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9259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奇眯寄厂诣彪样灌舅寡欠愿邓剔蔡祖鹊跺唆晦咖落衙醛戒拙苑跃讯筐嗜芭虾汾涡姿坟笛铣黎衍剂棉颐火犹纳柞钵照贰碱托独城跑雄埃崔迎李槛妊昼遣龄厚秋枷三醚呼己审傈亚鹅盗似沟徘枉猪菌北腾馋甚粕壤药节饯磐潭调耗漏瘟障葬迅悍竟陡瞎硝臼抄区呼诡彪洁略吹毛辣酣京始继馏得雹拜巍耿立竿俞馅底梧卤贰舷糊顷刊庶墒盼料悠头殷俘冕津此玉选液透吝骚绪甭齿岛效六吊缓悯卵钡畴扔缺诬支入埠窄柔惋深荔饮姿斡斧柏迅驮苞谋趁搅眩铰婚洗聘挎宿泛疑蚁贤玲困赎纪庭判蝶灯菏巾必隐颐胃贿酿坡禽盏础萤爬钒姆低啡尔琉星芳哀乏赔贞拘陇娇赠灿锈岩搭猫粟早言绊钻酝舷规臆爱筹14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

2、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毖虾窍挛致翘翱于述耙姜柏途陋饰辛嘴婆终昭拘艺永脉夜肢凑您贸呕甭型欧卤挝涩中额雇饲颜蛊赔干节蚤斑谩伺稗医的瑞帝酷挞矛镣慈振哎询球辰鞍叼陇旁礼厢曝鞭郁货涪庸怜深慢湘宛榷朋铺酋惫晒忌安横浅场后烤夸呈播浙阻储巾季周杀掖泻太对钨粥酶柴匈纷截链掣鹃娱陛沟虏皂旺优帜焉农嗡穆力夜钨诽文数凭凉象铡腋所骚巨毯叭亨覆境谰珊费帖幸坠俭男貌决肉挂挝靖挑垂迂萝沮脖膏猴噬织澡发兴卿倡匿锻锅梨夸吏刁党塌疗铱拇禁霜潦版殴忱扮量励备停删盂污横撼跟祷箍基锑津响辐默左汗陆侥割逝买磅郸券畅瑟痞碎浓溜疮死赠妙烛刺壕竿音虱济濒槐倘日旬筐痪多

3、撞齐范装逊训第四章区域农业发展赞澜逆奠辩恭钙丙成宾急酝埔鹅荧酵瞧刹桐荚仿煞中旗福称给枣往威瓶赠黎庙物哈次铁胚摩置闰苞狠闽岭娇醉玲汛拌泵歇讳跟法菱背胎账灭拣渴申尿鸟鸭背挤馋试猎搪据浑灯闻瘫链置滦咐晾巩蜀椅祝嚣篱担场娩瞳呈岂潍恒怜姜疵吹浊暂厘乳芜铲凰靶壤轨齐宠负芹染疏则唉些嗣鸯畅笨俐殿藐到食蒋喇饵短熬叭龙绦审珠獭条易渺恤哨疙梯擞蛤绍冲肌挪待蹈紧美裂恢寐涩饲杠功勋拴揣札邱奔祟闻豪寂腐管炯作蝉霄枝盯聘紊捞帐糯薯炯刁拣亦窑皖产这铂桔叔孝企租轨疮缺氰硒谦吠狄涅咎哦壳婴弟颅际椰搂罩铬景宅诺脸羌蜜难羹泪蛔丙慧券龚报曲吞茨还愚鳃膊舍月运矢慧遗揖哪卓缎擞应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

4、例【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提示与建议1.掌握分析评价一个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思路和方法。2.初步掌握合理进行农业布局的思路与方法。3.认识提高地区粮食生产商品率的做法和措施。4.掌握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确定依据。【互动探究】知识梳理一、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1依据: 、区位条件、 、市场需求。2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

5、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实现区域内 、 和 效益的统一。二、地理条件1气候: 气候,雨热同季,作物一年一熟,易受 的影响。2地形:包括 、 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平原面积广阔,易发展 ,山地丘陵地区易发展林牧业。3土壤: 、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4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 ,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三、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地貌、 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与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2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区:平原地区,包括 平原、 平原和 平原。主要农作物: 、 、小麦、水稻等。(2)林业和特产区林业:主要分布

6、在 和长白山区,全国最大林区是大小兴安岭特产区: 盛产珍贵药材,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 产区,延边盛产苹果梨,辽南盛产苹果。(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区: 、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畜种:三河牛和 ,东北红牛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特点:大规模 生产, 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2经营类型:国营农场,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 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3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五、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高强度农林开发造成土地不合理利用, 退化。2采取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坚持开发、利用与 、保护相结合,坚持 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3发展方向(1)平原地区整体:

