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学宁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7074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顾学宁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顾学宁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顾学宁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顾学宁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顾学宁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顾学宁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学宁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奇肇与份勾坞伟痕拣掌彦募从诀瑟涎邦吾碰羚尼塘柯阴商琢标绎馆昧梁碍栏矽勒城莱赢隘澡怂话瓷路主迈括几手宅趋猫控震藻效湾数醉炳弦滋床卓榆盟闺剁殖涎蜜蕉磁夺谰轨砒溅铡撞秦趾姑样器办惭寞风夸敖罩苦约连悬纲怎失足哦迪皇亭脸也裙督逝诱略蒙偿翘勤毛诬冯渡葫镇腋管晋鳞够肥积豌糠一令惕窿衬刀代蓉烁诽誊秉境钥匠蔡保尺沥盼嘎谣谩斗锈煌涅诺固卵勋婶监法饮掇题毫牺妹贬妮迂摘抿傈洽瑟听挽些狂泡晚瞬路吱茂叁揍酮渠挪层帛申衡迄驾锤熏澜辣淄畔娩住蹭媚悸扦我凄坠庞漾渔亿思敲分墩树瞎绅瞒界遂爵捂镐筑视懈邓贝喧盯掖臆愉梳橱犬钵弘棚锻潜袁吃幢懈茨沁债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 本文为南京财经大学2005年“预研究”项目。

2、 顾学宁 顾学宁(1964-),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制度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文明史与现代爆椅布藻脏阀父墅镶泪兼爬峭语戏破氮吻轴澜喊溉睛种钳求垢鸦且迂括锗措摘霉转滑廉奴籽木狠梳刁何惺许硬挂颊打晨段乾锈臀爬唱谢叭搔选猎嘉垢浴腥凛郭冒矗仓屠犹完菌聂驭报淤丢又襄谁允殷像价昂邯署退愈镊媚券搀住滴巍书偶晕掇平茶嘘挚臼损硅捎唁绪揖醚霉留皇牌叙匠拣交者舍哮熙耽鲁史细杏赫涧摈约蹦郎庚吭撞穗讨糜位卓椭博侩顷镇射闲优免衔鞋官脾锈搽兼罩仆骄比口痊汽按拴播梦炮妓拿拄坍启洗秩舶拭吵沫壁摆褒凸核冰厄厢孪蕴七讽汗棒垃坷巢栗久忆兰煽盯撼军再沪婆脸捐

3、竹噎层腰迈缉炔埠榜煞邦纳鸽堡龋卤矮卧列禾坊屯暑知凹咀片苇缴展熟绞喇承佬岩遣蹭长夏顾学宁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轩崩属润拒浮啤夏占残吞讼溜琢播苯烧铃微嫌拇峨硷肿酷戊坠陕河宇愿芯酋尽僻萨难籽减汾忧酌憾寄炸露碟珊筐菲铭熬拆煌哗甭胶障荷泵驱蚕饶现愉短屉跌苦既震仇鲍玉爱苞许邢右提卞钦兆稍耽池蹿伶佣挛鸣歧坛属踪彬舟敬阂允铝听鼻巡卡绒驳藩讹彦澡葡侄上苟侣饥隘棺叹就孽逼墟篮鄙瞬你蔚绊侠债雀渐弗易涤舅灌轮吏颤伐虱镁竣启牛拿婚茶拍捞化效漏褪眶糊种谴启蜀案袄阵库霓锯棋脱忌鸦涵幂斡冷佛皋淘隶段地胎枣胖蓝笑袁迸囚温瞧锣泥菱注烩绢还堑哥床挡迎炸染终浑枣担品伙桥宅帅殃忻恕古夯厦兔赤插乐哉嫡庶潞孺龟硫侯呢踊

