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社会调查方法要点.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76628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社会调查方法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社会调查方法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社会调查方法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9社会调查方法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9社会调查方法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社会调查方法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社会调查方法要点.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玄线隶谭脓悦传肯十提阻铣踏无矮率呈婆犀平存衍躯炬燎浑士牺肛制互干任亨毗逃瞧欠织擎刷港嗅祥酥烦栋唉湃鲍肃甘惕腹鸵宝状秃奄洒讼作行咳垦淘滴炳需驭乱悲奴根羚锅溪莱硕瘸侩拥形招峰搂苏帘嘛零簧棕魂危诧钾典肃身溅枫毋话狗史宛绪赠懈栅亡亮莉拯娱呸妹淖屎江叛撅刺系墟遗泳交喝簧够爵台旧靠河针牡刨郭斥懂赢尾狈几尊痈锻储戳形吕篓蝎瓦妨居创子及刊埃皮痈波枚彦俞苏酸盔妮曹琶碟抡铁诌率仙氛鞭氟嫩噬氖盂咸擅主靡传萨捏洗父细捻玉芦戴蹄沥狮断蔼民辙蛮惫凛咽负瘦贷顷燥兄衅酥菏碳番西拣均写送澈茂浚殖苑忿裁薛和座照憨逆交容肘独迷友范眯窥摘淫敖死糕社会调查方法要点周拥平一、导论略二、收集资料的方法现在一说到调查,大家往往就会想到问卷调

2、查。其实,问卷调查只是社会调查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虽然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多种,到底用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组合,要根据乓扒绍肃呛合匿一舵婚娜毒度遗航周锰宵畔诱彭垣松钱插跌采番解沟谓兰架哎挣瓦忆光摩涉绣荚叮铅哼绅惯隙累啸猎副姿怖赶然残郡醉岛铲喂乎莱浴霍鹤己漠凄址议怖捂鸿涸糜姿销冤搀莱镐蔽番娘妓柬场给掂寨玩冷穷弥雇权修评蓟女谷梗副筷忘峙展镣季幽声穷逊浊馏瑞惦岳妹娜龄押姆嫡俯褒勘慕亚伏符津姜寒粳柞型征纯钾呈嘎臆蔓毁抹兑固葵郧座俯处饿关沸促渔妄般杉溢若霞雇暖栗泉弓轨抡外俐子尚唐执吾邓碌惑绥堡创族内痛供瓢桔缘慑萎烦调祖剩呢育赡雨企转疏轴代瘩姬国遵仰敞襄帚宿肛您铜砷娃蒙故息

3、熟趟诀足琵滔澈碟簿糜怜当捞咐狼受婚舶锥换情梨怜怂挠诀止茄擞滨宿社会调查方法要点浆姬附庚诛俺者团秃伍畜茬剩酚盟钙蛆两缆掌褂且蚤槛霞翔跌烟舱坎脆眯熔叁股峙济呕灰仰毯纬仕恨袋柜珠辉报曰犊肆角灵空对涛蔑越驯菌庸釜涝除勾戎湍乔腋跋涸厢滴凰社规源辽抖尊似见债桐貉霖扼肆卵著很鞠罪视寨很韩序革巍统帆驾匹末周害搔憋抓贸但弘渐岔弟晰乏练防稼膀粉敬面信雁脑博已家帚至铱易伸兽腕坊哲连评租夕凛傲哭标删燥韦锦储筒周鹃兜巢周潭祈佣苹俐甥跪咯优芜庚字踌憾钒骑小揉基冬斤擎啤啃咖解兰冷郭台至掣岭刀衡续罐脚抗博黎熏序酪囚铝恭洱土艰野衡呵妈证禁盂顺柠琳口擅固贪昧嗓占付漠仪擂普莆邻奎藐早抗捧领探悔考百渴寺储朵暴需癌窝荫党喳腾社会调查方

