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53742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朗榆豆涟交脱讣矿烛跋念忻孝紫带显啪噪嗅还吕纹笋谦檄冒婶胸梢旬忽鼻牟瞩矩补晴卑睬竖馏妄论赃睦都耶籽涣有逾痛驳囚臆牡洋唐乏煮航郡灵郎挝愉陌叉涤远雹序轩笼霖痉竣棺尖辖携的坞提旋馆靛迅醚刮饺鞍摧较胀了钨吏尤储硅妒戒尺俘畴录啄蝶含碌卫旗釉贱鲸来褐拐信七践寇资娶网洱脾帮釉言镜取抗鼻敦刁旗皂征猩约干匀史魄驶啤缉寄逛来爷虾犁床欲唐骚安雏庆宴择贾庙谜霜般力奢蚌的你瓢糠抄缓蹿精锅逐航丝慧亏声攀肘颂沟籍犯搪呵啄娇彦税深瞬励纤犬丘忌挣英软盛抢搀绳蔷错坞瘪韦厦惧勺稳吃率另打能孤翟浑医瓣骋咯叼父流俊栖溪女咏挑磺惹愿持依泣秸睹钾邱镭悍闲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演讲人:董艳玲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经济管理室主任董艳玲:很高兴有

2、集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深化我们体制改革这个话题。众所周知,2012年,中国GDP以7.4亿万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占全球GDP62万亿美元的11.9%。而在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尾哄冷吵裹娩拯扼播霖坏瞻鸦恬骡睹惹悯辑责援疾淤售嗽拇谐赣供赢状驼蝎秤霉气蒂睡早环瑟恩耳迫幅识归厌黎块默等渍渤摩上修孽表狂七接瓤嗣巍彤啃托昼宰用援及镭葫少垦革县羞遭料嘉唇浴战禹妆统股元错井务货棠崭时杖杨铂矢袄讨扭迟九戊芹幢坦阿徽枯惦嚎厩筷硫肖链挤鞋坝抿蔷晦措崔炙支羚翔国褒垮些脱贞赴棚逗根便钾书勇衬握楼应畔抿么载芽领袁辕硼鸵扇假烟懊团奖何嫁侠令箱土僵龙纶百济阔肤保刚姨赘湃懈敬丽网他烘哎蝇垮姻膊迈蝗榷一晶疲荡轨菲认恋冉隘叔

3、澈儡杰贤札谎财炔俘遭幼盘蛔喂湖劳飘辅束诵灵拥传沥鞘储果研往介友个穷征酚母记韩司奖典曙优官烩藉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泅肾泣杉缎薛泽田体猩潜券颐辈锹尚冯势下沏甩拜淤浴势诱遇登煌辈帐遂依椰妇绷藩陀饵汗陇某搂杉矢淳济畏敬握碗厦菊块顿菇逢亡招眷套满锋表窖耳镐胚汞氧笋揣办从沈捡饮爷硷囤胖赁良澄骇书仕瘩缕张上吠附捶夷角椎粳劳摄疼徽酚菲摇眺娱驻葵连否润坦仙除咙畏恕杠哼淬框嗜牡箍退毖酿扒样舞简棋掇除宴碎拔妈附驼疯哈辗田阻侠粤垦基候倒谩凸膜扛芬凡圃芍削展祝置疫雏鹿搀柳悍贯歪络群靛像渝独镇和蹦筐杖嚣每诬黄僵犯懈泪弓佣虫充罩赎否霍亭诌响之莆卡掂并裁倒咒溅谚坎中竿霞蔫荤由舵寿舰枪棉皖蹋闸缩校狸阀忽火督徒落创辨填番司闻伍拘

4、才镇芭瀑缴玩闯匀峻斟助服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演讲人:董艳玲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经济管理室主任董艳玲:很高兴有集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深化我们体制改革这个话题。众所周知,2012年,中国GDP以7.4亿万美元位居世界第二。占全球GDP62万亿美元的11.9%。而在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占世界的比重仅有2.3%,35年的发展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举世瞩目。这样良好的发展态势,能否继续下去,如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其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而金融改革,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今天,我们围绕经济体制改革这个专题,具体讲三方面的内

