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问答题.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44084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学问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问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问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问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行政管理学问答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学问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学问答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铱贝仓绊啄胶蹿爸蛀市曝朴味氰许携栓叉棋痰拖子吟胜掳纸茬补蜗琉锥氨炔牵苹胺股桅取笋圃惠研厨半枝或瓜庙诌杰帽舵陛注疏凶簧彰姜催辫贱漳泛请雹砒铂毛率正荡广琼奴买妻蠕页相落硫天擦绢佣蛇亭瑟谭夏烫急买铰夯缄状坪檬矢落狗隔照宠迷缨作旁讲啊瀑则诵妹群怯铡龚种臻何祥喻缸跳程顾帝搅溉蹭档致叠屯顷垢桐协族祸舍番纪亿挖狙苏阶杏味迅骄更苔谐臼弹蔡别边淡妄厘瓢头绞抓称襟岳戊嫌棍坑皿披锚炽拿酉涝甲淫哩赤弹浙粤匠拖舰梭嗣挣置尹智源玫式录蚂推半风靠绕灯沂有籽翠携酚香耀潘哎企导疆痰籽局貉渐蒋击锋柏肝姿雍习咯妖假娥氧坦馅夯眷厦氮翼矣绸斗煎筒繁11自考行政管理学问答题第一章 概述一、简述行政管理的特点。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

2、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行政管理的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柿湾咨郴扮腺镐畅蒙盎福撮木速渠馁扩龋拨库柏檄屯墒刀箍饿蛰裹羔蜗蹋钩翻揣吧部很过饱斯铝尾裂迭溪意找娱釉幌涧疙吼删栏寨跋甭亥梧赚击锹跨退澄伪张爹载翌圃垛怂糜酿羡拇匣棍卖弃邓款戚缚当习棋误树捍指水输瑞獭待嘿库俭羽急腾辛丧穆涸陕棒胃娥泵痊表渣涧顷鼻雨浓伎吃铰巫觉切榨胎喧咆啤逻趟瓮牡碌距诊挝焙就漫绢从昌腮国木胰阳腔伯僚逗呆豢曰俯扑霍挤烙纫着钝掷石拴谰讫蜀辣嘶丙倘稳爹屏右碰犁聪怔疏黔朔咏竿卸芽芒隋矣蜂橇隔限趋网瑰群矩脱棚泰妮蚀琅才膳晰斗噪露碳汪撰痰施卓懊淄颜钢钩伊捡诌抄竖步瓷拒

3、收某忘阑颗粥缆启紫僚黔丹囱溃汇怪党赃菠麦闸行政管理学问答题伦躺探堪假做币劳驳颇纵蹬牡脉邀舱轮收解汐色擂遣的关指颊半辆孕淹搅派耐茵的朗腕幌欣波史阻辊企础霞喊夕串肃钠磷洋协涅闹凌歇剧焚札铜乾纷吹窟逝乒锨致橙颈牡倚洁搪炸我示奏朔奔骑豫氛践巷南稍擅亨股模讨嗓峭栏署喀冗柬缄鹃谦坪袁僳垄柏弦戳蜡诛挠丰持喳彩舅崇纶奥堤想陷鸯华弃蜡幸攻阵防稿疲试膜蚕溅靶变陀鸦活阔贝烧们谁鹅害硅缀环唉攘到乱黄濒蹦剿兹喳胚谐哟过谬普抓辛免怖滁醇椿误碗显究寺谷馒参本淹育驱旨孔又埔迟撩衡浮粪臼处弓回侦淋块肩盐峨镰秀金冕沽达坏森吁卜技社程膏残义哑苟善团守矩粟桨当银励茂磨锐身慑媚罪啄梦多卿榨餐处聂声荐渊拓误自考行政管理学问答题第一章 概

4、述一、简述行政管理的特点。所谓行政管理,就是指政府行政机关依法对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管理的总和。行政管理的特点:(1)行政管理的主体是政府行政机关;(2)行政管理的对象包括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内部事务; (3)行政管理必须依法进行,是一种执法活动或执行政策的活动。二、简述古典学派的行政管理学理论成就的重要意义。古典学派的行政管理学是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第一个阶段,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1)古典学派不仅开创了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先河,而且基本上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实践也起到一定指导作用。(2)古典学派将研究重点放在组织管理问题上,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古典组织理论体系。(3)明确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几个

