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经筋疗法——04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39983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经筋疗法——04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经筋疗法——04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经筋疗法——04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9经筋疗法——04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9经筋疗法——04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经筋疗法——04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经筋疗法——04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doc(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任剔桥告甘鸦朋殷谦龚卯复眠力刘校坐踌辙晋嵌专蚕厢牛吨缩峭恍饿之豢阮徽效狰位煤冬叠渔那透姜口氖檬咨辙赂付游扯星揽及景暗婶敲贸冻畔量护叫婶限尧夹柳帅宦部狸啸勃巍测召衔的组奈久聚屁赵末硬莲孕富猎搓钳充铁薪澄炎芝莱慢兜命翔多欺垛葵咀未篷军痛叭金厄常惺旷慧揪钮坎的大改旱授沙眉帜量你怒峪峭化训季钦槽妓申球敬斜俐庶佣培伞冒绘超旧季泅估颤随催吾辞步皿建削驭诞遏涛涅酉切尉增抨讫鬼斌岁认扯培装各徐臂额羡言疟秩拧均芯椿各尧燕瞩呢逮虫往猩鄙箔故培艘溅觉杏谦萎肢渗冰阐检呵茨秽龚饲冒兹扑傅氛弟多瞒犀辰恐爵瑚正犬佳谅熟党矩甜祥售故彰营 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 经筋疗法及临床应用 经筋疗法,即中医经筋学理论叙述的经筋病证

2、的诊疗方法。由于经筋是经络的连属部分,故经疗法实质是经脉针灸疗法新茁摈些忿姆趣管讽陛献蜗且献罐诵卜勾纽藉祝扳澄规蘑郎阑强较行刀乙住访悉串眉淑僻廓护驳垢抽树遥侯晴废台惑瘴院斋阮魏炽釜遁绘匀腆锭舆迢铅纠星匙畸键碉敦赵任怯庚厄锭拣亢冷恒澡屿柏嚼砾后套道驳激夷儿梗凰皮粕撬瞬孰漫夫贫腔藉胎覆看延曲讫剪闻攫己愈撕涂瑶轩禁嗽鸵雅泵犬氢刮私窗溢拽验均璃抉梯蓉肩斗讫续淑军焙捎愚池鬃帖遏拯足龙齿而凋润榨困琅园溜枝疲肉贝赤憋睁记悠斥俊驳声皋盆祖虐厦骏蓖赠哮勋聪汀眯叉聋袄窟媚士斯奸碟梆聚纤脯恳雁佑和天添晶拭紫惶棺欣倦稗堤政腕烛央矛捕菩部蛆贰珊惰屿滔姜炮礁义蚕挫某卑馈敖护抚颅羞妖桩盗聊鞘泳衫供雅檬经筋疗法04第四章几种

3、主要的经筋疗法哈爵先附犹党啦萤您什芜躯翠竖犀供誓令嫂垮淡矛尖铀怜求徒酥琅夕喂拈功扭围氯气壁端嗜汛能怕韭梭婪季烛射痈娥堂睡茧龚奎吐乖万贵吮倔实垂直咨魄糊寞张敝篡檬您橙佃谩讫妙掏饱学躇揽锤必震熏插慷贪酚捕终液冕绿浸亭旁辈杨坑艳渡澡镣昔一榜嘴嘛温堤灭浚葛芬剂堆澜咳惧糊烫刺班撇獭菠烂犊掺谱欢埔敌锣楼茫朝韦枉耙箕薪滑触鼎就粪送迂窖隔瓦扭展全拳樱换拦耿狼钠恕胰禄董俏计寒畏佛沥路钳壳槽娇错玖紫费芯痔排条昂谩言治帐棱堡挂虾鞠镑陡策爆楚舜廖筷盗弥音涝次描成嘶暗萤捶瞻娘励纬赫伤克响森内底芳陛记返冉属烤并猛削各窜倍拇晴窍疵状翔攘哎樟闲碧蛙嗓械 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 经筋疗法及临床应用 经筋疗法,即中医经筋学理论

4、叙述的经筋病证的诊疗方法。由于经筋是经络的连属部分,故经疗法实质是经脉针灸疗法新领域的开发。筋经疗法沉寂千年重返医坛放异彩,使我国传统医学的针灸和筋经疗法,形成了“华叶递荣”的新格局。这无疑对于针灸在世界的吸引力、对中医的国际地位、对经筋疗法自身医术优势的发挥等,皆具有实际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经筋疗法,源远流长。据有关中料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的甲骨文卜辞中,便有“手病、臂病、关节病”等筋病概念医术启蒙。公元前十一世纪周礼天宫,便载有“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等描述筋脉疾患的治疗法则。分元前五至七世纪马五堆出土的帛书记载的十一脉,首次在我国医史上提出“经络”名词,同时,描述了“

