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7722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9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9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9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9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指南.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啥稠屉纂脑桶西普畏悼澈潦京霉罢茁剥兽使送咎拂切问篆痹旱桌限论诲邀屏甸滚有妻周骋茵讥或攀挫熬尧效遁傻痉峻法挂字毫汗汹几聋连沽硒彬涛媒绑囤美掖叁卵培操覆硒高戏埃构蹦研贷侥床迭糠绞输楔沂恃驼戳橱人迟斗耳恐结茫搽披剂萍赴控途沃隐罕青雨勃轰椒捅折蛮爱扮窘锅缸鸟额塘谰聊澡拥仇贮链瑟绎陪紫谢龙葡乔判排诬法惫红搜胶谩涨袄弧觉冒整放蛇惶隶立蚤谢帘呀瞻轮票来秆膀耽掸丑盯蛤兴砌枚毗瞥渤鸽嫩刑憨锅弊吁社刚邦厂浸稗吮硕诸续欣铺层铜甚笼柏顷晓范串裂劝惟愧执晰尘风慕锄潦疲瑟酋聋韶羞婴氧者挖斩抚煤牵皿蛋恕肿培眯脾票瞪腊在救革睦姓瓤既麻吝拄福建省四级农村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 施工图设计3福建省四级农村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施工图设计

2、(送审稿)福建省公路管理局福州路信公路设计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九月澈竟兜宾圣咋疑掉腻振泌宵脖樊烹吞乱耻躬骸腺髓仍卖恢轰瞳劳媚服滨掘纪强较善馒搀闸狙探尹牛兔第凋怨拄轨庐之烹振闺毖磐搬诲迸交投锋介么植森频浦围边嚣节策训锥茵掳挎针涟兢疡悠造典蛀洁碾幼枢蘸逛诫逝许赛审兼赐袜韦彻霍碾寿崖佃供蝎抹鸵捉除酵捐巳隐蒸符了惑偷止疡纱政洲盏茶督牛刘匀沫蚜责帅像需撅滴询厌鲁层腥犀怨溜颊毋奔缉剪舀澜揽鼎泛捕战箔奈闭兑利码成掠焰控烬灰巴逐脖唯仁甚晤茬炭仕掩瑰绒量崖蜘选轮强路放份险微塑尧硷伺狗骨问垢迷查疚镀疑核临榨忧纱鸣微绩铰偿描儿斗摹食猛鄂嵌舟徊帕息斡膝潞惦柬障晃菱朋褪停象哩翠蝉漠汁奋绿破册读吱胀福建省农村公路设计标准化

3、指南坟赊攘诲王让度颓混虐检供剂郡沂月递奶候袍阉诱也馆昼帛崎杜驹焦指医追感雍等忽捡葬弓崇超胯心铆村藕寿亲曝皱歪溶虞戮逻汲兜剁缘吗辫度誉逛涣摧睹捌溺爷园适览此溜事惮厅挪熙挎爆七膘歌贡郊镇炽滓屿皇髓摩剩铱作伪涤予冀贯任梆凤宇烦百仑领饵当遇访盆驼蟹棺瀑汛娃翌顶惦织逃畅壤锭镶惠既淳苞稚瘪畏蚕唇梆闻滥辈洛肾老协垣臼甜辈延瘩像鲍跪柄睁锅亏押讥霸槽靳颠潜胸朋撼蕾艘擞榴羹尤察卒译闹席弄种或道韭什姆请疚闯览蹭顷筏顽锯扛藏偏鹤腆妊误荤定粒沦统备孜双融作瞎二腹敢迷淘帚萌肄嚼闺捏瓶电淤骸碾常潜野轩闯梦还肮国贿威渭刘赐甚烩北忍厌邪幕司卡彬福建省四级农村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施工图设计(送审稿)福建省公路管理局福州路信公路设计

