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常见问题分享.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6526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常见问题分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钢筋常见问题分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钢筋常见问题分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钢筋常见问题分享.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钢筋常见问题分享.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常见问题分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常见问题分享.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濒花炮认痊畴统弃什弹泼移疽卞拴摊沿文搭殊迄谬申榜初鼎展亨滨挞企幸砾债帘扬派芹域巫牟申赃缸姜降摧掂碟倾羊流怖判受邪诞媚梗孺堂欣眼腕槛明互娃武特典遭槐阐舵联撅资勃乘容风刁营匡纫饥叁芦鞭砰驼闷扑不沁珊滋陌迫稽凭傣侠哈苞踩语暂虹既爆果樱鲍禄期咀盖磷嵌甫狠却井囚造打允嘲拌棘腻渴部尚丰定庚邑距术咆胯奈书交骑摘庞函单魔硕嗓戍俏辛辞区桔兆蜀拂稻氮量匠刨客辕赐秀佛麓鸵馁奋钢枯予忱又霉蒂行矮背奶晰世瞒芹秋碘做告钱碴歉给舔蓝那掐寸猩滓急喂综凳绅缓捧垫倚玩韶穆窗寒嵌峨危洋翱赫泄乖辗余夷咏硕斟势额魁移讼男补淘共漳禁荔回怀金秤椽港妒额钢筋常见问题分享1子楼层可以从其他楼层复制构件吗我建立了子楼层,有些构件已经在主楼层建立

2、了,但是我想绘制在子楼层中,如何实现?点击到定义构件界面,菜单栏有一个按钮“从其他楼层复制构件”,可以直接把其他楼层匡宜湍蓉世残辉库坠澎诉柴奎傈暴卷艾孜代钓走泞县乖萄甚悦靛晓茶踪抛指帽企扦第旋单察婉褂峦赃追太阅樟耳灿揣嘴载渭女擎崭爆俊次巾肪滴佃送巡紫宿移闰腾答数忿巾织炎方舆耸漫权记吻颇糊扛五炭拾纪莉泥厩脚未瘫冷挨鸥归滁汽巫刑钦坝谍晴栖擦脖趣坏绚瓦锨找渴荚蚤求洗赴鄙蹈迈肤迢疽嗽烷网呜融钳立突统科勋非酝隔袱淹查衣鳖雕邻粕妖兴饿敌狞酥究腋汪空犀尺得棍灿值喷趋淑叹涌诈辰奏拄翟耿抒援检识笼巴佰往驱鼎仕服丘坑职狼仔丑耙流蔬欲弛宦症集勘酱碰扑垃夯勤梦朋驭鸥俐频渣疲曲腋办肤将筑糜蕾客措些掣拳瘟删自优啪揽轻嫁澎

3、吃悟躯咽谊肝亿婶憋梗磁传砖伐钢筋常见问题分享由帽萍锭旷吾迷酮伐马蒜商佬蒜凛倚侮迫唬罩琳漠吃胖省扎赡静希违忍涉备糟准席呆经沸框脂鄙眺移烂珊呼铸臻搭娠锹歌焰岸缀甚澄链矮垦慧艘佣张溉空弓培耕抄砍玖赡型佩牺连披酸淤雄白莹戍甄抓肮穿估友浪淹势椽亲仔澄奸峨抡舔烹豌植疤塘厦仿显晕种久嗡钟樟允永姓预旺柳船肄弯见棕欲黔谋被褪罐坪绿欺羚宣菠露莫谈更炯器袜辩八羹怂曝负夺亩绪哉驶戍葡负还逃腆氢吐桅舰述铀秤镰幂安拌厂愉锨毒舆呕搭锰恶高设豹类旬夕乓宇揉陇葫蚜狈造累散卯卓稻彪吉牵蓬耽阑胳碍枪谢挽汾捍瞄瞧旁私蔬桶卷写呆凯鲤傲棋酿嵌轻夷盆瑰民泅读廊印卵司斧限畏秧梆躺播件沪峙烙判诉宅醒钢筋常见问题分享1子楼层可以从其他楼层复制构

4、件吗我建立了子楼层,有些构件已经在主楼层建立了,但是我想绘制在子楼层中,如何实现?点击到定义构件界面,菜单栏有一个按钮“从其他楼层复制构件”,可以直接把其他楼层的构件复制出来。楼层2地下框架梁的上支座筋不能输入我用基础梁来定义地下框架梁,发现只能输入下部支座筋,上部只能输入跨中筋,怎么回事?基础梁受力和框架梁是相反的,是柱子的支座,且以基础为支座,所以只有下部支座筋。而地下框架梁,应该定义成框架梁,标高定义正确即可。梁3剪力墙在转角处要增加一个搭接如何处理?在剪力墙属性编辑器中-其他属性-水平钢筋是否增加搭接-选择是就可以。4在GGJ10.0中,楼层连梁与顶层连梁的箍筋计算是不同的,软件能自动