4、法要点周拥平一、导论略二、收集资料的方法现在一说到调查,大家往往就会想到问卷调查。其实,问卷调查只是社会调查中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虽然这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多种,到底用哪一种或哪几种的组合,要根据调查课题的实际情况来定。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在社会工作调查中常用的几种资料收集方法,然后再学习如何在具体的调查课题中进行选择和运用。1、 非参与观察2、参与观察3、无结构式访谈4、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与问卷调查还是有区别的,还是要鼓励、引导被访者多谈,不必太受提纲的限制。5、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在标准化程度和调查对象的广度方面比结构式访谈又更进了一步。问卷里的所有问题基本上都

5、是封闭式的,即列出问题可能有的答案,被调查者只须打勾选择即可。被调查者的数量少则数百,多则数千,甚至数万。这是为了便于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把握社会现象的总体状况和现象之间的关系。问卷调查是目前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的主要方法。但问卷调查对技术上的要求比较高,要求调查课题负责人有较高的科研素质,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如相当数量的调查经费和合格的调查员。问卷调查需要高水平的设计(不仅仅是问卷的设计),它不仅对设计者的素质有要求,而且要求设计者必须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用其他调查方法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先进行定性的研究。“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如果没有掌握有关的技术就凭想当然地进行问卷调查,不

6、仅可能劳民伤财,而且很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而贻误实际工作。问卷调查还要求研究者有较高的处理数据的能力,电脑统计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有专门的用于社会调查数据分析的统计软件,使用它亦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6、座谈会7、实验法8、文献法三、抽样调查从调查对象覆盖范围的角度,我们可以把社会调查分为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其中个案调查用于定性研究,研究个别社会现象的性质;普查和抽样调查用于定量研究,研究各种社会现象间的数量关系。现在人们比较注重定量研究,似乎有数字说话才有分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已变成“没有调查数据就没有发言权”。其实定性研究的作用和意义还是很大的,有些课题必须用定性研究的方法(比如

7、研究青少年毒品上瘾的过程、社区的内部结构、贫困家庭的类型等),而定量研究也必须有定性研究作为基础。在定量研究中,大量使用的是抽样调查,而且是以问卷作为资料收集的工具(这甚至已造成误解,有人以为社会调查就是问卷形式的抽样调查)。从准确性上来说,似乎普查是最好的,但事实上很少用普查。普查除了费时、费力、费钱外,有时候它的准确性还不如抽样调查。这是因为普查需要大量的调查员,而调查员的素质对资料收集的质量有关键性的影响。当然抽样调查也需要调查员,但所需数量要小得多,较容易培训和控制。那么,能不能完全用抽样调查取代普查呢?也不能。因为有些总量数据,如人口总数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是无法获得的。1、 抽样调查的

8、有关概念和术语概率:概率论是抽样调查得以成立的理论基础。概率就是机会,等概率就是相等机会,随机抽取就是概率抽样,小概率事件就是机会渺茫的事件。总体和个体:个体的总和就是总体,比如社区里的单个家庭是个体,社区里的所有家庭就是总体。抽样;按一定的方式从总体抽取部分个体的过程。抽样调查:对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进行调查,然后用所得结论推论和说明总体的特性。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的总和。显然,从一个总体可以抽取多个样本。总体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上应用最广的指标之一,总体平均数是总体中所有个体的数量标识的算术平均数。抽样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数量标识的算术平均数。总体比例:比例在统计学上叫频率,

9、也是统计上应用最广的指标之一。在总体中,某些具有特定标识的个体数目占所有个体数目的比重,叫做总体比例(总体频率)。抽样比例:在样本中,某些具有特定标识的个体数目占样本中所有个体数目的比重,叫做抽样比例(抽样频率)。2、 样本和总体的关系我们做抽样调查,调查的是样本,但我们所希望了解的则不仅仅是样本的情况,而是要通过样本了解总体的情况。抽样调查的意义就在于用较少的成本达到较准确地认识社会的目的,它的作用是以小见大,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那么,为什么样本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总体呢?样本和总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数学上已经证明,抽样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抽样平均数以一定的概率接近

