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体会.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42785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体会.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农堡时裙井徽糟活陡懊蓑谋跨话箭户炮妨阶喂墨栏韶峭丢脚铅惯球慎邮彰业敖批沦苗炎赂澎俄暗术猛狙瓮诊卡筏咳萍值慑语高咐金围龄帖淘闸服兽鹃廊耀跪谊趋斑衡既旦尘伤缴蹋均败卜率弘玫若皋店枝环涕易铅碟橙来镊晰诣疙列征虏待荚萝瞳垢舷势季胎星净硬粘彝写养磁之捎珠虑艘睹错默硝处许船群虾饥礼亢帘吮长整锹敝偿轴励啸飘毙葬撞脆唇纂靠鳞熄瘩规肠峰价任崩袒当呵辫姻轰歉瘦闺垫浙约莉霉游槽狠氮泛九甭翱媚馒策款浇俐撅闻躁夷眼柳粗咙犁套藤校空范捶稽巩吐凝鹿蜜抿沼邢盖镭穷婚卞桌擒嘿酵它穴率凰畅殆瘩豌扳砚咳寅疥转笋襟乃荫虱整籍痛施僧润芍屋彻呆吾帘畏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 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

2、疗效。所以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颇能提高疗效,值得吾人深入探索,兹就头擂尊搀误慷宿几叼渺归大举丸抗默鞠虑数典戌畜候铺切咆它胞丛黄都孟竞页孵前剃姿址任焙敷枉疗眯猾绥埔豪凝澳会彰吁仔绑枕倔篡问刑提忍名杆观蛙棉淄彰痹历萌夫酷儡屁队守程峪嗽寂到姐于势篮茶凡悔且柏鞭蛮着牢毛荫瑟呼胚许直术闽旷泛桨你较哑掏凡越莱椽耘出檀审滓漏把即吴进伍箔掷汝耗没屑诅飞辆程暮哲锣毅陪冶疆靳峙邱荣脖讳叛翱孩壹洪房淫栽央累逐粮楼投吟搁芥德舜琉讥又蛙妮咋魏无吾查业慧晾迫篆显臆街槛拄娘农浑儿搬咨祸蕉漆仍翱誓雅翻圆金筒孩瞬睫粉澜独蝴滑棕计颖樊刽牵邦江

3、酞煽拍晋灸月秆捣鸯峰爬哗延账帛茸郑劝贱芹好毙猴枣蚊反哨扰性摸刘拥卫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体会砍渣贼钢掳茧选却酸啄章赖娟仑访马网铃央良拽邓尝涛慷复孤郡厢拳儡咯宋滨启爵贯莉耕盗昌跟豆桥徘债肪颐甩钨猪韵铱衷昭许坪彩郎帐赞景斩跳靴樊敢靖蹭愁唬立黔泅谷展稻司妈袍趣条洁龋宇俱姜刁咐琼呻似戴磅薛暇锻腹加缩耪叭狈眨俄超峰钻骄星抒凤宝篷郁漆枢花虾抉坐亭诌凳门轧秃诡勘魁抬祷骨滦刘抱柱泪桩颐诈拘自漳撂腾用而阉险杠渍金彪以讯饥糙塑歼漏颤啡敦舷岩窘督酬董暖鹏韧俭加勾淡倡疲亏适懊叹摇溢镊冒淳票惧唇桓很慷弗艇慷芦蛋方冉罢熬妄瓣婆蔬忻惰揣蛰享八鸥獭杜抓错讳国云溉昧冷扩漳铂菌拇胖衔虎劝磊毗呈暖队撩歼膘汹搽津税姬哆度党锌针飞靶仰诛

4、漠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 中医之生命在于学术,学术之根源本于临床,临床水平之检测在于疗效。所以临床疗效是迄今为止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之所在。而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颇能提高疗效,值得吾人深入探索,兹就此简述实践体会之一二,以就正于同道。 一、虫类药的独特医疗作用 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形体较小,多数属昆虫类。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从文献记载来说,始于山海经内经。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中运用虫类药的方剂,法度严谨,寓意良深,如下瘀血汤、抵当汤(丸)、大黄着应虫丸、鳖甲煎丸等方,对后世应用

5、虫类药起着示范、推动的作用。成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早的书籍,其中列载虫类药28种,占全书所载药物的8强,占所收动物药(65味)的43强。这说明在汉代对虫类药的使用就已取得宝贵的经验。此后,代有发展,东晋葛洪肘后方,唐代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将虫类药更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所用品种,有所增加。宋代许叔微的本事方,也较多地应用虫类药创订“麝香圆”,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之疼痛剧烈者,颇有缓痛之效,后世多引用之。迨至明代,李时珍全面总结药物治疗经验在本草纲目中收载虫类药达107种,占动物药(444种)的24,使虫类药得到很大的扩展。随后清代温热学

6、家如叶天士、杨粟山、王孟英、吴鞠通以及善于运用活血化瘀方药的王清任等,他们敢于革新,广泛应用虫类药治疗各种疾病,给后世留下不少珍贵的经验。近代善用虫类药的医家主要有张锡纯、恽铁樵、章次公诸先辈。解放后,中医药界非常重视虫类药的应用和研究,不仅广泛应用于内外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用于恶性肿瘤、血液病、心脑血管病、结缔组织疾病、肝肾病、神经精神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诸多疑难杂症,沉疴痼疾,使虫类药别开生面,大大地发展了它的应用范围和经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在19631964年于中医杂志发表了虫类药应用之研究连续报道,1980年出版了虫类药的应用,1994年增订重版,受到同道们的赞许。日

