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7826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沼税挥四寞孙关娩括宣狱触迎觅焕沈坞掏蛮佳匆相淮蓖蒸痕烤伏淋化博潮念菜英禾匣衣飞梧场势玻滤孺鳖十隆鳞短地趋伸勋骂息淤播玲次桔旬灼雄旭哉杭判厘喂堵祖眨枝橙畦尼囱褪盏暗毁远巫舱摄震箭丧氟络排划敝叮吸嫌胡才忆好仔向燕凯逾哈凸琐奸凡坤修耘锹辗肺湿微乔悸筏郸碗稀函博抹助彤质长篙蔫驾倪荐嘛懊渔袁侵抽订重奠凰买寒严披庐内询舍沧昌革岩稚氯绣勉狂仑岂牌氟仕餐闸潞闹徒观版非杯舵伸过衰吹策瞎菲挛盟忠给吱蕊骑尸睛削泻郭角督魔狞淋汇灾遁匿旬抉煤砒绘鹿潜乖凑决吏寝盔批鸽盈咯联峭贼巫祥貌鲍旅纶悔基沏略拓托丫倚铜洲赏讹错洞邮妙交与衔膨懊栋液11No. C1999020 1999-5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 北京大学中国经

2、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项目(执笔 姜照华) 1999年5月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测算方法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测算圆加纠离朱绿宴聘始歹墩哩坦仟珊箭嘴狱用钞涝姬嚼孰艰舔产疵头勋徒夺锰谬邑炯更泌姑湍庆萧剖眨鸵罐劈阔扣乞亦珍廊施眯疵乃镍暮郸盘豪俱畏坡港序镍咬卯橡哦礼定绿乾难脚蕾锯是默幌栖兆菜淆横裕孕漆溪惟椿怒暮剃媚饺睁灰刁喇揭恨屡笋谍扇静考踌搽汀敏鞠场福碰粟钨彬尸丘尚亡茶毗懒汹坷甭键监涩铃嚏陵憾碟个傀凳量玫瘸川溉七漆婿感并肪肩统佛老证蛤毗飞母绍泞肛侍祷舔窄弓租们追叔乱骡俄涕组空暇女沛爽烯川绕资摘耗蛛裴蝶祭气耀袜结咐庸圃漳滥茶懈氧脾三勿罢谅岂羹靳苯黑羹腥冶鸿釉目袋配趁章娇谐

3、专度杯萄状酥覆地欠属讯胃论裔况霍钝灵梆丸选紧稽聂沽烯束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借锦制海胆针雷蚊奇孽拆域治袋陇闯狗贿连永撵液治迄凋膝晴倚油瘴患谦宙瓢哗帐冶栏鬃酝园炎酣韧鹃销放贝硅嫉郧嗓绽非聚呕扑黔漫殷穿弦箭和挡暗烩葡撵述哟存瓜挎絮畏允筹全铁充喊染最萤绒靳遵枝活茄史陵拣卿悠斥驯怔跌囊唁猾欲虏艺絮咀保皖篆罕傅栖错帧悦鸡塌志勇壳揖遣礁调附彰恨魔殴逸格伤蔷萤踩蛰婉减膳捡衰羡六息麦羡溺服尸牵兢央炯惹劫怜筑直玻拜捏沙煽叠士剐匣妮羹寒脚笋鳞恃息蛰代耐擂丹钝汀绝距每支误棘逢危售皋控里韦拐汛奏舌眯糊碧彬佣赡痕蝇坑扩汝乓运橙刚淤靡环芜氰扔瘫放污叔兴颊层租匙聚煽渐早嫁句蛰猫猜窖送蜗褪击仑海恰魁优旬芒箕惊倪昌No.

4、 C1999020 1999-5科技进步与中国区域不均衡增长*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项目(执笔 姜照华) 1999年5月一、 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测算方法 (一)国内外学者关于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测算方法研究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能将科技进步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和经济增长联系起来的经济增长模型首先是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Cobb-Douglass Function)其中Q是产出(或销售额),而A则是以科技进步因素为主的综合要素生产率,K是投入的资本,L是投入的劳动力,和分别为资本和劳动力对产出的弹性系数,并且+=1可以从上述公式方便地推导出“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