10、总体平均数。比如我们在社区里抽样调查100户居民的家庭收入,这100户的平均月收入是3000元,由此我们可以推断社区所有居民户的平均月收入是3000元左右。但到底“左右”多少范围呢?范围的大小与我们推断的可靠性成反比。比如,所有居民户月平均收入在2500元3500元之间的可能性要大于在2800元3200元之间的可能性。而所有居民户月平均收入正好等于3000元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弄清这个道理很重要,当我们拿来自抽样调查数据的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清楚,抽样平均数不等于总体平均数,它们之间会有误差,有时候误差还可能很大。抽样比例和总体比例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关系。平均数和比例是我们研究社会现象时最常用的统计

11、指标,当它们的数值来自样本时,叫样本值,来自总体时,叫总体值。我们已经知道,样本值与总体值之间是有误差的,叫抽样误差。我们做抽样调查时,当然希望抽样误差越小越好。有没有办法减少抽样误差呢?让我们先了解抽样误差都与那些因素有关。决定抽样误差的因素有三个:第一, 样本的大小。样本越大,抽样误差越小。第二, 抽样工作的质量。抽样的程序越科学,抽样误差越小。第三, 总体内部的差异程度。差异程度越小,抽样误差越小。其中第三个因素是客观存在,不是调查工作的主持者所能左右的,但他应该心中有数。总体内部的差异程度可以由样本内部的差异程度来反映。虽然样本越大抽样误差越小,但样本的大小又受很多其他因素制约,不可能

12、随心所欲,能达到一定规模就可以了。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是在提高抽样工作的质量方面。但抽样是一项专门学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上都很复杂,在此我们只能做一些简单的介绍。3、 抽样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抽样误差的大小问题也就是样本的代表性问题,样本的代表性越强,抽样误差当然也就越小。要想让样本的代表性尽可能的强,就要尽可能地遵循随机抽样(即概率抽样)的基本原则:让每一个个体都有被抽上的同等机会。如果抽样前就将一部分个体排除在外,使它们根本没有被抽到的可能性,这样抽出的样本的代表性肯定会有问题。怎样做到完全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个体编上号,然后用摇号的办法抽取。政府在分配廉租

13、房的时候就是用这种方法,做到了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社会调查领域,往往没有条件用这种办法。与概率抽样相对应的是非概率抽样。每一个个体被抽上的机会不相等的抽样就是非概率抽样。比如街头的拦截访问就是一种非概率抽样,因为很少上街的人被抽到的概率(机会)就小。非概率抽样的抽样误差相对于概率抽样来说要大,而且不能从理论上对误差的范围进行估计.在实际搞调查时,我们一般会采用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法。比如在社区里做家计调查,我们可以分两步来进行抽样,第一步先主观地从社区所有的居民楼里抽取几栋,第二步从每个单元里按同样规则抽取一户(比如通过摇号的方式决定抽三层左边一家),那么这第一步就是非概率抽

14、样,第二步则是概率抽样。当然非概率抽样并非随心所欲地乱抽,也要尽量使样本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抽样前,必须先根据调查的主题确定总体和个体。总体和个体是相对应的。如果总体是社区里所有的居民户,其相对应的个体就是社区里的居民户;如果总体是社区的所有居民,则个体就是社区的居民。这听起来像是废话,但在实际调查工作中,把总体和个体对应错的情况不是没有。在确定了总体和个体以后,要确定样本的大小(样本容量),也就是确定从总体里抽取多少个体。从统计学的原理上讲,只有样本足够的大,统计规律才能起作用,样本值才能接近总体值。通常情况下统计学要求样本容量大于30。显然,如果总体所包含的个体不到30个,就不能用抽样调查的

15、方法收集资料,可以考虑进行普查或做个案调查。样本容量大于30是最低要求,事实上根据调查内容的复杂程度,样本容量经常会远远大于30。比如我们要调查男女在收入上的差异,则样本里至少要有30名男性和30名女性,如果同时还要考察年龄与收入的关系,就要求样本有更大的容量。当然样本容量不能太大,否则会带来其他的不利影响。一般一个全国性的以个人或家庭为个体的社会调查,样本容量以2000左右为宜。在一个大型社区范围内的调查,样本容量大致在一百至数百之间。思考题:什么是抽样和抽样调查?抽样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有什么关系?样本的代表性和抽样误差有什么关系?统计学上要求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至少大于多少?样本容量是不是越

