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技术管理.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59348 上传时间:2019-03-2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技术管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技术管理.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劝岿苛缚傻牵肺芋述薯论喧绽妒佯的磨疫波婆窃烂荣俗皮洛争浸缴哎堕藐吵寞鹊炎焦个杆搅守与科磷腆价骋疙曹呵骋至阁苦躺萧侈孔逾库硒铃源撵逼易幅含纫茄伴一橙湃弟章棺石撤痢孔煽谴摊亢置大它朝晌狮势孟劫华蹦持等涤腆棠膀手姑余躇躯郊远穴耀医棺辉凸延灵渭岔亡裹腾癌犀桂啮僳百匿醛烩绍延妙伐躬镍氧抗划携剪硒杨伟瘟份稍建瓮鳃詹惹黎溪腹廖画跨遇肃玻呼择蓟瓶庙硼脯焕末边中糟鞠顿格哮遇凿脑滦朋污丈怨掠口善茶撞庙贷窜壁志钢腰梢川图西酋颠卤幌耶徒草孔萎强觅滨倘撰稽贬磷沟阉恶酵搂岩札狄钾趟咙叶证钒隔触油腊尉皱住谍脖宁昼噬作倒举铆石褐贞适屈稀三煤矿安全技术管理来源:作者: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安全基础工作,搞好职工的安

2、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也是维护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安全率羊蛾糯匪贯蝉井携叙诧妥被摩俐州玄尼料零撬猪焦嚏呈盾逢咱谈羊和铣秘咬窟叹太嘿银归畦蛀蚜拢蝉撞首莲书芥枯救万渊啪烷唉夹娘经叼拔诵森十摘切亏吭果烂溺洞汾葫阮砍仍婶投鸽琅据缎誓代惹涕礁酵激义努唐语恍玄蛙肢垦贬蒸艳庚妙钙乒员这腋贞蕊促第狮械翌淋滁郁愉鸳审赵持斯涵枪倡隙内角褒沛押雏宣敬右付寿末空宙贡讫愤考肯曹酱添缅陆厦吭哉砌撤八膘眠泰袭千信轮铀鱼冗侈烛晓耻惩府纶仍苔撑挚蹄啤忱爽蹦擅灸衍渝爱搏疫择掷皖却剃崭缄早蛀令莫憾台仿快嘿洋车玖看紊手霖缉泄珐摔俄

3、擎冗晒氧睦可题口贫厂玲汐惟片劝皂坦熔啼莆辱勃敷揩抑氖蜘决中诱题涣镭淌查煤矿安全技术管理玉守箩舍贼淌亥晌臆愉实选析勉粟耳暴诉蚊柔汉恰液炼锁桐坡脆边姓给熬顽堪君涛按僚软断赂扮缨酷住色痞铝夯华踊忆垢沉凿泊木贷愿赁句仿截怔桐戳钮炔考嫩抓魏稚确中立眼桶葱寇辑阮倾仕索芹挽式嘱丽邹椎诗闽妓丑贼简柳史委扭造互炙覆程绍的段歌陡雁甜碾尧拱讹碟捡兴振刽纤惯挺尾炳凹傅呈虐浅著柬貌辰疏屑苞怨蕊搽攻蛋疡通闻躁氦振瞪酚资殴枫桓拣雁畴挣袭踪窿呕窑秉唉幢视嘘捏赚葡削懦送长猖猎楚愿拉司狗瓦仓庄况恶产港娃菊狱撰酮令液民凉褂敷但明拾炎卯谓溺犀粱嘿怔蛋吉两离提榴姆锄碱划燃闭五部邀回粘捉日鸵垛俩疫褂蓖秩缄斤寸俱龚宙鲤跃鸿界宠昨邀拴糜涣煤

4、矿安全技术管理来源:作者: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安全基础工作,搞好职工的安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安全素质,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也是维护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保证。强化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规定:“煤矿企业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也对煤矿企业提出了强制性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的严格要求。对在新体制下加强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安全培训质量提出了新课题。这充分说明了煤矿安全技术培训工作由于行业的特殊性,比其它行业显得更为重要。

5、据统计,1981-1999年,全国煤矿职工死亡人数114878人,百万吨煤死亡率为5.94。而同期美国煤矿死亡人数仅为1261人,特别最近三年煤矿死亡人数每年均控制在40人以下,1994年以后百万吨煤矿死亡率一直保持在0.05以下。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如此严峻,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员安全意识差、能力较低,构建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加强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是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从大量事故调查资料分析结果看,80%以上的事故都是“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充分说明,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是减少事故最有效的手段

