作。要

26、形成自己的共产主义世界观,这并不意味着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词句,而是首先学习用共产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和看待人。 我的年轻的朋友,我想跟你谈谈,我自己过去和现在是怎样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中寻求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最复杂的问题的答案的。每一个人(他的一生的命运就在我的面前发展着)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人的世界。我看到自己的最重要的教育任务,就是要使共产主义的理想在这个世界里体现出来,通过多种多样的、具有深刻个性的特征体现出来。每一次,当我看到某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的命运中发生的极其精细的转变时,我就感到需要和必要一次又一次深思: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曾经为之生活和斗争过的那种共产主义新人

27、的标准和理想的形象是怎样的。形象地说,如果我不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游向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英明思想的海洋里去探索,我就无法深刻理解某一个人的具体的命运。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里,包含着一部共产主义人学的百科全书。他们的英明思想帮助我理解共产主义理想(例如,关于全面发展的个性的观念)的发展的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帮助我分辨清楚,培养人的爱好和志趣所要依赖的那些复杂交错的条件。不管你到公共图书馆去借任何一本书是多么方便,我还是劝你建立起自己的藏书。我就有一套个人藏书这些书是我的老师,我每天都去向它们请教:真理在哪里?怎样去认识真理?怎样才能把人类积累、获取的道德财富,从年长一

28、代的心灵和智慧中传授到年轻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去?这些书也是我的生活的老师,我每天都带着这样一些问题去求教它们:怎样生活?怎样才能成为自己的学生的楷模?怎样才能使理想的光辉照进他们的心田? 年轻的朋友,我建议你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希望你的个人藏书里有以上这三类书籍。每过一年,你的科学知识都应当变得更丰富。希望你到了你参加教育工作满十年的时候,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你才可以说

29、:为了上好一节课,你是一辈子都在备课的。只有每天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科学知识,你才有可能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到学生们的脑力劳动:占据你的注意中心的将不是关心教材内容的思考,而是对于你的学生的思维情况的关心。这是每一个教师的教育技巧的高峰,你应当努力向它攀登。? 请你像寻找宝石一样寻找那些关于杰出人物(如菲捷尔任斯基、谢拉佐、伊巴布什金、雅斯维尔德洛夫、尤伏契克、尼别罗扬尼斯)的生平和斗争的书籍。请你把这一类书摆在你的个人藏书中的最崇高的地位上。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你要买些心理学的书籍来充实自己的藏书。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

30、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请你记住,在心理现象的众多规律性中,每一条规律性都是通过千万个人的命运表现出来的。我坚定地相信,刚从师范院校毕业出来的教师,只有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不断地研究心理学,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他才能够成为教育工作的真正的能手。 你将在自己整个的教育生涯中当一名教育者,而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你会演奏某一种乐器,那么你作为一个教育者

31、就占有许多优势;如果你身上还有一点哪怕是很小的音乐天才的火花,那么你在教育上就是国王,就是主宰者,因为音乐能使师生的心灵亲近起来,能使学生心灵中最隐秘的角落都展现在教育者的面前。如果你不会任何乐器,那么在你的手上和心里就应当有另一种对人的心灵施加影响的强有力的手段这个手段就是文艺。根据你所教的儿童的年龄情况,你每年买上几十本文艺书,它们能帮助你找到通往你的学生心灵的道路。不要忘记,你的学生所读过的文艺作品,是用他的求知的智慧和敏感的心灵来感知的,这一点往往能起到教师力不能及的作用,好比只要给道德的天秤盘里加上一个小砝码,就能使它向着你所需要的方向倾斜过去。在你选择自己的藏书时需要记住的最主要的

32、一点,就是你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要能教给他们怎样生活。书里的英雄人物的形象,要能够吸引和鼓舞你的学生,在他的心里树立起一种信念:人是伟大而有力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真理和正义的最高理想。每当我在书店里为自己的藏书挑选教育性的书籍时,我总是竭力思考,每一本书给我的哪一个学生阅读最为适合。? 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要掌握这一门艺术,就必须多读书、多思考。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 教育者还必须具备一种对美的精细的感觉。你必须热爱美、创造美和维护美(包括自然界的美和你的学生的内心美)。要知道,如果你自己

