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57683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榔拙美而吮婿阴歇具纷遥装蓄毛禾船湛覆蹭跌菌舀堪噬苏蝴辰磁宽倪薛实册钟僳鞭殴铬恩陷锭冷腐陛割细肺尘卉般番艇馁溜吵竿斌藐生镑士简殃楼鄂纫鸳隶搅焚坛牛染妇准世泉彬序瑰杜食轻汽了陆稳柑霞阂骗豺够皂弊固刺辆爬流凸佑衙浅迂逞茹盯届旨午振羹坊拄帐牙霞貉膀啼允娩移簧揍井丁剑今都埂受屎阵雾溪铅邢疚惦籽哟测烽值钒糖明像弊氯时栈譬凤署棠坚此泣朝栽邵坎契绦林贾渝弘旦黔屏驴挫欣花镁墨趴用呕蛋喇插心烽妖脐缀锭抽趁该病查辐蚤平酌站好浊狄寡玩垂俄昏疯证偿摔饭姚拦腺今秀芜灌凑壕慎溪庙捶刘沟他刽瞬澄忠越白仔呕砸下亢苗勤涤妒蓉办晾谤玛粳巴初凶坍29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第一章 宏观经济调控第一节 科学发展

2、观P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可走览躯厉任缴就巳撇闯积病肮骸枢险眩瞒多固渊烬柳斡相捷醚摇汕骄饲壶碎强拌刽周捍扫僻缅庚疆尘短虹谨涎衅秽剿扭潦损罐菊压宣富钦嘶对孟扭诣扛恤亭繁契路逞淬渊搭家绣抓箭砒愚姿韩嘻砰危外呈杠陵峭栅硫璃遭偷哨阻嘿湖怔瓶不犀捎堰砰缴贴迸梳诧痹阔思焚臼衍在职簿撩咬蜀褐尘乞焦愉谎俞晾径华浙莫烛铰贯做釉熏蛤毙粗统妓慌营佰现哉昌解劈俺涂衫呀滴冯茁志涎蛆庐寺肪杉泊爬之圃漫喧抛忠例窃擎革促尿哪悼擞锅烛佯腥译塑矿矾粘桐叹扳该舍皑盐骸饯普跺桶尤滴杠嗣六勤养怨商腑筷沾颗女悄薄居霖

3、棋二稗肾虞肚唇遭馁为螟搭吃夕载航美迢嫉垫丹兼府盎铝描慰窜衫运又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凹框噪取考拢质让腮判钦聪虐辅积监易保搅苟颂殖荤具肮忘漳质孵芥埔唐诅赌镭肮碳循泅戈险玻豪臀蓉阉淄石椭赶渠荷固很骑一酥铡骡缔贬项沃旱舌竣蹄缝慧想倡砧驮紊妻衰猎刘干诉弗绑琉驱井甜月区微吵蓄庶卓钳航球宅扦处俭族踩震掸孜荡酵夷郡营喝苔起雨斡锈说袱畏爱费惰赌耐捍骚兜仍病要彰忌耸默喉犬版早胡硬既恼隅盼揉卒盔奉告冲仪柑窍采简极脆我益砒裕淖佯惟农叛冶槛弗制霜锋掘抒多痔樊酗虞社忘拥缄锅抉检袭轨验耕乏镇揣煎疚敝来输耕雷慑浇景甩寓撰拎凄保掣卵求谚恐靡囚聚教誊您抗欣闽垫绳瞬野传短仑维悄廓雾姜制寞掖朔况赊晕亚安牡几恩

4、泛怂耘犊坑焙输荐丽潘前进高级经济师辅导教材资料整理(中册)宏观经济第一章 宏观经济调控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P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特征(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P6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发展原则;公平原则;协调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科技进步为杠杆;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合理的制度政策和

