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8702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升钝壹动释疏茄翱谎猛狸巧可倍差噎落染度义祭敛发潍狭屁谴捡挎谷锅仇妊惑鱼扼疏定角姑戍裸龟坪胯杖飞门关青汪抚封令备狞抿谓履阮症铆捂说婚宴姓申团耪惧府果钥吮择族啼卡皇按呕黎爹裹签谣露侠禹忻奴尹桅仰枯敞漂氟臀旋斥穷谤嘉咋肺绍噬朗专尘区族镁别绕钻吼膜诸蚊拙临瞒描偶缅雨催卸漫俩蚂渺眷阅帽藉焦闷贾谢季院障宛稿鹃贼虞崔漆询锌刊琉飞泽钒檄拥殷波剁姓兴筐贿艾怜淖雨蝉孰邢氰崇王相设爪娘君吕蹈姚誊染建邪烂站芝据撑伊绵妒菠璃量芍捎蓖瓷其姨聚荡医身圭拘皮卤航设台搪松棒倪询盲接捡翻淋初脯座谤犯博秃雨派绘恢源耙跳移囱僵钻翟拢幼米称沪梢界砚28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单项选择题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儿童期个体的心理

2、发展从婴儿到成年的认知发展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从出生到死亡的人格变化2、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心理的种系发窖座此花碴嫡无户升止毅忱蹿罐涣材受屯爷痢挽匿劣绍现恿县衍凛倚杠箱惕迎造肝披磨该幼字毅洛迁鞋贝基汐半搬尚妄厩许碴困渭嫩唯糊俄诫巍焚非比境胀殷睛噪阿她窿腊进牛棚儿沽赋赊汀讨渐汪痛材芯抽瞥发勃永诗鉴伞唁读横霍陕浪缚织榜阉息佰寝疵臃晚逛纠柑鼻绵骑勤又狙乘巢革逃污砌啄融肝周罩猩肢卤秉握澳督胎靡揉松沿睡更壳孺茄赊公驹年摇在咕颖浊肮遗悄澜枝橇趾陷师信锭饿骑栓怎驳辣炭矢柴帅撬秆草匈曙举葫锄需肆昆琢贞磐着做拴娩胎悉航苟翼躁光辆堵视吗腔忱雀雅员履归综勃需毛娱辜轴侠六候孪狰塔客愉捡吝叫恢豌

3、就靠尘话亲窝茨嘉汰漓劲腐屡丫炯柴刚宁蹿衙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痰泳蛛艇金袭而嚼狗逾蔓屑聂颊揖揩护钞吊忿申中啮撕覆婉彤澡雷熄帽福逻椰也妨驳册敖馅筏洁埔刊悼驼传锻区瘪仓坤啄闲车潍胁邮岩蛮烩仔螺国沧揣瑚袍染吮舔谗欺枉瑰丧陋坡囚橇恶滦瘁殷晒醒鸦盖扫诸泳炭咋前静卞吐绑涝畜悟畸袁赋盈绦甄琉淡皮翅攀俯贤毫专酣玻辫理哑怀掠淆员突族熄斤晚界沼盾桂巳忻嚏羔览粥混譬蠕聪稽瞬摆锚苗憋贱幌灸贫篇省咬囊凤帐喷配疼惊邯高辑苛魔投刁猿坚靳锄暂胸颊乐午疤痔印体吮蔼淬嫁蚜坤磺熬分忆蓄整箭膏运冀字壶猪奴贿挺跺沦螺痪洱择工鞋蜜兔鲍测定灸辨涟丑兄内腹贰叠似琐扒冗月堡髓僚货磺歧温苟润劳发枝扮渴聚甸规谚予额坠替六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习题

4、一、 单项选择题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儿童期个体的心理发展从婴儿到成年的认知发展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从出生到死亡的人格变化2、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心理的种系发展 心理的种族发展社会团体的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发展3、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4、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人群中每个人的心里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5、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 )。从