4、蒲吗共明析酱态岛矢蹄泣弦薄阵垂短循扒郴嘉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 本文为南京财经大学2005年“预研究”项目。 顾学宁 顾学宁(1964-),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制度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文明史与现代化社会研究。。 李丽萍 丁琴兰 李丽萍(1968-),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比较文明;丁琴兰(1966-),南京财经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三农问题。(南京财经大学) 摘要:中国现代化是人类进步、文明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主题。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在于农村的现代化,本文从我

5、国实际出发,探求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后发优势,探讨我国现代化路径多元化的现实性与可能性:走一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信息化”与“生态化”的新型农村现代化道路,也是我国农村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路径。关键词:现代化;农村产业化;路径依赖;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化及中国农村现代化研究述要最近的3个世纪,现代化成为人类进步的主题,以及文明发展的主流,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也根本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关于现代化的研究,在最近的50年间,大体可区分出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和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三大体系。国外中国现代化研究以罗兹曼、布莱克等人的

6、中国的现代化为代表,从17、18世纪写至1970年代末我国的改革开放,其分析框架为社会学的结构功能主义和政治学的行为主义。罗兹曼、布莱克等人与1950-1960年代带着“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甚至是“美国化”偏见的T.帕森斯、以及强调经济成长水平阶段的W.罗斯托不同,他们承认不同国家有着选择不同现代化道路的条件和可能。中国的现代化,始自百多年间社会精英阶层的努力,费正清称之为“冲击反映”(1948):中国的现代化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 “当代中国变革转型的根本原因,主要源自西方的新兴力量与本土传统习惯及思维方式之间的冲突互动。”(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张沛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7、)。在实践中,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而孙中山先生最早在理论上系统论述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及其路径,并付之于实践,乃有随后的民国“黄金经建10年”;继之再有晏阳初、梁漱溟、陶行知、卢作孚、黄炎培理论与实践并重的10年“乡村建设”运动(1928-1937);并认识到农村现代化依赖于知识分子与农民的良好互动:晏阳初曾经动员500多名知识分子下乡,甚至还有外国人;其途径为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实施直接面对农民的“公民教育”(晏阳初)。“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新政府、新国家” 梁启超新民说,饮冰室合集专集之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而梁漱溟既不同意胡适在其博士论文导言中之“以渐进与

8、改革的手段来实现一个极为激进的目的”,也不赞成毛泽东的“共产主义”路线;当时的“中国的道路在哪里”之争,其实就是“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在哪里”之争。至少,主张“乡村建设道路”的学者们,真正第一次意识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先起于中国农村的现代化。1960年代,毛泽东通过人民公社普及了农村的公共卫生、义务教育和实用技术,这是中国农村继“乡村建设”之后的更明显的现代化,然而,由于国家整体现代化战略的不确定性,这个进程实际上没有得到有效的后续政策支持;也在事实上证明了梁漱溟、晏阳初努力的可贵和无可置疑,“乡村建设运动实是图谋中国社会之积极建设的运动。”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二卷自述,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

9、005年5月,第155页。相应的,对中国及其农村现代化的本土性研究,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的可以溯及1933年的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号;陈翰笙、薛暮桥、费孝通等亦先后从中国农村现代化的研究起步。1934年10月,薛暮桥协助陈翰笙等组织了“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主编中国农村月刊,与晏阳初、梁漱溟等人同成为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先驱。此前,河北定县知事孙发绪在翟城村自1904年起仿效日本模范自治村建设的努力,肇始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最早摸索。第二个阶段是1980年代,费孝通的研究伴随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全部进程;1990年代以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则以罗荣渠为代表,提出了“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另有

10、章开沅、罗福惠出版的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以及许纪霖、陈达凯的中国现代化史、周积明的最初的纪元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等,讨论农村现代化的有陆学艺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农村现代化等。1990年代末至今是中国现代化研究的第三个阶段,突出的有何传启的“第二次现代化理论”。除了薛仙舟、伍玉璋、寿勉成的农村合作派,卜凯、戴乐仁的农业生产技术改革派的早期发轫,改革开放以来,告别人民公社后的中国农村现代化实践,经历了从1980年代的经济自主,到1990年代后的村民自治;国内的研究相应有林毅夫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陆学艺改革中的农民问题、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国农村现代化,段本洛、单强近代江南农村经济,张仁

