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T梁张拉侧弯.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6074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0T梁张拉侧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40T梁张拉侧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40T梁张拉侧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40T梁张拉侧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40T梁张拉侧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0T梁张拉侧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T梁张拉侧弯.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40m预应力砼T梁张拉侧弯控制一、工程概况*高速。本段为C6标,起至桩号为K404+040K411+000,全长6.96公里。路线总体为北南走向,位于*境内。本标段有*大桥、*大桥、*高架桥三座大桥,三座大桥均采用的是长度为40m预应力砼T 梁,40m T型梁长细比大,高度大,其制作吊装是整个C6标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的关键。首先进行施工的是河东大桥T梁,所以该小组从河东大桥预应力混凝土T梁张拉入手。本标段3座桥需制作T梁276 片,其中中梁184片,边梁92 片。河东大桥中梁120片,边梁60片,为540m+540m+540m三联先简支后连续,全部采用后张法施工工艺。边梁的特点是:侧向刚

2、度小、结构不对称、且重心偏离轴线距离较大。由于施工过程影响边梁成品侧弯的因素较多,因此大型T 型边梁侧弯的控制是本次制梁工作的技术难点。二、小组概况及活动计划1、 小组概况:针对40米T梁的张拉,我标段成立了张拉QC小组,小组成立于*年10 月。针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种问题,多次开展QC活动,属于现场攻关型小组。 “*”QC小组成员简介小组名称*QC小组小组类型现场讨论、研究*年10月小组成立时间*年10月课题名称40m预应力砼T梁张拉侧弯控制活动时间*年10月6-*年2月10日序号姓名学历职称职务组内分工QC培训情况1*本科工程师项目经理活动总策划2*本科助工项目总工分析讨论3*本科助工工程部

3、长分析讨论、总结4*本科技术员技术负责分析讨论、实施5*中专施工员施工负责实施6*大专施工员张拉负责实施7*大专施工员张拉负责实施8*中专施工员张拉负责实施小组成员简介小组成员共有8 名成员,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运用TQC 理论,对河东大桥40m预应力简支T 梁边梁的张拉侧弯进行控制。通过在施工中开展QC 活动,利用PDCA 循环,确保在工期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预制任务。2、小组活动日程进度表小组活动进度表 三、选题理由1、T 型边梁的侧弯过大,对桥的外边线线形影响较大,将直接影响防撞墙施工,影响桥的外观质量。2、T 梁的长细比较大,侧向稳定性也相对较差,尤其对结构形式不对称的边梁。张拉时

4、侧弯的控制难度较大。3、项目技术人员年轻,经验短缺,通过该活动的举行,可以增加技术人员的施工、技术经验。四、现状调查小组成立后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影响大型预应力T 型边梁张拉的侧弯难点主要有三点:1、设计T 梁长细比大,腹板薄,侧向刚度较小。考虑到施工方便,边梁外侧翼板混凝土后浇、这样截面刚度的不对称性就相应增大,使得侧弯的控制难度大大提高;2、T 梁梁腹高而窄,钢筋骨架和管道坐标很难按照图纸布设;3、我项目技术人员年轻,对40m 预应力T 梁的制作经验不足。为了先导为试,项目在正式施工前,制作了1 片试验梁,并在之后的4片梁制作过程中总结经验。试验梁按照两端同时张拉, “一次张拉完成”的张拉方

5、法进行张拉后,侧弯值普遍偏大,这样会给桥面防撞墙的施工也带来较大的困难。在接下来的三片梁张拉中,按照与业主、监理、设计方商讨的张拉方法:张拉初应力按15%con控制,张拉方法为先将一侧预应力束张拉力用50%另一侧张拉力为100%,然后补足先张侧50%张拉力,检查伸长量后(持荷2min)锚固,检查最大侧弯值为1.5cm。第五片梁张拉按照我公司以前项目张拉的方法:张拉方法为采用分级张拉(初应力按15%con控制)预应力钢束,即:015%con30%con100%con检查伸长量(持荷2min)锚固,检查最大侧弯值为1.5cm。为确定影响张拉侧弯值的主要因素,我们召集全体组员,并邀请了代表处(总监办