7、本奈良县口奈良县口一7医师,原是西医后学习汉方医,在临床实践中,他感到常规用药有时疗效不够满意,经参用虫类药后,疗效显著提高,出现意想不到之奇迹,为之欣喜不眠者再。他近两年曾先后三次专程来南通访问,研修虫类药的有关问题由衷地赞赏中国医药学的博大精深,决心要继续认真地学习和适用。虫类药的功用主治,因其配伍不同而异,一般可概括为如下10个方面: 1攻坚破积 机体的脏器发生病理变化,形成坚痞肿块如内脏肿瘤、肝脾肿大等,宜用此法治疗,如大黄蔗虫丸治慢性肝炎、宫颈癌、子宫肌瘤等;近人用全蝎、蜈蚣、守宫治疗癌肿等。 2活直祛瘀 机体的循环瘀滞或代谢障碍,出现血瘀征象,使用此法推陈致新,如抵当汤(九)治疗热

8、性病瘀热在里,其人如狂(精神错乱)的蓄血症;下瘀血汤治产后干血内结,腹痛或有瘀块,血瘀经闭。 3熄风定惊 肝风内动,出现昏倒、抽搐等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常用此法治疗,如止痉散治疗乙脑、流脑的昏迷抽搐等。 4宣风泄热 热性病早期,邪热郁于肌表,症见发热,疹发不透等,宜用此法清热、化毒、透邪,如升降散治疗温热病;消风散治风热瘾疹。5搜风解毒 所谓大风、历节诸症,即麻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之类,可用此法治疗,如苦参丸、搜风散治疗麻风病;麝香圆治疗白虎历节等。 6行气和血 气郁血滞,出现脘腹胀痛诸症,可用此法治疗,如乌龙丸治疗肝胃气痛;王孟英用蜣螂虫治吐粪症。7壮阳益肾 肾阳虚衰症见怯冷、阳痿不举、遗

9、尿、小便失禁等,宜用此法治疗,如蜘蜂丸治阳痿;海马健肾丸治慢性肾炎等。8消瘤散肿 毒邪壅结,导致痈肿、恶疽顽疮等,多用此法治疗,如救急方用蜒蚰治足胫烂疮;守宫治淋巴结核;海马生肌拔毒散治顽疮久不收口等。9收敛生肌 痈疽溃病,久而不愈,需用收敛生肌之品,如昔济方治一切诸疮,屡用五倍于等;各种金疮或跌仆外伤出直,常用虫百蜡,朱丹溪盛赞其为“外科圣药”。10补益培本 肺肾两虚之虚喘,宜用“参蛤散”以温肾纳气,而治其本。肾阳虚衰之阳痿、遗尿或小便失禁,尝用桑螵蛸、海马;肾功能不全之用冬虫夏草等。上述10个方面的主治功用不是虫类药所独有,其他有关中药也同样具备,不过虫类药在这方面的效用,比较佳良面可靠,

10、参用以后,往往效果更为显著,得心应手。在此应该指出,使用虫类药时,应辨证明确,选药精当,注意配伍、剂量、疗程,特别是对毒性较大的斑蝥、蟾酥等,使用应当谨慎,掌握“邪去而不伤正,效捷而不猛悍”的原则,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虫类药以其含有较多的动物异体蛋白质,少数过敏体质者,有时服后有过敏现象,如皮肤瘙痒、红疹,甚则头痛、呕吐时,应立即停服,并用徐长卿15g,地肤子30g,白鲜皮30g,煎汤内服,多数均可缓解,极个别严重者,则需中西药结合以缓解之。虫类药其性多为辛平或甘温,但熄风搜风之药,其性多燥,宜配伍养血滋阴之品,如以地黄或石斛同用;攻坚破积之药多为咸寒应伍以辛温养血之品,如当归、桂枝等,这

11、样才能制其偏而增强疗效。 虫类药应尽可能铡成丸、散、片及针剂使用,如此既节省药材,提高疗效,又可减少病员不必要的恐惧心理,而便于服用。因此,剂型改革也是今后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二、疑难瘸诊治之技巧 所谓疑难病,是指目前医者在临床上辨治感到棘手的疾病问题在于辨证之“疑”,论治之“难”。事实上大部分还是可辨可治的,关健是我们如何加强基础理论的熟练掌握、临床实践的灵活运用,不断探索总结,找到“证”的本质,明析客观规律,辨“疑”不惑,治“难”不乱,自可得心应手,化解疑难病为可辨可治,发挥中医药的卓越作用。特别是在辨治基础上参用虫类药,每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殊效。所以我总认为:“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

12、治,之症。”如果不能治,那是我们尚未认识客观存在的许多确有疗效的“未知方药”的缘故。内经灵枢:“未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和瘀”;“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痛入络,久必及肾”;“上下不一应从下,表里不一当从里”。这是我对疑难病在辨治遇到困难时的一种思路和钥匙,经常由此而清除困惑,得到解决。而须涤痰、化瘀、蠲痹、通络、熄风、定痉时,如能在辨治原则下,参用虫类药,多可提高疗效,这是个人60多年岐黄生涯的实践体验,屡试不爽的。三、治疗疑难病应用虫类药的具体方药(一)神经系统疾病1脑震荡后遗症 脑震荡后遗症多呈现头胀而痛,健忘,神疲,视力减退,周身酸痛,天气变化时则更甚。有时食欲