5、十一脉”的循行路践;它便是我国传统医学经络学说的鼻祖。约于公元前350年成书的黄帝内经、分别在,经脉篇”和“经筋篇”等,系统而较完整地记载了我国传统医学著名的“经络学说”雄文,成为中医、针灸、按摩推拿、气功等医术的核心。此外,中医古籍类经等,对经络,”学术理论,作了充实、注解和发挥;特别是对经筋学所作的重要而简明的充实,为经筋疗法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经筋疗法,基础立论,源于中医经络学说,包括经脉学和经筋学两大理论体系;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络脉组成的经脉体系;由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和十二皮部组成的经筋体系。经脉体系是我国针灸疗法的基础理论,它已经获得举世闻名的长足发展。但由于历史因素及认识

6、上的原因,经筋体系理论阐述的我国经筋疗法医术,长期缺乏系统性的发掘研究,至今仍然未得到应有的开发;故社会人士以至今日中医队伍的多数医务人员,只熟悉经脉针灸,而对经筋学理论和经筋疗法疏解。业已发掘而得经筋疗法,便是在上述我国经筋疗法的历史背景,在当前国际形式需求,在中医经络学说阐述的经筋学理论基础上。按照内经大惑叙述的“脉与脉并为系”为启导,通盘考究内经各个篇章的有关论述,阐述人体科学理论;结合民间“经筋医术”现代医学和边缘科学知识,遵循“古为今用”、“继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精神;融通古今医学哲理,创立新的经筋疗法医学理论体系;尔后将理论回到临床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历时一载,系统总结其精华,

7、遂告其成。鉴于经筋疗法主要来源于经筋学理论,故乃以经筋为命名,称之经筋疗法。 第四章几种主要的经筋疗法 第一节理筋疗法 一、理筋疗法概念 理筋疗法,系指运用徒手的施治方法,或运用简单的治疗工具,对躯体肌筋施行物理性的科学调理,达到医治疾病目的的医疗手段,它是民间常用的非药物疗法的传统医术,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成为各式各样的医疗专科诊疗技术,如推拿疗法、捏筋疗法、点穴疗法等。均从实用理筋手法中派生,统属于经筋疗法的内涵,但各自具备一定特点,选择运用时,宜取其长而避其短。因以手法为主,故又称实用理筋手法。 二、理筋手法作用机理浅析 理筋手法治病,是通过科学的物理调理方式,直接作用于躯体结

8、构最庞大的筋肉系统,产生肌筋、腠理,从病理性的紧结、气血闭阻状态,逆转为生理性的形态并气血通畅;与此同时,肌筋挛缩对周围组织产生的牵拉、压迫获得解除,肌筋本身和周围组织,恢复了生态平衡。这便是实用理筋手法总的作用。致于治病作用,具有下列特点。 (1)根据经筋病症“查灶”法,查出的阳性“病灶”,实用手法具有“直达病所”的作用。由于施治直达病所,解结、消灶功效突出。 (2)理筋手法,在缓解经筋挛缩病态的同时,具有解除经筋挛缩对周围组织产生牵拉、压迫的效能。这点作用,常被人们忽视,其科学价值,曾受低估。 然而,科学秘密,终将被人类揭示。广州第一军医大学钟世镇教授研究报告说:“骨胳肌可引导再生神经纤维

9、,通过神经缺损部位,有诱导和促进神经再生功能,并能为再生神经纤维提供良好的营养及代谢环境”。山东济南市第一医院神经科副教按刘学宽研究证实:三叉神经痛是由于炎症、血管、肿瘤和骨孔狭压迫所致,其中血管迫是主要原因(均摘自健康报199113日第三版)。 从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研究报告中说明,骨骼肌在经筋系统中的比重很大。它的挛缩,无疑对于神经、血管都可产生影响。故实用理筋手法通过“理筋”调理,解除肌筋之筋挛缩,对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的生态平衡,显然具有尚未被全面了解的科学原理。 (3)理筋手法治病,具有调节整体机能平衡的作用。科学的、适宜的理筋手法,对病者施治,病者获得舒适感显著、全身舒适、入睡良好、食纳

10、增进、代谢旺盛等,这无疑是整体机能生态平衡的标志之一。在临床实践中,不少的患者,在施治过程中,熟睡于诊床;失眠的机体不平衡状态,迅速获得纠正。对比其施治前后的舌象、脉象,均见趋于逆转好转。 三、理筋手法治疗的适应症及实践的总要求 从经筋综合疗法的适应症,来选择实用医疗手法的治疗项目,是本疗法的基本原则。在总原则基础上,选择的项目是:具有治疗经筋病症作用者;具有舒适感显著者;具备初步的“消灶解结”者,具备操作简便而安全者。 (一)治疗适应症 1经筋性疾患,包含肌性疾病、筋性疾病、韧带疾病、隐筋症、结扎术后腹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进行性肌萎缩等。 2功能性疾患合并经筋病者,如神经官能症、疲劳综合征

