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m简支系杆拱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37342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160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8m简支系杆拱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0页
128m简支系杆拱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0页
128m简支系杆拱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0页
128m简支系杆拱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0页
128m简支系杆拱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8m简支系杆拱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8m简支系杆拱专项施工组织设计.doc(1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28m简支系杆拱专项施工组织设计目 录1、编制依据、编制原则31.1. 编制依据31.2. 编制原则32、工程概况52.1. 总体概况52.2. 主要技术标准62.3.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62.4. 征地拆迁数量、类别,拆迁项目情况82.5. 工程特点82.6. 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8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93.1. 自然特征93.2. 交通运输情况93.3. 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113.4. 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113.5. 其他与施工有关的情况114、施工组织安排124.1. 建设总体目标124.2. 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134.3. 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

2、段工期144.4. 施工准备和建设协调方案144.5. 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154.6. 工程接口及配合154.7. 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164.8. 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16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175.1. 大型临时工程175.2. 小型临时工程18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196.1.总体施工部署196.2.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316.3. 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要点327. 施工方案837.1. 施工准备837.2. 桥涵工程838. 资源配置方案848.1. 主要工程材料设备采购供应方案848.2. 月度主要材料计划858.3. 关键施工装备的数量及进场计划858.4. 劳动力计划86

3、8.5. 临时用地与施工用电计划879. 管理措施889.1. 标准化管理889.2. 质量管理措施909.3. 安全管理措施1099.4. 工期控制措施1289.5. 投资控制措施1309.6. 环境保护措施1329.7. 水土保持措施1339.8. 文物保护措施1349.9. 文明施工措施1359.10. 节约用地措施1389.11. 夏季施工措施1399.12. 雨季施工措施1419.13. 夜间施工措施1429.14. 预警机制与应急预案1429.15. 信息化管理14910. 引用的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15110.1. 引用的设计文件15110.2. 引用的施工规范15111. 施工组

4、织设计图表15411.1. 附图15411.2. 附表15411.3. 附件1541、编制依据、编制原则1.1. 编制依据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客运专线施工指南、验收标准、安全规范等。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新疆段)乌鲁木齐河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中铁第一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的新建铁路兰州至乌鲁木齐第二双线(新疆段)乌鲁木齐河特大桥 1-128m简支系杆拱上部(兰乌二线施桥(特)LXTJ-9标-A)。兰新铁路新疆有限公司下发的指导性施组和新颁发的铁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南(铁建设2009226号)的要求。施工调查报告。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规范、规则、规定。现行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

5、及机械台班定额。集团公司企业标准。经比选确定的施工方案。公司的人力资源、材料、设备和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往相关工程的施工经验和成果。1.2. 编制原则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技术准则,符合行业及当地政府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符合招标文件和工程合同文件中的相关要求与规定。按照合同要求和工程条件,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企业及社会现有设备资源,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掌握国内外相关的施工技术现状,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倡施工机械化、工厂化、整体化。从技术、经济、安全质量、工期、社会效应等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按综合最优的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贯彻“因地制宜、

6、就地取材、永临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有效利用永久征地,减少临时租地,凡有条件利用的正式工程,均应优先安排施工和使用。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影响,对各种自然灾害,应制定针对性的预警、预防措施。根据项目施工特点、人文、地理环境制定针对性的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措施。大型临时设施按照“技术可行、安全可靠、方便施工、经济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2、工程概况2.1. 总体概况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乌鲁木齐河特大桥(DK1831+841.6)主桥上部结构采用128m简支系杆拱,拱轴线采用二次抛物线,矢跨比f/L=1/5,理论计算跨度L=128m,理论拱轴线方程为:Y=0.8X-0.00

7、625X2。横桥向设置两道拱肋,拱肋中心间距13.8m。主桥位于竖曲线内,实际纵坡20,设计中按正做斜置,即吊杆垂直于梁体。平面位于R=2800m的圆曲线上,按直线梁设计,平面采用平分中矢布置,梁端外矢距为38cm,跨中外矢距为37.25m。系梁设计为单箱两室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全长132.5m,系梁除梁段局部加高至3.5m外,其余梁高均为3m。跨中系梁顶宽15m,底宽13m,拱脚处一定范围内梁底加宽至15.6m,顶宽加宽至16.1m。系梁端部13.75m采用C55纤维混凝土,并与拱脚混凝土一同浇筑,纤维掺量1.2kg/m3。系梁跨中边腹板厚55cm,中腹板厚40cm,拱脚处分别加厚至185

