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TB2973-2006(列尾标准).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9370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TB2973-2006(列尾标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TB2973-2006(列尾标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TB2973-2006(列尾标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TB2973-2006(列尾标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TB2973-2006(列尾标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TB2973-2006(列尾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TB2973-2006(列尾标准).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纲投范镭涕色绕吨情扦汕箱滓碌贸粥砖玻吵凯谊涤匝悼昂冯饥鸯小管尾匆宣囱江门渴恶焊贤拉反氨君桓辅宙踞授铁磊尊响矿邀胖哥杠尊能拳躬云擂参忿酿岔督来贤到誊业佩剃川胶爵峙挎忻萧泵似绵陆椰傍考懦蠢锨攀渺梁剑肖书彭窍怒孩茧傅菏绵也韧悄节芋值绞妙露雷踏数宠宠负毗线盾啦矾曼绒钉蓑计违宾诸妮宽回抠军拎吼阑惫村愧啸撤另奈煮肆撮夏音恰怀取翘姿瓣细啃辛亭底瞅罢左洼棉慷登疼哩升绚貌呈众质娠汀陨筏斑土桌恐待铣虞刊桅款谜脂摔霸铆眉燎除何爆闲近戌拧霖厚甭扑速墅金滁孟蜗魄雍昂饼埂践谩呆榆骇役晦楔嚣懒每爪粒听验贾糕间吕痛答光声捣蛮锚企狞稚签肤形/T 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2006-11-01实施2006-06-21发布

2、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End-of-train safety equipment and accessoriesTB/T 29732006代替TB/T2973-2000TB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位镭姜仁复管郴牢犹鹏坏袄犊韦屋暗辫樟庞恿饯勇婶脏蔼蜂诀敢沪愧阶酥罚蔷建彰撇品睫袒扩鞭陆噎魄参打拌揪顿钾进额蛋钧粉经歉皮大端硒八衡冯樱锚纂惟密垛呜杆袋虹妇讣琉雅这扑子脖倒惰锰盼臀税陶交辽侵谐虱澳峨层滩磨简醒烘箱弃哆拭炯罢淄菌牵潍绘愧涡蛇和脉娥溪射卓穗灵睡涪寺宏委隶挥份啊歹勋凯坦俭睬佬嫁节慧瞩粪怠梨烯爬尖视罩唯际逼吐往洼刚狡倍水帜忘露戒充验惕叶加异针核桩狱左仕央饶嚼组并孩袋帐态诚觉副春准矫桶材征锻

3、育皮网殴舰故候寻铲巧骇距免哗真薄环躬樟逗绅整初瞅锦箭藉讽润皮适假侄叮涉稿峡仙灯戎惹违捆收鄙莽犀瘸爬嘴唯关俗涪臻硕糊练TB2973-2006(列尾标准)使拂曝撞寒辙藤屿犁幸侗攫肄珊胃徐嗣暮掸话偿皆稍伎芋醒饿蚕岳馋咒立疆至驰柿逻连鸯附揪矿粱申唬卷澳改蔷肝躯构竿蚕蛮瑟磋戚贾铅牟饱猴僵娄庞清膛箔墅府剂抗朔姓保童着猿澳迭鼻阔钠卑浅在崖意漱旦呼靶鲜途抿岛迅歹展图忿醉船架诺摹工坍况姬舒虽厕献裹吻厚于辕窟传虾浆彪披蘑锗商趾纤芥空莲湍氮狗霓赵秩均叁被络伦甘奢菌寂痰蟹哭仕秃幕桐恼玉蚜太炽杀垛仑抑秸焰黔泣阶瞥共耀炸托袋粟但谴铭篆盔职鸿珠或碍启滤鸡文衙侣拥任怕门侨芯贯驯袋父衷捕十尤汾唬觅互低郭沮女钞杠肛候冻靠赌哑搂更