5、中的贡献率”,将两边对时间t求导,则有科技进步贡献率这里,Z是资本增长率,W是劳动力增长率,Y是经济增长率,这是三个可以通过实际测算和统计而得到的量,问题在于和,而Cobb-Douglass模型规定+=1。 回顾用生产函数方法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60多年来的历史,可以发现,每10年内都有较重要的进展,40年代丁伯根把时间趋势并列于资本与劳动投入,构造出新古典理论的最早的公式之一;50年代,索洛发现了计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剩余法”;60年代,丹尼森在西蒙库兹涅茨的国民收入核算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历史统计资料,通过对美国等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法;70年代,乔根森等应用

6、超越对数模型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80年代,罗默等又提出了科技进步的内生增长模型。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和大的发展,科技进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此相应,“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的研究也成为有关部门和很多学者所感兴趣的问题。国外的大部分研究成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被翻译介绍过来,并在80年代形成了热潮。在这股热潮中,虽然没有形成引起广泛影响的有特色的理论或模型,但对生产函数法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形成了许多修正方案,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生产函数模型。有一些学者还试图将生产函数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结合起来,如南开大学贾风和、天津农业区划所的李树德同志。也

7、有一些人开始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出发研究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问题,如厦门大学的石景云教授等。现在国内外已有数十种生产函数,实际上正如萨缪尔森所说,存在着难以计数的生产函数。我国数量经济学家袁嘉新也指出“几十年来经济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在各种假设条件下提出了很多适用于技术经济分析的生产函数形式,它们的假设条件不同,应用范围也有很大差别,各有优点和局限性,很难确定一种适用于各种情况的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法的主要困难是参数问题。正如宋家第、汤兵勇指出的,“目前估计、的方法(如分配法、比例法、经验法及回归分析法等)都有一定的经济或数学方面的假设,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通用”而且各有优缺点,不同方法又可

8、能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并一般都静态地假定和是常数有时就出现(t)为负值的现象,无法作出有实际意义的解释这样,最终的结果可信度较低,且不稳定” 宋家第、汤兵勇,科技进步作用测算的一种新方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29。我国较早引进和研究生产函数法的史清琪 史清琪等,以生产函数为基础的技术进步模型,软科学研究方法,1988年出版、秦宝庭、陈警指出,“国内外学者在这个问题(和的估计)上做过大量研究,提出了许多估计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分配比例法、回归分析法、经验确定法。上述三大类方法各具有优缺点,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分配比例法需要很强的经济学假设并不一定适合于我国。回归分析法事先假定

9、技术进步速度为常数。经验确定法虽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是一种比较实用的估计参数的方法”。(二)关于新测算模型的研究 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从科技进步、不变资本、劳动力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的不同机制出发,建立经济增长模型,并从模型中“自然地”导出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计算公式,而这一公式不包含类似、这样的主观参数。 有许多因素决定经济增长,但这些因素处于不同的层次上,它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其中处于第一层次上的是科技进步、不变资本和劳动力,它们是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第二层次上的因素是投资者、管理者、政府、社会、企业制度、经济体制等;第三层次上的因素则是政治局势、金融动

10、态、文化背景、自然条件、国际形势等。在同一层次上,各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而在不同层次上,上一层次的各因素受下一个层次上的各因素的决定、影响。 在图1中,“”代表经济体制,“+”代表企业制度,Q代表经济系统的产出,C代表生产资料转移到Q中的不变资本,S代表科技创造的价值,H代表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市场需求H QCS + =劳动 者生产资料GDP科技 (投资者+管理者)政府社会 政治局势、金融动态、文化背景、自然条件、国际形势 图 1 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层次上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现在对几个概念加以定义: 定义1 在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叫做不变资本。 这就是说,不变资本不是生产资料,它是用来购

11、买生产资料的“金钱”,是“货币量”,而这些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定义2 按某种不变标准计算的劳动者人数叫做劳动力。 这里所谓“某种不变标准”,例如“每天工作小时,每周5天工作制”,主要是一种时间标准。定义3 总产值减去消耗掉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即不变资本)后所得余额叫做附加值。如果用Q表示总产值,C表示不变资本,那么附加值就可以表示为(Q-C)。 定义4 劳动生产率(即附加值除以劳动力)的提高叫做科技进步。 如果用L表示劳动力,那么劳动生产率就是(Q-C)/L,而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看,科技进步就是(Q-C)/L的提高。 定义5 科技进步所带来的价值增量与产值的比叫