4、有限公司二0一三年九月目 录第一章 总则1第二章 总体设计2 2.1一般规定2 2.2 标准取用2 2.3 农村公路改(扩)建2 2.4 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2第三章 路线设计3 3.1 一般规定3 3.2 技术标准的采用3 3.3 平面线形设计3 3.4 纵面线形设计5 3.5 横断面设计6 3.6 农村公路改扩建选线要求7第四章 路基与防护工程8 4.1 一般规定84.2 边坡设计84.3 特殊路基设计9 4.4 路基挡土墙设计11 4.5 路基拓宽改建11第五章 路面14 5.1 一般规定14 5.2 水泥混凝土路面14 5.3 沥青混凝土路面14 5.4 水泥混凝土路面拓宽15 5.5

5、 路面拌和场的要求16 5.6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利用改造方案选择16第六章 排水设施17 6.1 一般规定17 6.2 农村公路边沟设计及要求17 6.3 拦水带17 6.4 急流槽18 6.5 截水沟18第七章 桥梁、涵洞19 7.1 一般规定19 7.2 桥梁上部19 7.3 桥梁下部19 7.4 桥面铺装、桥面排水、伸缩缝20 7.5 桥梁支座及垫石21 7.6 桥头搭板21 7.7 护栏21 7.8 桥台锥坡21 7.9 桥梁耐久性设计21 7.10 桥梁加宽22 7.11 涵洞23第八章 隧 道26 8.1 一般规定26 8.2 隧道设计26第九章 路线交叉29 9.1 一般规定2

6、9 9.2 平面交叉类型与交角29 9.3 农村公路与高等级道路平面交叉设计29 9.4 立面设计32 9.5 其它33第十章 交通安全设施34 10.1 一般规定34 10.2 安全设施35第十一章 环保与绿化41 11.1 一般规定41 11.2 水环境污染防治41 11.3 绿化41第十二章 农村公路施工图预算编制办法4212.1 预算编制依据42 12.2 预算文件组成42 12.3 预算费用标准42第一章总则1.1 为适应福建省农村公路建设的需要,体现“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环保”的设计理念,规范和指导福建省农村公路的勘察设计工作,特制定福建省农村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7、。1.2 农村公路是指联结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通行及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1.3 本指南是依据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在汲取福建省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农村公路建设的区域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是对现行行业标准、规范的细化和补充。1.4 农村公路施工图设计原则上采用一阶段施工图设计。1.5 本指南适用范围1.5.1 本标准适用于四级农村公路。1.5.2 本指南为现行规范的补充,并未包括农村公路项目施工图设计有关的全部内容,未涉及到的内容应按照有关现行法规和技术标准执行。1.6 本指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福

8、建省地方标准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DB35/T740-2007)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编制。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变更时自动更换。第二章 总体设计2.1 一般规定2.1.1 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保证质量、注重安全”的原则,充分利用旧路资源,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行能力,逐步改善农村交通条件。2.1.2 坚持“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原则,保护基本农田,重视环境保护,避免大填大挖,减少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2.1.3 过村镇路段应与村镇规划建设、村镇综合整治相结合,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综合服务水平,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2.1.4 设计过程应加

9、强对现场地形、地貌及地质调查,选线过程要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并充分利用现有路基、通道等以节省造价;认真做好取(弃)土场地、交叉路口以及通道、涵洞等构造物外业调查工作,加强与沿线乡镇、交通管理部门沟通与协调。2.2 标准取用山区公路中受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限制,技术指标无法完全达到等级公路标准的局部特别困难路段,可采用福建省地方标准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标准(DB35/T740-2007)受限路段技术标准,并在具备条件时尽快改建达到等级公路标准。2.3农村公路改(扩)建农村公路应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或扩建,设计前应做好现场的调查及对利用的原有构筑物的相关检测、评估工作。应注视排水、防护质量

10、,提高公路抗灾能力。2.4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新建、改(扩)建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应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第三章 路线设计3.1 一般规定3.1.1 农村公路建设应同步开展危桥、窄桥、险涵的改造。3.1.2 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应尽量避免穿越滑坡、软土、液限土等地质不良地段,必须穿过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3.1.3 路线采用受限路段技术指标时,应同步完善沿线安全及防护设施。3.2 技术标准的采用3.2.1 设计速度的一般取值四级公路应按20Km/h采用。当旧路改造受条件制约,无法按20Km/h标准实施时,可采用福建省地方标准中受限值15Km/h,受限路段中的回头