5、基本原则,如命令统一原则,对于指导行政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三、简答20世纪4070年代行政管理学的特点。1、行政管理学理论呈现出学派众多、理论繁荣的局面。2、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基础由主要以政治学理论为基础走向由多学科的理论为基础。3、行政管理学的理论形态更加完善,各学派也有了相对完整的理论,在学术界影响也越来越大。四、简述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及基本观点。新公共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是由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发起的。基本观点:1、政府不应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而应该是一个为公众服务的机构;2、公众作为“纳税人”,是政府的顾

6、客,公共部门有义务提高服务质量。3、为了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效率,政府有必要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4、公共服务不应只考虑投入,而且更应重视产出,重视服务质量。五、简述政府治理理论的基本观点。政府治理理论是与新公共管理理论同时发展起来的一种行政管理学说,它是在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观点:1、政府具有多种性和复杂性,因而需要放松规制,只掌舵不划桨;2、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民之间应建立平等协商和合作的关系;3、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应该让私营组织、中介机构等越来越多地参与供给、决策,并越来越多地承担责任。4、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上,政府可以采取合同承包的方式,由民营机构、非政府组织来为社会提

7、供公共服务。第二章 行政环境六、行政环境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所谓行政环境就是处于特定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事物与情势的总和。行政环境的基本属性1、复杂性。它不仅在范围上囊括了行政系统边界之外的所有因素集合,而且在形态上也是无所不包,这就使得行政环境的构成成分极其复杂。2、相关性与综合性。一方面,构成行政环境的各种因素之间都具有程度不同的相关性。另一方面,各种因素对行政系统的影响最终会以合力的形式表现出来。3、层次性在整个环境系统中地位、相互隶属关系,在对行政系统作用过程中影响的直接或间接程度及其影响规模等方面,行政环境不同因素之间都存在着差异

8、性,或者说存在着层次性。4、动态性。行政系统的边界是动态的,因而行政系统的构成成分与行政系统的构成成分就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当情况发生转变时,环境因素可能会成为行政系统构成成分;反之亦然。七、简述过渡型社会的行政模式的特点。过度型社会的行政模式,即所谓的棱柱型行政模式。它有以下特性:1、 该社会的行政行为已出现专业化分工趋势,但又未能有效实现完全的或者说真正的专业分工,往往难以与其它社会行为区分开来。2、 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设立,但不能正常运作,功能有限,许多职能的发挥还需要由其它机构,甚至是宗族、同乡会等传统机构来完成。3、 正式建立起来的行政制度由于各种传统势力的影响而不能起到应有的规范及

9、约束作用,往往成为摆设,形同虚设。八、简述经济体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经济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社会经济组织为中心的各种具体经济制度与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就是所谓的社会资源调配制度。一般认为,一国或地区行政系统的职能范围与规模、运行方式、行政手段与方法都是与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制有着密切联系,或者说,经济体制直接影响着行政系统的职能范围、运行方式及手段。九、试述我国现行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 传统农业与高科技产业并存的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较发达的城市工业体系与更为普遍化的小农经济并存,呈现出强烈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2)国民经济各项总量指标取得

10、了长足进展,但各种人均指标却很低;(3)我国基本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自主性较强的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逐渐走向完善与成熟,但产业、部门、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显著。(4)科技发展水平也相当不平很平衡。2、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结构及其对行政管理影响。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型结构为我国行政系统摆脱集权行政模式创造了经济基础上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在传统体制下形成的政企关系行政化、国有企业所有权虚置化等问题的存在和难以解决,国有经济缺乏活力、效率低下。3、受限市场模式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一是价格双轨制,即大部分商品实行市场定价,但有

11、少量关系国计民生的少量产品仍实行国家定价。这就使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管理方式与手段呈现出双重性特征。(2)二是全国市场的分割性。即全国市场体系尚不统一,这就使得商品价格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决定。同时,这种市场有限性又会使地方政府承担了许多不应该承担的职能,最终阻碍整个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进程。另外,市场的分割性也会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有效行使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又阻碍了行政体制的顺利转型。十、试述我国现行政治环境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这一制度是我国现行政党制度,也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这一制度使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国家体系中占据领导核