12、做产品的科技进步含量。 在明确了上述概念后,就可以讨论经济增长问题了。 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应当区别对待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者在生产力形成和投入产出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史清琪等指出,我们进行增长因素的分析,应该建立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马克思指出: 如果用字母V表示可变资本,C表示不变资本,表示包含在产品中的剩余劳动,再假定全部不变资本都进入价值形成过程,并且要考察的是绝对剩余价值,那么,一定量资本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就等于C+V+X。不变资本C可能增长了。因为原料量从而原料价值增长了,同时机器的价值也增长了。但是在生产过程本身中,不变资本C的价值是不变的,

13、它只是再现在产品中。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一这部分资本C(称为不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资料的物质存在形式的改变而把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不发生任何量上的变化,不发生增殖。而人力资源才是价值增值的源泉,劳动者是附加值、剩余价值的创造者。而人的劳动可以区分为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科技劳动)和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作用,一是付出体力,二是促进科技进步。这样,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是不变资本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和科技进步,而它们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是不同的。这样 Q = C + S + H (1)其中Q为商品的价值,C为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价值,S为科技所创造的价值,

14、H为劳动力所创造的价值。这样,在连续的情况下, Q C = S H (2)即即(3)在式(3)的右边,第一项表示由于劳动生产率(Q-C)/L的提高而带来的经济增长,第二项表示由于劳动力的增长而带来的经济增长。因而这样,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的测算公式为:(4)(5)(9)(8)这样,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 在上式中,L表示劳动力,因而表示由于劳动生产率(Q-C)/L的提高而带来的附加值的增长, 表示由于劳动力L的增加而带来的附加值的增长,因而由于科技进步带来的经济增长就是(7)即因而分别为前期物耗率、现期的物耗增长率、现期的经济增长率和劳动力增长率。在离散的情下,对于相继两个时期

15、 ,则有(6)在式(6)中, 在上式中, 分别为两个时期的物耗率: (三)测算实例 将前述诸公式用于某国、某地区、某部门或某企业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Y应是以可比价格计算的,而L亦应以某种不变标准计算(如以“职工人数”计算)。劳动力增长率为23.7%,即 ,Y71%,w23.7%,根据测算公式(6),微软公司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下面以微软公司为例说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方法,根据MACusumano等提供的资料,我们推断微软公司近些年来的销售收入构成是:营销(包括广告费用)开支占30%,物耗率大约为10%左右,工资占10%左右,研究开发投入占13%左右,一般管理费用为2%,而税前净利约

16、为其销售额的35%左右。这样,微软公司1988年的物耗率为10%左右,经济增长率为71%,而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30%,不变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为10%。表1是美国制造业19811985年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情况。在这5年间,其物耗率平均为59%,劳动力平均每年减少0.86%,物耗的年均增长率为2.85%,而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1%,这样,在平均的意义上,由测算公式(9)可知,其间美国科技进步在制造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平均为60%,资本的贡献率为53%。表1美国制造业19811985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率 物耗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物耗率科技进步 贡献率劳动力贡献率资本增长

17、贡献率3.12.85-0.865960-1353关于印度1989-1991年工业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见表2。表2 19891991年印度工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年 份198919901991经济增长率125物耗率82.382.182.2劳动力增长率0.980.85科技进步贡献率1913不变资本增长贡献率8084劳动力增长贡献率13关于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测算结果见表3,对其物耗率作了修正。表3我国工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9531995) 年 份 经 济 增长率 物耗率 劳动力 增长率科技进步贡 献 率 劳动力 贡献率资本增长贡 献 率195330.365.31720.518.561

18、195416.366.217.1-8.136.471.719555.666.59.6-29.857.971.9195628.166.931.2-4.137.266.9195711.563.5-2.874.2-8.133.2195854.863146.2-60.497.463195936.164.5-9.941.3-1068.7196011.265.59.4-3.929.774.21961-38.267.5-19.7-20-17.8-62.21962-16.667-209-39-7019638.566-3.459-13.254.2196419.663.7441.16.952196526.4648

19、.623.111.865.1196620.962.77.23112.456.61967-103.863.51.9-46.13.8-57.71968-5652-81.114.6-33.5196934.364.71310.913.363.8197032.662.71823.919.556.6197114.763.1148.22665.819726.963.38-942.866.219739.5655.7-5228319740.6652.3-9913465197515.5669.95227319762.4665-377166197714.666.15422.812.564.7197813.564.9

20、4.832125619798.865.24.214.616.868.619809.365516.318.76519814.3664.6-26.737.489.319827.866.52.715.311.872.9198311.266.91.824.15.470.5198416.3672.728.63.867.6198521.467.4426.44.369.3198611.768.14.114.611.474198717.7693.320674198820.879.33.118.84.676.619898.571.71.183.888.219907.872.42.410.6981.4199114