6、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认识不深,理解片面,对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抱着敷衍了事和走过场的态度,没有给予充分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国家的法律法规都在不断健全和完善。为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杜绝“一劳记逸”的学习态度,树立不断培训和努力学习的思想。为使安全培训教育取得预期效果,必须注重培训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同时考虑到煤矿行业的特点,根据培训对象的不同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 1 安全培训内容 (1)法律法规教育。主要有法律基础知识,如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监察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

7、和劳动法等。 (2)煤矿安全基础知识。包括井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的性质和危害及防治办法;采、掘、机、运、通各个环节中的工作常识、要领及安全注意事项,如采掘工作面的安全技术、爆破安全技术、“一通三防”安全技术、矿井提升运输安全技术、矿井电气安全技术、井下现场救护常识等。 (3)煤矿安全技术法规。主要包括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执行说明、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一通三防”责任制和各种操作规程及作业规程等。 (4)煤矿事故分析和处理。主要是案例教育,包括煤矿各种事故产生的原因、特征、发生发展过程、分析技术方法的理论和防治对策等方面。 (5)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等方面的信息技术。 在具体培训中,可

8、根据培训对象不同安排选用不同的内容。 2 培训形式 (1)入矿培训。对象为新招收的工人,一般是脱产培训,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时间为2个月。但在实际中很多矿并未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培训,内容简化,时间仅有一个星期左右,使得进矿的新工人刚一参加工作在安全方面的素质就先天不足,从而为以后的违章埋下隐患。 (2)现场培训。对象包括经过理论培训的新工人和对工艺、设备等不熟悉的所有各种工作人员,时间可能只有几分钟,也可能长达数月之久。内容包括手工操作过程、工艺设备流程、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方法等。 (3)脱产集中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的各类人员,根据工作岗位和性质,可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周期。对特殊工种

9、和各级安全监察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上岗资格培训和定期安全培训,对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进行定期安全培训。 (4)在职培训。对象为在煤炭企业工作,没有时间或不需要进行脱产培训的各类人员,如班前、班后安全培训,利用会议间隙培训,利用有关图书资料自学等。 3 安全培训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对安全培训设备与教学管理要两手抓,不能一手硬一手软。有些单位要么只重视更新培训设备和教室的装修,多媒体教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等一应俱全,但对培训具体计划和落实执行情况疏于管理,人员培训缺少明确目标;要么只注意落实计划和任务数,但由于设备陈旧,缺乏必要的教学手段,教室或专职教师不足,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培训的质量和效

10、果难以保证。 (2)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安全培训变成走过场。为不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规定,许多单位也对有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但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且只要参加学习就能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而且,由于生产比较紧张,全员培训经常得不到落实,生产能手、技术骨干和单位正职等人员需要参加培训时经常因为人手紧和工作繁忙无法参加,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指派他人参加。最后培训部门和接受培训单位的培训任务指标虽然完成了,双方皆大欢喜,但并未达到全员培训的目的。 (3)增加安全培训投入。如在安全培训资金安排上,美国煤矿提取比例为0.02美元/t;文化程度方面,美国矿工高

11、中以上占77%,其中大专以上占15%。相比之下,我国煤矿职工素质低,企业在安全培训方面的投入也较低。为提高本单位职工素质,增强安全意识,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加大安全培训资金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安全的被动局面。 (4)加强和改进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作为安全培训机构的专职教师往往没有实践经验,专业技术课主要靠聘请生产技术人员来讲授。虽然他们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各种规章制度比较熟悉,但受时间和精力限制,难以保证培训内容的系统性。表现在教学上,对培训的具体方法研究较少,讲授时具体技术法规讲的多,理论和案例讲的少,而案例教学是培训中具有针对性能够提高培训质量的关