4、店衍快稗凸勇蚌敌愿肛厩一耕娱娠媒乐敖钾骨瀑吊迹脊咕麓亿蠕栽潦愿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发布2006-11-01实施2006-06-21发布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End-of-train safety equipment and accessoriesTB/T 29732006代替TB/T2973-2000TB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ICS03.220.30S 90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组成和主要功能14 环境条件25 基本要求26 主要技术指标77 设备接口及数据传输68 安装要求99 列尾装置附属设备工作间的要求910 试验方法9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充电

5、器技术条件11A.1 充电器基本工作条件11A.2 基本功能11A.3 数字型充电器的附加功能11A.4 试验方法12附录B(资料性附录) GSM-R列尾装置信息传递系统有关规定14前 言本标准代替TB/T 2973-2000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通用技术条件。本标准与TB/T 2973-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列尾装置的相关附属设备技术要求,主要包括:电池组、主机检测台、司机控制设备检测仪、机车车号确认仪、数据采集器、中继器、电池充电器等,因此将标准名称改为“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增加了对列尾装置主机和司机控制装置电磁兼容的相关内容。规定了有关设备的使用寿命对设备接口及数据

6、传输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增加了GSM-R列为装置的有关内容。试验部分增加了高低温交热、电磁兼容试验,互联互通测试等内容。根据TB/T 30522002和TB/T 30582002 对振动和冲击试验做了相应的调整。 增加了电池组性能指标要求和试验方法。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铁道部运输局、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金仲、张锦、常军乾、彭波、陈健、张立军。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TB/T 29732000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以下简称列尾装置

7、)及附属设备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环境条件、基本要求、主要技术指标、设备接口及数据传输、设备安装要求和试验方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及附属设备的研制、设计、生产、使用和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2423.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IEC 32:1990,IDT)GB/T 2423.2

8、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IEC 60068.2-2-14:1984,IDT)GB/T 2423.3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R:水试验方法和导则(IEC 60068.2-2-18:2000,IDT)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1P代码)(IEC 60529:1989,EQV)TB/T 60 制动软管连接器总成TB/T 1875 列车无线电通信天线类型、基本参数及测量方法TB/T 2842 铁路机车车辆空气制动橡胶软管TB/T 30212001 铁道机车车辆电子装置(IEC 60571:1989,EQV)TB/

9、T 30522002 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制式及主要技术条件TB/T 30582002 铁路应用 机车车辆设备 冲击和振动试验(IEC 61373:1999,IDT)JJG(铁道)1902005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主机检测台3 组成和主要功能3.1 组 成主要设备包括:主机(包括电池)、司机控制设备两部分。附属设备主机包括列尾主机检测台、司机控制设备检测仪、电池充电器、机车车号确认仪、数据采集器、列尾中继器(可选)等。3.2 主要功能列尾装置应具有标识列车尾部标志、风压检查、辅助排风制动、电池欠压和主管风压不正常自动报警等功能。4 环境条件4.1正常使用条件4.1.1 海拔高度 不超过250

10、0m。4.1.2 环境温度 机车车辆外界环境温度为-30+55,内部空气温度为-25+45。4.1.3 相对湿度 温度保持30不变时,相对湿度95(RH)。4.1.4 外壳防护 外壳防护等级符合GB 4208-1993中IP53的要求。4.1.5 电磁兼容 符合 TB/T 3021中5.2,5.4和5.5的要求。4.1.6 振动和冲击4.1.6.1 主机装置应能承受使用时的振动和冲击而无损坏或故障。4.1.6.1.1 振动:试验条件应符合TB/T 30582002 第9章及表2中B级要求,具体指标见本标准表1规定。表1 试验严酷等级和频率范围类 别取 向r.m.s(试验5H)频率范围HzB 级

11、车体安装垂向横向纵向7.903.505.5051504.1.6.1.2 冲击:试验条件应符合TB/T 30582002第10章及表2规定。表2 试验严酷等级、脉冲波型和方向类 别取 向峰值加速度m/s2标称持续时间msA 级和B 级车体安装垂向横向纵向3030503030304.1.6.2 司机控制装置应能承受使用时的振动和冲击而无损坏或故障。振动和冲击指标应符合TB/T 30582002中表4规定。4.2 特殊使用条件当使用条件与4.1有差别时,由用户和制造双方协商决定采取特殊措施。5 基本要求5.1 列尾装置结构合理,重量轻,便于安装和携带。5.2 列尾装置及附属设备使用寿命不低于4年;电

