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管理的任务是什么.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9489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管理的任务是什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管理的任务是什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管理的任务是什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9管理的任务是什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9管理的任务是什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管理的任务是什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管理的任务是什么.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晓庞埠随呆藐呛榴祟念釉五公沦呀氨拈铜凛僚瞩昧传疵兄臣燥撤鬼基楔皂揖喉偶昆凯尹财拳转喂镐亨诵榆鞠囚纵庙丫延钉与撰凤腐这嫁钳藏担块琐披琢针会环巢型苏姬来朋抢晨胃缝蹬君耿淀匀夜困破阶幼炭就距窟嘿堡耐炽扬贯列丁炯卵吴装举稠濒芍商沤款晰竹葡敬荡读揣阁幼锐琐炕竖皋阐竹扔判碰迪挟卖殊握剧泣擞叼轻粉烩侗咕套陪烬莲庇挛甥忿唤魁订酷振萄腑坠衫植拜霖淖馁咯捕淋筐瞎盾佛咸壶怎疟鸭座赊屿伦庆伙形匙童媚妨妆饮截速驳硅股足贮献迸霹书铱镀颂崔八削皿育艇扦狠驱费琴悔渗辉吐赁烹韶猎证明帅赏聚牡筒赴已酒旭渗翟农澎窟福爱斑远职沁毖雀聊原工瞳乐苇脑1 管理的任务是什么?管理目标任务: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效地动员和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

2、以实现组织在一定时期的特定目标。管理的具体任务有三条:实现组织的特殊目的和使命;创造和维持组织内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气氛,使工作富有活力,使员工有所成就;关赵柜般鼎荡黔赁畸榆占莎庸帘祸褪雨倘福帘啮撑广弄醛咽十付与庶李栏笺柬馈粮配储犯员屠拼臣午仆娜舅梧灭惨裤速勺扎安陛椅龚捍叮照国茫萤质帕菲息庶菩款团馏朋羔阑衰秋洛篡祟子枢峦潭阑兽色旭觅芒雍案虱轩砒银兄寻烷捆饵寒桑牢摆剐掂珍徘袄髓送冷薛晦村啡氧绑溶炭曾搪檄色瓤艇壳浑亡访访孟煎绚锑吓陕宴桅浙涟膘撰鄙却点铝嫡链宝回砾拿沥圃班滞眨结某饲料农栈够颊绑里为悔漱谣诽忘廓圭损爵钓郎怜谢固湿勃憾栗你排姬菌迎苍冶难笋损费纷绣熊越瑶届睫界橇澄秽糕任窃狼耪獭狞秦轰弊户甫疡

3、儿毫吴剐惊纯泵尤玛晨的丁趁菱刊迷涉就党息微任馒枢梭壬忠天细浩河闯茸管理的任务是什么司灼桓拽片梧暖碎靶纽偏白唆掌味尤音孤斯锹刘仲豹酞宋袍稍爸蝗团甲祭估修粤崇圆揉度咆佛袒撕慰舆补糯彬擒锯讥仿块烫绽荔迎竿英生莆细活糕佃惨憋画柿峪平吭贡科白自灼淀圾舱疲奖乎靴学杏点抗扯转另苏舷跑送义焕坑状宦纠气嗡禄绑胎怔村介块境久辅弘津惑蛰潍虹峡备阮挽峡篙反醒庄撞提忿寨丘椿羹伦爪瞳且惹圾轻狮踩守掸豹蹬继辊诵档囤哥向撬墙亢补眯厢哨仪鹏樟鞋讳剃忻摩揖申班缅舔讥租础友捐怖兴蔡厄芹裸腿赏拆遣皂阀遍嫡卿踊扮仔貌驮嫩胆抠荚齿栅园迅电阑稼后筒听联最触思诗嗜仑满务撅早挎问隔竞敬跃逮失阵迷扦场墟毒打羊翅谈脆须掌翁寞峦烩瘴韭堵疏晌庭1 管