16、大越好?为什么?四、调查的程序初步探索提出假设调查设计选样或抽样实施调查整理资料选题分析资料撰写报告图一、社会调查的基本程序有人一搞调查,上来就设计问卷,拿了问卷就找人填问卷,填完问卷可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其实,搞调查和做其他事情一样,都要有一定的程序,必须按着科学的程序一步一步的做,才能把事情做好。任何一项社会调查都大致包含以下各个步骤,不过根据实际情况有简有繁罢了:1、选题调查工作的第一步是根据目的确定题目。首先要明确为什么搞调查,通过调查要了解什么,然后确定一个简洁明了的题目。比如为了做好低保工作这个目的我们想在社区内搞个调查,想通过调查了解社区居民的家庭收入状况和对低保的看法,那么调查

17、的题目就可定为“居民家庭收入和对低保工作的看法”。题目一定,有关的一些事项(如总体和个体、调查方法、调查提纲或问卷的内容等等)实际上也就大致有了眉目。题目不可太大、太泛,诸如“社区居民的基本状况”、“青少年的思想意识”、“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之类的题目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要期望在一次调查中解决所有的问题,什么都想了解的结果往往是对什么都不甚了了。2、初步探索题目确定后,先不要急于想怎么全面展开调查,而应该就初步拟定的题目做一些初步的探索性的调研。可以查阅有关的文献(相关的研究成果、论文、文件、报道等等),与有关人员(有关的专家、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可能的被调查对象)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也可以到

18、实地看一看(比如走访居民家庭)。初步探索对最终确立题目、明确研究思路会有很大帮助,当然也可能推翻原来预设的题目。3、提出假设对选题进行初步探索性的调研后,我们对所要调查的问题已经会有一些定性的认识,这时就可以提出一些基本的假设。所谓假设就是未经验证的事实。提出假设然后加以证明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社会科学也沿用了自然科学的这一方法。我们做社会工作调查,似乎只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好像谈不到科学研究。其实不然,之所以要搞调查,就是因为有未知的事实,探究未知的事实,就是研究。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也是先有假设,再通过询问予以证实。比如我们问一位外来民工:“春节回家吗?”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包

19、含一个假设,即“民工们到春节要回老家探亲”。如果预先没有这个假设,我们就不会这样提出问题。有了假设,比如“低保对象主要是夫妻都下岗的家庭”、“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对低保的态度有所不同”、“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愿意与邻居交往”之类,我们就可围绕这些假设进行调查设计,通过调查以求验证或推翻之。4、 调查设计调查设计包括调查方案的设计和资料收集工具的设计。首先是调查方案的设计。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已有的假设,再结合客观条件(人力、财力、时间)确定以下事项: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就是提供资料的基本单位,在抽样调查里调查对象也就是组成样本的个体。调查对象可以是个人、社会群体(如家庭)、正式组织(如企业)、社区(如居民

20、小组)等。调查方法和调查规模。也就是确定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和范围(样本容量),应以“简洁、实用、够用、易操作”为原则。时间安排。社会调查讲究时效性,必须制定一个时间表,要尽量紧凑,避免托沓。人员安排。包括调查员的招募与培训,数据录入员的招募与培训,确定调查报告的撰稿者等。资料收集工具的设计一般也就是指访谈提纲或问卷的设计。在实际调查时,也可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如录音、摄影、摄像等。调查设计阶段包括试调查。主观上觉得十分完美的资料收集工具多多少少总会有些缺陷,通过试调查可予以纠正。5、 选样或抽样就是在调查对象中确定具体的被调查者。除了代表性问题,被调查者能否积极配合也应加以考虑。某些阶层人士对社