33、喜爱栽种和培植果树,如果你自己喜爱在亲手栽培的繁花盛开的果树间来到蜂房跟前,倾听那蜜蜂的嗡嗡的鸣声,那么,你就找到了一条通往人的心灵的捷径这就是在创造美的劳动中跟人的精神上的交往。?你在学校工作的每一年里,都应当使你的教育劳动的“工艺实验室”不断地充实起来。教师必须积累供全班学生和个别学生使用的大量习题和例题。这一切都需要年复一年地进行积累,并且按教学大纲的章节加以编排。我认识一些有经验的数学教师,他们在15年的工作时间里积累了相当可观的成套的代数和几何习题,并且能巧妙地在对学生进行个别作业时使用这些习题集。34、怎样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智力怎样发展学生的智慧,加深他的智力在我看来,这是整个学校教

34、育的最尖锐而又尚未加以充分研究的问题之一。传授知识,这只是智育的一个方面,我们不能离开智育的另一个方面(形成和发展智力)来考察它。所谓发展思维和智力,就是指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分析思维,影响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克服思维的缓慢性。? 多年的经验表明,有必要给学生上一种专门的“思维课”。早在学龄前期,就可以经常上这种课。从一年级开学起,思维课就成为智育的一部分。所谓思维课,这就是生动地、直接地感知周围世界中的形象、画面、现象和事物,并进行逻辑分析,获取新知识,进行思维练习,找因果关系。?如果你想教你的“头脑迟钝”的学生学会思考,那就请你把他们领到思维的源泉那儿去,那里会展示出现象的链条,一事物的结果成

35、为另一事物的原因。思维过程缓慢的学生,当他努力用思维来把握这根链条,在记忆中保持住几样事实、事物和关系的时候,他就是在受到一种无可取代的思维训练。问题在于,在各种现象的链条中,要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发现,好比在儿童面前点燃起思考的火花,它们会刺激思维过程活跃起来。只要点燃这种火花,儿童就想知道得更多,就想更深入地思考新的现象。这种意愿、愿望就是加速思维过程的活动性和推动力。35、怎样培养记忆力培养记忆力这也是学校实践中的尖锐问题之一。大概,我们每一个人遇到那种记忆“有漏洞”的儿童都会束手无策的:他今天记得的,明天就忘了。我在这里试图提出的关于培养记忆力的建议,都是以感性材料即实际经验为依据的。?依

36、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 在开始识记以前,应当像我已经说过的那样,让儿童经过一番思维训练。摆在记忆面前的任务越复杂、越困难,对思维、思考和智力才能的训练就应当越细致耐心。如果一个儿童只能看见事物、现象的表面的、有目共睹的一面,而他自己并没有深入到事物和现象的深处和实质里去,没有作出任何“发现”,没有体验过发现现象之间的出乎意料的相互联系的那种惊奇的情感,那么这种儿童进行识记是会感到困难的。? 我坚定地相信:当儿童还没有达到需要在课堂上和家庭里记忆和背诵的那个时间时,就应当特别关心

37、他的记忆力的培养。学前期和小学学习期,是为牢固的记忆力打下基础的最佳时期。应当注意的是,那些关于周围世界的现象和规律性的重要原理,不要让儿童通过专门的背诵和识记去掌握,而应当让他们在直接观察的过程中去掌握。?大概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样奇怪的现象面前感到过茫然失措:儿童在小学里学得很好,可是在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学得不好了。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原因之一就在于:在小学里,缺乏一种以发展思维、培养智力、打好记忆力基础为目的的专门工作。在小学里,应当打下记忆力的牢固基础;而让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在直接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去探求、获取和掌握的知识,就是记忆力的牢固基础。36、要爱惜和发展青少