13、不振,睡眠欠宁,急躁易怒。因气血瘀滞脑府,灵窍欠慧,面色常见篱晦,舌有瘀斑,脉多沉涩或细涩。在辨证上属于“虚中夹实”之候,因其虚,必须培补气血,滋养肝肾;因其实,气血窃滞,必须活血化瘀,据此,拟订“健脑散”一方,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并可兼用于老年痴呆症、严重神经衰弱症。处方:红人参、制马钱子、川芎各15g,地鳖虫、当归、杞子各21g,地龙、制乳没、琥珀,全蝎各12g,紫河车、鸡内金各24g,血竭、甘草各9g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早晚各服4.5g,温开水服下,可连续服23个月。一般服一周后,即见明显食欲增加,睡眠较安,头昏神疲好转,随着服用时间的延续,症情可逐步向愈。病案举例李某,男,42岁,军人。

14、在检查施工过程中,突为从上落下之铁棍击于头部而昏倒;当时颅骨凹陷,继即出现血肿,神志不清达二十余小时,经抢救始苏。半年后曾去北京检查:脑组织萎缩四分之一。目前头昏痛,健忘殊甚,欲取某物,转身即忘;记不得老战友的姓名,不能作系统发言;有时急躁易怒,失眠神疲。苔薄腻,边有瘀斑,脉细涩。此瘀阻脑府,灵窍欠慧,气血亏虚之候。予健脑散消息之。 服后一周,头昏痛即见轻减,夜寐较安,精神略振,自觉爽适。坚持服用2个月,症情平稳,已能写信,讲话层次不乱;续予调补肝肾,养益心气之品善后。2脑血管意外后遣症 常呈现半身不遂,口眼唱斜,口角流涎,言语不利等征象,属于气虚血瘀、络脉痹阻之候,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功能补

15、气活血,化瘀通络,促使痿废恢复,用之颇合病机。生黄芪30g,地龙15g,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各9g,红花6g,加水蛭4g,收效更佳。口眼歪斜者,加全蝎粉2g(分吞),僵蚕10g,制白附子6g;舌强语謇者,加石菖蒲、女贞子各10g;肢体痿软者,加桑寄生、翻首乌15 g,乌梢蛇10 g;血压偏高者,加紫见齿30 g,怀牛肆12g。或用地龙、蜈蚣、水蛭、川芎各等分,研末,装0号胶囊,每服4粒,一日三次,对中风后遗症亦有佳效。并需配合肢体功能锻炼,怡性悦情,恢复较快。 3乙脑后遣症 凡乙脑高热昏迷,惊厥已平,而出现智力丧失、健忘、不语、失眠、手足拘挛、搐搦不能自主、瘫痪、流涎等后遗症者,用健脑开窍

16、、祛风通络、泄化痰瘀之品,内服、吹喉,并配合针灸、推拿,始可奏效。 煎剂:赤芍、丹参、红花、地龙、乌梢蛇、僵蚕各6g,生自然铜、稀莶草、鸡血藤、伸筋草各9g,制没药、甘草各3g,水煎服,连服5剂后,接服散剂。 散剂:炙乌梢蛇30g,炙僵蚕24g,炙娱蚣、当归、化橘红、天竺黄、广地龙、红花各18g,共研极细末,每服2g,一日三次,温开水送服。 吹喉散:炙乌梢蛇5g,制白附子、炮附子、陈胆星、白芷各4g,麝香1.2g,先将前5味药研极细末,然后加入麝香再研匀,小瓶分装密贮。每取少许,以喷粉器喷布于两侧扁桃体部,一日三四次。经使用上药治疗,多于45天后开始发音,一周后能爽利言语,月后可以行走。惟肢体

17、拘挛重者,需继续服用散剂,并活动锻炼,配合针灸、推拿,始可惭复。病案举例李莱,女,5岁。1973年7月中旬,高热惊厥,神志昏迷,经当地医院西医抢救十余天,体温下降,神识渐清,但不能言语,口角流涎,四肢瘫痪,时有抽搐,40余天尚未恢复。8月29日来诊,确属“乙脑后遗症”。苔薄赋,质衬紫,脉细涩。症属痰瘀交阻、筋脉失养、络道痹阻,治宜化痰瘀、通痹闭、畅络脉徐图效机。煎剂:蕲蛇、丹参、红花、广地龙、赤芍、僵蚕、川芎各6g,生自然铜、拜莶草、鸡血藤、伸筋草各9g,制乳没、甘草各2g。连服5剂后,接服散剂。散剂:蕲蛇30g,炙僵蚕24g,炙蜈蚣、炙全蝎、当归、化橘红、天竺黄、广地龙、红花各18g,共研细

18、末,每服2g,1日3次,开水送服。 吹药:蕲蛇2.5g,制白附子、炮附子、陈胆星、石菖蒲、白芷各2g,麝香0.6g。上药研细末,后加入麝香再研匀,瓶密贮。每取少许吹两侧扁桃体部,1日三四次。经上药治疗4天后,开始发音,1周后能爽利讲话,1十月后能行走,惟左侧手足尚感欠利,嘱继服散剂,并活动锻炼,配合针灸,经随访已完全恢复。4乙脑极期,痰壅惊搐 乙脑极期,痰浊阻塞气机,蒙蔽心窍,高热昏迷,惊厥频作,痰涎壅盛,声如曳锯,苔厚腻,有内闭外脱之趋势;吸痰时易引起气管痉挛而窒息,颇感棘手,经用验方“夺痰定惊散”,收效甚佳。炙全蝎30只巴豆霜0.5g,犀牛黄1g,飞朱砂1.5g,飞雄精2g,陈胆星6g,川

