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暗挖区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56497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185 大小:7.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暗挖区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5页
2暗挖区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5页
2暗挖区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5页
2暗挖区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5页
2暗挖区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暗挖区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暗挖区间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1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11.1、设计概况11.2、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21.2.1地形地貌21.2.2地层岩性31.2.3地质构造51.2.4岩溶、水文地质条件51.2.5不良地质现象61.2.6场地岩土力学特征61.2.7工程地质条件评价81.3、隧道周边环境影响81.4、施工布置91.5、工程特点及施工重难点101.5.1确保无水施工是下穿工程的重点101.5.2确保既有结构沉降不超标是下穿工程的难点111.5.3确保防水质量是隧道工程的施工控制重点111.6、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121.6.1施工要求121.6.2技术保证条件151.7、参建单位18第二章 编制依据182.1、编制说明1

2、82.2、编制原则182.3、编制依据192.4、编制内容20第三章 施工计划203.1、施工进度计划203.2、施工材料计划213.3、施工机械设备、质量检测设备配备计划22第四章 施工工艺技术234.1、技术参数234.2、总体施工方案274.3、工艺流程274.4、施工方法及控制要点314.4.1施工测量314.4.2进洞方案384.4.3初期支护394.4.4大管棚施工474.4.5结构防水施工524.4.6钢筋工程施工624.4.7二次衬砌664.4.8初支、二衬背后注浆施工694.4.9暗挖*运输704.4.10*排水施工方案714.4.11进洞管线布置与照明724.4.12浅埋施

3、工方案及技术措施724.4.13暗挖*岩溶处理734.4.14超前地质预报施工784.4.15下穿构/建筑物处理措施794.4.16监控量测804.5、检查验收及质量保证措施914.5.1总体检验914.5.2开挖924.5.3拱架924.5.4喷射混凝土934.5.5锚杆944.5.6钢筋网944.5.7衬砌钢筋954.5.8衬砌砼954.5.9防水974.5.10雨季施工措施984.5.11冬季施工措施99第五章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005.1组织保障1005.1.1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生产职责1005.1.2安全生产保障体系1035.1.3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045.2技术保障措施1065.2

4、.1保证技术管理力量,建立技术管理体系1065.2.2完善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工程实施中严格执行1065.2.3严格现场技术管理,落实技术质量承包责任制1075.2.4强技术攻关1085.2.5加强施工监测1085.2.6实行技术人员现场值班制1085.3安全保障措施1085.3.1土方开挖安全预防措施1085.3.2钢材加工安全保障措施1105.3.3出碴运输安全保证措施1115.3.4抓斗提升安全保障措施1125.3.5钢筋作业安全保证措施1145.3.6支模作业安全保证措施1155.3.7混凝土作业1175.3.8日常施工安全保障措施1195.3.9通风1205.3.10排水1225.3

5、.11照明1235.3.12有害气体1235.3.13临时用电安全措施1235.3.14浅埋施工安全措施1245.3.15洞内逃生管道1255.3.16防水施工安全措施1255.3.17反坡排水安全保证措施1265.3.18地表构/建筑物防倾斜、开裂、坍塌安全措施1275.3.19进洞制度措施1275.3.20监控量测措施1285.3.21地质预报安全措施1285.3.22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障措施1295.4应急预案及措施1315.4.1应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1315.4.2组织机构及各小组职责1335.4.3应急预案工作流程1355.4.4应急抢险队伍1415.4.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值班

6、制度1415.4.6主要危险源1415.4.7事故应急措施1425.4.8应急物资设备准备及管理1495.4.9安全培训及应急演练1505.4.10安全措施费用管理1515.5监测监控1525.5.1下穿*站房、居民区楼及地下停车场监控量测1545.5.2下穿既有铁路施工监控量测1555.5.3监控组织机构1565.5.4预警响应156第六章 劳动力计划1576.1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计划1586.2特种作业人员配置计划1586.3劳动力配置计划158第七章 计算书及相关图纸1587.1洞内通风方案1597.2液压模板台车方案1607.3隧道爆破方案174 7.3.1爆破设计总体方案17