6、)工程部长一起研讨,初步确定影响预应力梁侧弯的主要因素后,结合已有试验梁数据,通过查阅以往相关工程的施工资料、参观兄弟工程的施工现场,收集现场施工资料等方式,对三个标段已张拉的共146 片T 型边梁侧弯值进行统计,合格片数为97片,优良的片数为29,优良率仅为66.4,针对不合格的预应力梁的相关因素我们进行统计核实论证,绘制现状调查表。前五片梁张拉数据统计表编号是否边梁分级张拉张拉时砼强度是否达到95%最大侧弯值(cm)1是否否2.12是是否2.33是是是2.24是是是25是是是1现状调查表 编号项目频数(单位:次)频率%累计频率1T梁各项侧向抗弯强度不对称3742.542.52张拉过程侧弯控

7、制手段不完善343981.53钢绞线定位精确度低89.290.74T梁头张拉局压区缺陷44.695.35T梁台座的缺陷22.397.66预制梁重心偏移22.3100合计N=87根据现状调查表绘制影响T梁张拉施工侧弯控制问题的排列图。 根据排列图,按照“二八”原则得出影响侧弯质量的主要问题是T 梁侧向抗弯能力不对称和张拉过程侧弯控制手段不完善,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即能控制好大型T 梁的侧弯值。五、目标设定(一)目标值1、T 梁在张拉完成后侧弯值达标率(小于2cm)达100;2、T 梁成品侧弯值控制优良率(1cm 以内)达90%。(二)目标设定依据1、项目部对侧弯的控制质量下达了100%的达标命令

8、,各级领导领导对小组开展活动给予高度的重视,并承诺提供必要的活动资源。2、通过试验梁的制作和对兄弟单位工程进行参观考察,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控制T型边梁侧弯值的一些经验。根据调查统计,按降低90的T 型侧弯值合格的边梁升至优良以内,T 梁的侧弯控制优良率可以达到:14697(190)/14693.36所以T 梁成品侧弯值控制优良率达90%的目标是完全可行的。3、问题存在是客观的,存在多面性,从全方位分析,找出造成T梁张拉侧弯的各方面原因,根据分析情况确认要因。六、原因分析1、根据现状调查结果,我们小组运用关联图法进行原因分析:制图人:李海港七、要因确认根据以上的关联图,小组成员采用现场核实,测量

9、对照,检测等方法对所有因素进行逐项确认,最后找出影响T梁张拉侧弯的主要因素。确认一:T 梁钢筋骨架刚度较差且与模板之间不固定钢筋骨架刚度直接影响固定其上的波纹管钢铰线的定位。经调查,箍筋的相对位置有纵向主筋保证,横向有砼定位块保证,砼浇捣的影响不大,在放样精度保证的前提下,各点的横向偏差可以保证在5mm 以内。故骨架刚度较差、与模板之间不固定不是主要原因。确认二:人员培训不到位由于施工经验缺乏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一部分操作人员是新手,以前从没接触过张拉,还有相当一部分操作人员没有掌握要领,把施工现场当作是上岗培训基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施工的正常进行。对三十人进行调查,新进操作人员为10人,有小型

10、梁板预制经验的有12人,有大型梁板预制经验的有3人,接受过大型梁板预制培训的有5人 。故人员培训不到位是主要原因。确认三:油泵不同步,采用何种张拉工艺由于采用的是同型号的产品,而且有同步开关的保证,经过试验表明,同步时差可以保证在1/10 秒内,根据经验,这个时差对张拉效果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因此油泵不同步不是主要原因。是否两侧分级张拉对侧弯值的影响较大。1、按照两端同时张拉, “一次张拉完成”的张拉方法进行张拉后,侧弯值普遍偏大,最大侧弯值为2.9cm;2、按照与业主、监理、设计方商讨的张拉方法:张拉初应力按25%con控制,张拉时先将一侧预应力束张拉力用50%另一侧张拉力为100%,然后补

