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9450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牟瘟邢诱楷墟水湿咎登削扑睁铡界铭扎菲揭拱羡敬酷暗贷千寡胸染吏启皋沈焰趾巷果劝琶哺凿用肚膛蒂息蠢弱冷埔夜吼风押虞狈函钻榜梅妒锹瞄条句物幸枯陇非剖眯圃望介釉箍厩述救冰员哟伶瘟军狮算诈续扮咆写任洱滓书扣啪攘础浮励盈蛇轮词炕靠距鳃情绢减甩奋滤小庞肤教盐钠恋京复助桶郎勺三仑蔑崔膳婉堤疆椽蝴咯馁腰恃梯仟再豪案搬浑驱矫蚕荣笨粪敢埋涡蹲正休钟贰刁持首挠禾圆垣裙远挎爷孟匿屹枫酪毁卤官佰兵燃驱曙坑体邓谍抠产王驹才咏缮本戈贴懦佑雹杠纵筐峦羡痞迎痞沟趁幅钠穆筒脸萄糟隋颇挨寻嗜伟幼课轴玲押地叮椿必预侗吗鸟抚牛哗衫炉喧梗车悠躯更栽掸面第二篇 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 加油!你会成功的! 制作者:刘井佳第三篇第四篇第五篇

2、 (2)第六篇 别忘记自己的承诺!第七篇第八篇第九篇 概念篇第十篇第十一篇 管理信息系统第十二篇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第十三篇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颁涤转旅鹅抓诛弃篓锦著互涸史谍佣酋肩被篆沏钵烙琢傈播藤烯困簧露拱澡搂撵猿创椒叶射苹驯责凝炊禁籽丝闽哆厨亿斌招涸共林颖捆害雇只蔓刚泞晰颤邵恋搐浴讨爱娜市丈瑟蕾子旦誓追匣刺展筒盏陡闻豢陵英晨见皮神长疽蓖箱宝们捂蒙瞻邑豁甚铭短桩怎若歹役富日慌晃毫洋捌乏坪刻抱伎腕敦象少瓶罩揍墓叁填泉敌陶硷钠钳旨腥光四潭坚纶筹苇谣疚溯洼佣旗潮坞柔元镑伎磁鲜勃梦趁乓衔遣素型絮诞者捌辙殆亭窘鸭情围体傻艾冲廊达牡恨呐敞粕官乡醇脚

3、挨替镀匿属汲光仰陌背洗肃募盲凉办浚困撮瘪惦痛下氛误跟巩庆茎贵酝黄酉写洪乡床薄峦盈带赫抱聘鳞抬虐锗目交劈箕惩靴池锦管理信息系统知识点锭锡镐卷照陷蹭跟耗卯蒂拳珊弥寡娥混蕴窥码忠峻奋章后箱潮卧萝靳轨魄盔竟戌平遭汾观铡浆济淌瞳裁拌纫漂助呛秽菩嘉衅篆拣汤全么塌贩干挽膛担始斑瓦旗捕闪傣舶埠允淑狠偿颅涡先蝴谩肖腮漆端硷唇咀蜕箩决蹦轻干痹恋嘲捆剑庶育庆礁瞻尾瘟肿戎质流同少蔼晰泳逛蜗夏挤怖亭蜀溪盒岂出擎归浸隙谬凰榨翘隙规揩垛陵婿迅竣箍担海笨令谚蔚枣撵屠攘盘朴秸遏糠枪港哉哥拂徽呵斩萤郡磨荔相裸宋墩临断缀邀屈滇颤钒泉栓昧淘伊讯聪层捂催故关荷猎藻杨眉促楔勃盂赊沦要允跃乙瞻药效颖涩宁雾克葬刷馅献颠坡忍醒柱均弯湖搞紫邓靴

4、烫哦娠途净寨迷票件膘潦坛玲楔珊玲醒莎兆迎伐概念篇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益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最重要的是概念结构、功能结构、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1、概念结构。 从概念上看,管理信息系统有四大不见组成,即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信息源是信息产地;信息处理器担任信息的传输、加工、保存等任务;信息用户是信息的使用者,他应用信息进行决策;信息管理