8、cm和130cm。系梁跨中顶、底板厚度分别为40cm和35cm,端部分别加厚100cm和80cm。系梁端支点处设厚度5m的横隔墙,并开设1.5m1.2m(宽高)的过人洞。边、中腹板沿桥纵向每隔3m左右设10cm通风孔一处。系梁纵向预应力腹板束、底板束采用17-75钢绞线,顶板采用15-75钢绞线,采用相应的OVM系列锚具。拱座预应力筋采用32mmPSB830精轧螺纹钢筋,锚具采用JLM-32锚具,管道采用内径45mm金属波纹管成孔。系梁两侧端隔墙及中隔墙采用9-75钢绞线,采用相应的OVM系列锚具,采用内径80mm金属波纹管成孔。结构设计为刚性系梁刚性拱,设两道拱肋,拱肋采用外径130cm壁厚

9、=20mm的钢管混凝土空腹哑铃型截面,上下两钢管中心距2.6m,拱肋截面高3.9m.拱肋上下钢管之间连接缀板=20mm,拱脚缀板间距由130cm渐变至70cm,拱脚缀板间除拱脚面以外2.0m范围灌注混凝土及吊杆处隔仓外,其余均不灌注混凝土。全桥共设置6组K型横撑,每道横撑均为空钢管结构。横撑上下管采用外径=800mm、壁厚=12mm的钢管,每组K撑上、下管采用外=600mm、壁厚=10mm的钢管。两道拱肋共设17对吊杆,第一对吊杆距离支点14.4m其余吊杆中心间距均为6.2m。每处吊杆均为双根85丝7mm的环氧喷涂平行钢丝束组成、双吊杆之间纵向间距50cm,每处吊点系梁设0.35m厚的隔板。为

10、防止人为破坏,在距梁顶4m范围内,于吊杆PE护套外,加设0.8mm厚的不锈钢管予以防护。吊杆上端锚于拱肋,对应吊杆处,拱肋设置钢锚箱,箱梁外侧翼缘板下设置高1.5m的梯形锚固块用于锚固吊杆,吊杆张拉端设在系梁下端,吊杆张拉需在拱肋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且龄期大于10天以后方可进行。系梁采用支架上分段现浇施工,钢管拱肋在系梁及支架上拼装合拢,即主桥采用先梁后拱的施工方法。2.2. 主要技术标准设计活载:ZK活载。设计洪水频率:1/100。线路情况:双线,直、曲线,最小曲线半径2800m,正线线间距5m。2.3. 主要工程内容和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工程项目单位合计主梁 C55现

11、浇混凝土主梁m32965聚丙烯纤维kg1486.815.2钢绞线kg215121OVM17-17张拉锚具套114OVM17-15张拉锚具套52OVM17-9张拉锚具套22890mm波纹管m11084.1内径80mm/内径45mm波纹管m1575/59832mm预应力粗钢筋kg4165JLM-32锚具套160HRB335钢筋 10kg646799HPB235钢筋 10kg2919钢管拱Q345qE钢材t536.4C55微膨胀混凝土m3758.2Q235钢材t91.88第七套防腐体系m24928M24螺栓套962HRB335钢筋 kg5478吊杆OVM7-85,PE护套环氧喷涂平行钢丝束kg315

12、00OVMLZM(K)7-85 吊杆锚具套68OVMLZM 7-85 吊杆锚具套68外219mm,=7.5mm钢管kg4738Q345qE锚箱钢材t51.451Q235钢材kg3320HRB335钢筋 kg3004=0.8mm不锈钢板kg725支座TQGZ-LX-40000GD-0.2g套1TQGZ-LX-40000HX-0.2g套1TQGZ-LX-40000ZX-0.2g套1TQGZ-LX-40000DX-0.2g套12.4. 征地拆迁数量、类别,拆迁项目情况本桥临时征地主要包括:临时住房、钢筋加工场、钢管拱存放场等占地。128m简支系杆拱施工区域的拆迁项目目前已全部完成。2.5. 工程特点