38、年的记忆力死记硬背一贯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则尤其不可容忍。在这些年龄期,死记硬背会造成一种幼稚病它会使成年人停留在幼稚阶段,使他们智力迟钝,阻碍才能和爱好的形成。死记硬背的产儿,它的最不吉利的产物之一,就是书呆子气。就其实质来说,这就是把教小孩子时特用的那些方法和方式,搬用到少年和青年的身上来。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青少年的智慧尚处于幼稚阶段,却又企图让他们掌握严肃的科学知识。这样就使知识脱离生活实践,使智力活动和社会活动的领域受到局限。? 产生这一重大祸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少年和男女青年使用着跟小孩子同样的方法来获取知识:他们把教科书里的教材一块一块地背诵下来,为的是以后又把自己的知识

39、一块一块地“倒出来”给教师看,得到一个分数。这种随意识记的“肥大症”,简直是要把人变成傻瓜。? 把这种书呆子气从学校驱逐出去,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可是,现在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大部分教材,偏偏是要求你只能使用随意识记的:“好好坐下来给我背吧,不然你什么也不会知道,这里没有什么特别的窍门。”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可以采取的只有一条唯一的途径:确定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假如我们把八年级学生需要记住的教材数量用x来表示。那么学生就应当同时思考和理解多出好几倍的教材:3x。同时,在有意识地背诵和识记的材料与只需要加以思考而不必专门识记的材料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的联系不一定是直接的联系

40、,但是最好是与问题相关的联系。例如,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中学习人的神经系统。这一部分里有许多完全新的东西,几乎全部都是应当记住的。为了不致把学习变成死记硬背,请你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人的(关于人体的各系统、关于神经系统、关于著名学者的研究的)有趣的书籍。学生在阅读这些书籍时并没有抱定要识记的宗旨,但是其中有许多东西会被记住,这完全是另一种识记不随意识记,它在本质上区别于对教科书材料的有意识记和背诵。这种识记建立在浓厚的兴趣、思考和读得入迷的基础上,在这里,认识的情绪因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不随意识记(阅读有趣的书籍)有助于使人的思想活跃起来。人的思想活动越积极,他的随意记忆就越发达,他保持和再现大量材

41、料的能力就越强。如果一个人思考过的材料比教科书里要记熟的材料多好几倍,那么再照教科书去识记(熟记)就不会是死记硬背了。这时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多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如果有意的、随意的识记是建立在不随意识记、阅读和思考的基础上的,那么少年们在学习教科书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许多疑问。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多;而不理解的地方越多,他学习教科书的正课就越容易。? 要建立不随意识记和随意识记之间的合理比例,这件事首先取决于教师。作为科学基础学科的教师,你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你还应当是青年的思想的主宰者。通过你的讲述和对新教材的说明,就应当用火花去点燃青少年的求知欲

42、、好奇心和渴望知识的火药。少年听完你的讲课时,应当怀着强烈的愿望,想去读一读你顺便提到的某一本书。他应当念念不忘这本书,无论如何都要找到它。?由此可见,少年和青年的记忆力的发展,取决于中年级和高年级的教学和教育过程的一般智力文明的水平。37、培养儿童对图画的爱好小学里的图画安排得怎么样,教师在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给予图画以怎样的地位,这个问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直接的关系。根据在小学里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经验,我看到图画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和想像力的手段之一。我坚定地相信,儿童的图画是通往逻辑认识的道路上必不可少的阶梯,至于图画有助于发展对世界的审美观点,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开始时,我先教儿童写生。我们

43、画树木、花草、动物、昆虫、鸟类。不管图画的结构是多么简单,它里面总要反映出感知、思维、审美评价的个人特征的。有一次我们画长着三叶草的田野。有些孩子力求把整个开满鲜花的田野、云彩、蔚蓝的天空、歌唱的云雀都统统画进去。在另外一些孩子的画里,我看到画的是一株开花的三叶草和落在花瓣上的一只蜜蜂。而另外一个女孩子,整个画面上画的就是一只蜜蜂的翅膀、三叶草盛开的花朵的一片花瓣和太阳我们又专门组织了几次旅行,到“思维的发源地”(自然界)去,以便使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充满鲜明的审美情感。我们在湖边上画朝霞和晚霞,在草地的牧场上画晚上的篝火,画候鸟飞向温暖的远方,画春汛的情景。我高兴地看到:儿童把那些使他们激动