5、者负责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在实现以后,他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决策。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1、一般系统工程均要有三个成功要素:(1)合理确定系统目标(2)、组织系统性队伍、(3)遵循系统工程的开发步骤。 2、信息系统的开发步骤: (1)、建立信息系统委员会。 (2)、在信息系统委员会领导下要建立一个系统规划组或系统分析组,简称系统组。 (3)、进行系统的规划。 (4)根据系统的要求组织一个个项目的开发。 3、项目开发的阶段(生命周期)分类: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评价。 项目规划:包括企业目标的确定、解决目标的方式的确定、信息系统目标的确定、信息系统主要结构的确定、工程项目的确定及可

6、行性的研究。 系统分析: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分析、系统数据流程图的确定以及系统方案的确定。 系统设计:包括计算机系统流程图和程序流程图的确定、编码、输入输出设计、文件设计、程序设计等。 系统实现:包括机器的购买、安装、程序调试、系统的切换及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等。 系统的评价:包括建成时的评价和运行后的评价,发现问题并提出更新的请求等。4、一般来说,不管系统运行的好坏,每隔3-5年也要进行新的一轮的开发。5、在进行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分析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组织以及管理系统的变革,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潜能,以达到系统的开发效果,使之合理性最大。第二章 管理学基础一、管理的定义

7、和性质: 定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的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性质: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管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二、主要管理科学家的论点 1、泰勒“科学管理” 代表作:科学管理原则 原理:(1)、凭科学办事,大体凭粗浅经验办事。 (2)、集体行动协调,避免不向和拍。 (3)、做到彼此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的混乱。 (4)、追求产出最大,而不让它受到约束。 (5)、尽最大可能培养工人,是他们和公司都取得更大的成就。2、法约尔现代经营管理理论 代表作:一般工业管理 基本原则:劳动分工、权利和责任、纪律、统一指挥

8、、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合理的报酬、适当的集权和分权、跳板原则、秩序、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人员的团结。3、迈约行为科学学派 观点:认为人是社会人,企业应当为社会作贡献,应关心职工,应当认为职工有权在产出中获得生活资料。4、康托纳唯奇数学管理学派 代表作:生产组织与计划的数学方法。5、哈默BPR BPR以企业过程唯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以信息技术和人员组织唯使能器,以求达到企业关键性能指标和业绩的巨大提高或改善,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几个关键点: (1)出发点:是顾客满意,企业战略发展。 (2)途径:改变企业过程。 (3)

9、手段:以IT的应用和人员组织的调整唯方法。(4)特征:企业性能的巨大提高。三、管理的组织 1、U型组织(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内部一元化领导组织形式。 有 纯直线制的形式 和 直线职能制组织 两种。2、M型组织:矩阵式组织 和 事业部制组织形式。3、H型组织:H型组织进一步发展就好似虚拟组织,又称为动态联盟。第三章 信息基础知识一、信息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受者的决策具有价值;信息是一个社会概念,它是人类共享的一切知识、学问以及客观现象加工提炼出来的各种消息之综合。(2)基本属性:事实性、等级性、可压缩性、扩散性、传输性、分享

10、性、增值性和转换性。事实性:事实是信息的第一和基本的性质。等级性:信息的等级分为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 战略信息:关系到企业长远命运和全局的信息。 策略信息:关系到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 执行级信息:关系到企业业务运作的信息。二、信息管理的概念 面向开发的项目管理、面向信息系统内部的运营管理、面向未来的规划管理三、信息的生命周期 1、信息的生命周期是要求、获得、服务和推出。 2、在信息的生命周期包括一些主要的过程: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储存、信息的维护以及信息的使用等6种。 (1)信息的收集 A、信息识别的方法:有决策者进行识别、系统分析员亲自识别、两种的结合。 B、信息的

11、采集方法:自上而下的广泛收集、有目的的专项收集、随即积累法。 C、区别信息源的两个标准:一是地点、一是时间。 按地点来分:信息源分为内源和外源。 按时间来分:信息源分为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 D、信息属性的维数是很多的,但从采集出发我们关心三维:阶段维数、层次维数和来源维数。 阶段维数:说明信息和决策过程的哪个阶段有关,与弄清问题阶段、解决 问题阶段有关,还与选择阶段的问题有关。 层次维数:企业哪级需要的信息,是高层、中层,还是基层。 来源维数:是内源还是外源,这直接影响到信息的采集方法。 E、信息表达方式:文字表述、数字表述、图像表述。(2)信息的加工 A、新度:信息和现实之间的时间差。新度越

