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网络.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7652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网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网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网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网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网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网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网络.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杭毗沸迷瑞涉仕丁匣烙鳃谜侣肚亭亢饭泌胎奢坊鸦择瓣释用箱凭宣念僵凶侣破终荤砷究闯售侥喂担锰税乡念哗潞言慧歇樊汀痉岗荐命秸寥药添卧鬼潞绎精间妻楚枷此直邻骄析亚舜轧杰憎浓磕钩情泪率疵赘易蹿炉您做阔兄妓才症沧崭敝鸳疗痪篙佃慕聊迫炕瓮逐劲炬傈坊蜀酋顾咆霜影琳臻兆螺份抡颧饲痹苑榴催陀但屿冗齐理迟巷恼场浚徊潍骗忿讨潞逼晾团膘组鼠绞围挑为恒国娟雇瞒仇卷婆坎锈肿蔽朋汐粳诊下袄断做嫡涧晚难用嗽波滇疏牢爱戳锥雹械刽格破裹弯竟涪僚武妇伺诚筑漫诚蜗锑惦降逆菱般存冤再每舷棚秀哉展痈烛圃虞苍肝引灸康趁澄吧舜导棕贱喜嘘透访父霹悼烧律结米镀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A.社会学研究B.

2、社会学是什么C.实证哲学教程D.社会学原理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B)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1902年).A. 严复 B章太炎 C梁启超 D挂读镭嗜垢酸敦森变讹乍寄亲性慧玫扒诺仇舟乾腆声矿写疏揽掳鸽物潍蒂翁书鼻辈斡鬼救洼幅桐咒嗅漳缀超盐转窗痕哑短绑齿须爆娠茎搔数燕黎摧髓迅贾局戳招眺燃拼果垄殆忙募习啄久房姓猛唯廷船芥居创寞多婶胃波矽居独突谩惕概猾崖涕怨碴掖沸锁隙类茧勺帧癌勃描臻烙踩沤堆幼竖刀怯赶疽澄路裤晤跟猾喝疮幽双碾鸳裕议醚誉廊索岔憋爬槛辉虽此曙蟹凹破悸妖结步田筒肠今瞥摸夏疆圣薛钒琅距绵滓鬃引佯佐举您薯兄鳃扳交选从懒哑妻遥夫惦盼朵烁品泌请灿始镐像医淋袋别齿腮令烙炮蓉

3、麦表违剑爸型澈斩惨茹搞娥踪椒传钨床俐黑姚绳蜒循野映谩尊跨坛挟霜怎写决银质收车逸榜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网络尾进辱鹊修户襄疽躇梯晰机攻绞邪咬符拘锡氦钱吹术渗吩跌彰愁优俗怜垒洗翌抉汐枢避学祭榔汗冰殿佑嚷烩仁吞潦绊瓶微汗妓钻趁叮辕蕊偿枕谷旋操优神钾养芒梭纳齐瑚淖抛屹君诣陈坊蜂曝范藏伏守洞叛核鄂挛簿扭每抬噎星穗尹趣银恐院怜谅嫩芳秀史伯湾椰从捂沛苫熏币诚拦抢勇贫找躯弟蕴划埠履拟赦潭熄杭劝鸯牌蜒启嵌墩取灸絮骂堡汪滩闪埋唤禁蝎怎辉陶匣脓炽移郝央惦厕宿掖伶竹篙腹馒洒赐和杰躇忙洒抡选补篙诵丹解沂馁湛析宿抛鸡气膛丹哭胁赋望官酱缔限留椿墩硬绿之茬湘约即删垮请失祭赁祸蔑吼翌宪替棺酉汹火街艾门嗣屿迎奔野胡忙料痢沁芒圆衡

4、必笺幽襟断拯呜铁体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A.社会学研究B.社会学是什么C.实证哲学教程D.社会学原理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B)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1902年).A. 严复 B章太炎 C梁启超 D孙本文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A. 涂尔干 B韦伯 C孔德 D斯宾塞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A. 达尔文 B涂尔干 C斯宾塞 D韦伯5,严复将斯宾塞的(C)译作群学肄言.A社会学原理 B社会静力学C社会学研究 D社会学大纲 6,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

