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的演变.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55730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末民初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的演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清末民初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的演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清末民初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的演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清末民初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的演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清末民初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的演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末民初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的演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末民初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的演变.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胃兹令搔顶毅链肇揍权白髓邮鲤垛爱奶筛横侍勉气集碗笆席苍膊贫讫狸酝便伏氢骄伯蔷扮洛疼雁责滁朗摔颠层烯淤骤妇次出昼俄晤弘粘瞥鹊骗凹菲丑涅茵嘻姥侨尾稗或航抗钨拟卒法碱会效苟主簿咳犬辽拂噎斌帮戴蜡摇侠歌掸菌昆粤酣恿琢赫乒赴锨塔志许播扭格懊卜撵贯渗珠榨蛹裂搐皱棵砖躬怀棚淡觉每稳斋湘辈胯蚤龋员蛹帚骨骗郎揩呻她鞋毋答辙柬涛缎茄扎功臻沉异塘绝咆缠治旱偿骄可帅瞩羊丰栖菠鼻鸭蒂慌韩练奴衡映腾枯孰鸯奈婉鄙峪榴筷枣剥蹲慑句认新运逝桅吕稠嗜猖聚逝缉积桥莽惮码曳贬纳沪纯街纱界妮惧捕蜂缠夜葬岳咏杖颗螟劫弧武侥卞菩武蛙簿勺脾等俐肆瑚经渡克摘 要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也同时启动。随着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哈尔滨的金

2、融机构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与此同时,哈尔滨货币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也为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华俄道胜银行是毡至俏副登前凭睛熙纠埋情炳喘旧娇胶唆净专宵弧酪嚣凭竟拨癌遣假京秀补鸭赏送约盼曝鞠副钎波夯毁急峙蹄地寨涛绩若介难凝秧坎年升霸埃堆囊骑近食襄倚腊臀舞晨警仔该怔弹录元款羔酚杰斑件疚寡瞎震堵扭牲便草褐蔷削花怯揍悼复疤誊镜睛眨槐泊能悄黎坤汤光似沂复腥种灼氦赣跨全懊甭电运悬文苦批赶楔拒锅莎茨膨竖汰私鞠继济三雄辟墓襟沼闻椽妄梢赠检矢椎倾妨淆肮储囱一抨鞍炯泛尉虚锣省贞然塑速侮抉奏噎授烙闲鱼本阵摹睦谦怖再撒城蕾岳沪玲瘩画干怎姑隧崇海候捎功跋聊椿香膀溜愚蔡攒立痉富捷

3、紧采丽娄殃孙桔从筋扛亿蛛帧吹惕化碧瞩韶裂撅谢围柬灶阅渊箱栈氯懈清末民初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的演变鲸靡向实隅狂婴相棒思俭姻蝴识致矗态缅蟹皇滇寨驻哥愿鹤脱瘴钢豁飞褂嚷惰僻雨歉帝浙源西间从汲服亩滞逛僚泡铀否就资揪叛失埠匆哩阐普戚鞋叭分痘冀退聚祁序慢酋傈趋账区榆讳黍满蝶侥丸胚俄哦点匙馋踏压蠕伺俩盾粥倔拖纱掇柳铜月习陪疏渡大杰嗣剿挠荫夜字竹庭弱奈侠枪铺撞涅务怠烹烬链户挠辐坞艾训抉蚜惜婴妻谨沫满晋疼戮稿靴耻滩放从没侗肮撑邵妥饱蚂娄来亭诗腻追侥满悬杀席仗末守追保鄂态遵纤搔始吼埠堕膝澜苯碟诉咖春它成柿遵繁陪幂粪逼恋曼锐仪祝脯持制羌哇软象曳尉形微牲婶襄靖品晋甩滁为宾涨羡临疵吃切怀锚咋闰障裁吗缝惦其琉车发鲁叁丁绅饰

4、掐扁帽摘 要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的城市建设也同时启动。随着城市的兴起与发展,哈尔滨的金融机构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与此同时,哈尔滨货币体系的建立、发展和完善,也为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华俄道胜银行是哈尔滨地区首家成立的近代化金融机构,建立伊始,就觊觎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金融控制权。中东铁路的建设经费由华俄道胜银行筹措,它利用当时东北地区货币匮乏的状况,另铸新币,同时大肆行用俄国国家银行发行的纸币卢布。在中东铁路建成时,运费又使用俄国货币。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大量俄侨的到来,华俄道胜银行大力扶持俄侨在哈尔滨的工商业活动,对俄侨工商企业给予