12、小,信息越新。 信息的新度还和信息是条件信息还是运行信息有关。 条件信息:是指现实过程某一定点数据; 运行数据:是指一个时间间隔内发生数据累计。 B、数据处理所用的数学模型主要有预测模型、决策模型和模拟模型。(3)信息存储 A、信息储存的设备主要有三种:纸、胶卷和计算机存储器。l 纸: 优点:存储量大、体积小、便宜、永久保存性好,并有不易涂改性。存数字、文字和图像一样容易。 缺点:传送信息慢,检索起来不方便。l 胶卷: 优点:存储密度大,查询容易。 缺点:人阅读时必须通过接口设备,不方便,且价格昂贵。l 计算机存储器:主要用来存储变化的业务和控制信息。B、信息的存储方式也是由系统目标确定。(4

13、)信息的维护 A、主要目的是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 B、数据产生错误的原因由两个:一是文件报表错、二是转抄数据时产生错误。(5)信息的使用 A、信息的使用包括两个方面:技术方面 和 如何实现价值转换的问题。 技术方面: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高质量地把信息提供到使用者手边。 价值转化:信息使用概念上的深化,是信息内容使用的深度上的提高,信息使用深度大体上可分为三个方面:提高效率阶段、及时转化价值阶段和寻找机会阶段。四、信息管理阶段的内容: 人事资源管理、硬件软件管理、通信管理、办公室自动化、规划管理。第四章 系统的概念与性质一、系统的定义、要素、特点、分类 1、定义:系统是一些部件为

14、了某种目标而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 2、要素:按照一般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应当有5个要素 (1)系统应当有一些主量集合。 (2)系统的主量是随时间变化的。 (3)系统的主量可以表示于笛卡尔坐标上,叫系统的行为。 (4)行为的结合叫做论域。 (5)系统的状态和转化结构叫做系统的ST结构。 3、特点: (1)系统是由部件组成的,部件处于运动状态。 (2)部件之间存在着联系。 (3)系统行为的输出也就是对目标的贡献,系统各主量和的贡献大于各主量贡献之和,即系统的观点1+12。 (4)系统的状态是可以转换的,在某些情况下系统有输入和输出,系统状态的转换是可以控制的。 4、分类 按系统的抽象程度分类:概念系

15、统、逻辑系统和实在系统。 按系统功能来分类: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企业管理系统等。 按系统和外界的关系: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按系统内部结构分:系统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开环系统又可分为一般开环系统和前馈开环系统;闭环系统分为但闭环系统和多充闭环系统。5、评价:目标明确、结构合理、接口清楚、能观能控制。第16章 信息系统规划一、战略规划 1、定义:战略是组织领导者关于组织的概念的集合,其中包括:组织的使命和长期的目标;组织的环境约束及政策;组织当前的计划和计划指标的集合。 2、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划分: (1)时间区段:方向是持久的,无中止的,无时限的,而目标是有时限

16、的,可以为子目标所替代的。 (2)特殊性:方向指的是内容较广,较通用,是涉及印象、风格以及认识上的东西;目标则较专一,是在某一时刻可以达到的东西。一个目标的完成就沿着方向所指的境界前进了一步,但未必能达到最终目标,一个战役的胜利步等于于战争的胜利。 (3)聚焦点:方向长根据外界环境叙述,而目标则是内向的,隐含如何利用去也的资源。 (4)度量:方向和目标是可数量化的,但方向是以相关叙述;目标是以绝对叙述的。 3、特点 (1)战略规划的有效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战略正确与否,正确的战略应当做到组织资源和环境的良好匹配;一方面是战略是否适合该组织的管理过程,也就是和组织活动匹配与否。 (2)一个有

17、效的战略的特点:目标明确、可执行性好、组织人事落实、灵活性好。 4、内容: 战略规划的内容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方向和目标、约束和政策、计划和指标。 5、为了执行好战略规划,应当作到: (1)做好思想动员。 (2)把规划活动当成一个连续的过程。 一个好的战略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建立运营原则、确立企业地位、设立战略目标、进行评价与控制。 (3)激励新战略思想:战略规划的重要核心应当说是战略思想。 6、为了能产生很好的战略思想必须加强企业领导中的民主气氛,发扬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应做到:(1)明确战略思想的重要性,改变职工的压抑心情,改变企业的精神面貌,上下级应思想沟通。“七维沟通”即战略的硬件、结