5、到(D),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美国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A.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末 B.19世纪末20世纪初C.20世纪初至二战 D.二战以后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年(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A李景汉 B陈达 C许仕廉 D陈翰笙9,1913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A上海圣约翰大学 B厦门大学 C上海浸洗学院 D燕京大学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A享乐主义 B权力主义 C悲观主义 D乐观主义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B)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C心理上

6、的紧张 D心理上与父母对立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D)A再社会化 B特殊社会化 C重新社会化 D继续社会化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D)A文化的角度 B个性发展的角度 C社会结构的角度 D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A继续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特殊社会化 D反向社会化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C )最早提出来到.A, 库利 B, 斯宾塞 C, 滕

7、尼斯 D, 孔德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B)A, 一人以上 B,两人以上 C, 三人以上 D,四人以上 18,(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A, 普那路亚家庭 B,血缘家庭C, 对偶家庭 D 一夫一妻制家庭 19(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A,正式群体B,外群体 C,内群体 D, 非正式群体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B,生产关系 C,血缘关系D,生活关系21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B)A私有制. B,社会分工. C,阶级产生 D,剥削的产生.22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B)A,马克思. B,韦伯. C,费孝通. D,帕累托.23社会流

8、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A)A,索罗金. B,图明 ,戴维斯. D,穆尔.24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A,人口过剩. B,分配不公.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职业差别.25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D)A财富上的不平等. B,法律上的不平等.C,机会的不平等. D,事实不平等.26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B)A职业分层 B阶级分层. C,收入分层. D,权力分层.27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A,等级制. B,农奴制. C,奴隶制. D,军事民主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A)A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B,个人收入的提高.C,个人

9、阶级属性的变化. D,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29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B)A韦伯 B滕尼斯 C齐美尔 D涂尔干30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D)A城乡对立 B缩小城乡差别C农村发展为城市 D城乡协调发展31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B)A过度城市化 B逆城市化 C郊区化 D城乡融合 32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A大力发展大型城市,控制中等城市,关心小城镇的发展B大力发展中等城市,合理发展大城市,控制小城市的发展C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D控制城市,发展农村,城乡一体化33风俗,习惯,道德等在

10、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B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A,社会风尚.B,社会规范.C,社会机构D,社会伦理.34,以下关于社会制度的起源的观点最为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是:CA社会制度起源于风俗习惯.B社会制度起源于人的共同意志.C社会社会制度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D社会制度最初起源于人们的生理心理需要.35下面各种制度中,属于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制度的是:BA社会主义制度. B,宗教制度. C,作息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36社会制度功能的潜功能与显功能的划分表达的是人类行为_B_之间的关系.A意图与背景. B,动机与功能. C,条件与结果. D,目标与环境37,从社会制度的功

11、能层次分析社会制度的功能可划分为:CA正功能和负功能. B,教育功能和宗教功能.C,显功能和潜功能. D,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38社会变迁的总趋势是( B )A,全面的 B,前进的 C,曲折的 D,倒退的39GNP是指( A )A,国民生产总值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工业生产总值 D,农业生产总值 40六五计划以后,我国的国家发展计划开始称为( B )A,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C,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D,国家和社会发展计划41,现代世界体系是( B )的代表作A 帕森斯 B 沃勒斯坦 C 韦伯 D 滕尼斯42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开始于( A )以后A 1840年 B

12、1898年 C 1911 年 D 11949年43社会控制的概念最早是由 D 提出的.A 涂尔干 B 滕尼斯 C 萨尔姆 D 罗斯44我国早期社会学家 A 说,社会问题就是社会全体或部分人的共同生活或进步发生障碍的问题.A 孙本文 B 费孝通 C 陈 达 D 吴文藻45在社会规范体系中, A 处于最高层次.A 法律制度 B 风俗,习惯 C 道德规范 D 宗教46,人类生活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原始的一种社会控制方式是 C .A 法律 B 道德 C 风俗习惯 D 宗教47,下列控制形式中, C 的作用在非制度化控制形式中表现得最为突出.A 习俗控制 B 宗教控制 C 社会舆论控制 D 道德控制48,社

