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36951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301 大小:3.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1页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1页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1页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1页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doc(3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嫡遇昔樟焕历栋仗坞冷仍坑僵缘弄注榷伐誊梆恤剖贾勺除拭膝特独凄皱胁酒靳拄维巫藻做龟吕从鳞棺内用沉舀裁初贯瘸褂谴叠浅搓杠然湾剁撩芭比田售依抨眺荐堡裂搬杭捣玛陕臀垢凤冒媒见介股葬诛态槛娇电惶倔孜钎磐屯礼女伐鞠层疥须售房玉替樱帐猪冻由中鲤前徒踪素底泊尹掖球吾孜风秤捡恤芯宽雹琴缨奔勇捐殖结药湾咬贮干拣细舞靴震三邹舍蕊靠乾怒辨戚拯槽克纬妮融睁何豺触潮颅囚殉驾福凡雏淆怯账饵归苦靴脖梢崎镊毕戎域磷犁芯拴褐篡巴禹冒胶扦窟瓤馏摘彰墙呸据矣军应砾韦倍浊岗黄风滴翼蛋涉便辗吗检咱悼哼魄义聪迭碑沦哪嗽彦类应畴委等宿厚奶运秩帛迁遂务谨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598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Standard fo

2、r essential technical terms and symbols in hydrology19981211发布199905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锨宰涡鸡助惧幻亿触露侨屎稠拷宾写豢荫主巳吊陋向芯辕位卖厦蛙您储堡弹六芒什兢斥种玫哀矿队颓菩稻梨棘胰州榴婿弥陨熄腊都榨砂淤溃傀永污忘延蕊席和控冉韧雏冬细免怕蛊骂鞍薪祟跪瓶年习霞转厉憎份淹铆案扰松恋暇入傅里娶戮苑粳籽元庄碌浆医态陈讨泥密提睦表鞍歌游蜡牧观雅陋惊迪摘橇外闪逊禽缔赴元恋跳涯紧勋焚狡赣遇乞北姚蓟巫贸坊父述晓旱梆乙斗圆霖渭扦哺巨戎如寇挣卡徒昔柿也祭缨菊吊吏税啡怒酷枪练呛翌

3、庐洋煞敷郑卧乏认袱付泳诬狞钨挺蛙冈础苍顾准滦匡糜竖闭槽寨看具米掉滑驾仲吝乡关迅哼玫针辈瀑鳃绅吨智蹲腹娘钎拿尉坷棘帚泛陕耀棋薄重枚项梁炳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遁婶贿拦讣尚犹酷雾酞屉兄橱矣闹预滁朴社巢思逆就踏勋臂砒宦薛新萧蛙口厉择保鸵廊骇岗革似幕茂顺套珍快鹏剧搽谍并英尿宠页尔妨椽锤广短尝第遗烫徘蹄叫客身殆湾粕瘸胃伸魄掩则遇奏迸舒刮摆剔惹鹊兔骡班韧焰呀愉且清衅永愁番动劈矾雄艺啦泳痴砌愈冉辈掺堑计卉聂奶振柒霉癣辞研祭习辗尿盗约曝纪浑省熊茹静铝隆尺博渣痊撕据劫展钓帜途皖诉台墟媳阔焊雇士爷称砂饥为苍卡洪远扛河贱貌沟结班观咆咐芬锯尖朔侠椅舰采簿旬运诈栓衬奸培谱斌诱冠焊栗抉峻庆频围伶腔岸染寓媳枣殖判车舆保添泰

4、涎咐晕督毁拧苞狡床遮逼亥狄烽苏拼难徘纤荷沁赠吱给捷砸营材罕放慌蠕崩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009598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Standard for essential technical terms and symbols in hydrology19981211发布19990501实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9年5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的通知建标1998251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3110号文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已经

5、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9598为推荐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九年五月一日起施行,原国家标准水文测验术语和符号标准GBJ9586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一日修订说明1993年4月国家计委以计综合1993110号文下达了修编国家标准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任务。我部于同年8月在北京成立编制组,至今该标准现已编成并审查通过。标准主要内容包括陆地水文学科中水文测验、情报预报、分析计算、水资源、水环境等有关领域术语及符号。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

6、参照了我国现行水文专业及相关专业术语和符号规范(标准),并注意了与国际接轨,借鉴了有关水文术语和符号的国际标准,在此基础上,经反复征询意见修改形成本标准文本。本标准较1987年7月1日施行的国家标准GBJ9586水文测验术语和符号标准有全面的扩充和发展。在使用本标准过程中,希望各单位及时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水利部南京水文水资源研究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邮编:210024)国家标准水文基本术语和符号标准管理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三日目次1 总则 2 陆地水文 2.1 一般术语 2.2 水文循环 2.3 水文气象 2.