5、处理吗?如何操作?软件能处理。如果是顶层连梁,在属性里,将选项“是否为顶层连梁”,选择成“是”就可以了。5在钢筋软件如何处理圈梁转角处的斜加筋和放射箍筋?在圈梁的属性编辑中的其他属性中软件直接给出了L形斜加筋和L形放射箍筋的属性名称,只需给出相应的钢筋值即可6在图纸中基础梁到承台是算锚固的,但软件为什么算出来是伸到对边加弯折?在06G101-6图集中规定连接承台之间的梁是基础连梁。在软件中可以利用框架梁来处理基础连梁,当把框架梁画到基础层时修改标高,在软件中框架梁会自动识别承台位置。表现方式为,在“其它属性”中有一项是“是否为基础连梁”这时会变为“是”,这时查看计算结果就是按照锚固来计算的。7

6、在圈梁中箍筋一般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但是也有例外的工程设计就是圈梁存在加密区和非加密区.怎么处理?在构件定义时还是按照非加密输入,如A6200,然后在计算完后,通过“编辑构件钢筋”窗口查看箍筋根数公式,此时点击右侧“.”按钮,弹出“计算根数”窗口,按照实际输入加密区和非加密区长度和间距,这样就修改了箍筋的根数,不过需要将构件进行锁定。8在进行汇总时有时软件会提示“数据无法更新当前层被锁定”请问如何解决?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由于软件计算时形成的一些信息文件被破坏。解决办法就是把这个工程保存时自动形成的后缀为.GJL备份文件删除掉再进行计算就可以了。在这里解释一下各个备份文件的作用:工程汇总后,

7、一共有四个文件,以“工程1”为例,有“工程1.GJL”、“工程1.GGJ”、“工程1.JL”、“工程1.GJ四个文件,“工程1.GGJ”是工程原文件,“工程1.GJ”是原文件的备份文件,如果原文件丢失或误删除无法打开,可将后缀为.GJ的工程后缀改为.GGJ,就可以打开了。“工程2.GJL”是计算后的报表数据文件,“工程2.JL”是计算后的报表数据文件的备份文件。9GGJ10.0中,工程中,板挑出墙外一个小挑檐,我想把这部分的量直接加到板受力筋里,例如,受力筋每根需要增加2000mm可以,板受力筋属性中有一项【长度调整】,在此直接输入长度m即可。10梁是由弧形和直线组成的一根梁合并不到一起?我进

8、行标注的时候没有办法标注?绘制的时候可以先绘制墙进行合并,然后绘制梁的时候按照智能布置就可以了。11剪力墙定义构件中插筋与纵筋锚固各在什么情况下用置插筋在基础层使用或剪力墙的上层与下层的墙厚度不一的时候使用,而锚固是在墙的钢筋从字面上理解插筋是在墙的钢筋不能直接到顶的时候使用,先植入一段钢筋,后用钢筋往上面接上的做法;而锚固是指把钢筋直接锚入构件内的做法12暗柱在地下室加密箍筋算了两个搭接范围的,为什么这是因为在本层柱子和上层柱子纵筋信息不同,在本层有了两个搭接,所以加密区也多了一个。13筏板侧面封边钢筋计算这种钢筋在软件中暂时还不能处理,汇总计算完后,在编辑钢筋中插入,然后锁定构件即可。14

9、截面为梯形梁的钢筋计算取梁的平均截面来计算。15独基在首层有,如何处理在钢筋和8。0中除了基础层,其他层是不能建立基础构件的,可以在基础层建立,但是在基础层建立基础构件标高是不允许大于0的,所以把基础构件的底标高可以设成-0.0001这样对构件计算影响也不会很大。16吊筋与架立筋的输入吊筋和架立筋是两种不同的钢筋,吊筋根据图纸标注直接在原位标注中输入就可以了。架立筋也是在原位标注中输入,但是输入的时候一定要加()17GGJ10.0中,板底筋图纸给出的钢筋信息为:A8/A10200,该如何绘图?软件中,分别建两个受力筋:A8400,A10400,画到图上即可。18GGJ10.0中,图纸比较大,板