11、足先张侧50%张拉力,检查伸长量后(持荷2min)锚固,检查最大侧弯值为0.9cm;3、按照我公司以前项目张拉的方法:张拉方法为采用两端同时分级张拉(初应力按15%con控制)预应力钢束,即:015%con30%con100%con检查伸长量(持荷2min)锚固,检查最大侧弯值为1.2cm。事实证明采用与业主、监理、设计方商讨的张拉方法能有效的控制T梁张拉侧弯值。油泵不同步,采用不同张拉工艺对T梁侧弯影响比较大。确认四:材料送检工作不及时项目部试验室指定专人进行材料送检工作,这样可以保证在制梁工作大规模展开后,不会因材料送检不及时而拖延施工进度。所以材料送检问题不是主要原因。调查人数,新招进人

12、员有小型预制梁制作经验有大型梁制作经验接受过大型预制梁制作培训。确认五:材料储备方式不恰当为配合制梁工作的大规模展开,材料堆放仓库正在搭设当中,储存条件也将满足规范要求,这一点是可以保证的。故材料储备方式不是主要原因。确认六:张拉程序无针对性在制作试验梁过程和参观兄弟单位工地后,通过数据对比,不同的张拉工艺对侧弯的影响明显,具体数据可查看现状分析调查表。故张拉程序无针对性是主要原因。确认七:定位工具陈旧,定位方案落后,无法达到精度要求现行的定位方案、定位工具只适应梁长细比较小的预制梁,已不适应本工程的要求。我们对部分梁骨架定位完成的点进行了抽检,结果出现了大量超标点,这些点的三维方位的偏差会对

13、预应力钢绞线的精确定位产生较大的影响。定 位 效 果 抽 检检测时间:2008年11月3日梁编号左幅1-1#左幅1-2#左幅1-3#左幅1-4#左幅1-5#检查点数1212121212超标点数23543制表人:徐传琴故定位工具陈旧,定位方案落后,无法达到精度要求是主要原因。确认八:梁体受张拉时梁体强度影响梁体强度达到85%张拉的梁片与梁体强度达到95%张拉的梁片侧弯值无太大区别。对侧弯值的影响不是很大。确认九:梁设计本身结构不对称梁内、外两侧的刚度主要看翼板,横隔板之间没有拉结作用,对侧弯控制影响不大。由现状调查表也可以看出,预制横隔板造成的重心偏移对侧弯的影响并不明显。故结构不对称不是主要原

14、因。八、制定对策根据分析总结,小组成员确认以上四个因素为主因,并咨询了有关专家的意见,确定四个要因的选择是正确的。并由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出以下相应对策: 划,培训内容包括:请有关部门专职人员对其进行操作技术培训,由工程部长李海港牵头组织技术演练,从现场演练中总结成果。培训计划表序号培训内容地点时间负责人1工程特点介绍,编制培训计划,安排培训负责人工地会议室11.15*2购买网络知识讲座视频,学习相关课程项目部会议室12.3*3现场张拉操作演练*大桥预制场12.8*4预应力操作要点讲解项目部会议室12.19*5现场张拉操作演练*大桥预制场12.21*6现场操作培训*大桥预制场12.26*7操作考核

15、*大桥预制场09.1.2*除此以外,为巩固培训的效果,充分发挥培训的作用,我们项目部订立以下措施:1、在制梁期间每周的工程技术交底后定出时间进行预应力张拉的技术交流;、每月视情况抽出时间组织预制场工作人员对张拉侧弯控制工艺进行学习。实施效果:1、张拉工作正式展开前,所有施工、操作人员培训率达100%,操作考核通过率98%;2、参加省相关培训的特殊工种共有15 人,并有14 人获得相应的上岗证书。3、巩固措施也获得了较好效果,对策实施期间,小组对巩固措施的效果在现场进行了抽查,答复正确率达98.实施二:编制张拉施工指导书(由*负责)通过现场演练、实际操作、归纳,我们总结出一套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

16、40米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张拉拉侧弯控制工艺:1、根据图纸要求,后张法T梁预应力的施加应在梁体砼强度达95%时开始,每一片梁做三组试件,将其中一组与梁体同条件养护,以备其强度达到设计的95时,开始进行张拉工作。a、准备工作对同条件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试验(检查其强度是否达到设计强度的95%)。对张拉千斤顶与油表应进行配套校验,以确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之间的关系。b、预应力筋的施工程序张拉初应力按15%con控制,依据图纸要求,为了防止预制梁的预应力束张拉产生梁体侧弯,张拉方法为先将一侧预应力束张拉力用50%另一侧张拉力为100%,然后补足先张侧50%张拉力,检查伸长量后(持荷2min)锚固。c、钢

