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_除法的简便运算例3陶玉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39582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503 大小:40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_除法的简便运算例3陶玉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_除法的简便运算例3陶玉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3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_除法的简便运算例3陶玉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3页
亲,该文档总共5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_除法的简便运算例3陶玉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_除法的简便运算例3陶玉兰.ppt(5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中化学概念全集,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1. 原子的构成:原子,2. 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3.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呈中性。,4. 原子种类的区别:区分原子的种类,依据是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因为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特别说明:根据对几种原子的分析得出: 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电荷数不同)。】,5. 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质量的(约为1.6610kg,近似等于1个质子或1个中

2、子的实际质量)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的表达式(Ar)=,6. 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计算: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7. 元素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 “宏观”与“微观”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 分子、原子、离子等是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之分又有数量之别。,9. 元素的存在: 空气中含量居于前两位的元素是:氮(占78%)、氧(21%), 生物细胞中居于前四位的元素是:氧(65%)、碳(18%)、氢(10%)、氮(3%), 地壳

3、中各元素的含量: 金属前两位:铝(7.73%)、铁(4.75%),非金属气体前两位:氧(48.60%)、氢(0.76%),非金属固体第一位:硅(26.30%),10.元素符号的规定:国际统一采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几种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形同时,就附加第二个字母来表示。,11.元素符号的写法: 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12.元素符号的含义: 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对于由单原子构成的单质来讲,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单质。, 在元素符号前面加上数字后,就只能表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4、不能表示该元素。,1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三类:一是金属元素;二是非金属元素;三是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元素:汉字用“”字旁表示(汞和金除外),由金属元素组成的金属,常为固体,只有汞除外(通常状况下为液体),另外金属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 非金属元素:通常状况下,非金属元素有三种状态,一是“气”字头的气态非金属;二是有“”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它们的单质都是双原子分子;三是有“石”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它们的单质除碘(I2)是双原子分子外,其余一般均用单原子表示。, 稀有气体元素:通常状况下,稀有气体为气体,该汉字都用“气”字头,他们的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14.元素周期表的定义:根据元素的原子

5、结构和性质,将已知的100多种元素按原子序数(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表,叫元素周期表。,15.元素周期表编排结构: 横行(周期):元素周期表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每个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是非金属元素,结尾是稀有气体元素,这正是“周期性”的具体表现。, 纵行(族):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行,每1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16.电子层的定义: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这些区域被称为电子层。,17.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在含有

6、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有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也叫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18.核外电子分层依据:含多个电子的原子里,各电子的能量不同,电子能量越低,离核越近,能量越高,离核越远。,19.核外电子层数: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20.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电子)。, 排满第一层2个电子,在排第二层,排满第二层8个电子,在排第三层。,2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或2个,

7、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易得到电子,化学性质不稳定。,22.离子的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23.离子的分类:离子分为: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阴离子。,24.离子符号: 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在前,,正、负号在后。, 含义: 离子前面的数字表示几个离子;, 离子右上角的数字和正、负号表示带几个单位正、负电荷。,25.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分子:单质和一部分化合物由分子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

8、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有原子构成的。, 离子: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均有离子构成。,26.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27.化学式的含义: 宏观: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表示物质的1个分子,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说明: 由分子构成的化学式,也叫分子式。化学式不仅包括分子式,还包括结构式等几种。, 纯净物的组成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个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纯净物(混合物的组成不固定,所以没有化学式)。, 物质的组成是通过实验测定的,化学式的书写须依据实验结果或用元素化合价来求】,28.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写在元素符号或化学

9、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 写在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数字之后的“+”“-”是表示离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注意:对于化学式中右下角数字的含义,应抓住“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含该元素的原子个数”这个关键,不要受化学式前面数字的影响。】,29.化学式的写法: 单质的化学式的写法:稀有气体和金属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它们的,化学式可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 这种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 化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多少;, 化学式中各元素排列顺序