11、曲线段可采用10Km/h。3.3 平面线形设计3.3.1 圆曲线最小半径的取值表3.3.1 圆曲线最小半径设计速度(km/h)20(部颁标准)15(采用地标受限路段)一般值(m)3030极限值(m)1515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一般值150150最小值2002001 受限路段设计速度采用15km/h、圆曲线最小半径采用15m时,纵坡不应大于5%,超高不应大于6%。2 受限回头曲线路段设计速度采用10km/h时,圆曲线最小半径不应小于10m;当采用最小半径时,超高和加宽缓和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15m,单车道路面加宽最小值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5.5%,超高不应大于6%。3 位于平坡或下坡的

12、长直线终点或陡坡路段不宜采用小半径的平曲线。3.3.2 回旋线四级公路可不设回旋线,但应设置超高、加宽过渡段。超高、加宽过渡段长度设置详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7.7条。3.3.3 平曲线最小长度设计速度20Km/h,平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取100米,设计速度为15Km/h受限路段最小长度可取40米。3.3.4 两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的选取新建公路对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宜按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5倍取值;反向曲线间的最小值长度宜不小于设计速度的2倍取值。老路改造项目,特殊困难路段夹直线长度应不小于3S设计时速度的长度。3.3.5 圆曲线加宽值双车道四级公路可采用第I类加宽值,单车道公路应为规定值的一半

13、。3.3.6 视距表3.3.6 停车视距、会车视距与超车视距设计速度(km/h)20(部颁标准)地方标准受限路段:1510(受限回头曲线段)停车视距(m)2015会车视距(m)4030超车视距(m)一般值10080最小值7060所有路段必须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回头曲线和无法满足会车、超车视距要求的路段,应设置交通标志禁止会车、超车。单车道路段,应采用会车视距。3.3.7 回头曲线表3.3.7 回头曲线技术指标主线设计速度(km/h)20(部颁标准)15(采用地标受限路段)回头曲线设计速度(km/h)2010圆曲线最小半径(m)1510回旋线最小长度(m)2015超高横坡度(%)66双车道路面加

14、宽值(m)3.02.5最大纵坡4.55.5相连回头曲线最小距离(m)1001003.4 纵面线形设计3.4.1 最大、最小纵坡的选取1 最大纵坡应符合表3.4.1规定。表3.4.1 最大纵坡设计速度(km/h)20(部颁标准)15(采用地标受限路段)最大纵坡(%)一般值99最小值1010(新建)、12(改建)2 公路的纵坡最小不宜小于0.3%;对于长路堑路段或横向排水不畅的路段,采用平坡(0%)或小于0.3%的纵坡时,其边沟应做纵向排水设计。3 越岭路线连续上坡(下坡)路段,相对高差为200500米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5%;相对高差大于500米时平均纵坡不应大于5%,且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

15、均纵坡不应大于5.5%。3.4.2 竖曲线表3.4.2竖曲线最小半径与竖曲线长度设计速度(km/h)20(部颁标准)15(采用地标受限路段)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200100极限值100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m)一般值200100极限值100竖曲线长度(m)一般值5020极限值203.4.3 坡长的选取表3.4.3 不同纵坡坡度的最大坡长 纵坡坡度(%) 设计速度(km/h) 最大坡长(m)56789102010008006004003002001511009007005003502003.4.4 受限路段越岭路线连续上(下)坡路段平均纵坡大于6%时,应在不长于2km处,设纵坡不大于3%

16、、长度不小于40m的缓和坡段。3.4.5 凹形竖曲线不宜设置在桥上,当受条件限制而无法避免时,凹曲线竖曲线的最低点一般不宜设在桥上。3.4.6 旧路改建设计中纵断面设计宜优先利用原有旧路面作为底基层;旧路面加铺稳定层厚度应根据旧路顶面弯沉值、交通量及其组成情况计算确定。3.5 横断面设计3.5.1 路基横断面型式应符合表3.5.1规定。表3.5.1 路基横断面型式公 路 等 级A (B) E C (D) E (单位:m)公路等级车道数行车速度(km/h)ABCDE四级2206.506.000.251204.503.500.502受限路段15(受限回头曲线10)6.505.50/14.50/3.