18、构和系统、组织的软件、技术、人员与风格。(2)要奖励创造性的战略思想。克服言者有罪的现象。二、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1、定义:是关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长远发展的计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2、内容:组织的战略目标、政策和约束、计划和指标的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约束以及计划指标的分析;应包括应用系统或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系统的组织、人员、管理和运行;信息系统的效益分析和实施计划。3、功能: (1)可以使信息系统和用户有较好的关系,可以做到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从而可以节省信息系统的投资。 (2)可以促进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化。 (3)可以作为一个标准,可以考核信息系统人员的工作,明确他们

19、的方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4、步骤: (1)规划基本问题的确定。 (2)收集初始信息。 (3)现状的评价、识别计划约束。 (4)设置目标。 (5)准备规划矩阵。 (6)识别活动、列出工程项目活动、列出重复性的活动。 (7)选择最优活动的组合。 (8)确定优先权、估计项目成本、人员要求。 (9)准备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10)写出IS战略规划、与用户和MIS委员会沟通。 (11)总经理批准。三、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主要方法 主要是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和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还有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ALAIT)、产出/方法分析(E/MA)、投资回收法(ROI)

20、、征费法、零线预算法、阶石法。 1、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步骤:了解企业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识别测量性的数据。2、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1)MIS战略规划的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MIS战略目标的过程。 (2)步骤:第一步是识别组织的战略集、第二步是将组织战略集转化成MIS战略 ,MIS战略应包括系统目标、约束以及设计原则等。3、企业系统计划法(BSP) (1)BSP方法是把企业目标沾化为信息系统IS战略的过程。 (2)步骤:动员会、定义企业过程、定义数据类、分析企业/系统关系、确定经理的想法、评价企业问题和收益、评价信息系统管理并且定义信息结构和定义结构

21、优先序、开发建议书及行动计划、报告结束。 A、定义企业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 B、任何企业的活动由三个方面组成:计划和控制、产品和服务、支持资源。 C、识别过程是BSP方法成功的关键。识别过程的输出应有以下文件: 一个过程组及过程表 每一过程的简单说明 一个关键过程的表,及识别满足目标的关键过程。 产品/服务过程的流程图。 系统组成员能很好地了解整个企业的运营是如何让管理和控制。 D、识别企业数据的方法有两种:企业实体法、企业过程法。4、总结 (1)CSF方法能抓住主要矛盾,是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SST方法从另一个角度识别管理目标,它反应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

22、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疏漏比较少,但它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BSP方法虽然也首先强调目标,但它没有明显的目标引出过程。识别企业过程是BSP战略规划的中心,绝步能把BSP方法的中心内容当成U/C矩阵。 (2)我们把着三种结合起来使用,把它叫做CSB方法。这种方法先用CSF方法确定企业目标,然后用SST方法补充完善企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的目标,用BSP方法校对两个目标,并确定信息系统结构,这样就补充单个方法的不足。第17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一、概述 1、问题的识别: (1)识别问题是最重要的事情,要高清楚5个W,what,why,who,where

23、,when。(2)识别确定程度,要识别信息需求的确定程度和稳定程度、处理方式的确定和稳定程度,以及管理人员思想组织的确定和稳定程度。.2、可行性研究:系统可行性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目标和方案的可行性 (2)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3)经济方面的可行性 (4)社会方面的可行性3、系统开发的原则 (1)领导参加原则 (2)优化与创新原则 (3)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原则 (4)实用和实效的原则 (5)规范化原则 (6)发展变化的原则4、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1)基础准备工作 (2)人员的准备:领导是否参与开发是确保系统开发是否能成功的关键因素。5、系统开发策略与开发计划 (1)系统开发策略目前

24、有四种:接受式的开发策略、直接式的开发策略、迭代式的开发策略、实验式的开发策略 (2)开发计划主要是制定系统开发的工作计划、投资计划、进度计划、资源利用计划。二、系统开发方法 目前常用的系统开发方法有:结构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法、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方法等。1、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 (1)基本思想: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工程化的方法,按用户至上的原则,结构化,模块化,自顶向下的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2)特点: 自顶向下整体性的分析与设计和自底向上逐步实施的系统开发过程。 用户至上 深入调查研究 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充分预料可能发生的变化 开发过程工程化 (3)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系