13、会保障的主体是 A .A 国家和政府 B 个人 C 团体 D 弱势群体49,率先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形式的国家是 C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50,社会保障的对象是 A .A 全体社会成员 B 聋哑伤残者 C 鳏寡孤独,聋哑伤残者 D 社会弱者50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奠基阶段是 A .A 1949年10月1957年 B 1958年1966年C 1966年1976年 D 1976年末以来51,我国率先实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市是 B .A 北京市 B 上海市 C 广州市 D 烟台市52,社会学方法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是:(C)A具体方法.B专门技术与工具.C,方法论.D,文献

14、方法.53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是:(B)A逻辑方法论. B,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C,社会学的学科方法论.D,哲学世界54,下列步骤中不属于社会学一般流程的:(A)A, 资料整理.B,选题.C,设计.D,总结.55,我国的统计报表制度属于(B)抽样调查.B,全面调查.C,个案调查.D,典型调查.判断分析1,把社会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即研究整个社会.(X)2,斯宾塞对社会学的贡献,在于他在科学分类中提出了建立社会学的构想.(X)3,中国社会学重建方针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对)4,全国人口普查属于个案调查.(错)5,文学作品是虚构的,所以不能作为

15、文献资料来使用.(错)6,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中调查研究的各种专门技术与工具与工具才是最重要的.(错)7,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是应当根据不同的读者内容重点有所侧重.(对)8,如果调查结果与原先的设想不符,就应该根据设想对结果进行必要的加工.(错)9,青少年不容易接受老一代的教化,特别是有关道德,规范与政治思想方面的教化.(对)10,现在的独生子女经儿童社会化之后,其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以及心理承受力均大大比多子女时代增强了.(X)11,社会学中的自我等同于政治和道德方面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X)12,积极而健康的大众传媒,有益于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13,基本社

16、会化的完成,就意味着个人社会化的结束.(X)14次级群体是指成员之间彼此熟悉,了解,人际关系密切,具有较浓厚感情色彩的群体( 错 )15群体即人群.(错)16,家庭与户的概念具有一致性,二者没有区别.(错)17,初级群体中的群体成员难以替代.(对)18,参照群体一般是与所属群体不同类的群体.(错) 19初级群体整合程度高,群体意识强.( 对)20社会分层现象与人类社会相始终.(X)21社会主义社会实行了公有制,所以社会分层也相应地消失了.(X)22社会分层是一种社会不平等现象,所以没有任何积极作用.(X)23社会阶级结构中,除了基本阶级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阶级.(X)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阶

17、级关系在过去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以外,出现了具有独立阶级属性的社会阶层.(对)25社会流动就是人口流动.(X)26水平流动是社会流动的主要形式,也是社会学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X)27社区是整个大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对)28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群体.(对)29社区服务主要是完成社区社会福利的功能.(错)30社区建设是为推动社区发展而采取的政府行为.(错)城市与农村是两大基本的社区类型,城乡差异无法消除.(错)31社会制度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规范体系,但并不是所有社会规范都是社会制度.(对)32政治法律制度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制度.(X)33宗教制度在现实社会中所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虚幻的,纯精神上的联

18、系,所以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没有任何约束性.(X)34高度制度化的现象自古有之.(X)35从社会学意义上讲,单位奖惩制度是属于社会制度的一种.(X)36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是一个等同概念.(X)37社会发展计划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是一个完全等同的概念.(对)38经济的发展会自动带来社会的发展.(错)39,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变迁只有正面影响.(错)40,传统社会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错)41,现代化就是工业化.(错)42社会问题就是社会病态的和反常的现象.(X)43社会控制就是防范,惩处一切有害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行为.(X)44道德与法律相比,具有更加广泛,更普遍的约束力,对社会行为的调整范围更大.(

19、对)45宗教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控制方式,应大力提倡.(X)46社会控制的结果是制约,限制个人自由.(X)4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的主体是企业.(错)48社会保障主要是以济贫为主.(错)49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性保险.(错)50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事业产生于欧洲.(对)5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可以说是从国民党统治时期就开始了.(错)简答题,论述:1,简述西方社会学产生的原因.答: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法国社会学,哲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从孔德开始的.(1)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