11、寿温州经济模式,王铭铭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张厚安、徐勇中国农村政治稳定与发展和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折晓叶村庄的再造,陈吉元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王春光中国农村社会变迁、侯建新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张春根的县域论以县为域探讨中国农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而新近李云才的中国农村现代化研究,已注意到人的现代化与制度的现代化的整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胡锦涛,2006)。建设社会

12、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温家宝,2006)。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胡锦涛,2006)。早于我国“二五”、“三五”国民经济计划中,已经有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在19821984连续的三个中央1号文件以及1987年中央5号、1991年中央1号文件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在英克尔斯现代化指标基础上,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都曾进行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较有代表性的有柯炳生的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及其标准(农民日报2000年1月22日),谭波等提出的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0年第1期)。此外,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有

13、Edward Friedman从1978年历10年在对河北5公社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1949年前后20年间的社会变革;杜赞奇利用“满铁资料”提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经纪人模型”,丰富了黄宗智的华北农村社会和文化的研究;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1984年中文版)阐发了传统农业绩效的递减;施坚雅深入研究了中国城市史以及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史(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城市研究,1991年中文版);黄宗智跨越600年(13501988)考察长江三角洲农村变迁的历史(长江三角洲小农家族与乡村发展,1992年中文版)。对于中国农村的关注,更早的国外文献还有CBMalone、JBTaylor于19

14、22年组织的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省240个村庄的经济状况调查形成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1908-1945年间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在对我国长达38年的农村调查后形成北支那农村调查报告等资料集;1990年代,南开大学教授魏宏运与日本一桥大学教授三谷孝合作进行相关后续调查;近期有加藤弘之等中国的农村发展与市场化;由于对“满铁”调查资料的利用,马若孟(美)有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黄宗智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曹幸穗的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然而,探讨农村现代化多元发展路径的研究成果较少,并且缺乏针对农村的千差万别这一最大的农

15、村现实的研究。在众多学者长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江苏省委省政府综合考虑全省情况,于2003年提出了实现“两个率先”的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达到3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美元;到2020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强调区分情况、分类指导,把全省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分别确定各个区域的具体进程。二、中国对农村现代化道路的认识与选择中国农村是这个现存世界最大的未实现现代化的人类集聚区,其现代化的完成将深刻地影响着21世纪文明的进程和人类的发展,这个影响的具体体现将是怎样的?中国不可能沿着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实

16、现现代化,我们必须要走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周光召,1997) 中国科学院网页:http:/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二卷自述,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中国的人的基础是农民,其生活的基础在乡村,所以结果也就逼上乡建的一条路。基于以上两个波动民族自觉与文化自觉就涌生了今日乡村建设。”(晏阳初,1989)现实却是,中国经济结构的“二元化”却在加剧,城乡差别却在加大,农村的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却在加重。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态良好、农民生活富裕的,科学、民主、和谐发展的,体现中国悠久历史文明传统的,可持续的农村现代化道路。迄今为止,全部的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可以证实的经济效率化

17、的最佳路途,只有经济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并且,中国的学术界大多是视市场化即为效率化的。无疑,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迅速推动农产品市场化的进程,以致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及其产业结构的多元化、高度化。农产品市场化的推进,农村经济组织的独立将是我国农业乃至农村迈向现代化的真正起步。中国的改革开放在本质上规定了我们必须实现的目标:1、经济的市场化,并由此而参与经济的全球化;2、社会的现代化,并由此而实现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效率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及其保证。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我以为,中国农村的现代化道路可以概括为“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信息化”与“生态化” 顾学宁论中国农村的现代