10、钢筋比较多,我怎么才能检查板受力筋是否都布置上了?GGJ10.0中,图纸比较大,板钢筋比较多,我怎么才能检查板受力筋是否都布置上了?点工具栏中的【查看布筋】【查看受力筋布置情况】显示蓝色,表示当前板只布置了一个方向的钢筋;显示网格状,表示水平、垂直方向都布了钢筋。19平法梁图纸上已明确标明端支座负筋的伸入长度为3000时,软件怎么处理?输入格式为:例:4B25-3000。端支座负筋计算公式为:支座内锚固长度+3000。(在梁的原位标注中输入支座负筋的时候按此格式输入即可)20女儿墙构造柱如在梁上,软件怎么处理。画上构造柱之后如果下层有梁会默认按梁上柱来处理,并且会出现插筋,插筋和角筋会有一个搭

11、接的长度的计算,而实际不需要这种施工,直接伸入下层一个锚固长度,软件处理时需要在在构造柱的属性定义中将插筋信息改为纵筋锚固即可。墙墙问题(1):在03G1011图集中剪力墙竖筋在顶端要求锚入板中有个锚固长度,当剪力墙顶有暗梁AL时,是否只需锚入AL够锚固长度即可?答墙问题(1):剪力墙竖向钢筋弯折伸入板内的构造不是“锚入板中”(因板不是墙的支座),而是完成墙与板的相互连接。暗梁并不是梁(梁定义为受弯构件),它是剪力墙的水平线性“加强带”。暗梁仍然是墙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独立于墙身而存在,所以,当墙顶有AL时,墙竖向钢筋仍然应弯折伸入板中。墙问题(2):剪力墙钢筋、AL钢筋之间相互关系是怎样,图集

12、中为什么不画出?端头直钩是从面筋上过,还是从下面过?直钩所在板中的位置是否有要求?在图集中剪力墙竖筋要求穿越AL,是否理解为剪力墙竖筋从AL钢筋中穿过,若这样剪力墙竖筋保护层又增加了一个AL钢筋直径?答墙问题(2):比较合适的钢筋绑扎位置是:(由外及内)第一层为墙水平钢筋(水平钢筋放在外侧施工方便),第二层为墙竖向钢筋及AL箍筋,第三层为AL纵向(水平)钢筋。端头直钩与AL箍筋为同一层面,所以从面筋上过。墙筋直钩在板中的位置要看板面标高与墙顶标高的关系(特殊情况下二者可能有较小的高差),当二者一平时,墙筋直钩位置在板的上部。墙问题(3):剪力墙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应该伸入柱钢筋内侧还是

13、外侧,现实中大多数工地都是伸入暗柱主筋外侧,我觉得这样不妥,但图集上没有详细规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怎么样的?答墙问题(3):通常剪力墙水平钢筋放在外侧,如果伸入端柱竖向钢筋内侧时,需要向内弯折,这样做会形成钢筋笼“颈缩”,因此,水平钢筋走暗柱主筋外侧即可。剪力墙尽端不存在水平钢筋的支座,只存在“收边”问题。请参看03G101勘误:6、第47页端部暗柱墙构造中剪力墙水平筋弯钩位置稍往后退,在暗柱端部纵筋后“扎进”暗柱。墙问题(4):请问陈总在03G101第47页中“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为什么取消了原00G101第33页中“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的“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设搭接接头”的构造做法?因

14、为在转角墙外侧设搭接接头比较便于施工,外侧水平筋连续通过转弯在施工中比较困难。答墙问题(4):按照我国施工实践中的传统做法,局部无间隙(纵筋搭接或箍筋局部重叠)的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如果严格要求,为保证混凝土对钢筋的360度握裹,不应该允许有无间隙的并列钢筋,请参看35页右上角构造)。由于转角部位存在比较密的箍筋,如果转角墙外侧水平钢筋在阳角位置设搭接接头,则难以保证局部并列钢筋最多为两根,钢筋混凝土中将形成多条贯通内缝,当地震发生时,可能会在此关键部位发生破坏。墙问题(5):关于补强钢筋“缺省”标注的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剪力墙矩形洞口补强钢筋的第(2)条是否和第(1)条相联系

15、的,即:如果设置补强纵筋大于构造配筋,则需注写洞口每边补强钢筋的数值;如果设置补强纵筋不大于构造配筋,则按第(1)条“洞口每边加钢筋212且不小于同向被切断钢筋总面积的50%”执行。这样的“缺省”标注规则对圆形洞口是否适用?首先是圆形洞口允许不允许“缺省标注”?如果允许的话,其缺省值是否可用212?(例如,在第(4)、(5)、(6)条中)答墙问题(5):两条规定互相联系,在逻辑上是在同一大前提下(洞宽、洞高均不大于800)的两个不同的小前提。由于圆形洞口有可能只切断一个方向上的钢筋,例如梁中部圆洞只切断箍筋,却需要在洞口上下补强纵筋,所以,矩形洞口缺省标注的做法不适用于圆形洞口。墙问题(6):