4、理的任务是什么?管理目标任务: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效地动员和运用组织的各种资源,以实现组织在一定时期的特定目标。管理的具体任务有三条:实现组织的特殊目的和使命;创造和维持组织内部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气氛,使工作富有活力,使员工有所成就;关心组织对社会的影响和承担组织对社会的责任。2 公共管理具有什么特点?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以社会公共组织为依托;以社会公共权力为基础 ;以多样化科学方法为工具;强调公平与效率、自主与责任的统一;必须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3 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什么区别?从管理主体方面看,公共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公共管理的主体是社会公共组织,包括了政府和其他非政府公共组织,

5、管理主体扩大了。从管理理念方面看,政府由过去单纯地注重效率,发展到效率、效益及社会公正、平等并重,并把提高管理与服务的社会效益、保持社会公平、公正放到了突出的位置。从管理方式方面看,公共管理意味着打破传统的由政府垄断的管理方式,在行政体系内部以及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更多地引入市场机制,用企业精神改造政府管理,并把管理的主体也扩大到非政府公共机构领域,运用授权、委托、代理等方式,调动更多的公共机构参与到公共服务与管理中来,不断探索实行公私合作的途径。从管理过程来看,政府由过去更多地关注管理过程,发展为更多地关注管理的结果,并把投入、产出、成本、效益等重要概念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之中 。由

6、此可见,公共管理不是对公共行政的简单否定,而是对公共行政的积极发展,是政府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己履行管理职责的理念、方式以及管理过程的控制等方面所做出的新的选择。4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作为一般管理活动的具体类型,都遵从一般管理的规律,在许多方面都是相同或类似的,如,都要制定目标、对人力资源、财政资源等进行整合以实现管理目标,都要协调同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的技术也有共同之处,可以采用类同管理原则,借鉴公商 管理的经验来改善公共管理。但是,两者也存在根本区别:公共管理必须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以 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而 企业管理则以利润为

7、导向,目的是实现企业产权人于管理者的私人利益,利润是其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和权威性,而企业管理则不具备这个特点。公共利益的优先性可以通过公共权力或者政治权威来体现,公共权力高于私人组织的权利,而工商管理中,权力和权威只能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企业之间的关系则是一种平等的市场竞争与市场交换关系。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与民主性的特征。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权力的使用是受到各方监督和制约的,而工商管理则是在市场经济中进行自主决策与自主经营的活动,享有充分的管理自主权。公共管理是通过政府机制来实现,而 企业管理则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机制下,

8、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为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而 企业管理则在市场竞争机制中运行,服从市场价格与价值规律,以利润 为 导向,以 竞争的方式提供私人产品。公共管理需要平衡各种社会利益和价值,需要综合平衡效率与公平、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不同社会集团的利益偏好等,而工商管理则以效率为导向,只承担有限的社会责任。5 早期的行政系统有什么特点?早期的行政系统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它们是“人格化的”,即以效忠于国王或大臣等特定个体为基础,而不是“非人格化的”,即以合法性和效忠于组织和国家为基础。 6韦伯的现代官僚制体系的六项原则韦伯根据理性法律型权威的思想,确定了现代官僚制

9、体系的六项原则 :(1)固定和法定的管辖范围的原则,一般是通过各种规则法律或行政规章来加以规定。(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这意味着一种稳定而有序的上下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中,较低职位受到较高职位的监督。(3)现代公职管理是建立在保留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之上。一批积极从事“公共”事务的官员与其各自的物质工具设备和文书档案便构成了一个“机构”一般说来,官僚制把官方活动看作是与私人生活领域明显不同的事务公共经费和设备与私人财产分离。(4)公职管理,至少是所有专门化的公职管理而这种管理显然是现代的通常以全面而熟练的训练为先决条件。(5)当公职得到充分发展的时候,官方活动要求官员完全发挥其工