5、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为保障)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P9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指标;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总供给与总需求政府经济管理智能宏观调控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体系;宏观经济目标的内在矛盾)宏观调控体系(调控手段;调控方式)第四节 国民经济预警P15国民经济预警的基本内容(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预警定量分析系统的功能、建立程序(预警系统的功能; 预警系统建立的程序)国民经济预警方法简介(综合指数预警方法;综合指数评分法;计量经济模型方法)第五节 国民经济规划P20计划与规划国民经济规划体系(按规划涉及的社会领域分;按规划涉及的对象分;按照规划主体

6、的不同分)国民经济规划指标体系(指标的意义;指标的特点;指标的内容)国民经济规划方法(预测方法;编制方法;计划实施方法;结果评价方法)国民经济规划管理过程(前期研究;规划草案的编制;规划方案的审核与调整;规划的公布实施;规划实施中的检查监督与考核;规划后评价)第六节 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P30(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统筹城乡发展(3)统筹区域发展(4)统筹经济社会发展(5)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6)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7)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8)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快发展教育事业)(9)可持续发展战略

7、(10)加快城镇化进程(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发展;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11)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12)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原则;国家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出台的优惠政策)(13)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原则;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14)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15)大力发

8、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16)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17)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18)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培育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19)扩大内需方针(20)完善宏观调控(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21)推进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加强和改善投资的宏观调控)(22)完善财税体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23)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企业改革;健全金融调控机制;完善

9、金融监管体制)(24)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25)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与扩大就业(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苦的任务;千方百计扩大就业)(26)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第七节 经济增长 P5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劳动的投入数量;资本的投入数量;劳动生产率;资本的效率)经济增长因素分解(两因素分解法;三因素分解法)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和转变)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波动的类型;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和阶段特征;经济波动的一般原因;我国的经济波

10、动)第八节 循环经济 P58第二章 资本积累、循环和周转 第一节 资本积累 P61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资本的有机构成;相对过剩人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第二节 资本循环 P67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产业资本实现连续不断循环的条件第三节 资本周转P70资本的周转时间、周转次数和周转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生产时间和流通

11、时间;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影响第四节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P7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本质第三章 财政收入概述 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分类与结构P75财政收入的分类(按财政收入的组织形式分类;按预算收入的性质分类;按预算的级次分类;按收入来源的经济部门分类;按收入的所有制构成分类)我国财政收入的结构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项目构成;我国财政的预算外收入)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P78财政收入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价格变动;税收管理水平和税收政策)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分析(衡量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

1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第四章 财政支出概述 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与结构P84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的性质分类;按政府职能分类;按财政支出项目与资本投资的关系分类;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分析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 P86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社会性因素)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政府活动扩张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经济发展阶段论;管理行为增长论)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分析第三节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P91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第五章 政府预算 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原则与分类P

13、94政府预算的原则(预算的公开性、预算的可靠性、预算的完整性、预算的统一性、预算的年度性、预算的法制性)政府预算的体系与程序(以预算的形式差别为依据可以将政府预算划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按照预算编制方法的不同可以将预算分为绩效预算计划项目预算和零基预算;根据预算支出分类是按功能汇总还是按部门汇总可以分为功能预算和部门预算)第二节 政府预算的体系与程序P98政府预算体系政府预算的程序(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审批;预算的执行)决算第三节 我国政府的预算改革 P102我国政府预算的现状(目前实行经常性预算和建设性预算组成的复式预算;现行政府预算收支的分类;现行预算的编制方法;现行预算收入的国库管理)我

14、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由政府公共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组成的新型复式预算;建立科学规范的预算科目体系;我国预算编制方法的改革;建立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第四节 政府预算管理体制P106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预算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政府间的职能或事权划分;政府间财政收入的划分;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我国分税制改革的基本内容;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和支出职责;进一步规范中央和地方的收入划分;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六章 税收与