7、4 7.3.2降震技术措施及设计要点174 7.3.3爆破设计176 7.3.4爆破震动及对环境影响的安全控制指标182大家好!第一章 工程概况1.1、设计概况*站*站*位于*,线路出*站后先下穿*售票厅(3层)、客运站台、铁路股道及行包地道,于YDK26+324.116左偏下穿*后,下穿茶花、博泰等小区数栋7-9层居民楼、茶山广场地下一层停车场、沁苑商务公寓(7层)之后,再下穿靠朝阳洞路*人民法院(5层),进入朝阳洞路下后至*站。本*右隧起讫里程为YDK26+143.2-YDK27+073.8(YDK26+294.811=YDK26+300.000,短链5.189m),左隧起讫里程为ZDK2

8、6+143.2-ZDK27+073.8(ZDK26+272.779=ZDK26+300.000,短链27.221m)。本*为双洞单线隧道,右隧全长925.411m,左隧全长903.379m,全隧采用矿山法施工,开挖方式为机械开挖,施工方式为台阶法。根据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本工程危险等级为I级,危险等级系数为1.1。1.1.1线路平面*站*站*YDK26+143.2YDK27+073.8段左、右线线间距从16m渐变为13.5m,全隧为双洞单线结构形式。进口端洞身段出口端右洞平面YDK26+143.2+324.116段为直线YDK26+324.116YDK27+065.

9、800段为R=400m左偏曲线YDK27+065.800+073.8段为直线左洞平面ZDK26+143.2+353.156段为直线ZDK26+353.156ZDK27+061.006段为R=380m左偏曲线YDK27+061.006+073.8段为直线1.1.2线路纵断面 *站*站*轨面最小埋深约16m,轨面最大埋深约为29.3m。 右洞坡度2上坡-8.671下坡26.427上坡2上坡26.8m374.811m480m43.8m左洞坡度2上坡-9.212下坡26.427上坡2上坡26.8m352.779m480m43.8m1.1.3特殊段落下穿*站房地段下穿*股道段下穿居民楼段基础形式及埋深情

10、况拱顶埋深16.5m,基础形式为群桩基础,拱顶距桩底26m隧道拱顶距火车股道22m,隧道拱顶距车站行包地道16m居民楼一般为条基和桩基,上覆土层46m,隧道拱顶埋深约1622m,拱顶以上强中风化白云岩层约816m超前支护拱部180范围采用一环159大管棚预支护(管棚内设4根18钢筋笼);拱部120范围采用42注浆小导管,壁厚4.0mm,L=3.5m,环向间距0.35m,纵向间距1.4m拱部120范围采用42超前注浆小导管,小导管L=3.5m,环向间距 0.35m,纵向间距1.5m拱部120范围采用42超前注浆小导管,小导管L=3.5m,环向间距 0.35m,纵向间距1.5m初喷混凝土36cm厚

11、C30喷射混凝土,全环设置28cm厚C25喷射混凝土,全环设置28cm厚C25喷射混凝土,全环设置系统锚杆拱部采用32注浆锚管,角度60,L=3.5m,对拱顶部位围岩进行注浆加固;边墙采用22砂浆锚杆,L=3.0m;锚杆间距:1.01.0m(环纵),梅花形布置拱部采用32注浆钢花管,L=3.5m;边墙采用22砂浆锚杆,L=3.0m;锚杆间距:1.01.0m(环纵),梅花形布置拱部采用32注浆钢花管,L=3.5m;边墙采用22砂浆锚杆,L=3.0m;锚杆间距:1.01.0m(环纵),梅花形布置钢筋网采用6钢筋,构成2020cm网格,全环双层设置;钢筋网应与锚杆尾端连接牢固采用6钢筋,构成2020

12、cm网格,全环双层设置;钢筋网应与锚杆尾端连接牢固采用6钢筋,构成2020cm网格,全环单层设置;钢筋网应与锚杆尾端连接牢固加强支护采用I28b型钢钢架,全环设置,纵向间距0.35m/榀;采用I20b型钢钢架,全环设置,纵向间距0.5m/榀采用I20b型钢钢架,全环设置,纵向间距0.5m/榀二次衬砌采用65cm厚C35防水钢筋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为P10采用50cm厚C35防水钢筋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为P10采用50cm厚C35防水钢筋混凝土,其抗渗等级为P10仰拱填充采用C20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采用C20混凝土二衬钢筋主筋采用10根22,纵向钢筋为14,箍筋为10钢筋主筋采用5根20,纵向钢