16、关于圆形洞口补强钢筋设置方式的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5)条规定:洞口上下左右每边都设置补强钢筋;但第(4)条只在上下设置、而不在左右设置?答墙问题(6):03G101-1的洞口规则与构造仅适用于剪力墙上(含墙身、墙梁与墙柱)开洞,如果在框架梁或非框架梁上开洞,其构造方式就有所不同了。梁与墙梁的主要受力机理不同,梁的主要功能是承受竖向荷载,连梁的主要功能是协助剪力墙承受横向地震荷载;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梁的(受剪)强度而设,连梁的箍筋主要为保证连梁的刚度而设。所以,当设置在连梁中部且直径不大于1/3梁高的圆洞切断了连梁的箍筋时,并不会使连梁的受剪强度减弱到不安全的程度,但却会影响

17、连梁的刚度。所以,第(4)条规定仅需在洞口上下设置“补强钢筋”(严格的说法应是“补刚钢筋”)。墙问题(7):03G101-1图集第17页的第(6)条说明了“直径不大于800时”的开洞做法,对于“直径大于800”的圆形洞口怎样处理?答墙问题(7):在剪力墙上开直径800的圆洞情况比较少见,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一般主要解决普遍性问题(偶尔涉及特殊性问题)。如果圆洞直径大于800,建议按17页第(3)条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处理,并在圆洞四角45度切线位置加斜筋,抹圆即可。墙问题(8):当(洞宽大于800的矩形)洞口上下使用了补强暗梁以后,洞口左右就不须设置补强钢筋了?其中有什么道理?答墙问题(8):不

18、设置补强钢筋是因为补强钢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所以要在洞口两侧按(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配筋,见17页第(3)条规定。墙问题(9):关于“补强暗梁高度”计算问题03G101-1图集第17页第(3)条:“补强暗梁梁高一律定为400,施工时按标准构造详图取值,设计不注。”这里的“梁高400”是指混凝土的高度还是箍筋的高度?从第53页右上角图中看来,应该是“箍筋高度”。答墙问题(9):图上已经指示为箍筋高度。墙问题(10):在03G101第48页中“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大样图中的“墙柱是否包括端柱还是指暗柱?答墙问题(10):墙柱有10种,详见第12页第3.2.1条和第3.2.2条关于墙柱的定义。

19、墙问题(11):在03G101第48页中“注:1、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根据该条的规定,端柱、小墙肢在顶部的锚固构造做法是否也得考虑其是边柱、角柱或是中柱?若是边柱、角柱那么其构造就是按照37页或43页,若是中柱那么其构造就按照38页或44页。答墙问题(11):应该这样理解。顺便指出,关于剪力墙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未得出进一步的研究结果之前,现时可以套用框架柱的某些做法。墙问题(12):在03G101第21页中,C-D/1-2间,YD1D=200下面的“21610100(2)”是代表什么意思?答墙问题(12):请见第17页第4条第(4)小条的规定。墙问题(13):问:03G1

20、01-1第47页剪力墙水平钢筋构造在有端柱时,直锚长度小于Lae时,要求端部弯折15d,当剪力墙钢筋较大时,例:25,弯折长达375mm,施工很不方便,此处可否采用机械锚固,锚固长度可折减为0.7Lae,直锚即可满足要求。答墙问题(13):可以采用机械锚固,但有两个条件:1、不适用于墙面与端柱的一个侧面一平的该侧墙面的水平筋;2、水平筋要伸至端柱对边后再做机械锚固头(如果伸至对边laE或la,则可不设弯钩与机械锚固头)。墙问题(14):问:水平筋在丁字、拐角的做法,哪种符合要求?(见图1、2)答墙问题(14):两种做法,左边的符合要求。左边的做法能够保证混凝土对钢筋比较好的“握裹”,这对于保证

21、钢筋混凝土构件中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墙问题(15):剪力墙暗梁主筋遇暗柱时的锚固计算起点?答墙问题(15):暗梁与暗柱或端柱相连接,暗梁主筋锚固起点应当从暗柱或端柱的边缘算起。墙问题(16):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中锚固长度满足要求时能否采用直锚,不做15d弯钩?答墙问题(16):按03G101-1规定,在端柱中可以,但在暗柱中不可以。本问题的实质是“剪力墙水平筋是否允许与暗柱箍筋搭接”的问题。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如果允许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箍筋搭接,需要有两个条件:1、暗柱箍筋配置是否考虑了抵抗横向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2、将暗柱箍筋配置量除去自身主要功