10、的规定;, 表示原子个数的“小写数字”的书写部位。,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如果是氧化物,习惯上把氧元素的符号写在右侧,另一种元素的符号写在左侧,然后在相应的元素符号右下角标出每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如果是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习惯上把金属元素的符号写在左侧,非金属元素的符号写在右侧,然后标出相应的原子个数。,30.化合价定义: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组成,即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反映这个比值的就是元素的化合价。,31.根(原子团):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的原子集团叫原子团,也叫根。,32.化合价的写法: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

11、,33.本节出现的题型: 根据化合价推求化合物的化学式;, 根据化学式求元素的化合价;, 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正误;,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一、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1.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几点说明:1.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范围:解释化学变化而不包括物理变化。,2.该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3.质量总和:是指真正参与了反应的那一部分质量总和,包括反应前后“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2. 利用原子、分子解释质量守恒原因的示

12、意图:,分子原子分子其他物质,3.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4.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 表示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5.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有:,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 生成哪些物质(生成物); 反应条件;,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化学计量数);, 在相同条件下,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之间的气体体积比。,6.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韵语:,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准化学式,系数(化学计量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明;生成

13、气体和沉淀,要用箭头()来标明。,7. 化学方程式配平常用的方法:, 最小公倍数法:首先找出其中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原子,作配平起点,求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再由最小公倍数确定相关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化学方程式。, 奇数配偶法:首先选出化学式两边原子个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若有几种元素在反应式两边同时出现奇偶数时,从出现次数最多的那种元素开始,将奇数配成偶数。然后,以该化学式和所配化学计量数为依据,找出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配平化学方程式。, 观察法: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找出一种比较复杂的或元素在物质中出现的次数比较多的物质,将它的化学计量数定为1,以此化学式为准

14、,来确定有关其他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8.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设未知量,求什么就设什么; 正确完整地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合,标在化学式下面;, 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量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的下面;, 列比例式; 简明地写出答案。,9. 题型: 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根据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二、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1.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2.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比较如下表所示:,金刚石 石墨,物理性质 外观 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系鳞片状固体,光泽 雕琢后

15、有光泽 有金属光泽,硬度 最硬(天然存在) 较软,导电性 不导电 良好的导电性,用途 钻头、玻璃刀、装饰品 铅笔芯、电极、润滑剂等,3. 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等均是无定形碳,主要是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的。, 木炭:木炭的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吸附气体或溶液中的色素。可用来作为冰箱的去味剂。木炭经水蒸气高温处理可以得到更大表面积的活性碳。, 活性炭:它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可用在防毒面具里吸附毒气。, 焦炭:用于冶金工业,作还原剂。, 炭黑:用于制造油墨、油漆、鞋油、橡胶工业的填充剂等。,4. 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

16、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稳定。可应用于材料科学、超导体等。,5. 碳的稳定性:碳原子内质子数为6,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 4 ,最外层有4个电子,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时比较困难,所以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6. 碳的可燃性: 碳与充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碳与不足的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放出热量。,7. 碳的还原性: 在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取氧化物中的氧,表现出还原性。CuO+CCu+CO2,8. 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反应观点讲:, 氧化还原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17、叫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得到氧的物质是还原剂。, 氧化性,还原性。在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叫氧化性,夺取氧的物质所具有的性质叫还原性。,9.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时,因反应速率适中,原料廉价易得,所以普遍适用此原料制二氧化碳。,【特别注意: 不能选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得不到纯净的CO2气体。, 不能选用硫酸,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浮着在碳酸钙的表面上,阻止了反应继续进行。, 不能选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因为反应太剧烈,产生的气体难以收集,反应速率

18、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和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反应物质量分数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反之,则越慢。】,10. 如何检验CO的存在:取少量物质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原物质中有CO。,11. 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收集方法:,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反应原理; 反应装置; 验证气体。其中最重要的是装置的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主要考虑生成气体的物理性质(溶解性、密度大小)。,12. 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步骤: 检查反应装置的气密性;, 装入大理石,塞紧塞子、发生装置中导管刚伸入试