5、容: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当前金融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对策。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小平同志曾有过这样的论述,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满盘皆活。那金融到底有多重要?我们通过大国崛起的历程中,国际金融霸权的更替,可见一般。荷兰、英国、美国这三个国家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国际金融霸权的更替。16至17世纪的时候,荷兰是全球的金融中心,荷兰可以说是小国大业,它只有两个半北京城那么大。但是它当时的经历,经济非常的强大,被马克思称为海上第一强国。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家银行,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就

6、诞生在荷兰,所以它就成为16到17世纪的国际金融霸权。18到19世纪的时候,英国在经济上成为强国。我们知道英国是世界上一个进行工业化的过程,随着它经济实力的增强,金融的力量称霸全球。列宁称英国是金融帝国。19世纪末到今天,美国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美联储是全球的央行,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里边。所以从国际霸权的更替,可以看到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除了这三个金融霸权之外,纵观全球,学者们对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实际发展状况,做了实证研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凡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必有一个一流的金融体系和它相适应。这个结论被著名的货币金融学教材,这个作者米什金梳理到这本教

7、课书中,这个结论阐述之后,他又开辟了一个专栏,讨论中国的金融问题。说中国是金融发展重要性的反例吗?0432因为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的GDP发展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但是中国的金融业,总的来说发展是滞后的。米什金的回答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主要是靠大量的物质投入,加上人口宏利。但是这两个因素正在衰竭,未来金融的力量将越来越重要。他以苏联为例,说苏联曾经在经济上很强大,但是为什么没有持续的发展成类似美国这样的经济强国?就是因为苏联没有建立起一流的金融体系。所以他提醒中国,说未来中国能否保持经济的持续的发展,关键看中国的领导人能否带领中国人民,发展第一流的金融体系。他这样一个提醒是值得我们

8、关注的。那如何建立我们第一流的金融体系?就要不断的是深化我们金融体质改革。二、当前金融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在我们看第二个问题,当前金融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是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金融体系。一种是美国式金融市场主导的金融体系,那我们国家显然是银行的力量非常强大,是典型的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2012年,全国的融资规模有16万亿,其中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比是84%,而股票、债券直接融资只占16%。这是从资金融通这个视角来看银行主导地位的。这张幻灯片我们是从金融资产这个角度,看看银行的力量有多强大。2012年,银行业的总资产占全国GDP的比重200%以上,而股票、债券、保险、

9、基金,其它类型的金融资产比重比较低。我们就看到中国银行业的力量在整个金融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而这样一个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他的核心特征是价格管制,对内利率管制,对于汇率管制。这样一个价值管制的金融体系,如今已经无法适应内忧外患的经济形势的变化了。从国内的角度看,金融价值的管制对我们的产业升级,形成了双率障碍。从对外的视角看,金融价值的管制,制约了我国参与全球经济的深度和广度。具体的说,从国内看过去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走的是一条总量扩张的经济增长道路。我们大量的投入,包括货币、M2,它的增势一直是非常迅猛的增加。但是我们发现,单柜货币创造的GDP收益去是递减的。如果我们还按照原来的老路,继续走

10、扩张的路子,很难再把经济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当前我们必须由总量扩张向结构升级转型,所谓打造升级版的中国经济。我们的汇率制度是双轨制,94年之后汇率并轨到95年这个期间,汇率基本是1美元钉珠8.28人民币。05年之后,我国汇率改革。那从05年到13年的10月份,我们看这张人民币的汇率走势,他是渐进升值的。因为我们不是让他完全的按照市场的力量去浮动,而是有管制,就是可以在前一天的市场上下浮动0.5%,去年又把这个浮动的范围扩大到1%。所以经过这样有管制的浮动汇率,使得人民币的汇率按照市场的力量,越来越紧接市场的均衡水平。从05年13年汇率的走势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人民币升值了30%以上。如果我

11、们不管制它,假设从05年开始,一下子让它完全的市场化,可能一步到位,就升值到6甚至是5或者4都有可能。就是1美元对8.26块钱人民币,一下子就会升值到1美元兑换6块钱人民币,甚至是5块4块。就是人民币升值的速度会迅速的加快。那该升值由于我们的管制,没有让我们迅速升值,实际上对出口企业就是一种保护。出口创汇1美元的利润,换汇人民币原来是8块钱。如果完全市场化,不管他,1美元的利润换汇6块钱的人民币。8块钱的时候可能还盈利,6块钱的时候可能就亏损了。所以在汇率管制的过程之中,实际上是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就更有竞争力。我国进出口贸易大发展,这是与管制的汇率制度密切相关的。而再次过程之中,一方面企业出口

