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略读.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54326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8.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略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略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略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略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略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略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部分 第二单元 略读.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略读也许_葬歌_一个小农家的暮_秋歌给暖暖_妈妈_篇目一也许葬歌对应学生用书P10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留学美国,学美术、文学。早年参加新月社,先后在青岛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著有诗集红烛死水,表现了对祖国深挚的感情和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抗议。在形式上主张格律化,讲求“节的匀称、句的均齐”,追求“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诗风秾丽深沉,结构整饬谨严。后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在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的研究中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抗日战争期间,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3年后,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投身反对内战的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

2、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有闻一多全集行世。1926年秋,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湖北浠水,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教。这年冬天,其女儿立瑛不幸夭亡。闻一多得知后,匆匆返回家乡。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写下了这首诗。这是一首感情深沉的葬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生者告别死者的哀伤,哀婉而不悲惨,真挚而不夸饰。诗人没有刻意渲染,而是平静地娓娓道来,看似无章,实则有法,像是轻描淡写,实则激情内蕴,读来令人黯然销魂。新 月 社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

3、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辞藻,建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新格律诗理论。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对应学生用书P10也许葬歌中“也许”一词贯穿全诗,并就此展开丰富的想象,

4、把爱女的死亡假设为安睡,表达了作者始终不愿意接受女儿死亡的事实。为了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作者便叫夜鹰、蛙、蝙蝠不要嘈吵,也禁止阳光、清风骚扰女儿,还撑一伞松荫庇护她,处处流露出诗人对女儿体贴入微、呵护备至的感情,进而表达出对女儿的刻骨的爱以及失去女儿的无限的痛苦。1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点拨死者已长眠地下,哪里还会有阳光清风呢?这是不通的,而这看似“不通”又正好表明诗人殷切的关注之情。为了“庇护你睡”,定然要做到“无论谁都不能惊醒你”,“撑一伞松荫”也是暗示所在的环境。2也许你听这般的音乐,/比那咒骂的人声更美。点拨诗句间

5、接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控诉。世上的生活是如此痛苦,早夭也不失是一种美好的归宿。这样写真切地表现身为人父对女儿血脉相连、难以割舍的悲哀与无奈。3撑一伞松荫庇护你睡,/也许你听这蚯蚓翻泥,/听这小草的根须吸水。点拨松树是常常种在坟墓前的树木。取小孩睡觉需要摇篮曲的特点,用“也许”猜测孩子可能会喜欢听“蚯蚓翻泥”“根须吸水”的声音。1善用意象,情感深挚也许葬歌中,诗人闻一多蕴藏的激情如地下的岩浆,奔突翻涌,时刻准备喷发。然而,诗人却极力控制这种激情,使它深深蕴含在每一个词句中和每一组意象中,成为诗作内在的情感动力。作者并不愿接受女儿已死的事实,只当她是睡着了。“那么叫夜鹰不要咳嗽,/蛙不要号,蝙蝠不要

6、飞”,好让女儿睡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这些诗句读起来让人心碎。在第二节中,诗人进一步以深挚的爱心,为不幸的长女呼唤着彼岸的宁静。“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还撑一伞松荫庇护她,表达了诗人殷切的关注之情,处处流露出对女儿的体贴入微、呵护备至。“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依依不舍之意、哀婉之情尽在其中。2富有韵律特征闻一多是很重视诗的音乐美的。此诗反复吟唱,句子整齐中有错落,又不妨碍诗情的表达和语意的流畅。这样本来是十分困难的,而诗人却处理得很好。其中除了第二节的语气显得比较坚决之外,其他三节几乎都是用一种温柔的轻轻的语气写成的,就如平时催眠的儿歌一般,让爱女静静

7、地“睡去”。篇目二一个小农家的暮对应学生用书P11刘半农(18911934),诗人、语言学家。名复,又字行,江苏江阴人。1917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曾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初期诗作讲究韵律,形式上有意模仿民歌。后留学法国,专攻语音学,提倡实验语音学。著有半农杂文及诗集扬鞭集,采编的民歌集有瓦釜集,另有专著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1920年,刘半农携妻将雏,告别了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到欧洲攻读语言学,由此开始了学者生涯。但是,学问之道并没有消解其作为诗人的敏感与热情,远离故土的孤寂与悲哀在无情煎熬着他,折磨着他;于是,在彻夜难眠之中,在孤灯片影之下,这位为白话新诗的诞生而费尽心力的诗人在

8、异国他乡挥笔写就了许多思乡的诗章。一个小农家的暮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本诗写于1921年2月,为诗人在英国伦敦所作。刘半农论诗,一贯“求真”,力斥“虚伪文学”。他十分推崇陶渊明,认为“老陶能于自然界中见到真处”,强调要把“自然界”与“情感的势力”相交相并,在真自然中写出真情感。本诗正是这种审美理想的典范之作。对应学生用书P11一个小农家的暮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细节,再现了三个恬淡的农家生活画面:“农妇夜炊图”“农夫收工图”“孩子观月图”。为我们展现了静穆、和谐、朴拙的农家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祖国的思念之情。1她在灶下煮饭,/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的响。/灶门里