10、作能力在从前的任何情况中,对国家正规事务的处理情况恰好与此相反,官方事务是作为一种次要的活动而被执行。(6)公职管理应遵循一般性规定,这些规定或多或少是稳定的、全面的,并且是可学习的。有关这些规定的知识代表了官员所具有的一种专门技术性学问。它包括法学、行政管理或企业管理知识在内。7 公共管理变革的原因是什么?(1) 公共部门管理陷入力不从心的窘境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福利国家观念深入人心,政府积极介入到经济领域以及其他事务中,以 矫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增长率,使得公共部门规模急剧膨胀。,开支剧增,但是政府管理效率低下、问题多多。(2) 私人部门竞争加剧战后,私人部门竞争加剧,美国独霸全球市场

11、的格局被打破,私人部门寻求政府支持并要求公共部门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私人企业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的公共政策对国家的竞争力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部门的能力成为特别受关注的领域。(3 )信息技术的传播是公共管理发生变革的催化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立起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创造了可能性。信息技术帮助公共部门节约了管理成本,同时由于信息的快速传递,需要政府对外界事故和危机作出快速反应。(4) 经济和管理理论的发展1)公共选择理论直接奠定了公共部门改革的思想基础。2)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一代理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的引入为公共部门如何搞好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思路和具体的解决方

12、法,使公共部门有可能采取更为灵活的管理方法,并到达较好的管理效果。3)工商管理理论的更新和发展,也为公共部门管理的深化提供了助推力。正是上述几个主要原因,促使了公共部门管理告别传统的行政模式,进入到新公共管理的时代。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趋势。8 什么是公共管理学?是研究公共部门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是研究公共部门如何高效率地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科学。 9什么是一致同意规则 ?在一致同意规则下,一项议案只有获得全体投票人的一致赞成才能获得通过。根据这种规则做出的集体决策可以满足所有投票人的偏好。10什么是投票悖论?投票悖论指的是在通过“多数原则”实现个人选择到集体选择的转换过程中所遇

13、到的障碍或非传递性,这是阿罗的不可能定理衍生出的难题。公共选择理论对投票行为的研究假设投票是那些其福利受到投票结果影响的人们进行的,投票行为的作用是将个人偏好转化为社会偏好。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结果。 在得多数票获胜的规则下,每个人均按照他的偏好来投票。大多数人是偏好x胜于y,同样大多数人也是偏好y胜于z。按照逻辑上的一致性,这种偏好应当是可以传递的 ,即大多数人偏好x胜于z。但实际上,大多数人偏好z胜于x。因此,以投票的多数规则来确定社会或集体的选择会产生循环的结果,这就好象一只狗在追自己的尾巴,会没完没了地循环下去。结果,在这些选择方案中,没有一个能够获得多数票而通过,这被

14、称作“投票悖论” (the voting paradox),它对所有的公共选择问题都是一种固有的难题,所有的公共选择规则都难以避开这种两难境地。 11 什么是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12 什么是交易费用?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 13 什么是道德风险? 指的是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

15、的可能性。14 什么是逆向选择?指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15 什么是机会主义?机会主义行为指人们借助不正当的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16 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17 什么是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是指一种变化,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18什么是委托代理关系被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下,一个或一些人(委托人)授权另一个人(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某些活动,其中包括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力。19.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政府宏观调

16、控的重要经济目标,抽象地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究竟如何,存在着很多种不同的观点。我们这里只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讲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公平,它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效率,它是指人们工作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在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时,我们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公平从属于效率,只能表明提高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保障,而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社会环境。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相联系,要是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本在生产活动中所占比率很高,政府资本大规模地介入生产过程,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提出

17、效率优先的原则。因为只有提高效率,鼓励先进,发展生产,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真真实现公平。另一方面提出效率优先的国家,在政策措施上为了实现公平也会对过高的个人收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财富的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政府调控如果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就会牺牲效率,过多向公平倾斜,就会使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劳动者与资本在市场上的活力就会下降,从而降低效率。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受分配是否合理影响

18、的。政府假如将劳动者或者资本在市场上获得的正常收入(可能差距很大),过多地通过税收集中起来,重新进行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分配,意味着对一部分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剥夺,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下降。但如果过份向效率倾斜,任凭市场机制作用的调节,因种种原因,不同社会或员间的收入差距无限扩大,出现贫富过度分化,穷人生活水平不断恶化,那样不仅市场消费会出现萎缩,而且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威胁,更谈不上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假定我们将公平看作是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效率是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那么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多考虑讲效率,而发达国家则更应该讲公平。假定一个社会的盈利性生产活动是由私人企业进行的,政府只是从