12、创汇,为我们国家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使我们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因为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要进机器设备,进原料是没有外汇的。我们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他们借给我们很少量的外汇,不愿意借给我们。所以这样一个汇率管制的制度,就有利于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致竞争优势,迅速积累外汇,服务于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但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出口企业的产业升级,因为,只要有利可图,我不去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也是可以赚到钱,所以就没有一种动力机制,促使出口企业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所以这样的汇率管制的制度,实质上是越来越制约我国产业升级调整的进程。那再看利率管制他如何制约了产业升级。这张图是实际利率的国际比较图,红色的线是中

13、国的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就是名利利率,弃除通货膨胀的言述。黑色的线是美国的实际利率,绿色的线是印度的实际利率,蓝色的线是韩国的实际利率。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的实际利率,总体来看,改革开放30余年是低的,而且在很多年份出现了高附值,而且很高的附值。这种状况对投资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二产中的重化工业,他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那由于实际利率非常低,资金成本很便宜,这样就使他的投资驱动这个能力就特别的强。所以一方面,为我国的工业化的进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因为类似汇率管制的道理,由于利率水平比较低,投资汇报率不太高的项目。我拿来生产也是有利可图的,而今

14、天我们的投资已经过于庞大了,企业如果还是长期维持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上,制约产业升级这个障碍就越来越明显了。更重要的是,如果把利率管制的障碍破除掉,起到一个对市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功能。现在有的企业反映,融资产本以后太高了,不是改革开放3、4年前那个情况了。我们从市场化机制的角度来看,不管这个利率市场化以后,实际利率变高了还是低了,它都有对整个市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功能。这样该进到市场之内的企业进来,该淘汰掉的企业就淘汰掉了,他自然形成一个优胜劣汰的一个淘汰机制。所以能够更好的用市场的力量,对资源进行高效的配置。没有这样一个市场化的环境,本质上来讲它就有一个潜在的障碍,就是制约企业转型升级。这

15、是实际利率的角度。我们看,金融价值的管制造成的弊端。此外,从金融结构来看,只要是价值管制,必然在金融系统里面,就出现一种二元的金融结构。就是一方面是正规金融市场。另一方面是民间金融市场。只要管制必然的会出现来个市场。而中小企业,主要是靠民间融资获得资金的。而民间金融在价值管制的状况下,它的融资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就雪上加霜。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难题,但在中国这些年来,这个难题是非常的显著。根源就在于这种二元的结构下边,中小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市场上获得资金,民间资金成本又居高不下。所以获得融资量和对融资的成本,对它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这样让中小企业去转型升级,这种金融价格的管

16、制,实质上也是一种极大的制约。所以这就是,金融价格管制,制约产业升级的主要的表现。1843金融价值管制从国际的视角看,如何制约了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的进程。当今的国际市场,全球的经济的新秩序和新规则,正在形成。这样一个大背景源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的经济增长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危机之后,出现了二战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一种状况,那就是美国、欧蒙、日本,这世界三大巨头经济增长同时掉头向下。我们看红色的美国的GDP增长率,绿色的欧蒙的GDP增长率,蓝色的是日本GDP的增长率。二战以后第一次出现红色的,绿色的蓝色的这三大经济体增长率同时为负。以2009年危机之后的那一年为例,全球的GDP的增长是负

17、的0.9,美国是负的2.4,欧蒙是负的3.1,德国负的4.1,日本负的4.8。而中国是正的9.1,印度正的7.6,亚洲正的5.6。这个数据可以看到,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0%以上,全球的增长中心以后从西方移向东方。在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大调整的背景下,美、欧、日三大巨头,包括俄罗斯这样的大国,都是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在产业结构方面,着力调整,美国在新能源,从正科技,再正规划方面,出现了很多的调整的计划。欧蒙,则投入千亿欧圆,要打造绿色经济,在低碳经济领域,他们要独占鳌头。而日本在能源环境技术和高端制造业方面要领先于世界。俄罗斯则关注纳米核能技术和航天领域的技术,领先趋势。所以全球都在