13、筋为12,箍筋为8钢筋主筋采用5根20,纵向钢筋为12,箍筋为8钢筋监控量测地表最大沉降值为20mm,隧道拱顶最大沉降值为30mm,水平收敛最大值为20mm(警戒值:监测控制值的0.75倍),建筑物倾斜警戒值一般取i0.002轨面沉降值不得超过10mm;相邻两股钢轨水平高差不得超过6mm;相邻两股钢轨三角坑不得超过6mm;前后高低(纵向水平)6mm地表最大沉降值为20mm,隧道拱顶最大沉降值为30mm,水平收敛最大值为20mm(警戒值:监测控制值的0.75倍),建筑物倾斜警戒值一般取i0.0021.2、工程地质及水文情况1.2.1地形地貌本*隧道处于溶蚀中低山及*溶蚀盆地北侧、黔灵山溶蚀残丘东

14、面和*溶蚀盆地核心地段,*向斜北部扬起端近轴部,属于*构造盆地中心区,位于*市主城区核心区内。现状地面整体地势较平,地面高程为1066.337m1076.07m,相对高差约为7.4m,本*隧道由于受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影响,线路通过两侧范围内民用建筑物密集,工程环境条件复杂。线路平面布置图1.2.2地层岩性因ZDK26+143.2-+300段下穿*售票厅和铁路股道,不具备钻探施工条件,故该段勘察资料引用已审查通过的株六线增建第二线引入*枢纽工程*站房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相关成果。据引用资料成果可知:ZDK26+143.2-+300段覆盖层为块石层与红粘土层,下伏基岩为松子坎二段白云岩。本次勘察*隧道

15、下伏松子坎三段的岩层地段(YDK26+798.30-YDK26+842.95)没有钻孔布置,故勘察未做松子坎三段白云岩的描述。综合本*的区域地层特性,划分岩土层,每个岩土层分布按岩土层代号、岩土名、时代成因、岩性描述如下表:地层划分及基岩特征地层编号地质年纪及成因岩性描述层厚(m)层底高程1-1-1Q4ml砼路面:杂色、质硬。0.31065.77-1073.961-1-2杂填土:杂色,由回填的粘土及少量碎块和生活垃圾组成,碎块石成分主要为白云岩和灰岩,硬杂质含量为30-50%,粒径2-20cm,组分均匀性差,结构较松散。1.8-3.21067.74-1070.651-6-1块石层:杂色,由回填

16、大块石及少量碎石、粘土组成,碎块石成分主要为白云岩及灰岩,硬杂质含量为58-80%,粒径10-50cm,局部大于1m,均匀性差,结构松散。0.9-5.41062.95-1068.471-3-1Q4ei+dl硬塑红粘土:呈透镜状或似层状分布,厚度不均,于块石回填层之下,上覆于基岩,褐黄色,土质较均匀,致密-块状结构,偶见铁锰质结核,夹强风化团块。复浸水特性为II类,收缩后浸水膨胀,不能恢复到原位。1.0-6.01057.35-1066.938-17-2TSZ2白云岩:浅灰色,中厚层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偶见针状、痘状溶孔,岩芯多呈块状、短柱状、柱状。RQD值30-75%,部分岩芯表面偶

17、见蜂窝状溶孔,晶洞,节理多呈闭合状,少数张开状节理为方解石细脉胶结,胶结程度良好。30.1-41.21028.13-1045.507-17-2Tyl1白云岩:灰白色中厚层风化白云岩,细-中晶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柱状。RQD值30-75%,部分岩芯表面偶见蜂窝状溶孔,晶洞,节理多呈闭合状,少数张开状节理为方解石细脉胶结,胶结程度良好,岩体较破碎。11.2-19.51045.50-1047.01部分地质剖面图1.2.3地质构造本*隧道在区域上位于扬子淮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之*复杂构造变形区。其构造格局形成于燕山期,先期在近东西向主压应力及自东而西单向主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于