19、管内;, 把反应装置固定好;, 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至浸没漏斗末端;, 收集气体,导管末端插入集气瓶底部;, 检验是否集满。,13. 二氧化碳气体的检验与验满:, 检验: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是否是CO2 。方法是将被检验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CO2,否则不是。, 验满: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否则未满;或把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棒靠近集气瓶口,若变浑浊,证明已收集满,否则未满。,14. 二氧化碳, 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能溶于水,大约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 。, 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向滴

20、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盛水试管中通入CO2 ,试管内液体变为红色。这是因为CO2与H2O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对上述试管加热,溶液又由红色变为紫色,且产生气泡,说明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实验室内不储备碳酸,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后者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两者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这是因为CO2与 Ca(OH)2反应生成了CaCO3沉淀。另外,用熟石灰Ca(OH)2 抹墙日久渐白,也是因上述反应而造成的。, 干冰:是固体二氧化

21、碳。在一定条件下(加压和降温)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升华时能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可作制冷剂,在高空中撒“干冰”,由于“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水滴,形成了雨。, “温室效应”的产生:因为能源消耗(燃料燃烧)增多,森林遭到破坏,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上升,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CO2、臭氧(O3)、甲烷(CH4)和氟氯代烷等。, “温室效应”产生的危害:可是全球变暖,能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地区,也会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二氧化碳的用途:见下表,(表一) 二氧化碳

22、的用途,CO的性质 用途,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用了灭火, CO+ HO 淀粉+ O,光合作用, 用CO、HO、NaCl等生产纯碱(NaCO) 化工原料, 干冰升华吸热 制冷剂,如人工降雨等,15.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表二),颜色 状态 气味 水溶性 密度,物理性质 无色 气态 无味 难溶于水 比空气略小,但接近空气密度,16.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一氧化碳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生成,这是检验一氧化碳的方法。,17. 一氧化碳的毒性与解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CO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氧气不能很好地与血

23、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而窒息死亡。轻微中毒者应立即撤离中毒环境,呼吸大量新鲜空气或吸氧气,病情严重者,进行人工呼吸并急送医院治疗。,18.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CO能与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反应,从中还原出金属来。,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1. 燃烧条件:可燃物、氧气、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 灭火原理: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一下。,3. 灭火的方法: 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出大量的CO和泡沫粘附在可燃物上达到隔绝空气的目的。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干粉灭火器:用压缩CO吹出干粉(主要含NaHCO)来灭火。除

24、扑灭一般可燃物外,可扑灭油、气引起的火灾。(反应式:2NaHCONaCO+ HO + CO),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将CO压缩在小钢瓶中,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可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火灾。,4. 可燃物的爆炸:爆炸指的是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地燃烧,使其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提示:爆炸有两种,即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爆炸也是燃烧的一种形式。】,5. 燃烧的规律: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有关,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充分越剧烈,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有关。,6. 燃烧爆炸与缓慢氧化的关系:,

25、两者不同点:燃烧是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缓慢氧化不发光、不剧烈甚至不易觉察。, 两者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两者关系:缓慢氧化引起自燃。其中爆炸是燃烧的一种形式。,7.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易燃物质:一般来说指的是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火可以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常见的有硫、磷、酒精、液化石油气、氢气、乙炔、沼气、食油产品、面粉、棉絮等;, 易爆物:指的是那些受热或受撞击时容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在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应注意下列事项:,对厂房和仓库的要求:与周围建筑物间有足够的防