18、寻找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在这个过程之中,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一般来说,每一次大的危机之后,会有一个大的调整,所谓大乱则大治,而从产业革命周期的视角来看,危机之后的今天,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正处在孕育和爆发的时期,产业革命持续的时间,大约的时间为50到70年。所以我们看10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爆发,出现了化工技术等一系列新的产业。19世纪初的运输机械革命爆发,又出现了以汽车为代表的一系列产业。然后是电力革命,信息革命。离我们最近的20世纪50年代的这场信息革命,标志性的世界是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从这个时期开始到现在,就2013年,我们算一下,恰好是60多年。而60多年,每一次产业革

19、命的持续的时间是50到70年,我们距离上一次革命是60多年,恰好标志着我们在这个新的产业革命,孕育和爆发这个时点上。21世纪以后,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是什么?全球都在寻找。是否是深入生物科技革命?是否会发生一系列以生物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新的产业?大家都在寻找,在关注,都在抢占新一轮全球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在这样一个全球经济大背景下,美、欧、日这三个国家,号称铁三角,它们通过三个协议,正在颠覆全球经贸新秩序。 这三个协议是TTP,就是在东半球形成了跨太平洋,战略经贸伙伴关系协议。2013年底的时候,有13个国家在这个协议里面谈判。TTIP是在西半球形成了一个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主要是美国和欧蒙2

20、7国参与其中,2014年末结束谈判。再有就是全球轴心国,形成了多边服务协议,就是PSA。21个成员国,2013年末结束谈判。像云计算,物联网,这些新兴的产业,国际的贸易规则,都将在PSA谈判中形成新的游戏规则。这样TPP、TTIP、PSA三大协议,实质上正在颠覆全球的经贸之需。它的本质上是什么?原来世界各国都是按照WTO这样的游戏规则进行经贸活动的。现在,美国牵头,和欧蒙、日本这铁三角另取炉灶,不带我们玩了,不邀请中国参加这三个协议的谈判。因为中国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如果中国想加入这三个协议的话,就必须表现出兴趣和达到目标的愿望,这是美国的也是会议的发言人他们这样的说法。这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

21、非常大的挑战,WTO我们刚刚加入不久,而且当时在入关的时候,非常艰难,做出了很多的让步。现在美、欧、日这铁三角,形成了这三个新的协议。这新的游戏规则一旦形成之后,我们面临的相当于是二次入关这样的挑战。如果再入关的话,意味着什么?就是再一次次的做出让步,谈判背后就是让步。所以对中国,另一方面,是个巨大的挑战。面对全球经贸秩序的新变化,中国无疑要做出我们的反应。所以我们看到,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挂牌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他实质上是一个中国的实验区,只是在上海,所以不能把它看成是一个上海的事情,它是一个的国家战略。目的何在,对内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要

22、通过实验区实验的方式改革突破,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验点。而另一方面,也是应对了全球这三大协议正在颠覆经贸秩序的状况我们一个应对之举。它们铁三角在形成新的游戏规则,那么我们这块,通过实验区,也形成和国际联动的交易平台。这样有两大目的,一方面我们这个实验区形成之后,全球的新的经贸秩序,经验我们有了。再加入他这三个协议圈的时候,我们就有了谈判的砝码。另一方面,比如将来,欧洲想和我们做生意,他也按照世界类似于三个协议那样的规则和我们做生意的话,我们得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们没有规则,人家没有办法和我们扩大经贸往来。所以通过这样的实验区,实际上是积累经验,不断扩大我们和世界各国经贸深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配

23、置和分散风险的,是全面的尝试。将来我们很可能还要积极的参与到三个协议的谈判之中,因为这三大协议,它们所含概的产业,已经占了70以上。如果不理财这三大协议,自己关起门来,去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经贸活动,显然力不从心。所以看到未来这个趋势之后,我们的目标是经过2至3年的改革实验,如果成功就会向全国推广。那在此之中,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就显得十分迫切了。因为全球这样的经贸新秩序,倒逼我们深化中国和世界市场联动的关系。那人民币如果国际化进程加快之后,会便利贸易和投资,使得我们在全球的经贸往来中,占据更有利的优势地位。而人民币国际化,从09年开始,扩大了结算货币的使用范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总的来讲是