18、近南北向,东翼倒转西翼平缓的卷曲状褶皱-*向斜,该向斜长轴呈北-南向延伸。地下车站位于*向斜东南翼,距离向斜轴部约3385m,场地岩层为三叠系松子坎组二段、三段(TSZ12、3)白云岩及杨柳井组一段Tyl1白云岩,其产状均为8940。1.2.4岩溶、水文地质条件1.2.4.1岩溶本*隧道隧址区为可熔岩分布区,受构造影响,岩溶地貌较为发育,据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及相关资料表明,本次勘察的拟建*隧道段调查范围内的可溶岩分布地段岩溶形态主要为溶洞、溶沟(槽)、石芽为主。本*隧道初勘和详勘共施工37个钻探孔,有3个钻探孔揭露溶洞,遇溶率为8.1%,本场区属岩溶弱发育区。1.2.4.2地下水(1) 地下水

19、本场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周围居民生活污水,补给范围广,补给来源丰富。(2) 上层滞水:其分布及水量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水量有限。岩层裂隙与岩溶水:主要以风化裂缝、节理、裂隙及溶孔为赋存空间和运移通道,主要补给水大气降水、周围居民生活污水,场地周边泉眼等,补给范围广、补给源丰富。工程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同地段地层赋水性差异大,特别是岩溶地区地下水受构造节理裂隙、岩溶洞及管道控制,具体分布不均匀,规律性差的特点。本场区引用初勘钻探22个钻孔,施工24小时后量测的地下稳定水位为1054.38m左右。本次勘察钻探46个钻孔,施工24小时量测地下稳定水位为1051.78-1064.32m。

20、故本次勘察场区范围内地下水位标高约为1051.78-1064.32m。(3) 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本场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周围居民生活污水,补给范围广,补给来源丰富。拟建路线以南明河为区域地下水排泄基准面,南明河南北两侧的地下水均向南明河汇集排泄。主要赋存空间为中风化基岩的风化、溶蚀裂隙及溶洞,属岩溶水,富水性一般。分直接渗入和地表散流通过各类岩溶的灌入补给两种方式。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资料及本次勘察期间所取水样的水质分析成果,本场地属湿润、半湿润II类环境地区。1.2.5不良地质现象场区属非岩溶区,场地岩性为碎屑岩,主要为泥岩,无煤系地层、采空、瓦斯分布。(1)断层本工点线路范围

21、内未见断层发育(2)滑坡、崩塌及松散堆积物场区范围内未见滑坡、崩塌及松散堆积物、地面塌陷、土洞等其他不良地质现象发育。1.2.6场地岩土力学特征(1)硬塑红粘土层分布在场区地表,处于硬塑状态,物理力学性质总体较为均一,其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如下表:硬塑红粘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 (2)本*中风化白云岩岩体承载力特征值见下表:中风化白云岩岩体承载力特征值计算表 (3) 本*白云岩岩样物理力学指标统值见下列两表:松子坎组二段(Tsz(2))白云岩岩样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杨柳井组一段(Tyl(1))白云岩岩样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1.2.7工程地质条件评价1.2.7.1 场地整体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1)区域

22、构造稳定性评价本次勘察成果表明拟建场区岩性为可溶岩构成,场地地层结构较简单,第四系地层厚度变化较小,单工点基岩面位相对稳定,本场地属构造稳定地区,未见活动断裂、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地形较为平坦,无液化土层存在,岩溶不良地基经工程处理后,场地总体稳定性良好。(2)场地适宜性评价根据对*市区域范围的地震地质调查与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场地开阔、平坦、密实,场地内无可液化地层,基岩稳定,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综合评价场地工程地震条件较好,适宜拟建工程项目的建设。 (3)场地地震效应分析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

23、11-2010)附录A和*市轨道交通1号线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本场地所属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1.2.7.2地基稳定性评价及持力层选择场地周边不存在高陡临空面,不具备整体滑移条件,地基整体稳定。*隧道地基持力层为松子坎和杨柳井组白云岩,白云岩厚度大,承载力较高,压缩性小,是理想的天然地基,建议白云岩作为*隧道持力层。1.3、隧道周边环境影响本*隧道位于*市主城区范围内,其下穿*、*、朝阳洞路,周边管网密集,上空有架空电线,地下管网多。*隧道范围内地面建筑物较多,其中多为19层民用建筑。其中位于*隧道