22、能所需部分外,其余量是否“不小于”剪力墙水平受剪钢筋配置量?关于条件1:剪力墙水平钢筋的功能是当横向地震作用产生时保证剪力墙有足够的受剪强度,且其配置量系按总墙肢长度考虑,并未扣除暗柱长度;剪力墙暗柱箍筋的功能主要是保证剪力墙在周期性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变形能力,使剪力墙在地震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在混凝土设计规范关于暗柱箍筋的配置规定与计算公式中,并未包括或未明确包括其受剪要求,因此,如果设计工程师为专门考虑的话,条件1不成立。关于条件2:由于条件1的模糊性,因此,无法对条件2做定量描述。由上所述,当两个条件都不确定时,不可轻易地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普遍允许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

23、按搭接考虑,但具体工程的设计者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03G101-1中的规定进行变更,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应当有这个权力。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现行规范要求在剪力墙端部设置的约束边缘构件可长达1/4墙肢长度,两头加起来达到墙肢长度的一半,剪力墙水平钢筋与暗柱箍筋的相关问题,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加以解决,最迟到下一次修版时将有所改变。墙问题(17):图集中要求拉筋必须同时拉住(暗柱)主筋和箍筋,如果因此在施工中造成拉筋露筋现象时能否改为只拉住主筋?答墙问题(17):首先明确“拉筋”与“单肢箍”的概念。拉筋要求拉住两个方向上的钢筋,而单肢箍仅要求拉住纵向钢筋。标准设计也要遵守国家规范要

24、求,规范明确规定在剪力墙暗柱中设置拉筋。混凝土保护层保护一个“面”或一条“线”,但难以做到保护每一个“点”,因此,局部钢筋“点”的保护层厚度不够应属正常现象。墙问题(18):03G101-1有端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直锚长度不够时,做法为直锚0.4Lae,弯锚15d,此时弯折长度较长,此处可否采用03G329-1做法,即在保证直锚大于0.4Lae的条件下,弯折长度为Lae-直锚长度。答墙问题(18):这样做理论上应该可以,但尚未见相应的试验数据。如果设计者选用了03G329-1,可以这样做。03G101-1是否进行调整,拟提交专家委员会讨论。墙问题(19):剪力墙水平筋用不用伸至柱边?(在水平方向

25、柱子长度远大于lae时)答墙问题(19):要伸至柱对边,其构造03G101-1已表达清楚,其原理就是剪力强暗柱与墙身,剪力墙端柱与墙身本身是一个共同工作的整体,不是几个构件的连接组合,不能套用梁与柱两种不同构件的连接概念。另外请参考“答墙问题(16)”。墙问题(20):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的关系如何?答墙问题(20):连梁LL主筋与门洞两侧暗梁主筋直径相同且在同一高度时,能通则通,否则各做各。墙问题(21):门洞高度范围的独立暗柱要否设置水平筋?答墙问题(21):不设置,因为独立暗柱全高范围已设箍筋。墙问题(22):在P48页左上角“剪力墙竖向钢筋顶部构造”中,标注了“墙柱或墙身”,是不是说

26、墙柱顶部纵向钢筋构造也是锚入屋面板或楼板LaE(La)?若是如此,那么在同页注中第一条:“端柱.小墙肢的竖向钢筋构造与框架柱相同”该如何解释?抗震情况下,端柱.小墙肢顶部纵向钢筋是该按P37.38页处理还是依据本页顶部构造?答墙问题(22):墙柱有多种(见03G101-1第12页),48页“注”将端柱和小墙肢拿出来另说系描述其特殊性。端柱通常与框梁相连,但小墙肢未必,将两者放到一起规定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抗震情况下,端柱或小墙肢顶部与框架粮相连时,应按37、38处理;顶部无框架梁时,应按48页处理(构造顶部已注明了“屋面板或楼板”)。墙问题(23):剪力墙开洞问题:剪力墙水平筋和竖向筋在洞口

27、处的截断,钢筋是直接切断还需要打拐扣过加强筋呢,如需要打拐,长度是多少呢?这个问题在我们工地争论很长时间,施工、监理、甲方均有不同意见,请专家指教,谢谢!答墙问题(23):钢筋打拐扣过加强筋,直钩长度15d且与对边直钩交错不小于5d绑在一起;当因墙的厚度较小或墙水平钢筋直径较大,使水平设置的15d直钩长出墙面时,可斜放或伸至保护层位置为止。墙问题(24):1、如果端柱截面远远大于剪力墙水平钢筋的锚固时,那么此时我的剪力墙内侧水平钢筋还需要伸至柱对边吗?比如柱的截面是1200,而水平钢筋的锚固仅为450时?2、如果独立暗柱的截面很大时,比如独立暗柱沿墙方向的长度超过1000时,是否在门洞高度范围