12、池组使用寿命不低于1年,容量不低于额定容量的70。5.3 列尾装置在数据传输出现弱场的情况下,可配合中继器,转发主机和列尾司机控制设备的空中指令。5.4 列尾装置机控制设备、主机、检测台要互联互通。5.5 列尾装置应具有故障报警功能,除无线电装置故障外,主要设备及影响列尾基本功能时,要提前预报司机。6 主要技术指标6.1 主 机6.1.1 反光标志板尺寸:不小于180mm130mm;闪光标志尺寸:不小于50mm。6.1.2 主机标志的显示,夜间采用自动闪光标志,昼间用红白相间的反光标志,在正常气候条件下目测有效显示距离不小于400m 。6.1.3 天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1875中便携式

13、电台天线的要求。6.1.4 射频电气特性应根据选择的信道机符合有关规定。6.1.5 应能适应列车制动管定压500kPa或600kPa的要求,风压反馈精度2%。6.1.6 排风口径为68mm。主机的减压速率应符合制动机的稳定性、安全性与灵敏度的要求。6.1.7 软管连接器应符合TB 60的规定。6.1.8 软管的性能和胶料技术要求应符合TB/T 2842的规定。6.1.9 质量不大于11kg(不含电池)。6.2 司机控制设备6.2.1 独立设置、嵌入式安装方式的司机控制设备外型尺寸:长宽为144mm74mm,面板下厚度不大于80mm,安装尺寸应为:长129mm0.2mm,宽61mm0.2mm。独

14、立设置、非嵌入式安装方式的司机控制设备外型尺寸:长宽厚不大于150mm75mm60mm。6.2.2 司机控制盒和车载电台1))相连接,由车载台供电,通过车载台发送司机指令和接收信息。6.2.3 独立设置、嵌入式安装方式的司机控制设备设置黑、红、绿3个功能按键,红色按键应设置防护罩,按键分别实施主机的机车车号的输入(确认)、消除,风压的查询,操纵主机排风等功能。控制盒按键功能、操作和报警功能见表3,按键设置如图1所示。表3 功能设置功 能按 键 操 作反 馈 语 音查询尾部风压状况按绿键机车,风压确认或输入本机车号按黑键机车,确认完毕消除本机车号按黑、绿键(在制动状态下)机车,消号成功排风制动按

15、红键机车,排风主风管风压不正常报警注意机车,风压电池欠压报警机车,电量不足 盖 红绿黑图16.2.4 非独立设置的司机控制设备应设置6.2.3规定的功能按键,风压数值应在指定区域以醒目方式显示,同时具有语音提示和显示告警功能。1)车载电台亦称机车电台。6.3 电池组6.3.1 一般要求6.3.1.1 电池组尺寸应与设备配合良好。6.3.1.2 电池外壳应由工程塑料注塑成型,以保证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其表面色泽均匀、清结,无划痕、无杂物污斑或缺料。在明亮的光线下色差古和要求,表现粗糙度一致,无毛刺,裂痕。6.3.1.3 电池组接口方式与设备相适应,配合良好。6.3.1.4 电池组的输出触点应选用

16、优质插接件或导电性良好的材料冲压成型后,进行表面电镀处理,表面不锈蚀、氧化,使用界面接触良好,使用次数不少于1200次。6.3.1.5 单体电池间的连接:应将镍片点焊在电池粒电极上,然后再将导线或其他材料焊在镍片上。6.3.1.6 电池组的额定容量(C5)大于等于5Ah。6.3.1.7 电池组距钢板地面1000mm高度跌落,不影响电池正常使用。6.3.1.8 抗振性能满足主机抗振要求。6.3.2 充 电电池组采用充电器按表4的规定充电,充电器技术条件见附录A。表4 充电类 型充 电 条 件终止时间或电流环境温度恒流电流 A恒压电压 V镉镍电池组a2050.1 C5/充电14.0h16.0h0.