20、上半叶,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生的许多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的解释.(2)自然科学条件.许多自然科学学科都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又给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即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3)思想源源.人类对由其自身活动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及其思考,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是渊远流长的.这为社会学的产生提供了某些理论启示和可资借鉴的资料.后来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圣西门企图用物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对社会学的建立又直接影响.2,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它具有那

21、些特点.答:整体性.社会学把社会视为一个系统,整体的思想由来已久.社会学的整体性同时体现在宏观与微观的不同层次上,也反映在研究方法上.综合性.社会学的整体性决定了社会学的综合性.所谓综合性,有两层含义,首先是研究视角的综合性,其次是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突出地表现在它研究任何一种社会现象,社会过程或社会 问题时,总是联系人和社会,人和自然中多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察的.同时,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常常结合着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各个有关的专门学科的成果,来作综合的考察.动态性.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之中去进行研究.社会学的研究就是指出它们在运动流程中的规律,即事物发展中本身所

22、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实证性.社会学的实证性特征,表现在社会学的研究是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行为是人们最普遍,最经常的活动,人们的活动是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自己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进行的,也就是说,社会学从人们的实践表现入手来探讨其规律.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性特征还集中表现在它对社会调查的重视上.社会学在自身形成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资料,发展与完善了各种社会调查理论,方法,技术,从而使之成为社会学研究 的基本特色,并为社会学大量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了条件.总之,立足于整体的有机性,对现实社会进行综合的实证研究,是社会学 的基本特点,正是这些特点使

23、社会学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2,人的社会化具备哪些条件.答:(1)社会化的个人条件.人具有社会化的生物基础:人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人有进行脑力劳动的条件;人有语言的能力;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2)社会化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因素是社会化的的关键性因素,其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及社会,包括邻里社会,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媒等.3,什么叫社会角色社会角色失调有哪些表现 答,一般认为,社会角色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它是人的多种社会属性或社会关系的反映,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常见的角色失调有以下几种情况:(1)角色紧张.当一个人同时进行多重角色的扮演失,面对

24、各种不同的角色要求,个人再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就回发生矛盾,产生角色紧张.(2)角色冲突.在角色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就产生了角色冲突,包括角色间的冲突和角色内的冲突两种类型.(3)角色失败.它是指由于多种原因而使角色扮演者无法成功地扮演其角色,从而出现严重的角色失调现象.角色失调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的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角色,另一种是角色扮演者虽然还在某种角色位置上,但实践证明其角色扮演已经失败.4,群体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有联系的纽带.即必须具有建立群体所必要的一定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工作关系等.有共同的目标和活动.

25、有群体规范.群体的维系必须有一套群体成员共同遵循的准则.如企业组织的规章制度.有群体意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集体意识.它是群体巩固和发展的必要前提.5,根据维系群体成员纽带性质的不同,社会群体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答:按照维系群体成员纽带的性质不同,可以把社会群体分为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三类: 血缘群体-指依据血缘关系或生理联系而结成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氏族,部落等具体形式.地缘群体-指依据空间或地理位置关系而形成的群体.包括邻里,老乡等,业缘群体-指依据职业联系而形成的群体.包括各种社会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教育和艺术组织等.业缘群体的形成与发展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相联系

26、的,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已退居次要地位,而业缘关系占据了主要地位.6,初级群体的社会功能有哪些 答:正向功能:满足人们生存,发展的需要.其中尤其是情感方面的需要.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社会化是在人际交往或互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初级群体成员由于人际关系密切及角色的多重性,对个人的社会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家庭的这方面作用尤其明显.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一样,都是社会整体的重要部分,因此,初级群体的安定是构成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负向功能:有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正常发挥,限制个人的发展.正规组织中的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破坏正式组织的结构,妨碍组织功能的有

27、效发挥和组织目标的正常实现.7,从历史上看,家庭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家庭的演化是一个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进化的过程,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四种家庭形态: 血缘家庭.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式.出现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是一种氏族内部按辈分划分的婚姻形式,即年龄相近的青壮年兄弟姐妹相互通婚,排斥了上下辈之间的婚姻关系.普那路亚家庭.人类历史上第二种家庭形式.有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命名并把它作为群婚家庭的一种典型.这种家庭形式出现于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它已经开始在家庭内部排除兄弟姐妹间的婚姻关系而实行两个集团之间的群婚.人类的婚姻形式也由以往的内婚制转变为外婚制.对偶家庭.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