17、束张拉顺序钢束张拉顺序应严格按图纸要求进行,张拉顺序即为预应力束图纸设计编号。d、张拉控制钢束张拉采用应力、伸长量双向控制,以应力为主,测伸长量进行校核。实际伸长量与理论伸长量的差值应控制在6%的范围内,否则应停止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实施效果:效果明显,工艺流程合理,能正确指导施工。实施三:借鉴了一些成功的钢筋骨架固定及管道定位方案:方案对预制场施工全过程均使用全站仪、水准仪进行辅助控制,预制场清场、铺底、地梁施工、台座施工、预制梁钢筋骨架定位控制点等工序的定位工作全部按照预制场的设计方案,用真实的三维坐标进行控制,并用预制T梁钢筋骨架定位,再通过在侧模画出控制点进行校

18、核。放样完后强调及时进行固定,并由专人对钢筋骨架,波纹管的定位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1、预应力曲线放线:预应力筋在梁中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曲线布置,通过固定架控制点的高度,并通过事先划在台座或梁侧模上的控制点进行校核。所有控制点由专人进行放线,并及时进行检查。2、定位固定架的焊接:预应力筋在梁中由固定架支撑,固定架采用12钢筋,牢固地点焊在梁箍筋上。为保证固定架位置的准确,由焊工与放线人员一起进行焊接固定架。采取新措施后,由崔晓龙负责,对台座定位、外形及控制点偏差情况进行两次抽检,超标点出现概率平均值为4。实施效果:浇筑前钢筋骨架、预埋波纹管定位一次验收的合格率达100。实施四:混凝土

19、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5%时候,进行张拉。实施效果:实践证明,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95%时,张拉T梁,能减小侧弯值。左幅4#-1, 4#-6边梁在梁体混凝土强度达到87%时张拉,平均侧弯值为1.4cm,右幅2#-1, 2#-6边梁在强度达到95%时张拉,平均侧弯值为0.5cm。十、效果检查实施对策后,2009 年2 月5日我们小组对对策实施后完成的20条T 梁进行验收检查,并对活动的有形和无形效果进行了总结:(一)有形效果通过PDCA 循环,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1、侧弯控制成功率达100%。项目部自检合格率达100%,驻地办抽检合格率同样为100%;2、T 型边梁成品侧弯控制优良率(侧弯在

20、1cm 以内)达95%。对策实施前后侧弯值对照表实施前后编号最大侧弯值(cm)编号最大侧弯值(cm)平均最大侧弯值(cm)实施前左幅1-62.1右幅1-12.22.15左幅1-12.3右幅1-62实施后左幅2-11右幅2-10.40.66左幅2-60.5右幅2-60.6左幅3-10.2右幅3-10.4左幅3-60.8右幅3-60.9左幅4-10.2右幅4-10.9左幅4-60.9右幅4-61.9左幅5-10.7右幅5-11左幅5-60.3右幅5-60.8左幅6-10.9右幅6-10.8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的小组在张拉侧弯的控制问题上达到并超出了预定的目标。十一、巩固措施为巩固前期QC 小组的成果,

21、使以后的QC小组的活动更为行之有效,施工质量更有保证,特制定以下措施以巩固所取得的成果:1、将成果报送路桥建设第八工程处技术质量部,作为对以后同类工程的技术指导。2、将本次工程使用的张拉工艺及注意事项记录整理,归入施工档。3、更加深入开展QC 知识的宣传及学习,坚持定期进行小组活动,不断地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十二、小组总结、计划。通过开展张拉侧弯控制施工工艺QC 小组活动,对于40米预应力混凝土T型梁张拉施工各工序的质量控制有了较系统的掌握,形成了一套较合理的T梁张拉施工工艺流程。同时对于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技术问题的解决,形成了一条可行的思路。我项目仍有一些技术难点需要攻克,例如:如何通过QC活动改善梁板外观质量。我小组将继续展开此类活动,培养一线技术干部的技术水平尽快成长起来,为我公司的新中标项目输送更多人才!收起阅读更多2010-09-25 11:06评论转载分享阅读原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