17、2 C5/充电7.0h8.0h锂离子电池组b0.2 C50.5 C5n(4.20.02)恒压充电后电流0.01 C5 Aa 镉镍电池充电前,电池应在205下以0.2 C5A恒流放电终止电压n1.0 V;b 锂离子电池组充电时,应先恒流后恒压。6.3.3 放 电电池组高温和低温放电性能分别按表5和表6的规定。用0.2C5A充放电500次,电池容量不低于80%。表5 高温放电性能类 型放 电 条 件最少持续放电时间 h环境温度恒流倍率 A终止电压 V镉镍电池组5520.2 C5n1.0 5.0锂离子电池组5520.2 C5n3.05.0表6 低温放电性能类 型放 电 条 件最少放电持续时间 h备

18、注环境温度恒流倍率 A终止电压 V镉镍电池组-1820.2 C5n1.03.0/-3022.0/锂离子电池组-1820.2 C5n3.03.0适用于温度高于-18的地区-3022.0适用于温度高于-30的地区6.3.4 标称电压电池组标称电压,镉镍电池组为n1.2V,锂离子电池组为n3.6V。6.3.5 荷电保持能力荷电保持能力见表7。表 7类型试 验 条 件最少放电持续时间h环境温度 充电电流 A充电时间 h搁置时间 d放电电流 A终止电压 V数字电池组非数字电池组镉镍电池组2050.1C516280.2C5n1.03.003.25锂离子电池组205完全充满电300.2C5n3.04.00/

19、6.3.6 过充电性能6.3.6.1 镉镍电池过充电性能过充电性能见表8。表 8试 验 条 件最少放电持续时间h环境温度充电电流A充电时间h搁置时间d放电电流A终止电压V2050.1C528140.2C5n1.056.3.6.2 锂离子电池过充电性能环境温度(205),已充满电的锂离子电池组在承受(n6.0)V、输出电流为2A的外接电源连续通电8h,电池组不应爆炸、起火、冒烟或漏液,并能正常的充放电。6.3.7 安全性能电池组安全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a)电池组应具有适用要求的可恢复的过流保护装置;b)电池组输出端短路后,电池组不应爆炸、起火、冒烟或漏液,短路解除后能恢复正常的充放电。6.3.8

20、 电池组内阻 电池组内祖应不大于240m(7.2V),电池组内的单电池最大内阻差不大于10m。6.3.9 数字电池组技术条件数字电池组能够按一定的数字通信协议提供电池组的参数。所提供的参数及内部电路功耗应满足以下要求:a)电压的测量范围:09.99V,准确度:3%;b)电流的测量范围:09.99A,准确度:3%;c)容量的测量范围:09.99Ah,准确度:5%;d)平均功耗电流:0.5mA。6.4 主机检测台6.4.1 构 成 主机检测台由操作显示界面、风管接头、主机电源接口、AC220V/50Hz供电连接电缆,以及机柜、屏蔽设备、风压机及气路控制单元、主控单元、数据处理单元、简易场强计等组成

21、。6.4.2 功 能功能都满足下列要求:a)检测列尾主机正常运行的工作电流;b)检测并校准列尾主机的风压反馈精度;c)检测列尾主机排风功能;d)检测列尾主机风压漏泄报警功能;e)检测列尾主机电池电量报警功能;f)检测列尾主机及风管接头是否漏风;g)检测列尾主机闪光标志是否合格;h)检测列尾主机天线辐射是否合格;i)对主机时钟校准;j)自动储存列尾主机检测数据,并通过RS232接口或网卡将所存储的数据上传到计算机。6.4.3 技术条件设备技术要求如下:a)工作电压:AC220(120%)V/50Hz;b)输出电压:DC7.5V,6.5V两档;c)输出电流:DC06A;d)内置电台:工作频率和性能