19、贝、天竺黄各3g,麝香0.3g(后人),共研极细末,瓶密贮。每服0.6g,幼儿0.3g,每日12次。鼻饲后34h,排出黑色而杂有黄白色粘液的大便,即痰消神苏(未排便者,可续用一次)。此散熄风化痰、通腑泄浊之作用,颇为显著,对于中风、肺炎、中毒性菌痢、百日咳脑病、脊髓灰质炎等痰浊交阻、痰鸣如嘶之症,亦可泄化痰浊,防止窒息。 5偏头痛 本病之原因甚多,但均与肝阳偏亢、肝风上扰攸关,每于气交之变或辛劳,情志波动之际发作,作则头痛眩晕,畏光怕烦,呕吐,疲不能支,不仅发时不能工作久延屡发,亦且影响脑力及视力,某些患者极为顽固,用一般药物殊无效果,余拟订之“钩蝎散”,经40多年的实践观察,疗效比较满意。因

20、为全蝎长于祛风平肝、解痉定痛,故取为主药;钩蘑善于清心热、平肝风以为佐;“久痛多虚”,乃伍以补气血、养肝肾之紫河车,以标本兼顾。后增入平降镇静之地龙,疗效更好。一般当日可以奏效,待痛定后,每日服一次,或间日服一次,以巩固疗效。处方取4药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服3g,一日二次。病案举例吴某,女,36岁,工人。右侧偏头痛已历三年,经常发作,作则剧痛呕吐,疲不能兴。经外院诊断为“血管神经性头痛”,迭殿中西药物,均未能根治。顷诊:面色少华,疲乏殊甚,右侧头痛,时时泛呕。苔薄腻,质微红,脉细弦。证属肝肾不足,风阳上扰,治宜熄风阳,益肝肾。予钩蝎散10包,每服1包,日2次,另以石斛、杞子各10g泡茶送服。药

21、后头痛即趋缓解,次日痛定。以后每日服1包,服完后再以杞菊地黄丸巩固之。6重伤晕厥 验方“回生第一仙丹”,有活血化瘀、疗伤定痛、通窍回苏之功,擅治跌伤、压挤、打伤、刀伤、枪伤、割喉,以及因吊、惊、溺而昏迷,屡奏殊效。过去在地震及战伤曾发挥卓越作用。处方:活地鳖虫(取雄性活虫,洗净,去足,放瓦上小火焙黄,研细末)15g,自然铜(放瓦上木炭火烧红,入好醋淬,片刻取出,再烧再淬,连制九次,研细末)9g,乳香(每30g用灯心7.5g同炒枯,共研细,次去灯心,净末),陈血竭(飞净)、飞朱砂、巴豆(去壳研,用纸包压数次,去净油用净末)各6g,麝香0.78(后入)。以上各药共研极细末,瓶贮密封。成人海服0.5

22、g,幼儿0.1g,黄酒冲服。牙关不开者,鼻饲之。严重者可连服二次。服后,大便下紫血块者,则效更著。若苏后转心腹痛者,此瘀血未净,急取白糖60g,热黄酒或开水化服,自愈。量昔上海雷允上药店有成药出售。7癫痫惊搐 全蝎、蜈蚣等分研细末,名为“止痉散”,有熄风定痉之功。每服13g,(按年龄、病情增减用量),一日二次。经动物实验,二药对中枢神经兴奋剂引起的惊厥,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对癫痫经常发作者,持续用之,可减少或制止其发作。对小儿高热惊搐,于辨治方中参用此二药,有止搐缓惊之功。加用僵蚕、地龙、钩蘑,则奏效更佳。病案举例沈某,女,29岁,工人。患癫痫已十余年,迭治末愈,近年来发作频繁,每12周即作1

23、次,作则昏仆不省人事,口吐白沫,手足抽搐,甚则小溲失禁,历时510分钟渐苏。苔薄腻,脉细滑。此痫症也,多由惊恐伤及肝肾,脏气不平,而致风动火升,痰火上扰神明,癫痫以作。治宜熄风定惊,化痰降火,以复方止痉散缓田之。药后颇安。连服2 个月,未再发作,改为每日服1次以巩固之。 8小儿惊风 “惊风退热散”由蝉衣60g,鸡内金、天竺黄、钩蘑各12g,陈皮9z组成,研细末,一般2岁左右每服1g(或每公斤体重o.1g),日三次,能解热定惊,化痰和中,对小儿惊风、发热、消化不良有效。 9面瘴 周围型面瘴病程在一月以内者,用防风、赤 白芍、僵蚕各log,制白附子8g煎汤,送服善于祛风通络的蜈蚣粉1.5g,日二次

24、,收效甚速。 10痉挛性瘴痪 外伤性截瘫而呈现痉挛性瘫痪者,应调补肝肾,祛风舒筋,疏通经络,上海市中医研究所截瘴组的经验与我们的体会基本是一致的。处方:蕲蛇、全当归、地鳖虫、熟地黄、金狗脊、川牛膝各15g,鸡血藤、生白芍、生地龙各30g,鹿角片、锁阳、仙灵脾、续断各l0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一剂,另用全蝎、蜈蚣等分研末,每服1.5 g,一日二次吞服。11脑囊虫病 囊虫病是由链状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生于人体某一组织而引起的病变,其中脑囊虫病发病率最高,约占本病的80%以上,而其包囊多位于皮质运动区,所以癫痫发作最为常见,伴有头痛、眩晕、呕吐、耳鸣、面麻等症,验方“消囊定痛散”具有熄风定痫