9、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点拨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农妇夜炊图”:她在灶下煮饭,灶里燃烧着新砍的山柴,必必剥剥地响,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山柴熊熊,从灶门透出“嫣红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庞,映红了她青布的衣裳。在这幅夜炊图中,诗人实写了夜炊时的声响(“必必剥剥的响”)和光色(“嫣红的火光”“青布的衣裳”),虚写了味感(即我们能感觉联想到山柴的清香和弥漫的饭香),借此传达出了农家生活的静谧和温暖。这就从总体上为全诗奠定了一个安宁和暖的基调。“嫣红”和“青布”颜色的对比鲜明,动词“闪”逼真地写出了火光闪动的画面,生动地描写了农家生活最细腻的厨房场景。2他衔着个十年的烟斗,/慢

10、慢地从田里回来;/屋角里挂去了锄头,/便坐在稻床上,/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他还踱到栏里去,/看一看他的牛,/回头向她说:/“怎样了/我们新酿的酒?”点拨这是诗人描绘的一幅“农夫收工图”。这里,诗人以房屋、农妇为基本视点,拉长了焦距,镜头缓缓地从屋里拉到田间,又从田间拉回到屋角,最后又延伸到了屋外的“栏里”。对农夫的描绘突现出了一个行动的流程,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传达出农家生活的“真”内容田间的荷锄耕作、收工后的调狗看牛以及农家温暖安康的人伦情调,传达出了农家生活安谧恬淡的氛围。3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点拨这两句普通的江阴民谚,如果说单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的话,只能说明它是一种流传

11、的歌谣,孩子只是把它哼唱出来。从字面上,从传播的广度看,它代表大众的心声,是对苍生的艰难生活的申诉。另外,也体现出诗人当时大力提倡写作民歌、儿歌,从各地方言中吸取精华用于诗歌创作的诗歌理念。1巧妙运用白描手法诗歌运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刻画了几个典型的农村生活的场景,如第一节的灶下生火做饭。这些画面充满了田园风情,读之让人心生向往,在不动声色的描写中,传达出作者对静穆和谐的农村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诗句口语化这首诗语言质朴无华而富有变化。在写女主人公时运用色彩的变化来映衬她的勤劳、贤淑和美丽。“灶门里嫣红的火光,/闪着她嫣红的脸,/闪红了她青布的衣裳。”“嫣红”和“青布

12、”颜色的对比鲜明,动词“闪”逼真地写出了火光闪动的画面,生动地描写了农家生活最细腻的厨房场景。而在描写男主人公时主要用动作,“衔着”烟斗从田里“回来”,“挂去”了锄头,“坐”在稻床上,“调弄着”狗,“踱”到栏里去看牛,从这些动作我们看出了农村生活的悠闲、与自然生命的贴近。孩子们的活动是看月、数星和“借景抒情”地唱着民谚。篇目三秋歌给暖暖对应学生用书P12痖弦,本名王庆麟,1932年生,河南南阳人。1949年去台湾。1954年,与洛夫、张默共同创办创世纪诗社,1977年10月起担任台湾联合报副总编辑、联合文学杂志社社长。现移居加拿大。主要诗集有痖弦诗抄深渊盐痖弦诗集等。生于大陆而长于台湾的痖弦写

13、诗时间虽早,但实际创作时间并不长。主要作品都集中于二三十岁时,他被誉为靠一本诗集深渊而享大名的诗人。据说,其写作生涯仅仅10多年,所写诗歌也不到一百首,而且他是一位具有高度自觉性的诗人,在编纂诗集时多有挑剔,那些粗劣的作品一律不收。因此,痖弦的作品虽不算多,但是他的诗歌和诗集均有很好的名声,在读者中间广为流传。秋歌给暖暖作于痖弦写作生涯的早期,大约在这一时期,痖弦提出“新民族诗型”的观点(1956),主张追求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与东方味。对应学生用书P12秋歌给暖暖是一曲秋天之歌。痖弦是那种“轻盈型”的诗人,在这首诗中,诗人正是通过落叶、荻花、砧声、雁子、马蹄、落花、琴韵、寺院等富有

14、古典气息的意象,营造了一个淡远清凉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人间温暖的呼唤和追求。1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点拨周围的落叶被卷起,然后飘荡于空中,好似生命中最后的回光返照,直到迈下新的一步,飘荡的落叶才重归落地的宁静。荻花淡淡地装饰着蓝色的湖面,一朵一朵地飘落、飘落,最后慢慢沉入湖底,消失得一干二净2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在南国小小的山径/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点拨这的确是一曲秋天之歌。它是以轻盈的旋律、节奏和姿态步入我们的艺术想象的。实际上,也可以将它看做一首经过“剪辑”后的诗,线条由复杂归于简单,氛围由喧闹进入静谧,包括那南国、北方、山径、寺院等,都显然呈现出极其