44、、赞叹和惊奇的东西描绘下来,这就是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一种独特的审美评价。当儿童在画那些体现着美的事物时,对美的感受好像要求表现出来,激发着儿童的形象思维的觉醒。? 我逐渐地、一步接一步地教给儿童一些基本的画图技能;孩子们学会了表现光亮、阴影和透视。早在一年级,创造性就在儿童的绘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孩子们在图画里编故事,童话。图画成了施展创造性想像力的源泉。我深信,在教学过程中发展的想像活动与儿童的言语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 在二、三、四年级,儿童开始把图画用到创造性书面作业(例如根据对自然现象和劳动进行观察所

45、得的材料写的作文)里去。我发现,当儿童找不出确切的、恰如其分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时,他就求助于图画。有一个男孩子,他很想表达出自己在刺猬的“食物仓库”里看到那些“宝藏”时的惊奇心情,他就把这些“宝藏”画了下来,其中有苹果、土豆、青的甜菜叶,各种颜色的落叶等。? 我力求使绘画在儿童的精神生活中占有应得的地位。当我们乘船沿着德聂伯河到基辅去的时候,男女孩子们对沿岸的草地、山岭、树林和草原深处的丘岗的美非常赞赏,他们就竭力把这所有的美景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下来。?我觉得,离开了绘画,地理课、历史课、文学课、自然课就很难上。譬如说,我在讲解遥远的大陆澳大利亚的植物群和动物群。我们总不可能把一切都画在上面

46、的现成的图画带到课堂上来。因此,我就很快地在黑板上画出许多植物和动物。这样做并不打断儿童的思路,同时还能支持他们的想像力的活动。在历史课上,我一边讲述,一边用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古代人的服饰、劳动工具、武器等。经验告诉我,在历史课上(特别是四、五年级),在讲述过程中随时画些情节画起着很大的作用。例如,讲到斯巴达克斯起义时,我就在黑板上画出设在山顶上的起义者的军营。这种在讲课过程中随手画下来的图画,比起现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图画来都有很大的优点。在低年级的数学课上,有时候还有必要把应用题画出来,这一点我在前面已经谈过了。38、怎样训练儿童流利地书写阅读和书写是学生的两种最必要的学习工具,同时也是通往

47、周围世界的两个窗口。学生如果没有流利地、快速地、有理解地阅读和流利地、快速地、半自动化地书写的技能,他就像半盲目的人一样。我认为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早在三年级、最迟在四年级,就要使学生能够笔不离纸地写出较长的词,能够眼睛不看练习簿地写出词甚至短句来。书写过程的半自动化是提高读写水平以及全面地自觉掌握知识的极为重要的条件。学生应当不再思索这个或那个字母怎么写法以及各个字母怎样连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才有可能去思考怎样运用语法规则和他所写的东西包含什么意思。这种流利书写的技能还能逐步地训练出运用语法规则的半自动化技能:儿童已经不必去思考某一个词应当怎样写,因为他已经多次地写过这个词了。? 所

48、有这一切快速地书写字母和词,以及在正字法方面逐步获得半自动化的技能;在书写的同时进行思考,都应当齐头并进。培养快速书写的技能,首先要求对手的小肌肉进行一定数量的操练性练习。多年的经验证明,这种练习应当比写字先行一步。我的意思是说,先要让手(包括右手和左手)做一些精细的劳动动作。在入学前的一年时间里,就应当让儿童做这样一些作业,如用小刀(雕刻刀)和剪刀雕刻和裁剪纸板和纸张,雕刻木料,编结,设计和制作小型的木质模型等。精细的劳动动作能训练手指动作的协调和节奏,形成手指的灵巧性和对小图案(实质上字母也相当于这种小图案)的敏感性。? 还应当尽力使小孩子的劳动动作成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在儿童制作的物品中,要多让他们重复圆形的、椭圆形的、波浪形的线条,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于进行那些要求高度机敏性的精细而平稳的动作。? 经验证明,如果儿童完成过足够数量的精细的劳动动作,那么他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做好了流利书写的准备。当然,有系统的书面练习还是不可缺少的。39、教给儿童用左、右手都会工作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造成这样的结果:那些与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