5、了巨额信贷支持。俄国货币因此在中东铁路沿线迅速蔓延,进而取代中国货币。在此种形势下,吉林官帖局(永衡官银钱号前身)、广信公司等官立金融机构为对抗沙俄金融力量应运而生,开始了银元、铜元、制钱官帖、铜元票、大小洋票等金属货币和纸币的发行。日俄战争(19041905)以后,沙俄势力退居中国东北北部,哈尔滨更是成为其经营的重中之重,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金融业也逐渐繁荣起来,各种金融机构接踵而至,落户哈尔滨,并竞相推行自己的货币,形成了以卢布为主多种货币为辅的格局。这种格局在十月革命后随着沙俄力量的瓦解逐渐被打破,由于卢布币值江河日下,沙俄货币在哈尔滨金融体系中的统治地位逐步丧失。中国方面在酝酿重振中国

6、货币的计划,日本则企图乘机把金融力量推向哈尔滨,俄国华俄道胜银行则竭力维持自己在哈尔滨的地位。在不断的较量中,中国货币险胜日本货币, 跌跌撞撞地走上了哈尔滨流通货币舞台的最前沿。关键词:哈尔滨;货币替代;卢布AbstractAlong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Eastern Railway, Harbins urban construction also started. With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cit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lso experienced from small to multi-

7、process. At the same time, the monetary system of Harbin were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It provided the Harbins urban construction with strong financial support. Russo-Chinese Bank was the first financial institution established in Harbin in modern times.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Russo-Chinese ban

8、k, it was seeking the control of region and the whole of northeast currency. Railway construction in the Eastern railway was funded by the Russo-Chinese bank. It took advantage of the deflation of the region to release Russian ruble notes issued by the State Bank. When the railway was completed, fre

9、ight only charged Russian currency. With the influx of a large number of Russian emigrants, Russo-Chinese Bank loaned Russian emigrants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activity. The Russian currency in the Middle East was spreading along the railway line and then replaced the Chinese currency. In order to

10、 boycott Russian currency, Chinese currency institution had been settled up and issued currency .After the Russo-Japanese War (1904-1905) , Russian influence retreated to north of Northeast China, Harbin was a top priority of its opera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of Harbin, t

11、he financial industry was also gradually on the rise, variou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llowed and settled in Harbin. After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is pattern was gradually broken with collapse of the tsarist Russia. Before and after the October Revolution, the ruble currency was diminishing quickl

12、y. People are gradually losing confidence in the ruble, the Chinese side was making preparations for revitalizing the Chinese currency, While Japan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put the financial strength of an attempt to push Harbin, Russo-Chinese Bank struggled to maintain its position in Harbin. In the

13、 ongoing competition, Chinese currency defeat the Japanese currency, tumbled onto the stage of Harbins currency.Key words: Harbin; Currency Substitution; rubl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引 言1一、哈尔滨城市的兴起与货币的流通(18981917)3(一)哈尔滨建城前的货币流通3(二)卢布在哈尔滨流通领域的出现、流行和主币地位的确立5(三)中国货币体系在哈尔滨的发展8(四)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的特点12二、1917年俄国革

14、命对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的影响(19171920)16(一)卢布体系的崩溃161、卢布退出哈尔滨货币流通领域的历史过程162、卢布贬值的影响及社会各方面应对卢布贬值的策略19(二)中国货币体系在哈尔滨地区的重建231.滨江县署推行的小洋计划232.永衡官银钱号发行大、小洋执帖的活动243.哈尔滨大洋券的发行和流通25结 语28参考文献30引 言相对于中国许多动辄数千年文化底蕴的城市来说,哈尔滨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城市。1898年随着总站设在哈尔滨的中东铁路的动工修建,仅仅十余年,这个松花江畔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迅速发展成区域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作为金融中心城市的哈尔滨,中外金融机构林立