15、单纯的品质来。因此,诗要表达的东西,不是在诗内,而是在诗外,是在语言之外,或者是在你的想象之外。3只留下一个暖暖/一切便都留下了点拨暖暖是爱人,秋天种种美好事物的远去带有作者对往昔甜美情感的回味。暖暖就是一切,表达了作者对感情的珍爱,视爱情为生命全部的决绝。暖暖是朋友,在冰冷的世界,暖暖人如其名,给人心灵的温暖和慰藉。朋友的关爱,给人对抗寒冷的勇气和力量。暖暖是亲人,如母亲的怀抱般温暖。当全世界都抛弃我们的时候,唯一的港湾就是母亲。暖暖什么都是,是每个人心中最隐秘最纯洁最令人向往的一份情怀。诗人用绝望留下一个暖暖,又由暖暖留下一切。主题超越了悲秋的传统,减轻了人类灵魂的不安,还人类以旷达的情怀

16、。1意象朦胧含蓄本诗创造了朦胧含蓄的意象。诗歌虽然化用了很多古典的诗歌意象,但是其情绪是现代化的,两者的有机结合使诗歌古典雅致而又意象朦胧,给人无限的遐想。文中主体意象是“暖暖”。我们可以感受到“我”对暖暖的深情与依恋,欣喜与呵护,但却对“暖暖”是谁,颇费猜度。2妙用通感通感手法的巧妙运用,给诗歌增加了韵味。如“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琴韵原是只能通过听觉感知,诗人却以破碎形容它,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让人在古典的雅致中,感受一种破碎的惆怅,读之余味无穷。篇目四妈妈对应学生用书P13江非,1974年生,本名王学涛,山东临沂人。参加第十八届“青春诗会”,获北京文学奖、诗刊社第二届华

17、文青年诗人奖。主要代表作有傍晚三种事物水是怎样抽上来的中秋节到北方去一只蚂蚁上路了等。2007年被诗选刊评为“2007最具活力的20位青年诗人”之一。20世纪最后20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一批批生长在乡村的青年背起母亲们为他们收拾起的行囊,涌进城市,打工或者读书,他们穿行在现代都市里,感受到光电声色的绚烂,震惊于各种物质文明的奇观,接受了现代文化,尤其是娱乐文化给他们巨大冲击,地铁、电车、飞机、点钞机、印钞机、玛丽莲梦露,等等,既是感官的刺激,又是心灵的改写。他们知道了另一种生活,一种与乡村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趣味,他们似懂非懂地明白了财富的生产过程和奥秘。于是,当他们再回头来看过

18、去的乡村生活,再审视母亲一生没有走出的那块土地,那永远劳累而贫穷的命运,他们内心中有多么大的遗憾和失落、惆怅和茫然。江非,一个经过现代文明洗礼的诗人,当他以这样的视角再来看看他妈妈背柴火的身影时,他的心里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与辛酸?妈妈一诗就反映了这样一种心态。叙事诗和抒情诗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

19、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决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对应学生用书P13妈妈以对比和白描的手法,描绘了地铁、电车、玛丽莲梦露的照片、飞机、银行的点钞机和国家的印钞机等现代化文明的产物及妈妈封闭落后的农村生活,从而表现妈妈面对艰难生活的坚忍态度和“我”对妈妈的思念赞美之情。1梦露也是个女人她一生很少穿裤子吗点拨同样是女人,玛丽莲梦露作为都市女性的代表,可以尽情享受

20、青春,展示生命的美丽,有自己的事业,过着舒适而尊贵的生活。她是都市文明的受益者。妈妈是一个偏僻山村长大的中年女性,忍受生活的磨难而默默操劳,妈妈的视野只局限于眼前的生活和生命状态,她的乡村就是她的整个世界。她虽然生活在21世纪,但是外面的世界对她来说依旧是隔绝的,她属于农耕时代。妈妈是广大偏远农村贫穷、劳作的母亲形象的代表。2妈妈,你见过地铁吗/哗哗的点钱声和刷刷的印钞声吗点拨地铁、电车、飞机、玛丽莲梦露、银行的点钞机这些在城市中司空见惯的景象,对于一个乡村中的妇女却如天方夜谭。诗歌的前半部分,是为写农村中的妈妈所做的铺垫;这种铺垫越充分,构成的情绪的反差就会越大。3妈妈,你知道吗/总是比前两

