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科学的知识管理理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6478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报科学的知识管理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情报科学的知识管理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情报科学的知识管理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报科学的知识管理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报科学的知识管理理论.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情报科学理论 第9章 情报科学的知识管理理论,21世纪信息管理丛书,9.1 知识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9.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 9.3 知识管理的核心理论 9.4 知识管理的新理论,第9章 情报科学的知识管理理论,1知识管理实践溯源 从实践上,知识管理产生于企业管理的革命之中,主 要根植于三大环境要素的共同驱动和作用: (1)竞争的经济环境 (2)信息技术环境 (3)知识社会环境,9.1.1 知识管理的起源与发展,9.1 知识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知识管理理论溯源 在20世纪30年代的哈耶克(Hayek)、50年代的波拉尼(Polanyi)、60年代的德鲁克(Drucher)、70年代的丘奇

2、曼(Churchman)都对知识作过专门论述,奠定了知识管理的知识基础。 维格专门论述了知识管理的思想渊源,有两大方面: (1)历史渊源 (2)20世纪管理界提高效率的努力,9.1.1 知识管理的起源与发展,9.1 知识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格罗夫和达文波特(2001)认为知识管理的理论溯源是古代哲学对知识和认知的思考,但真正的知识管理理论则是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认知学的研究。真正商业领域中的知识管理研究则是集中在管理和组织两个层面,并形成了两大理论内容: 一是企业异质化的理论解释,主要是“交易成本论”和“资源基础论”之间的争论; 二是知识在组织内和组织间的各项活动的解释。,9.1.1 知

3、识管理的起源与发展,9.1 知识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3知识管理发展阶段论 凯索拉克(P.Katsoulakos)和泽瓦格里斯(D.Zevgolis)(2004)对知识管理的发展过程作如下概括:知识管理的理论植根于20世纪50年代的管理理论中,德鲁克(Peter F. Drucker)是知识管理理论的开山大师,他围绕着“组织的最重要的资产是人”这一观点创造了全新的管理理论。 托米(2002)和麦塔肖提斯(2005)等人都提出了知识管理理论发展的“三阶段”说。 斯诺顿(2004)则在知识生态(Knowledge Ecology)的基础上提出“第三代知识管理”的概念。,9.1.1 知识管理的起源与

4、发展,9.1 知识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3知识管理发展阶段论 陈远等将国外知识管理分为五个阶段: 1. 20世纪70至80年代,诞生阶段 2. 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雏形阶段 3.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关注阶段 4. 20世纪90年代中期,快速成长阶段 5. 1996年至今,白热化阶段。 同时将国内的知识管理分为两个阶段: 1.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发生阶段 2.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发展阶段,9.1.1 知识管理的起源与发展,9.1 知识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3知识管理发展阶段论 现代知识管理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 现代知识管理的初创阶段(194

5、5-1985) 2. 知识管理的推广应用阶段(1986-1994) 3. 知识管理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1995-2001) 4. 知识管理的深度稳步发展阶段(2002至今),9.1.1 知识管理的起源与发展,9.1 知识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1对知识管理概念与研究内容的认识不断升华 国外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认识包含以下要素:对象一:知识;对象二:知识资本;目的;方法;性质。 形成了知识管理的两种认识论:“知识对象 (Object)论”和 “知识过程(Process)论”。,9.1.2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9.1 知识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视角 C.W. Holsapple和K.

6、D. Joshi(2000),调查了国外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视角有:信息系统;管理;战略管理;计算机科学;公共管理;哲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金融;以人为本的设计;通信;经济学;管理科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改革的战略;价值创新。,9.1.2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9.1 知识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知识管理研究的主要视角 Mariano Nieto(2003)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知识管理研究。 宏观层面有三个分析单元:人类社会;经济系统;工业。 微观层面有四个分析单元:公司;R&D部门; R&D项目;产品。,9.1.2 国外知识管理研究,9.1 知识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9.1 知识管理

7、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第一,从概念与内容等基本问题的研究发展到理论与实践多维度的研究。 第二,从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拓宽到非赢利组织、个人等知识管理的研究。 第三,从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上升到知识管理学的研究。 目前关于知识管理学的研究,重要的成果有: 1. 邱均平的知识管理学研究 2. 柯平的知识管理学研究 3. 其他的知识管理学研究,9.1.3 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第一,知识管理对情报学理论的影响 知识管理首先在理念上拓展了情报学研究的对象和概念体系,在情报学的研究领域,知识管理的主要影响体现在情报学学科范围拓展与理论覆盖力的扩张和情报学核心研究内容的知识化等方面。 第二,知识管理对情报实践的影响 知