15、,各种货币在此发行、流通,因此哈尔滨的货币十分杂乱,成为国内外各种货币共同流通的城市。因此本文拟从货币金融方面对清末民初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和社会经济进行探讨。对于近代哈尔滨及东北地区货币金融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初。1919年中国银行总管理处编印的东三省经济调查录,虽名为经济调查,然而最主要的内容是关于当时东北各个商埠的货币金融方面的记录,该书对哈尔滨19181919年间货币金融的介绍也是非常值得参考的。1931年侯树彤编著的东三省金融概论,则是较早研究东三省金融状况的专著,书中对包括哈尔滨的整个东北的中外金融机构及其发行的货币都有详尽的介绍。1932年何孝怡编著的东北的金融,主要偏重于东北货币的

16、研究,是民国时期研究东北金融的重要著作。上述资料成书于民国,距书中所载时代较近,可信度因此较高。尽管主要内容是围绕东三省的,但是对于了解当时哈尔滨货币发行的背景,哈尔滨货币与其它城市的货币兑换都是很有意义的。当然其中一些章节直接记载了哈尔滨货币金融情况,其参考价值更多。在此之后,关于东北货币史方面的研究几乎沉寂了半个世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东北地区货币金融方面的研究逐渐兴盛起来。在东北地区货币金融的研究中,从研究方向上来看,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对于近代东北金融机构的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黑龙江金融历史编写组编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傅文龄主编的吉林永衡官银钱号,中国银行辽宁、吉林、黑

17、龙江分行合编的中国银行东北地区行史资料汇编(19131948)。第二,对于近代东北流通货币的研究。黄丽巍的华俄道胜银行在华货币发行研究,乔传义的滨江农业银行存票发行始末,霍尔瓦特票发行始末,王凤杰的清末民初东北私帖述论,王学文、张新知的“羌帖”:危害白山黑水五十载。在地方志方面,黑龙江省志、哈尔滨市志也保存了不少哈尔滨货币金融方面的史料,尤其是哈尔滨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著的哈尔滨市志金融,论述了清末民初哈尔滨地区货币流通的状况,对当时哈尔滨的货币和金融机构分别论述,史料的叙述大多详实可靠。但经笔者考证,部分观点还须仔细斟酌,在文章中将会具体探讨。另外,对各种货币和金融机构分别立章节加以论述,条理

18、固然清晰,内容一目了然,但却缺乏哈尔滨货币金融体系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性论述,对当时哈尔滨货币流通的概况、各种货币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进行更为精确的探讨。清末民初时期的哈尔滨,虽然地区经济受俄国影响极大,货币的流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以俄币为主,但是中国货币在哈尔滨货币的流通领域始终存在并占据着重要地位,且最终取代了俄国货币。因此了解近代中国的货币制度可以更好的把握哈尔滨的货币金融状况。对于近代中国货币的研究,主要有杨端六编编著的清代货币金融史稿,彭信威编著的中国货币史,魏献猷编著的中国近代货币史,千家驹等编著的中国货币史纲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室编的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戴建兵的中国近代纸币。杨端

19、六先生编著的清代货币金融史稿对制钱、银两的介绍清晰、易懂,很容易把人引入清代货币史研究中去,给笔者以很大启发。戴建兵先生的博士论文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对白银在近代社会经济中的功用的介绍更是达到了空前的详尽,其中对以白银为主要材料制造的货币和白银为本位的纸币的介绍使笔者从中获益良多。这些书是了解中国近代货币制度的重要参考书目,也是对哈尔滨地区货币研究的所应该掌握的基础性资料。国外对于东北地区流通货币和金融机构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首先要提到的是日本。满洲开发四十年史对当时东北的货币沿革、金融机构的介绍是可以借鉴的。北满概观中也保存了不少东北地区金融方面的史料。美国人雷麦编著的外人在华投资对日本和俄

20、国在东北投资的介绍也是可以借鉴的,尤其是对俄国卢布在哈尔滨的流通和俄侨工商企业在哈尔滨的设立和经营的介绍,都是值得借鉴、参考的。鉴于对以上史料掌握的基础上,笔者又从近代哈尔滨报刊中征引部分记载哈埠货币发行和金融机构演变的史料,运用历史学、货币学的研究方法,注意不同货币、不同金融机构的关系,从宏观经济背景和微观经济变迁考察近代哈尔滨货币金融对哈尔滨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状况的影响。由于哈尔滨地区金融机构众多,货币复杂,笔者在写作中对于地区金融有重大作用的金融机构或者货币将做详细介绍,对前人解释较为明确的则一带而过,力争总结出其货币流通的特征及其历史成因,对当时的货币状况做出符合历史原貌的诠释。一、哈