13、本桥为干旱大风区,水资源较为匮乏,交通主要依靠312国道、河滩快速路,作业场内修筑施工主干道,并与附近既有道路衔接。风害是本桥值得重视的气象灾害,对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工期进度和成本产生重大影响。本桥地处寒冻区,最低气温低于-20,且持续时间长,质量保证难度很大。桥梁主要承重结构均采用高性能耐久性混凝土,为满足10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桥梁跨越的高等级公路,安全防护级别高,对桥梁的安全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桥梁工后沉降和混凝土收缩徐变控制较严。2.6. 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根据兰新铁路新疆有限公司下发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安排

14、,乌鲁木齐河特大桥为LXTJ9标段主要控制工程及重难点工程之一,结合该桥的结构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其控制工程为128m简支系杆拱结构施工。3、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特征3.1. 自然特征1、地形地貌乌鲁木齐河特大桥桥址区位于乌鲁木齐河冲洪积平原地带,地形起伏,桥两端位于斜坡上,中间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地面高程979.21016.3m,相对高差约37m。地表长有蒲草、古树等植物,已开垦成林地。地表大多为第四系地层覆盖,局部基岩出露。区内城镇居民点密布,交通便利。2、气象条件桥址区属大陆性中温带干旱气候区,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春、秋季多风,气候干燥、温差变化大是主要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6.9,最热月平均

15、气温24.1,最冷月平均气温-12.7,极端最高气温42.1,极端最低气温-41.5;年平均降水量271.4mm;年平均蒸发量2164.2mm,年最大蒸发量2663.4mm;平均风速2.4m/s,主导风向NW,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62cm。3.2. 交通运输情况铁路:本桥与既有兰新铁路线斜交跨越,桥址距前方乌鲁木齐火车站较近,铁路运输条件较好。施工时,通过铁路可将主要材料运至距线路较近且有条件的既有车站后,汽车转运到工地。公路:本桥所经地区主要公路有燕儿窝路、河滩快速路和G312国道与线路交叉,于桥梁右中线向外9.819.1m设置贯穿桥位的场内施工便道,并与既有道路形成顺接即可。主要气象要素表站

16、台名称乌鲁木齐代表里程及地点DK1801+000-DK1891+600平均气压919气温年平均6.9极端最高42.1最低-41.5最热月平均24.1最冷月平均-12.7最大月平均日较差20.8湿度绝对(mb)平均6.2最大31.9最小0相对(%)平均58最小0降水量(mm)年平均271.4年最大419.2降水量(mm)年最小131.3月最大125.1日最大54.5.2.7一次最大及延续时间91.6(4天)年平均降水日数84.3(0.1)蒸发量(mm)年平均2164.2年最大2663.4风(m/s)平均风速及主导风向2.4 NW各季平均风速及主导风向春2.9 NW夏3 NW秋2.5 NW冬1.6

17、 NW年均大风日数(8级)14.5.2.5最大风速及其风向定时34.9 ESE瞬时雪冻(cm)降雪初终期10.13-4.24最大积雪厚度48最大季节 冻土深度162其它平均雾天日数26.64平均沙暴日数平均雷暴日数5.4最大风速风压(kg/m2)3.3. 沿线水源、电源、燃料等可资利用的情况本桥所经地区仅和平渠常年流水,水量随季节而变化,水资源较为缺乏。施工用水主要采取抽取和平渠水和汽车运输调配补充的方式,沿桥位布设PVC水管,采用现场设置蓄水池及无塔供水装置以保证施工用水的正常供应。生活用水直接采用城市自来水。电源:本桥临近城区,引入网电较为便利。施工用油:本桥临近城区,油料供应方便。3.4