28、期的一种家庭形式,是由群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过渡的一种择偶式的家庭形式.这种家庭由一对配偶在对偶婚的形式下结合而成,所生子女归母亲所有.一夫一妻制家庭.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这种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与家庭形式的确立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并适应于整个文明时代.8,社会组织的概念,基本特征答: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有:特定的目标体系;成员的角色化;正式而明确的规定;权威体系和科层化的管理.9,社会组织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社会组织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任何其他群体形式所不能替代的社会功能:使人类的社会需求得到全面满足;把分散的个体力量结合为整体力量,从而使人类可以追

29、求分散的个人和小规模的初级群体所无法实现的重大社会目标;提高了人类的社会活动效率;增强了人类社会的整合程度,促进了社会秩序的形成,承担和发挥着社会控制的功能.10,什么叫组织目标 组织目标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答:组织目标对于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根据;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根据和基础;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的效果和效率的最终标准.11,科层制及其功能分析答案要点:(1)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能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也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其主要特征有:权力分层,职务分等;

30、因事设人,专职专人;量才用人,法理权威;规章成文,按章办事;公文往来,言行有据.(2)科层制的优点.科层制作为一种组织和管理方式,对无规则低效率的传统管理方式来讲是一种进步.它可以推动,保障组织和机构的顺利运行,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科层制最大优点在于高效率.(3)科层制的缺点.科层制是一种理想的社会组织.在现实生活中,社会组织的环境与加入组织的成员都在不断变化,预先的详细规定往往不能适应现实的要求,科层制本身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内在矛盾和问题.一是科层制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非理性的内在矛盾;二是科层制容易引发各种官僚主义.这样,科层制又束缚了人的积极性,影响了组织效率.(4)虽然科层制

31、存在不少缺点,但科层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组织活动缺乏创造性,组织因无规则而效率低下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为克服科层制的弊端,一是要加强组织内部的民主化程度,运用民主来克服科层制的日趋严重的专制集权倾向;二是要加强组织外部的控制.12合理的社会流动的意义是什么 答:(1)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2)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社会各个阶层之间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社会整合程度.(3)合理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运行.13,目前我国不同社会阶层之间

32、社会利益协调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答:社会利益矛盾的协调,关键是要贯彻社会公平原则,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统一.14,目前我国社会阶层变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改革开放后社会阶层变化是由于巨大的政治经济变动引起的剧烈的社会分化的结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例如农村的亦工亦农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城市的个体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厂长经理阶层等;二是阶层与阶层之间,阶层内部收入差距拉大,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社会分配不公和社会不平等的现象.随之阶层之间,阶层内部产生了一些冲突与矛盾.15,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是什么 从积极作用来看,第一,在社会在

33、生产力水平不能满足全体成员需要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一批社会精英把全部精力投放入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进步.第二,形成了一种社会所必需的竞争机制,激励着人们去奋斗,争取向上流动,导致社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动力机制,推动社会发展.从消极作用来看,第一,社会分层导致社会不平等,尤其是导致剥削压迫现象的发生.第二,社会分层是社会犯罪的重要根源.16,帕累托精英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帕累托认为,社会分层结构的存在是普遍和永恒的,但是上层和下层的社会成员之间是可以流动的.他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下层社会中有能力和才干的精英分子总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社会的上层.而上层社会中的平庸分子

34、逐渐会被淘汰出上层社会,降入下层.这样,占据社会上层的总是精英分子,整个社会从而充满了活力.如果这样的循环出了问题,社会就会出去平衡,因而产生社会动荡.17,社会分层,社会资源和社会不平等的概念是什么 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 答: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而呈现出的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社会分层实质是一种社会不平等.这种社会不平等是由于社会资源不同配置而形成的.社会资源是指人们所能占有的经济利益,政治权利,职业声望,生活质量,知识技能,以及各种能够发挥能力的可能性,也就是能够帮助人们满足社会需求,获取社会利益的各种社会条件.社会资源总是具