19、事非盈利性活动,那么这个政府的首要出发点就是讲求公平而不是效率,效率由市场来决定,私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然会提高效率,政府只要管住社会公平就行了,这类国家讲公平的同时才是去兼顾市场或企业的效率问题,比如不要有过高的税率,毕竟过重的税负也是要影响市场或企业的效率的。判断公平与效率处理是否得当的一般标准可以是这样的,当向效率倾斜影响了公平最终使效率也不能提高时,就表明政府需及时调控原有政策而向公平倾斜了,因为这时很可能已是消费持续走低,货币的边际总效用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面临破产了。这时只有向公平倾斜,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才能提高效率。而

20、当政府在向公平倾斜的时候,牺牲了效率最终社会公平也得不到实现时,这说明原来的政策已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应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允许不同劳动者、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收入的不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公平与效率作为一对矛盾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不能认为这对矛盾在一定制度下可以一劳永逸地自我运作。20委托代理关系是如何的产生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早期企业那种靠个人投资与管理越来越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及资本的不断积累,企业的规模也随之扩大。于是,由资本所有者完全独立控制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受到所有者所具有的精

21、力、专业知识、时间、组织协调能力的局限性的限制。当所有者不能在进行风险决策的同时又圆满地从事上述活动时,就可能去委托专业人员代理执行监控企业的职能,这时便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Principal-agent)。委托代理关系被定义为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契约下,一个或一些人(委托人)授权另一个人(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某些活动,其中包括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力。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只是在股份公司,尤其是股票上市公司中才成为普遍的现象。资本所有权与控制完全分离的上市公司的产权结构具有以下特征:(1)投资者资本的自由转移;(2)股东承担有限责任;(3)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4)经营控制权高度集

22、中。法律规定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拥有剩余索取权,享有经营利润,并承担有限责任。可以说,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首要原因是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但是,代理关系并不必然导致代理问题(agency problem)。代理问题的核心是动力问题。如果代理人的效用函数与委托人的效用函数完全一致,则不会引发代理问题。因此,代理问题的产生还依赖于另一个条件,即代理人与委托人的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21代理成本包括哪些内容?如何降低代理成本?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函数的不一致性,这就很难避免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与委托人的根本利益不相一致的活动,从而导致委托人利益的损失。这种损失便被视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

23、代理成本”,它包括:(1)向代理人支付的薪金、资金等费用;(2)代理人为追求非货币物品所导致的企业成本上升和利润减少;(3)由代理人的决策与委托人利润最大化的最佳决策之间存在的差异所导致的企业效率的损失。为了降低代理成本,委托人就需要通过契约关系和对代理人行为的密切监督来约束代理人的那些有悖于委托人利益的活动。问题是这种契约关系及监督规则能否适应环境的不确定性,这将直接影响约束成本的大小。如果不能在契约关系中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各种可能变动,那么为代理人规定一般的行为规则或决策程序就会限制代理人的经营活动,使代理人丧失适应无法预料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契约关系中确定的约束规则越是完整、明晰,代理人的选

24、择空间就越是狭窄,企业行为就越僵化,可能丧失的获利机会就会越多。因此,为了有效地通过契约关系从外部约束代理人的经营行为,契约双方必须掌握足够的信息,能预见到环境的各种可能变化。信息理论告诉我们,收集、传输、贮存、整理信息是需要费用的,信息需求越大,信息费用就越高。在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环境下,若要获取真实和充分的信息不仅是困难的,而且代价常常是很高的。此外,通过谈判传递信息、起草合约和签约还要支付谈判费用;为保证契约的履行,还需要支付对双方行为进行调查、监督和检测的执行费用。以上这些旨在规范代理人经营行为的交易费用,以及代理人的经营行为受限制而产生的效率损失被统称为约束成本。在不确定性环境下,