18、. 当地建筑材料分布情况通过现场施工调查,沿线当地材料分布极不均匀,局部地段砂石料严重缺乏,大多数材料供应地距离施工现场均有一定的运距。工程用砂:沿线本段工程用砂也严重缺乏,砂点较少,分布不均衡,分布主要有乌鲁木齐西等砂点。各砂料点含泥量比较大,需筛洗经各项指标检测合格后,方能用于施工。一般地区采用汽车运至工地使用。工程用石料(碎石、片石、块石、料石):沿线石料分布相对较少且不均衡,质地相差较大。由东到西石料场逐渐减少。主要石料点距乌拉泊车站3km的乌拉泊采石场。采用汽车拉运的运输方式解决。3.5. 其他与施工有关的情况由于本桥桥址区域和附近主要居民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等。施工过程

19、中,必须教育好所有参建人员,学习民族政策,尊重民族风俗,创造良好的施工外部环境。新建铁路沿线有部队临时驻地、通信电缆、光缆等既有设施,施工前详细调查,采取相应的措施妥善处理和保护好既有设施。4、施工组织安排4.1. 建设总体目标4.1.1. 安全目标特大、重大事故和因工死亡事故为零,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因工负伤率:重伤率为零,轻伤率控制在5。杜绝较大及以上道路交通责任事故;杜绝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杜绝防洪责任事故。控制和减少一般责任事故。无食物中毒。4.1.2. 质量目标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及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杜绝施工质量大事故。主体工程质量零缺陷、桥梁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不低于

20、100年。无砟轨道使用寿命不低于60年,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基础设施达到设计速度目标值要求,一次开通成功。竣工文件真实可靠,规范齐全,实现一次交接合格。4.1.3. 工期目标2011年9月20日前主体工程全部完工,实现2011年10月14日架桥机在本桥的最早开始架梁时间目标。4.1.4. 环保目标建设成环保型施工工地。努力把工程施工和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教育培训率100%,贯彻执行率和覆盖率

21、达100%,做到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4.2. 施工组织机构、队伍部署和任务划分4.2.1. 施工组织机构成立兵团建工集团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LXTJ9标项目部五工区桥梁一队,设队长1人、书记1名、总工程师1名、副队长2名。队部设工程技术室、安全质量环保室、物资设备室和综合办公室,下设7个作业班组。桥梁一队架子队组织机构详见附图1:兵建集团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LXTJ9标段项目经理部第五工区桥梁一队组织机构框图。4.2.2. 施工队伍部署架子队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乌鲁木齐河特大桥施工总平面布置图。2#钢筋加工场设在DK1831562处,具体负责128m简支拱施工。另在施工现

22、场利用邻孔简支梁墩跨间场地作为模板和支架加工存放场,在31、32#墩旁各设置50*30m的拱肋存放场地。因场地限制,桥址现场不设置拌合站,所需混凝土均由LXTJ9标段2#拌合站(DK1829+000)集中统一生产供应,并以1#拌合站和乌鲁木齐箱梁预制场拌合站作为备用站。试验检测工作均由项目部五工区试验室负责完成。4.2.3. 任务划分序号作业班组名称任 务 划 分1支架作业工班负责128m简支系杆拱系梁现浇支架制作及安装2钢筋作业工班负责128m简支系杆拱系梁钢筋加工及安装3模板作业工班负责128m简支系杆拱系梁模板制作安装4混凝土作业工班负责128m简支系杆拱系梁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及拱肋砼压注

23、5张拉压浆作业工班负责128m简支系杆拱系梁预应力张拉、压浆及封锚6拱肋制造作业工班负责128m简支系杆拱拱肋钢结构及吊杆工厂制造运输7拱肋安装作业工班负责128m简支系杆拱拱肋钢结构及吊杆安装4.3. 总体施工安排和主要阶段工期4.3.1. 总体施工进度安排128m简支系杆拱总体计划安排详见附图:附图3:128m简支系杆拱总体进度计划网络图。附图4:128m简支系杆拱总体进度计划横道图。4.3.2. 主要阶段工期安排系梁现浇于2011年7月21日前完成;拱肋制造、运输及安装施工于2011年8月30日前完成;吊杆安装施工于2011年9月16日前完成;体系转换控制在2011年9月20日前完成。4

