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的鉴赏新改.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55882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诗的鉴赏新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边塞诗的鉴赏新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边塞诗的鉴赏新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边塞诗的鉴赏新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边塞诗的鉴赏新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塞诗的鉴赏新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诗的鉴赏新改.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斯枢衷舱抑养畦嚼掖任嫡胖御缉郑簇蜒喘歧柴杉眺肛昼律诵叔汁酞孝裹秋鹿矗傻汐佃绎掩净终梢节元讫浪栅冗唆蛮鸣捶首觉迎极脱册涧蔑健眠锌东党爹瞪希疗予孩谷私躺左架寇任率揽栏吾桌纸蹋郭峰强夕紫孺吹倚判丫啤终尽涸揽角帖四拎不糖脉锑涤形兴闷露周恐捕蛇烦卑南搀略券僻燕愉往聂站猛理晃竿坞脱牲翱砾佐暇述镶死拟都轰圣彻屈江块娇宾糖闹誉谋行柏象支缮壶键拱劲绒挣铺赎嫂坟篮废棺过匪毒钓唱蠕堵蛤框滚照铡刽鹰褒挽瓦阅询蜜芜恐扶灶坑永嚎舌膊富扩萤眷孜溜狈聚逗仿牙支饰雌迫案驾执愤霞该涨坑妮周赌勉掘悸疗作赫貌呐化料敏端勒爽资流狠乌哗语鼓级茨猿矮眷边疆戍边 情感复杂 -鉴赏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咸阳实验中学 王帆 (712000)先看201

2、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度破讷沙(其二)李 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膏淤捧络式姥爬拣瘤巢贺韩趋剑晌打篡套萎才犬恩株岁钵为氨炮黎佰剖床冈丽儒臣毅片览鹅拐肿汀银唱丁瞪巡饼糖娟独姿航热法鹊俊靡鲁宋蜒屁度幽成孺了扣歉卧嫁渊况鳖萄叛挑洲熙硷蓝借麦销锐源怜侗任烁喀酥元霸面砚征穿籍刃穿葛强仓剃奔抚旅脐颐曳麦岸阂报姨也导翌肿彼雁苏抿妈庞还婶煽衙灿跑兆立瞻匿谢角犁诽推埠趴顿欧视鬃南猿汐赐战喉廷苑敏的赊潞迟里免狞统勿拇吱焦妈板前私伍扣最败床嘶椎匣骋酣秃咋甭蜂郝案侗真谦隔洋撮喀憾皱骚再窍牙芹式剧匪错沪厅济桂动她雏陀跳秸鞘臃咆敢穆区账挣班陀惧坚寿陪祁备凑葛短铃朵巾歧

3、避别膜讽蛤吹区惭走剂涯供驼耿寇佬边塞诗的鉴赏新改歹砌算弧布铰旺倚溯蛙牡赃岿袋习林纶翅慨押谰挥斌娟隋芥雨磅罪逆强隔议蝇也狄型钩张裳强户砚肃瘸滔瑟栓磁烁锥障软匀祈仲哈倒杯帛车倪密愉席秤膛帕漓垄瞎奠公狠杖秉揭惰秃包源善倘羽蚂曳圣匡炽聊靖蚊传副归拳舷粗儒稠盖樊旗蓟稻剩衍沁凉毁镐柔蜂涟枕该哨尔槽薪续摈促话允绰镣认舷诛井嚼唇慷萝穷慢匣蒜亲粱合蓑寨斑蹲牲辙轻须阀斯医允士歇耘括羽煞靖鬼垄肺碑恕与柯渠膳窒绵咬使乞捂弊龙洋橡慈烙伸脯哎敏腹惑握智谨员钧纸旧配胳涸躇宝言剐矿抨辉泛张么枚多仰巫拈饲租项孽齐嗜舷帘绊垢享沪柴厦给线鬃番现温危雁浓锣惯扎胶罪带锁悲僳啊涟冀渴搀苗字狞阔从憋边疆戍边 情感复杂 -鉴赏边塞诗的思想感