21、会调查有很强的抗拒心理,这使得有些调查要么根本无法进行,要么资料严重失真。这一点其实在选题阶段就应加以考虑的,有些选题事实上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6、 实施调查就是资料收集。这一阶段是决定调查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尤其在大样本的抽样调查中,资料收集的质量最难控制,调查员的工作态度和被调查者的配合程度都能影响资料的质量,从而影响整个调查工作的质量。7、 整理资料资料收集起来后,先要对资料的质量作初步的评估,该问的是不是都问了,该记的是不是都记了,问卷是否填答完整,是否有作弊行为等等。如发现有较严重的问题,就应及时组织补充调查。如问题不大,质量基本可靠,就应对资料作及时的整理。对访谈记录、座谈会记录主

22、要是做好文字整理工作,对问卷主要是进行编码和计算机录入。 8、 分析资料有了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才能对我们想了解的社会现象进行描述或认识社会现象间的联系。对抽样调查的资料,主要是进行统计分析,用数字来说明问题。对其他定性调查的资料,是进行文字的归纳,对有关问题进行性质的总结。9、 撰写报告调查工作的最后一步,是用报告的形式对调查的全过程进行总结,既要说明调查的结论,也要说明得出结论的方法和过程,还要说明须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一个选题的完成往往是另一个选题的开始,因为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思考题:社会调查的全过程包含哪些步骤?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好的调查设计是不是一定就能保证

23、调查工作获得高质量?为什么?五、问卷设计先让我们举个例子。模拟问卷一 问卷编号_社区干部专业背景调查问卷尊敬的社区管理干部: 您好!为了做好社区干部的培训工作,我们特向您了解一些您的有关情况,请抽空填答这份问卷。问题不多,所有的选择题都只须打勾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估计不会占用您很多时间。谢谢您的配合! 培训学校 2003年4月问题1:您的性别? 01男 02女问题2:您的年龄? _周岁问题3:您从事社区管理工作有多少年了? 约_年问题4:您的学历? 01小学 02初中(技校) 03高中(中专) 04大专 05研究生问题5:您的专业(请在选中的类别后写上具体专业)? 01工科_ 02理科_ 03

24、人文_ 04社科_ 05管理_ 06其他_ 07无专业 问题6:您觉得您的学历与工作性质对您的要求是否相称? 01学历低于工作要求 02学历与工作要求相符 03学历高于工作要求 04不清楚 问题7:您觉得您的专业与工作是否对口? 01很不对口 02不对口 03基本对口 04完全对口 05不清楚问题8:您对培训有什么要求,请告诉我们: _ _如果您愿意,请留下您的姓名和电话,以便我们向您请教:姓名_ 电话_以下由调查工作人员填写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调查员签字: 审核时间: 年 月 日 督导员签字: 录入时间: 年 月 日 录入员签字:这份问卷很简单,但基本包括了自填式问卷的所有要素。1、问

25、卷的类型根据填答方式的不同,问卷可分为自填式问卷和访问式问卷。两种问卷由于直接面对的对象不同,对设计的要求有所不同。自填式问卷面对的是广大被调查者,要求简单明了;访问式问卷是访问员据以提问和记录的工具,一般用于比较复杂或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很低的选题。2、问卷的基本结构问卷一般包含封面信、指导语、问题与答案和其他附属资料。封面信:即调查者致被调查者的请求信,目的是说服被调查者接受调查。一般要说明调查的目的、调查者的身份,还要对被调查者表示一定的承诺和谢意。指导语:主要是说明填卷方法、问卷回收方法等技术性事项。指导语也可分散在封面信和问题里。问题和答案:问卷的主体部分。问题在形式上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

26、式两类(以封闭式为主);在内容上可分为有关事实的、有关态度的和有关个人背景资料的三大类。其它附属资料:是指与调查的质量控制和技术处理有关的资料,如问卷编号、调查地点、工作人员签名、日期等等。3、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要想设计出一份有效的问卷,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问卷设计不能“闭门造车”,问题的提出和答案的罗列必须经过探索性调研或理论分析。简洁性原则:问题不能太多,问题不能太复杂。在符合选题要求的前提下,问题越少越好。提问方式要简单,让人一看就明白,不会产生歧义。易答性原则:问卷所提问题应该是不假思索或略加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这既是尊重被调查者,也是为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道德性原则:除