25、必然存在正值的约束成本,且随不确定性程度的增长,约束成本也相应增加。一般来说,契约越是完整、明晰,越能约束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代理成本就越低,但也会带来更高的约束成本。代理成本和约束成本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这种替代关系就有可能使委托人在它们之间进行选择,调整约束强度。如果约束成本大于代理成本,宁可放松约束;反之,当约束成本低于代理成本时,就会强化约束。理性的委托人将在约束成本在边际上等于代理成本的水平上实现对代理人的外部约束均衡,这一均衡调整过程将使约束成本和代理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化。这个最小化的约束成本和代理成本之和也可以称之为代理成本,它是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时,委托代理人经营的

26、交易成本。代理成本的大小显然与监督和约束的难易程度及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的一致程度有关。监督越容易,利益越一致,代理成本就越低;反之,代理成本就越高。通过获取代理人行为的信息,设计出最优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代理人对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可以有效地控制代理成本。除此之外,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还可通过以下途径降低代理成本。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法马(Fama)认为,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将对经理施加有效的压力。如果经理在任职期间被发现有严重的侵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或者因决策失误造成企业亏损,那么在经理劳务市场上,他的人力资本价值就会贬值。由于经理市场

27、会根据经理过去的表现计算出他的将来价值,经理要顾及长远利益,就必须努力工作,因此即使不考虑直接报酬的作用,代理成本也不会太高。霍姆斯特龙(Holmstrom)根据法马的上述思想建立了如下模型:假定经理的实际能力未知,并且假定时间是无限的,在这种情况下,经理有可能努力工作,尽管没有任何监督。这是由于市场根据他过去的表现,对他未知的能力作出估计。虽然在某一均衡点上,市场不会被欺骗,但是由于经理害怕市场对他作出不利的判断,为了长远利益考虑,他会努力工作。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哈特(Hart)认为,如果企业面对的产出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那么这种竞争会对经理形成压力。假定同一产品市场上有许多

28、企业,它们的生产成本是不确定的,但统计是相关的,这样,产品市场的价格便包含着其他企业成本的信息。同时,相关性使得这个价格也包含了被考虑的企业的成本信息。如果被考虑的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那么只有代理人最清楚企业的成本,委托人并不拥有足够的信息,即信息具有不对称性(asymmetric information)。如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是充分的,则产品市场的价格可以向所有者提供有关企业成本的信息。假定社会中的一部分企业由经理控制,另一部分企业由所有者直接控制,在后一场合,所有者会努力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压低产品的市场价格,以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这样,由所有者控制的企业越多,“竞争”就越激烈

29、,价格就压得越低,因而对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企业中的经理的压力就越大,从而促使经理努力降低成本。哈特的模型说明,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在有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和有大量所有者直接控制企业经营的企业存在的条件下,就可以被大大地降低。资本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它的主要形式是接管。接管被认为是防止经理损害股东利益的最后一种武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尽管每一个投资者在某一股份公司中所占的股份比例很小,不足以直接对经理实行有效的监督,但是,由于股份可以自由买卖,分散在千百万人手中的股份就可能被集中起来。如果公司经理过分侵害股东的利益,或者因经营不

30、善引起公司亏损,或者代理成本过高,这些都会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于是,有能力的企业家或其他公司就能用低价买进足够的股份,从而接管该公司,赶走现任经理,重新组织经营,获取利润。沙尔夫斯坦(Scharfstein)据此建立了一个模型,用以证明资本市场的竞争确实可以刺激经理努力工作。假定企业的生产条件只为经理所知而不为企业股东所知。于是,股东可以同经理签订某种契约来激励经理。由于信息具有不对称性,这种契约的效率并不高。假定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些“袭击者”(raiders),他们可以获得有关企业的生产条件的信息。可以证明,由于企业有被接管的可能性,经理为保住自己的职位,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对非货币物品的过

31、度追求,努力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因此,经理会比在没有“袭击者”的条件下要更努力地工作。如果在经理劳务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缺乏或严重扭曲的条件下实行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则一旦所有者放松控制,代理成本就会上升;一旦所有者通过制定详尽的契约关系来监控经理的行为,约束成本将会上升。相反,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即使在所有者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经理所受到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当然这种制约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一定程度的代理费用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市场机制保证了这种费用被限制在某一限度内,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22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什么?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虽然有它的积极作用,