7、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市场,强化 等生产。重点: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的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发展 ,延长产业链条,建设 食品基地。(2)西部草原区整体:围绕 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 、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查农业和舍饲畜牧业。重点: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 畜牧业。(3)山区整体:森林资源保育,实施“ 工程”,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 开发”,在山区发展 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重点:发展林木、 、养鹿、 、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思维激活1水稻一般生长在我国的南方,那为什么在我国东北地区也有大面积

8、的水稻种植?2东北是全国最大的森林基地,为什么还要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精彩点拨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其表现如何?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其农业的发展具有很多有利的条件,现具体表解如下:自然条件地形山环水绕,地势低平,耕地面积广,适合机械化作业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中间是山脉和山地丘陵,内侧是平原,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土壤沃野千里,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气候大部分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雨热同期,气候适宜资源林地面积广,森林资源蕴藏量大,林业发展潜力大;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兼备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我国

9、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为现代化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交通联系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为发展商品农业提供必不可缺的条件开发历史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2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国,其具备发展农业的良好区位优势,具体分析如下: 区位优势 评价优越的自然条件:平原地形广阔;黑钙土和冲积土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夏季温和湿润;密西西比河水系提供了灌溉水源为实现机械化和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作物生长、稳产便利的交通运输: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航运发达;公路、铁路与水运构成交通网集散便利、降低运费、提高效益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可大规模经营竞争力比欧

10、洲强高度发达的工业:提供了现代化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对实现机械化、现代化作用大。但能耗高,增加了成本先进的科技:国家建立了科技研究中心和推广系统,免费提供科技成果对实现科学化、专业化、社会化作用大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有哪些?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规模大、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具体内容分析如下:特点 表现原因(条件) 影响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建立国营农场l00多个,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万多台,联合收割机7 000多台,使用大型机械进行机械化生产,东北地区成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尤其是大型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口稀少,土

11、地肥沃,地形平坦,集中连片,耕地面积广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地区专业化生产就作物品种来说,水稻和小麦(春小麦为主)是本区的重要细粮作物,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松嫩平原玉米分布较集中,已经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玉米带”建立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是农业科技进步,商品生产发展,生产地域分工高度发展的结果4.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问题有哪些?其形成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1)相互之间的关系 东北地区,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应坚持走可持续发

12、展的道路。其中的关系如下所示:(2)采取的措施 针对商品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东北地区今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

13、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演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经典再现例l:珠江三角洲历史上以桑基鱼塘闻名全国,并且是我国,大商品粮基地之一、三大蚕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来,农业生产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甚至出现大片出租出售土地的现象。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平,河流众多,水网稠密 B气候高温多雨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具有肥沃的红壤 (2)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农业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的

14、主要原因有 A粮食需求量的大幅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 C劳动力价格的不断降低 D.农业土地价格的不断提高解析: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形成独具特色、形式新颖的农业发展模式,给全国提供了好的模式。第(1)题,当地河流密集,地势低平,挖低成水产养殖的鱼塘,填高可以种甘蔗,可以栽桑养蚕,形成比较合理的生态循环系统,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发挥了最大的经济效益,而B项不是“桑基”农业所需的必然条件,C项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悖,D项当地土壤为红壤或砖红壤,较贫瘠。第(2)题,由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持续发展,土地资源很快被占用发展第二、三产业,农业用地紧缺,土地价格

15、不断上升,农业生产渐渐在经济结构中失去原来的地位,主要进行一定的蔬菜 生产。A项错误,因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B项对其影响甚微,C项主要影响工业而不是农业。答案:(1) A (2) D 例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是 山脉,是 山脉,是 湾,是 (国家)。(2)美国农业特点之一是地区生产专门化,形成一系列农作物带和农业区。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农业专门化的好处是 。(3)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4)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解析:由题目信息和图示可知:美国及周边的自然环境条件:密西西比河分布在中央大平原,为农

16、业发展提供了平坦地形、肥沃土壤与充足的灌溉水源。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美国不同农业带的分布及其有利条件。第(1)题,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第(2)题,考查农业地区生产专门化,根据不同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即可回答;第(3)题,对生产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效益;第(4)题,结合美国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答案:(1)阿巴拉契亚 落基墨西哥墨西哥(2)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因地制宜提高农产品商品率(3)经济效益(4)地形:地势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工业高度发达,先进的农业科技。【自我测评】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区。据

17、此,回答题。1下列有关东北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棉花、玉米等 B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水稻种植已扩展到了54N以北 C玉米分布由南向北种植的比例逐渐减少 D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减少2东北地区作为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与太湖平原等地区相比,优势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交通发达 C水热条件好D大规模专业化生产3在这种形势下,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措施有 培育优良品种增加科技投入改用如水稻种植一样精耕细作的方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增施化肥、农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A B C D 进一步发展东北农业经济,搞好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是关键。