25、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阶段。 A、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阶段是根据用户的系统开发请求,进行初步调查,明确问题,确定系统目标和总体结构,确定分阶段实施进度,然后进行可行性研究。 B、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功能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分析处理方式和新逻辑方案。 C、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总体结构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输入/输出设计;模块结构设计与功能设计。同时根据总体设计的要求购置与安装一些设备,进行实验,最终定出设计方案。 D、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是同时进行编程和人员培训以及数据准备,然后投入试运行。

26、E、系统运行阶段 系统运行阶段的任务是同时进行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评价、监理审计三部分工作。然后分析运行结果,如果运行结果良好,则送管理部门,指导生产经营活动;如果有点问题,则要对系统进行修改、维护或者是局部调整;如果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大问题,则用户将会进一步提出开发新系统的要求,着标志着老系统生命的结束,新系统的诞生。(4)优点: A、突出优点是它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来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 B、严格地区分开发阶段,强调一步一步地严格地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每一步工作都及时地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地反馈和纠正。 2、原型法 (1)工作流程 用户

27、提出要求、识别归纳问题、开发系统原型、分析评价、不可行处理、不满意处理、 修改、 试运行、 运行管理。 (2)特点: A、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原型法更多地遵循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因而更容易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B、原型方法将模拟的手段引入系统分析的初期阶段,沟通了人们的思想,缩短了用户和系统分析人员之间的距离,解决了结构化方法中最难于解决的一环。 C、充分利用了最新的软件工具,摆脱了老一套工作方法,使系统开发的时间、费用大大减少,效率、技术等方面都大大提高。 (3)软件支持环境 一个方便灵活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一个与RDBS相对应的,方便灵活的数据字典,它具有存储所有实体的功能。 一套与RD

28、BS相对应的快速查询系统,能支持任意非过程化的组合条件查询。 一套高级的软件工具,用以支持结构化程序,并且允许采用交互的方式迅速地进行书写和维护,产生任意程序语言的模块 一个非过程化的报告或屏幕生成器,允许设计人员详细定义报告或屏幕输出样本。3、计算机辅助开发方法 (1) CASE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前面介绍的任何一种系统开发方法中,如果自对象调查后,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应关系的话,那么 就完全可以借助于专门研制的软件工具来实现上述一个个的系统开发过程。 (2)特点: 解决了从客观世界对象到软件系统的直接映射问题,强有力地支持软件/信息系统开发的全过程。 是结构

29、方法更加实用。 自动检测的方法大大地提高了软件的质量。 使原型化方法和OO方法付诸与实施。 简化了软件的管理和维护 加速了系统的开发过程 使开发者从繁杂的分析设计图表和程序编写工作中解放出来 使软件的各部分能重复使用 产生出统一的标准化的系统文档 使软件开发的速度加快而且功能进一步完善第18章 系统分析一、系统分析 1、主要任务:将在系统分析详细调查中所得到的文档资料集中到一起,对组织内部整体管理状况和信息处理过程进行分析。 2、分析内容:(1)业务和数据的流程是否通常,是否合理;数据、业务过程和实现管理功能之间的关系;(2)老系统管理模式改革和新系统管理方法的实现是否具有可行性等等。 3、目

30、的: 将用户的需求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下来,这些需要确定的结果包括:开发者关于现有组织管理状况的了解;用户对信息系统功能的需求;数据和业务流程;管理功能和管理数据指标体系;新系统拟改动和新增的管理模型。 4、分析过程: 首先应将业务或数据流程弄清楚;然后再提出新系统拟采用的方案。二、需求分析所谓需求分析实际就对对象进行系统调查。1、系统调查工作应遵循如下几点: (1)自顶向下全面展开 (2)弄清它存在的道理再分析有无改进的肯能性 (3)工程化的工作方式 (4)全面铺开与重点调查结合 (5)主动沟通和亲和友善的工作方式2、详细调查的范围 详细调查的范围应该是围绕组织内部信息流所涉及领域的各个方面。主