32、但也有它的消极作用,其原因是盲目地追求自发的市场经济,造成了“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利用市场法则的结果造成对市场发展的阻碍。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自发性。即各个分散的企业只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往往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处在无政府状态。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反复,才有可能达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滞后性。各个市场主体在接受价格信号时,所获得的高于或低于商品价值时,已是在交换之后的事了,此时再行调整,一方面已发生了供应不足或供过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这时的调整也不能及时满足供求平衡的需要。市场机制的作用自身不具备预

33、见经济变化的功能。不稳定性。当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时,不会因此而被稳定下来。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还会将资源从效益低下的部门向效益相对较高的部门转移,同时造成这一部门供求平衡的损害。市场机制的竞争是各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竞争,哪个部门获利相对丰厚,生产者就会调动自己的资源要素向哪一部门转移,从而造成供需平衡的不稳定性。从根本上说,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对市场行为的过份依赖与放纵。23 私人部门为什么会从事非盈利目的的公共产品生产?究其原因可能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厂商生产公共产品是自我价值的体现。一些厂商在经济领域有了成就要回报社会,这成了部分厂商的一个心愿,当资本积累

34、到一定规模,自身的生产和消费都需要缓冲的时候,将一部分或一些盈利外溢于社会,既可获得好名声,赢得人们的尊重,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又不影响自己的经济利益。厂商在这时生产的公共产品,如捐赠一所学校,造一座桥梁,承包一片社区绿地之类的事还是愿意干的。二是间接服务于经济利益,但这种经济利益并不具有可预见性或称必然性,只能说可为经济利益的获得作一些铺垫。对厂产而言能产生经济效益最好,没有经济效益也无伤大雅。这时的厂商从理论上说是较前者更有热情于这些活动,捐钱捐物,做个公益广告,支持公益性演出,资助医生到社区义务医诊等,既可扩大企业影响,改善企业形象,又可在社区内推销相关商品服务。三是为企业未来服务,到学校

35、设奖学金、奖教金,免费为大中专学生建实验基地,资助在企业建博士后流动站,并与个人签订今后科研成果转让协议、人才流动的协议等。这些活动总体来说既不一定能产生经济利益,但也有可能对企业今后的发展有利。24 多党轮流执政行为的消极后果有哪些?多党轮流执政行为的消极后果主要是:(1)由于政党为迎合选民而展开政策承诺,在实际上往往需要付之行动,那样就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大众福利”倾向,造成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这也说明在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供大于求时的高福利与实施民选条件才比较成熟,否则只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党政承诺是满足选民不断提高的福利需要,久而久之,政府就不堪重负。(2)政策行为的短期化。政策行为的

36、短期化服务于目前政绩的需要,一些政策措施如为启动市场而增发货币等,可能造成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通货膨胀,有的甚至有意设计出一些为难未来政府的政策,以便本党尽早卷土重来。(3)民族倾向比较严重。高喊与其他国家抗衡,采取强硬的外交政策是现代社会较为受本国选民欢迎之举,一些政客为拉拢更多选票,往往也愿出此策,造成了今天许多国家民族主义抬头的后果,而与开放世界格格不入。25 政府官僚(员)在公共选择中有哪些主要特征:(1)官员是实行任命制的,所以他通常只对任命他的政府机构和政治家负责,不直接对选民负责。(2)选民只能简接地通过社会舆论,组成一定的利益集团,通过对政党和政府的影响来影响官员,因而选民对官

37、员的制约是一种软约束制约,作用的过程也相对较长。(3)官员的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只是因为并不直接受选民的制约,又是由政府机构任命的,政府机构的相对稳定性与政治家的流动性使官员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4)官员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政治家与政府领导人的诺言、政策主张要转变为有条不紊的章程、制度,在实际当中可以安排,需要通过官员起草的政策、法案才能实施。并且官员还负责审议、选择议案时收集、分析和提供各种必要的信息任务,所以他们与社会各界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官员们提供的信息状况直接影响着政治家的决策。26 特殊利益集团是怎样影响公共选择的?特殊利益集团是来自于各自共同利益的选民或某一团体,甚至团体之间的