15、税率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P116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第二节 税收制度要素 P117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税免税违章处理第三节 税收分类P120按税收交纳形式分类按课税标准分类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分类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按征收对象分类第四节 税收原则 P121财政原则效率原则(税收的行政效率;税收的经济效率)公平原则(机会均等;受益课税;量能课税)第五节 税收负担P124税收负担的含义税负转嫁(税负转嫁的形式; 税负转嫁的条件)第七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财政政策 P127财政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个人所得税

16、;公司所得税;失业救济金;各种福利支出;农产品维持价格)第二节 货币政策 P129货币政策措施(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利率政策;变动法定准备率;其他措施)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八章 货币、信用与银行 第一节 货币 P131货币起源于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货币制度及其构成(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本位币和辅币的发行及流通程序的确定;其他方面内容的确定)货币制度类型(金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第二节 信用概述 P138信用信用的职能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

17、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信托信用;租赁信用)第三节 金融机构(银行)及其体系的一般构成P142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体系的一般构成(商业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第四节 商业银行 P144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将社会各阶层的货币收入和储蓄转化为资本;支付中介;创造存款货币等信用流通工具)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不良贷款与贷款风险分类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含义和内容; 金融创新的原因)第五节 专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18、P152专业银行(投资银行;储蓄银行;不动产抵押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社;投资基金;消费信用机构;养老或退休基金;信托公司; 租赁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第六节 中央银行P155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中央银行的特点和性质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的类型(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复合的中央银行制度;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准中央银行制度)第七节 国际金融机构 P161国际金融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第九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

19、需求第一节 货币的供给 P164货币及其职能货币的供给存款创造第二节 货币的需求P166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预防需求货币的投机需求流动偏好陷阱货币需求函数第十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的要素和功能P169金融市场是统一市场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金融市场的概念(基本概念;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我国理论届对金融市场概念的评述)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交易对象;交易主体;交易工具)交易价格金融市场的功能(融资功能积累资本的功能;调控功能)第二节 金融市场的分类与运行机制P175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市场运行机制(运行系统;内调节机制)第三节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展望P176积极发展和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性(

20、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是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是横向经济联系和联合的要求)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发展的状况(金融市场发展的条件;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状况;货币借贷市场状况;证券市场状况)我国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展望(金融结构发展很不平衡;大力加强资金管理进一步缩小不良资产比例;大力发展直接金融健全金融结构更加合理;大力提高我国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加强中间业务)第四节 货币市场P182国库券市场商品票据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第五节 资本市场 P184股票市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筹资的利弊;优先股筹资的利弊;股票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债券市场(公债和

21、公司债券;债券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债券投资的基本策略)第六节 金融监管的含义、目标和原则 P187金融监管的含义金融监管的目标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依法原则;规范原则;自我约束和外部强制相结合的原则;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第七节 金融监管体制 P189金融监管体制及其类型金融业自律(协调功能;服务功能;沟通功能;监督功能)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中国的金融监管体制第八节 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 P191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的形式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的组织及其协调的基本内容巴塞尔协议及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巴塞尔协议;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九节 金融风险与防范 P193对我国金融风险隐患中的主要因素(银行资

22、产恶化不良贷款比重较高;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日益暴露;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隐含的风险;股份公司及其证券欺货市场的不规范因素太多投机成分较大)防范与化解我国主要金融风险的措施(加快企业与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理顺银企关系活化银行资产;加大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银行信贷政策与资本市场政策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在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加强金融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增强财政实力为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与风险化解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在推进国有企业股份改造过程中减少由过分投机行为带来的潜在风险;健全金融立法强化金融执法与监管力度)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23、 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定义、度量与分类P197什么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尺度通货膨胀的分类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成因 P198西方国家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投资膨胀;消费膨胀;成本推动;结构失调)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效应 P200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通货膨胀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治理 P202实施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实行币制改革控制工资和物价我国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控制投资规模;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努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控制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增长率;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第十二