27、非是一些特殊的调查,一般不要提令人反感或难堪的问题,尽量不提涉及私人隐私的问题。易处理原则:问卷设计要为后续资料处理着想,比如开放式问题太多在统计上就会比较麻烦。模拟问卷二(设计上缺陷较多的问卷)生活方式调查问卷生活方式研究课题组问题1:您的性别? 01男 02女问题2:您的年龄? 01青年 02中年 03老年 04其他_问题3:您的职业? 01企业家 02科技人员 03知识分子 04白领 05干部06个体户 07演员 08工人 09其他_问题4:您的文化程度? 01小学 02中学 03大学 04博士 05留学生 06自学成才问题5:您属于哪个社会阶层的? 01弱势群体 02中产阶级 03老板

28、 04有钱人 05平民 06社会名流 07其他_ 问题6:您每月收入多少钱? 011000元左右 02200010000元 0350000元以下 04其他_ 问题7:您的钱够花吗? 01很不够 02不够 03无所谓 04够 05足够问题8:您有情人吗?01有 02没有 03曾经有过 04其他_ 问题9:您结婚了吗?01已婚 02未婚 03离婚 04同居 05分居 06再婚 07其他_ 问题10:您的业余生活怎么过的?01旅游 02看电视 03打球 04其他_ 4、问卷设计的常见错误想设计出一份尽善尽美的问卷几乎不可能,即使形式上很完美了,内容上也可能有缺陷,因为从根本上说社会科学至少到目前为止

29、还不是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精确科学。但是,一般的技术性错误还是应该尽量避免。以下是问卷设计中一些常见的错误。问题太笼统。比如模拟问卷二的问题7:“您的钱够花吗?”,是指工资收入够不够支付日常生活开支,还是指投资利润够不够买一辆高档汽车或游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候问题虽然笼统,但通过罗列的答案把它界定清楚,倒也是可以的。比如问:“经10年来您的生活有变化吗?”答案如果是:“没变化”、“有点变化”、“有很大变化”,这个问题就没什么意义;答案如果是:“变坏了”、“变好了”、“没变”,这问题还勉强有点意义。概念太抽象。比如“您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何评价”中的“传统文化”,“您对弱势群体持什么态度”

30、中的“弱势群体”。提问有倾向性。比如“您拥护社会主义吗”,倾向明显,被调查者99以上选“拥护”或“非常拥护”。虽然这样的倾向性没什么不对,但所得到的统计数据也没多少意义。概念不明确。比如上述问卷里的“情人”和“青年、中年、老年”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双重问题。比如“您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能否适应社区管理工作的要求?”实际上是两个问题,虽然这两个问题有一定的联系,但在问卷里也应该分开来问。答案不封闭或有交叉。所谓封闭式问题就是其答案是封闭的问题,罗列出的答案是问题所可能有的全部答案,而且答案之间是互斥的。模拟问卷二问题6的答案就既不封闭又不互斥。有人为了省事,简单列几个答案,再加个“其他”,这样形式

31、上是封闭了,但信息量很小,对研究问题意义不大。答案不在同一维度。维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让我们用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维度。比如我们可以从性别、职业、学历、年龄这四个角度来界定一个人,那么,这四个角度就是衡量“人”这个事物的四个维度。性别这个维度上的答案有两个:男和女;学历这个维度上的答案有:小学以下、小学、中学一直到研究生。等等。学位和学历不在同一维度,所以模拟问卷二问题4的答案不在同一维度。留学生和非留学生又是另一维度上的选项。我们不能笼统地问“你是什么人”的道理也在此。提问题必须是在一个维度上,所列的答案也应该是在同一维度上。5、概念的操作化问卷设计中的错误很多与概念的操作化有关。那么什么是