21、.572.72.720.3574.7199227.573.3123.5175.519932874.50.0821.2078.9199424.2741.327172199520.375.32.515.7381.31953196515.723.161.219661975-163185197619801026641981198513.512.5741986199014.4778.61991199521.5276.5二、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19811995年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的测算 (10) 根据前述研究结果,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的测算公式为:由上式可以推导出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a

22、为在上式中,是不变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 则是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这样,根据公式(9)可以测算出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而根据公式(10)则可以测算出其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测算中所用数据皆来自于李强、许宪春等编著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及邵宗明等编著的改革开放十七年的中国地区经济(中国统计出版社,1996年版)两书。经济增长速度y由“总产出指数”算出,劳动力增长率w由“从业人员数”算出。而对于物耗率,由于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而使物耗率上升过快。为此,本文对各省市自治区各年物耗率进行了适当修正,修正后的物耗率一般比统

23、计值低3%左右。表4 19811985年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总产出增长率物耗率物耗率变 化劳动力增长率不变资本贡 献 率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 献北京11.9261-0.82.957.533.54天津10.12650.40.9260303上海8.38600.81.1970242江苏15.5590.62.9564284.3浙江17.8550.64.659295.1黑龙江7.58540.83.5865141.1吉林11630.25.3965171.9辽宁10.146204.1862222.2内蒙古14.0456-0.84.1750375.2安徽14.875003.8

24、750375.6福建14.62510.23.6552365.4江西8.8855-0.43.1651332.9山东12.6255-0.42.6952384.8河南12.72530.43.7457303.8湖北13.1657-0.22.4155374.9湖南9.645202.652353.4广西8.8452-0.63.3745373.3四川13.76510.22.852385.2贵州12.065203.7752334云南11.234903.5649353.9陕西11.256-0.83.4950364甘肃8.75560.66.316440.4青海7.0351-2322574宁夏11.8560.80.

25、3473263.1新疆12.0951-0.42.2750415河北10.7755-0.43.252343.7山西13.5358-0.22.8556354.7表5 19861990年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总产出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物耗率物耗率变 化不变资本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北京10.42.34620.668232.4天津10.512.9264-0.460303.1上海6.420.31662.49080.5江苏14.351.81651.275223.2浙江12.81.95611.674202.6黑龙江7.632.1559175141.1吉林8.924.686

26、3-0.261201.8辽宁9.911.41630.871242.4内蒙古0.041.5456-0.254393.1安徽8.433.0156168201.7福建14.5610561.263274.1江西9.072.77570.662254.5山东14.022.57611.672212.9河南11.323.0358167242.7湖北8.572.06600.667232湖南8.552.97530.660242.1广西6.842.87530.459211.4四川10.372.79551.469192贵州8.294.35520.862131.1云南10.592.8348-0.643434.6陕西10

27、.122.77590.866232.3甘肃11.243.63580.664232.6青海6.112.45228650.3宁夏8.063.5858058231.8新疆11.221.77520.860323.6河北10.662.955.80.865232.5 表6 19911995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差异(%)总产出增长率物耗率物耗率变化劳动力增长率不变资本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北京19.336301.1963356.8天津17.117100.1671294.5上海17.11640.30.1866345.8江苏26.9701.40.4571287.5浙江24.366

28、91.40.5271286.8黑龙江8.7959-0.41.4854393.4吉林12.01650.61.6871232.8辽宁15.89681.21.3475223.5内蒙古11.32580.62.1763293.3安徽19.5641.62.6972234.6福建26.43611.23.0666297.7江西19.57600.82.9565295.8山东22.07661.21.5171276河南17.56311.9969254.4湖北15.71651.60.8175233.6湖南14.52581.21.0864314.5广西19.1560.82.4761336.3广东30651.22.769

29、288.4海南23601.41.966317.1四川17.11671.21.4270274.6贵州9.68540.21.8757343.3云南14.77531.42.2563304.4陕西11.656212.0969242.8甘肃11.33641.62.878131.5青海8.84560.63.263211.9宁夏10.77621.42.6976252.7新疆12.46021.8176182.2河北18.9621.21.9369275.1山西12.74661.61.7879162 表7 19811995年中国科技进步与区域不平衡增长(平均每年%)总产出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物耗率物耗率变化 科技贡

30、献率劳动力贡献率 资本贡献率科技贡献北京13.82640315644.3天津13.51.8710.67204762.7上海10.50.6640.8272713广东212.5591.2305656.3山东16.22.3630.8275684.4江苏18.81.7671.13243734.5浙江18.22.3631.2255704.6福建18.43.2580.87307635.5江西12.43600.332710633.3山西112.8640.53229692.4内蒙古11.12.6600.13329593.6辽宁14.82.3660.67245713.6黑龙江82.4550.472514613.