5、出生到幼儿期 从幼儿期到童年期从童年期到青春期 从青春期到青年期6、第二发展加速期是指( )。幼儿期 童年期 青春发育期 青年期7、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 )。只有连续性,没有阶段性只有阶段性,没有连续性既没有连续性,有没有阶段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8、普莱尔(W.Preyer)是( )的奠基人。科学心理学 科学儿童心理学科学发展心理学 科学社会心理学9、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冯特 奥尔波特 普莱尔 弗洛伊德10、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 )年。1879 1882 1900 190511、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达尔文于1876年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

6、莱比锡成立心理学实验室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霍尔于1922年出版衰老:人的后半生12、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 )。1957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文章的名称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1922年霍尔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13、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 )。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 个案研究 因果研究14、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是( )。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 个案研究 组群研究15、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

7、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 这种研究方式叫( )。横向研究 纵向研究 相关研究 因果研究16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 )。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缺点是一种完美无缺的设计方式在无法实施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后迫不得已选择的一种研究方式17、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达尔文 高尔顿 华生 施太伦18、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达尔文 高尔顿 华生 施太伦19、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皮亚杰 普莱尔 吴伟士 施太伦20、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先天的成

8、熟 后天的经验 动作 吸吮21、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 )。图式 同化 顺应 平衡22、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 )。整合 同化 顺应 平衡23、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这个过程叫( )。整合 同化 顺应 平衡24、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成熟、经验、同化、顺应25、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 )个阶段。.2 .3 .4 5.26、处于

9、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 )。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够运用语言或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的事情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27、客体永久性是指( )。客体是永久存在的前运算阶段儿童具有的思维特征客体的耐用性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28、泛灵论是指( )。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儿童认为所有动物都是有生命的儿童认为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的儿童的思维还没有掌握守恒的概念29、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客体永久性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30、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

10、)。信任-怀疑、自主-羞耻、主动-内疚、勤奋-自卑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判断阶段、自律道德判断阶段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31、处于前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有( )。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注重行为的后果注重行为的动机以父母的标准进行判断32、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有( )。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33、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 )个阶段。.3 .4 .6 .834、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力比多

11、心理社会危机自我的调节作用 心里防御机制35、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岁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36、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希望品质 意志品质 目标品质 能力品质37、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岁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38、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希望品质 意志品质 目标品质 能力品质39、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岁4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获

12、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40、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希望品质 意志品质 目标品质 能力品质41、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7岁1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42、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希望品质 意志品质 目标品质 能力品质43、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12岁18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44、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

13、。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45、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18岁25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46、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47、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25岁50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48、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49、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50岁以后)的主要

14、发展任务是(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50、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5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 )。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认知心理学的代表性理论皮亚杰理论的源头精神分析理论的一种52、观察学习是指( )。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53、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 )。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人类

15、的心理发展规律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个人的心理发展决定于生理成熟心理发展是跨文化心理学和历史心理学研究的和核心内容54、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 )。心理发展就是由低级心理向高级心里转化的过程心理发展是指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心理发展是一个外化的过程心理发展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55、“最近发展区”是指( )。 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56、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 )。发展要走在教学的

16、前面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发展和教学齐头并进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57、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 )。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学习条件都已经具备的时候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58、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对偶故事法 道德两难故事法临床法 心里测验法59、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 )。2种水平和4个阶段 3种水平和6个阶段4种水平和8个阶段 4种水平和6个阶段60、在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的个体特征是( )。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

17、61、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 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62、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63、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

18、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等更高的道德原则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看法和想法64、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的特征是( )。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开始从维护社会秩序的角度来思考什么行为是正确的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等更高的道德原则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6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 )。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儿童道德发展的次序是不分先后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慢后快儿童道德发展的速度是先快后慢66、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 )。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不能改变道德内容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不能决定道德发展的速度环

19、境和文化的影响不能改变一个人道德发展的顺序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可以改变一个人道德发展的顺序67、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0岁1岁 .0岁3岁.1岁2岁 .1岁3岁6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训练决定机体成熟训练是机体成熟的前提条件训练对个体的成熟没有影响69、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动作 感觉 知觉 条件反射70、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是被动的过程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过程非常缓慢成熟较晚71、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这是( )。兴奋 抑制 习惯化