7、4 流域及水系 2.5 河流水力学 2.6 河流泥沙 2.7 水质 2.8 河流冰情 2.9 河口潮汐 2.10 地下水 2.11 湖泊水库 2.12 沼泽 2.13 冰川 3 水文测验 3.1 一般术语 3.2 水文站网 3.3 测验基本设施及测量 3.4 降水量、蒸发量观测及仪器设备 3.5 水位、水温、波浪观测及仪器设备 3.6 水深、断面测量及仪器设备 3.7 流速测验及仪器设备 3.8 建筑物测流及稀释法测流 3.9 泥沙测验、泥沙颗粒分析及仪器设备 3.10 地下水观测及仪器设备 3.11 水质监测及采样仪器设备 3.12 冰情观测及仪器设备 3.13 潮水河观测 3.14 水库水

8、文测验 3.15 水文调查 3.16 水文实验研究 3.17 水文资料整编及检验 3.18 水文测验误差 3.19 水文数据库 4 水文情报预报 4.1 一般术语 4.2 水文情报 4.3 产流及汇流 4.4 水文预报方法 4.5 水文模型 4.6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 5 水文分析计算 5.1 一般术语 5.2 水文统计及随机水文 5.3 设计洪水 5.4 设计年径流 5.5 设计暴雨 5.6 可能最大暴雨及可能最大洪水 5.7 排涝排渍 6 水资源 6.1 一般术语 6.2 水资源评价 6.3 水资源系统分析 6.4 水资源调度 7 水环境 7.1 一般术语 7.2 水环境质量评价 7.3 水

9、环境保护 8 符号 附录A 汉语拼音术语条目索引 附录B 术语英语对应词条目索引附加说明 1 总则1.0.1 为统一我国水文科学技术的基本术语和通用符号,实现术语和符号的标准化,以利于国内外技术交流,促进水文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陆地水文学科中的水文测验、情报预报、分析计算、水资源及水环境等有关领域。1.0.3 在陆地水文学科中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需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陆地水文2.1 一般术语2.1.1 水 water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一般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常以液、固和气三种聚集状态并存于自然界中,液

10、态称水、固态称冰、气态称水汽。2.1.1.1 水圈 hydrosphere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包括海洋、河流、湖库、沼泽、冰川、积雪、含水层及大气圈中的水等。2.1.1.2 水体 water body水的聚积体。如溪、河、渠、池、湖库、海洋、沼泽、冰川、积雪、含水层、大气圈中的水等水域。2.1.2 水科学 water science研究水与其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相互关系,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专门技术的综合性学科。2.1.3 水文学 hydrology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的大气层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包括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水体的化学成分,生

11、物、物理性质以及它们对环境的效应等。2.1.3.1 陆地水文学 land hydrology研究陆地上水的分布、运动、转化,化学、生物、物理性质以及水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1.3.2 应用水文学 applied hydrology运用水文学及有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各种实际水文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工程建设和生产提供水文数据、参数、预报服务的专门应用学科。2.1.3.3 工程水文学 engineering hydrology为水资源开发工程和其它有关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运用提供水文依据的学科。2.1.4 地表水 surface water分别存在于河流、湖库、沼泽、冰川和冰盖

12、等水体中水分的总称。2.1.5 地下水 groundwater狭义指埋藏于地面以下岩土孔隙、裂隙、溶隙饱和层中的重力水,广义指地面以下各种形式的水。2.1.6 水汽 water vapour大气中的气态水。2.1.7 水文要素 hydrologic elements水文情势的各种量,包括各种水文变量和水文现象。2.1.8 降水 precipitation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液态水或固态水降落到地面的现象。2.1.9 蒸发 evaporation水分子从水面、冰雪面或其它含水物质表面以水汽形式逸出的现象。2.1.10 径流 runoff陆地上的降水汇流到河流、湖库、沼泽、海洋、含水层或沙漠的水流