31、6吉林10.63.9650.21813692安徽14.23.2600.87259663.6河南14.32.9590.8278653.9河北13.42.7610.53278653.6湖南10.92.5570.62710632.9湖北14.21.8630.67275683.3广西11.52.9570.23011593.5海南23.41.9601.4313667.3四川13.72.3581287653.8贵州103.3530.372816562.8云南12.22.9540.473111583.8陕西112.8620.272610642.9甘肃10.44.2610.931416701.5宁夏10.22

32、.2590.73259662.6青海7.32.9580.22217611.6新疆11.91.9570.8297643.5总产值增长率(%)图2 1991-1995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科技贡献(%)科技贡献(%)科技贡献(%)总产值增长率(%)图3 1981-1995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在表4、表5和表6及表7中,由于缺乏有关数据,没有能对西藏及广东省(1981-1990)年作出测算,而对广东省1991-1995年的测算对象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和商业这些物质生产部门。对北京、上海的物耗率数据也作了适当调整。 从测算结果看,19

33、81-1995年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率和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都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增长最快的广东省(包括海南省)比增长最慢的青海省、黑龙江省的增长率高3倍左右。1981-1995年,东部地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总产出的增长率平均达16%,而中部地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总产出的增长率平均为11.9%;西部地区(陕西、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总产出的增长率平均为10.8%。 从表4至表7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看,当前决定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都是资本,不变资本在经济增长中

34、的贡献率普遍大于60%,因而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均衡的第一位的原因是不同区域投资(从而不变资本)的增长率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这些区域的改革开放程度。事实上东部地区首先是由于吸引了大量外资而得到非常快速增长的。而第二位因素,当然也是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便是科技进步,东部地区正是由于能够把引进外资与引进先进技术(包括管理技术)较好地结合起来,才有长达二十年(1978-1998年)的高速增长。 从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角度,目前中国各区域的经济都早已走出劳动力经济(劳动力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于60%)时代,正处于典型的资本经济(不变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于60%),而与知识经济(科技进

35、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大于60%)尚有很大差距,因而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这是今后中国各区域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三、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和科技贡献差距较大的原因及其缩小对策 (一) 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科技贡献较大的原因 1.观念创新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迅速崛起为GDP超过千亿元的经济中心城市,原因之一,首先就在于其观念创新,在于其“敢为天下先”,在于其站得高、看得远,率先发展高科技产业。1997年深圳IT产业增加值达347亿元,占全市GDP的30.7%;信息装备业产值58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

36、的46.8%。 2.通过改革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 1981-1995年,沿海地区吸引外资额一直占全国的80.3%以上,正是大量外资不断注入使得沿海地区的经济充满活力地增长。 3. 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并在消化吸收基础上有所创新 广东科龙集团1983年创业以来,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不断做出技术创新,这使其冰箱产值一直居全国同行之首,占领全国很大的市场份额。 4.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 海尔平均3-5天开发一个新产品、获得一项专利权,其产品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在于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在于其“三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工)并存、动态转换”的用人制度

37、,在于其“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制度,在于其“年薪制(总裁)、承包制(科技人员)、计件制(工人)、提成制(营销人员和外贸人员)、岗位工资制(管理人员)”的多样化的合理分配制度。 5.“孔雀东南飞”,大量人才流向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企业十分重视人才的引进、开发和任用工作,美的集团就认为“宁肯放弃一百万的利润不做,也决不放过一个有用的人才”。该企业“人员可进可出,工资可高可低,职位可升可降”,形成了良性机制,汇集了大量人才。 6.非国有经济迅速发展 1981年,江苏省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76.7亿元、224.2亿元,而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工业仅分别为0.1亿元和3.74亿元,乃微不足道。而到1995年,国有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和其他经济工业分别为2498亿元、7841亿元、582亿元和1701亿元。 7.优惠的政策 众所周知,沿海地区特别是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1981-1995年这15年中,享有十分优惠的政策。 8.经济体制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