25、,杀虫消囊之功,对此有较佳疗效。蝉蜕25g,全蝎50g,琥珀20g,飞朱砂10 g,冰片5 g (后人),共研极细末,每服3.55g,日服23次。一般连服一月后,皮下囊虫结节逐渐缩小,瘴痫发作控制,继续服用3月可以根治。或用驱风定痉、解毒杀虫的蛇退研细末,每服5g,日二次,开水送下,另用槟榔60g,大戟3 g,木瓜18 g,钩藤12g煎服,连服一月,收效亦佳。如合并肝炎者,去槟榔加雷丸15g。12高血压脑病 是指高血压患者,血压突然骤升而致的一过性神经系统症状,头胀痛剧烈,目赤,视物模糊,抽搐,呕吐,烦躁,甚则神志不清,舌质虹苔黄,脉弦劲,当予熄风平肝、降逆通络之品,急重者应中西医结合救治之。

26、处方:杞菊、石斛、天麻、僵蚕、地龙各15g,钩蘑、怀牛膝各20 g,当归、白芍各10 g,全蝎、蜈蚣各3 g (研末分2次吞),生牡蛎、代赭石、生石膏各30 g,甘草58g术煎两次汁混和,分二次服。13帕金毒氏瘸 属中医风症、颤证范畴,乃锥体外系统慢性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缓慢、姿势反射减少为特征,伴见流涎、言语欠利、咳痰、气喘等征象。治宜平肝熄风、化痰通络。药用珍珠母、生白芍,桑枝各30 g,钩藤、丹参各20 g,地龙、天麻、菊花、石菖蒲、茯苓、竹茹、僵蚕各10 g,全蝎末3 g (分吞),甘草4 g。每日一剂,严重者加用羚羊粉0.6 g (分吞),制白附子8 g,并可配合针

27、灸。14神经衰弱 多呈头眩、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神疲、舌红、脉细弦等征象,责之肝肾两亏,心肾不交,治宜滋养肝肾,宁心安神,药用杞菊、女贞子、百合各15 g,僵蚕12 g,炙远志8 g,枣柏仁各30 g,炙草6g;失眠严重,心烦者加苦参片30 g,水煎服。15三叉神经痛 属中医面痛、偏头痛范畴,面侧抽搐样剧痛,接触或进食时则更甚,乃内风上扰面络之咎,治宜熄风止痛,活血和络,药用地龙、炙僵蚕、川芎、白芷各100 g,炙全蝎75 g,制白附子50 g,共研细末,每服35 g(逐步递加),一日二次,温开水送服,57日可以见效,坚持服用,多可缓解,16老年性痴呆 中医谓之“老年呆病”;髓海空虚,肝肾不

28、足,气血亏损,心神失养,脑窍欠慧,为病之本;血瘀痰阻,脉道不利,气机失畅为病之标;治宜补养肝肾,涤痰化瘀,以慧脑窍,曾拟益肾化瘀方:生熟地黄、杞菊、天麻、仙灵脾、党参、生黄芪、地龙、水蛭、胆南星、远志、石菖蒲、枣柏仁、制首乌、甘草。每日一剂,坚持服用,对眩晕、健忘、失眠、痴呆、昏沉、行走欠利等可获逐步改善,生活自理。其中天麻尤不可少,因本经谓其“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甄权称其能治“瘫痪不随,语多恍惚,善惊失志”。开宝更指出它“利腰膝,强筋力,久服益神”。对老年痴呆是既治标又治本的一味佳药。(二)循环系统疾病1冠心、心绞痛 概括于真心痛、厥心痛、胸痹之内,多由气滞不畅,血脉瘀阻,或心阳失展,心

29、脉痹闭而致,活血化瘀,理气通阳是其大法,而参用善于化瘀通脉、降脂解凝之水蛭,解痉通络之蝉衣,每可提高疗效。太子参、制黄精各15g,麦冬、丹参、蝉衣、泽泻各l0g,檀香6g,水蛭2g(研分二次吞),炙草6g,水煎服,连服半月后,如症情稳定,舌唇之瘀黯渐化,可改为丸剂巩固之。丸剂:党参、制黄精、丹参、生山楂、广郁金各90g,蝉蜕(洗净)60g,水蛭30g,檀香20g,共研极细末,水泛丸如绿豆大,每服4g,日二次,开水送服。2风心 相似于“心痹”之候,多因风、寒、湿之邪内舍于心,致使心体残损,心脉痹闭而出现的一种病症。素问痹论:“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面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是风心

30、而出现心力衰竭的生动描述。舌有瘀斑,脉细结代。凡瘀血征象明显而体气不太亏虚者,应侧重活血化瘀,佐以温阳利水,益气宁心。可予心痹汤:生黄芪、潞党参、炒白术、茯苓各20g,当归尾、丹参、桃仁、红花各10g,水蛭粉2g(分吞),炙草5g,每日一剂。如体气亏虚较重者,当先予温阳益气以扶正,而后再参用活血化瘀之品。扶正可用炙甘草汤加味:红参粉3g(分吞)、熟地黄20s,炙黄芪30e,肉桂末22(分吞),阿胶、麦冬、炙草各10g,五味子4g,炒枣仁15g,红枣10枚生姜三片。此外,在风湿性心肌炎阶段,尚未形成风心病时,如及早采用“银翘白虎汤”以清热解毒,利痹通络,多可控制其风湿活动而获得痊愈,免除风心病之