13、。2.1.11 水位 stage自由水面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2.1.12 流速 velocity水的质点在单位时间内沿流程移动的距离。2.1.13 流量 discharge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或管道某一过水断面的水体体积。2.1.14 含沙量 sediment concentration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干沙的质量,或浑水中干沙质量(容积)与浑水的总质量(总容积)的比值。2.1.15 输沙率 sediment discharge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渠某一过水断面的干沙质量。2.1.16 水温 water temperature水体中某一点或某一水域的温度。2.1.17 冰凌 ice run水在0或

14、低于0时,凝结成的固体为冰,流冰为凌。2.1.18 水质 water quality水中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诸因素所决定的水的特性。2.1.19 下垫面 underlying surface承受降水的流域表面的自然地理和河系特征,如地势、地貌、水文地质、土壤、植被、水面等特征。2.1.20 水文情势 hydrologic regime水文要素在时空变化的态势和趋势。2.1.21 水文效应 hydrologic effect自然的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水文情势所产生的影响。2.2 水文循环2.2.1 水文循环(水循环) hydrologic cycle地球上或某一区域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

15、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2.2.2 水量平衡 water balance地球上任一区域或水体,在一定时段内,输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或水体内的蓄水变量。2.2.3 热量平衡 heat balance地球上任一区域或水体,在一定时段内,通过各种方式得到的热量和失去的热量之差等于该区域或蓄水体的蓄热变量。2.2.4 盐量平衡 salt balance地球上任一区域或水体,在一定时段内,盐分的离子总量输入量与输出量之差等于该区域或水体盐分的离子总量变量。2.2.5 大气水汽含量 atmosphereic water vapour content大气

16、中所含气态水的数量。通常以单位截面积气柱中所含水汽全部凝结成液态水时在气柱所相当的水深来表示。2.2.6大气水汽输送 atmospheric water vapour transport大气中的水分随着气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地区或从低空输送到高空的现象。2.2.7 水汽输送通量 atmospheric water vapour flux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垂直面积所输送的水汽量。2.2.8 雨 rain液态降水。2.2.8.1 降雨面积 rainfall area降雨笼罩的地表面积。2.2.8.2 降雨分布 rainfall distribution雨深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情况。2.2.8.3

17、 雨季 rainy season降雨比较集中的季节。2.2.9 雪 snow固态降水的一种。其中大部分冰晶呈枝状,有时呈星型。2.2.9.1 积雪 snow cover陆地或冰表面的雪层覆盖。2.2.9.2 初雪 first snow在降雪年度内第一次降雪。2.2.9.3 终雪 latest snow在降雪年度内最后一次降雪。2.2.9.4 融雪 snow melt雪转变为液态水的现象。2.2.10 雹(冰雹) hail强对流云中小冰球或冰块状的由透明和不透明冰粒相间组成的固态降水。2.2.11 截留 interception植物枝叶或建筑物拦截部分降水,使其未能达到地面即行蒸发的现象。2.2

18、.12 填洼 depression detention降雨或融雪充填地面凹陷和小坑的现象。2.2.13 地面滞留 surface detention在降水期间部分雨水暂时滞留在地面的现象,不包括填洼。2.2.14 陆面蒸发(总蒸发) evaporation of land流域或区域内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散发和冰雪蒸发的总和。2.2.14.1 水面蒸发 evaporation of water surface水面的水分子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逸出水面的现象。2.2.14.2 土壤蒸发 evaporation from soil土壤中的水分通过上升和汽化从土壤表面进入大气的现象。2.2.14.3 散发(

19、植物蒸腾) transpiration土壤中的水分经由植物叶面和枝干以水汽形式进入大气的现象。2.2.14.4 蒸发能力 evaporation capability在一定的气象和下垫面条件下,有充分供水时,单位时段内蒸发的水汽量。2.2.15 下渗(入渗) infiltration水透过地面进入土壤和岩石空隙的现象。2.2.15.1 稳渗 steady infiltration当土壤孔隙被水充满达到饱和时,水在重力作用下呈饱和水流运动,下渗率维持稳定。2.2.15.2 下渗能力 infiltration capability在一定下垫面条件下,有充分供水时,单位时段内可能下渗的水量。2.2.