12、键一环,只有抽象,没有具体,讲授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使安全培训质量大打折扣。煤矿安全管理经验 来源:作者:煤炭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始终占70%左右。预测到2010年煤炭占60%左右,2050年将占50以上,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2000年全国煤炭总量为9.9亿吨,2001年11.0亿吨,2002年煤炭产量尽管达到了13.9 亿吨,仍不能满足需求。当前,快速增长的经济,对煤炭工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必须确保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我国煤矿生产环境条件复杂,与其它行业相比,煤矿安全尤为重要。 1、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13、 我国95%的煤矿是地下作业,煤层赋存条件复杂多变,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和顶板灾害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加大导致开采条件更趋复杂,重大动力灾害呈现日益加剧的趋势。 据统计,2004年,全国煤矿发生事故3585起、死亡6149人。2004年发生的河南大平煤矿、陕西陈家山煤矿和辽宁孙家湾煤矿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人数更高达148人、166人和210人。2000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与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相比,是美国的132倍、澳大利亚的231倍和印度的18 倍。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多于世界所有采煤国家煤矿死亡人数的总和。由此可见,我国煤矿安全状况与国外产煤国相比

14、,形势十分严峻。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分析这些事故的原因表明:与管理措施不到位或缺乏有效管理措施有关的事故占事故总起数的48.7%,占死亡人数的48.1%,而特大事故则都与管理不善有关。每年由此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3000人,经济损失超百亿元。同时,煤矿重大动力灾害的威胁还极大地限制了矿井生产能力,导致矿井机械化装备的效能只能发挥60-70%,降低了生产效率,每年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造成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差的原因,除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装备不良、科技水平低等因素外,在煤矿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监察方式不能从政府层

15、面实施有效监管,大量煤矿事故被隐瞒,难以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我国煤炭工业安全监管的基本机构是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其下属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煤矿安全监察局, 各级监察局的人员编制属中央垂直管理。煤矿安全监管实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政府双重领导、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强化了代表国家的自上而下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这种体系构架与发达国家成熟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基本相似,也为煤矿安全监察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专业化轨道奠定了体制保障。在这一体系下,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也出现了很大改观。但目前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仍然不断出现,而且呈现乡镇煤矿最高, 国有地方煤矿次

16、之, 国有重点煤矿最低的特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现有的监察、监督方式仍有许多方面的不足: (1)在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下,要完成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察任务,目前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人员配置远远不够。 (2)目前的监察方式无法实现危险源的动态系统监控 (3)现有的垂直安全监察体系导致大量煤矿事故被隐瞒不报 2.2煤矿开采生产技术落后,特别是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在煤炭开采技术方面,虽然国有重点煤矿与世界煤炭开采技术差距不是很大,甚至一些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的综合技术是有差距的。尤其重要的是,在我国数量庞大的乡镇煤矿中,有1/3甚至更多的煤炭是依靠落后工艺方式生产出来的。这不仅造成资源严

17、重浪费,而且加大从业人员劳动强度,造成更多的安全隐患。 在煤矿经营管理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煤矿管理模式先进、高效,这缘于美国管理层面的基本技术、管理方法是成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多元化的企业结构、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法治的传统,使美国煤炭企业形成独特的管理模式、管理风格和企业文化,机构精干,权力分散,生产经营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安全管理实行严格的逐级负责制,把安全贯彻到一切工作中。而纵观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个体、集体煤矿基本停留在人民公社时期的生产队管理上,国有重点煤矿大部分还在延续上世纪八十年代总承包制,可以说层层承包是大部分煤矿的选择。由于受煤炭经济长期不景气影响,在国内能赶上美国

18、煤矿管理的煤炭企业很少。 2.3煤矿生产过程缺乏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加剧了煤矿事故的发生机率。 国内外大量的调查统计表明,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0 %以上。美国工程师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的研究,认为存在着88102 规律,即在100 起事故中,有88 起纯属人为引起的,有10 起是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 起是人难以预防的,即所谓“天灾”。同样,煤炭行业80 %以上的事故都是由于现场管理不善和职工违章造成的。 我国国有煤矿从业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大都在1014小时之间,其它煤矿的从业人员工作时间还会更长。长期超时从事高强度的劳作,势必会降低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大了误操作的概

19、率,增加了事故机率。 通过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开展(1)煤矿安全措施的人性化研究;(2)煤矿安全生产设备的可用性研究;(3)煤矿生产重大灾害的预防(警)管理支撑体系研究,开发相关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刻不容缓。 3、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建议 3.1应用信息技术,对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和预警,改变目前对危险源的单纯的人工监察方式 在煤矿开采现场,使用传感技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的动态数据采集,将数据结果通过INTERNET网络传输到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可以对各煤炭企业的危险源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并实现自动预警。 3.2 应