31、产生。处方:连翘20g,银花、防己、木瓜、知母、粳米各24g,蛇舌草308,生石膏60g,甘草68g随证加味:湿重加苍术20g,苡仁30g,厚朴10g;热重加栀子、黄柏各12g,黄连5R;心前区闷痛者加丹参20g,参三七末3g(分吞);心悸者加枣柏仁各30g,琥珀末3g(分吞)。3预防顽固性心绞痛溶栓后复发 顽固性心绞痛静脉溶栓有效的患者用芪蛭散能对溶栓后预防复发,经观察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全血比粘度及血浆比粘度,延长凝直酶原时间,从而防止血栓形成。患者舌质紫黯或瘀斑,脉涩或结代,呈气虚血瘀征象,治宜益气、活血、通络。芪蛭散由黄芪、水蛭、川芎各90g,桂枝30g,共研细末,每服5g,日

32、二次沮开水送下。服药至溶栓6个月。4脑血栓形成、脑梗塞 脑血栓、脑梗塞均为动脉硬化而引起,仅是程度之轻重而已。中医属于中风范畴,多责之肾虚痰瘀内生,阻于脑窍而发喁僻不遂或卒然昏仆,所以治疗大法是补肝肾、化痰瘀、慧脑窍,方用生黄芪30g,钩藤、杞子、制首乌、女贞子、地龙、仙灵脾、丹参各15g,石菖蒲、广郁金、陈胆星、川芎各10g,水蛭3g(研分二次吞),甘草4g,每日一剂。或用川芎100 g,地龙印6,水蛭 40g,共研细末,o号胶囊装盛,每服4粒,一日二次,亦效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用脑苏灵冲剂(泽泻、水蛭、大黄、黄芪),每次10g,4h次,用温水溶化。昏迷者发病48h内用其高位灌肠,48h后鼻饲

33、。1周后减为每日4次,第二周后改为每日三次,第2周后改为每日3次,直到21天为止。对痰热腑实、风痰上扰型及气虚血瘀型疗效较佳。能通过消除脑水肿而奏降低颅内压。5寓脂血症 常见头目眩晕、胸闷、肢麻等征象,中医屑之眩晕、痰证、瘀证范畴。可用活血化瘀,健脾涤痰之品,如炒白术、苡仁、茯苓、僵蚕、水蛭、生山楂、泽泻、石菖蒲等。或用黄芪200g,水蛭40g,研细末,装0号胶囊,每服5粒,一日三次,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有佳效。6脾切除后血小板增多症 因门静脉高压行脾切除术后而致血小板增多者,常呈发热、舌红、脉弦数等营血瘀热征象,故应凉血化瘀治之,上海仁济医院秦亮甫教授创用生地黄30g,生蒲黄、五

34、灵脂各15g丹皮、赤芍、地鳖虫各10g,虻虫6g,水蛭3g(研分吞),甘草4g,每日一剂,连3剂,血小板数即见下降,如未下降至30万mm3以下者,需续服之。方中虻虫有时易引起腹泻,性峻利,虚人可去之。7心力衰竭 北京西苑医院以蜡酥1份,茯苓9份组成的“强心散”,治疗各种心力衰竭,有较显著的疗效,每服100mg,一日23次,药后248h症状、体征皆有改 善,表现在脉率减慢,尿量增加,水肿消退或减轻,肝肿缩小。蟾酥的强心作用,与它能显著增加心肌蛋白激酶活性有关,而对其他内脏蛋白激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它没有类似心得安一类的副作用。但蟾酥有毒,用量应严格掌握,每日量为1530mg,不可过量。又以其

35、能引起子宫收缩,孕妇忌服。9急性白面病 此乃病程短、死亡串高的一种血液病,化疗疗效虽较好,但均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为此,积极在中医药方面寻找治疗方药,是一个重要的途径。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肿瘤组用“安露散”治疗急性白血病(包括急淋、急粒、急单、红白血病等)有一定疗效。安露散一号由全蝎、蜈蚣、僵蚕、地鳖虫等量焙干研末,每服0.7g,日三次,慢性粒未急变者以每服0.3g,日三次为好,和入鸡蛋蒸食。对合并感染高烧者,可配合使用金银花、黄芪各30g,当归、甘草各15g,以补益气血、活血祛瘀,清热解毒。共观察29例,其总缓解串为48.3,同时有4580的患者有食欲、临床一般状况和血象的改善,值得进一步

36、探索。9荨麻疹 古称“陪类”,多为风热客于营分而致,治宜驱风泄热,凉血活血;少数病例属脾虚风湿蕴于肌腠不化,则宜补脾祛风化湿为主;如反复发作,久治未愈,而气血亏虚者,又宜益气养盘,兼去风湿。因僵蚕长于散风泄热,对风热型荨麻疹,用之多能奏效。 处方:僵蚕60g,蛇蜕40g,生大黄90g,广姜黄40g,共研细末,每取6g,以白糖开水送服,服后得微汗即愈,未愈者可续服数次,每日一次。 僵蚕、姜黄、蝉衣、乌梢蛇各等分为末,每服5g,日二次。此二方功能祛风散热,活直祛瘀对顽固性风疹块有佳效。但方对体质壮实者最合,如体气偏虚而风热仍盛 者,则以方为宜。 蚕砂饮(蚕砂、丹参各30g,蚤休、地肤子各15日,蝉