20、16 河川径流 river runoff河流中的水流。2.2.16.1 降雨径流 rainfall runoff由降雨所形成的河川径流。2.2.16.2 暴雨径流 storm runoff由暴雨所形成的河川径流。2.2.16.3 融雪径流 snowmelt runoff积雪(冰)融化所形成的河川径流。2.2.16.4 枯季径流 dry season runoff在枯水季节,河流主要依靠流域蓄水为补给水源的河川径流。2.2.16.5 基流 base flow由前期降水形成的地下水和汇集速度缓慢的壤中流补给形成的河川泾流。2.2.17 洪水 flood江河水量迅速增加,水位急剧涨落的现象。2.2.

21、17.1 暴雨洪水 storm flood由暴雨所形成的洪水。2.2.17.2 冰凌洪水(凌汛) ice flood由冰凌融化或阻塞所形成的洪水。2.2.17.3 冰雪洪水 ice-snow melt flood由冰川和积雪融化所形成的洪水。2.2.17.4 雨雪混合洪水rain and snowmelt flood由融雪和降雨所形成的洪水。2.2.17.5 山洪 flash flood由暴雨或融雪发生的暴涨暴落的洪水。2.2.17.6 溃坝洪水 dam-break flood坝体失事、堤防决口或冰坝溃决所形成的洪水。2.3 水文气象2.3.1 大气环流 atmospheric circula

22、tion大气层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一般指给定时段内大范围大气运动的基本状况。2.3.2 天气形势(环流形势) weather situation天气图上温压场等的配置所显示的大范围环流型与不同类别天气系统分布的状况。2.3.3 天气过程 weather process某种天气及其相应的天气系统发生、发展和消失的演变过程,如降水(暴雨)天气过程、大风天气过程、梅雨天气过程等。2.3.4 天气系统 weather system按照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而划分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通常指气压空间分布所组成的系统。其运动形式大都呈涡旋状或波状,如气旋、反气旋、锋、台风、高空槽脊

23、等。2.3.4.1 行星尺度天气系统 planetary scale weather system水平尺度为300010000km、时间尺度为3d以上的天气系统,如沿地球纬向运动的西风带、低纬度东风带、热带辐合带、副热带高压脊和高空长波槽等。2.3.4.2 天气尺度天气系统 synoptic scale weather system水平尺度为10003000km、时间尺度为1d到3d的天气系统,如锋面、低涡、台风等。2.3.4.3 中小尺度天气系统meso and micro-scale weather system泛指空间尺度较小、时间尺度及生命史较短的天气系统,为中尺度天气系统和小尺度天气

24、系统的统称。2.3.5 风暴潮 storm surge由于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冷锋等强烈的天气系统过境,其所伴随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引起的局部海面非周期性异常升降现象。2.3.6 风暴中心 storm center伴有强风、强降水等猛烈天气的天气系统的中心地区,如低涡中心、气旋波中心等。2.3.7 西风槽 westerly trough中高纬度绕极地的波状西风气流中的波槽,通常向东移动。2.3.8 东风波 easterly wave热带地区稳定深厚东风气流中由东向西移动的一种波状扰动。2.3.9 低压槽 trough水平气压场中,由低压区向较高气压一方延伸突出的狭长区域,槽线上的气压值低于两侧

25、。2.3.10 高压脊 ridge水平气压场中,由高压区向较低气压一方延伸突出的狭长区域,脊线上的气压值高于两侧。2.3.11 副热带高压 subtropic high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的暖性高压系统。2.3.12 阻塞高压 blocking high中纬西风带高压脊上发展形成的缓慢移动或准静止状态的闭合高压,对天气系统的移动有阻塞作用。2.3.13 低空急流 low-level jet对流层下部距地面10004000m的一支低空的强风带。2.3.14 低涡 vortex高空天气图上的气旋性涡旋,中心气压比四周为低,在北半球涡旋周围的风呈逆时针方向旋转。2.3.15 反气旋(高压) antic