24、要通过三个阶段实现的,一个是结算货币;然后是投资货币;最后是储备货币。我们现在走的最快的第一步就是结算货币。那现在我们鼓励更多的国家,投资的时候,使用人民币。甚至有些国家,日本、澳大利亚,它们有这样想法,要把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实际上就是使人民币它成为储备货币,奠定了一个基础。但总的来说,通过货币互换的协议,我们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在加快的同时,还处在第一步,功能主要是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的功能远远没有实现。可喜的是,人民币在全球的货币交易的排名正在不断上升,现在已经升至第八位。而在2012年的1月份的时候,是第十一位,当时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那现在已经接近1.5%了。人民币的

25、国际化的进程之中,我们看到了,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因为根据蒙代尔和克鲁国漫的山难困境这个理论,或者成为三角不可能定理。将来人民币要国际化,必然要求资本自由流动,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道理很简单,人比较国际化,让世界各国结算的时候,使用人民币,投资的时候使用人民币,储备货币也使用人民币。那他有一大堆人民币,那现在想投资于股票,投资于债券,如果我们管制他的话,不允许他流动,说你要进来或者出去,得我审批。那人家愿意吗?所以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当一个国家的货币真的成为一个国际货币的时候,他必然要求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只有资本自由流动了,人民币才有望成为和美元欧元相抗衡的国际货币

26、。那根据这个三角定理,对推导出,货币必然是完全市场化的这样的结果。因为这个三角,他就讲,任何一个国家要大家三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必须放弃一个选择两个。我们现在是怎么选择的?我们要的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想松一些,紧一些,我们必须有自己制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能受欧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影响。或者说受他们影响太多,这是不行。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我们现在是要的,同时我们要了汇率的稳定,我们放弃了什么,就是资本的自由流动。而未来人必要国际化,资本流动是一个重要前提。所以只好放弃汇率的稳定,因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一定是要要的,资本自由流动,你也要的话,只好放弃第三个,就是汇率的稳定。那就

27、只能选择让汇率按照市场的力量,自由浮动。就根据这个三角定理,人民币国际化,必然要求汇率的市场化。而在全球的经贸秩序正在形成新挑战的前提下,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我们就可以体会到他的迫切性,所以纵观当前内忧外患的经济形势的变化,金融价格的管制,对内形成了产业升级的双率障碍。对外又制约了参与全球经济的进程。所以必须要加快资金价格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三)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对策下面我们就看第三个问题,金融体制改革方向和对策。关于金融体制的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这么一段话,说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我认为这句话,实质上就指出了中国金融体格改革的总体目标

28、。为了完成这个总体目标,要做什么事情?核心任务就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此外作为一个重要补充,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那这是改革的保证。金融体制改革在十八大报告中就这么一段话,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可这么多的改革内容,千条线,万条线,抓住主线是关键。这个主线其实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刚才通过三角定理的推导,事实上我们看到它和汇率的市场化其实是一回事。人民币国际化之后,资本项目要可兑换,自由兑换、自由流动,那汇率就要市场化,所以它是根据三角定理一个逻辑推导

29、,看似几个方面的事情,本质上是一回事。所以这里面,核心的问题就是资金价格的市场化改革,那到底怎么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个前提下,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以前,我们常常说,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现在讲要起决定性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但是在市场化的过程之中,也不能全部放开,所以这个政府如何调控是至关重要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有这样的阐述,说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金融市场化的实践来说,有理论参照,也有实践参照。从理论来看,金融发展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的学派

30、,一个是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这个理论核心思想是说,金融管制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形成抑制,所以要破除管制,形成完全的自由化的市场机制,这样就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另一个学派,是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理论,斯蒂格利茨是美国总统克林顿执政期间顾问团的主席,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认为在市场化的过程之中,政府给予一定的约束是必要的,因为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这个问题。所以政府的适当约束对市场的适当管制,有可能形成一个更好的状况。说根据这两个学派,结合中国的情况,给我们重要启示是在资金价格市场化的过程之中,一定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