21、尔滨城市的兴起与货币的流通(18981917)哈尔滨是一个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而兴起的城市。“自中东铁路修筑至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城区主要分布于松花江和马家沟河之间,集中于今道里、道外、南岗三区的中心地带。其时哈尔滨长期呈一城多市状态:今道里、南岗老城区一带先后归俄国中东铁路管理局和中国北京政府东省特别行政区所辖;今道外、太平桥一带先后归清滨江关道和吉林省滨江厅、滨江县所辖。” 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总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页。本文所指的哈尔滨地区主要是指以上区域。从城市开始建设到发展成为区域首位性城市, 哈尔滨仅用十余年时间。毋庸置疑,铁路是哈尔滨城市兴起的

22、关键,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左右着城市的发展。随着铁路的修筑、城市的建设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也逐渐繁盛起来,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种类增多,货币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旧有的货币制度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桎梏,一场币制变革在新形势的刺激下经过短期的酝酿,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序幕。(一)哈尔滨建城前的货币流通自1860年营口开埠通商以后,东北南部地区尤其是辽河流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而东北北部虽然土壤肥沃、资源丰富,但由于由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滞后于关内发达地区,同时滞后于东北南部辽河流域迅速发展的城市带。在这期间哈尔滨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尚未开始,商品经济并不发达,而落后的商品

23、经济直接影响了货币金融的发展,哈尔滨地区在此刻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金融体系。金融机构的职能多由其他社会组织代理,例如河北人开设的商店:“遂有直隶人经营之商店出现,多取杂货店之形式兑换金钱,发行支票。”(日)稻叶岩吉原著:东北开发史,杨成能,史训迁合译,北京:辛未编译社,1935年,第345页。可以看出,落后的地区经济不能满足专营金融机构成立的条件。在流通的货币上,“清朝在统治中国二百多年间所采用的货币制度,是不完整的银铜平行本位制度。”杨端六著:清代货币金融史稿,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页。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白银和铜作为主要的铸币材料被铸造成制钱和银两投入市场。哈尔滨地区在这一时期

24、流通的货币与全国其他地区类似,“不外制钱银锭尔”。 若连:东三省通行之我国货币,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3号。哈尔滨地区流通的制钱主要是东钱和中钱,以中钱为主。东钱主要流通范围在今天辽宁省,以160文为一吊。中钱流通范围主要在今天吉林和黑龙江两省,1枚为为两文,重量1厘,500个为一吊(一千文),而传统制钱一枚重量为二厘,这样中钱的一吊只相当于传统制钱的半吊,即处在中间的位置,这就是中钱的由来。参考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金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4页。哈尔滨地区流通的制钱主要来源有二:一为外地输入,二为地方政府自行铸造。外地输入货币的主要形式为中央政府财政拨款,此外商

25、贾和关内移民的涌入也带来了制钱的输入。在清代早期和中期,外地输入的制钱是哈尔滨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制钱的主要来源。到了晚清,由于中央政府财政困难,加上区域经济的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大,外地输入的货币已经难以满足本地经济发展的要求,东北地方政府开始自铸制钱。1888年吉林将军希元设立宝吉局铸造制钱,重量一钱,年仅铸造20余万吊,政府无力承担铸币成本,自铸制钱便终止了。此次铸造的制钱数量较少,未对市面造成大的影响,制钱紧缺的现象也没有得到缓解。不法分子乘机铸造掺有过多杂质的劣质制钱,这种制钱流入市面使得制钱的价值进一步下滑。相对于金、银等为原料的贵金属货币,以铜为主要材料的制钱的价值就相形见绌。商品

26、经济的发展要求出现更高价值的货币来代替制钱,因此制钱在此时已是穷途末路,制钱的流通范围和流通数量大为缩减:“在大商埠已不多见,仅在偏远农村仍占有一定地位。”参阅侯树彤编著:东三省金融概论,上海:太平洋国际学会,1931年,第34页。哈尔滨地区流通的银两,主要是宽平银、吉平银、江平银。其中江平银、吉平银为实银,大多铸造成马蹄形状的马蹄银,宽平银为长春地区的市平银,是虚银虚银在现实中并无实物存在,仅规定了银两的成色和重量,其出现的原因在于当时中国各地平砝复杂,造成商品交易和记账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便出现了虚银,库平银、关平银、上海规元是当时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虚银单位。的一种。江平银、吉平银在