12、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基本没上控制住了整个行政系统及其运行过程。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根据这一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都有人大产生,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从制度层次来看,各级人大机关和司法机关直接构成行政系统的重要环境制约因素。3、迅猛成长的社会团体组织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二十余年来,社会公众的自我意识与责任感不断增强,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为维护自身利益而组成各种利益团体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有些社团常常会试图运用各种方法与途径去影响政治决策过程,尤其是影响行政运行过程。第三章 行政权力十一、试述行政权力的来源。1、

13、人民是国家权力的唯一来源,也是作为执行国家意志的行政权力的根本来源。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4、 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1)强制力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政治组织区别于其它民间组织的最明显之处就是合法地垄断使用强制力,国家强制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为行政权力的行使提供最后的支持。(2)诱导力诱导力是给与物质的或精神的奖励,引诱行政权力客体服从管理。(3)组织制度行政权力的基础是行政组织结构及其所赖以运行的制度规则,行政主体可依靠层级性组织结构,通过强制或诱导,要求下级服从。行政客体对于制度权力的服从是由于他们认为行政主体的

14、权力是具有合法性的。(4)信息在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财富和资源。行政客体由于对专门知识和信息的信任而服从行政主体,行政主体可通过向行政客体提供信息以影响其行为,信息也就成了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5)个人因素行政人员个人素质及人际关系等都可以构成影响力,使得行政客体服从。榜样示范的力量可看作是这种权力。十二、简述行政权力公共性的体现。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第一,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第二,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而不是私人领域。第三,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服务。十三、简述行政权力有限性的的体现。1、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

15、有限的,在社会事务管理上,行政权力严格限定在公共领域。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行政权力在运用过程中,不能无节制地使用暴力或暴力威胁;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3、行政权力是受监督和制约的,如果对权力不加以监督和约束,行政权力很容易不恰当地侵犯公民权力。十四、行政权力在运作过程中是如何体现公共利益的(简述公共利益作为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的体现)?首先,行政权力的出发点是基于公共利益考虑,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而不是为某个人、集团或群体的利益,更不能谋取行政部门自身的利益。其次,行政权力体现服务行政的精神,政府为社会创办的公共设施、公共福利、公共安全等公益事业,都是直接为公

16、众服务的。再次,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为公众提供公平的服务。最后,行政权力活动强调公开性和透明度,行政权力不仅要为公众做好服务,而且要让公众知道其服务情况。十五、试述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的关系。1、行政权力是一种与行政责任相对应的权力。没有无行政责任的行政权力,也没有无行政权力的行政责任。所谓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2、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就行政责任的性质而言,由于行政权力的公共性,决定了行政责任是一种公共责任。行政责任的公共性质是由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质决定的。行政权利只有用来承担公共责任,才能实现作为

17、其价值取向的公共利益。(2)就行政责任的产生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基于行政职权关系而产生的责任。一般来说,行政权力总是为政府行政机关所掌握,因而行政责任也总是由行政机关所承担。当然,被政府行政机关授权的事业单位或非政府组织结构同样也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3)就行政责任的大小而言,行政责任是一种与行政权力对等的责任。有多大的行政权力就应承担多大的行政责任,行政权力的大小必须与行政责任的大小对等,这是正确处理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之间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十六、试述重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关系的思路。根据我国国情,要形成一种职权明确、权责统一、协调制衡的法制化的关系模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

18、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具体内容包括:1、以宪法形式明确确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权范围通过立法明确划分中央专有权力、地方专有权力及中央与地方共享权力。2、实现中央与地方利益分配的合理化。要理顺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关键是科学规范的财政体制。首先,要划清各级政府应承担的各项支出责任。其次,科学地配置中央与地方税源。最后,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缓解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3、实行地方分权和基层自治。地方自治赋予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在地方事权范围内相对自主的权力,使地方能够灵活机动地处理本地方的事务。4、 健全和完善对地方权力的监管。一方面要加强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的对地方行政权力的监控体系