24、路线正上方或左右边线30m内的主要建筑有玉田坝新一栋小区1#、2#、3#及4#,该四栋建筑基础采用条基,对隧道修建影响微小;桂花园小区2#、3#、4#及5#,该四栋建筑基础采用条基,对隧道修建影响微小;博泰小区3#、4#及5#,该三栋建筑基础采用条基,对隧道修建影响微小;茶花新村小区1#、2#、3#及4#,其中1#和2#采用桩基,最大埋深7.6m,桩底距离隧道顶板约8.4m。茶花新村1#和2#建筑基础下隧道顶板稳定基岩厚度大于隧道单幅洞宽(6.49m),1#和2#桩基对隧道开挖稳定影响较小。司法厅职工宿舍紧邻*隧道ZDK26+714的左侧,基础形式采用桩基,最大埋深约10m,桩端距离隧道顶板约

25、4米,该职工宿舍对隧道的开挖稳定影响很大;茶山广场紧邻13Z(K26+143/27+069)20与13Z(K26+143/27+069)21钻孔,广场下修建一层地下停车场,停车场基础采用桩基。桩端与隧道洞顶之间围岩厚度大于8m,地下停车场对隧道修建影响微小。上述建筑与*隧道的位置关系及影响大小见下表:1.4、施工布置本段暗挖*正洞施工只设置两个施工通道,在线路里程YDK26+405.406、YDK26+889.6处各设置一个竖井,横通道进入左右线正洞,施工平面布置分为三部分,竖井场区布置、竖井横道道施工布置,以及正洞内布置。(1)施工用水施工用水是从市政管网就近接入。选择100主供水管进入施工

26、场地,并做好防冻措施。(2)施工用电施工用电从业主指定的电网接入,根据用电负荷测算及施工需要,并依据业主提供的变压器容量设置一台630KVA变压器。所有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变压器输出端设总控制箱,各施工作业面设分控制箱,通过电缆输电至各用电地。另外,施工场地配一台300KVA的内燃静音发电机,以备停电暂时使用。(3)施工供风为满足*通风的要求,配备2台通风机,通过风管向*隧道内供风。(4)施工通讯洞内与洞外采用内部电话取得联络之用,主要管理人员配备移动通讯工具,保证每天24小时开机,随时能与施工现场保持联系。(5)消防设施场地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消火栓及灭火器,同时与当地消防部门联系,

27、取得市政府部门的检查认可,并坚持消防经常自检,确保设施经常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满足消防要求,施工中消防设施不得挪用。(6)洞内布置断面图隧道正线内布置主要有台车布置、风水管、通风设备、行车区域的布设。具体见下图所示。1.5、工程特点及施工重难点1.5.1确保无水施工是下穿工程的重点根据地质剖面图及地址勘察结果,*结构均处于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环境中,且大部分位于基岩裂隙水层内。结构底板处地基土、隧道顶部大部分为中分化泥岩层,若掌子面排水效果不好,泥岩遇水软化,隧道仰拱难以成环,泥岩层遇水自稳性很差,拱顶及掌子面容易出现局部坍塌。根据地勘结果,该区段无地下潜水、承压水水位。由于该区域地下水分布不

28、连续,未形成稳定水位,不考虑地面采取降水处理。否则引起的地层原有围岩完整性破坏,威胁既有铁路线的安全。根据场地周边地下情况及特点,在地质岩层交接发生变化的底层,极易形成水囊或溶洞,通过地勘资料显示,该区域出现溶洞的情况很小。故在考虑掌子面疏干排水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原有强风化、中风化围岩既有应力的不改变,掌子面无水作业,是本*施工控制的重难点。1.5.2确保既有结构沉降不超标是下穿工程的难点*隧道下穿*站房,拱顶埋深16.5m,该处基础形式为群桩基础,拱顶距桩底26m,施工中怎样控制该区段地表最大沉降值不超过20mm,隧道拱顶最大沉降值不超过30mm,水平收敛最大值不超过20mm(警戒值:监测控