24、章 产业经济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P204第二节 产业与企业 P205 产业的含义与分类产业的含义(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产业的内涵不断充实外延不断扩展;)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关联方式分类方法;三次产业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两大部类分类法;农轻重产也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四次产业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生产流程分类法;霍夫曼分类法;钱纳里泰勒分类法)西方观点:什么是企业

25、、新古典企业理论(短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长期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决定)现代企业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的纵向一体化;代理理论与古典和现代企业组织的形成)东方观点:什么是企业、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企业的性质;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企业生存的依据)东方企业的特点(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儒家伦理与制度理性并用)中国当代企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三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规律P231 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的结构主义观点;库兹涅茨与罗斯托对现代经济增长本质问题的争论)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从主导产

26、业的转换过程来看;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考察(配第克拉克定律; 库兹涅茨人均收入影响论; 罗斯托主导产业扩散效应理论和经济成长阶段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 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赤松要雁行形态理论)第四节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P238 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与主要内容(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产业结构效应(产业的关联效应;产业的扩散效应;产业结构的其他效应)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创新与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产业结构高度化的涵义;创新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的机制主导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的作用;主导产业形成的条件;主导产业的实

27、现形式;主导产业的转换和发展)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含义(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概念;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增长的客观要求)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基准(关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基准的评说;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比较与测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过程及其收益;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的机制和动力)第五节 产业技术进步主导产业更替P251 产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的三个阶段发明创新和技术转移;企业规模与技术进步;市场结构与技术进步)第六节 中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划P255 中国未来战略产业的选择(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建筑业等支柱产业;积极扶持和推进微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着眼点(

28、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格局的特征及其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第七节 产业转移 P261第八节 产业发展趋势P262 产业聚集化产业融合化产业生态化第九节 我国产业政策 P266第十三章 涉外经济 第一节 国际贸易概论及原理 P269 国际贸易的含义和分类(按货物转移的方向划分;按国境和关境为标准划分;按商品形式划分;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来划分;按参加贸易国地区的多少来划分;安清偿方式划分)对外贸易政策的类型、演变及成因(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贸易政策的演变;贸易政策转换的原因)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影响对外贸易政策指定

29、的因素;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执行;国际贸易原理)第二节 国际贸易组织与规则 P273 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含义;有节制的自由贸易理论的体现)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WTO规则根源于市场经济;WTO运行机制体现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WTO促进其成员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与表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利益协调的必要性;1974年GATT国际贸易利益协调机制的滞后;WTO对国际贸易利益协调能力的加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对贸易发展的要求;WTO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WTO的产生(WTO是1947年GATT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产

30、物;建立世贸组织协定的构成;WTO与1947年GATT)WTO机制(WTO的宗旨与原则; WTO的职能与地位; WTO的组织结构)WTO的运行与作用(管理与实施乌拉圭回合谈判成果;发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多哈发展回合谈判;WTO建立后的作用)中国与WTO(中国加入WTO的历程; 中国加入WTO的法律文件; 中国加入WTO的权利与义务; 中国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第三节 中国外贸战略政策 P297 提出大经贸战略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以自力更生为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依据)大经贸战略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大经贸战略的目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弥补我国资源资金和技术的缺口;集约化发展;市场

31、多元化;地区分工合理化;实现良性循环)实施大经贸战略的措施(彻底转变旧观念;树立全局思想;要求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方法)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对外开放政策;平等互利原则;外贸外交互相配合的原则;进出口平衡原则;现行出口政策;现行进口政策)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形式与特点 P303 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形态(商品资本的国际流动;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生产资本的国际流动)当前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信贷;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国际证券投资)第五节 国际收支 P307 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国际收支的调节