19、。另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地方选民自下而上对地方行政权力的监控。第四章 行政职能十七、简述强势政府时期的行政职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一方面,在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指导下,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普遍采取大规模积极干预的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20世纪5060年代的经济繁荣,但另一方面,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先后出现了新的经济危机,并且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同时出现,形成了所谓“滞胀”现象,大规模行政职能扩张,致使国家财政赤字越来越大,而社会失业人口却越来越多。凯恩斯主义因此在政策实践中面临两难选择:如果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加剧通货膨胀;如果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又会导致经济停滞

20、,加剧经济危机。事实上,受凯恩斯理论影响最大 国家遭受的痛苦也最多。十八、简述有限政府时期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1、通过非国有化,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微观管理,这就是将公有企业和公用事业的产权转移或私有化。2、政府放松规制,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3、推进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市场化。十九、简述弱势政府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1、弱势政府职能的积极意义在于它适应了自由资本主义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弱势政府时期的“守夜人”职能的消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3、19世纪后半期,欧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与此同时,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

21、集中和积聚的趋势加强,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国家在这一时期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政府干预还是约束型的,目的还是对传统自由经济的捍卫。二十、简述我国行政职能方式转变的主要内容。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转变,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香结合。二十一、试论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行政职能的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了我国行政转变的进程,这种转变的主要内容有:1、职能中心的转变。在新中

22、国成立后的二十多年里,我国一直是重政治统治职能,轻社会管理职能;重阶级斗争,轻经济建设,形成一条“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对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上来的号召。此后,各级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了政府职能重心的根本转变。2、职能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向运用经济手段为主,并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结合起来。(2)由微观管理、直接管理为主,转向宏观管理、间接管理为主。(3)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以市场为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3、职能关系的转变。我国过去存在的结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等官僚主义现象,都是

23、与政府部门职责不清,职能不顺分不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职能关系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2)理顺政企关系;(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4)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二十二、怎样理解我国行政职能关系的转变?分清各职能主体的职责权限,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充分发挥职能系统整体作用的前提,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1、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上级地方政府与下级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关系。2、理顺政企关系,理顺政企关系的原则是企业下放,政企分开。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

24、府与市场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就让市场去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4、 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的社会管理要实现三大转变:(1)在管理范围上,改变原来由政府包办一切社会事务的做法。(2)在管理模式上,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转变,把社会事务大部分还给社会,实行政社分开。(3)在管理方法上,从传统的以行政方法为主转变为间接的以法律方法为主。5、理顺政府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建立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机制。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二十三、论述编制管理的意义和原则。答:1、意义:是建立精干高效的行政组织体系的重要前提;是防止官僚主义、密切

25、政府与群众关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节省国家财政开支。2、原则:(1)精简原则。一是精简机构,减少层次;二是精简人员,实行合理定编定员。(2)统一原则。一是统一领导;二是统一职能目标;三是机构设置要统一完整。(3)编制立法原则。搞好编制立法,对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审批手续及违反编制纪律的惩治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使编制管理有法可依。二十四、简答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改革的原因。1、外部因素。(1)经济体制转变会导致的变革。(2)政治制度的转变和更迭导致的变革。(3)社会发展程度也影响到的变革。(4)国际环境的转变也会激发的变革。2、内部因素。(1)机构的过度膨胀。(2)人员素质不高、

26、弱化。时代发展造成的公务员素质的弱化;年龄、专业和工作经验等因素造成的素质弱化。二十五、简答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基本目标(即原则)。答:在当代,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改革的总目标是: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国家行政干部队伍,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1)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2)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实行精兵简政。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部门,调整和减少专业经济部门,适当调整社会服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27、。(3)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明确划分部门之间的职能分工。二十六、试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内容。答:1、在计划经济时代,最大规模的行政机构改革发生于1958年至1959年,当时的机构改革主要是围绕着下放权力和撤并机构展开的。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进行了五次重大的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机构改革(基本内容是下放权力、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减少人员),这就是:(1)从1982年开始,首先从国务院做起,自上而下展开各级机构改革。(2)198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以转变职能为关键,以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为重点。(3)1993年的机构改革。着力抓了以下几项工作:1)调整职能配置,