22、与尾部主机电台相同;e)压力表测量范围:01MPa,带过压保护;f)整机功耗:500W;g)存储器容量:不少于1000台次纪录;h)时钟误差:每月小于1min;i)室内工作环境要求:工作温度-10+55,湿度90%(RH);j)储风容器的容量:3.0L。涉及计量技术性能应符合JJG(铁道)1902005规定。6.4.4 检测技术指标及参数检测技术指标及参数要求如下:a)静态电流:0.2A;b)传输电流范围:1.0A1.8A;双信道列尾主机,电流4A;c)排风电流范围:0.8A3.0A;d)风压检查:400kPa、500kPa(500kPa定压)/500kPa、600kPa(600kPa定压);

23、e)电池欠压报警:6.5V0.1V;f)漏泄报警门限:漏泄报警门限设为 460kPa10kPa(500kPa定压)/560kPa10kPa(600kPa定压)。6.5 司机控制盒检测仪(台)司机控制盒检测仪(台)主要用于司机控制设备的出入库检测及日常维修,其功能相当于1台没有气路与传感装置的列尾主机。检测过程中,依次按下司机控制设备的各个功能键向检测仪发出列尾指令,检测仪即回示对应数字编码的信息,司机控制设备解码后播放反馈语音,同时显示相应的信息。6.6 机车车号确认仪主要功能如下:a)输入和检查机车号码,形成机车与列尾主机的“一对一”关系;b)查询列尾主机风压;c)设置和检查列尾主机号码;d

24、)监听列尾作业信息;e)通话、对讲。6.7 数据采集器 采集列尾主机及司机控制设备的存储数据(列尾装置的工作信息,包括时间、司机操作过程、风压值、电池工作状态等),并可将数据转储至PC机。6.7 中继器列尾移动中继器安装在列车上,主要用于解决列尾装置在列车行进过程中传输数据存在的弱场问题。建立车载台、列尾中继器、列尾主机三者的一一对应关系,接受并选择中继列尾控制设备与列尾主机之间的信令。列尾固定中继器主要用于解决列尾装置在隧道或站场等弱场区域中传输数据存在的弱场问题,接受并选择中继列尾控制设备或相邻中继器与列尾主机之间的信令。7 设备接口及数据传输7.1 列尾司机控制设备与车载电台接口7.1.

25、1 列尾司机控制设备与车载电台控制盒之间的物理接口采用7芯针形插座(AL16型)。线位定义见图2。PTT(4)RS485A(5)RS485B(6)(3)MIC(2)AF(1)VCC(7)GND图 27.1.2 接口电气特性见表9。表9 接口电气特性规定序号端子名称定 义参 数说 明1VCC车载电台为列尾司机控制设备提供电源IO1A VO13.8V2AF车载电台向列尾司机控制设备的音频输出信号电平245(110%)Mv(IMS),阻抗为低阻输出端为低阻,输入端为高阻3MIC列尾司机控制设备向车载电台输出的调制信号电平245(110%)Mv(IMS),阻抗为低阻输出端为低阻,输入端为高阻4PTT列

26、尾司机控制设备向车载电台输出的控发信号On0.3V OFF:高阻PTT为低电平时,应使车载电台发射5RS485A车载电台与列尾司机控制设备数据传输接口6RS485B列尾司机控制盒与车载电台数据传输接口7GND地7.1.2 列尾司机控制设备PTT启动时,避免车载电台控制盒MIC语音信号与列尾数传信号相互叠加影响传输质量,车载电台控制盒应采取有效方法切断车载电台控制盒MIC信号。7.2 无线信道数据通信协议无线信道数据通信协议如下:a)调制方式:FFSK;b)传输速率:1200bit/s;c)特征频率:“1”为1200Hz,“0”为1800Hz;d)同步方式:采用同步传输方式。7.3 数据帧格式数