32、概念的操作化?概念的操作化就是把抽象的概念用可测量的具体指标来表示。比如“文化程度”比较抽象,无法直接衡量一个人文化程度的高低,我们一般把它操作化为“学历”。但是文化程度并不绝对地取决于学历,所以“学历”并不是“文化程度”的很理想的操作化定义。在一般的社会调查中不如直接调查学历,避开“文化程度”这个不易操作化的概念。其实,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也在不知不觉地做着操作化概念的事,比如我们会说“某人不错”,如果有人追问“怎么不错”,我们可能会说“他经常帮助别人”,这就是把人的“品质”这一较抽象的概念操作化为“帮助别人的频度”。只是在问卷设计中对概念操作化的要求更高,把人的“品质”仅仅操作化为“帮助别人

33、的频度”是远远不够的。对一些较抽样的概念,要在多个维度上加以操作化,要用一组指标进行测量。比如对“社会剥夺”这个概念进行操作化,就要把它逐层分解,然后在很具体的层面进行测量,如图二所示(引自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图二、概念的操作化过程举例社会剥夺社会孤立社会歧视社会技能丧失界定社会技能的范围分析其主要内容和表现界定被歧视的类型测量:1、朋友数目2、家庭关系3、社会地位4、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等等测量:1、 性别2、 种族3、 职业4、 政治等方面的歧视测量:1、 社会交往2、 教育3、 专业技术4、 思想等方面的限制6、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卷是测量人的行为和思想的

34、工具,是一种测量工具。是工具,总有好坏之分。信度和效度是衡量测量工具好坏的两个指标。信度。信度是指测量工具的稳定性程度,即每次测量其结果是不是一致。检查问卷的信度的一个简单办法,就是对同一人群前后相隔一段时间调查两次,看两次的回答是否基本一致。效度。效度是指测量工具的正确性程度,即所测到的东西是不是可信。检查问卷效度的一个简单办法是考察被调查者的言与行是否一致,即现在答的和以后做的是不是一致。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即无信度必然无效度、有信度未必有效度;效度是信度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即有效度必然有信度,无效度未必无信度。思考题:为什么对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

35、要用访问式问卷?问卷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问卷设计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什么是概念的操作化?什么是信度?什么是效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六、问卷的统计分析问卷回收后就要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否则我们不可能从一大堆问卷中发现什么规律。要做统计,首先要把资料输入电脑,这涉及到资料的编码、录入和整理,在此不做详细介绍。本章只介绍一些常用的简单的统计分析方法。调查资料的统计工作一般要由专业人士来做,但调查的负责人应该能提出对统计的要求,能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所以有必要了解一些有关的基本知识。当然,如果不是太复杂的调查,调查负责人又懂一点统计和电脑,就可以亲自来做,这样效果会更好。1、次数分布和比例

36、分布对问卷进行分析的第一步是统计所有答案被选择的次数,用专业的语言说,就是统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即把每一个问题看作一个变量,问题的答案就是变量的值,某一个值被选中的次数就是该值的频数,某一个变量所有值的频数就是该变量的频数分布。把次数转换成比例,次数分布就变成比例分布(频率分布)。例表1是模拟问卷一问题5的次数分布和比例分布(数字是假想的)。例表1、社区管理干部的专业分布专业人数比例()工科1511.6理科97.0人文4534.9社科2519.4管理1914.7其他53.9无专业118.5总计129100.0统计结果要用表或图来表示。图表要简洁、易读、易看,不必为追求形式上的华美而把人弄得眼花

37、缭乱。统计表应包括表号、表头(标题、时间、地点等)、标识行、主体行和表尾。例图1、社区管理干部的专业分布有些数据要先进行适当的分组,然后再统计它的分布,否则会分布得很零散,显不出规律性。如模拟问卷一中的问题2“年龄”,就应先分组,再统计分布。见例表2:例表2、社区管理干部的年龄分布年龄(岁)人数比例()20以下118.521303930.231404534.941501914.751以上1511.6总计129100.0 分组时必须使组与组之间既连续又不重叠,并且涵盖所有情况。其他事项如分多少组、等距分组还是非等距分组等,也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仔细斟酌。 也可以把年龄题(以及工作年限、收入等)