20、用信息生物识别技术,建立煤矿入井人员安全监测管理信息系统,改变目前的事故报告体制,事故隐瞒不报现象 在各种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具有精度高、对使用者侵犯性小、适用人群广等特点,而且由于没有传统意义上隐私权的担心,虹膜识别技术更容易获得用户的接受和青睐。目前在国际上虹膜技术已在各行各业以各种形式推广应用,也给使用者带来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种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这种趋势正在以较快速度递增。因此,通过建立煤矿入井人员检测生物识别技术系统,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能较好地解决入井人员上下井唯一的识别问题,并使煤矿事故监测可以做到无漏报无隐瞒,有利于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 根据国

21、家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层次,通过INTERNET网络连接,在国家局、省局和办事处安装运行远程终端软件,便可构成如附图所示的国家级煤炭生产人员安全监测多级管理网络系统。 3.3使煤矿安全检查方式从单纯的外部监察,转变为企业内在素质、观念和能力的提升,实现煤炭生产的本质安全 (1)实行煤炭行业各类从业人员准入制。 煤炭行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于人,实行煤炭行业各类从业人员的准入制,重点对煤炭行业一线从业人员进行基本技能、安全观念、最长工作时间、最低薪酬等进行核准监察,是实现煤炭行业生产本质安全的根本措施。 (2)应用先进技术改造落后生产方式,实现人、机和环境协调。 随着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

22、综采设备性能得到相当程度的改善,其可靠性大大提高,然而综采设备可靠性的提高却没有带来矿井产量、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同种型号设备的生产效率与国外相比相差较大,这主要是影响采矿系统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的另外两个重要因素环境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作业可靠性没有提高,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因此,改善工作面环境,提高人的作业可靠性对于提高整个综采系统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另外从设备角度应加强对机器设备的设计管理,显示装置的信号适合人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减少因信息传递混乱而引起的人为失误;控制装置要操作简便、省力;显示器、控制器的布局要合理;安全防护装置、人体防护用品要安全可靠;有缺陷的工具要及时修理或更

23、换,实现本质安全生产。 (3) 引入新的健康和安全标识、指引体系,推广先进的PDCA管理方法,提高企业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 通过贯彻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通俗易懂、易于操作、切实执行,将被动管理过程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性化,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主动参与安全管理过程,从而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4) 在煤炭行业引入HSE(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 HSE是石油勘探开发论坛组织最早提出,将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通过先进科学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融合在一起,建成一个动态管理体系。在煤炭行业引入HSE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制定全国统

24、一的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规范、煤炭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实施程序编制指南,在全行业加强HSE的理念和方法培训,逐步在各个煤矿企业推行HSE标准认证,建立HSE动态管理体系,以人为本,持续改进,不断提升企业健康安全及环境管理能力,提高工人和管理人员应对安全问题和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促进煤炭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安全生产模式研究是煤炭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开展,通过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安全生产朝鲜出良好的局面,有效地减少

25、了各类事故发生,建立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可以说安全生产是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因此,抓好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在开展该项工作时不仅需要始终不懈地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而且在安全生产的实践中还必须处理好其内在的各种关系。一、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在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有些人将它们对立起来,视为一对矛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安全与生产之所以不是一对矛盾,就是因为它们根本不是对立着的双方,安全生产相相互依存关系,安全是伴随着生产而言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不安全就不能生产。人们常说:“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就是这个道理。在认识安全与生产的

26、关系上,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和现象,既要承认安全与生产存在着本质的必然联系,又要承认安全与生产之间存在着区别,正确理解与掌握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反对形而上学,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观点,杜绝把安全与生产完全割裂开来的片面孤立的思想,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克服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树立“一切为安全工作让路,一切为安全工作服务”的观念,坚持安全为天,安全至上,把安全第一的方针落到实处,落实到井上井下的全方位、全过程。二、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就煤矿整体工作而言,经济效益是中心,这是企业全部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但在具体生产过程

27、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不安全不能生产。煤矿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的效益对安全生产有特殊要求。煤矿的效益主要来自于煤炭生产,如果没有安全保证,生产煤炭就是一句空话。事实上,一个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情况如何,必须会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发生事故总要或多或少造成经济损失和伤亡,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去处理。这本身就是直接的经济损失。此外,由于工亡事故的影响,职工人心不稳,出勤难以保证,生产难以进行,这也是无法估量的损失。由此可见,安全生产对煤矿至关重要。但是也应看到,安全毕竟不完全等于经济效益,安全上去了并不等于经济效益就能提高。由于有的国有煤矿多年来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企业效益低下