29、制值的0.75倍),建筑物倾斜值不超过警戒值(i0.002),是施工过程中管控的重点。*隧道下穿*股道及行包通道,拱顶距火车股道22m,隧道拱顶距车站行包地道16m。该区监测控制根据相关规范执行:轨面沉降值不得超过10mm;相邻两股钢轨水平高差不得超过6mm;相邻两股钢轨三角坑不得超过6mm;前后高低(纵向水平)6mm。由于受地质情况的限制,洞外加固措施无法实施,设计按照加强洞内加固、少扰动的控制思路,施工过程中确保既有结构沉降不超标是下穿工程的难点也是重点。*出*站场后先后下穿博泰小区、桂花园小区等13栋59层居民搂及茶山广场地下停车场,据地勘资料,居民楼一般为条基和桩基,上覆土层46m,隧

30、道拱顶埋深约1622m,拱顶以上强中风化白云岩层约816m。从设计文件及现有竖井及横通道已开挖地层来看,该片区地质情况极佳,分布于中风化泥岩层,但结构物基础距离隧道拱顶较近,在隧道开挖作业过程中极易引起应力释放,出现不均匀沉降,致使建筑物倾斜或拉裂,控制洞内振动,减少地层扰动,保护利用原有围岩自稳性,加强洞内洞外监测,将地表最大沉降值为30mm,隧道拱顶最大沉降值为30mm,水平收敛最大值为20mm(警戒值:监测控制值的0.7倍)。临近或下穿房屋时基础差异沉降最大值按有关部门的要求确定(倾斜警戒值一般取 i0.002),是施工过程中管控的重点。1.5.3确保防水质量是隧道工程的施工控制重点*下

31、穿既有线结构采用马蹄形断面形式,二次衬砌时分幅进行,仰拱与矮边墙两侧均设有纵向水平施工缝。另外,小断面隧道内防水层操作环境条件差、初支与二衬同步作业施工,作业空间狭窄,施工干扰较大,因此防水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工程近期及远期质量的成败。所以*隧道防水层施工及二衬结构两道防水层施工质量管理是隧道工程的施工控制重点。纵向施工缝环向施工缝6米1道二衬施工缝设置示意图1.6、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1.6.1施工要求 根据该段隧道衬砌断面形式、地质条件及开挖影响范围、既有构筑物情况,通过工程类比分析,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法。结合围岩、埋深等具体情况,本*隧道选择台阶法施工。在下穿、临近既有建筑物、既有铁路时,应

32、加强隧道的监控量测及对既有构筑物的监测,采用加密小导管台阶法施工开挖。全隧道采用人工机械配合开挖,严禁爆破施工。根据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结合原类似施工经验,在施工中遵循以下要求。(1)在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全面熟悉设计文件,核实路线资料、设计标高、各部结构尺寸,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现场核对,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全面安全可靠,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予以充分估计,并制定相应的处理预案,配足通风设备及应急物资,保证施工需要;对下穿铁路段施工前收集、核实铁路相关资料,并与相关图纸核对,确保施工安全。(2)隧道进、出口施工前先施作超前支护、仰坡防护及防排水设施,再进行隧道开挖,以

33、确保进、出口稳定和施工安全。(3)隧道施工严格遵循坚持“管超前、严注浆、少扰动、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早封闭”的原则。(4)隧道施工时控制开挖进尺,初期支护必须紧跟掌子面并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时施作;隧道初支时对渗流点进行注浆封堵以保证二衬及防水板施工的无水条件。(5)施工中加强对结构支护体系的稳定性进行监测分析,并按仰拱超前二次衬砌13个衬砌循环的原则分段整体灌注,严禁半幅施工,以确保仰拱及底部施工质量;拱墙二次衬砌采用一次立模灌注成型。初期支护随挖随支,尽早封闭成环,以提高围岩的自承能力。(6)当围岩存在局部软弱带、节理、顺层等不利于隧道围岩稳定的情况时,可能发生掉块或坍塌,施工时及时与设计

34、、地勘单位联系,对支护体系进行酌情调整。 (7)初期支护和围岩均为暗挖隧道主要受力结构,施工时严格按设计办理,减少对围岩的扰动,确保初期支护的施工质量,并加强施工地质工作,若开挖情况与设计不符,请及时向设计、地勘、业主、监理提出,避免盲目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8)初期支护参数和采用的施工工法密切相关,在施工中根据揭示地质情况,核实设计工法的适用性,若发现与设计不符,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9)隧道初期支护紧随开挖面及时施作,以减少围岩的暴露时间,控制围岩变形和防止围岩松弛,确保施工安全。(10)初期支护钢架集中加工制作,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试拼装。(11)二次衬砌钢筋施工时须采取有效