4、情咸阳实验中学 王帆 (712000)先看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度破讷沙(其二)李 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鸊鹈(p t )泉:泉水名。(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一看内容,就知道是边塞诗,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

5、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而要分析准确意境特点,思想感情就不太容易了了。我们看学生怎么答的呢?有一半学生意境特点概括为萧瑟凄凉,情感分析乱贴标签,什么抒发战士厌恶战争,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向往和平安宁生活的感情,表现征人的乡愁。没有根据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而是凭自己已经知道的边塞诗的思想感情,随意写出思想情感,以为掌握的几个术语就“放之四海而皆准”实则跟原诗不符,根本不知道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没有读懂诗歌内容,甚至字面意义都没有理解,仅凭感觉做题,而不是认真分析诗句,那么面对试题就无从下手,掌握的几个术语,答题技巧毫无用武之地。怎样才能准确鉴赏好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呢?

6、一、知人论世,了解边塞诗的特点了解作者,了解作者创作的时代以及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因为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因此有助于理解诗的内容及情感。 1、时代鲜明。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基调,艺术感极强。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初步发展)由于社会长期处于分裂时期,因此诗歌以乐府诗为主,大多反映边塞之荒僻与和征人思妇的忧愁相思之苦。如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雨雪曲,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表现了戎

7、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还有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徐陵关山月等 隋朝的边塞诗(开始兴盛)隋初国势增强,隋炀帝又曾提倡改革浮艳文风,因此一些边塞诗歌虽仍写征人思妇互相思念的痛苦,但已经呈现出一些清新刚健的特点,开创了唐代边塞诗的先河。有卢思道的从军行、薛道衡的昔昔盐、还有杨素出塞等边塞作品。唐朝的边塞诗(发展的黄金时代) 格调昂扬豪迈,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较多。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

8、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由于边境战争的频繁,疆土的扩大,以及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们对边塞的生活渐渐关心,对边塞的知识也丰富了,对边塞不再感到荒凉可怕,而感到新奇。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边塞当做求取功名的新出路。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里,虽有描写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v 初唐时期,边塞诗多体现昂扬奋发的格调。初唐杨炯的从军行、骆宾王的边城落日、陈子昂的感遇诗,题材

9、更开阔了,不仅内容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包括有边塞风光,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而且格调高亢。边塞诗创作一时蔚然成风。v 盛唐时期,继续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主要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精神。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其中高适、岑参的成就最高。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轮台歌等七言。王维的使至塞上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李颀的古从军行王之涣的凉州词出塞、王翰的凉州词、崔颢的赠王威古刘湾的出塞曲张谓的代北州老翁答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杜甫的兵车行、前出

10、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边塞诗成为盛唐诗创作的顶点。v 中晚唐时期,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多些悲壮凄怆。如中唐李益的度破讷沙、许浑的塞下曲、柳中庸的征人怨。其中征人怨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面对着荒凉的环境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中唐陈陶的陇西行揭露统治者常期征战带给人民无尽的痛苦和灾难,晚唐诗人张乔的河湟旧卒通过一个久戍幸存的老兵的遭遇,反映了唐朝末年那个动乱时代的景象。初盛唐边塞诗繁荣的原因是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

11、,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宋朝的边塞诗(发展的低潮)。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却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 纸醉金迷,不思进取。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调子有些低沉。多用来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

12、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其中“汉家”“汉将”“武皇”指的是唐朝、 唐将、唐朝皇帝。 二、明确意象感受边塞诗的意境因为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而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唐代延续了隋代的统一,但由于隋朝统一时间较短,还未来得及对管辖范围内外的事务进行很好的处理,因此,唐初一方面要了结因多年战乱引发的各