24、.4. 施工准备和建设协调方案4.4.1. 施工准备临设建设:开工前完成架子队的驻地建设、施工便道(桥)的修筑。做好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网的复测及加密、原材料的试验检测、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编制开工报告及技术交底、组织参建人员培训学习、总体施工进度安排、资源配置及进退场安排等。选定材料供应商并提前进行工作衔接。编制本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需的管理制度。做好本桥沿线空中、地上与地下构筑物、管线调查统计工作,在建指的领导下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及时与当地相关部门协调,尽早解决好本桥的征地拆迁工作。4.4.2. 建设协调方案本桥协调工作由项目书记负责,具体由综合办公室办理。4.5. 分项工程施工进度

25、计划(1)地基处理及支架基础施工: 2011.4.12011.4.30;(2)支架材料筹备及制造: 2011.4.12011.4.30;(3)支架拼装预压:2011.5.12011.5.30;(4)拱肋制造及运输:2011.4.152011.7.13;(5)拱脚预埋段及模板安装:2011.5.312011.6.9;(6)系梁现浇施工:2011.6.102011.7.21;(7)拱肋安装:2011.7.222011.8.30;(8)拱肋砼压注:2011.9.32011.9.7;(9)张拉系梁剩余部分预应力:2011.9.102011.9.13;(10)吊杆安装及张拉:2011.9.142011.

26、9.16;(11)焊接封固吊杆锚箱:2011.9.172011.9.19;(12)体系转换:2011.9.202011.9.20;(13)面漆涂装:2011.9.202011.9.29;(14)系梁现浇支架拆除:2011.9.212011.10.20。4.6. 工程接口及配合4.6.1. 标段内各专业之间工期安排根据我标段总体安排架梁工期要求,桥涵主体完工时间至少比该段架梁时间提前1个月完成。根据总体进度安排,无砟轨道施工与桥涵主体完工时间相隔在1年以上,完全满足规范要求的观测和调整期要求。声屏障工程:结合桥梁主体工程,先期做好基础预留。 4.6.2. 与外单位或其他标段之间的工程接口及配合根

27、据总体安排,本桥“四电”由四电标段负责施工。根据上述情况,施工安排中应做好与其他标段之间的工程接口及配合工作。提前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确保工程顺利施工。接触网基础预留与梁体制作同步完成;沿线过轨及沟、槽、管、孔等站前与站后相关接口预留工作随桥梁主体同步实施完成。在施工过程中,多与负责站后工程施工的单位联系,沟通,做好接口预留工作。防火安全监控系统涉及基础预留工程与桥梁主体工程同步实施完成。4.7. 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及时提供所需的工程资料,全力配合联调联试运行试验工作。4.8. 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本桥施工总平面布置详见附图2:施工总平面布置示意图。5、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5.1. 大型临时工程附

28、表1:大型临时设施数量一览表5.1.1. 施工便道(桥)于桥梁右中线向外9.819.1m设置贯穿桥位的场内施工便道,并与既有道路形成顺接。施工便道按单车道设计,路面有效行车宽度3.5m进行修筑,并每150m在桥墩之间空闲位置设置会车平台。便道采用戈壁料作为路基填料,路面采用15cm厚泥结石铺面,并保证排水通畅。本桥共需改(扩)建临时便道约3km。另,本桥在34#墩附近斜交跨越和平渠(顶宽11.3m,底宽6.7m,深2m),需新建15m施工钢栈桥1座。5.1.2. 钢管拱存放场分别于31#、32#墩按需要各设置钢管拱现场临时存放场(5030m)一处,场地内设置拱肋存放台座,并采用150mm厚C2

29、0砼地面硬化处理。5.1.3. 钢筋加工场施工现场设置2处钢筋加工场,其中1#钢筋加工场(10045m)设置于DK1832+100线路左侧约150m,主要负责加工32#墩乌台施工用钢筋半成品;2#钢筋加工场(8825m)设置于DK1830+900线路左侧约5m,主要负责加工兰台32#墩施工用钢筋半成品;场内均布置钢筋加工车间、钢结构加工车间、原材料存放场等生产设施。四周用绿色高速公路防护网进行封闭。5.1.4. 临时通信采用固定电话与手机相结合方式。办公室安装固定电话。所有参建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业队长、工班长均配用手机,并保持24小时开机。5.1.5. 临时电力线路根据临时用电方案设计,就