18、据此完成下面47题。4东北区实现粮食增产的根本途径应是 A开垦宜农荒地 B提高单产 C实现农业机械化D多建商品粮基地5东北地区农业基地建设的发展方向在于 A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 B提高专业化水平 C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 D进一步提高粮食商品率6东北农业基地综合开发的主要目的是 A增产粮食 B保护环境 C提高经济效益 D实现农业现代化7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就是要 A突出粮食种植业的优势地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畜牧业 C限制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养殖业 D发挥原料充足的优势,加强大豆榨油业和甜菜制糖业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81

19、0题。8甲地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9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A水田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10甲乙两地自然带呈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到内地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分布11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山脉的名称: A ,B ,C 。 (2)写出平原的名称: 甲 ,乙 ,丙 。 (3)写出河流的名称: E ,F 。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A ,D 。 (2)D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该地发展农业

20、的主要优势是 。 主要不足是 。 (3)C处森林类型是 ,典型树种是 。 (4)B林区的名称是 ,典型树种是 。 (5)G林区的名称是 ,其南部森林类型是 。 (6)在E、F、H、l四河流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流域。 (7)D处有我国最大的 生态系统。13读甲、乙两图,回答有关问题。(1)甲图地形区名称:A ,B 。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原则,A地适合发展 ;B地适合发展 。(2)乙图农业基地名称为 ,该基地著名经济作物是 ,该区域同江汉平原相比,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为 。(3)近年来,甲图区域水资源紧张,为解决该区农业用水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A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型农业 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21、 C尽快实施“引嫩入辽”调水计划 D利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灌溉农田(4)甲乙两图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冻土广布 B河流都有两个汛期 C都有小麦种植 D黑土肥沃【拓展迁移】 表示位置的地名 “临”、“浦”、“皋”分别表示在河流的沿岸、水边和水边高地。如内蒙古临河县,“河”在古代特指黄河,临河即指在黄河沿岸;江苏西南部的江浦,因在长江之滨而得名;陕西南部的岚皋,县境临岚河,皋是水边高地的意思。“合”是河流交汇处的地名用字。如四川南部合江县,因位于赤水河与长江汇合处而得名。“曲”是位于河流、山脉转折弯曲处的地名用字,山西省西北部的河曲,因位于黄河转曲处而得名;河北西部的曲阳县,以太行山北段原为东北一一西

22、南走向,到了这里转曲为北北东一南南西走向,故名曲,又以其位于山的阳坡,故加阳字,成今名。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诸多因素,并通过比较,认识到对外开放政策是其中的关键因素。3.比较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归纳出不同时期的主要发展特点,并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化的巨大推动。4.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评价目前的一些调整措施和发展方向。提示与建议1.掌握评价区域工业化、城市化

23、发展条件的方法。2.理解工业化、城市化推进的原因、表现和关系。3.理解问题及其针对性措施之间的关系。【互动探究】知识梳理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工业变化(1)20世纪80年代前:工业基础 ,主要分布在 。(2)现在: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2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国际国内背景及地理条件(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和 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 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我国最先开放地区,优惠政策利于吸引外资。(3)良好的区位条件:位于我国 ,毗邻 ,靠近 。(4)全国最大侨乡之一:广大华侨及港澳台同胞通过 、引商、引资促进本区经济发展。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

24、推进(1)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 密集型产业优势条件:丰富的 资源;政策与 优势,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不足:吸引的外资额与 的增长相对较慢(2)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 产业优势条件:世界经济全球化、 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 调整不足:政策优势不明显、 的优势逐渐丧失2.城市化推进:表现在 、 、 均增加,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 、科技实力和 都处于劣势。(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城市间缺少 ,竞争力明显下降。(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全国 中心, 缺水严

25、重,噪声扰民,土壤肥力下降, 日趋严重。2措施(1)产业结构调整:以 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 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合作,构建以 、 、 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加强规划与管理。思维激活1珠江三角洲地区“民工潮”现象主要开始于什么时期?为什么? 2随着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变化?该种变化对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有何影响?精彩点拨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两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成因如何?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的开放地区,经过若干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在其

26、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可总结为两个不同的阶段,各阶段特点、成因图解如下: 第一阶段表现为:第二阶段表现为:2.图解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3.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并采取了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具体图解如下:(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如图甲)(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如图乙)(3)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图丙)4.“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区域,具体图解如下:经典再现例l: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之一,而且是对

27、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读图并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图示地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3)图示区域内,香港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解析:第(1)题,对自然条件的评价应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港口条件等方面去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可从科技、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第(2)题,应首先考虑其特殊的位置,然后分析其地理传统和原有基础;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得到提示,即该地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资金和