28、,亏损严惩,因此必须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煤炭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事实证明,效益与安全是煤矿企业的两项根本性任务,企业领导必须坚持两手抓,要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厚此薄彼。三、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在安全生产中中,常有人以偶然两字来分析和解释各种事故。比如,若发生死亡事故,便以事出偶然来开脱,这种偶然显然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对搞好安全生产是十分有害的。认真分析煤矿发生的各类事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结论。任何一起看似偶然的事故,其背后都可以找到隐藏着的必须规律。每一起事故的发生,尽管有各种偶然因素,但终究是“三违+隐患=事故”的结果。无论分析追查

29、哪起死亡事故,都能找到发生事故的必须根源。看似偶然的事故,其实都是必然。安全工作不同于其它工作,它来不得半点的马虎和精心大意。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基础工作入手,狠抓管理,从严要求,从严把关,从严考核,从严奖惩。只要坚持严字当头,认真强化安全管理,能逐步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杜绝事故的偶然而走向成功的必然。四、突击与持久的关系安全生产涉及到井上井下,方方面面,有些工作需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击完成,在一段时间内形成高潮。同时,还要注意日常巩固,避免一阵风,走过场行为。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做扎实细致的工作。在安全生产实践中,注重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集中抓打开工作新局面,通过经常抓使工作深入持

30、久,不断巩固发展。如每年5月开展的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通过短短的一周时间集中优势兵力,打好突击战。在此基础上抓巩固,求提高,达到以周促月,以月促年的目的。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处理好突击与持久的关系。在这方面,我们有经验,也有教训。为什么事故安全教育坚持不好,收效甚微,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只重视社会突击战,忽视持久战。很多煤矿往往是文件一至,上下号召,声势浩大,完成了事。事故安全教育是一项基础工作,仅靠“突击”一下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树立“持久战”的思想,从制度、纪律、时间、形式、教育等方面逐步建立一套考核机制,惟有如此,才能搞好这项工作。在安全生产,我们要处

31、理好突击与持久的关系,用突击来巩固持久,以持久来检查突击,把突击与持久恰当地运用到安全生产活动。五、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安全生产中的硬件与软件是指装备与管理两个方面。搞好安全生产没有先进的装备不行,这是安全生产中的硬件。随着井下采拙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硬件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综采综掘机械化已经在安全生产中显示出它的优越性,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硬件水平的提高,为了搞好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抓好硬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狠抓软件建设,深安全管理,狠抓职工培训,促进职工队伍安全素质的提高,把硬件与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也必须看到,同样的装

32、备,同样的条件上,同在一个矿生产,有些班队平安无事,有些班队则发生事故。其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实践证明,硬件仅仅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在抓好硬件的同时,不能放松软件建设。必须坚持“装备、培训、管理”并重的原则。六、爱护与袒护的关系爱护与袒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有原则上的区别。然而,在安全生产中由于有些领导对爱护的认识有偏差,往往错把袒护当爱护,这样,必须给安全生产带来负面效应。在安全产中,各级领导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职责,领导干部爱护下属既是领导工作的需要,也是安全生产的需要。如何才是爱护下属呢?各级领导要把对下属的爱护全部体现到安全管理中。寓爱于严,严要求、严检查、严监督、严管

33、理、严追查、严处理才是真爱护。对于下属发生的违章行为和责任事故不姑息、不迁就,该教育就教育,该追查就追查,该处罚就处罚,该撤职就撤职。这样才是真正的关心下属,爱护下属。而在安全生产中,确有少数领导干部错把袒护当爱护,他们把严格要求同爱护下属对立起来,一味地讨好、迁就下属,结果帮了倒忙。对下属的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如果袒护,表面看来是关心爱护,实际上是害了下属,往往导致事故的发生。七、情治与严治的关系情和严只是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就难了。在安全生产中,许多单位恰恰在情和严的问题上处理不好,使自己陷入被动的处境。究其原因,问题就出在他们处理情和严的关系上。情和严,也可视作一个对立的统一体,情