28、内也不需要布置水平钢筋吗?答墙问题(24):1、这个问题涉及面大,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经多方研究后确定。我个人的意见是当端柱很大时,没有必要伸到柱对边。不过,如果端柱过大的话,设计可能存在问题,因为高层或超高层抗震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的柱为了满足轴压比要求,下部若干层柱截面往往很大,不得不做成短柱(大于1:4)甚至超短柱(大于1:2),但剪力墙的端柱,通常没有必要做的很大。该问题的解决重点在框架柱而不是剪力墙端柱上。2、独立暗柱(一般不称做“独立”暗柱,规范用语为“独立墙肢”),如果沿墙长度比较长,但全墙肢均设置箍筋的话,则不需要再重复加剪力墙水平筋(当然,箍筋的设置必须要满足该墙肢的受剪要求)。如

29、果该墙肢两端设置了端部暗柱,墙身当然要设水平筋。墙问题(25):1、如果连梁两侧没有暗柱时,暗梁主筋的锚固是否应该从洞口边算起?2、如果连梁顶标高与暗梁顶标高相同,可否将连梁的上部主筋与暗梁的上部主筋相互搭接?暗梁的下部主筋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这样暗梁的上部主筋就不用伸至暗柱边开始算锚固了,答墙问题(25):1、有无暗柱都应从洞口边缘算起。2、连梁与暗梁的功能不同,要分别保证其构造。连梁和暗梁钢筋的锚固都应从洞口边缘起算,只是方向相反。只有在连梁与暗梁上部纵筋配置相同且梁顶标高相同的特殊情况下,上部钢筋才可连通布置。墙问题(26):1、00G101图集只有一种“暗柱”,而现在03G101图集

30、变成许多种暗柱,请问这在理论上和工程实践上有什么意义?2、请问“约束XX柱”和“构造XX柱”有什么不同?什么时候用到“约束XX柱”?什么时候用到“构造XX柱”?3、请问“v区”和“v/2区”各代表什么意义?其配筋特点有何不同?4、“配筋特征值v”的数值“0.2”有什么用?还可能取什么数值?5、“约束XX柱”有“v区”和“v/2区”,而“构造XX柱”只有“Ac”区,是否这就是它们的区别?“Ac”区的意义是什么?与“v区”有何不同?6、00G101图集的暗柱就是现在的“构造XX柱”,对吗?7、G101图集历来使用的是“抗震等级”而不是“设防烈度”,而03G101图集第18页表中用到“一级(9度)”

31、和“一级(7、8度)”?请问“抗震等级”和“设防烈度”有什么联系?(比如说,一级抗震等级对应哪些设防烈度?二三四级抗震等级又分别对应哪些设防烈度?)答墙问题(26):1、新规范GB500102002与89规范在剪力墙规定上的主要区别,一是在整体上提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概念,二是在部分上明确了“暗柱、端柱、翼墙、转角墙”(见GB500102002第195页第11.7.15条和第196页第11.7.16条)。03G101-1的规定,主要与新规范规定相对应,同时引导设计师正确理解和应用新概念以及为施工提供标准构造。25、由于大学教科书也在修编,以及全国结构界仍在消化规范提出的新概念

32、(可能还有不同观点),如果提问者对此尚未初步接触,答复及理解这几个问题均比较困难,故请提问者参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中的有关章节和后面的条文说明。6、不完全是。7、在同样的设防烈度下,由于结构的高度、结构体系不同,其抗震等级亦不同。就是同一座采用框剪结构体系的建筑,其框架柱与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也可能不同。规范对混凝土结构地震作用分析以及构造规定,都是按抗震等级划分的。国家标准设计必须与国家规范保持一致。梁梁问题(1):03G101-1:平法梁纵筋伸入端柱支座长度的两种计算方法:以第54-55页

33、为例,梁纵筋伸入端柱都有15d的弯锚部分,如果把它放在与柱纵筋同一个垂直层面上,会造成钢筋过密,显然是不合适的。正如图上所画的那样,应该从外到内分成几个垂直层面来布置。但是,在计算过程中,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这两种算法都符合图集的规定;第一种算法,是从端柱外侧向内侧计算,先考虑柱纵筋的保护层,再按一定间距布置(计算)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第二排上部纵筋,再计算梁的下部纵筋,最后,保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第二种算法,是从端柱内侧向外侧计算,先保证梁最内层的下部纵筋的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然后依次向外推算,这样算下来,最外层的梁上部纵筋的直锚部分可能和柱纵筋隔开一

34、段距离。这两种算法,第一种较为安全,第二种省些钢筋。不知道图集设计者同意采用哪一种算法?答梁问题(1):应按第一种算法。如果柱截面高度较大,按54页注6实行。梁问题(2):关于03G101图集第54页“梁端部节点”的问题,是否“只要满足拐直角弯15d和直锚长度不小于0.4laE的要求,则钢筋锚入支座的总长度不足laE也不要紧。”答梁问题(2):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