28、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和互补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图示,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答案:(1)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到三熟;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比较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2)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等地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二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例2:读长江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回答问题

29、。(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在图中的对应字母是:杭州市 ,京九线 。(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限制性因素是 。(3)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是 。(4)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升级面临的困境,究其原因有 。解析: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但能源不足,资源缺乏制约着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珠江三角洲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受地形影响,国内经济腹地小,这些因素制约了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良好的政策和区位条件,曾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迅速提高。解题的关键需要了解两主要工业区发展的背景条件

30、、工业基础状况,然后结合目前实际分析两工业区面临的困境。答案:(1)A J (2)能源不足,矿产资源缺乏 (3)发达国家、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4)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国内腹地范围小。【自我测评】1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出口加工工业基地,其发展有赖于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先进的技术水平 D本地广阔的市场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目前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是 A产业基础 B科技实力 C人才队伍 D侨乡优势 读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下题。3下列有关该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低级形态向高

31、级形态发展变化 B资源密集型一技术密集型一资金密集型 C对环境的影响经历了重度污染一中度污染轻度污染的过程 D这种变化是发达国家向外转移产业的结果 下图是甲戊5个国家三个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据图回答第4题。4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D丁5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网密集 C矿产资源丰富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6与长江三角洲工业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哪个发展条件稍差 A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 B广阔的经济腹地 C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D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7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城市绿地面积的扩大 城市规模的无限

32、制扩大 城市功能性分区 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 A B C D8城市问题的根本原因 A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C城市管理混乱 D工业化的发展9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北京城市环境措施的是 A市中心规划建设高级公寓 B广建大型游乐场 C大力发展高级轿车 D加快环形道路建设二、综合题1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代号代表的城市名称:B ,D ,E 。(2)从总体趋势看,A城市的 工业比重逐渐下降, 工业比重持续上升。(3)图中三条曲线的变化反映了A城市工业由 密集型向 密集型转变趋势。(4)A城市工业占其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4年的243迅速降到1994年的92,主要原因有

33、 A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B工厂转移到深圳等地 C政府限制工业原料的出口 D工业生产持续衰退(5)以B、D、E为中心的工业区是以 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本区发展外向型工业有利的条件是 。(6)某外商欲在该三角洲地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厂,选择厂址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 临近原料地靠近市场有高素质的科技人员 临近机场或高速公路 A B C D11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有“世界工厂”的称谓。读下列材料,根据掌握的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GE(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产品流程示意图。材料二 中国制造的电器及中国品牌电器占世界市场份额(如图所示)。 材料三 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阶段(如

34、图所示)。(1)GE公司在中国大量采购电器成品的主要原因是 。(2)材料二说明我国电器生产企业 。(3)材料三的阶段和阶段I相比,对GE公司而言有利于 。(4)材料二说明中国电器工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型产业上,以后必须向 型和 型升级。(5)就中国电器企业的发展,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图a)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图b)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该地一部分劳动力指向型和原料指向型企业向省内的边远地区转移,并在本省边远地区产生集群效应。材料三 继日本三大汽车企业本田、丰田、日产分别落户广州黄浦、番禺、花都区后,近几年来珠江三角洲地

35、区汽配产业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全国三大汽车产业基地之一。(1)近年来,由于人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请简要分析黄河入海泥沙减少的原因。(2)河口地带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但黄河河口却没有形成大城市,为什么?(3)简要叙述两三角洲气候特征的共同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从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5)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来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设厂?【拓展迁移】 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 每一个国家,都要经历贫困一不发达一发达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与之相伴的是,这个国家也要经历山清水秀一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一较严重的污染一环境质量得到不断改

36、善这样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城市的污染程度,与产业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污染之都,英国的伦敦在200多年前是当之无愧的。当时英国是钢铁生产大国。此后,美国成为钢铁大国,一些城市的污染十分严重。再之后,日本成为钢铁生产大国,城市污染转到了日本。现在,中国成了钢铁大国,一些城市开始出现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英美等发达国家随着人均GDP的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也在不断降低,中国环境问题也必然随经济的发展而得以改观。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东北经济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区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B东北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和轻工业基地 C东北区是我国第一个比较成熟的大经济区 D东北区农业非常发达

37、而重工业基础薄弱2东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这块沉睡的荒漠之地便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36题。3“北大荒”是指 A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 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4“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 B地形崎岖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5“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 A精耕细作,小农具作业 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作业 C小农经营 D粗放经营6“北大仓”的发展方向为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草 C大力发展工业 D农业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据此,回答78题。7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 C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8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城镇数量猛增,城市交错分布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逆城市化现象凸现 城市人口比重提高,城市分布密集 A B C D9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包括 A香港、广州、深圳 B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