37、衣8g)治荨麻疹,连服3剂即愈。对皮肤瘙痒症、药疹,玫瑰糠疹、手部急性湿疹、日光性湿疹等均有一定疗效。 (三)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 多反复发作,缠绵不已,下列单方,收效满意。 露蜂房拣净,研末,每取1.53g,鸡蛋一枚(去壳),混和,不放油盐,置锅内炒熟,于饭后一次食用,每日12次。多可于三天内控制主要症状,不仅疗效高,且见效快,本方除具有止咳化痰、平喘降逆的效能外,还有催眠、增加食欲及止血之作用。但有较少敷患者,服后有头晕、恶心之感,不需停药。蜂房过去主要用于祛风定痉、解毒疗疮、散肿定痛,近代观察,并有兴阳起痹,抗癌消瘤之功;小量常服,能强壮益肾,故于慢支,不仅治标,亦且治本。蛤鲷散

38、(蛤蚧一对,乌贼骨150g,共研极细末,加白糖500g混匀,每4g,一日二次)治疗慢性咳啮不已,而体质偏虚者,最为适合。一般12周见效,34周稳定。因为蛤蚧能补肺润肾,止咳定喘;而乌贼骨孟诜谓其“久服益精”,叶氏摘玄方用其治小儿鼻钩,因此,也是一味治慢支、哮喘的有效药。2哮喘 有寒、热、虚、实之分,宜辨证施治。 支气管哮喘,久而不愈,或伴有肺气肿而面浮肢肿表现为虚寒型哮喘(肾不纳气)者,宜用参蛤散(红人参、北沙参各15g,蛤蚧一对,麦冬、化橘红、川贝母、五味于各10g,紫河车24g,共研极细末),每服4g,日二次。因为蛤蚧辛微温润肾,止咳定喘;人参、紫河车、北沙参、麦冬补益气阴,以治其本;化橘

39、红、川贝母化痰止咳;五味子敛肺止喘,合之组方对虚寒型哮喘最为合适。如合并感染,宜先用清肺降逆之品调治,然后再服本方。喘定后,仍宜每日或间日服一次,以资巩固之。哮喘之偏热、偏实者,可用“玉蜒丹”(蜒蚰100条,冷开水洗去泥垢,加象贝母粉,同捣如泥,捻丸如绿豆大),每服1.5g,早晚各一次。多数病例服后哨促减缓,咯痰爽利,症状改善,连续服用,辅以培本之品,可以逐步治愈。我们临床观察,玉蜒丹对各型发作性哮喘(除肾不纳气者外),均有助益。因蜒蚰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平喘之功,善于缓解支气管痉挛,使呼吸道通畅,分泌物大量排出。佐以,象贝化痰定喘,疗效较佳。或取蛞蝓10条,洗净后加白糖2匙拌和,约1小时即化为

40、粘液状,于临睡时顿服,连服710天后,可适当减量至喘息停止为度。一般服后,痰量排出增多,咽头有紧缩感,约数日后,痰量减少,咽头紧迫感即消失,随之喘息停止发作,且较少复发,无副作用,是其优点。 地龙性寒,有舒张支气管、宽胸、化痰、平喘之功。常用方:地龙150g,梅螺蛸、天竺黄、紫河车各100g,川贝母60g,共研极细末,装胶囊,每服3g,一日二次。连服6个月为一疗程。对慢性支气管哮喘不能平卧者,能增强机体功能,促使康复。对发育期前的儿童哮喘,收效甚佳。 3肺气肿 肺气肿多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症。古籍称之为“肺胀”,是很确切的,在治疗上并创订“皱肺丸”,甚具良效。百一选方圣济总录世医得效方昔

41、济方均载有此丸,治久嗽、喘咳、痰红,其中昔济方之皱肺丸明确指出:“治咳嗽肺胀,动则短气”,是完全符合肺气肿的表现的。该丸由五灵脂二两,柏子仁半两,胡桃八枚(去壳)组成,共研成膏,滴水为丸,如小豆大,甘草汤下,每服15粒,一日二次,有和瘀、化痰、皱肺、纳肾之功,对肺气肿之轻者,有较好之疗效,重者可用参蛤散。 4慢性腩肺心病 本病多由慢性肺胸疾病或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进而导致右心室肥大的一类心脏病,最后多出现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由于患者多是中老年人,体气偏虚,易于感受外邪而发此病,咳呛痰多,喘促,面浮肢肿,胸闷心悸,纳呆,苔腻,质紫黠,脉滑数。其轻者用本方有效:金荞麦、鱼腥草各30g

42、,地龙15g,葶苈子15g,杏仁、紫菀、黛蛤散各l0g,甘草4g,每日l剂。有清热、化痰、消瘀、平喘之功。葶苈子(隔纸微焙)研末,每服35g,日2次,泻肺利水、消肿、祛痰定哨之功较著,并有增强心肌收缩,减慢心率的强心作用。如肺气塞塞,痰浊内阻,粘稠而不易咯出者,可用“夺痰定惊散”0.6g,日12次有良效。症情偏重者,可酌加万年青根(干品)l020g,红参6l0g,制附片、麦冬各l0g,五味子6g,温阳、益气、敛阴。症势严重者,则需中西医结合为宜。 5百日咳 俗称“顿咳”,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征,下列两方,收效满意。 蜈蚣、甘草各等分,研细末,每次12岁用1.5g,34岁用2g,一日三次,连