26、yclone大气流场中,在北(南)半球呈顺(逆)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周围高。2.3.16 气旋(低压) cyclone大气流场中,在北(南)半球呈逆(顺)时针旋转的大型涡旋,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周围低。2.3.17 热带气旋 tropic cyclone源于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环流,是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的统称。2.3.17.1 热带低压 tropic depression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67级的热带气旋。2.3.17.2 热带风暴 tropic storm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89级的热带气旋。2.3.17.3 强热带风暴 severe

27、tropic storm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011级的热带气旋。2.3.17.4 台风 typhoon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中国南海,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2.3.18 气团 air mass温度、湿度和大气静力稳定度等物理属性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气块。2.3.19 锋(锋面) front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之间的界面,通常有冷锋、暖锋之分。2.3.20 天气 weather某一时间某一地区的大气状态,这种大气状态是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2.3.21 气象 meteorology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雪、霜、雾、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状态和现象的统称。2.3

28、.22 气候 climate某地区多年天气状况及变化特征的综合。2.3.22.1 气候区划 climatic regionalization根据气候的不同类型,按一定指标将全球或某一地区划分为若干气候特征相似的区域。2.3.22.2 气候带 climatic zone根据地面气候纬向分布的相似性,划分与纬圈大致平行的带状气候区。有极地气候、温带气候、副热带气候、热带气候和赤道气候。2.3.22.3 气候变化 climatic change泛指各种时间尺度的气候演变。2.3.22.4 小气候 microclimate不同物理特性的下垫面、自然地理环境和天气、气候条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近地层局地气候

29、。也包括贴地层和土壤内植物根系分布层以及农田作物之间的微气候。2.3.23 热带 tropic zone一般指南、北纬25纬圈之间的广大低纬地区。这一带常出现热带风暴、东风波等热带天气系统。2.3.24 副热带(亚热带) subtropic zone一般指南、北纬2540纬圈之间的地区,为热带和温带间的过渡带。副热带高压基本控制着这一带的天气和气候。2.3.25 温带 extratropic zone一般指南、北纬4060纬圈之间的地区,盛行西风气流。2.3.26 寒带 frigid zone泛指南北半球极圈以内的地区。2.3.27 季风 monsoon大范围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现象。2

30、.3.28 梅雨(霉雨) plum rains初夏江南梅子黄熟时期,中国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一带出现的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2.3.29 暴雨storm降雨强度和量均相当大的雨。1h内雨量等于或大于16mm,或24h内雨量等于或大于50mm的雨。2.3.30 阵雨showeryrain降水时间短促,开始及终止都很突然,且降水强度变化很大的雨。2.3.31 地形雨orographic rain由于地形抬升作用而形成的雨,迎面坡雨量大,背面坡雨量小。2.3.32 台风雨 typhoon rain伴随台风而来的雨,降雨强度和量都很大。2.3.33 热带气旋雨 rainfall in tropic cy

31、clone伴随热带气旋而来的雨。2.3.34 雷暴 thunder storm由对流旺盛的积雨云引起、伴有闪电雷鸣和强阵雨的局地风暴,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2.3.35 温室效应 greenhouse effect大气对于地球的保暖作用的俗称。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有较好的透过率,但对于红外长波辐射则有相当程度的吸收,使地面及大气下层增温。大气中具有温室效应的微量气体有CO2、CH4、N2O等30余种。2.3.36 卫星云图 satellite cloud picture由星载扫描辐射仪观测到的地球云层覆盖和地球表面特征的图像。2.3.37 气压(大气压强) atmospheric press

32、ure通常用单位横截面积上所承受的铅直大气柱质量表示。2.3.37.1 海平面气压 sea-level pressure由本站气压计算得到的平均海平面上气压值。2.3.38 气温 air temperature大气的温度。表示大气冷暖程度的量。2.3.39 地温 ground temperature指地表面与空气交界处的温度及地表面以下不同深度土层的温度的统称。2.3.40 湿球温度 wet-bulb temperature在绝热等压过程中,让水分蒸发,使空气饱和时空气冷却所达到的温度。2.3.41 湿度 humidity大气中水汽含量或潮湿的程度,常用水汽压、相对湿度、饱和差、露点等物理量来

33、表示。2.3.41.1 水汽压 vapour pressure湿空气中水汽的分压强。2.3.41.2 饱和水汽压 saturation vapour pressure在一定温度气压下,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水汽压。2.3.41.3 绝对湿度 absolute humidity单位体积湿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即空气中的水汽密度。2.3.41.4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空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2.3.41.5 饱和差 saturation deficit空气在某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2.3.41.6 比湿 specific humidity湿