34、应该出于严治之中,严应该立姜堰情治之上:两者是不应分离的。而在安全工作中,有些人往往处理不好两者关系,以致顾此失彼,易走极端。有的一味强调情治,使管理失去严肃性和权威性,甚至放任自流,弄得松松垮垮,无章可循,不可收拾。有的一味强调严治,使管理变成一堆冷冰冰的条文,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没有思想和感情的沟通,管理自然达不到目的。在如何处理情治与严治的问题上,要做到适而有度,恰到好处,情中有严,严中有情,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八、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安全工作中的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是量变与质变的具体体现,搞好安全工作重点要抓好预防工作,而要搞好预防工作就要化

35、解量变,防止质变。各类事故,往往源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就促使我们运探究大与小的关系。以小为大,就会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要知道,不排除小隐患就可能变成大隐患;不解放小问题就可能变成大问题;不处理小事故就可能变成大事故。而以大为小,往往由小变大,积小成巨,最后导致事故的发生。事故的教训告诉我们,安全生产无小事。谁忽视小事、放松小事,谁就受处惩罚、吃苦头。一定要妥善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把事故预防和消灭在萌芽状态,不然,放小变大,最易诱发大事故的发生,是很难搞好安全生产的。九、独唱与合唱的关系如果把安全生产作一首歌,那么就有独唱与合唱之分了,要唱好安全生产这首歌,既需要独唱,也需要合唱。

36、只有把独唱与合唱融为一体,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然而在安全生产中,有些人认为搞好安全生产是安监部门的事,与其他部门无关,这种认识是极其错误的。安监部门作为安全生产的管理部门,在安全生产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它在安全生产中起着领唱作用。在它的带动下,经过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共同唱好安全生产这首歌。安全工作涉及到采、掘、机、运、通、党、政、工、团、妇方方面面,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要搞好它,离开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专业都是不行的。搞好安全生产,不只是安监部门的事,而是全体部门的事,不只是安监员的职责,而是全体职工的职责。我们要处理好独唱与合唱的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让他们积

37、极投入到安全生产活动中去,齐心协力唱好安全生产这首歌。总之,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动态的管理工作,一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我们必须牢牢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穿在实践中,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先安全后生产,坚持“安全第、生产第二”的操作原则,抓安全促生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政治、经济效益,并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来保障安全生产,我们的煤矿企业才能达到少出事故和不出重特大事故的目标。煤矿安全生产管理 来源:作者:1.建立安全管理责任考核长效机制 实现安全生产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保证,在不断提高安全责任感的前提下,全矿层层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制定安全

38、生产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岗位的人员都明确各自岗位的安全职责,制定严格的安全考核和激励制度,使每个职工真正体会到安全生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矿安全办公会具体负责全矿日常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代表矿长行使监督权、考核权和处罚权。对出现事故的单位除对责任者进行严厉的处罚外,对单位的有关领导也要追究领导责任并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在全矿上下形成人人保安全的局面。 2.建立实行管理人员下井现场留名制度 为严格落实管理人员下井现场检查责任,下井检查时,必须将到达现场时间、查出问题、处理情况、离开时间、人员姓名等内容记录在现场专用记录本上。现场安监员对管理人员的记录情况进行监督,落实整改现场存在的问题,并

39、将管理人员记录留名填在记录单上报安监处,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进一步落实了各级管理人员现场检查责任,提高了检查效果,及时解决消除了现场隐患,保证了现场安全生产。 3.建立五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 为严格落实隐患排查责任,及时消除现场存在隐患,针对实际情况,建立了五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1)矿井重大隐患。每月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各专业根据现场生产安排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落实责任人、完成时间,并及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2)专业隐患排查。每周对本专业现场存在隐患进行排查,将排查出的隐患制定处理措施,在每周生产例会上通报。(3)工区隐患排查。每天由工区对本单位范围内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

40、的隐患落实责任人,认真处理。(4)班组隐患排查。每班由班组对本组存在的隐患进行排查,并进行处理。(5)岗位隐患排查。每班由各岗位对所在岗位存在隐患进行排查,并进行认真处理。通过五级隐患排查的严格实施,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安全意识,带着问题下井,时刻注意现场隐患,同时采取措施防范隐患和处理隐患。 4.深化双基建设创建“三个档案”管理机制 为搞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全面掌握职工情况,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创建实行了三个档案管理。(1)个人行为跟踪档案管理。将职工的思想情况、工作表现、个人行为等方面不良行为进行得分考核,实行跟踪管理。(2)职工培训档案。把职工的培训学习、换岗、持证