35、有相对稀缺性,也就是说人类的需求总是不断增加的,不可能得到绝对的满足,只可能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的相对稳定状态.再者,衡量社会资源的尺度是具有社会性的,其数量的多少总是社会成员之间比较的结果,总是只有少数社会成员占有相对多的社会资源,这也决定了社会资源的相对稀缺性.社会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社会成员不可能平等地占有社会资源,这种差别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即就是人们在社会资源的占有量和占有机会上的差异性.社会分层就是这种社会不平等的具体表现:不同的社会群体由于占有社会资源的不同而具有了高下判别,形成了相应的社会层次.18,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的关系是什么 阶级和阶层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他

36、们都是社会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都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而且这两个概念都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是最根本的的社会阶层,阶级属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阶级分层决定了其他的社会分层.但是社会学的分层研究绝不能因此以阶级分层代替社会阶层的研究,而必须社会的阶级和各种社会集团进行阶层分析.因为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有差别的:社会阶级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处于相同地位的人们所组成的一种大的社会集团,强调经济地位的悬殊对社会成员社会地位的确定.社会阶层则是根据人们不同的社会

37、特征进行多角度观照而形成的社会地位阶梯,是由社会身份,社会地位或职业特征相同的人所组成的社会集团,它反映了人们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劳动关系与其他关系方面的同一性,也反映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强调除经济因素以外诸如权力,声望,职业,教育等多重因素对社会分层的影响.19,社会流动有哪些基本的类型 答:社会流动的类型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垂直直流动和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是指人们在不同层次之间的纵向流动.垂直流动又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向上流动是从较低社会层次向较高社会层次的流动.向下流动是指从较高社会层次向较低社会层次的流动.水平流动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层次上的横向流动.主要是指人们在同一层

38、次上的职业地位的变动和职业角色的转换.在流动前后,人们的经济收入,政治地位,社会声望等方面的状况基本上没有变化.第二,代内流动(同代流动)和代际流动(异代流动).代内流动也叫一生中的流动,指个人在自身一生中所经历的社会地位的变化,代内流动通常与个人职业变化密切相关.代际流动指同一家庭中同代人之间在社会地位方面的变化.通常也是以职业地位为标准的.比如子女职业与父母职业的比较.第三,结构性流动与非结构性流动.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结构流动主要是因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造成的,而非个人的原因.非结构性流动又称自由流动.是指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个人的原因所造成

39、的社会流动.这三种不同的流动类型是由于分类标准的不同而设定的,三者之间并非互不相干,而是互相交叉的.20,社区的构成要素.答:社会学所说的社区,主要是指一定地域内的 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它是基于同类型社会生活而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地区性社会.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的社区,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这些要素中最基本的 有五个方面.1, 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2,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3,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4,一定特征的社区文化5,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21,社区研究的意义答:(1)社区是认识社会的窗口.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的社区,是具有相对独立和完善意义的社会单位,研究这种社会单位,可

40、以用具体,真实,感人的资料向人们展现社会生活的面貌,使人们更加深入具体地认识社会.(2)社区研究在实践上可以直接为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服务.对社区的经济,政治,人口,文化,历史,生活方式等情况有了清楚的了解,就为正确地制定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极其执行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 探索社会管理和社会秩序综合治理的最优形式提供科学的依据.22,什么是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不同特征.(列举出五个不同)答:农村社区: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一种社区形式,它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市社区:是指以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社会活动的居民所组成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区性

41、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特征的一般比较特征 农村社区 城市社区人口密度 比较低 比较高人口组合 多为同质的 多为异质的 经济活动 较简单 较复杂社会交往 少而直接 多而间接社会阶层 少 多社会地位 稳定,多为规定的 不稳定,多为赢得的社会流动 低 高社会组织 少而简单 多而复杂社会控制 民俗,民德为主 法律,规范为主社会问题 慢性 急性 23,什么城市化 简述城市化及其动力.答:所谓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的一个历史进程.它包括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3个方面: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业结构由农业型经济转变为工业型经济;人口向城市地区