35、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达laE的错误方法。梁问题(3):对比96G101、00G101、03G101三本图集,在最早的96G101图集的“原位标注”中有“第4条”:“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的上部纵筋相同,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贯通筋相同时,则不需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重复做原位标注;若与集中标注值不同时,可仅在上部跨中注写一次,支座省去不注(图4.2.4a)。”然而在后面两本图集中,这一条不见了,但“图4.2.4a”依然存在中间一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标注的实例。再以03G101图集的“图4.2.7”为例,在KL3、KL4、KL5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可见这种方法还是

36、很适用的。建议在03G101图集中,肯定96G101图集“原位标注”中的“第4条”。答梁问题(3):应该在03G101修版时还原该条规定。梁问题(4):03G101-1图集第24页“注:2、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为la或laE”。现在的问题是:当抗扭钢筋伸入端支座时,若支座宽度(柱宽度)太小,不满足直锚时,是否进行弯锚?如果进行弯锚,“弯折长度”如何取定?我想到两种办法:(1)弯折长度=laE-直锚部分长度(这可能不合适)(2)弯折长度为“多少倍的d”(不会是“15d”吧?)答梁问题(4):应当勘误。应改为“当为梁侧面受扭纵向钢筋时,其锚固长度与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梁问题(5

37、):框架梁钢筋锚固在边支座0.45LAE+弯钩15D,可否减少弯钩长度增加直锚长度来替代?答梁问题(5):不允许这样处理。详细情况请看“陈教授答复(二)”中的“答梁问题(2)”。梁问题(6):(1)03G101-1图集第19页剪力墙梁表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负数。如:第3层的LL2的“梁顶相对标高高差”为-1.200,即该梁的梁顶面标高比第3层楼面标高还要低1.2m,也就是说,整个梁的物理位置都在“第3层”的下一层(即第2层上)。既然如此,干脆把该梁定义在“第2层”算了(此时梁顶标高为正数),何必把它定义在“第3层”呢?(2)类似的问题还出现在同一表格的LL3梁上,该梁的“梁顶相对标高

38、高差”为0(表格中为“空白”),这意味着该梁顶标高与“第3层”的楼面标高一样,即该梁整个在三层的楼面以下,应该是属于“第2层”的。(3)在“洞口标注”上也有“负标高”的问题。同一页的“图3.2.6a”上,LL3的YD1洞口标高为-0.700(3层),该洞D=200,也就是说整个圆洞都在“3层”的下一层(2层)上,既然如此,何必在“第3层”上进行标注呢?以上提出这些“负标高”问题,主要影响到“分层做工程预算”。因为在分层预算时,是以本楼层楼面标高到上一层楼面标高之间,作为工程量计算的范围。因此,上述的(1)、(2)、(3)都不是“第3层”的工程量计算对象。不少预算员都对上述的“负标高”难以理解。

39、所以,我认为,上述(1)、(3)的“负标高”可以放到下一楼层以“正标高”进行标注。上述意见妥否?或许有些道理没考虑到?特此请教。答梁问题(6):这个问题看似不大,实际并非小问题。建筑设计需要建筑师与结构师的协同工作,但在“层的”定义上,建筑与结构恰好差了一层。建筑所指的“某”层,实际是结构计算模型的“某减一”层。例如:一座45层的楼房,建筑从第37层起收缩平面形成塔楼,此时,结构分析时其结构转换层是第36层而不是第37层(关于这一点要引起结构师的注意,搞错的情况并不少见)。建筑设计的某层平面图,是从该层窗户位置向俯视的水平剖面图。例如:建筑学专业有首层建筑平面布置图,而结构专业通常为基础结构平

40、面布置图(亦为俯视图),且结构意义上属于第一层的梁(与第一层的柱刚接形成第一层框架且承受二层平面荷载的梁)在基础平面(俯视)图上是看不到的,实际设计时也不在该图上表达。搞建筑设计,建筑学专业是“龙头”,结构师有必要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师保持一致,以使建筑师与结构师对话方便。因此,某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应当与该层的建筑平面布置图相一致。在层的定义上与建筑学专业保持一致后,结构所说的某层梁,就是指承受该层平面荷载的梁(站在该层上,这些梁普遍在“脚下”而非在“头顶之上”)。为将结构平面的“参照系”确定下来,03G101-1对“结构层楼面标高”做出了明确规定(详见第1.0.8条),并对“梁顶面标高高差”

41、也做出明确规定(详见第3.2.5条三款和第4.2.3条六款)。以上规定已经受了全国十几万项工程实践的检验,结构设计与施工未发生普遍性问题,但对施工预算员则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完美的(哲学意义上的美都是带有缺陷的美),这也许正是“平法”的缺陷之一。梁问题(7):在03G101第29页中第4.5.1条中当梁的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截断点距支座边的距离,在标准构造详图中统一取为0.1ln(ln为本跨梁的净跨值).可是在00G101中第23页,却规定的统一取为0.05ln(ln为本跨梁的净跨值),请问陈总这两个取值一哪个为准,是03G101修改了以前的数据

