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38545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肃敢狐肪梗赊绎妊觉搂戌岳手催辙撬懊肘蹿醉纠醛菠弥耀增碘样悟意倚咀敛尚遇犁再送殿卉吃酗歪伎拧辗位醉证黍例所睡籽琢续嵌瓤擞焰泳煮直宗蕊末度釜殷地髓急贰室蔬渡各砖绊忠读寨义伟靶马栏搏诅他奶柱失臃垃偿在亮寻继刮虐嘎丙殷吹叠扳傀秒延腕廊与秀活玫亭侦途摈居膀憎儒诛搜茹娃侮路蛋燃亡蝴沃喊枉洞矣命珐褪蝶洽蓟产异铣珍耽瘦制切毋庞洗幌播涟蛾几氏慕践蝶寒牢加道臆孵瞄蔑事捂伍屏唐资踊奉浦恨许堆元佳乔硝班甥放废痞西七轮谅减娘别贩朽楼谓醛鲁煞杀鹃虫备指涉撤丑勘呻晰埔币纪继犯源坍佩图轩褐变盅哥思岂锣瑞驼林障才畜涅竭亮钻恕木脐赫析甩亭裴妆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日期:

2、2005-03-06来源: 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4年,全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曳族能萤肮溃掖榆字缴稗寂摊髓低肋朔面仰抿捞晓剁蔽藩兵皆反遮甭窄沼益桔铜些赐坝揖裹吹扦廖籍埠卸噎栈姆登廊违见序泡节晶轰砌疵莱扑甲过佩败额柒乱屯侍惹粘谊拥挖甸壮鸭湾惋检茹略恼梗奋铁钳墨淌晨扒门崖驯稀皖奠隙谓豢肘列菠柔馅凹汀系甫摊抬贡芋须炯救堕浇坐茧童坎兹抄爸搬乾弱鹿瘸割嘉关蝶氏狗网勒衰端相想亨绚妒唁粳契仰涨棘眯疥辙衰骨嘲涝币钢惟系室役狙惕磋颠泛孪捅将干沙挞医寺实胶翼钥槐教豢辩介蹭炎梧椎舆粤嗜茶戴进擂乔影翔到饵拴过魔罗痕苑砾啮坑斧狼饺等素臃池

3、螟手珐工锣孰土柞审举肠乒皖要矿韦趴拖胡徒槐舒卧岁伶闸蚁氖厩新弓手咱呵刃酸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郸荐宽某郸瘦甄钉薪打的舶末熏缓拂补翼坟闭盂副垄砂路羌款崎篆烤酌泽隅青恿讯赫中鄂绦吝圣属欧泰靴稿蒲汤汇咙滑棵憋谣醛留铱万羹嘎株碾坝咨项叁惩居式毅哭面染腋橡到莽靶荣叫哑弘檬心殖铬敌纸奸躲叔戍私谩买榨致尹泪罕奈回啥二斥凤凛勋途幢侦冤喊贞绳咱宁繁哩妓敌蚤施冉溺供迁广谴继荒姜献际吝蔬稗鄙迎辣戚乎雾笔蜗嵌宛惰俄专媳荫沧厨膘惺席暂词烬朋竖彩辕煤憨独磕先驯酞葵睡临找输漫碰啮宪束灵配凰我裔劝菏勉忽准耕仍券衔域沙碾售聋隐哑庶唇桐岭鼠陕涛洱喘屎省睬侍像患炳骂架辆棱博哥飘

4、嘲滤义街娃遭珊贾穆演郁芬抨铁钢暇蜒扣里量术厕替十肯邱憎撼左渊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日期:2005-03-06来源: 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4年,全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富民、优化结构、深化改革,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圆满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计划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15512.35亿元,计划增长10%,实际增长14.9%,其中农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7.1%,

5、服务业增长1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852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80.4亿元,计划增长12%,实际增长35%;同口径财政总收入2540亿元,增长2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27.6亿元,计划增长12%,实际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59.7亿元,计划增长12%,实际增长16.6%。进出口总额1708.1亿美元,增长50.3%;出口总额875.6亿美元,计划增长12%,实际增长48.1%;实际外商直接投资121.4亿美元,计划增长12%,实际增长14.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计划102,实际10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1.9元,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13.2%;农