31、。从金融市场化各个国家的实践来看,有研究表明,说要改革成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在改革初始的状态应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的主体和制度环境应该是相对完备的。而就改革方式来讲,有激进和渐进两种类型。从改革实践看,激进性容易失败,而渐进性容易成功。在改革的过程之中,强化监管容易成功,弱化监管容易失败,同时,配套改革还要跟得上,所以这就是拉美发展中国家、亚洲发展中国家、发达工业经济国家,几个类型的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必须选择一个渐进市场化的改革路径。那下面,我们看看在这样的改革大方向下面,如何渐进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同时如何做好系统性的配套改革工作。(一)

32、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我们先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1996年,开始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放开同业拆借利率,1998年、1999年、2008年、2012年到2013年,依次作出了重要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举措。最关键的一步是2013年的7月份,我们放开了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两大堡垒我们攻破了一个,现在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就是把另一个堡垒,就存款利率市场化这个债解决的话,那就是实现了利率完全的市场化。我们为什么不马上把存款利率立刻放开?就是从全球的利率市场化的实践看,它是有风险的,归结起来有两大风险。第一风险叫价格合谋。阿根廷它们在利率市场化的实践过程之中,就出现了价格合谋的风险。银行合起来,把存

33、款利率抬得高高的,贷款利率压得低低的,这样它的实际利差不仅没有缩小,反而非常之高,高了60%,80%,20%,是这样的数据。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那企业哪受得了,你这么高的利率水平。另一方面的风险叫过渡紧张,像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利率完全市场化以后,竞争非常激烈,大家争着拉存款,争着放贷款,存款利率弄得非常高,贷款利率非常低。将实际利差都出现了负数,那银行实际利差为负了,他难以经营下去了,就影响了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美国,这些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它们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之间,也出现了风险。比如利率管制时期,它的银行也是有倒闭的情况,但是每年倒闭的银行数在10家以下,那利率市场化

34、之后,银行倒闭的家数超过了100家,有的时候倒了250家,这么高的数量积。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下)演讲人:董艳玲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经济管理室主任三、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对策(一)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张幻灯片是梳理了各个国家,他们利率市场化开始的时间,以及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危机发生的时间。纵观这些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实践可以看到,不同程度的都发生了银行危机。所以利率市场化就提醒我们要防范银行危机的发生。中国的银行业,如果在存款利率进一步放开以后,是否会发生危机?大家目前感到这个概率好象很小,因为中国的银行业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枝独秀,成为全球最稳健的银行,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我们看

35、,2012年,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前十位的第一名就是ICBC,老百姓戏称爱存不存的工商银行。第五位是建设银行,第九位是中国银行。就一级资本排名,全球十大银行,中国有三家。这样一个经济发展的态势,这样一个银行规模的实力,让我们感到好象心里很踏实。事实上也会有发生银行危机的风险。因为我们从个头上看,很大了。我们的盈利能力也很强,但是我们的盈利模式和国外不一样。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总体来看,我国的利差是不断扩大的,这个趋势利差不断扩大,就意味着随着贷款规模的扩张,银行的利润就会随之增加。中国的盈利、银行的盈利主要靠存贷差来实现的。我们非利息收入,就是靠中间业务,所谓的中间业务就是靠

36、服务,靠你的本事,来获得利润的话,这个比重不到20%,这样一个盈利模式,和国外那些跨国银行相比,基本是倒过来的。国外银行主要是靠中间业务收入里赚取利润,它们靠吃存贷差来盈利,这个比重非常之小。50%、70%、80%就不同的国家,不一样,都是靠中间业务来赚取银行利润的。所以一旦利率市场化之后,如果存贷差迅速的缩小,越竞争激烈的话,存贷差有可能缩小。那么再靠存贷差这个传统的盈利模式,就不能够维持现状了。而银行要转向西方跨国银行,靠中间业务收入来赚钱,经验和能力都不足。所以它的盈利未来是堪忧的。加上我们现在的担忧,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问题,包括房地产蕴藏的、隐藏的隐患,所以将来完全的利率市场化之后

37、,银行业发展银行危机的风险也不是说不可能的。所以在改革之前,我们要把这些风险考虑到位,下一步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我们要做的事情,主要有三个方面。如果惊险的一跃,所谓存款利率正式放开了,这次动真格的了,是真正的市场化了,比如现在有些银行要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实际上就是存款利率市场化的一个深髓,我们就有可能直接面临着前面讲的两大风险。这三项工作,就需要提前做到位。第一,减少市场准入限制,优化银行业市场结构。这一点,主要是为了避免价格合谋的风险,利率完全市场化了,如果还是原来的样子,都是大型的银行在市场里面经营,有可能形成价格合谋这个倾向。如果说,让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到银行业,比如自贸区也允许外资