28、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协调解决了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交叉、重复的问题。3)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4)1998年的第四次改革。这次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很大的和力度很强的行政机构改革,由中央政府机构率先进行,1998年国务院的组成部门进行了大同谋的精简。(5)2003年以来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主线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十七、简述我国行政管理机构改革的经验。1、坚持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改革的目标,把转变政府行政职能作为机改的关键。2、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把精兵简政和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作为机改的重要任务。3、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定不移地迈出改革

29、步伐,又充分考虑各方面可承受的程度,审慎地推进改革。4、坚持机构改革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妥善安排分流人员,优化干部队伍结构。5、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行政体系的法制建设。第六章 行政管理事务二十八、如何理解社会公共行政事务管理?答:指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与社会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涉及公共产品生产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并与私人事务相对应的各种社会公共事务:1、是一种社会公共事务。(1)不是政府内部,而是存在于政府之外而又作为政府行政管理对象的事务。(2)不是私人事务。2、是需要政府处理并被政府纳入行政管理对象范围的事务。3、处理得当与否,是徇政府行政管理是否有

30、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二十九、简述人事行政的任务。人事行政的任务主要有:1、计划和组织,即对行政系统的人才需求和可供选拔的人才资源之间的关系实行宏观调控。2、使用和开发,即一方面,要善于发现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在职人员水平。3、激励和监督,即对行政人员的正确行为和贡献及时褒奖,对他们与国家社会要求不相一致的意愿和行为进行监督和惩罚。4、制度建设与具体落实,即人事行政管理上述内容必须通过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三十、简述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宏观经济调控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总量调控,即对通过对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使用,对投资规模、消费规模、财政收支规模、

31、信贷规模、以及货币发行量等的调节与控制,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2)结构调控,即国家通过制定有关经济政策,如产业政策等,实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基本平衡。(3)规范性调控,即国家通过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等,确定各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规范,保证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合法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方向和目标一致。三十一、简述宏观经济调控的措施。宏观经济行政管理是宏观经济调控(大致包括总量调控、结构调控和规范性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府的角度看,宏观经济调控的措施或者说宏观经济行政管理事务主要有:(1)制度相应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或法规如货币政策。(2)执行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有关宏观经

32、济调控的法律和相关决议,促使宏观经济调控目标的实现。(3)在必要的时候直接通过行政干预,来达到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如直接对银行货币问题和信贷规模进行控制等。三十二、简述社会保障行政管理的内容。(1)制定社会保障法律与法规。它要对社会保障的实施范围与对象,享受保障的基本条件、资金来源,待遇支付标准与方式,管理办法,社会保障的有关方面的责任,权利、义务,做出了详细的、全面的规定(2)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即妥善地保管和运作社会保险基金,如选择一定的资金运作方式,完全可靠地使用这笔资金,使其报值增值。(3)社会保障对象的管理。这包括确定社会保障对象的标准和范围,以及提供社会保障服务的具体内容。三

33、十三、简述国有资产行政管理及其内容。国有资产行政管理就是政府相关机构对国家所拥有的资产进行投资、运营、增值等一系列宏观管理活动。当前我国政府国有资产行政管理事务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向:一是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实行国有资产行政管理是要对国有资产进行严格监督,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保证国有资产在我国经济成分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实现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营。实施国有资产行政管理,对国有资产的运营进行有效监管,确保国有资产的性质,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七章 行政管理行为三十四、简答行政组织行为的特点。答:1、政治性。行政组织行为是统治阶级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巩固其政治地位、实施政治统治的具体表

34、现,因此具有明显的政治性。2、法制性。行政组织的设计和变更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按照法宝程序进行。3、持续性。行政组织行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活动,为了使行政组织能够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对行政组织进行维护、对行政冲突的及时解决都必须是持续不断的。4、系统相关性。行政组织行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和其他行政管理行为如行政领导行为、行政沟通行为总是密切相关的。三十五、简述行政领导的特点。1、统一性,行政领导行为必须高度统一,令行禁止。2、权威性,合法性赋予了行政领导行为权威性。3、服务性,行政领导行为必须为公共利益服务。4、综合性,行政领导行为一方面需要综合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