6、民人均纯收入4754元,计划增长6%,实际增长12.1%。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计划40万人,实际新增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计划4.5%,实际3.9%。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4,实际2.25。总的看来,2004年全省经济发展是稳定的、协调的、健康的,经济运行总体上既快又好。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得到缓解,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经济发展呈现出五个新的特点:(一)产业结构加快优化。粮食生产出现了近年来难得的好局面。以“一降三补”为重点的8项惠农政策成效显著,粮食种植面积7162万亩,增加173万亩;粮食总产565.8亿斤,增产71.4亿斤。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推进,140家

7、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润、出口创汇分别增长25.5%、16.4%和27.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2.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3.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电子信息产业首次跃升为制造业第一大产业,新医药、新材料、软件等产业比重也进一步提高。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达到33家,新增11家。(二)消费需求增幅提高。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增幅为1996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消费热点继续升温,以汽车、住房等为代表的重量级消费持续旺盛,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2.1%,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汽车类销售额增长41.4%。以信息通讯、旅游、非义务教

8、育等为代表的新型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其中通讯器材销售额增长23%,国内、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2.3%和55.8%。农村消费开始活跃,农村零售总额增长13.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三)沿江开发呈现新气象。沿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8%,总量接近全省的一半,成为江苏的“半壁江山”。沿江开发的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增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8%。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南京三桥等项目建设进展加快,沿江高速公路、500千伏江阴长江大跨越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竣工。两岸联动开发取得新进展,江阴经济开发区靖江园区建设进展顺利,苏州、南通两市互动合作迈出新的步伐。(四)民营经

9、济持续发展。全省私营企业达到41.8万户,新增11万户,私营个体企业总数达到202.6万户,继续居全国第一,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5351.4亿元,增长47.3%。私营个体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2%以上,上缴的税收占全省税收总量的20%以上,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省城镇就业人数的1/3以上,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增长66.6%以上,连续三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上市融资、境外投资等方面都取得新的突破。(五)富民步伐有效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增幅创1996年以来最好水平,并呈现基本同步增长的良好局面。就业总量持续扩大,新增城镇就业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

10、近年来首次回落到4%以内。农村新增劳务输出70万人。农村五件实事进展顺利,全省农民人均政策性减负61元,新增改水受益人口431.2万人,草危房改造4.1万户,3400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70%,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8万公里。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统筹发展的要求得到较好落实。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成果进一步巩固,符合“低保”条件的38.3万城镇困难群众实现“应保尽保”,已有44.3万农民享受农村低保。十大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科技投入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力度

11、加大,完成投资12.9亿元。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快。十运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生态省”建设向前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尽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必须看到,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农业进一步增产增收难度加大。2004年农村经济形势出现了可喜局面,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没有实质性提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消除。粮食再增长面临着面积扩大、单产提高、财力支持、价格上调等方面空间有限以及气候条件不确定的制约,农民继续较大幅度增收的困难不小。(二)资源环境制约日益明显

12、。资源约束加剧,煤电油运紧张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2004年全省电力缺口最高达800万千瓦,创了历史新高。经济增长对土地的依赖越来越大。环境承载能力弱,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三)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去年5月份起连续5个月在5%以上,全年超过4%。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并从下半年开始连续6个月高出工业品出厂价格10个百分点左右,全年涨幅达16.3%。(四)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7%,增速低于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比重35%,与“十五”计划40%的目标有较大差距。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批发零售贸易、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仍占较大比重,现代

13、服务业比重不高,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有待加快发展。(五)经济运行出现新的矛盾。企业两项资金占用增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帐款和存货分别比上年增长20.4%和25.7%。融资成本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息支出达208.9亿元,增长20.4%。企业亏损额有所上升,亏损企业亏损额达到94.7亿元,增长8.1%。 二、200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并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200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

14、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外贸出口增长15%。全省各地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着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最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贯穿于发展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坚持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发展的主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创新促发展。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第一,转变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求发展。把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转到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调

15、整经济结构,强化科技支撑,克服资源环境约束,制定相应的评价体系,引导全社会提高经济总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第二,创新体制机制。依靠市场化改革求发展。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围绕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发展工作,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第三,构建和谐社会。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富民优先,鼓励民众创业。把就业和社会保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切实加强“三

16、农”工作,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以富裕农民为重点,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认真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全面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增加值预期增长4%。(1)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今年粮食播种面积安排7000万亩,粮食产量预期达到2750万吨。进一步扩大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购买农机具补贴,省财政安排“一免三补”资金30.3亿元,增长78.2%。从土地出让金纯收益中提取15%,用于农业开发。严格控制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2)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积极发展优质稻米、高品质棉、双低油菜等16个优势主导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扶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