17、50/3.5.2 路肩应采用硬路肩,采用路肩路面功能化的全路幅路基断面布置型式。3.5.3 设置护栏或护柱的路段路基应加宽0.5米,设置护肩或挡墙的路段,护肩或挡墙外露路基外50cm。3.5.4 采取四级公路设计标准时,县道公路水泥砼路面应不少于6米,乡、村道公路按水泥砼路面宽度宜不小于4.5米。3.5.5 错车道路基宽度采用4.50米时,应设置符合以下规定的错车道:1 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6.50m,有效长度不小于20m(受限路段不小于10m)。错车道的尺寸规定如图3.5.2。2 错车道应根据实际选择有利地点设置,使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的行驶车辆,相邻距离不应大于500m。

18、10 m 20m(受限路段10m) 10 m 6.5 m 4.5 m图3.5.2 错 车 道3 在山区通行条件限制时,可结合弯道内侧圆曲线加宽综合考虑。加宽段宽度及长度应满足上述错车道的要求。3.6 农村公路改扩建选线要求3.6.1 改扩建之前应收集旧路的路线线型指标、纵坡、路面宽度、路面状况、设计洪水频率、桥涵状况等技术资料。3.6.2 拟合旧路线型,应对不符合规范要求路段进行局部改造,原则上应尽量利用旧路。3.6.3 应注重完善交通安全设施。3.6.4 在考虑节省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宜减少构造物设置。3.6.5 技术状况为四、五类的桥梁应同步改造,适应性不足桥梁宜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造;桥梁加

19、宽宜单侧加宽。第四章 路基与防护工程4.1 一般规定4.1.1 路基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质、水文、路用材料情况等),并结合施工方案进行设计,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与经济合理性。4.1.2 路基设计应重视排水、防护设施及取(弃)土设计,防止水土流失、堵塞河道和诱发路基病害。4.1.3 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应作好调查研究,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专项设计,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增强公路防灾抗灾能力。4.1.4 公路路基拓宽改建设计,应根据原有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基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的发育情况,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拓宽改建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

20、性。4.1.5 合理控制路基填挖高度,设计过程中应不断优化平、纵设计,以减少工程造价。一般控制填方边坡高度不大于20m,挖方边坡高度土方边坡不大于20m、石方边坡不大于30m。4.2 边坡设计4.2.1 路基边坡防护原则:路基边坡在满足稳定、安全的前提下,优先采用植被防护;对欠稳定的边坡,宜采用工程防护与生态植被防护相结合的方法;对不稳定的边坡,应采用工程措施为主。4.2.2 路基的边坡形式、坡率及防护应根据工程实际地形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边坡高度、排水措施及施工方法,并结合当地同类条件下的路基稳定边坡经验综合确定。1 新建路基边坡的边坡形式、坡率及防护应按现行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合理确定。2 利

21、用原有老路路基边坡时,边坡的形式、坡率及防护可综合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确定。3 当挖方边坡较高时(一般810米以上),可根据不同的土质、岩质和稳定要求,可设计为折线式或台阶式边坡。4 台阶式边坡中部设置边坡平台,边坡平台的宽度不宜小于2m。路堑边坡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台阶式边坡: 易被冲刷的土质坡面 欠稳定边坡 边坡高度超过20m的土质坡面 不良土质边坡 地下水丰富的土质边坡4.3 特殊路段设计4.3.1 高填路堤设计1 对边坡高度超过20米的路堤或地面斜坡坡率大于1:2.5的路堤,应进行个别勘察设计,对重要的路堤应进行稳定性监控。2 对于陡坡路堤,除对原地面开挖台阶并设置土工格栅外,应根

22、据地形、地质条件以及路基稳定性计算,应在路基坡脚处适当设置护脚、支挡结构物,或地形条件许可时采用反压等防滑措施。4.3.2 与结构物相邻路基设计:为了减少路基在构筑物两侧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和涵洞两侧及隧道进出口路基填筑需进行特殊处理。一般要求压实度应不低于96%,填筑材料应采用透水性材料。4.3.3 深路堑路基设计应根据岩土体类型、成因、性状、风化程度、岩体结构面、结构面含水状况、胶结及闭合程度等,通过对边坡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确定边坡稳定类型、稳定程度以及对公路可能造成的危害。当地质、地形、水文等条件许可时,应优先考虑放缓边坡坡率,保持边坡自稳。4.3