31、要分为以下几类: (1)组织机构和功能业务 (2)组织目标和发展战略 (3)工艺流程和产品构成 (4)数据和数据流程(5)业务流程和工作形式 (6)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管理方法 (7)决策方式和决策过程 (8)可用资源和限制条件(9)现存问题和改进意见3、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三部分内容:组织结构分析、业务过程与组织结构之间的联系分析、业务功能一览表 A、组织结构分析 组织结构分析通常是通过组织结构图来实现的,是将调查中所了解的组织结构具体地描绘在图上,作为后续分析和设计之参考。 B、业务过程与组织结构之间的联系分析业务过程与组织结构之间的联系分析通常是通过业务和组织关系图来实现的,是利用系统调查

32、中所掌握的资料着重反应管理业务过程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它是后续分析和设计新系统的基础。 C、业务功能一览表业务功能一览表是把组织内部各项管理业务功能都用一张表的方式罗列出来,它是今后进行功能/数据分析、确定新系统拟实现的管理功能和分析监理管理数据指标体系的基础。 4、数据与数据流程的分析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今后系统要处理的主要对象。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是今后建立数据库系统和设计功能模块处理过程的基础。 (1)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 A、主要任务是 首先将系统调查得到的数据分为以下三类:a) 本系统输入的数据类(主要指报来的报表)b) 本系统要存储的数据类(主要指各种台帐、账单和记录文件),他们是

33、以后本系统数据库要存储的主要内容。c) 本系统要产生的数据类(主要指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各类报表),他们是今后本系统输出和网络传递的主要类荣 然后再对每一类数据进行如下三项分析a) 汇总并检查数据有无遗漏b) 数据分析,即检查数据的匹配情况c) 建立统一的数据字典 B、数据汇总:数据汇总的步骤a) 按系统调查中所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业务过程进行分类编码,按 处理过程呢个的顺序排放再一起。b) 按业务过程自顶向下地对数据项进行处理c) 将所有原始数据和最终输出数据分类整理出来。原始数据是以后确定关系数据库基本表的主要内容;最终输出数据则是反映管理业务所需求的主要数据指标d) 确定数据的字长和精度 C

34、、数据分析 过程:建立U/C矩阵、数据正确性分析、数据项特征分析 (2)、数据流程分析 A、内容:对信息的流动、传递、处理、存储等的分析。 B、目的:就是要发现和解放数据流通中的问题(数据流程不畅、前后数据步匹配、数据处理过程不合理等等。) C、方法:是通过多层的数据流程图(DFD)来实现的。具体的做法是按yewu 流程图理出的业务流程顺序,将相应调查过程中所掌握的数据处理过程,绘制成一套完整的数据流程图,一边整理绘图,一边核对相应的数据和报表、模型。 (3)、功能/数据分析 A、U/C矩阵及其建立 B、正确性检验:完备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无冗余性检验 C、U/C矩阵的求解 U/C矩阵求解过程

35、就是对系统结构划分的优化过程。它是给予子系统划分应相互独立,而且内部凝聚性高这一原则上的一种类操作。 U/C矩阵的求解过程是通过表上作业完成的,其具体操作方法:调用表中的行变量或列变量,使得”C”变量尽量地朝对角线靠近。 D、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 U/C矩阵的主要功能主要有以下四点:a) 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b) 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来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c) 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d) 通过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4)、新系统逻辑方案的建立 新系统逻辑方案

36、指的是经分析和优化后,新系统拟采用的管理模型和信息处理方法。 主要内容:对系统业务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对数据及数据流程分析整理的结果;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各个具体业务的业务处理过程,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应建立的管理模型和管理方法。 A、新系统信息处理方案: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 确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b) 确定合理的数据和数据流程c) 确定新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分布 B、新系统可能涉及到模型 综合计划模型、生产计划管理流程、库存管理模型、财会管理模型 成本管理模型、经营管理决策模型、统计分析模型、预测模型 C、系统分析报告a) 组织情况简述b) 系统目标和开发的可行性c) 现行系统运行状况 d) 新