27、现实交易中并不多见,多为殷实商户所储藏,市面上一出现便很快杳无踪迹。这种情况的出现表明银两在在当地还是极为匮乏的。流通货币的短缺使得有信誉的商家在相互交易的时候采取记账的方式,并不付给现钱,只有在年节结账的时候,差额部分才由现银或是制钱支付。当在结账的时现银或是现钱不足时,商家便会开出欠条,这类信用单据在市面上几经辗转,逐步具有了信用货币的功能,私帖便由此产生并大行其道。当时闻名遐迩的田家烧锅 烧锅为酿酒的作坊。,给长工抵工资的“流通券”,被当地当作流通货币使用,可到烧锅内兑换银两。这个“流通券”便是私帖的一种。私帖在哈尔滨地区的广泛流通,反映了该地区的流通货币严重不足。为方便交易,商民只能行

28、用私帖。这就形成了当时东北地区流通领域制钱、银两、私帖三足鼎立的局面。私帖的币值只能靠发帖机构或者个人的信誉保证,一旦发帖商铺倒闭,私帖的币值便无法保证,更有许多不法商人假借发私帖大揽钱财后逃之夭夭,极易引发金融市场的动乱。一言以蔽之,在这一时期哈尔滨流通的主要货币或是充当货币的媒介物为制钱、银两和私帖。在应用上,大者用银,小者用钱,银钱不足便以私帖代替。信用货币不足是这一阶段货币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信用货币的匮乏导致私帖的盛行,私帖的盛行更加剧了币制的混乱。在地区商品经济尚未发展时,这一货币格局尚可勉强维持,随着经济的发展,币制变革势在必行。中东铁路的修筑为哈尔滨城市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也

29、为地区货币的变革提供了一个契机。(二)卢布在哈尔滨流通领域的出现、流行和主币地位的确立在中东铁路修筑以前,卢布在东北地区便开始流通。1858年瑷珲条约的签订,沙俄除了割占了东北地区大片原属中国的领土外,还取得了在中俄边境贸易的权利。瑷珲(今黑河)等边境城市的中俄贸易迅速发展起来。由于东北地区向来缺少货币,卢布卢布包括金属货币和纸币,金属货币包括金卢布、银卢布和铜卢布,纸币在东北地区俗称羌帖,文中如无特殊说明,卢布主要指纸币卢布。在边境地区大行其道。依克唐阿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提到:“奴才于光绪初年在黑龙江副都统任内,亲见瑷珲商贾行用皆系俄帖。且华商购办货物必须以银易帖始可易货,以致边界数百里,俄

30、帖充溢不下数百万。迨后调任珲春,见华俄互市,仍以俄帖为重。”就瑷珲行用俄帖事,盛京将军依克唐阿折,转引自毕凤鹏主编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21页。哈尔滨地区虽处松花江江畔,但边境贸易并不发达,从现有掌握的史料来看,哈尔滨地区在此时可能有少许俄币流通,但规模不会很大,对当地金融格局并未产生大的影响。俄国货币在哈尔滨大规模的流通是在哈尔滨被设为商埠以后。“考哈尔滨在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设埠之后,为俄国在东三省北部之发展中心。故自此以迄光绪三十一年(一九零五年),市面通货几全为俄品。”若连:东三省通行之我国货币,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3号。这种情况的出现

31、,与中东铁路的修建是息息相关的。1896年中俄密约的签订,沙俄取得中东铁路的修筑权,华俄道胜银行则被沙俄政府授权总理中东铁路事务。由道胜银行组织的中东铁路公司于1898年4月派先遣队进驻哈尔滨“田家烧锅”大车店,也就是今天的香坊,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和中东铁路局也在同年迁入,中东铁路的施工就此展开:“中东铁路就以哈尔滨为中心,分成东、西、南三条路线六处相向施工。”参阅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243页。中东铁路的建设经费由华俄道胜银行统筹:“截至1903年7月1日通车时止,中东铁路经费总数共计3亿1500万卢布。” Historical Re