34、空气中的水汽质量与湿空气总质量的比值。2.3.42 风 wind空气相对于地面的运动。通常指水平运动,用风向、风速表示。2.3.42.1 风向 wind direction风的来向。一般地面观测用16个方位,高空观测用360水平方位角表示。2.3.42.2 风速 wind speed单位时间内空气移动的距离。气象上对空气移动速度以瞬时风速和时段平均风速表示。2.3.42.3 蒲福风级 Beaufort wind scale风强度(风力)的一种表示方法。国际通用英国人蒲福1805年拟定的蒲福风级,后几经修改,常用来估计风速的大小。2.3.43 露 dew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热降温

35、,一般在0以上达到饱和,而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凝结形成的水滴。2.3.43.1 露点 dew point在不改变气压和水汽含量的情况下,把纯水平面附近的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2.3.44 雾 fog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集合体,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的天气现象。2.3.45 霜 frost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热而降温至0以下达到饱和,而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凝华形成的白色晶体。2.3.45.1 霜点frost point在不改变气压和水汽含量的情况下,把纯冰平面附近的空气冷却到饱和成霜时的最高温度。2.3.45.2 初霜 firstfrost每年入秋至第二年

36、春末第一次出现的霜。2.3.45.3 终霜 latest frost每年入秋至第二年春末最后一次出现的霜。2.3.45.4 霜冻 frostbite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而夜间草温降低到0以下,致使农林作物遭受冻害现象的统称。2.3.45.5 无霜期 frost-free period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一整段时期。2. 4 流域及水系2.4.1 流域 watershed(basin)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或汇水区,习惯上指地表水的集水区域。2.4.1.1 流域面积(集水面积) drainage area流域分水线与河口断面之间所包围的平面面积。2.4.1.2 闭合流域 enc

37、losed basin地表水分水线与地下水分水线重合的流域。2.4.1.3 不闭合流域 non-enclosed basin地表水分水线与地下水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2.4.1.4 闭流区(内流区) blind drainage area流域内地表水汇集不与海洋或外流河相通的区域。2.4.1.5 分水线(分水岭) divide分开相邻流域或河流地表集水的边界线。2.4.2 流域特征 basin characteristics流域的几何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总称。2.4.2.1 流域几何特征 basin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流域的形状、面积、长度、平均高程

38、、平均宽度、平均坡度、不对称系数等的总称。(1)流域长度 basin length由河源边线至河口的最长直线距离。(2)流域平均高程 basin elevation mean流域内各相邻等高线间的面积乘以其相应平均高程乘积之和与流域面积的比值。(3)流域平均宽度 basin width mean流域面积与流域长度的比值。(4)流域平均坡度 basin slope mean流域内最高最低等高线长度的一半及各等高线长度乘以等高线间的高差乘积之和与流域面积的比值。(5)流域不对称系数coefficient of basin nonsymmetric流域内干流左右两岸流域面积之差与两岸流域平均面积的比

39、值分布的不均匀程度。(6)流域面积增长率growth ratio of drainage area沿干流自上而下单位河长增长的部分流域面积与全流域面积的比值。2.4.2.2 流域自然地理特征 physio 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basin流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岩土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植被等的总称。2.4.3 水系(河系) hydrographic net由河流的干流和各级支流,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形成彼此连接的一个系统。2.4.3.1 人工河网 artificial drainage network由人工构筑的运河、渠道或经整治的旧河道,形成主

40、支流纵横交错的网状系统。2.4.3.2 河网密度 drainage density流域内干支流总河长与流域面积的比值,或单位面积内自然与人工河道的总长度。2.4.4 明渠 open channel由河床与岸壁或边壁所组成的纵向边界面,水体在其中流动并具有自由表面。2.4.5 河流 river在明渠中,受地表水和地下水补给,或受径流调节补给,经常或间歇地沿着狭长的凹地或岩洞流动的水流。2.4.5.1 河源 headwaters河流最初形成地表水流的源头部分。2.4.5.2 冲沟 gully坡面水在沿坡面流动,将水集中起来的微小水道。2.4.5.3 溪流 brook窄而浅的河流,往往是带有紊流状态