8、识管理为情报界与管理界、工商界等社会经济活动的沟通架起了重要的桥梁,体现出情报活动向经济活动的渗透和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9.2.1 知识管理对情报学的影响分析,9.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第三,知识管理对情报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情报学科学方法论包括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专门研究方法等三个层次,在知识管理的影响下,出现了研究方法综合化趋势。 第四,知识管理对情报学教育的影响 (1) 教育理念转变 (2) 教育方法的变革 (3) 课程设置的革新 (4) 教育培养目标的改变 (5) 师资队伍的再培训,9.2.1 知识管理对情报学的影响分析,9.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1.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关系的讨

9、论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是领域与学科的关系,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管理和运用知识的管理,情报学要从情报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所以,情报学与知识管理学构成相关学科的关系。 . 知识管理是情报学的研究任务 在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影响下,情报学的研究内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知识化趋势日益明显。,9.2.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内容分析,9.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3. 知识论是情报学的理论基础 知识论是在原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涉及知识的各相关学科的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真正成为情报学的理论基础。 4. 知识管理和情报学的内在联系 情报是经过智力加工的信息,具有知识的特性和价值,情报学与知识管理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9.2

10、.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内容分析,9.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5. 知识管理和情报学的区别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知识扩散途径上的不同。此外,二者还在关注范围、时效性、成果利用、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着相异性。 6. 知识组织、知识技术与知识服务 组建知识组织系统是知识管理和情报学共同关注的核心研究内容,而知识管理强调的知识技术和知识服务同样也是当前情报学的关注要点。,9.2.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内容分析,9.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9.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9.2.3 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竞争情报,1. 历史发展 从发展的角度看,从信息管理到竞争情报,由竞争情报再到知识管理,是一个历史的渐进

11、过程。 2. 内在联系 从逻辑的关系看,信息管理是竞争情报的基础,也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共同的理论根基搭建了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之间密切连接的桥梁。 3. 企业实践 从企业的发展角度看,通常表现出从信息管理到竞争情报,再到涵盖战略规划的知识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梯,即一种由信息化到知识化的演变进程。,9.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9.2.4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发展方向分析,联动发展 二者存在着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将广泛地表现在:学科理论研究和拓展、学科研究对象、学科研究方法、学科研究内容、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学科应用等方面。 2. 创新发展 知识管理将从情报学的理论研究、方法论、情报工

12、作流程、情报管理体制等层面产生以创新为导向的深刻影响,包含: (1) 理论研究创新 (2) 方法技术创新 (3) 组织管理创新,9.2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9.2.4 知识管理与情报学发展方向分析,3. 综合化发展 知识管理所探讨的知识的组织、传播和利用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图书情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这使得图书情报学的研究方法显得日益综合化。 4. 知识化发展 如同知识管理自身划分的技术、行为和资本等流派,情报学的研究领域也将构成多元化的理论研究框架,推动情报实践的知识化发展。 5. 技术人文协同发展 情报学研究逐步引入解释学、认知观、人文因素等新成分,现在关注的焦点移向知识管理和利用、强调以人为本

13、、用户、信息、技术、社会和谐共处的生态平衡。,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1 知识管理流派划分,国外关于知识管理流派主要是从从事知识管理的行业与人员来研究的,并没有按照一个标准进行准确的划分。 我国关于知识管理流派的研究成果较多,早期的研究是从知识管理的学科视角来划分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左美云将知识管理研究分为技术学派、行为学派和综合学派。 这种划分较为笼统和简单。此后的研究在这三大学派基础上进行了细分和拓展: 一是从技术的角度来拓展。 二是从管理的角度来拓展。 三是从综合的角度来拓展。,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1 知识管理流派划分,知识管理的发展证明,技术学派和行为学派比较成熟

14、,而综合学派并不明确,对它们进行过多的细分,可能产生更多的交叉和学派特征的不明晰。因此,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我们提出五大学派: (1)技术学派 (2)行为学派 (3)资本学派 (4)战略学派 (5)情报学派,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2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框架,霍尔斯阿普尔(C.W.Holsapple)和乔希(K.D.Joshi)总结和描述了国外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10个有代表性的知识管理框架: Wiig1993年的知识管理三支柱模型 Nonaka1994年的知识转化模型 Leonard-Barton1995年的核心能力与知识构建模型 Andersen & APQC1996年的组织知