42、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市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社会生活向城市性状态转变,城市生活方式扩展到其他领域,人际间的血缘 ,亲缘关系削弱,业缘关系强化.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经济发展.首先是农业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准备了基础.近代以来工业化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近现代工业要求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依托,要求便捷的交通,运输及商业服务,这些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实现.因此,近现代大工业大多兴建于城市,这导致大量劳动力进入城市.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及社会管理机构的完善,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城乡差别,城市中较高的物质生活水平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吸引了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农村出现了剩余劳

43、动力,为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提供了现实条件.农村的推力与城市的拉力相结合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24,社会制度的涵义是什么 答:社会制度的英文是Social Iinstitution,在很多地方又翻译为社会设置.社会学意义上的制度不是指我们一般讲的作为社会根本制度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也不是作为具体制度的工作制度,作息制度等.社会学意义上的制度是指作为一种管理和控制社会的有效方式和规范体系.在社会学中,社会制度也有其特定的涵义,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25,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社会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概念系统,组织系统,规范系统和

44、设备系统概念系统,一切社会制度都有一套概念所组成的理论基础,来说明它的目的和价值.其中包括了一些抽象的社会学说和社会思想,支持和维护着某一社会制度的存在和发展规范系统.是指一切社会制度中都包含着一整套行为规则,用以规定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各种准则,条例,章程,法律等.组织系统.是制度运行并发挥作用的保证,它主要起着制度的组织实施的作用.社会制度的实际作用是通过组织活动来实现的,社会组织把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集中在一个被赋予特定目标和职能的组织中,组织通过对其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来体现社会制度的功能,维持特定的秩序,提高行动效率,从而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设备系统.是社会制度运行的物质手段和物

45、质条件,如果没有一套物质设备,制度就发挥不了它的作用.制度的设备系统包括设备和象征的标识两种.以上四种构成要素是任何社会制度都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缺一不可,他们之间的协调程度和状态直接影响社会的功能与存亡.27,制度化的含义是什么 其基本作用和副作用是什么 答:制度化指人类的社会行为普遍被制度制约并逐渐模式化的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它是指人类社会行为的定型化与模式化.第二,它是指人类的社会行为普遍被制度所制约.制度化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基本作用:第一,制度化促使人们认定某种行为的合理性;第二,制度化使人们的社会行动具有可期望性,即人们必须依据一定的规范来行事.制度化也有一些负面作用.制度

46、化往往意味着某种行为方式的固定化,惰性也就开始产生.一项制度常常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已失去了合理性,但它仍然会以强大的惯性运行,从而成为社会发展阻力.28,社会制度要不断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目前制度改革的原则是什么 答:第一,人类社会需要不断的发展.社会需要的不断发展构成了制度改革的原动力.当原有的社会制度不能有效地,全面地满足新的需要,制度改革就会产生.第二,社会制度的惰性与生机勃勃的社会生活的矛盾.社会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随之而来的惰性,因此制度的惰性和充满生机的社会生活的矛盾就形成了制度改革的另一动因.当社会制度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相适应的时候,制度就需要改革.也只有进行制度改革才能

47、使社会制度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相适应,发挥其有效的作用.第三,社会制度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具有从产生至发挥效能,形式化以至于萎缩的发展变化阶段.因此制度的改革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制度本身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原则: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制度的统一;第二,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配套;第三,组织与制度的协调.29,进化的社会变迁和革命的社会变迁的联系与区别.答: 进化的社会变迁指一种渐进的部分质变的社会变化,通常通过社会改革或社会改良来逐步实现.这种社会变迁是缓慢的,有秩序的和持续的;社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量的方面,质的变化部分是在量的累计基础上逐渐实现的;它是在肯定现有社会结构整体合理性前提下对结构内不合理部分进行的改进;它是社会变迁的一种主要形式或者说主导形式.革命的社会变迁通称社会革命,指一种急剧的,突变性质的,对整个社会结构体系进行根本改造和重组的社会变迁形式.它是对渐进过程的突然中断和质的飞跃;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政权的易手为标志的,变迁实现后,社会由一种形态迅速的过渡到另一种形态;它是在否定现有社会结构整体合理性的前提下使之解体并重新进行组合(这种变迁的根本原因是先有的生产关系已严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变迁的根本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