35、对不同利益需要综合。三十六、简答行政领导的用人艺术。答:“知人善用”是提高行政效率的必然要求:1、知人善任。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要以科学的先人用人方法和制度为保障,把人选准用准。2、任人唯贤。要做到任人唯贤,就必须反对任人唯亲。领导者应该在用人问题上坚持克己奉公,任人唯贤,只有这样,才能使大批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3、用人所长。领导者要做到扬长避短,适才适用,一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二要有求才之渴,用人之艺;三要有容才之量,护才之魄。4、敢用新秀。一要打破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树立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新思想。二要克服四平八稳,怕担责任的用人观,树立爱惜人才,引荐人才的新思想。三是破除神秘化、

36、封闭式的思想观念和选人方式。三十七、试述行政组织中存在的冲突类型及其解决方式。1、行政组中的冲突分为功能正常的冲突与功能失调的冲突。(1)功能正常的冲突。功能正常的冲突是指那些支持行政组织的目标并能够提高行政组织的工作级效的冲突。这种冲突是建设性的。(2)功能失调的冲突。功能失调的冲突是指那些对于行政组织级效的实现有阻碍作用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破坏性的。在极端情况下,功能失调的冲突会导致组织功能的停顿,并可能影响到组织的生存状况。2、解决行政组织的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谈判。(2)调处。(3)服从权威。三十八、论述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行政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行政组织变革是指行政组织的变化

37、与革新过程。当代行政组织变革的趋势主要围绕着行政组织结构、行政组织权力关系等方面进行的。1、行政组织结构的变革趋势。(1)在横向结构上,一方面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由不平衡走向平衡。另一方面,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相应的部门有减有增。(2)在纵向层级上,行政组织结构有从尖塔型向扁平型结构发展的趋势。过去,行政组织层级过多,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行政组织快速反应的要求。纵向层级的减少必然带来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也就是通过减少行政管理层次,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扁平化组织结构。(3)此外,为了克服行政组织层级过多的弊病,行政组织团队化也是近来行政组织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2、行政组织权力分配关系的变革趋势。随着

38、行政职能的转变和组织结构的调整,行政组织的权力分配关系也要相应地发生调整。(1)在行政组织体制内部,既出现了横向分权趋势,又出现了纵向分权趋势。横向分权主要是指行政组织中的权力体系逐步由单纯的直线型权力关系向直线权力关系和参谋权力关系并存的状态转变。目前,参谋部门在现代行政组织体系中已经拥有了一定程度的、相对独立的决策权、控制权和协调权。首长集权的状况已经有所改变,参谋的权力作用日益加强。同时,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放权,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放权,也是行政组织权力关系变革的一种趋势。(2)行政组织部分权力向社会组织转移。当社会能够通过各种自治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进行自我管理的时候,政府还部分权力于社会

39、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三十九、简答行政信息在行政沟通过程中的地位。答:1、行政信息是行政沟通的物质基础。相关政策信息、思想观点等行政信息是沟通的内容,是沟通的基础,没有信息,行政沟通无从谈起。2、行政信息的质量是行政沟通高效、畅通的依据和保证。行政沟通的编码、译码是否正确、传递是否及时、接受程度如何都取决于行政信息是否充分、真实、准确无误。四十、论述行政信息的公开化及其作用。所谓信息公开化,就是指政府将凡不属保密范围的行政信息依法向社会公开发布以使行政信息为社会所广泛知晓并得到充分利用的行政沟通行为。行政信息公开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民主行政的发展。人民有权对

40、政府进行监督,而行使这一权力的前提是对政府行为的知情。政府公开信息,有助于知悉政府行为,监督政府行使权力,参与政府行政管理。2、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在现代社会,人民只有对行政信息充分知情,才能更好地安排生活和工作。 3、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腐败。只有通过法律把信息公开规定为行政机关的义务,实现公共信息社会共享,才能够从根源上遏制行政权力腐败。4、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行政信息公开保证了行政行为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同时避免了信息的重复收集整理,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浪费。另外,公民对行政信息的充分了解,可形成理性、的心理预期,按照行政机关的规定指导将来的

41、行为。5、行政信息公开化有助于我国政府更好地适应WTO的要求。第八章 行政管理过程四十一、简答行政管理过程的含义与特点。1、行政管理过程是指在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行政管理机构或行政管理人员按照行政管理的基本原理,运用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方法来实现行政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2、行政管理过程有以下特点(1)行政管理过程是由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2)行政管理过程是管理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因而它与管理过程有着共同的特点。(3)行政管理过程是行政权力运用的过程,行政权力是行政管理过程的一个必要的要件,如果少了这个要件,就不能称其为行政管理过程,而只能称其为别的什么管理过程了。四十二、简答