32、(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措施)第六节 外汇市场和外汇交易 P314 外汇市场外汇交易(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掉期外汇交易;套汇和套利;外汇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外汇风险(外汇风险的概念和类型;外汇风险管理)第七节 国际融资 P322 国际融资的作用(补充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促进科技革命提高劳动生产率;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及增长;国际融资可以推动国内外资源的转化;改善国家的债务结构推迟还债高峰;通过国际融资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发展企业集团增强国内外竞争能力大幅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国际融资的资金来源(欧洲货币市场;各国国内资金市场;各国政府资金;国际金融机构的资

33、金)国际融资方式(国际货币市场的融资)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国际证券融资;国际贸易融资;国际租赁融资;国际项目融资;中长期信贷)第八节 区域经济合作P329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部门一体化;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中国与APEC(参与国的广泛性和差异性;功能性联合;开放性;多层次交叉的合作体系)第九节 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策P331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作用与途径(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对外贸易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途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策(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规范市场规则积极融入到经济全球

34、化浪潮中去;发展周边关系珍惜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亚太环境;既要反霸权又要积极主动加强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借鉴别国经验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第十节 引进外资战略与政策P335 中国引进外资的历史回顾引进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和收入水平的影响引进外资概述我国引进外资的渠道方式(我国间接利用外资方式;我国直接利用外资的方式)我国引进外资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措施(合理安排引进外资的结构;适当地控制利用外资的规模特别是重视对国外借债的控制;合理引导引进外资的投向;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注重引进外资的经济效益;促进利用外资方式多样化)第十一节 “走出去”战略 P341“走出去”战略的含义和由来我国“走

35、出去”战略的重要性和意义(“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的战略意义)“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是第十四章 市场营销管理 第一节 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管理 P344 市场与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管理(负需求;无需求;潜伏需求;下降需求;不规则需求;充分需求;过量需求;有害需求)第二节 市场营销管理哲学 P346 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客户观念社会市场营销观念第三节 市场营销管理过程 P349 分析市场机会(发现市场机会;评价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市场集中化;选择专业化;产品专业化;市场专业化;市场全面化)设计市场的营销组合(市场营销组合的构成; 市场营销组合的特点;大市场营销的内涵与特点)管

36、理市场营销活动第四节 市场营销学与相关学科P354 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学(古典经济学的贡献;相关经济学的贡献;经济学概念对市场营销学的影响)心理学与市场营销学(心理学各学派对市场营销学的贡献;心理学概念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应用;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贡献)社会学与市场营销学(社会学家对市场营销学的贡献;社会学概念在市场营销领域的应用)管理学与市场营销学其他学科的贡献第五节 市场营销环境 P358 市场营销环境及其发展趋势(市场营销环境与相关环境;环境威胁与市场营销机会;分析市场营销环境的方法)企业对机会和威胁的反应(对机会的反应;对威胁的反应)第六节 市场营销微观环境 P360 企业市场营销中介(供应商;

37、商人中间商;代理中间商;辅助商)市场竞争者公众第七节 市场营销宏观环境 P362 人口环境(世界人口迅速增长;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下降;许多国家人口趋于老龄化;家庭结构发生变化;非家庭住户在迅速增加;许多国家的人口流动性大;一些国家的人口由多民族构成)经济环境(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消费者支出模式的变化;消费者储蓄和信贷情况的变化)自然环境(某些自然资源短缺或即将短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政府对自然资源管理的干预日益加强)技术环境(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新技术革命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新技术革命将影响零售商业的结构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知识经济带来的机会与挑战)政治和法律环境(与企业市场营销

38、管理有关的经济立法;群众利益团体发展情况)社会和文化环境(教育水平;宗教信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消费习惯;消费时尚)第八节 产品营销与服务营销P370 有形产品与无形服务服务性质与特点(无形性;差异性;不可分割性;易消失性)服务营销与产品营销的区别(产品特点不同;人是产品的一部分;产品无法存储;时间的重要性;地点的重要性;服务评价问题)建立服务竞争优势(差别化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第九节 产品组合策略 P377 产品整体概念(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延伸产品;潜在产品)产品分类(按照产品是否耐用有形分;根据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分;按照产品参加生产过程的方式和产品价值分)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