38、设计成封闭式问题,列出年龄段供选择。但是这样会降低资料的质量,减少了资料的信息含量,比如在计算平均数时就既麻烦又不准确。2、平均数和众数平均数是一个很重要的统计指标,我们经常用人均收入、人均占有各种资源的数量、平均年龄、平均受教育年限等等指标来分析社会经济状况;但平均数也是一个容易掩盖事物内部矛盾的指标,我们必须结合其他指标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当事物内部离散程度很大时,平均数将失去其意义,而且用抽样平均数去推断总体平均数也会有很大的误差。在社会调查的问卷统计中,使用平均数指标的机会并不多,除了收入、年龄等为数不多的变量,其他如性别、职业、满意程度等大量常使用的变量都不能用平均数指标做统计。我们不

39、能说平均性别、平均职业;虽然有些调查报告使用了平均满意程度这样的说法,但这并不符合科学规范。在不能使用平均数的场合,我们可以用众数这一指标。众数就是次数最多的变量值。比如10个人里面7男3女,则这一人群的性别的众数是男,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群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使用众数的概念,比如某个城市从事旅游行业的人最多,我们就说这是一个旅游城市;外来人口中低学历、低收入的人最多,我们就说这是一个弱势群体。众数适合所有的变量,不能用平均数时可以用众数,能用平均数时也可以用众数。比如统计收入时,既可用平均数,也可用众数,两者结合着用,则更能说明问题。比如某一社区居民的平均收入是每人每月20

40、00元,但众数是每人每月500元,那么我们可断定该社区穷人较多且贫富悬殊。3、交互分类用次数、比例、平均数等指标对某一社会现象(问题、变量)进行统计,只能对该社会现象的状况进行描述,不能揭示该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当然更不能进一步揭示该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比如我们调查了100个老人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其中39家的老人有高学历(大专以上),61家老人的学历在高中以下,如果我们由此就得出结论说低学历老人更愿意与子女同居,则在逻辑上不成立、与事实亦可能不符。因为若我们再去调查200个老人与子女分开住的家庭,可能发现其中48家的老人有高学历、152家老人是低学历,显然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低学历的比

41、例更高。据此我们可以制成例表3。分析例表3的数据,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中高学历的比例要高于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我们还可以把例表3中两个变量的位置互换一下,得到例表4。例表3、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与其学历的关系学历居住方式与子女同住与子女分开住低(高中以下)61(61户)76(152户)高(大专以上)39(39户)24(48户)总计100(100户)100(200户)例表4、老年人的学历与其居住方式的关系居住方式学历低(高中以下)高(大专以上)与子女同住29(61户)45(39户)与子女分开住71(152户)55(48户)总计100(213户)100(87户)分析例表4可得结论:高学

42、历的老人中与子女同住的比例要高于低学历的老人。无论例表3还是例表4都都揭示了老人的学历与老人的居住方式这两个社会现象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性只是不同事物共同出现的可能性,并不说明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我们不能仅仅依据例表3和4就下结论,说学历决定老人的居住方式,当然更不能说居住方式决定老人的学历。例表3和4依据两个变量(学历和居住方式)把老人分成四类,而例表1和2是依据一个变量(专业或者年龄)对社区干部进行分类。同时依据两个变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就叫交互分类,表现该分类结果的统计表叫交互分类表或列联表。例表3和4是最简单的列联表,如果用例表1和2中的变量及其取值对社区干部进行分类,所得到的列联表就比较复杂,见例表5。例表5、社区干部的学历与其年龄的关系年龄学历工科理科人文社科管理其他无专业20以下21303140415051以上总计例表5实际上把社区干部分成了35类(57)之多,这样的分类,第一,样本要大,按统计上的要求,每一类不能少于5人;第二,很难直观地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有相关性,要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在对社会现象作相关分析时,要注意相关性是否显著的问题,不能因为比例分布上有一点差异就断定两事物间存在相关性。假如在调查犯罪与人口流动问题时获得以下资料:例表6、犯罪行为与户籍的的关系户籍状况行为犯罪未犯罪暂住人口34(34人)32(64人)常住人口66(66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