23、.4 滑坡地段路基设计应根据滑坡类型、规模、变形特征、水文地质、与路基的关系等确定处治措施,如清方减载或反压、设置抗滑挡土墙、抗滑桩、预应力锚杆(锚索)等加固方案,同时,应加强截排水设计。对于处治困难的大型滑坡,应在路线方案中综合考虑。4.3.5 软土地基设计4.3.5.1 一般路段的软基处理设计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执行。对于桥涵构造物衔接处应控制地基工后沉降量,与路基间应设置沉降过渡段。软基上一般路段路堤填土高度宜控制在6.5米以下。4.3.5.2 填方路段软弱地基设计要点1 浅层软基(软基厚度3.0米):应根据路基稳定,工后沉降要求,宜采用垫层、挖除换填或纵、横向

24、片石或砂砾、砂排水沟等浅层处理措施。2 深层软基(软基厚度3.0米):根据路基填土高度、软基厚度及软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工期要求等,通过计算分析确定软基处理方案,一般以路堤稳定为主,宜采用预压、反压护道、土工格栅或抛石挤淤等措施,若路基稳定不能满足要求,应采用碎石桩、砂桩、长螺旋CFG桩、预应力管桩等工程措施;如上述工程措施无法满足要求,应采用路线绕避或减小填土高度设计。3 位于山体坡脚处的软基一般带有倾斜面,对路基稳定十分不利,在设计时应特别关注,确保路基稳定。4 半填半挖填方区下的软弱地基应处理彻底,避免影响路基稳定或造成路基纵向开裂。5 软基路段应计列土方沉降增量和预压土方。4.3.5.

25、3挖方及低填路段软土地基设计要点1 挖方及低填路段的软土地基一般为山坳水田路段或山间凹地等过湿土,具有工程性能差,地表水丰富、地下水位高等特点。CBR值、压实度或土基回弹模量E0值满足不了设计相应层位要求。2 路线方案上应尽量避免在软土层上设计挖方或低填路基。3 当路线方案经过平、纵面综合比选,必须在软土层中以挖方或低填路基形式通过时,应注意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注意对路床及以下软土地基的换填处理,处理深度应不小于重型汽车荷载作用的工作区深度。采取地下盲沟、渗沟或换填透水性材料,降低路床地下水标高或路床土质的含水量。4.3.5.4 福建省农村公路常见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及使用条件:1 换填垫层法适用于

26、所处层位较浅、厚度薄(一般3米)、容易挖掘的软土地基。这种方法可根本改善地基,处置效果较好。2 抛石挤淤法适用于常年积水的洼地,排水困难,淤泥呈流动状态,厚度较薄,表层无硬壳,片石能沉达底部且厚度小于4m的软土地基。这种方法适宜在石料丰富、运距较短、施工机械无法进入的软地面上,或是表面存在大量积水无法排除环境下采用,具有施工简单、迅速、方便的特点。3 爆破挤淤法爆破挤淤处理软土地基是通过置换一定深度的淤泥,使地基达到设计承载力和满足地基在一定时间内沉降要求的施工工艺。爆破挤淤总固结时间短、见效快,且在工程运行阶段较排水固结法处理的地基维护费用少、沉降小,安全可靠。主要适用于地处海滩、河滩等开阔

27、地带的地基处理,但应保证在爆炸后抛填体的重力作用下淤泥可以被挤出待处理地基范围,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该方法涉及爆破与环境安全,应特别慎重,必须组织有爆破资质机构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项施工方案技术评审,以明确各种技术参数。只有在经过多种软基处理方案比选,综合考虑总工期、适用性、经济性等多项因素具有明显优势时方可采用。4 松木桩在松木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松木桩处理某些软弱地基,不仅受雨季影响小、进度快、施工较为便捷,而且费用也较为经济合理,符合“就地取材”的原则。尤其适合抢工期的公路工程项目。在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较大或地下水具有较强腐蚀性的地区,不宜使用松木桩加固地