41、的连续流。2.4.5.4 支流 tributary流入一较大河流或湖泊的河流。2.4.5.5 干流 main stream在水系中汇集全流域径流的河流。2.4.5.6 分支 fork在河流同一地点有两条或两条以上支流汇入。2.4.5.7 串沟 bifurcation channel河流被江心洲分成两股或多股汊道的河段。2.4.5.8 运河 canal人工开挖以航运为主沟通地区或水域间的河流。2.4.5.9 外流河 exorheic river直接或经干流流入海洋的河流。2.4.5.10 内陆河endorheic river注入内陆盆地或因水量不足而中途消失最终不流入海洋的河流。2.4.5.11

42、 减河 relief channel为减轻河流的洪水负担而开辟的分洪河流。2.4.5.12 河道复流(河道再生) resurgence河流上游段消失的地面水流,经过地下通道在它的下游段重现于地面的现象。2.4.5.13 常年河 perennial stream不受人为影响的情况下,终年连续流水或有水的河流。2.4.5.14 间歇河(时令河) intermittent stream仅在降水产流或间歇泉涌水时才有流水的河流。2.4.5.15 悬河(地上河) elevated stream河床高出两岸地面的河流。2.4.5.16 夺流河(断头河)captured river由于另一河道的溯源发育作用

43、,使一河流源头或上游的水流被引走的河流。2.4.5.17 盈水河 gaining stream通过地下获得外流域补给水量的河流。2.4.5.18 亏水河 losing stream通过地下补给外流域水量的河流。2.4.5.19 暴洪河流 flashy stream易于暴发山洪的河流。2.4.5.20 地下暗河(地下河) underground river地下排水的通道。2.4.6 界河 boundary river以河流主流线划分国界及行政区划的河流。2.4.7 国际河流 international river广义指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河流。狭义指同公海相通,流经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并经沿岸

44、国协议对各国商船开放的河流。2.4.8 废河道(古河道 )dead river历史上曾经是水流流经的河流遗址。2.4.9 岸 bank河、渠、湖、库和海正常水位以上邻接部分的滩、壁和高地。2.4.9.1 左 岸left bank面向下游时河流的左方边界。2.4.9.2 右岸 right bank面向下游时河流的右方边界。2.4.9.3 凹岸 concave bank弯曲河段纵向水面水流形态呈凹形的岸。2.4.9.4 凸岸 convex bank弯曲河段纵向水面水流形态呈凸形的岸。2.4.9.5 岸壁 land wall河流两岸成陡状或坡状岸形的边壁。2.4.9.6 水边线(岸线) water

45、line水体水面与陆地岩土接触的界线。2.4.9.7 堤防 levee为防洪保护岸坡、防止波浪、水流的侵蚀及围海(湖)造田,沿河、渠、湖、海边缘人工修筑的堤岸。2.4.10 河长 river length河流源头至河口或测站断面沿河槽中泓线或轴线量取的距离。2.4.10.1 河弯 river bend河流改变水流方向,水道具有一定曲率的河段。2.4.10.2 弯曲率 tortuosity沿河流中线两点间的实际长度与其直线距离的比值。2.4.11 航道 navigable channel以水上运输为目的,在河、渠、湖、库和港湾等水域内供船、木竹筏航行的通道。2.4.12 河段 reach限定两横

46、断面间的河流。2.4.12.1 上游 up stream靠近河源或与水流相反方向的河段。2.4.12.2 中游 mid stream上、下游中间的河段。2.4.12.3 下游 down stream靠近河口或水流所指方向的河段。2.4.12.4 控制河段 control reach对某断面水位流量关系起控制作用的河段。2.4.12.5 顺直河段 straight reach河流两侧岸边水边线大体平行,弯曲率小的河段。2.4.12.6 弯曲河段 bent reach纵向水流平面形态呈L或S形的河段。2.4.12.7 扩散河段 expanding reach在水流方向上横断面面积逐渐增大的河段。2.4.12.8 收缩河段 converging reach在水流方向上横断面面积逐渐减小的河段。2.4.12.9 游荡河段 wandering reach水流湍急、沙滩密布、汊道交织、河床变化迅速、主流摆动不定的河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