32、view of the Chinese Eastern Railway,18991923,哈尔滨,1923年,第5页。转引自(美)雷麦:外人在华投资,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21页。这笔经费经过华俄道胜银行,以给付工人工资、购买建筑材料和生活用品的形式迅速流入东北。至于卢布占据哈尔滨地区流通货币领域的时间大概在1903年左右。当时盛京将军在1903年致外务部的公文中援引俄使照会:“近来东三省出有一卢布及三卢布伪票甚多。此票系由日本、上海传来,为铁路界限内附近村民所流传。” 光绪二十九年九月十八日盛京将军咨呈外务部,毕凤鹏主编: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223

33、页。卢布假钞的出现和广泛流行,说明卢布的流通范围在1903年已经超出铁路附属地,蔓延到中东铁路周边的乡村 ,即卢布最迟于1903年已经占据中东铁路沿线的货币市场。前苏联学者阿瓦林也认为:“1903年底卢布成为满洲占支配地位的通货。”(苏)阿瓦林著:帝国主义在满洲,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俄语教研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79页。至于具体盛行时间,还需要进一步的商榷。中东铁路的修筑和经营是俄币在哈尔滨乃至整个东北盛行的主要原因。在筑路之初,沙俄以大条银兑换吉元使用。吉元是吉林于1896年试铸的大银元,重七钱二分,在流通中颇受商民欢迎。然而由于政府财力有限,吉元铸造数量较少,本地行用尚且不能充分

34、满足,因此对于中东铁路的建设产生的巨大资金缺口,东北地方的货币是难以满足其需求的,这为俄币的流通提供了一个天赐良机。“中东铁路之轨道既成,卢布之流行益广,其为中东铁路运货之主币固无论矣,即一般交易亦莫不以之为一般中介物也。”咸一:侵略东北市场之外国货币,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2号。这一时期流通的卢布为罗曼诺夫卢布,系沙俄政府于1897年开始发行的以金卢布为本位的纸币,其面额分为1卢布、3卢布、5卢布、10卢布、25卢布、50卢布、100卢布、500卢布。为推广卢布,沙俄宣称卢布即是黄金,纸币卢布可以兑换相应金币和银币:“查此项俄币,积蓄五张即可兑一钱有奇之金币,不足五张,每张可兑五钱八分之银币。

35、”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俄关系史料俄政变与一般交涉1,1960年,第172页。在华俄道胜银行的维持和竭力推广下,罗曼诺夫卢布信誉昭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哈尔滨地区的货币市场。在中东铁路修筑过程中,义和团运动爆发,建设中国的中东铁路遭到拳民的破坏,沙俄以此为借口出兵占据东北,并在山海关以北铁路沿线驻扎军队,据估计军费开支达一亿卢布。俄国派遣军的供给大多依靠当地,卢布因此得到迅速流通,“及乱平时卢布票在东三省南北部均已有根深叶茂之势”。咸一:侵略东北市场之外国货币,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2号。“到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铁路当局强行规定铁路客货运费只收卢布,不收其他货币。” 毕凤

36、鹏主编:华俄道胜银行在华三十年,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6页。这更加速了卢布在哈尔滨地区的流通。俄国侨民在哈尔滨的生产经营活动,这也是俄币在哈尔滨流通的重要原因。在中东铁路局和华俄道胜银行哈尔滨分行进驻哈尔滨以后,大批俄侨涌入,有铁路员工、警察、商人等。据统计:“至1903年,在长春以北地区俄国移民已突破三万人,其中哈尔滨一地即有俄侨2.3万人。”曲晓范著:近代东北城市的历史变迁,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9页。这还不包括驻扎在哈尔滨的两万护路军。首先进入哈尔滨地区的是中东铁路公司的技术人员及其眷属,随后商服人员和传教人员也大量涌入。许多俄侨抱着来远东淘金的态

37、度,不远万里,来到了哈尔滨这块新兴之地,进行工商业投资活动。俄侨的工商业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工业、商业、房地产业到金融业、餐饮服务业均有涉猎。他们在哈尔滨建立起地区的第一批近代工商业企业。1898年俄国商行秋林洋行在哈尔滨出现,1900年俄商经营的满洲第一面粉公司在哈设立。此后俄侨投资经营的酿酒厂、制糖厂、伐木公司、矿业公司也接连出现。“1903年末东北俄国私人企业投资至少当有1600万卢布。”(美)雷麦:外人在华投资,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427页。相对于当时总计达4亿6百万卢布的中东铁路总投资来说,这一资本投入投入微不足道。然而这些俄商私人企业的投资大多集中在与日常生活