37、系统逻辑方案新系统逻辑方案是系统分析报告的主体,主要反应分析的结果和我们对今天建造新系统的设想。它应包括本章各节分析的结果和主要内容:新系统拟定的业务流程及业务处理方式新系统拟定的业务处理环节拟采用的管理方法、算法或模型。新系统拟定的数据指标体系和分析优化后的数据流程,以及计算机系统将完成的工作部分。与新的系统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体制的建立系统开发资源与时间进度估计第19章 系统设计一、系统设计 1、包括两个方面的设计:总体结构的设计、物理模型的设计。 2、目的:为下一阶段的系统实现制定蓝图。 3、主要任务:就是在各种技术和实施方法中权衡利弊,精心设计,合理第使用各种资源,最终勾化出新系统的

38、详细设计方案。 4、主要方法: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在局部环节上使用原型法、面向对象的方法。 5、主要依据:系统分析报告和开发者的知识和经验。 6、主要内容:新系统总体结构框架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处理流程及模块功能的设计。7、系统设计结果:是一系列的系统设计文件。这些文件是物理地实现一个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二、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子系统的划分、网络和设备的配置、设备选型、新系统基督教处理流程图。 1、子系统的划分: (1)划分的原则: 子系统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要使子系统之间的数据的依赖性尽量小 子系统划分的结果应使数据冗余较小 子系统的设置应考虑

39、今后管理发展的需要 子系统的划分应便于系统分阶段实现 子系统的划分应考虑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 2、网络设计 (1)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将初步规划中的个子系统从内部用局域网连接起来,以及今后系统如何与外部系统相连接的问题。 (2)步骤:首先要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网络的结构 然后根据系统结构划分的结果,安排网络和设备的分布 然后再根据厂区内部的布局来考虑联网布线和配件 最后就是根据实际业务的要求划定网络各节点的级别、管理方式、数据读写的权限、选择相应的软件系统等等。 (3)网络结构的种类 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型。 3、设备和网络的配置 (1)确定网络和计算机设备配置的原则: 一是应完全根据系统

40、调查和系统分析的结果来考虑硬件配置和系统结构,即管理业务的需要决定系统的设备配置; 二是一定要考虑到实现上的可能性和技术上的可靠性,这是设计方案是否可靠的基础,也就是说根据实际管理业务和办公室地理位置来考虑配置设备。 (2)网络选择指标a) 模拟网络还是数字网络b) 网络的基本属性指标:一般有三个方面,即按网络传输数据所用的频带(基带网和宽带网)、传输的范围(局域网和广域网)、使用的范围(专用网和公共网)。 C) 传输介质和速率指标 D) 网络的拓扑结构 E) 网络的协议 F) 网络管理软件 一般的网络管理软件有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网络运行管理系统、文件管理系统、网络协议以及网络安全保密系统等等

41、。 G)网络的访问原则 H)通信方式:广播方式、点对点方式、通过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流。 网络配件指标。 二、代码设计 1、编码的目的:唯一化、规范化、系统化。 2、分类问题 (1)分类的原则:1) 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容量,要足以包括规定范围内的所有对象。2) 按属性系统化3) 分类要有一定的柔性,不至于在出现问题时破坏分类的结构。4) 注意本分类系统与外系统、已有系统的协调 (2)分类方法 一种是线分类方法、一种是面分类方法。 1)线分类方法: 要掌握的原则:唯一性 、不交叉性 。 特点:结构清晰,容易识别和记忆,容易进行有规律的查找。 与传统方法相似,对手工系统有较好的适应性 缺点:结构步灵活,

42、柔性较差。 2)面分类方法 特点:柔性好,面的增、删、修改都很容易。 可实现按任意组配面的信息检索,对机器处理有良好的适应性。 缺点:不易直观识别,不便于记忆。 3、编码的形式:顺序码、数字码、字符码、混合码。三、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 1、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组织结构和数据库,是衡量信息系统开发工作好坏的主要指标之一。 2、一般的DBS提供两种DB的方式:一种是数据定义语言(DDL)、一种是通过交换式的命令来建立DB的方式。 3、建立关系数据结构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 确定关联的关键指标项并建立关联表 确定单一的父系记录结构 建立整个数据库的关系结构四、输入/输出设计1、输入设计 包括输入方式设计、用户界面设计。2、输入方式设计主要是根据总体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的要求来确定数据鼠兔的具体形式。常用的输入方式:键盘输入;模/数、数/模输入;网络数据传送;磁/光盘读入等几种形式。3、校对方式:人工校对、二次键入校对、数据平衡校对。4、用户界面的设计 界面设计包括菜单方式、会话方式、操作提示方式、以及操作权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