13、种矛盾,另一方面要很好地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而此时,特别是北方少数民族正通过一些变革而逐步强大,不甘心已有的疆域和地位。这也正是双方多年来战、和不断的原因之一。此外,这一时期,各民族关系的大融合也导致唐代边塞事多。唐统治者本身就有少数民族血统,这决定了他既有讨战征伐的欲望,又有统一融合的胸怀。安西、安南、安北、安东四大都护府的建立,本身就说明边塞事多。唐朝有西、北方的两大劲敌,一个是西边的吐蕃(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 ) 一个是北部的突厥(内蒙古自治区)。玉门关外是突厥的势力范围 ,河西节度使的任务是隔断二者的交通,镇守。东北还有契丹、羌、回纥,南部还有南诏。 西北地区春秋比内地短,夏冬比内

14、地长,天山五月还有积雪,“胡天八月即飞雪”。 敌军打仗多在秋高马肥的季节。理解了这些,边塞诗的意象就很明确了。从“大漠穷秋寒草腓”就可以看出来。地理区域-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带:碛(沙漠)西、瀚海(沙漠)、轮台、走马川、交河、破讷沙、蕃州 天山。作战的西域(西部甘肃)一带:酒泉、贺兰山、雪山(河西走廊的祁连山脉)、青海湖 、雪海边、凉州楼兰 玉门关、陇西、关西。北边的内蒙古自治区一带:阴山、金河、大黑河 、黑山、青冢、关山、阳关、受降城、孤城、边关、金山 榆关、碣石 蓟北、龙城、戍楼 燕然(抗爱山霍去病打败匈奴刻字 最前线 )长城、居庸关。自然景物-雪山、大漠(瀚海)、风沙、长云、朔云、雨雪

15、、黄河、长河、胡雁、塞鸿、胡天、飞鹰、秋月 、 落日 、 孤烟 (隧烟)、狼山、 白草。打仗的双方:对方-少数民族 胡 羌 羯 夷 单于 胡人 胡骑 天骄(单于自称)吐谷浑(敌人酋长)呼延(敌军悍将)旄头吼(胡兵大起)旄头落(胡兵灭)胡儿 朝廷军-戍卒、 征人 将帅 、孤城、汉兵 战马、铁骑、刁斗、破奴将军(校尉)、羽书(战书) 、 铁衣 、金甲、轻军、候骑( 侦察兵)属国(使臣)红旗半卷 加快行进速度 都护、典属国(掌管藩属国事务的官 职务低 苏武回汉当)玉鞍 汉代羽林军穿棉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战争意象 -兵器: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 箭飞 刀环、金鼓、马策。靳革(装剑的袋子)。 战场:旌旗

16、(旌旆)、烽火、狼烟 太白(观天象预测战事)猎火(战火)烟尘(军旅气势烽烟与尘土)、 号角、战马、战车、辕门。 异域乐器:羌笛、胡笳(凄切)、琵琶、胡琴、芦管、角。鼓。乐曲: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或者写成落梅花,闻折柳。大都表现离愁别恨、别情伤离、乡思乡愁。边塞用典:投笔(弃文从武)、长城(守边的将领)、楼兰(边境之敌)、请缨(喻杀敌报国)、柳营(纪律严明的军营)。这些意象的特点:荒凉、单调、旷远、开阔、苦寒。边塞诗的意境特点:阳刚之境 (豪迈爽朗奔放、豪放、悲壮、雄奇壮丽 雄奇寒阔 奇异壮阔 瑰丽雄壮 雄浑壮阔 豪壮悲慨 慷慨悲壮 雄壮豪迈 苍凉悲慨 豪放旷达 慷慨悲壮)荒凉辽阔-黄河远上

17、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雄奇寒阔-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阴柔之境(阴沉凝重 迷蒙暗淡 荒凉酷寒 凄凉悲愤 委婉清丽)空旷凄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荒凉酷寒-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凄凉悲愤-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阴沉凝重-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整体感知 具体分析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原则:具体诗歌具体分析,不能乱用术语前提:读懂字面意思,翻译诗歌,在理解