26、火距离,车间、仓库要有防火、防爆、通风、静电除尘、消防器材设备,严禁烟火,杜绝一切产生火花的因素。,容器要求:要牢固、密封、标志明显且要注明物品名称、性质、注意事项。,存放要求:单存、单放、远离火种、注意通风。,运输要求:轻拿轻放、勿撞击。,工作人员要求:严禁烟火、人走断电、经常检查、认清图标。, 一些安全常识的图标:详见全解初三化学上册P331页。,8. 煤: 定义:煤是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它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有氮、氢、硫、氧等元素,以及少量矿物质。, 形成: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能源。, 性质:黑色固体,分为烟煤、无烟煤、褐煤、泥

27、煤等,具有可燃性。, 煤燃烧:有利的一面:煤燃烧时产生热量,这主要是碳元素与氧元素反应放出的;不利的一面:由于煤中含有C、S、N等元素,燃烧时生成了CO、SO、NO等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危害。, 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如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这个过程叫做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这样可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这就是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干馏过程及用途示意图:,煤,9. 石油: 形成:古代动植物遗体在地壳中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石油的炼制原理: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组分物质先汽化,从石油中分离出来,再液化,得到低沸点组分物质,在升高温度加热,沸点高的

28、组分又汽化,再分离出来,这一过程是物理变化,跟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原理是一样的。, 炼制产物及用途,石油,10. 天然气(俗名沼气、矿坑气):, 主要成分:是甲烷(CH),是混合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化学性质:可燃性。CH燃烧的现象: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2CH+ 2OCO+ 2HO,【提示: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甲烷的纯度。】,11. 海底“可燃冰”:它是一种甲烷水合物(CHxHO),是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且储量很大,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生能源。,12. 酒精(学名叫乙醇,化学式为CHOH

29、), 构成:它是由高粱、玉米等绿色植物的籽粒经过发酵、蒸馏得到的。, 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OH+3O2 CO+3HO。, 用途:它属于再生能源,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在汽油中加入适量酒精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车用乙醇汽油:将乙醇液体中含有的水进一步出去,再添加适量的变形剂可形成变形燃料乙醇,将其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乙醇汽油,这种燃料不仅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和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城市正在逐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13.

30、氢气: 性质:无色无味,最轻的气体,有可燃性,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化学方程式为:2H+ O= 2HO, 氢能是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作为能源放出的能量远远高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1g氢气完全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是1g汽油释放出的热量的3倍。, 氢气作为未来能源的三大优势: 来源广泛,可由水分解制的;, 燃烧时发热量高;, 产物是水,无污染。, 在实验室里,常用锌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 + HSO= ZnSO+ H,12. 放热现象: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等,这称为放热现象。,13. 吸热现象: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合,氯化铵的分解等,这称为。,14

31、.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 生活燃料的利用:做饭、取暖等;, 利用燃料产生的热量:发电、陶瓷、水泥、发射火箭;, 爆炸产生的能量:开山炸石、拆除违规建筑;, 食物在体内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维持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15.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或氧气);, 燃料和空气(或氧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16. 燃烧不充分的缺点: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CO等物质,污染空气。,【提示:控制燃烧反应,使燃料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四、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初三化学下册),1.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2. 金属的物理性质

32、: 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在室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是固体。, 不同的金属又有各自的特性。,3. 合金:是在金属中加热融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是混合物。,【提示:金属在熔合了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后,不仅组成上发生了变化,其内部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引起性质的变化。合金的很多性能与组成他们的纯金属不同。】,4. 铁合金:铁合金主要包括生铁和钢,它们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生铁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钢与生铁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良性能,易于加工,用途更为广泛。,5. 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

33、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性质:优异的耐腐蚀性,对海水、空气和若干腐蚀介质都很稳定,可塑性能好,强度大,密度小,又称亲生物金属。, 用途:喷气发动机、飞机机身、人造卫星外壳、火箭壳体、医学补形、人造骨、海水淡化设备、海轮、舰艇的外壳等。,6. 置换反应:它们的反应物是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7.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比较表:,特点 举例 简单表示,化合反应 多变一 C + O CO A + B + A,分解反应,一变多 2HO2HO + O,AB + C + ,置换反应 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化合物 Zn + HSO= ZnSO+ H A + BCB