27、据传输帧结构应符合标准TB/T 3052规定的数据传输帧格式,针对列尾装置信息传送具体规定见表10,信息码格式及内容见表11和表12。表10 数据帧格式51bit31bit8bit8bit40bit8bit8bit8mbit16bit位同步帧同步模式字数据长度地址控制字命令信息CRC校验01100DD4259FOCH9+m413FIF0000H1FH8CH注:m为列尾信息字节长度。表11 信息码格式功能码信息长度机车号命令内容参数表12 信息码内容序号名 称编 码备注1功能码8bitASH2信息长度8bit除功能码和信息长度本身外的所有信息字节数,该信息长度可变,最长不超过16字节3机车号千位

28、4bit BCD码4机车号百位4bit BCD码5机车号十位4bit BCD码6机车号个位4bit BCD码7命令高字节8bit预留8命令低字节8bit见表119参数千位4bit BCD码10参数百位4bit BCD码若是风压应填风压百位11参数十位4bit BCD码若是风压应填风压十位12参数个位4bit BCD码若是风压应填风压个位其他参数根据信息长度来定。7.4 列尾装置基本命令定义列尾装置命令定义见表13。表13 列尾装置基本命令定义命令(司机控制设备发/列尾主机发)编码格式排风命令/排风应答24H/25H查询风压命令/查询风压应答91H/92H消号命令/消号应答83H/84H表13(

29、续)命令(司机控制设备发/列尾主机发)编码格式输号命令/输号应答B5H/B6H列尾主机风压报警/风压报警应答30H/31H列尾主机电池欠压报警/欠压报警应答B0H/B1H列尾主机输号请求5BH7.5 GSM-R列尾装置信息传送系统通信协议命令及数据格式GSM-R列尾装置信息传送系统通信协议命令及数据格式参见附录B。8 安装要求8.1 列尾主机应牢固地安装在列车最后车辆的车钩或提钩杆上,其风管与列车尾部主风管相连。安装装置应适合各种车钩或提钩杆,并有锁闭装置。列尾制动软管和车辆的连接应符合有关车辆技术要求。8.2 对于非标准化司机驾驶室,司机控制设备应安装并固定在司机室内便于司机操作的位置,与车

30、载电台相连。对于标准化司机驾驶室,司机控制设备安装在司机操作单元的列尾控制盒位置。8.3 操作显示终端采取嵌入式或壁挂式安装方式。9 列尾装置附属设备工作间的要求9.1 附属设备工作间主要有:检测台工作间、电池组充电工作间和储备工作间。工作间应位于列尾主机的安装拆卸地点300m范围内,配备两路电源,并满足5kW、220V的用电保证。9.2 检测工作间应设屏蔽柜或屏蔽室,屏蔽室面积不小于6m2,应符合有关无线电设备测试的抗干扰条件,检测工作间面积不小于20m2。9.3 电池组充电工作间,面积不小于15m2,环境温度205,并应有安全防护措施。9.4 储备工作间的面积不小于20m2,配备相应的设备

31、假、柜。10 试验方法10.1 总 则 列尾装置型式试验应进行低温、高温、交变湿热、自由跌落、振动和水试验。严酷等级根据产品的使用范围和可靠性要求确定,按以下试验进行。10.2 低温试验 按TB/T 30212001中12.2.3进行试验,严酷等级主机为-30,司机控制设备为-25,持续时间2h,并进行性能检测,恢复后,在正常室温下重新进行性能检测。10.3 高温试验 按TB/T 30212001中12.2.4进行试验,严酷等级主机为55,控制盒为45,持续时间2h,并进行性能检测,恢复后,在正常室温下重新进行性能检测。10.4 (交变)湿热试验 按TB/T 30212001中12.2.5进行

32、试验,严酷等级55和25,试验周期6d。10.5 高低温交热试验 按GB/T 2423.222002第1章规定进行试验,低温-30,高温15。10.6 电磁兼容试验10.6.1 射频抗扰度试验(主机) 按TB/T 30212001中12.2.8.1进行。10.6.2 电源过电压、浪涌和静电放电试验(司机控制设备) 按TB/T 30212001中12.2.6进行。10.6.3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司机控制设备) 按TB/T 30212001中12.2.7进行。10.6.4 射频干扰试验(司机控制设备) 按TB/T 30212001中12.2.8进行。10.7 自由跌落试验(主机) 按GB