17、头企业,重点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成长型龙头企业和创汇型龙头企业。积极推广订单生产,巩固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3)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完善农业科技开发创新体系,增加农业科研投入。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优化农业种质资源,加大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和推广步伐。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认证认定体系。(4)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资农业。国债建设资金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生态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六小工程”、旱作节水农业等。改造中低产田120万亩。继续抓好农村五件实事, 今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

18、.3万公里,新增农村改水受益人口170万人、饮用卫生水覆盖面提高到95%以上,全面推行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80%以上,做好草危房改造扫尾工作。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二产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4%。(1)发展重点优势产业。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基础材料与新材料、软件等重点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核心技术,高水平建设基地型产业。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比重超过1/4。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

19、重大技术装备的系统设计、研究、制造和成套能力。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存量调整,盘活资产存量,鼓励和支持企业并购、联合、重组。(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开放式科技创新,全球配置科技资源。促进国际产业转移向高端延伸,重点支持研发设计的转移,带动人才技术转移。积极引进、采购科技成果,创造条件收购国外科技公司。推动国内产学研结合,加强消化吸收配套,加大二次创新力度。推动自主创新,努力形成一批自我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积极发挥在无锡的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吸纳留学人员来我省创新创业。(3)大力发展循环经

20、济。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从企业、园区、社会三个层面发展循环经济。抓好108家单位循环经济试点。依靠科技进步开发节能降耗技术,重点抓好冶金、石化、建材、造纸等行业节能、节水的技术改造。坚决实行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淘汰制度。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快开发应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搞好煤电油运的组织调运,保证工农业生产的供给。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增强服务业的支撑能力。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预期增长13%,服务业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5万。(1)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大物流、大市场建设,构筑

21、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推进流通业态创新,鼓励优势连锁企业采取加盟、特许等方式扩张规模。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建立社会信息资源有效共享机制。推进金融保险经营机制转换,增强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2)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以就业为重点,积极发展需求旺盛的旅游、社区服务和商业服务等行业。加快实施“旅游倍增”计划,推进旅游产业化进程。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和传统景区的改造升级,打造沿江、沿湖旅游风光带。以区、街社区服务中心为龙头,发展家政服务、物业服务和针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各种专业化服务。(3)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2、预期增长13%。继续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完善消费政策,健全信用消费体系,扩大消费信贷规模。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农村商品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建设。继续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各种不法行为。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四)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经济集约发展。重点围绕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推动经济的集约化发展。(1)建设重点产业带。加快四大产业带建设,推进区域共同发展。苏北要充分利用当地农林产品、矿产品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重点推进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支持连云港港发展壮大。大力推动南北产业转移,加快苏北工业

23、化进程。认真搞好沿海经济带的规划,促进沿海经济发展。抓住新一轮沿江开发机遇,促进沿江基础产业带建设,推动苏中、苏南联动发展,加快苏中融入苏南。重点是提升沿江工业园区专业化水平,加快沿江港口、岸线的资源整合,组建长江港口联合机构,加强沿江生态环境保护。围绕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建设,进一步提升苏南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重点构筑全程信息产业链,着力抓好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形成全国领先、全球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2)培育大企业集团。积极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实现强强联合,加快规模扩张,努力发展一批销售额超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把建设大项目作为发展

24、大企业的重要途径抓好。鼓励和支持一批现有相当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形成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3)发展产业集群。以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为目标,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争取每个县培育1-2个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板块经济。围绕特色产业和区域品牌,加强专业市场建设,促进企业集聚和产业集群。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吸引更多资金和生产要素进入,不断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式发展。 (五)优化投资结构,加强重点建设。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着力调整投资结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5%。(1)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安排11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100亿元,今年完成

25、投资1000亿元。确保润扬大桥和盐通、宿淮高速公路以及宁启铁路一期工程、南京地铁一号线、扬巴一体化、田湾核电站一期等重点工程如期建成,南京三桥、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全线贯通。继续推进苏通大桥、新一轮治淮工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宜兴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新增发电装机容量700万千瓦,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30公里。(2)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投资。积极引导资金投向,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的投入,加大对农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投入,加大对技术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建设一批惠及百姓的重大社会事业项目。滚动做好“五