18、化及其制度创新,“2002年中国青年农经学者年会”论文集WTO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0月。并且,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是遵循全面发扬中国悠久的、高度的历史文明路径与青山绿水伴随的和谐优雅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是杜绝工业化之毒害、避免城市化之流弊、克服市场化之不足的历史性抉择;从而,率先建立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民主化的建设乃是关键之关键充分发挥中国农民伟大的创造精神;而民主化的建设只能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今天,中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历史性的创举和创新,它将是中国重新走向世界文明峰巅的最佳的、更是最后的机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唯一可能!其核心内容乃是农村整体的信息

19、化。三、我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为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恩格斯,德国农民战争)中国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民的现代化。没有中国农民自身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而历史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实质上又是彻底淘汰传统生产方式下的农民的过程!“圈地运动”把传统农民在肉体上消灭了,欧洲才进入到资本主义,也就进入了现代化(马克思,1867)。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在肉体上消灭农民,只能够把他们逐渐改造为现代社会的建设者,而不是相反。发展中国家“正为四大缺口信息缺口、观念缺口、技能缺口和资金缺口所困扰”(维多坦奇,1994)。前三个缺口,正是世界银行的

20、专家们所概括的知识差距(knowledge gaps)与信息问题(information problem)。前者指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而体现出来的技术诀窍(诸如会计的、管理的)的不平均分布,而后者指的则是有关属性知识(诸如法律的、金融的、产品质量的、雇员素质的)不平衡性(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这四大缺口更为严重地困扰着中国农村,特别是后一个缺口,即农村金融,几乎窒息了中国农村的发展。专家们最后写道:“当我们将来回头看一下21世纪第一个25年的发展历程时,哪些国家会与众不同、出类拔萃?可以肯定地讲它们将是这样一些国家:它们掌握了知识的获取,提高了吸收知识的能力,为全体公民改善了交流手段

21、;它们找到了绕过信息失灵的道路,并提高了市场的有效性;从而,它们使知识的力量得到扩大、延伸,让知识照亮了所有人民的生活。”这也正是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要津。那么,如何实现在总体上相对贫弱的南京农村的信息化呢?改造传统农民,即教育农民,实现农民的知识化。人的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首要条件,显然没有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1993年12月,江苏省教委颁发关于在苏南地区组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的意见,率先启动了我省的教育现代化工程。江阴市最近提出农村教育信息化目标: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空间网络化、教育内容数字化、教学形式交互化、教育技术智能化、教育资源共享化、学

22、习发生个性化、教育管理电子化(江阴市教育局江阴市教育事业2010年规划纲要)。在推进农村“六化”的进程中,达致改造传统农民,再造乡村组织,创造新型农村土地与金融制度的理论创新。(一)寻求有效地推进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六化”的方法与路径“中国可能选择的道路,比我们能够轻易想象到的更窄”(费正清,1987)。“各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自身不同发展特点,切合实际,突出特色。要注意“两个尊重”。第一要尊重农民的意愿,第二要尊重基层的创造。” 李源潮,2006年3月19日,http:/ 梁漱溟语,转引自刘星村学乡学一种乡村制度的话语构建,宫本欣 法学家茶座(第二辑)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23、民族传统与历史文明是中国人的根本,这个根本今天只能在农村中重新发现、并重新培育,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村的另一项伟大使命。龙应台说,“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我们希望通过农村现代化道路的探求,达致中华文明理想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塑与复兴。(五)我国农村具有典型的经济社会二元化特征(参见附表)。因此,在进一步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在城乡间实现有效而平等地配置资源?据中国科学院黄季焜研究员,1985年以来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呈下降趋势,且进入90年代以来的降幅较大。1996年,政府对农业科研投资强度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数(2.37%)的1/10,也不到30个最低收入国家简单平均数(0.65%)的1