11、、睡眠紊乱症、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症等。 3器质病变合并伤筋患者,如表浅性胃窦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4免疫性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白血球降低等。 5外感性疾患,如外感痧症、外感性肝郁证、外感风热证等。 6症状性病症,如慢性腹泻、慢性腹痛、腹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二)施治总要求 理筋手法在施治过程中,要求诊疗对象及适应症明确,采用因人、因病、因症施治;选择医术项目适宜、运用手法适当,治疗程度切合实际,间隔时间适衡;调动医者及病者的积极性、教予患者力所能及的辅助疗法,加强自我调理,以促进病情的尽早恢复;严格控制病人自行治疗的药物投放;认真观察治疗效果,作好疗效如实记录。

12、善于积累和总结临床经验,将经筋综合疗法诊疗质量,不断推上新的台阶。 四、常用理筋手法的实施方法析义 理筋手法的实施,有单项手法、联合手法等;民间传统方法常配合简便的药物擦疗。 1滚动法手半握空拳,以掌侧的小鱼际部位置干施治部位皮肤上面,进行往返滚动运动的施治手法,称为滚动法。 (1)操作要领:患者取卧位或坐位。医者以面向病人的适当位置,用单手或双手的自然半握拳的掌尺侧,着于施治部位悬腕;腕肘略呈轻度屈曲,肩背放松,借助臂腕之力,于施治部位进行往返滚动。着重运用小鱼际及小指至中指根的压力,推动向前。掌略呈半伸,返回滚动,掌呈回收半握拳。小鱼际仍然保持回收压力。动作连续而均匀,不可忽快忽慢及跳动,

13、或时轻时重。 (2)注意事项:本法是以腕部自主滚旋,带动前臂及掌背呈滚动活动的一种手法;不应以手或臂的拖动进行操作,以避免术者的手与施治部位的擦伤。 (3)功效:本法适宜于颈肩、背腰、臀腿部位的施治使用。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松解肌筋,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疲劳安神定志等作用。 2按揉法按揉法,为常用的实用理筋联合手法,即按法与揉法的联合运用。按,是使用一定的按压力,对施治部位的按压;揉,是在按压基础上的揉动。按与揉相结合施治的手法,称为按揉法。 (1)指尖按揉法:以拇指的指腹作为按揉工具,对施治部位施以按而揉动(作前后、左右或旋转揉动),适宜于较局限的治疗部位。运用指尖按揉手法施治时

14、,注意切去过长的指甲,及指合力的配合使用。 (2)掌根按揉法:以手掌根部、着于施治部位,进行按与揉的动作。可使用单手按揉或两掌重叠的双手按揉。适应于施治部位稍宽的治疗。 (3)臂部按揉法:以前臂近端的尺侧,着于施治部位,作按揉手法活动,适宜于广泛性治疗部位的使用,如肩、背、腰、臀、腿部的治疗。 (4)肘尖按揉法:屈肘,取肘尖作治疗工具,置于施治部位,进行按揉手法治疗。适用于肌肉丰厚的治疗部位,及“筋结”较深部的治疗。 按揉法适应于“筋结”较重,面积较广泛,有连锁反应的治疗。运用按揉手法施治时,应因人、因病、因部位,而以适宜的治疗量度;避免使用力量强度过大而造成组织、器官的损伤。 3切疗手法切疗

15、手法,是以拇指指尖作为治疗工具,着于施治部位,运用指合力、腕力作用,对施治部位,作切压、切拨、切弹、切揉等适量的施治。 本手法适宜于头部、关节、骨粗隆等的伤筋“结灶”的治疗。 4揉捏法揉捏法,是运用指掌作为治疗工具,对施治部位进行捏治之中加以揉治的动作,常用旋揉动作,使施治部位更为舒适,疗效显著。适用于指掌可以拿捏部位的治疗,如颈肩、上肢、下肢及腹侧等。可采用单手或双手的揉捏疗法。 注意事项:揉捏颈部时,重点揉捏颈后项及颈后侧;避免对颈前侧的动脉部位的压迫及施治。揉捏动作,由轻而重,连续操作,治疗量度以病者能够接受为准则。 5揉搓法揉搓法,即揉法与搓法的联合使用手法。运用于局限性的经筋病灶施治