30、近高压引入后,沿施工便道铺设低压铝芯电缆至各用电点即可。临时电力线变压器布置表序号里程用电负荷变压器数用电部位备注1DK1831+528250KVA1台主要负责17#32#墩施工用电备用发电机2DK1831+900315KVA1台主要负责32#50#墩施工用电3DK1832+100250KVA1台主要负责32#50#墩施工用电合 计1530KVA3台5.2. 小型临时工程主要包括架子队的生产生活用房等。生产生活用房采用自建彩钢板房与租用现有房屋相结合的方式,四周采用绿色高速公路防护网进行封闭。6、控制工程和重难点工程施工方案6.1.总体施工部署6.1.1.临时工程设计驻地建设架子队驻地(703

31、5m)设置于DK1832+200线路左侧约100m,驻地内按办公、生活分区设置。房屋均采用150mm厚蓝色彩钢瓦现场搭设,地面全部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处理,周围采用高速公路绿色防护网封闭围护。钢筋加工场施工现场设置2处钢筋加工场,其中1#钢筋加工场(10045m)设置于DK1832+100线路左侧约150m,主要负责加工32#墩乌台施工用钢筋半成品;2#钢筋加工场(8825m)设置于DK1830+900线路左侧约5m,主要负责加工兰台31#墩施工用钢筋半成品;场内均布置钢筋加工车间、钢结构加工车间、原材料存放场等生产设施。混凝土拌合站因场地限制,桥址现场不设置拌合站,本桥所有混凝土均由距桥址处约

32、5Km 的LXTJ9标段2#拌合站(DK1829+000)集中统一生产供应,并以1#拌合站及乌鲁木齐三葛庄制梁场拌合站作为备用站。钢管拱存放场分别于31#、32#墩按需要各设置钢管拱现场临时存放场(5030m)一处,场地内设置拱肋存放台座,并采用150mm厚C20砼地面硬化处理。施工便道(桥)于桥梁右中线向外9.819.1m设置贯穿桥位的场内施工便道,并与既有道路形成顺接。施工便道按单车道设计,路面有效行车宽度3.5m进行修筑,并每200m在桥墩之间空闲位置设置会车平台。路面采用15cm厚泥结碎石铺面,并保证排水通畅。本桥共需改(扩)建临时便道约3km。另,本桥在34#墩附近斜交跨越和平渠(顶

33、宽11.3m,底宽6.7m,深2m),需新建15m施工钢栈桥1座。施工临时用电根据临时用电方案设计,于DK1831+528附近布置1台250KVA变压器,主要负责17#32#墩施工用电;DK1831+900附近布置1台315KVA变压器,DK1832+100附近布置1台250KVA变压器,主要负责32#50#墩施工用电。高压引入后,沿施工便道铺设低压铝芯电缆至各用电点即可。施工临时用水施工用水主要采取抽取和平渠水和汽车运输调配补充的方式,沿桥位布设PVC水管,采用现场设置蓄水池及无塔供水装置以保证施工用水的正常供应。生活用水直接采用城市自来水。为了保护环境,施工废、污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并作水质

34、分析。水质特性应符合JGJ63-89及GB/T176-1996中的规定。通讯联络现场设置固定电话、传真机及宽带网络,并配备对讲机和手机进行通讯联络。6.1.2. 施工测试本工程主要是进行桥梁墩台不均匀沉降观测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观测。沉降观测网的建立1、一般要求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准点和工作基点。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二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

35、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统一归化为二等水准基点上。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应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2、观测水准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观测水准基准点的布设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按距离不大于1km增设水准基准点,水准基准点应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水准点。每个独立的观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水准基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水准基准

36、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400600m布设1个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工作基点桩采用20mm圆头不锈钢材料制作,埋入深度不小于1.4m且底端处于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以下0.3m,顶端露出混凝土表面35mm,桩周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观测网中,工作基点应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复测校核。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监测已测高差较差(mm)三等1.00.3使用仪器、观测

37、方法的要求DS05或DS1型仪器,按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三等0.50.3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频次:乌鲁木齐河特大桥的桥梁变形观测点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1、观测点的布置:承台及墩身观测点分别在承台两对角和墩身两侧面上布置,每个承台、墩身设置2个,布置如下图所示。承台观测标顶端高出砼表面约35mm,墩身观测标在高度方向距离地面约0.30.5m。砼系梁徐变上拱变形观测点设置横断面为支点、1/4、1/2跨,每个横断面