35、措施确保防水板不被刺破,在防水板铺设后设置临时挡板防止机械损伤或衬砌钢筋焊接时产生的电火花灼伤防水板。当二次衬砌完成后应对拱顶二次衬砌与防水层之间空隙进行充填压浆。(12)本隧施工中加强综合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工作,并逐段核实围岩级别,如与设计不符,应及时提出,以便变更,规避施工灾害的发生。 (13)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在施工中加强洞内洞外观察,加强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净空变化收敛监控量测工作,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调整支护措施,以确保结构稳定、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14)施工中对隧道开挖可能对地表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以便发现问题,尽早处理。(15)施工前对*股道原状、地下管线等进行详细调

36、查,并做好记录、摄像等工作;施工中,应全程对隧道施工可能造成的地表环境影响进行监控量测,若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单位,以便处理。(16)隧道监控量测,应按图纸规定的项目以及测点布置和观察量测要求实施。应对监控量测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各种关系曲线,根据测量资料所绘曲线的变化情况与趋势,判定围岩的稳定性,预报险情,确定其后续施工中应采取的措施,并为修改设计提供参考依据。(17)为了更好地指导现场施工,在施工中加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工作,根据本隧特点选用相应的超前地质预报及监控量测方案,具体按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指南及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相关设计图纸办理。(18)施工时及时做好洞

37、内抽排水系统,不得散流、不得积水。软质岩地段施工排水沟不得沿边墙基脚设置,距边墙基脚适当距离,以防止水沟渗水软化边墙基底围岩而降低其承载力;本隧均为反坡施工,施工中配足抽排水设备,及时排除掌子面积水。(19)隧道施工使用材料的选择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提供的材料指标及相关规范、规定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0)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施工机具、器械的堆放及工程的开挖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较大,应提前做好疏导、分流工作;同时注意防火安全和文明施工,并根据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结果,采取具体的措施,合理进行施工安排,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1)隧道实行文明施工,提高机械化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并减少

38、对周边居民正常生产生活次序的影响。(22)隧区地下水砼具微腐蚀性,对砼中钢筋具微腐蚀性;施工时进一步取水代验,明确地下水腐蚀级别,必要时应进行防腐处理。 1.6.2技术保证条件(1)施工监控量测隧道施工期间开展监控量测,并将监控量测作为关键工序纳入现场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有洞内外观察及掌子面地质描述、拱顶下沉量测、周边位移收敛量测、地表下沉量测,周边居民房地面下沉、结构裂损量测。其它项目为选择项目,包括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内力、锚杆轴力,围岩与支护间的压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量测等。 掌子面地质描述隧道每次开挖完成后,由地质工程师实施,专门的施工安全监控量测单位的人员配合,对掌子面出露

39、的地质情况进行描述、记录,并判定围岩的级别与设计情况是否相符。如果不符,需要进行支护参数和工法等的相应变更,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以及衬砌结构的受力满足设计要求。 地表沉降监测采用高精度水准仪测量地表及周围建筑物的沉降量,由专门的施工单位监控量测人员实施,其监控点的布置和量测频率见相应的设计图纸;在靠近房屋基础及管线处的差异沉降最大值按有关地下管线部门的要求确定。 拱顶下沉和洞周收敛位移量测采用隧道专用位移收敛计配合高精度水准仪进行隧道拱顶下沉和洞周收敛位移量测,由专门的施工安全监控量测单位的人员实施。其监控点的布置和量测频率见相应的设计图纸。根据隧道拱顶下沉和洞周收敛位移量值以及变形的变化趋势和

40、围岩的稳定性来确定开挖方法是否安全、支护参数是否合理以及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等,同时调整预留变形量的取值。 衬砌内力、锚杆轴力和围岩压力等选测项目的量测采用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压力盒和多点位移计针对不同的隧道断面结构以及不同的地质情况和隧道不同的埋深,进行初期支护钢架内力、二衬内力、锚杆轴力、围岩与衬砌间的相互作用、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内部位移量测。通过对锚杆轴力、地层内部位移初期支护的内力大小进行的量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评价所采用的开挖方法是否安全可行以及初期支护参数能否满足稳定围岩的要求。以便修改初期支护的设计参数和选择合理的开挖方法。 通过围岩压力和二次衬砌内力的量测,并进行在荷载-结构模