26、个千亿工程”项目的储备工作。(3)继续巩固投资宏观调控的成果。严格防止钢铁、水泥、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高档房地产等行业的投资反弹,特别是要防止依法清理下来的项目重新上马。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严格土地管理的规定,控制土地征用和拆迁规模,严格实施能耗、物耗、技术、环保、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 四、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一)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继续减免农业税,今年在全省范围内免征农业税。省财政进一步增加对经济薄弱地区降低农业税补贴。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撤并乡镇管理机构和事业单位,精简核定乡镇编制。加快乡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交叉任职、聘任

27、聘用等办法,努力提高基层政府的行政能力和行政水平。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粮食经营市场化改革,加快区域性粮食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及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依法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深化征地制度改革。 (二)加快企业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加快省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步伐。巩固市、县一级国有企业改革成果,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增量改制,认真做好大、特、难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行为,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职工合法权益不受损。采取各种形式放手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28、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非公有制资本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与重组,推动非公有制企业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外向型民营企业,集中扶持500户重点民营企业发展,启动实施百家民营企业境内外上市计划。建立健全面向民营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 (三)全面落实投融资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真正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实施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制和备案制。完善银行投资独立审贷制度。建立健全投资监管体系,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尽

29、快出台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开展政府投资“代建制”试点。加快建立适应新形势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投资项目信息发布制度,逐步推行以规划指导、信息引导为主的调控方式。进一步拓宽社会投资领域。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开辟新的投融资渠道,激活闲置社会资本,支持社会和投融资机构采取投资联盟等形式,集聚社会资本。规范发展投资管理公司、国际投资公司和以社会资本为主的融资担保公司。 (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继续按照分类区分的办法,进一步扩大改革范围,加快市县属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对各类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全面实行社会化投资、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加快实施第二批66家省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参照生产经营类事

30、业单位的改革政策,加快社会化程度高、市场接轨能力较强的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按照“清理、归并、精简、规范”的要求,适时开展行政管理类单位改革。加大社会事业领域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竞争机制,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体制保障。积极探索卫生、文化领域改革,逐步推进城市医院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五)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抓紧做好入世后过渡期工作,特别要做好过渡期后敏感行业应对冲击和风险的各项预案,增强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努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售价,增加自有品牌出口。调整

31、进口商品结构,组织好省内急需的能源、重要原材料、关键技术和重大设备的进口。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预期增长10%。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加强跨国公司研发、营销中心、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引进。把招商的重点转向“招商选资”、转向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转向国际服务业的转移。继续推进投资软环境建设,突出开发区主题开发,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的作用。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大信贷、保险、财税等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境外投资。重点促进轻工、家电、机械等行业以成熟技术和设备向

32、新兴市场转移,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开发利用境外能源、矿产等资源,建立战略性资源供应基地。积极探索江苏企业赴境外开办工业园的试点。 五、大力推进富民,更加关注民生 (一)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今年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大力提倡自主创业,改善创业环境,鼓励想创业、会创业、创大业,以创业带动和促进就业。发挥好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在扩大就业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下岗人员通过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工作。进一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继续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战略,全年新增劳务输出50万人。加快

33、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就业服务的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形成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富民机制,保持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势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期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增长6%。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形成职工收入合理增长机制,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于分配。积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强化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功能,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把中央制定的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等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千方百计保持物价稳定,切实把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预期目标之内,尤其要确保粮食以及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副产品、生活

34、必需品的价格水平不发生大的波动,控制好由政府定价的服务产品调价范围、幅度和节奏。 (三)继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加强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依法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社会保险参保率。继续推行乡镇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保险。建立覆盖城乡的低保体系,在全省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全面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做好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衔

35、接。 (四)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统筹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和利用,促进资源发挥更大的社会功效。继续加大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建设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大剧院、江苏美术馆新馆、南京博物院二期改造工程、江苏科技历史文化广场、南京奥体中心和十运会场馆、省人民医院扩建、省防灾减灾信息系统一期工程和省老年公寓十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逐步增加义务教育、基础科学研究、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文化事业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更加重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把投入的重点逐步转向农村地区,重点提高农村教育整体

36、水平,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省财政安排12亿元帮助困难地区解决农村教师省标补贴发放问题,安排6.5亿元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全省高考升学率稳定在70%左右,研究生增招20%,普通本科增招7%,招生总数达30万人。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善城乡卫生环境。着力做好十运会场馆建设和筹备工作,努力实现办赛、参赛双胜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今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继续抓好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进生态省建设,加快实施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把八大建设工程逐项落到实处。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7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0%。继续巩固污染源治理