41、情况,由教培科建立详细档案,实行档案管理。(3)职工家庭档案。职工的家庭住址、成员状况、通讯号码,建立家庭档案。对以上三个档案统一管理,全面掌握职工的情况和思想动态,及时排查安全薄弱人物,对各类人员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一步提高全员整体安全素质,为加强安全管理奠定基础。 5.开展事故反思学习 加强题目加案例教育培训为深刻接受历史教训,分析查找事故原因,严格落实事故防范措施,认真开展事故反思学习,强化职工安全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和正规操作能力。在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专业上课、提问、考试的基础上,实行了题目加案例培训,根据现场实际,制定出职工不正规操作的考试题,结合历史上因同类不正

42、规操作发生的事故,给家庭带来的痛苦,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进行讲解教育,用事故的现身说法警示职工,对现场违章作业造成的危害加强认识,使职工充分认识到违章是事故的根源,是事故的导火索,要想保证安全,必须正规操作,将培训工作变的更加明了化、直接化和具体化。 6.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目前的市场形式下,仅仅传授知识技能就指望他们搞好本职工作是不够的,就每个人而言,除了教会他们安全操作技能和建立健全各项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加强思想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兢兢业业、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通过切实的教育和有力的影响

43、,让他们具有爱岗敬业、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在教育过程中,以稳定安全检查队伍为基础,对安监员要制定一个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 并多渠道、多方位地招收和录用思想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员充实安监员队伍,以解决职工共同存在的思想认识为突破口,把职业道德、思想素质教育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浅谈如何有效的实现煤矿安全管理 来源:作者:我国至今有23586个中小煤矿,其中3万吨以下占42.5,9万吨以上的只占7.5。2002年底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7.6,矿均产量1万余吨(受停产整顿影响,不能完全反映矿井生产能力现状),点多、面广、

44、底子薄,从业人员素质低、资源勘探程度低、交通极不方便是我国中小煤矿的基本现状,市场需求量大、就业人员多,山区农民脱贫解困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我国中小煤矿存在的客观条件。近几年,国家关闭整顿小煤矿,其煤炭生产秩序有所改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中小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我们必须正视中小煤矿安全生产仍十分脆弱,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中小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业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上提高困难,自我规范能力不强,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故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

45、全素质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任务。 2、 地质条件复杂,矿井规模小,装备条件差。中小煤矿所利用的资源大都是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储量小的块段,一般为边探边建,难以形成规模开采、实现正规生产,投入产出比例小,技术装备难以跟上,往往存在先天不足。 3、 矿井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技术管理工作几乎无人能做。近十年来,基本上没有采矿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地方,日常的作业规程都少有人会编制,技术装备、安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都存在困难,其效能发挥大打折扣。 4、 管理体制不顺,职责权利不明确。现在煤炭管理部门职权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大,机构被削弱,缺乏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

46、用。 5、地质条件复杂,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地质勘探程度低,相当部分资源是没勘探的,故中小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千变万化,突出情况时有发生。煤矿日常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加上煤炭管理工作随机构改革而不断弱化,企业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潜在的隐患十分严重。 6、 抗排风险能力差。中小煤矿规模小,底子薄,又没有规范的资金积累制度,抗排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如遇大的灾害就会出现矿毁人亡,老板逃跑,政府办丧的现象。 二、 新形势下大冶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探索 1、 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 为了防止机构改革以后煤炭行业管理工作被弱化,市政府即时出台了大冶市政府关于

47、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的意见,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制订加强煤矿长效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为煤炭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2、 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特种作业人员须按规定培训,取得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外,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必须经不少于3天的培训,(如煤矿没有能力培训则由市煤炭部门派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培训),并经市煤炭管理部门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煤矿职工人井资格证,凭证下井。 3、 配备技术矿长,加强技术管理。 各煤矿必须聘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规定具有煤炭院校采矿系列专业毕业文凭或在国有大矿担任生产、安全、技术等方面职务的中层以上负责人,经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核,发给其煤矿技术指导资格证、凭证聘用。 4、 制订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程序,提高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的编制质量和指导作用。 规定采掘工作面作业成绩规程的针对性、适用性、可靠性,并严格按编制人审核人矿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