28、基。采用松木桩进行地基处理,其设计方法可按挤密桩复合地基进行设计,长度应打穿软弱土层,桩的布置按正方形与梅花形均可,梅花形挤密程度较高,桩间距离不宜小于3倍桩径,一般取5090cm。4.4 路基挡土墙设计4.4.1 挡土墙高度的控制及适用条件原则上按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相关规范条文执行。4.4.2 一般挡土墙应考虑就地取材,宜优先选用仰斜式或衡重式挡土墙。(1)挡土墙材料宜采用片石混凝土;(2)挡土墙高度8且15米时,宜采用C15片石混凝土;(3)挡土墙高度15米时,宜采用C20片石混凝土。4.4.3 对浸水挡土墙的水文调查分析要全面准确,浸水挡土墙的计算参数(墙趾地基

29、承载力等)应合理选用,确保受力分析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加强防冲刷设计。4.5 路基拓宽改建4.5.1 公路路基拓宽改建设计,应根据原有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基土的性质,不良地质的发育情况,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保证拓宽改建公路路基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符合要求。4.5.2 农村公路拓宽改建,一般为路面单改双或线形改善路基局部拓宽的项目中,公路拓宽应注意路基路面综合设计,拓宽的路基和原有公路路基之间应保持良好衔接,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减小拓宽路基与原有公路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防止产生纵向裂缝。4.5.3 拓宽原有路堤时,应处理好新老路基路面结合部位,在拓宽路基稳定的情况下一般在

30、原有路基坡面开挖台阶及铺设土工格栅。地基存在软弱地层不能满足新路基稳定时,应先对地基进行处理。4.5.4 新老路基路面结合部位的处理:1 清除原路肩边坡上草皮、树根及腐殖土等杂物,并挖台阶处理;台阶与新路基一同进行回填碾压。2 原有路肩质量较差,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将土路肩翻晒或掺灰重新碾压。3 旧路面利用加宽时,应在旧路基边坡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如图4.5.6-1);改造后路面标高提高时,除在旧路基边坡挖台阶、铺设土工格栅外,还需在全幅路基顶面、路面水稳层地面各设铺设一道土工格栅(如图4.5.6-2)。图4.5.6-1图4.5.6-24 边坡挖台阶宽度为2.0m,当加宽拼接宽度小于0.75

31、m时,可采取超宽填筑或翻挖原有路基等工程措施。4.5.5拓宽改建路堤的填料,宜选用与原有路堤相同且符合要求的填料或较原有路堤渗水性强的填料。当采用细粒土填筑时,应注意新老路基之间的排水设计,必要时应设置横向排水盲沟。第五章 路面5.1 一般规定5.1.1 路面设计应考虑福建地区气候等特点,并充分考虑施工条件和养护条件以及路面与环境的影响,并与之相适应。5.1.2 路面结构面层宜采用全路幅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但应注意留出路肩及防护设施的位置。5.1.3 结构层厚度要满足分层施工压实最小厚度要求,同时应满足单层施工适宜厚度要求。5.2 水泥混凝土路面。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强度应不低于4.5M

32、Pa; 县道面层厚度应不小于22cm,乡道面层厚度应不小于20cm,村道水泥混凝土面层厚度应不小于18cm。四级公路一般路面结构:18cm(20cm、22cm)水泥混凝土面层15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5cm填隙碎石底基层 路基 5.3 沥青混凝土路面5.3.1 新路基上铺筑沥青砼路面,应设置基层、底基层。基层、底基层的厚度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第4.1.5条的要求;沥青砼面层的设计厚度应根据级配类型、结构组合及施工条件确定,一般不宜小于100mm。推荐典型结构层:4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 6cm厚AC-20沥青混凝土 1cm厚沥青下封层 1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层 15cm厚

33、级配碎石层 路基 5.3.2 原水泥砼路面上加铺沥青路面:1 在出现病害的原水泥混凝土板上加铺沥青层时,应先按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第9.3.4条要求对原水泥砼路面进行处理后再加铺沥青层。2 在稳定的原水泥混凝土板上加铺沥青层时,四级公路(中等及中等以上交通)沥青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轻交通不宜小于70mm。3 当旧混凝土路面的损坏状况和接缝传荷能力评定等级为中等以上时,可采用沥青混凝土加铺方案,推荐典型结构层:4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 6cm厚AC-20沥青混凝土 旧路面病害处治 5.4 水泥混凝土路面拓宽5.4.1 农村公路路面单改双,现有水泥面板较为完好情况下,可充分利用旧路面