41、式下的隧道二次衬砌内力和变形有限元计算分析,从而对隧道的长期安全性做出评价。(2)地表沉降控制浅埋、超浅埋及不良地质段按先围岩超前加固及护顶后再开挖的原则进行设计和施工。矿山法隧道采用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施工中重视和加强监控量测工作,把监控量测工作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并及时反馈信息指导设计和施工,确保隧道结构施工安全。施工中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采取短进尺施工,严格控制台阶长度;钢架拱脚、墙角处采用锚杆(管)锁脚加固。开挖后及时进行初期支护或临时支护,工序紧扣、紧密衔接,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掌子面稳定性差时,及时喷射砼封闭。在初支完成3-5榀钢架距离后,立即对初支进行充填注浆,避免因初支后的

42、空隙或空洞引起地表沉降,其余地段也应及时进行初支后注浆。加强开挖及初支后的堵水注浆,避免因失水引起的地表沉降。施工过程中(包括竣工初期)对围岩及支护结构、地面建(构)筑物进行必要的监控量测,以便及时获取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地表下沉。(3)超前地质预报施工中以地质调查法为基础,以超前钻探法为主,结合多种物探手段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采用宏观预报指导微观预报、长距离预报指导中短距离预报的方法。A、长距离超前预报:采用地震波反射法(TSP203),对掌子面前方约30100m范围内的地质构造带的位置、规模、性质作较为详细的预报,预测岩体的完整性及岩溶和地下水的发育情况。每100m施作一次,当有异常

43、情况时适当加密。B、中短距离超前预报:采用红外探测、地质雷达等物探手段对掌子面前方进行中短距离超前预测、预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25m一次,一次范围30m。C、超前钻孔探测:采用掌子面超前水平钻孔对TSP203和红外探测、地质雷达的预报结果进行验证,每个断面布设3个探测孔并一孔取岩芯,探测孔25m一个循环,单孔长度为30m左右,相邻探测孔之间的找搭接长度为5m;当有异常情况时,结合TSP203和红外探测结果判释,必要时适当增加钻孔或加长钻孔。D、近距离超前探测:利用在隧道开挖工作面上钻小孔径浅孔来探测前方围岩的地质情况,做3m深为探测孔。 对地质调查法、物探法、超前钻探法等预报手段所取得的资料

44、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相互印证,并结合掌子面揭示的地质条件、发展规律、趋势及前兆进行预测、判断,根据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结果,相应优化调整工程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及结构安全,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根据超前地质预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工程预案。 位于可溶岩地段隧道,仰拱施做前应对隧底进行超前探测,并根据超前探测的结果,采用基底换填、注浆加固等综合处理措施,并且加强施工防护,以保证施工安全及结构承载安全。(4)岩溶处理岩溶发育地段的隧道开挖与支护,根据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确定的岩溶形态及大小、填充情况与隧道的相对位置等具体情况综合研究。A、对拱部充填溶洞原则上采取导管超前预支护,后开挖通过的措

45、施。B、对小型溶蚀空腔,可开挖后根据溶洞规模及形态研究处理:一般隧底的溶洞根据水文条件,能回填的进行回填,否则采用梁、板或桩基措施跨越;边墙及拱部溶洞空腔,原则上采用混凝土回填处理。C、对大型溶洞,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专项处理措施。D、有突水突泥风险的岩溶,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对地质构造富水地段采取超前帷幕注浆、超前周边注浆措施进行处理。E、对溶洞填充物的清理和对溶洞围岩处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安全措施。F、*隧道反坡施工时,根据预测的涌水量,进行抽排水设计。配足抽排水机具,根据地勘资料,该*可能岩溶管道、裂隙水发育,对局部出水点原则上采用深孔注浆进行封堵,对大型岩溶管道则根据其发育形态现场研究处理。1.7、参建单位建设单位:*市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勘察单位:*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中铁二院(成都)咨询监理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