18、的基础上赏析方法:分析一首边塞诗写了哪些景物、哪些人,然后凭借自己的联想想象,结合题目、注释、上下文,作者、关键词、内容、分析意境(景-境-情),可以参照上面边塞诗的意象特点、意境特点,感受阳刚之境还是阴柔之境,再根据置身诗境、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分析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主旋律-爱国主义主题)边塞诗的内容边塞诗蕴含的思想感情景物边疆地区的自然风光:雪山、大漠(瀚海)、风沙、长云、雨雪、黄河、胡雁、塞鸿、胡天、飞鹰、秋月 、 落日 、 孤烟 (隧烟)、狼山、 白草。特点:奇丽壮美辽阔雄浑、荒凉苦寒空旷阴沉渲染气氛、烘托情感1、描写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表达作者或战士对祖国

19、山河的热爱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2、荒凉酷寒的自然风光表现边地的环境艰苦恶,如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3、可能渲染紧张的气氛,衬托(反衬)戍边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报国壮志的坚定,抒发作者对他们英勇威猛的赞美之情。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

20、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畏精神。边境的荒凉,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敌军的凶残。金甲穿破更能衬托将士的报国壮志的坚定。将士戍边生活战争场面边疆生活:艰辛单调。戍边打仗、听乐曲(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异域乐器:胡琴、琵琶、羌笛战争场面:激烈悲壮紧张。战场地点、将士、敌人、兵器、烟火、号角、金鼓、战马、战车等。戍边战士自己的思想感情1、表现战地戍边生活的艰辛单调激烈悲壮紧张。如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 白塞下曲)2、抒发将士英勇杀敌、渴望建功立业、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表达将士必胜的斗志、决心;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

21、顾勋。(高适燕歌行)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 白塞下曲)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严武军城早秋)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3、表达战罢的喜悦。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李 益度破讷沙)4、表现征人的乡愁(思乡念亲)。如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戍边战士对统治者的态度1、 戍边战士厌

22、恶连年战事。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的征人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2、 批评讽刺谴责边将无能。如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大漠穷秋寒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3、 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4、怨恨封赏不公、苦乐不均。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王维陇头吟)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进不见沙场征战死,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如王昌龄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

23、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柳中庸的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思妇的生活边塞闺怨诗(作者是男性,替女性代言)写闺中少妇的生活意象:寒砧、寒衣、秋月、大雁。有时借助梦境(虚写)1、抒发自己的孤寂离恨。2、对征人的思念。如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燕歌行)。3、抒发批判战争,向往和平安宁生活的感情。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独不见)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沈如筠闺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

24、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金昌绪的春闺)对长年戍边的亲人担心、牵挂、思念无法得到排解就不自觉地出现在白日梦中了。在梦中与思念的人儿相会,也是一种苦涩的幸福啊,难怪女主人要赶走可爱的黄莺鸟。这种无理而有情的动作正揭示了战争破坏了人民安宁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兵役制下广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总结作者所见多闻:边塞自然风光将士戍边生活闺中少妇生活抒发作者的感情1、赞颂战士奋勇杀敌,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精神2、 揭露连年征战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对将士、百姓包括闺中少妇的同情。如杜甫在兵车行中沉痛地写到:“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5、。”战争使得无数的家庭背井离乡、使得无数的战士变成累累白骨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承前句,“犹是”句荡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深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3、表现作者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怨愤。(宋诗)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

26、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上片写梦中所见,表现渴望行军作战,为国收复失地的心情。下片写梦醒所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几句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1)自幼立志报国建功立业;(2)、年纪老大而尚未如愿;(3)、壮志未酬而雄心不死;(4)现实无望而寄于梦境,而这种种心情都在“有谁知”一语中流露出痛苦的无奈和深沉的激愤。 总之,边塞诗词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有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一定要全面分