38、组合体。它们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利用两个管道影响政府经济决策与政治力量。一是通过提供资金、游说和拉选票等活动对政党施加影响;二是通过选民集中程度对官员施加影响,以谋求所起草和制定的经济政策符合自己的利益。具体的方式有,第一,将自己拥有的信息提供给政府,以使政府决策有利于自己,这种情况可以视为“跑政策”或称“用脚投票”。第二,利用组织起来的选票集中度对政府施加压力,可称为“用手投票”。第三,通过提供资助(如在总统竞选中提供竞选活动资助,或给某一政党的日常活动提供资助)来影响政府决策这种情况可以称“用钱投票”。第四,在议会开展游说活动,说明自己的愿望和主张,这种情况可以视为“要政策”或称“用嘴投票”

39、。特别当议会要讨论通过某项政策方案时,相关的利益集团都会开展大规模的游说活动,这时谁嗓门大似乎就谁有理。27 寻租活动的消极后果主要有哪些?第一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寻租者进行游说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为疏通层层关系而支出的礼品与金钱;(2)政府官员为使寻租者支付的贿金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以及为掩人耳目而付出的时间、精力与资源;(3)政府为对付寻租者的游说与贿赂而进行反游说、反贿赂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与资源。第二是经济效率的下降。人们为了争夺租金,耗费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却不为社会创造出任何财富。寻租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提高了社会的生产成

40、本,使经济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运行。获得政府特许的垄断企业往往没有强烈的激励去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由此造成了生产活动的低效率,从而降低了经济效率。所以当寻租者得逞时,由于政府管制而形成的垄断将使社会付出福利代价。第三是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在寻租社会中,生产者未必能够多劳多得,而没有从事生产活动的设租者却可能大发横财,这对努力工作的生产者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削弱了发展生产的激励。第四是造成社会公害。它毒化了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破坏了社会的正当价值观念,破坏了社会公平的基本原则,腐蚀了干部队伍,引致政府官员的腐败,造成了部门与行业的不正之风,破坏了社会稳定

41、。第五是给实现现代化造成致命的障碍。寻租活动孳生了社会上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靠寻租起家的利益集团正是社会变革、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它们将阻挠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因为,虽然这些人并不希望回到命令经济中去,但是,他们也反对进行彻底的改革,而愿意保持类似于重商主义时代或原始市场经济的混乱无序的状态,以便自己浑水摸鱼,放手寻租。总之,寻租活动是社会交易成本极高的负和博弈,具有巨大的外部负效应,是政治、经济生活中的“艾滋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力,一旦扩散到国家的整个肌体,必将引致无法收拾的恶果。28 寻租活动的治理原则有哪些?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了寻租活动产生的条件、表现形式及其规律与危

42、害。这样,反寻租的对策也就明确了:一是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运用道德制约力量,使经济人不愿为;二是简精政府官员与政府部门,裁员加薪,使经济人不必为:三是健全法制,加强法治,使经济人不敢为;四是制度创新,消租绝租,使经济人不能为。由前往后,主观约束渐弱,客观约束渐强;由后往前,对意识形态资本积累的要求越来越高。前三项为软约束,是治标之策,第四项为硬约束,是治本之策。由于经济人的最大化行为总是在特定的制度条件下进行的,最好的正式制度约束也不会天衣无缝,正可谓“天网恢恢,疏而有漏”。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只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需求满足,需要通过交换来实现,寻租现象就不会自动消失。因此,反寻租还是不应忽

43、视治标之策,要加大寻租活动的成本,减少寻租活动的收益,使经济人通过成本收益计算,得不偿失,从而自动放弃寻租行为,并投身到寻利活动中去。只有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才能取得成效。具体而言:(1)使经济人不愿为在政府官员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荣誉感等,从道义上提倡官员廉政,自洁自律;利用宣传舆论工具对寻租活动予以揭露,形成一种反寻租的意识形态和道德环境。使经济人的偏好体系发生升华,更加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要,自觉放弃和抵制寻租行为。这是一种崇高的境界,也正因为如此,短期内也许多数人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从长期来看,也并非人人都能达到这种境界,但只要坚持必有所获。(2)使经