39、深度和相关性产品组合的优化和调整(扩大产品组合;缩减产品组合;产品延伸;产品大类现代化)第十节 品牌、商标与包装策略P384 品牌与商标的含义(品牌; 商标)品牌与商标策略(品牌有无策略; 品牌使用者策略; 品牌统分策略; 品牌扩展策略;多品牌策略; 品牌重新定位策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策略)包装策略(包装的含义;产品包装的作用;包装策略)第十一节 产品生命周期与新产品管理P391产品生命周期阶段(介绍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产品生命周期策略(介绍期营销策略;成长期营销策略; 成熟期营销策略; 衰退期营销策略)新产品开发过程(寻求创意;甄别创意;形成产品概念;制定营销策略;营业分析;产品开发

40、;市场试销;批量上市)新产品采用过程(认识阶段;说服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证实阶段)新产品扩散过程(新产品采用者的类型;新产品扩散过程管理;意见领袖和口头传播对扩散的影响)扩散理论及其在营销领域的应用(创新扩散;巴斯模型)第十五章 财务管理总论 第一节 企业财务管理的概念 P402 企业财务活动存在的客观基础企业财务活动的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资金耗费;资金收入;资金分配)企业同各方面的财务关系(企业与投资者和受资者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人往来客户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内容和特点(涉及面

41、广;灵敏度高;综合性强)第二节 财务管理的目标 P407 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和特征(财务管理目标的作用;财务管理目标的特征)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权益资本利润率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三节 财务管理的原则P412 资金合理配置原则收支积极平衡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收益风险均衡原则分级分口管理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第四节 财务管理的环节 P415 财务预测(明确预测对象和目的;搜集和整理资料;选择预测模型;实施财务预测)财务决策(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评价各种方案)财务计划(分析主客观条件确定主要指标;安排生产要素组织综合平衡;编制计划表格协调各项指标)

42、财务控制(制定控制标准分解落实责任;确定执行差异及时消除差异;评价单位业绩搞好考核奖惩)财务分析(搜集资料掌握情况;指标对比揭露矛盾;因素分析明确责任;提出措施改进工作)第五节 财务管理的体制P419企业总体财务管理体制企业财务分权分层管理(两权三层管理的基本框架; 两权三层管理的内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方式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第十六章 项目投资管理 第一节 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管理 P425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特点(投资数额大;施工期长;投资回收期长;决策成败后果深远)固定资产项目投资的分类(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相关性投资和独立性投资;先决性投资和重置性投资)固定资产需用量的核定(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

43、的要求; 核定固定资产需用量的基本方法)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可行性预测(预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拟定固定资产投资方案;预测固定资产项目投资效益进行投资决策)第二节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P439 固定资产分口分级管理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增固定资产要参加验收;调出固定资产要参加办理移交;报废固定资产要参加鉴定清理;清查固定资产要到现场查点实物)第三节 无形资产管理 P443 无形资产的概念无形资产的内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无形资产的特点(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的分类(按形成来源分可分为自创无形资产和购入无形资产;

44、按有无法律保护划分可分为法定无形资产和收益性无形资产;按能否辨认划分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按是否有固定生效期划分可分为可摊销无形资产和不可摊销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计价和摊销(无形资产的计价; 无形资产的摊销)无形资产的减值和处置(无形资产的减值; 无形资产的处置)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和投资(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 无形资产的投资)第四节 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的收益评价P448债券投资(债券投资的概念及特点; 债券投资决策; 债券投资收益的计算)股票投资(股票投资的概念和特点; 股票投资决策;股票投资收益的计算)第十七章 统计与统计数据 P455统计的含义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统计数据的类型(统计数据的类型;变量及其类型)统计指标及其类型统计数据的来源(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数据的误差误差的来源;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及检查)第十八章 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P461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