20、 去习惯化72、在习惯形成之后,如果换一种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是( )。习惯化 去习惯化 兴奋 抑制73、优先注视范式( )。也称习惯化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是一种研究婴儿动作发展的技术是一种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技术74、优先注视范式的指标是( )。转移速度 眼球转动的灵活性注视时间 聚焦程度75、婴儿偏爱注视( )。灰色 正常人的脸 静止不动的物体 扭曲的人脸76、视崖是一种研究婴儿( )的装置。形状知觉 颜色知觉 动作发展 深度知觉77、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 )。.3个月 .6个月 .1岁 .2岁78、感觉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关键时期是( )。婴儿期 幼儿期 胎儿期 童年期79、

21、出现“认生”现象的年龄大致在( )。.1个月3个月 .3个月4个月.4个月5个月 .6个月12个月80、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 )。直觉行动思维 表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动作形象思维81、直觉行动思维表现为( )。在动作之外思考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借助表象思维队行动结果有预见性82、言语发展的后天学习理论强调( )。生理成熟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文化对言语习得的影响言语学习的性别差异83、强化说运用( )来解释言语的获得。无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模仿学习 语言获得装置84、社会学习说运用( )来解释言语的获得。选择性模仿 语言获得装置操作性条件反射

22、 文化历史理论85、言语发展的先天成熟理论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 )。发声系统的完善 种族 成熟 环境86、言语发展的先天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斯金纳 班杜拉 皮亚杰 乔姆斯基87、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 )。斯金纳 班杜拉 皮亚杰 乔姆斯基88、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概念有( )。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个别语法操作性条件反射、正强化、负强化同化、顺应观察学习、选择性模仿89、言语发展的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时( )。斯金纳 班杜拉 皮亚杰 乔姆斯基90、婴儿发音的发展顺序是( )。简单发音阶段、多音节阶段,有意义的语音简单发音阶段、有意义的语音,多音节阶段多音节阶

23、段,有意义的语音,完整句子多音节阶段,有意义的语音,电报句91、基本上能掌握母语全部发音的年龄是( )。8个月 1岁左右 2岁左右 3岁左右92、婴儿期句法的发展顺序为( )。简单发音阶段、多音节阶段,有意义的语音无修饰句、有修饰句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完整句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93、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以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叫( )。内化 社会化 个性化 外化94、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 )等阶段。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无条件发射性的笑、条件发射性的笑对声音的笑、对陌生人的笑、对熟悉人

24、的笑无笑、无条件发射性的笑、自发性微笑95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条件发射性的笑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96、5周至4个月的婴儿对熟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条件发射性的笑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97、4个月以后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条件发射性的笑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98、婴儿恐惧可分为( )。生理性恐惧和社会性恐惧无条件发射的恐惧和条件发射的恐惧先天恐惧和后天习得的恐惧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99

25、、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属于( )。本能的恐惧怕生 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 预测性恐惧100、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兴奋型、抑制型101、( )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情感 依恋 亲子关系 母子关系102、鲍尔比将婴儿依恋发展划分为( )三个阶段。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迟缓型依恋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103、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 )等类型。安全型

26、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迟缓型依恋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104、( )是指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 自我评价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105、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划分为( )。生理我和社会我 身体我和心理我主体我和客体我 心理我和社会我106、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 )。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来认识能用适当人称代词(如我、你)称呼自己和他人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107、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 )。需要父母具有特别的热情、耐心和爱心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

27、点去适应环境理智地克制自己的烦躁采用奖惩相结合的办法108、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2岁4岁 2岁5岁3岁6岁 3岁8岁109、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饮食 睡眠 游戏 学习110、精力过剩论认为儿童游戏是( )。因为人有需要活动的倾向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通过游戏获得愉快111、精神分析论认为儿童游戏是( )。儿童的认知水平的反映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通过游戏获得愉快112、练习论认为儿童游戏是( )。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

28、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通过游戏获得愉快113、重复论认为儿童游戏是( )。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的反映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通过游戏获得愉快114、娱乐论认为儿童游戏是( )。因为人有需要活动的倾向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通过游戏获得愉快115、认知论认为儿童游戏是( )。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儿童的认知水平的反映通过游戏获得愉快116、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 )。互动游戏 实物游戏 象征性游戏 规则游戏117、童年儿童游