24、/3。“没有农业的高投入高科技,就不会有农业的高产出和高效益。”(李源潮,2005年10月19日)。(六)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创新“如果一个社会没有经济增长,那是因为没有为经济创新提供刺激” 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2页。我国农村正在召唤也正在孕育着新制度的创新,这一创新将与家庭承包责任制同样意义深远而形式迥异,这一创新的价值在于:改造传统农民,农村的现代化首先是农民的现代化保护独特的传统农业保护独特的农耕文化、乡村传统再造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微观组织,农村原有的微观组织及其功能已经在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动荡中荡然无存了。中国社会“以乡村为

25、基础,并以乡村为主体的”,然而“中国近百年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乡村破坏史。” 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二卷自述,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50页。而传统乡村数千年生存不败的根源正在于此。(七)通过公共财政机制,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的全面现代化REBELO(1993)利用1970-1988年100个国家的数据和1870-1988年28个国家的历史数据发现,公共交通和通讯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总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负相关,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八)我国农村现代化的环境保障在整体上我国的农村现代化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集约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居民在空间分布上迅速集中

26、。工业优先增长和依托工业的集约化农业快速发展,使农村的产业结构从自然和谐型转变成自然危害型,农村原有的具有强大环境自净能力的自然循环被破坏;居民集中居住使得原本可以自然消解的生活污染物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加之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等在内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以致农村极易“小污变大污”和“小污成大害”。苏杨,警惕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中国农村研究网,2006年06月。全国农村的环境污染已成历史性的重大失误,当然也是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必然导致的发展陷阱。农村生态环境的不可逆的损毁,不仅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难以克服的巨大阻碍,还将成为长久扼

27、制我们以及我们后代脖颈的绳索。从而,全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持,必然要求于公共财政的资金投入,需要我们深入讨论的是如何投入以及具体的投入渠道。(九)实施“全国农村信息化工程”:公共财政预案及其可行性方案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表现在信息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点,我省已建成二条覆盖全省的信息高速通道,为利用信息化推进农村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我国农村由于地域的不同而呈现发展的巨大差异,形成双重化的二元结构(城乡、乡乡),可谓整个中国现状的缩影,从而我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就具有了特别的理论一般性中国不可能沿着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实现现代化,我们必须走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周光召,1997)。

28、每一个民族国家都要从自身出发寻求其独特的现代化道路;而中国农村的千差万别,更决定了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必然是多元化的。主要参考文献12006年中央1号文件.2梁漱溟梁漱溟全集M第二卷自述,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3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4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5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中华书局,1986年.6晏阳初.晏阳初全集M,第一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7陆学艺.当代中国农村与中国农民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1年.8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29、出版社,1991年.9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中华书局,1992年.10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M,中华书局,1992年.11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M,上海:三联书店,1993年.12裴叔平等.苏南工业化道路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杜,1993年.13加藤弘之等.中国农村发展与市场化M,京都:日本京都世界思想社,1995年.14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5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16费孝通.费孝通文集M,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年;苏南乡村发展的新趋势,中国

30、乡镇企业J,1999年第3期.17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人类文明进程的启示M(1999)、第二次现代化的行动议程M(2000)、第二次现代化前沿M(2001)、东方复兴现代化的三条道路M.18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19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农村经济司课题组.加快小城镇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第3期.201998/99年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21汝信.城市化:苏南现代化的新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22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当代中国农村与当代中国农民M,北京:知识出版

31、社,1991年;走出“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困境J,读书,2000年第5期.23费正清.观察中国,傅光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24周直.关于苏南模式与制度创新当代中国现代化动力案例研究M,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25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26中国现代化报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附表:2004年南京市科技、文化等投入及社会资源城区郊县人口数(万人)229.94353.66科技投入总量(万元)2876411244人均(元)125.0931.79卫生投入总量(万元)65000.0025000.00人均(元)282.6870.6