15、识管理模型 Choo1996年的“知”型组织模型 Petrash1996年的知识资本模型 Szulanaki1996年的知识转移模型 Alavi1997年的知识管理过程模型,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2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框架,Sveiby1997年的无形资产模型 Van der Speck & Spijkervet1997年的知识管理阶段模型 Murray提出的DIKAR模型是一个能够帮助企业构建包裹化知识并对企业框架中的知识进行整合的模型,DIKAR由过程中的5个部分组成:Data(数据)、Information(信息)、Knowledge(知识)、Action (行为)、Resul

16、t(结果),是面向结果的知识管理。,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3 知识共享理论,1. 知识共享理论的基本问题 知识共享是通过知识单向、双方或多向传递,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实现知识所有者与他人分享知识,以及知识被共知和共用的过程。 知识共享的主体可分为知识拥有者与知识需求者,也可分为个体、群体和组织,相应地就有了人际知识共享、组织知识共享和区域知识共享;客体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应地有了隐性知识共享和显性知识共享。,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3 知识共享理论,1. 知识共享理论的基本问题 知识共享的价值在于三个方面: (1)知识在共享的状态下能够给组织和个人带来更

17、大的益处, 共享同时也是知识的存在方式。 (2)知识共享打破知识垄断,促进个人知识和组织知识的增长。 (3)知识共享架起知识和生产力的桥梁,实现知识增值。 知识共享的环境: (1)组织的硬环境(技术、 结构); (2)组织的软环境(制度、文化、人际关系)。,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3 知识共享理论,2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经典模型 日本管理学家野中郁次郎提出的知识管理模型是知识转移与共享的经典模型。他们把知识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SECI模型; 二是“Ba”模型; 三是知识资产的管理。,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4 隐性知识理论,自从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

18、yi)1958年最早提出“Tacit knowledge”(隐性知识)的概念,认为认为隐性知识是个人技能的基础,确定了隐性知识的重要性。 Nelson和Winter则把隐性知识扩展到组织层面,引入了今天西方国家在知识经济研究中常被提到的“组织惯例”(Organizational Routine)。他们认为,组织层面的“组织惯例”相当于个人层面的技能。许多专家认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的隐性知识。 如何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研究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很多企业都致力于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以对其进行有效利用。,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5 知识资本理论,1. 知识资本划分 企

19、业知识管理将知识资本作为核心概念,认为知识资本是知识在企业发展中重要性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战略资源,被称为继资本、劳动之后的“第三资源”。 埃德文森和沙利文将知识资本划分为人力资源和结构性资本。 斯图尔特将知识资本概括为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 英国安妮.布鲁金将知识资本分为四类:市场资产、知识产权资产、人才资产、基础结构资产。,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5 知识资本理论,2. 知识资本管理 布鲁金将知识资本管理过程分为7个阶段: 确定知识资本 确定知识资本 审计知识资本 将审计结果记录并归档于知识资本知识库中 保护知识资本 发展和更新知识资本 推广知识资本,

20、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6 实践社区理论,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COP)最早是由布朗和杜规德在对施乐公司的修理协会成员的研究中提出的,专指成员间的那种非正式的工作联系性群体。实践社区与已有的其他群体的特征不同,是实现知识转移的理想方式。,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6 实践社区理论,实践社区与其他组织形式的区别,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7 知识地图理论,知识地图的概念最早是由布鲁克斯(BCBrooks)提出的,其思想表达了知识组织的理想状态,知识地图是通过揭示知识存储地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知识的技术和工具。 知识

21、按照知识地图的呈现方式分类,有:信息资源分布图; 阶层式、分类式、语义网络式等呈现方式;企业流程图、认知流程图、推论引擎、流程图; 网页形式的知识地图。,9.3 知识管理核心理论,9.3.7 知识地图理论,Vail和zack的两篇文献总结了构建知识地图通常要遵守的一些原则,具体如下: (1) 直观信息量尽可能少,减少维护成本 (2) 以需求为导向 (3) 确定基础结构 (4) 有长远的维护发展策略 (5) 协调组织文化 按照知识地图的呈现方式分类,有: 信息资源分布图 阶层式、分类式、语义网络式等呈现方式 企业流程图、认知流程图、推论引擎、流程图 网页形式的知识地图,9.4 知识管理的新理论,