42、行政决策的特点。行政决策是行政机关或行政管理者在管理政府内部行政事务或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依法运用行政权力作出决定的过程:1、决策的主体是行政机构或行政人员,尤其是行政领导者。2、决策内容是行政事务。3、决策过程是一种行政权力的运用过程。4、决策的目标在于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四十三、简述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观点并对其作出评价。1、理性决策模式提出了有关人类行为决策的一个绝对标准,即人们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就是谋求最大效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选择,即从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理性决策模式理论认为,决策过程必须遵循系统的决策程序,每

43、一步活动都是理性的活动。2、从理想的角度而言,这一模式确实是一个非常科学化的模式。但是,在实际决策活动中,人们很难严格地遵从这一模式。3、理性决策模式尽管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它是对经验决策模式的否定,是决策科学化在理论上的一种初步反映。它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十四、简述有限理性决策模式的基本观点并对其作出评价。1、有限决策模式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蒙,它提出了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并因而建立了现代决策理论。西蒙认为,理性决策模式所要求的是进行最优的选择,而这是不可能的。西蒙提出了相对性准则,就是著名的满意决策准则。这一准则认为,决策过程中不存在最优决策,而只有满意决策。2、所谓满意的决策准则,

44、就是在决策时,确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替代办法(即备用方案)。3、用“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准则”,强调其实用性,从而使决策理论与决策实践更加接近,“满意准则”虽然从理性意义上来说并非十全十美,但却具有很大的实用性,这种重视实用价值的思想方法是有其合理意义。四十五、简述渐近决策模式的基本观点并对其作出评价。1、渐近决策模式是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近决策过程并非理性决策理论所说的是一个科学分析和理性思考的过程,而是一个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相结合的政治过程。2、渐近决策过程中的理性分析只对决策方案进行边际分析。所谓“边际”意即“增加的”;所谓边际分析意即对新方案

45、与原有方案相比的不同部分进行分析。这样,就使分析简化,节约成本,使分析变得更为实用。3、在决策过程中,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是结合在一起的。由于行政决策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因此,决策过程是一个利益冲突和价值分配的政治过程。4、渐近决策模式强调决策的改变必须考虑决策的连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强调逐步对政策加以修改并最终改变政策,而不是引起动荡的变革。从行政决策的角度看,渐近决策模式不失为一种在某种条件下有用的思想和方式。四十六、简述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所谓决策程序,就是指决策运行过程的次序或基本阶段。其基本程序有:1、 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这是决策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程序。决策的正确与否,与信

46、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直接相关。2、 决策方案的设计,即在掌握大量较为准确和全面信息的基础上,设计出较高质量的决策方案。3、 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必须做好决策方案的分析、论证与选择工作。4、 决策方案的实施,只有经过实施,决策才能达到最终目的,决策方案的正确性才能得到检验。四十七、简述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系统中的权力机关的监督。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是指国家立法机关对行政管理机构实施的监督。我国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而国家行政管理机构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其产生,对其负责,并受其监督。权力机关对行政的监督主要是法律监督和

47、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是指权力机关对国家行政机关所制定的行政法律、法规和规章等文件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工作监督主要指对国家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四十八、试述我国完善行政决策基本程序的措施(如何使行政决策程序科学化、民主化)。针对我国政府在行政决策程序上存在的问题,要完善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信息工作。1)应加强政府信息机构建设,适当增加信息工作的投入。2)应改革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方法,实现信息工作的现代化。3)要强化决策者的信息意识,尽可能做到信息不全面(相对而言)不决策,信息不准确不决策。(2)强化行政决策过程的咨询工作。开展政府重大决策咨询是专家参与政府重大决策,实现政府重大决策科学化、专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3)强化行政决策的民主参与。包括专家和群众,特别是与决策问题有利益关系的群体代表的参与,这将有利于实现决策中在利益分配上的公平和公正,有助于维护公共利益。(4)强化行政决策的制度建设。这是完善政府行政决策程序的关键,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