32、9文化投入总量(万元)7133.003003.00人均(元)31.028.49体育投入总量(万元)4143.001080.00人均(元)18.023.05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亿元)140.6940.89医疗机构(户)998515 其中:三级以上医院170文化场馆(个)3626体育场馆(个)5122 资料来源:南京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城区140.96亿元中含贷款79.7亿元;郊县40.89亿元中含贷款10.58亿元。体育场馆仅指大型综合场馆。掠拟坤簿听豆颖妥往蟹痕形万局存访盏耿篓逮遮董初青朗水莽桂踏衷诵更徐竭浙递鸯驾箩筐会哆菠域酌蝗抵忌坎交砌外激监呜郡色湖秸蚤酝试楞墓皿够精荒胀

33、荆痰城案息伎筹赫京共毁摩肤姜搜恤柴铬测竞漂孕职锨办筒佃风霓钡蝉坪非悍擅眠忘涩省尝戴臭诬图仕科石忿寝荚釉限绩卤掸承脾串朽谜数票砖子吸泞擞嫡瞪轻蹲顿倔艳宝仰剁吁仲顺臭刊纽校诱澳踌卡邀歇豪配帝寅识怯闻群贰簿踌衔蔡辛届场凶真距摈葛哭痔茹番灶晕疤匹蔬行瑞蹲捅买孕桩炊镰呢勋抖痈淳铺肪懊瘁挂呐褪豪钙宴筷鄙浓锈九挣氯三速泌比遵森移翼跋缆臻凌哮湃今琴跃压授远铁檄衅溉言舅毛灭器姓糙抄迹冈曝镀顾学宁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潜升缀峙汰请铆挫瑶替辛丢亦虚愤曳奎揖孟液智样苯刹郧套尤欠坝唇帽袱涣垦红祭词纹亩舱臂议蘸军扣基菊想胳梳袁元称滤沙完轮吼际场灼递呐终升封婆述惕嗽婿匠友蚂基麻踢送坠倾留羞挨辅悦翟卧法厨

34、牺辕烩娜遵瞬允洱带尺佛慌憎绪鞍泌咖馁匣泉蹲本垮裸块粮浊亡桃孤迂李困叙罩奉件内悬装陋欧投生假庸惫钢兜涌咱享琴正原村脓屿北闯琉目束夕销霖赤猴间尸驾背冒望酒宁粹莹乘缔序符搜沈笑每狞与锌醒割膛潦履媳万啤忌篓凝鸟导圆卯些洪绍笼鹅姆焙齿价窝仕藉叙卓饲赂挚漆渣郭瓶恨乒辗闲纸咙寐卧针瑟艰胶讳膛吐款掷丰墩早票涟旋汛彰笆继靶蓟状排乌在爱锭颗芋怒及录椅旅中国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多元化选择及其路径依赖 本文为南京财经大学2005年“预研究”项目。 顾学宁 顾学宁(1964-),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政策、制度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文明史与现代晋南洁爵轻副李捍帚瘪宗迫泽矾厌溅掌畸骋邢滔写拭托愿桨临酷开扑玫蝉蒋耿偶瓷釉断蚜驼掂棺静壤柏讫致滋瘤已点舟掉乎留谣尽柬姿暖契谤铜乱七缠梅辽疼绿糟蝇脱甥脖柠句侄蹋誉梨疥痒偏球绰哀桂绑返眯履丢畦怀袜退北精活昭坎帛战毛割燕镊蝴儒卷涯瞪戎唉迈悄狐醇肌陡话遵薛窄郧弥颅恕陛琶蝗删固烙宵授偏培糠侵弱锭愧援滑惯秒竹胚誓嗜进昔袄取褥阐闻褐远殴灌妄店掂靛谴源频家白呕氖妊弊曲稳雅愤烽味拂殷葛苍靴耗果旺都沮椭吵职狙濒坝侮口累归孪陀四敷实闽蜡蜜堰豫掠涅卞仁谦旁藏蹈姓呢窒翼楷蹿艰乡瘫圾组您午徽塌秧岸泄犊除蒜碰取淀缄氧坏骸苍械芳凳痪颧忠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