22、9.4.1 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知识管理联盟的知识管理模式标准委员会主席、IBM知识管理咨询公司负责人马克麦克尔罗伊(Mark W. Mcelroy)在2002年10月出版的新知识管理复杂性、学习和可持续创新一书将第二代知识管理归纳为十大核心思想: (1)知识生命周期理论; (2)知识管理和知识处理; (3)知识管理中的供与求;(4)嵌套知识域; (5)知识仓库; (6)组织学习; (7)开放式组织; (8)社会革新资本; (9)自组织和复杂性理论;(10)可持续发展。,9.4 知识管理的新理论,9.4.1 第二代知识管理理论,第二代知识管理有许多重要观点: 需求学派不同意把知识管理的重点放在

23、对现有知识的编码和共享上,认为加速新知识的产生更有价值。 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则认为:知识管理体制的特有领域就是加强组织学习。 复杂性理论认为:有机系统进行自组织,并不断地使自已(个人或整体)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9.4 知识管理的新理论,9.4.2 战略知识管理理论,战略知识管理理论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战略思维和方法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二是知识管理与组织战略的协调和匹配。 目前的战略知识管理理论主要有以下方面: (1)基于组织学习的战略知识管理; (2)基于战略资产的战略知识管理; (3)基于组织战略的战略知识管理。,9.4 知识管理的新理论,9.4.3 实时知识管理理论,实时知识管理理论

24、是对传统知识管理理论的补充,可分为基于JIT生产理论的JIT-KM、基于快速反应的RT-KM和其他实时化观点三个方面: 1. 基于JIT生产理论的JIT-KM JIT-KM的主要特征是:在知识管理活动中指出知识需求和知识供应,并强调知识供应的快速和准确。强调推动知识的自然流动,而不是将理性模型强加于人。 2基于快速反应的RT-KM 实时化知识管理主要强调知识管理活动的快速反应。 3其他实时化观点 即国外一些学者从强调一种供需关系出发研究实时知识管理。,9.4 知识管理的新理论,9.4.4 知识治理理论,知识治理(Knowledge Governance)的概念是由意大利学者Anna Grand

25、ori最早提出来的。Anna Grandori于1997年和2001年提出知识治理的概念是在企业的范围内来探讨知识治理的53,后来Shaker A. Zahra、Cristiano Antonelli、Jakki J. Mohr和我国的任志安等人也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企业的知识治理。 知识治理和前面提到的公共治理、全球治理、公司治理、图书馆治理等理论存在着研究范围上的交叉现象,公共治理等涉及某一领域的知识机制和结构,而知识治理则是对各个领域中知识过程的治理机制和结构的研究。,9.4 知识管理的新理论,9.4.4 知识治理理论,知识治理的主体是作为知识所有者的个人、组织,一家企业、一个图书馆、各

26、级政府、各种民间组织等都可以成为知识治理的主体。知识治理的客体是知识和承担知识生产、知识组织、知识转移、知识创新等知识过程的人和组织。 知识治理是在更高层次上对知识管理理论的补充,是知识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将治理的概念引入知识管理领域,强调组织或社会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对知识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有效的协调,以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9.4 知识管理的新理论,9.4.5 政府知识管理理论,政府知识管理是关于政府知识资源的管理,主要内容: (1)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通过知识的生产、收集、传递与利用,形成政府知识资源。 (2)政府知识共享,提高政

27、府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政府人力资源的知识化,提高公务员的知识素 养和创新能力,并形成政府的集体智慧,实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4)建立知识型政府,在电子政务、电子政府的基础上促进管理的知识化,服务的知识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服务体系。,9.4 知识管理的新理论,9.4.6 公共知识管理理论,广义的公共知识管理包括政府知识管理,这里采用狭义的公共知识管理概念,指对非政府范畴的公共知识、公共事业组织在公共事务与服务过程中产生、收集、整理、存储、传输、发布、使用的所有知识的管理。 公共知识管理主要有两大组成部分: 一是公共事业知识管理; 二是公共知识资源管理。,9.4 知识管理的新理论,9.4.6 公共知识管理理论,公共事业知识管理是指对非营利组织或非政府组识进行的知识管理,这些组织涉及了社会的诸多领域。公共事业知识管理实施模式构建主要包括三大内容: (1)组织的内部知识环境构建; (2)组织的外部知识环境构建; (3)组织的战略知识管理。 公共知识资源管理是对狭义的公共知识资源进行内容管理,包括: (1)语言和术语管理; (2)科学知识资源管理; (3)知识产权管理; (4)网络知识资源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