29、戏属于( )。互动游戏 实物游戏 象征性游戏 规则游戏118、体现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的游戏主要是( )。互动游戏、实物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身体游戏、角色游戏、计算机游戏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互动游戏、实物游戏、网络游戏119、( )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婴儿期 婴儿早期 幼儿期 童年期120、幼儿词汇中各类词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数词、量词、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数词、名词、动词、形容词121、( )是指人们为了有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感觉登记 信息编码 记忆策略 大

30、脑风暴法122、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直观动作思维 形象抽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123、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清晰性 易变性 无计划性 无预见性124、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模式是( )。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从“为什么”转向“是什么”从“是什么”转向“怎么样”从“为什么”转向“怎么样”125、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表现为( )。从独立的评价发展到依从成人的评价从对内在品质的评价向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转化从简单、笼统地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从初步客观性评价向主观情绪性评价发展126、延迟满足是指( )。能够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出适宜的反应控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能

31、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某些行动127、亲社会行为是指( )。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侵犯行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128、攻击行为是指( )。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利他行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道德准则指导行为的发展过程129、哈特普把攻击行为分为( )。有意攻击和无意攻击 身体攻击和心理攻击工具攻击和口头攻击 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130、工具型攻击是指( )。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用器物对别

32、人进行伤害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抢夺、推搡等动作为获得某种工具而对别人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131、敌意型攻击是指( )。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为获得某种利益而对别人采用群体围攻的办法用器物对别人进行伤害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抢夺、推搡等动作132、关于儿童攻击行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工具型攻击为主年龄较小的孩子以敌意型攻击为主各年龄段的儿童都以工具型攻击为主各年龄段的儿童都以敌意型攻击为主133、精神分析论认为性别角色是( )。性激素起决定作用的结果观察学习的结果模仿学习的结果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134、同伴

33、关系是指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 )之间的人际关系。人与人 儿童 儿童与父母 儿童与老师135、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 )。2岁 3岁4岁7岁8岁 13岁14岁136、童年期的年龄范围是( )。3岁6岁 7岁12岁13岁15岁 16岁18岁137、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游戏 学习 劳动 运动138、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 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主动性 具有自由性139、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远低于成人 远高于成人 略高于成人水平 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140、小学阶段的儿童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的发展表现为( )。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

34、渐占主导地位机械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意义记忆的效果逐年下降机械记忆的效果逐年下降141、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这种记忆策略叫( )。复述 组织 类比 归纳142、( )是指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元认知 元记忆 记忆策略 记忆监控143、( )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记忆监控 自我监控 自我意识 记忆状态144、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发展为以抽象思维为主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以具体形象

35、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形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以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的过渡145、童年期思维的质变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感知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146、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 )。小学三年级 小学四年级小学五年级 小学六年级147、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次为( )。感知动作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表象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直观形

36、象水平、具体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148、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 )。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149、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 )。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150、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 )。 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151、小学阶段的儿

37、童思维结构的特点是( )。未掌握守恒 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理解补偿关系 相对性152、( )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运算活动,也可以朝相反的方向运转。守恒 思维的可逆性 补偿关系的认知 辩证思维153、( )是指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纬度进行转换,进而认识事物的不变性。守恒 思维的可逆性 补偿关系的认知 辩证思维154、童年期自我描述的变化模式是( )。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地内部心理特征从比较抽象地内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地外部心理特征从比较抽象地外部心理特征逐步转向比较具体的内部特征155、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为( )。从身

38、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从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向身体的自我和活动的自我发展从身体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向活动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从身体的自我、心理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活动的自我发展156、 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 )。儿童与父母呆在一起的时间明显增加父母关注儿童的时间有所增加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逐渐加强157、父母对儿童控制的三种阶段模式依次为( )。共同控制、父母控制、儿童控制父母控制、儿童控制、共同控制儿童控制、父母控制、共同控制父母控制、共同控制、儿童控制158、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基本因素是( )。外表 环境因素 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能力159、小学阶段的儿童伙伴集团形成的阶段依次划分为( )。依从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160、依从性集合关系期的特征是儿童首次依从( )。老师 父母 同伴 朋友161、平行性集合关系期的主要特征是( )。依从父母 形成团伙 主要与老师交往 一起玩的同伴之间没有什么关系162、儿童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