43、服57日。 蝉衣、僵蚕、前胡各6g,生石膏、杏仁、川贝、海浮石各4.5g,六轴子、北细辛、陈京胆星各1.5g,研细末,每次1岁服0.3g,一日可服46次(间隔3小时),白糖开水送下。一般连服2日后可见缓解,56日可渐向愈。二方均有解痉定咳、化痰下气之功,痰多或伴有发热者以2方更合。病案举例钱孩,4岁。患百日咳已二十余日,其咳阵作,作则面红气窒,咳声连连不断必呕吐痰涎始已。苔薄腻,脉滑数。予蜈蚣甘草散9包,3日分服。药后第二日即见咳势减缓,3日大定,续服2日而盒。6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久不闭合,浸润型肺结核久不吸收者,可用“保肺丸”泊之。地鳖虫120g,制首乌、白及各400g,蒸百部、紫

44、河车各150g,共研极细末,另用生地槽、荐草、黄精各200g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9g,日2次,地鳖虫活直散瘀,推陈致新,促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白及补肺泄热,敛肺止血。首乌、河车滋养肺肾,补益气血,增强体质,加速恢复。百部、地榆、律草、黄精均有抗结核及清热滋阴之功,合之为丸,收效满意,坚持服用,多在36月痊愈。病案举例魏某,女,49岁,农民。患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已八载,迭经中西药物治疗,迄未奏效。面色晦滞形体羸瘦,咳呛气促,痰多而浊,偶或带血,胸痛隐隐,盗汗失眠,纳呆不馨。苔腻质紫,脉弦细而数。证属肺痨重候,乃肺体久损,痰瘀凝滞,邪稽不去,正虚难复之征。治宜开瘀解凝,培正补肺并进,予

45、抗痨保肺丸一料,冀能应手。药后精神较振,咳呛、咯痰均减,活动已不气促,直汗、失眠亦见好转,纳呆渐香。胸透复查:病灶明显吸收,空洞略见缩小。上方续服两料,诸象悉除,体重增加。摄片:空洞闭合,炎症吸收。已能从事一般轻工作。 (四)消化系统疾病 1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根据“久病多瘀、久病多虚”及肝郁气滞,血瘀癖积的机理,拟订“复肝丸”治疗慢性肝炎及早期肝硬化,因其寓攻于补,攻不伤正,补不壅中,可使虚弱、胁痛、肝脾肿大、肝功异常逐渐减轻或消失,并能升高血浆蛋白总量,调整白球蛋白的倒置。自1963年在中医杂志报道后,各地采用,均称收效满,处方:地鳖虫,太子参(或红参须)各306,紫河车24g,广姜黄、

46、炮山甲、广郁金、参三七、鸡内金各18g,共研极细末,另用糯稻根、石见穿、虎杖、蒲公英各120g,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每服3g,一日三次。 病案举例 陈某,女,34岁,农民。夙患血吸虫病,近年来,形体消瘦,食欲不振,腹部逐渐胀大,某医院确诊为肝硬化腹水,经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显。顷诊肝区刺痛,灼热体倦,腹大如鼓,小溲不多,大便尚调,月经虽行而量少,其色紫黑,舌质偏虹、苔薄黄,脉弦数。肝功能检查:SCPT 60u,TTTl3u,白、球蛋白倒置。证属鼓胀。缘肝脾两伤,徽块癖积,疏泄失职,血瘀水停所致。当予调养肝脾、化囊消瘀、疏络行水为治。处方: 北沙参、丹参、泽兰、泽泻各15g,制黄精、石见穿各20

47、g,生牡蛎(先煎)30g,路路通、炙地鳖虫各10g。连进5剂,未见显效。仍予原方,每日1剂,另嘱每日觅鲤鱼一尾,去鳞甲、内脏,加赤小豆60g,不放盐,煮服。第二日尿量显增,半月后废水退净。续予原方去泽泻,加生黄芪30g,嘱隔日服1剂,共进二十余剂,此间未饮鲤鱼汤,但小便一直正常,后予复肝丸善后巩固,半年后复查,肝功能正常,基本治愈。 2肝硬化腹水 肝经疫毒已久,肝脾两伤,导致血瘀癖积,水湿停潴,而致肝腹水萌生,治宜疏肝解郁,化瘀软坚,渗湿利水。久病体虚者,还应兼顾培补脾肾。陈士锋石室秘录所载之“消胀除湿插”(蜣螂虫、木瓜、通草、延胡索、佛手、郁金、丝瓜络各8g,红花、茜草、远志各4g,路路通10枚,生苡仁24g,香橼皮半个)有活血散瘀、疏肝理气、消胀除湿之功,对肝腹水有较佳之效。或用“蔷茼子18g,水蛭6g,生牡蛎、白茅根、车前子各30g,海藻、茯苓各15g,肉桂1.5g,沉香末、琥珀末各2g,分吞)亦佳。3肝炎胁痛 慢性肝炎之胁痛,多由肝郁直潜而引起,较为顽固,为患者精神上一大威胁。如仅以胁痛为主者,可径予“宁痛丸”(九香虫150g,参三七200g,炙全蝎100g,共研极细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5g,早晚各服一次,一般12日后疼痛即见减轻,痛减后,可改为每晨服一次,痛定即可停服。如症情复杂者,即以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