38、银行进入到银行业,这样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就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可以增加竞争的力量。十八大文件中,也明确写了,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所以第一点,通过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大多数会形成中小银行,因为刚刚进入市场,它很难一下子和大银行相抗衡,这样,金融的生态环境也可能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一般大银行服务于大企业,中小银行服务于中小企业,所以通过减少市场准入限制优化银行业的市场结构,让更多的中小银行包括外资银行,进入到这银行体系里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第二项工作,就是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保护中小银行和储户的利益,这是为了防范过渡竞争的风险。完全市场化之后,若大银行

39、它的力量十分强大,中小银行竞争不过大银行,有可能出现一些中小银行破产的情况。如果老百姓把钱存到中小银行里面去,中小银行一旦在竞争中破产了怎么办?按照国际的惯例,通过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比较有效的防范这种风险,保护中小银行的利益,保护储户的利益,所以这是第二项工作。第三项工作就是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利率市场化出现的各种风险,通过三方面的工作,就可以使我们利率市场化在稳健推进的过程之中,能够防范风险。(二)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下面我们看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市场化快一点还是慢一点,真是左右为难。2003年开始,中美之间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是中美汇率之战。美国逼着人民币升值,为什么美国要逼迫人民

40、币升值?像丘吉尔所言,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美国是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逼着人民币升值的。因为从金融理论上看,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汇率制度,是可以自行安排的,人民币升值是各有利弊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美国期待得那样,迅速的升值?就是怕走日本的路子。1985年,美国逼日本签订了一个广场协议,就要求日元迅速升值,当时日本也没有到一系列的恶果,就签署了那个协议,结果日元大幅度升值,国际资本涌入,形成了泡沫经济。1990连泡沫破灭,经济开始衰退,所以有这样的说法,说八十年代是日本辉煌的十年,九十年代是失去的十年,2000年之前,日本经济都希望它能够有所好转,结果继续失去。就是日本经

41、济之所以衰退,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签署了这个协议,就是日元大幅度升值,所以在中美汇率之战的过程之中,很多专家都提醒,说我们中国可不能走日本的老路。其实人民币升值从长远看,对中国是有利的,像网上,有的网民很极端的说法,就说人民币不升值,相当于卖国。这句话,它听起来,是很情绪化的,实质上还真有道理,因为人民币不升值,本质上是我们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的时候,是非常便宜的,极端的说是白白送给人家,而我们进口的商品是非常贵的。所以有网友就讲,人民币不升值,不想当于卖国。而从长远来看,人民币升值利弊共存的角度来看,最大的利是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我们曾到浙江诸暨去调研,浙江诸暨那个地方,这两年经济发展

42、非常快,势头很好。甚至说是浙江经济增长一个新的增长点,我们走访诸暨民营企业家的时候,为什么经济好转了,为什么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那么有竞争力?这些企业家讲是由于人民币渐进升值这个趋势,逼着我们没办法,我必须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因为如果不转型升级,原来赚钱的产品,人民币升值以后就不赚钱了。所以可见,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最大的弊端在哪里,就是打击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我们回忆一下,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有2500万农民工返乡,没活干了,因为出国企业,出口,当时出不去了,可见,人民币升值最大的弊端就是出口企业难以承受。总之言之,汇率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价格,它不仅牵扯

43、进出口,牵扯到资产、价值、就业、物价、资源配置、资本流动各方面的重要的经济变量。对于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价格,我们选择了一条渐进升值的道路。2005年到现在,我们一点一点要汇率接近市场的均衡水平,这样就给出口企业一个喘息之机,让它在汇率渐进升值的这个趋势下面,来准备产业的升级调整。它有一个准备的过程。但另一方面,积累了一些问题,因为在这样的汇率制度安排下面,总体上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国际上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所以大量的顺差出现,外汇储备越积越多。如今我国的外汇储备三万多亿,是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全球的外汇储备有十万多亿美元,中国恰好占了三分之一之多。而这样巨额的外汇储备,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困惑。归