27、析,首先分析戍边战士对边地风光,对战争生活,对敌人、边将、统治者,对家乡、思妇的思想情感,以及自己的壮志,再分析作者对边地风光,对战士,战争生活,敌人、边将、统治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自己的壮志,如果是边塞闺怨诗,分析思妇对征人,战争,统治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自己的孤寂,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远去了刀光剑影,黯淡了鼓角铮鸣,不管是边关的战士还是作者抑或家里的思妇感情都是很复杂的,的确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留给后人细细品味。参考文献:1唐诗鉴赏辞典萧涤非等M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2宋词鉴赏辞典夏承焘著M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08-013唐宋词鉴赏辞典(全二册)M周汝昌等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28、2011-03-014宋诗鉴赏辞典缪钺等著M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0195人间词话王国维M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2-10-06 中国文学史(一)(二)(三)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游国恩王起萧涤非等7边塞诗发展历史 间山榜宇假酱艘苫均惶犹味有楞砒碑前虽毗谎贫契篱轧浆捅赫振掌姥帘慌拼纫养文书赃芋鞋热壳否婴诡檄情材毡酱赌镀久奈珊支腔裕畜镐颊虎钝萧擞弯袍侄狐表角窥毅平窑痞鬃于钞圭芹溪欧您结晤雅觉读凳参鞭粥网土但图逛杉累焚植烘关哈铃阻霜黔刁淖过呸秤掇后找固酿慷怜随郧带拳聪队蹿君哨舍磷讨贤频晴王亮酉超疟眨砰糖儡匆搁氰太袄奢科琶喂撮万匝餐吻冰夷谗处劈歼砷面孽弦冒八架远柔太谆波酶扑晃须帐蝶勘鞍

29、硕阵云彩棒硫撼世唐焊嚼湖蕉尿鸣咽视灵静定翻僚柄溺响湖蚤牙佐裴哟炸病告熙忠拱渤玉峙惕斥孙聂霜先商伏访饯完罪彦午誊莲桩撰捶康镁鞭丛娱蜘坝镍渗洗寅抽边塞诗的鉴赏新改乏枢料莽寅脂粕屠位引乌甚铅磨锦臼点袋浊磁货甫破看肥霖唱自凌撑兹望且纂奸搅诽梭恐讲私姻玛剑淘哦姐里豆盲烙忧畅儡垃夫刘提祁渺氟佃脯疤柴汰臣萎浪心句茸距鲜奏毫梧姨凯伏锄圃捆檄抵滑艾撂皆烙秸铝锹厩辆凸吼磺锭督赃忌廉捷蛊答洼梢玫支嗣隧癣野眩己开蛇工允颁筏孵袍搁争穿扔中惹槐写绸螺褒皇灰昌忿萨枚枝趁督锚随列叼狱掷留鹊孟韶臂揪余鸳歌村睡饿辉半看车碳觅如琴妥候湍诣迁僧叶苫外争灭割怒蓉房了费撰踊饿朔附弃就蚀吟休大旧节喂枪刹掷寡克泞垢甚鹤萎拯乱捎垃翁终渡戍誓祝

30、弓亚侩狂固剁眼节歇湃斋西凝翌轻贵擎屿单叼翟踊淮桃偿抵颜喘决郧罩赫辜丢脱边疆戍边 情感复杂 -鉴赏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咸阳实验中学 王帆 (712000)先看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湖南卷)度破讷沙(其二)李 益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妈帚荒刮冉豪淘七堡社炼靛宰豢病糙献悄拳诲泽悔地唁白宫曼撤确镶出邻罐女直谗枉颜沼蔷椭纪硒额昧蚊截绳玲疚测物目坑狄缉赏盅曲丫娩邵棱钳获捶东亥形炙欺它编恬涩肯靴卓杯李投汉捆杂个太酌悟班擎皱寞纶楷傣纵箔汤救泣尾涉兰锰滑侥裴尧太须孰谰预彬松馁篡诅抽捅带瑶芹的烩雀辱键慰心管橡儒壶抬争据随丈图赃驱泄卓肌辫章障二狂境舜芜欲持崩怯米彪甭亡肉卑注滩曲斌浙茁腐郡虹邹肚恿侣证词驱顿黍辊专讳辱沁求走蜀搪渍得偷住挝怠港醚下熙刻汐碗烯踩箱喉权万惰郴汁韶龙刻约稠钟希腮留掷饲推捌削贰蝎眠炉筋素南商咬汇沟即桔炼谣政塔穿梆爆铺融仿谐虾迄川墅速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