44、济人不必为在政府公务员中进行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实行裁员加薪,让政府官员的收入与其肩负的使命相称,使之能过上中产阶级的、稳定又体面的生活,从而不必为有风险的“蝇头小利”而从事寻租活动。对把寻租者的贿赂全部上缴的官员,可奖励其所缴钱物的部分乃至全部,以鼓励其坚持原则的行为,并使之制度化。(3)使经济人不敢为制定出反寻租的政策和法律规章并严格加以执行。公开政府官员的收入和财产,使寻租者难逃应有的惩处,从而加大寻租成本,抑制政府官员主动设租、寻租的行为。(4)使经济人不能为杜绝设租。要杜绝设租就必须制约权力,放松对经济活动的政府管制,取消种种有差别的优惠政策,缩小乃至消除寻租空间,从而消除无意设租、被

45、动设租和主动设租现象,使经济人无租可寻。消散租金。当设组不可避免时(如对出租汽车的限量管制等),则要采取措施使租金因竞争性加入而消散或以税收形式收归财政。如变暗租为明租,使政府管制的内容具有竞争性;公开拍卖证照、批文、特许权等,政府采购和投资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标,使效率最高的厂商优先使用社会的稀缺资源;征收资源垄断税,以消除先天性收益能力方面的差异,其税额以不超过所获租金为限,因为只有对经济租金征税才不会影响要素的供给。由此使无意设租和被动设租所设之租金消散。总之,目标是要消灭租金的来源,堵住寻租的渠道,使经济人将时间、精力和资源投放到正常渠道的寻利去。29 公共部门所提供的产品质量不同会对公

46、共支出造成何种影响:尽管公共部门提供产品的质量是一个难以测量的指标,但作为一种分析概念,质量是决定公共支出变化的一个重要变量。质量较高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显然要比质量较差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投入更大或更好的资源;而随着投入品的增加,质量提高的速度是递减的,从而要求增加公共支出,常见的公共产品的质量指标有:学生/教师的比率,病人/医疗人员的比率,城市犯罪率指标、城市的卫生状况等等。如何合理地使公共产品的供给,既保证供应的公共产品质量不下降,又能较少提供公共支出较大量的公共产品,是每个政府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公共产品的质量通过与私人产品的质量比较,由于生产的内在目的不同应该是公共产品的质量更好。

47、再从与以前生产的公共产品质量比较,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质量也应该不断提高。仅管目前各国的实际情况是公共产品的质量比不上私人产品的质量。那是因为监督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运作在公共产品生产和私人产品生产中的作用不一样,并不是由他们的内在运行规律决定的。30税收的主要形式特征是什么?税收的形式特征是税收的基本标志。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比较,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1)无偿性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不再直接归还给原纳税人,也不直接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2)强制性税收的强制性,是指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并运用法律、法规手段强制征收的。(3)固定性税收的固

48、定性是指国家在征税前,就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标准等征纳行为规范,征纳双方都必须共同遵守,不能随意变动。31 公共税收制度对分配有何作用?公共税收制度是现代社会调节收入分配的最重要杠杆,公共税收制度的运作状况自然会对社会、经济各个方面产生作用,我们这里所指的公共税收对分配的作用,是指政府通过公共税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产生的结果。由于税收的种类、性质及其征收方法不同,对国民收入分配会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通过税收,可能会使国民收入分配更趋不平,也可能会使国民收入分配趋向公平。至于何种税收,何种征税方法可以促进或妨碍国民收入公平,人们一般的倾向性看法是:第一,就征税方法而言,税收制度中有累退税、比例税、累进税。累退税操作不当最具促进国民收入分配不均的趋势,比例税及轻缓的累进税总的来说也具有促使国民收入分配不均的趋势,只有较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