34、 + AC,8.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五元素一句”记忆方法: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9.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用金属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一般不用很活泼的K、Ca、Na等,因为这些金属常温下和水发生反应,而不能置换盐溶液里的金属。Fe参加与酸或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生成物中铁元素为+2价。】,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10. 几种金属与氧气发生的反应:, 镁与氧气的反应,

35、常温下(在空气中) 点燃时(在空气中),现象:银白色镁条表面会逐渐变暗、生成白色固体。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Mg + O= 2MgO 化学方程式:2Mg + O 2MgO,说明:常温下,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 说明:由于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可用镁做照明弹。, 铝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在空气中) 点燃时(在空气中),现象:银白色的表面逐渐变暗,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化学方程式:4Al + 3O=2AlO 化学方程式:,4Al + 3O2AlO,说明:常温下在空气中铝发生缓慢氧

36、化,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警示:做该实验时,集气瓶底部留下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燃烧的铝片不能靠近集气瓶内壁,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铁与氧气的反应, 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很难与氧气反应 铁丝在氧气中点燃, 常温下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会生成暗红色比较疏松的,物质铁锈(主要成分FeOxHO)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化学方程式:3Fe + 2O FeO, 警示:做该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要留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燃烧的铁丝不能接触集气瓶内壁,防止熔融物炸裂集气瓶。, 铜与氧气的反

37、应,铜在常温下干燥的空气中几乎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铜再加热时,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能与O、HO和CO,反应。,现象:红色表面生成一层绿色物质。 现象:铜丝表面逐渐变成黑色。,化学方程式:,2Cu+ O+HO+CO=Cu(OH) CO 化学方程式:,2Cu+ O2CuO, 金、银等金属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提示:酸一般指盐酸和稀硫酸,硝酸和浓硫酸不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因为这两种,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11. 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伴随的现象及反应:,金属 现象 化学方程式,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稀硫酸,镁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试管壁发热,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并且产生淡

38、蓝色火焰。,Mg+2HCl=MgCl+H,Mg+HSO=MgSO+H,锌 反应比较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仍为无色,试管壁发热,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并且产生淡蓝色火焰。,Zn+2HCl=ZnCl+H,Zn+HSO=ZnSO+H,铁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生成的气体能够燃烧并且产生淡蓝色火焰。,Fe+2HCl=FeCl+H,Fe +HSO=FeSO+H,铜 不反应 ,12. 矿石:在工业上把能提炼金属的矿物叫矿石。,1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材料 仪器:铁架台(2个)、硬质玻璃管、单孔橡皮塞(2个)、酒精灯、试管、酒精喷灯、双孔橡皮塞、导气管。, 药品:氧化铁粉末、澄清

39、石灰水、一氧化碳气体。,实验,步骤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装入药品并固定;, 加热前,先向玻璃管内通入CO气体,赶出空气,防止CO不纯加热时发生爆炸(通);, 再点燃酒精灯,给氧化铁加热(点);, 还原结束,撤走酒精灯停止加热(撤),继续通CO至试管冷却(通);, 停止通一氧化碳;, 尾气处理:因CO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在空气中,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将CO燃烧掉转化为无毒的CO或收集备用。,现象 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化学,方,程,式 (第一次反应) FeO+ 3CO2Fe + 3CO,(第二次反应)CO + Ca(OH)= CaCO+ HO,(第三次反应)