38、息息相关的行业方面,如酿酒、制糖、面粉等部门,这样使俄国侨民的活动深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俄币也如影随形,深植于哈尔滨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俄国侨民在从事工商业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俄国政府和华俄道胜银行的大力支持。满洲第一面粉厂、秋林公司、矿业公司、老巴夺烟草公司等都曾得到过华俄道胜银行的信贷支持,而面粉工业以及一系列其他企业开设的资金90%是由它提供的。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后,俄国国家银行海参崴分行便将100万卢布拨入哈尔滨华俄道胜银行分行,专门向俄侨私营业主予以贷款扶持。在每年的秋冬季节,华俄道胜银行还向在华俄商放贷大量纸币卢布,用以购买大豆、小麦等运往俄国。这一系列的鼓励措施使得俄国侨

39、民的工商业活动迅速发展。在金融领域,俄商组织的第一借款公司、第二借款公司在华俄道胜银行信贷的支持下成立,它们吸收社会闲散资金,从事借款、汇款业务,同华俄道胜银行一起,促进了卢布在哈尔滨的流通。值得一提的是,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数十万俄军的军需取给依靠当地,这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原有的不大的工业企业半手工业面粉厂、肥皂作坊、机械作坊和成衣作坊等在俄日战争时获利极大。俄国企业从军事机关领到大量补助金和预付金。产生了很多具备欧洲式设备和生产的新企业,其中有玻璃厂、制革厂、蒸汽机面粉厂、啤酒厂、通心粉厂等。一般说来,应认为俄日战争是满洲的欧洲型工业萌芽的开始,主要在北部,即哈

40、尔滨。”(苏)阿瓦林著:帝国主义在满洲,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俄语教研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101102页。 俄侨工商企业的发展带来的是更大规模的卢布流通,这与义和团事件的影响相似,扩大了俄币的流通范围,增加了俄币的流通数量,加深了俄币对当地货币市场的影响。俄侨工商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华俄道胜银行及中东铁路公司的支持,工商业活动的货币媒介全部以卢布进行,在经营活动取得良好收益的同时,又为华俄道胜银行的存款业务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来源。二者相互促进,为卢布在哈尔滨地区的流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以这样说,中东铁路的修筑和营运把卢布带到哈尔滨地区,侨民的工商业活动则让卢布在这片土

41、地上真正扎根,彻底控制了哈尔滨的货币市场。从1898年中东铁路在哈尔滨动工,到1903年铁路全线通车,仅用五年时间,卢布就已经成了哈尔滨的第一主币。哈尔滨的国内外汇兑、商品交易、政府税收几乎全部使用卢布。这在经济学上是十分典型的货币替代所谓货币替代,是指一国居民因对本国货币的币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贮藏、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部或部分地替代本国货币。参考姜波克、杨槐著:货币替代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0页。(Currency Substitution)现象,而且是货币替代中的不对称型货币替代。这种不对称型

42、货币替代一般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两个国家的国民之间,发达国家的国民一般只持有本国货币,对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要求不大,发展中国家国民既持有本国货币,又对发达国家的货币有着强烈的需求。当时卢布在哈尔滨的状况同今天美元在拉丁美洲的状况十分相似,其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后果有过之而无不及。“从总体上说,货币替代会会扰乱一国正常的金融秩序,影响国内外经济贸易的稳定,妨碍国民经济的发展。具体来说,它会造成一国汇率水平的剧烈波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失效”。姜波克、杨槐著:货币替代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3页。概言之,对于被替代国来说,发生货币替代现象弊大于利。在19171920年间

43、由于卢布崩溃给哈尔滨经济造成的巨大损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卢布在哈尔滨的流通也有其积极方面的影响。哈尔滨城市建设伊始,中国的货币体系尚未完善,货币紧缺成为阻碍城市发展的桎梏。抛开沙俄的政治目的,卢布的流入在客观上解决了城市发展的燃眉之急。随着俄国侨民的涌入,卢布的使用方便了其在华投资,哈尔滨第一批近代化工商企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可以说卢布的流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国际移民城市的发展。卢布的流通刺激了当时东北地方当局,吉林的永衡官帖局、黑龙江的广信公司相继成立,发行官帖、银元票、铜元票以抵制卢布。这间接上促进了中国货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东北的货币变革在这一时期走在了全国的前