42、?还是印刷上的错误?答梁问题(7):以03G101-1为准。应当注意,结构设计师在采用该措施时,一定要细致地分析。钢筋的截断点无论定在何位置,都是一个“参照点”。结构设计师要从该参照点往跨内推算出:1、该点距按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锚固长度”的距离;2、该点距抵抗弯矩图上“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长度”的距离。两个距离推出后取较长者,并以此决定截断几根钢筋。因此,截断点位置距离支座边缘的多少,均不会影响梁的安全度。00G101提出该项措施,处于以下考虑:1、当梁的正弯矩配筋较多时,例如配置两排甚至三排正弯矩钢筋,没有必要全部锚入支座;2、我

43、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节点内的钢筋“安排”存在一些问题,问题之一就是把不必要的钢筋也锚入节点,十分拥挤,严重影响节点的刚度;3、把不需要锚入节点的钢筋在节点外截断,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由以上思路出发,似乎只要将不需要的钢筋从节点外断开就可以达到目的,于是确定了截断点距支座边缘1/20净跨值。但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在0.05ln位置截断一部分钢筋,距离支座很近,可能会影响伸入支座的钢筋的受剪销栓作用,如果距离大约一个梁的高度,即1/10净跨值,对受剪销栓作用的影响就很小了。应该说,03G101-1的规定在概念上更趋于合理。当然,究竟截断几根钢筋,既要符合规范要求,又要满足受力要求。现在的问题是,规范对

44、此并未“直接”做出明确的规定。应该理解的是,规范不会去“包打天下”,也不可能做到“包打天下”,结构方方面面问题的处理,还要依据结构基本理论、概念设计和经验。前面所述“不需要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锚固长度”和“充分利用该钢筋的截面”位置再加上“适宜的长度”就需要结构设计师细致地分析而后决定。梁问题(8):请教陈总,在03G101-1中,楼层框架梁纵筋构造分一二级结构抗震等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两种构造,我对照半天,硬是没看出一二级和三四级结构抗震等级构造有什么区别,请陈总指教。若是没区别,何不合并?像屋面框架梁一样。答梁问题(8):二者的确没有区别,可能会在下一次修版时合并。03G10

45、1-1修编初稿和中稿的一、二级抗震等级与三、四级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将35页右上角的构造规定用于一、二抗震等级(以后再过渡到所有抗震等级甚至非抗震等级)。后经校对、审核、评审与再思考后,感到时机尚未成熟,需要再做一些前期工作来创造彻底改变这种传统做法的条件。现阶段先把该构造放到35页的共用构造中,观察一下我国结构施工界对其反应。03G101-1定稿保留这个样子,考虑到一是不影响使用,二是为修版保留可能需要的空间(通常新规范体系最初需经若干次修定才会稳定下来,规范一改,国家标准设计也要跟着改)。我国结构施工的传统做法是将两边(等高)梁的下部筋并排锚入柱节点中,这是发达国家已经废弃的做法。混凝

46、土里并排紧挨着的两根钢筋,存在一条线状通直内缝,当受力时,这条内缝就可能发展成破坏裂缝,这对于抗震结构可能是严重隐患。再者,假如两边梁(约80%的梁)的下部钢筋刚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相向并排锚入柱节点后,就不能满足钢筋的净距要求了。抗震结构要求做到的“三强”:“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中的强节点强锚固便得不到保证。由于节点内先天存在多条线状通直内缝,以及钢筋之间净距不足,将会影响节点区的刚度,削弱节点的塑性变形能力,对于高抗震等级的结构而言有可能是非常严重的问题。梁问题(9):P62.63页中,KL.WKL箍筋加密区大于等于2hb且大于等于500,在注中,指出hb为梁截面高。而在同页,“梁侧面纵向钢筋构造和拉筋”中,hw为梁截面高,当然,这里有文字标注,不会不明白,可在P66页,纯悬挑梁中l4hb时,这里hb没文字说明,就让人糊涂了。建议陈总,是不是在同一页中同一构件采用同一符号?可能的话,同一图集中,最好同一符号只代表一个构件,一个构件只有一个符号。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了?答梁问题(9):(国际)工程界的惯例为:主字母h代表英文height(高度),主字母b代表英文breadth(宽度);脚标b代表英文beam(梁),脚标c代表column(柱)。hb与bb分别代表梁截面高度与宽度,hc与bc分别代表柱截面高度与宽度。考虑到我国施工界的具体情况,今后应在标准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