40、 CO + O CO,实验装置图:,14. 工业炼铁: 原理:在高温下,利用还原剂(CO)将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和空气 主要设备:高炉, 冶炼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C + O CO CO+ C CO, FeO+ 3CO2Fe + 3CO CaCOCaO + CO CaO + SiOCaSiO,【提示:石灰石的主要作用是将矿石中的二氧化硅转变为炉渣。】,15.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为:, 将含杂质的物质质量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纯物质的质量 = 含杂质物质质量纯度,【物质纯度=100% = 1 - 杂质的质量分数】, 将纯物质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41、, 将计算得到的纯物质质量换算成含杂质物质质量。 含杂质物质质量=,16. 金属生锈的条件:是金属与氧气和水接触。,【提示:在做金属生锈的对比实验中,经常使用蒸馏水和干燥剂;,蒸馏水的作用是防止水中有氧气,影响实验效果。, 干燥剂氧化钙是防止试管内有水影响实验效果。】,17. 防止铁锈蚀的方法:,具体方法: 保持铁制品的洁净和干燥; 在铁制品表面制成保护膜。,物理方法:涂油、刷油漆。,化学方法:电镀其他金属或通过化学反应在铁制品的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18. 除金属表面锈的方法: 物理方法:刀刮、砂纸擦;, 化学方法:铁锈在酸里生成可溶性的化合物,酸洗时酸不能过量。,19. 保护金属资源的方

42、法: 防止金属腐蚀; 金属回收利用; 寻找金属的代替品;, 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严禁乱采乱挖。,第九单元 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特征: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一部分组成和性质完全形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3. 溶液的组成: 从宏观上看,溶液, 微观上看,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匀扩散到溶剂分 子之间。,溶液、溶质和溶剂之间的量的关系: 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 溶液体积 溶质体积 + 溶剂体积

43、,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名称后加溶液,即溶质在前。如食盐水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若是固体或气体与液体相互溶解成为溶液,一般习惯将固体或气体看作为溶质,液体看作为溶剂。, 若是由两种液体组成的溶液,一般习惯上把量多的看作为溶剂,量少得看作为溶质。, 其他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时,无论水量得多少水都是溶剂。,【说明: 一般水溶液中不指明溶剂。, 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分散在溶液中的生成物。, 溶质和溶剂是溶液所特有的概念,悬浊液和乳浊液中不存在溶质、溶剂。】,溶液和浊液(包括悬浊液和乳浊液)的区别:见下表,项目 溶液

44、悬浊液 乳浊液,分散在水,里的物质 溶解性 溶 不溶 不溶,状态 固、液、气 固 液,分散在水里的粒子 分子或离子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许多分子的集合体,外观 透明且均一 浑浊、不均一 浑浊、不均一,久置后发生的变化 不变(稳定) 沉淀 分上、下两层(不稳定),应用 动植物摄取营养一定通过溶液才能吸收 可湿粉剂农药,相同点 都是混合物,7. 溶液的用途: 在溶液中进行化学反应比较快,有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缩短生产周期。, 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是溶液,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 浊液在医疗上也可做注射和口服药,在农业上喷洒受病虫害的农作物。,8

45、. 乳浊液:我们把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叫乳浊液。,9. 乳化现象:在乳浊液中加入洗涤剂以后,油虽然并没有溶解在水中,但这时形成的乳浊液却能均匀、稳定地存在而不分层,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乳化”并不是溶液,只是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于水中而不聚集。,10.乳化剂: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阻止小液滴相互凝结,这个稳定剂就是乳化剂。,11.乳化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洗涤:用乳化剂(洗涤剂)可以将衣服上、餐具上的油污洗掉。, 农药的使用:将农药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后,再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可制成的透明液体叫乳油。, 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肥皂、洗洁精等。

46、,12.物质溶解在水中发生两种过程及热量变化:, 扩散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是物理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 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降低。, 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是化学过程,放出的热量大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提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没有明显差别或差别不大时,温度改变不明显,溶解的热现象就不明显。】,13.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14.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还能继续溶解

47、的溶液。,【提示:理解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概念时,应注意:,首先应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其次应明确“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概念中的“不能”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达到了最大限度;不饱和溶液概念中的“能”则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该物质的量还没有到最大限度。】,15.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提示: 此转化条件对大多数固体物质来说是适合的;, 熟石灰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最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6.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说来,当温度一定时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不在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继续溶解,则说明原溶液不是饱和溶液。,17.浓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