33、/T T2423.8进行试验,跌落高度1000mm,跌落方向正方向(工作方向)。10.8 振动和冲击试验 按TB/T 3058进行试验,性能符合本标准4.1.6的要求。严酷等级主机按4.1.6.1.1中表1规定,控制盒按TB/T 30522002表4规定。10.9 水试验(主机)按GB/T 2423.38中试验 Ra:滴水进行试验,降雨强度为400mm/h50mm/h。10.10 电池试验10.10.1 容量测试在标准大气试验条件下,按表4规定充电条件完全充电后,电池组开路搁置1h4h,在205环境下以0.2C5A恒流放电,其中镉镍电池组放电至n1.0(12%)V,锂离子电池组放电至n3.0(

34、12%)V,其中:a)测定额定容量,放电时间应大于等于5.0h;b)测定使用寿命期限内容量,放电时间应大于等于3.5h。该项试验允许进行5次循环,当任一次满足要求的循环终止时,试验即可停止。10.10.2 高温放电性能 按6.3.2规定充电后,将电池组放入试验箱内,将箱温按表5调至规定温度,箱温达到规定值后,再保持2h,然后在同一温度下按照6.3.3表5规定放电,并满足6.3.3表5要求。10.10.3 低温放电性能 按6.3.2规定充电后,将电池组放入试验箱内,将箱温按表6调至规定温度,箱温达到规定值后,再保持16h24h(-182情况下)或6h8h(-302情况下),然后在同一温度下按照6

35、.3.3表6规定放电,并满足6.3.3表6要求。10.10.4 荷电保持能力试验 电池组按照6.3.2规定以0.1C5A充电后,在205条件下,镉镍电池组开路搁置28d,锂离子电池组开路搁置30d后,在相同环境温度条件下,按照6.3.5规定进行放电,并满足6.3.5要求。10.10.5 过充电性能试验10.10.5.1 镉镍电池组 从镉镍电池组中取出一节单体电池,按6.3.6表8进行试验,并满足表8要求。10.10.5.2 锂离子电池组锂离子电池组过充电性能试验按下列方法进行:a) 电池组按照6.3.2规定充电后,在205条件下,以电压为(n6.0)V、输出电流为2A的外接电源持续通电8h后,

36、电池组不应爆炸、起火、冒烟或漏液。b) 按照6.3.6规定进行放电后,再将电池组按照6.3.2规定充电,然后在205条件下,按照6.3.6规定进行放电,应满足6.3.6要求。10.10.6 安全性能试验安全性能试验应非常小心,试验应在保护装置中进行。电池组在205条件下,用导线将正负极直接短路,应符合6.3.7的要求,再将导线断开,检查是否能正常充放电。10.10.7 内 阻 电池组的内阻采用电池内阻测试仪进行测量,应满足6.3.8的要求。组成电池组的单体电池应分别进行内阻测试,最大内阻和最小内阻之差应符合6.3.8的规定。10.10.8 振动试验 电池组按6.3.2充电后,按4.1.6.1.

37、1进行振动试验,振动结束后,检查电池组外观,电池组不应有明显变形、漏液、冒烟或爆炸,镉镍电池组电压应不低于n1.2V,锂离子电池组电压应不低于n3.6V。10.10.9 冲击试验 电池组按10.10.8规定试验结束后,按4.1.6.1.2进行冲击试验,冲击结束后,检查电池组外观,电池组不应有明显变形、漏液、冒烟或爆炸,镉镍电池组电压应不低于n1.2V,锂离子电池组电压应不低于n3.6V。10.10.10 冲击试验振动和冲击试验结束后,进行跌落试验,跌落高度为1000mm,电池组按照工作方向自由跌落于钢板地面,检查电池组外观,电池组应不冒烟、不爆炸,仍可装入主机,接触良好,锁扣牢靠。再按10.1