21、次高得多点拨诗歌的后半部分,直接写妈妈,用极朴素的语言写出妈妈每天的劳作,没有任何渲染,只是运用平行组接的蒙太奇手法,便凸显出妈妈的性格与命运,而诗人对妈妈的关爱与崇敬之情也就渗透其中了。如果你是个有着农村母亲的现代城市青年,就不能不对这首现代诗歌产生强烈共鸣。作者站在城市化的视野写农村,在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中,描画出母亲的生活状态。1巧用细节,流露真情妈妈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妈妈背柴的细节描写“你第三次背回的柴火/总是比前两次高得多”,表达了对妈妈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敬爱。妈妈操持着一家人的衣、食、住、行。民以食为天,食即柴、米、油、盐,也就是说拾柴是家庭生活重要的部分,而在现代化如此发达的今天

22、,当城市里的人们面对各种炊具眼花缭乱的时候,妈妈还用着最原始的方法,以柴为炊。作为接受过现代文明的诗人,通过两种文明方式的对比,内心充满无限的感慨和辛酸,从而在内心深处感到妈妈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2运用对比,突出人物本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城市化与农村生活的对比。撼人心魄的是最后五行,前面都为这五行铺垫。它不只是反衬农村生活的艰苦,更是反衬生活在农村的妈妈的伟大,突出“我”对妈妈的赞美和思念。3欲扬先抑,彰显美德本诗运用了欲扬先抑手法。现代城市化的生活,妈妈也许都没见过,都不懂,给人的感觉妈妈是无知的。但妈妈勤劳,有爱,其他的一切其实都显得并不重要。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在妈妈身上彰显无遗,读之让人落

23、泪。对应学生用书P79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咳嗽(k)松荫(yn)庇护(p)咒骂(zhu)B嫣红(yn) 调弄(tio) 酿酒(nin) 颤抖(zhn)C荻花(d) 砧声(zhn) 琴韵(yn) 撑伞(chn)D衔接(xin) 踱步(d) 湖沼(zho) 簇拥(c)解析:A项,“庇”应读b;B项,“颤”应读chn;D项,“踱”应读du。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哽咽噩耗捶胸顿足计日成功B羁旅 谚语 脍炙人口 声名鹊起C意境 篇幅 相辅相承 汗牛充栋D钞票 渲染 天方夜谈 潜移默化解析:A项,成程;C项,承成;D项,谈谭。答案:B3下列各句

24、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都将成为减排重点监管对象。B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C据官方提供的数据,目前中国各级党政干部中开设微博的已有近3万余人,其中省部级以上官员已有33位,但许多官员对微博只有“三分钟的热度”。D“十一”长假将至,各地旅游出行人数将大幅上涨,各地铁路、公路、交通、民航等部门全力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畅通。解析:A项,“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与“工业生产”存在包含关系,不能并列。C项,自相矛盾,“近”与“

25、余”矛盾。D项,逻辑错误,“铁路、公路、交通、民航”不能并列,可删掉“交通”。答案:B4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苏轼的一生,确实是儒道释三家并用,对人民,_;对生活,_;对人生,_,一切纠纷烦恼皆视为虚妄,于是全部淡然释怀了。以轮回空无的虚幻的观念来对待以宽恕厚爱仁义为怀的观念来对待以无可无不可适意的观念来对待ABC D解析:注意儒道释和句语意的对应。答案:D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也许葬歌一诗,完成56题。5诗人以“也许”为题有什么含义?诗中多次重复“也许”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参考答案:“也许”含有“假设、不肯定”的意思,由

26、于作者深爱女儿,不愿意承认她真的死了,因此诗人以“也许”为题,想象着女儿死亡的事实,于是多次重复“也许”一词安慰自己,以寄托哀伤之情。6作者在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答:_参考答案:本诗运用的意象有“夜鹰”“蛙”“蝙蝠”“阳光”“清风”“蚯蚓”“小草”等。(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79题。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

27、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7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绘死水的? 答:_参考答案:从色彩、形状、声音几个方面描绘了死水的特点。8如何理解诗中的“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形象构思的作用?答:_参考答案:诗人营造了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一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丑越写得美,越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促人思考的魅力。9“绝望”“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特点? 答:_参考答

28、案:突出了死水的凝滞、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特点。这是作者的愤激之语,表达出作者对死水的厌恶。三、语言运用10仿照下面诗歌首节三、四行的句式,在后两节的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_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_参考答案: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的春天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的海洋我原想采撷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片的枫林11(山东高考)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5字。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9、的认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9 000万次。这项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正能量。答:_解析:本题是压缩语段题。这段话一共三个句子,第一句交代共青团中央发起的一项活动及其要求,第二句是介绍活动开展的情况,第三句是总结这次活动的意义。概括起来就是团中央发起了网络活动;广大青年积极响应;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除此之外,本题还需要注意字数的限制。参考答案: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了正能量。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