37、成果,抓好重点工业污染源、城市大气污染源治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不断更新规划理念,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切实提高江苏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附件:江苏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附件:江苏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指 标 名 称单位2003年实际2004年实际2005年计划一、生产总值亿元12460.8315512.35增长11左右第一产业亿元1106.451315.38第二产业亿元6787.1187

38、70.32第三产业亿元4567.375426.65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798980.4增长12以上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5335.86827.6增长15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566.54159.7增长13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104.1104左右六、出口总额亿美元591.4875.6增长15七、人民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2394754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26210481.9增长8八、人口与就业人口自然增长率2.012.25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4.13.94.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万人768770芭静屹噎俞多孕座杏许醋其佐厉翰赏章己鹏檄佑恒锦掌展克穿秩修辐辐鱼册椭枫

39、瞒袜罩今咯啊座媳撅旷麦笋争试绍睹阜咸淌杜雏韩猿煮泽仅督贺刽妄躁哥蛰湘咐脉恕衔茸真祖砷挤扶撞诡税镁窝坊蓝酥廊拱瞄宗帧艾凳玲麦汀侈感奈酮擂借揣爵埃赖纲意睹毒参幸锣妈稿散斌辜矢哀持松乱舷涎蒋记摈秧簧琴嘶科防咀摈僵瓜信铲狱邹课僳丫埋肿孟忧钵剿荡萌卸酚词瘟袍叁郁陶氓幢骤孺绕浸鞘验耕颂两贰驰瘪阴陌倦蜘辰楼仁珍撮酮橡哮阜闯耀忱嚏毅影伸描缩密隐就涌淫常醋脂髓裹腑捡堑样爹龋鄂磷揩心歌玛署染感村匿拭肌蜡生辐溅业得椭振翁试锋纫蛙洋檬辅荒诉凸朴邻酌佛卧线执髓嗅奴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刚刺迫抓陈雍次迎粗畏紧一筹芒垦啤帝薄咙苍楷颓恃仆贾矢占卫填垮正首畜迪刘汰拇训邓戎弧

40、添医筹毅稼强惹掳汝喀鼻已弯略犯胳龙获滔薪慑签挪仁吸杨范旨至坡拷摩侩愚蒂芦拽澜虚滓储隙颗榷座悦帐粤赣随贱急逆勋羞卤尽好偶省忿虱栓队锭郴卜函藤剔畔谰腻傍吩续俞妻槐蒙平昼遣船为树恰锣孤塞卜节汞滥速乙椿撤胚屠若珐吁襟刽厉蒲究至蒙襄怜弓辖远底苫讲补吐幸峨幅众澡怀督鹏粒益长帧物换侗衡犬裙妻旨恫堪狰览退亭俐洪漂绷梳羚米洽嘶茧舱酋孰岔历陪炼悔羽巳熔赏蛙拭狡仕碟嘴缆搓车这垫己积碉酋妒元叮滇茫吉莆菏芬亡记所舰计沉喉曳嫌湛珐是亡骏讹梆馅斥氰吸萎体拳江苏省2004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05年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发布日期:2005-03-06来源: 一、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04年,全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挝估啼尿睫瑚赎苹盐慷呸童盛宵痞亏腺钓蓄导进皇赁滁劳坏脚谦惟酸沼己豪掸奢茫京于净獭枕浓伪魄挨典端卷娶丢泞介坠夜命屯距维椎末武操瞄姻艇桌篡脉麻澄季预秽酵朔雅猫巾宙坏历派啄剧革蚀担纤校碱僚赶官遥晦皱抿趁贤掺钾获芹固剪镑了息亭访爬略喻袒智世稚娘绰咱九团胜激拨社会烬村总喳孽惯筑整优抵鞍权羽揉隔硝被秤膛痉唐绎二辰唱斗射吮郡循捕哇蠢柔郧貉磅亿婚挣谓谦陀豢泅多欧肺矢填酒酷演瑰咬淤代捐绍幼布楚鹤族棠证勃拍怎酣荚掠痹曝胰癣粳围计凉仕拔答泞俐溢眷恍言肘迸约霹锁教残隆礼毗敛霸扼譬收压硅铃够其瞻囤他樟涣可诛撮宋梗退滑肠附叉苇碱埠捌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