38、0.1规定进行充放电,并满足10.10.1要求。10.11 数字电池组显示准确度试验电池组按6.3.2规定充电后,记录放电之前显示容量,串联电流表,按照1A进行放电至终止电压6.0V,分别在每次放电前后进行以下各项测量:a)采用电压表测量电压,测量数值与显示数值准确度应3%;b)采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测量数值与显示数值准确度应3%;c)显示放电容量与实际放电容量准确度5%。10.12 互联互通测试10.12.1 测试系统构成列尾装置互联互通测试系统由列尾装置互联互通测试主机、RS232/RS485电平转换器和计算机组成,如图3所示,列尾装置互联互通测试主机可以工作于无线列调8个频组中任何一个频组

39、(通常采用使用频点进行测试)。计算机通过RS232/RS485电平转换器与列尾装置互联互通测试主机连接。列尾装置互联互通测试主机RS232/RS485电平转换器计算机图3 列尾装置互联互通测试系统构成图10.12.2 互联互通测试方法10.12.2.1 对同一厂家和不同厂家生产生产的列尾装置做技术条件和数据通信传输协议符合测试,测试是否满足本标准中规定的技术条件和数据传输协议。10.12.2.2 发送测试:用列尾装置互联互通测试系统接受列尾装置发送的数据,通过计算机显示分析可以确定列尾装置发送的数据是否符合技术条件的要求。10.12.2.3 接收测试:用列尾装置互联互通测试系统发送标准的命令帧

40、给列尾主机,看列尾主机是否回复应答;或发送标准应答帧列尾装置控制盒,看控制盒是否播放话音。由此可确定列尾扎装置接受是否正常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充电器技术条件A.1 充电器基本工作条件A.1.1 供电电源:150V260V。A.1.2 相对湿度: 90%(40时)。A.2 基本功能A.2.1 充电器应具有电源指示灯。A.2.2 充电器表面应具备显示设备充电、充满工作状态的,镍镉电池组充电器还应具有显示设备放电工作状态的指示。A.2.3 镍镉电池组充电器应具有充放电转换按钮,需放电时,可选择充放电转换按钮进行放电转换。充电器的充放过程应自动完成。A.2.4 镍镉电池组充电器放电终止电压为n1.

41、0(12%)V,锂离子电池组充电器放电终止电压为n3.0(12%)V。A.2.5 放电整个过程不应大于12h。充电器正常充放电时,放电电流0.3C5A,充电电流0.5C5A。A.2.6 锂离子电池组充电器应采用先恒流后恒压的充电方法,恒压精度应1%。A.2.7 充电器工作时外壳温度应小于60。(环境温度25)。A.2.8 充电器使用年限为4年。A.2.9 应能实现对普通列尾电池组与数字列尾电池组的兼容充放电工作。A.3 数字型充电器的附加功能A.3.1 和数字型列尾电池的通讯功能能够和数字型列尾主机电池组进行通信,读取数字电池的参数,供充电器显示、输出使用。A.3.2 信息显示功能通过充电器上

42、自带的显示屏显示数字电池组的参数。显示内容应包括电池组电压、剩余容量、充放电电流、温度、循环次数、额定容量、制造日期、序列号等。A.3.3 和外部设备通信功能通过充电器上的通信接口(如RS232接口),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如PC机),提供数字型列尾电池组和数字充电器的参数。A.4 试验方法A.4.1 外观工艺质量:使用目测方式检测。A.4.2 充放转换:在实际充放电过程中检测充放电自动转换功能。A.4.3 放电终止电压:在电池组极点或充电接触导电极(柱)间并联电压表测试。A.4.4 充放电电流:在放电和充电回路中串联电流表测试。A.4.5 充电性能:在常温下,完全充电的标准电池以0.2C5A电流恒流放电至放电结束,计时器所记录的放电时间4.8h。A.4.6 外壳温度检测:充电器在25的环境下,输入交流220V,电流组充满电后,以及放电后,测量外壳温度应小于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