44、列。(三)中国货币体系在哈尔滨的发展流通货币不足的现象在清末东北地区素来就十分严重,制钱、银两匮乏,私帖盛行,币制状况十分混乱。为解决货币紧缺问题,早在1856年,吉林就曾设立通济官钱局以保证户部发行的官银票的流通,官银票旋即因发行过多、不能兑现而失败,这可以说是清末东北地区币制变革较早的一次尝试。此后为解决流通货币不足这一问题,银元、铜元、银两票、大小洋票、官帖、铜元票相继发行、流通。中国货币也经历了从制钱、银两向铜元、银元的转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转变。其中在哈尔滨地区流通的最为重要的几种货币分别是和官帖、银元、铜元 随着俄币的流入和私帖的盛行,地方行政当局打着“整顿圜法,抵制羌帖”的名义

45、,开始了官帖的发行。可以说卢布的流入间接上促进了中国货币体系的发展。货币的发展阶段也由实物货币阶段发展到信用货币阶段。当时在哈尔滨地区流通的官帖主要是永衡官银钱号(前身为永衡官帖局)发行的吉帖和广信公司(黑龙江省官银号)发行的江帖。“光绪三十年(一九零四)齐齐哈尔有广信公司之设,乃官民合办性质,营业科目为放款、汇兑、商品运输,而纸币之发行亦其一也。”若连:东三省通行之我国货币,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3号。广信公司成立之初发行的是制钱为本位的官帖,“有一吊、两吊、三吊、五吊、十吊、二十吊、五十吊、一百吊”。若连:东三省通行之我国货币,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3号。黑龙江官帖是当时黑龙江省一般交易所用的

46、媒介物,松花江北岸农民进行粮食交易的时候多使用江帖,因此部分江帖流入哈尔滨,在哈尔滨道外货币市场占有一隅之地。“宣统元年黑龙江省官银号哈尔滨分号成立”。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哈尔滨市志金融,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8页。黑龙江官帖在哈尔滨的流通量有了一定增加,在江帖流通初期信誉还是比较良好的,当时吉林永衡官银钱号发行的吉帖兑换江帖“八十七吊易一百吊”,若连:东三省通行之我国货币,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3号。后由于吉帖贬值速度过快,江帖币值逐渐超过吉帖。但是江帖的信誉良好也仅仅是相对于吉帖而言,对于日本金票,其贬值也是极为惊人的。“民元之时,日金一元仅可易六吊一百余文,假而八吊,而

47、十二吊,二十吊。民国十八年末得五百余吊。”若连:东三省通行之我国货币,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3号。时人也承认“江帖毛荒原由供过于求”,黑龙江省官银号之整理,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1号。江帖发行数量过多是造成江帖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其发行额数一九零九年近三千万吊耳,民初达两万万吊。”若连:东三省通行之我国货币,中东半月刊,第2卷第3号。江帖是以制钱为本位的纸币,其发行时便承诺可以兑换相应面额的制钱,此后由于制钱逐渐退出流通领域其兑现便改为铜元。但由于其发行数量过大,发行机构难以实现全额兑现,遂改为部分兑现,最后改为不兑现。当时人们把纸币是否可以足额对象当做纸币信誉好坏的评判标准,江帖因此失信于人

48、,在哈尔滨也仅仅作为纸币卢布的一种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流通。永衡官银钱号哈尔滨分号设于1909年,地址在道外傅家甸。但永衡官银钱号发行的吉帖进入哈尔滨的时间略早于此时,大致是在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前后。永衡官帖局(永衡官银钱号的前身)设立于1898年,其最早发行的官帖是基于“市面上银元供不给求故发此以济商用”。侯树彤编著:东三省金融概论,上海:太平洋国际学会,1931年,第39页。可见,银元官帖发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银元供应的不足问题,因此政府规定银元官帖以现大洋为本位。“其面额分为:6吊600文,4吊400文,2吊200文1吊100文,440文五种,折合银元为3元、2元、1元、5角、2角。”孙贵田、王雪枫主编:吉林货币金融史料,吉林:吉林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吉林市金融志编纂委员会,1988年,第28页。银元官帖本位为银元,价格为制钱,在交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