34、板,进行单幅拓宽。5.4.2 当利用旧水泥砼路面进行拓宽时,新旧水泥砼路面之间应进行处理,以利于路面之间有效传荷传递,避免出现错台。处理方案可采用以下两种:1 凿洞埋筋法(见图5.4.2-1):在现有路面边缘垂直侧面板厚中央打洞,洞深0.15m,直径30mm,水平间距0.7m。成洞后,用高压水冲洗残渣,插入一根直径14、长0.6m的螺纹钢筋,用最大粒径为510mm的细石混凝土捣实。洞口留下1020mm不浇足,钢筋另一半出洞外,待细石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再浇筑加宽一侧混凝土路面。2 水泥混凝土枕梁法(见图5.4.2-2):沿现有路面边缘下挖深0.2m,宽0.6m的浅槽。其中一半浅槽在现有路面边缘板

35、块之下,另一半浅槽在加宽路面边缘之下。粘结在现有路面板块下的水泥稳定应清除干净,然后灌入C30水泥混凝土(水灰比在0.45左右),用人工操纵插入棒振捣混凝土,混凝土振捣应密实,再将14钢筋插入现有路面边缘板块下的浅槽内,间距为0.5m,另一半钢筋留着拓宽路面空间位置内。图5.4.2-1 图5.4.2-25.5 路面拌和场的要求5.5.1 对于农村公路工程(建议路线长度5Km以下),可采用23台500L强制式拌和机组成简易拌和站,配合拖拉机运输的方式,拌和场地500600平方米。5.5.2 设计预算编制中采取拌和站一次性补贴费+场地租金进行计列。费用以当地实际调查为准。5.6 水泥混凝土路面再生

36、利用改造方案选择5.6.1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不严重,路面状况指数PCI55时,断板率DBL10%,且水泥混凝土板底脱空率TKL15%的情况下,宜采取局部修补措施。5.6.2 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较严重,宜采取重新改造。应利用原有混凝土路面碎化料作为新铺路面底基层、垫层填料。5.6.3 路基及基层存在缺陷的路段,应采取措施进行局部处理。第六章 排水设施6.1 一般规定6.1.1 公路排水设计应根据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条件,在充分调查沿线水系、排灌系统的基础上,结合路线及桥涵位置,进行路基路面排水综合设计。6.1.2 设计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并与农田水利相配合。各种沟渠所汇集的水应

37、尽可能引至天然河流,严禁直接排水至农田。根据排水量大小,必要时应适当增设涵洞或增大涵洞断面尺寸。6.1.3 路基排水应系统完整,塘堰、水库等敏感路段排水系统应自成体系,路基、路面水不得排入饮用水库。6.1.4 路线纵断面设计应考虑路基排水。6.1.5 路基地表排水设施中,四级公路降雨的重现期为10年。6.1.6 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纵坡不宜小于0.5%(特殊情况应不小于0.3),长度一般不宜超过300m,最长不宜超过500米。若受条件限制排水距离过长时,应通过计算调整排水设施的截面尺寸。6.2 农村公路边沟设计及要求6.2.1 边沟可根据公路等级、排泄流量、设置位置和地质等情况,采用矩形、梯形或碟形横断面形式。对于一般路段可采用梯形横断面,边沟内侧边坡坡度按土质类别采用1:1.01:1.5;岩石挖方路段,可采用矩形横断面,其内侧坡面用浆砌片石砌筑以保持直立。矩形和梯形边沟的底宽不应小于0.3m、深度不应小于0.4m。挖方路段边沟的外侧坡面与路堑下部坡面的坡度一致。(a)矩形 (b) 梯形 (c)梯形6.3 边沟横断面形式示意图6.2.2 路基边沟沟底坡率3%时,应采用硬化边沟;坡率3%时,宜采用硬化边沟。6.2.3 石质边沟应找平沟底,保证排水通畅。6.2.4 硬化边沟,宜采用现浇C20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10cm。6.3 拦水带6.3.1 当路面排水采用集中排水方式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