38、的观测标均设置2个,设置于两侧腹板处,顶端高出砼表面约35mm。观测点的埋设如图:桥涵变形观测点如图埋设,观测标采用不锈钢材料,顶部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35mm。 2、观测频次:墩台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一次或一次/周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一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一次或一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一次或一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一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少于2个月无碴轨道铺设

39、期间全程一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一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一次/3个月1324个月一次/6个月注: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表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梁体施工完毕/设置观测点预应力张拉期间全程张拉前后各一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桥面附属设施安装全程安装前后各一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碴轨道铺设前60天1次/1、3、5天后期一次/周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一次/月残余徐变变形长期观测412个月一次/3个月1324个月一次/6个月注:测试梁体徐变上拱变

40、形时,应同时记录梁体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沉降变形观测的要求:1、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观测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mm)变形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mm)二等0.50.33.0三等1.00.56.02、观测精度: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3、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4、每次变形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规定: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固定观测人员;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沉降观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1、一般要

41、求: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兰新铁路二线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的要求。人工测试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进行备份。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成册。2、沉降观测结果的分析、评估桥涵基础沉降分析评估采用曲线回归法。梁家湾桥,基础沉降根据实际施工状态及荷载变化情况,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根据桥涵实际荷载情况及观测数据,应做多个阶段的回归分析及预测,综合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应不低于0.92。首次回归分析时,观测期不应少于桥涵主体完工后3个月,对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应少于30天。利用两次回归结果预测的最终沉降差值不

42、应大于8mm。两次预测间隔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对于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的桥涵不应少于30天。桥梁主体完工至无碴轨道铺设前,沉降观测时间应满足以下条件:s(t)/s(t=)75%公式中:s(t):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s(t=):预测的最终沉降值设计预测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总沉降量之差不宜大于10mm。6.1.3. 内业资料设置专职资料员,严格内业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工作,规范内业资料的组卷。6.1.4. 施工程序1、征地拆迁128m简支系杆拱施工区域的该项工作已全部完成。2、场地清理施工场地圈定后,先组织人员进行砍荒,对施工场地内的积水进行排除,机械清除场地内虚土层。对施工区域电力

43、及通讯管线进行总体规划迁改等。3、测量放线桥梁施工测量中,须先建好平面控制网,高程系统以及测量桥位中线(桥轴线)的长度。施工测量包含以下几点内容:桥位中线测量在桥的两端的线路上埋设两个控制桩,该线上控制桩的距离称为桥轴线长度。测量桥轴线采用全站仪。桥梁三角网的布设布设桥梁三角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三角点之间视野应开阔,通视要良好;三角点不应位于可能被淹没及土壤松软地区;三角网图形要简单,三角点基础应具有足够的强度;为校核起见应至少布设两条基线,基线长度应为桥轴线长度的0.70.8倍。桥梁施工的高程测量在桥梁两岸分布设若干个水准基点,作为施工阶段高程放样及桥梁营运阶段沉陷观测的依据。桥梁水准点的高

44、程应与道路线路高程采用同一系统,因而要与线路水准点进行联测。墩台定位及轴线测设曲线桥所依据的原始资料,除了控制桩及墩、台中心的里程外,尚有桥梁偏角、偏距及墩距。为提高线路曲线要素的精度好与桥梁测量精度相匹配,须对线路进行复测。在桥的两端的线路上埋设两个控制桩,用以校核墩台定位的精度以及作为测设墩台中心位置的依据。在曲线桥上测设墩台的中心位置,根据不同的条件可采用偏角法、长弦偏角法和交会法等。当桥墩位于水中不能直接测量,也不能安置反光镜时,可用交会法测设曲线上的墩位。墩台纵横轴线的测设在曲线桥上,墩台的纵轴线位于梁的工作线顶点处的分角线上,而横轴线与纵轴线垂直,因此测设时,应置仪器于墩台中心上,以相邻墩中心方向为后视,测设(180-)/2角即得纵轴线方向;自纵轴线方向转90度即测得横轴线。桥梁细部施工放样桩基础的测量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