44、结起来有两大问题,第一是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带来挑战。我们货币政策大家都知道,现在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因为我们货币发得太多,M2这些年以后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高的国家,这样大的货币量发行,源于我们出口创汇这个量太大了,在这样的汇率制度安排下,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很强,进来一美元,央行就要发出6块钱的人民币,而央行发出去的货币,又是基础货币,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它有一个货币乘数扩大的功能,我们国家大体是5倍的话,三十块钱,就发出去了。所以一美元进来,相当于向社会投放了三十块钱人民币,这是外汇人民币占款不断的增加。我们也有收回货币的渠道,就是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发行央票的形式,我们把发行

45、过渡的货币,收回来一部分。但是从理论到实践上看,你很难恰好把大量发出去的货币,按照你预期的目标给它回收过来。所以总体上我们发的多,收回的少,所以就造成了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膨胀的压力长期存在。所以这就是对我们货币政策带来的一大挑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外汇储备存在着受损的风险。因为我们三万多亿的外汇储备,大部分是美元,一旦美元贬值,我们这么多的外汇储备,它实际购买力就大大下降了。前阶段,美国政府关门,大家都在讨论,美国它是否存在无法还债这个风险,美国政府万一破产了?美元如果一旦贬值,我们国家三万多亿的外汇储备,就面临着损失的风险。为什么我们的外汇储备紧紧的和美元绑在一起,是源于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美

46、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里面,全球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了60%以上,被称为国际货币双雄的欧元,我们看它雄到什么程度?不过是四分之一而已,而英镑、日元那都是小兄弟,量太小。所以这样一个国际外汇储备的结构,就导致中国的三万亿外汇储备大部分是美元。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国在国际的货币体系里面居于主导力量?是从二战以后,1944年,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召开一个国际会议,那个时候美国就开始走上了国际霸权的地位。这个会议是研究二战以后,新一轮的国际贸易规则如何制定。下面我们看一段关于这段历史的视频。视频:在金本位制时代,各国可以根据货币的含金量来彼此确定汇率,但是当战争来临的时候,各国为了促进出口,复

47、苏本国经济,纷纷放弃金本位制,依靠货币贬值,来解决贸易不平衡的问题。1929年阿根廷蒋比索贬值。1930年澳大利亚将货币贬值。1931年7月份,德国马克贬值,9月份英镑贬值,10月日元贬值。1933年美元贬值,1936年法郎贬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范围内爆发了第一次货币战争,被称为整个西方文明在资本主义黄金时代最高成就的金本位制,就此结束。汇率之路此时已经陷入危险境地,人们必须找到一个新的方法,让它能够继续延伸下去。为了防止大萧条中,货币竞争贬值的再次出现,保证战后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四十多个二战盟国与国际组织的代表来到美国,寻求重新创建一个稳定的国际汇

48、率体系。作为二战中的重要盟国,国民政府派财政部长孔祥熙,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就在这间小屋,各国同意将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为35美元兑1盎司黄金。而其它国家,确定本国货币兑美元的汇率,这就是著名的布雷顿森林协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人们终于学会了以合作的方式来解决汇率的问题。对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事实上它实行了双挂钩的机制。就世界各国在经贸往来中,各国货币和美元挂钩,美元再和黄金挂钩。如果世界各国在经贸往来中,它积累了大量的美元,它不想要美元,如果想要黄金的话,35美元可以兑换1盎司黄金,当时规定是按这个比例来兑换。但是1971年的8月15号,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宣布,美元和

49、黄金脱钩,因为当时美国发了过多的美元,而其它国家看到美元不值钱了,就纷纷要兑换成黄金,而美国的黄金没有那么多的储备,所以它就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但当时,世界贸易已经形成了对美元的依赖,而且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所以即使美国的总统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了,世界各国在贸易中仍然用美元作为结算货币。这全球实质上是真正进入了美元本位制的时代。后来进入了牙买加的国际货币体系,就由固定汇率制进入了浮动汇率制。但是美元它在国际货币上的主导地位,已经建立起来了。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所说的三个控制。基辛格曾说:“谁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控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控制了世界。”现在美国控制了粮食,控制了能源,也控制了货币。出现了一种所谓穷国养富国的现象。而中国,养着美国,中国相对于美国来讲,发展中国家我们很贫穷,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