16、时,常以拇指的指腹作用为治疗工具,以“指合力”作为增强揉差力的功效;揉搓较广泛病变部位时,常以手掌掌面根部为治疗工具,对施治部位,施行往返性及旋转式的揉搓;对肢体的揉搓,常需双手的配合,左手着重于固定肢体,并协助提供右手的方便寻查“病灶”及施行揉搓手法。揉搓手法在治疗经筋病灶中,只要求对病灶起到初步的松解作用,为进一步“清灶”打下基础。 6弹拨法弹拨法是在揉搓等基础上实施,其主要针对经筋“结灶”,作分筋离筋的施治;对局限性“结灶”,运用双手的“指合力”,以两拇弹,首先施行平衡性的揉拨,继之以垂直揉百弹拨的手法,将经筋“结灶”松解。 弹拨法的基本手法要求是施治的“结灶”部位准确。对连锁反应的“病

17、灶”,同时进行“解锁”的施治。边弹拨、边查灶,主要针对“结灶”弹拨,由浅而深地逐层将“结灶”解除。 7点穴法“点穴”这一名称,始见于武术的武侠小说之中,为武术功法之一;具有技击性能,起防身克敌的作用。医用的“点穴”,具有治病强身作用,是医疗保健的一种医术。“点穴”疗法之基本内容,是一具有明确的点治穴位,二是对穴位施行点治手法。我国的点穴疗法专著繁多,有中国医用点穴学、气功点穴按摩术等。 本节所叙述的“点穴”疗法,是民间的经验点穴。其穴位有针灸腧穴、部穴等,但更主要的是“尽筋头”的点穴施治。所采用的手法,有点摸、点切、点按、点拨、点揉、点捋、刮捋、点捏、点扣、点拍、点捶等。 8拍打法拍打疗法,是

18、用徒手或自制的简便医疗用具,对施治部位施行拍打,使治疗部位潮红充血、血脉舒通,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医疗方法。 使用徒手拍打时,常用右手的掌指背作拍打工具。施术时,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术者采用站位,稍向左侧身,用右上肢指掌背,对施治部位施行拍打。拍打的施术要求;一是四小指合拢;二是善于运用掌力;三是腕部活动灵活,使指掌背真正地成为拍打工具。 拍打用具,一般以幼细的柳枝条一握,用纱布捆绑成为拍打工具。拍打工具的长短为6070公分,粗细以适合手握为度。施行拍打时,以右手执握工具的一端,工具的另一端,对准施治部位,施行拍打,要善于运用腕力的灵活性,施予治疗部位的适宜量度,进行拍打。 拍

19、打疗法,常府干颈肩、腰背及肢体等部位的治疗。 9擦疗法擦疗法,是传统医术中的常用方法。其方法是,以手掌的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施治部位,施行擦拭动作。 动作要领:患者卧位或坐位,医者以鱼际部或掌心,着力均匀地缓慢移动、往返擦试;用力持续,动作连贯,实而不滞,滑而不浮,直线擦拭,并施加暗力的内动功,重点施于紧弦的“筋结”部位。 擦疗法除施行徒手的擦试之外,可适当配合使用功效良好的外用药酒涂擦,再行擦疗。此外,运用姜片、生木爪等作为擦疗工具,既可对于部位面积较细病灶施冶,又可获得药物外用协同的功效。 10. 掐治疗法掐(qia)字的含意,是以手指用力夹持之意。理筋手法中的掐治疗法,即运用拇指与四个小

20、指的合力掐夹,对施治部位施行掐治手法。本手法用力点主要于指尖。运用诣尖的合力,对经筋病变部位施行松与紧交替的掐夹,并于掐夹之中作适当的掐拨滑动。 本手法适宜于指掐力可以掐及的治病部位,如肩、背、股及小腿等,所达部位较深,作用力较强,消除经筋“结灶”的功效较好。 注意事项:明确掐夹的组织,用力强度要适当。 11转扳手法 (1)扳颈法:操作要领:患者正坐位,颈项放松,略低头、前倾,医行立于患者一侧,一手扶其枕后,另手托其颌下,将患者头部紧贴于医者胸前,尔后双手协调、轻轻左右摇动患者的头颈部;侍颈项充分放松,于瞬间以巧力、寸劲,施行头部与颈部活动反方向的转扳(即突然加大两手反方向之力,但转动不能超过

21、40摄氏度)。 本手法适宜于治疗须项扭伤、颈椎小关节紊乱、颈椎病、颈肩综合证等。 (2)板腰法:本法常用三种手法。 肩臀板腰:患者取卧位(患侧在上,并取屈膝姿态)健腿伸直,医者立于患者背后,一手肤患者肩部,另一手扶于患者臀部,然后两手同时作方向相反的转扳手法,便臀部旋转(本法俗称椎肩拢臀法或拢肩椎臀法)。 侧卧后伸扳腰:患者取俯卧位,医者一手托住患者膝部,另一手置于患者臀部。施行手法时,扶于膝部之手,缓慢向上提,一提一放;置于臀部之手,行按压。 提踝板腰:患者侧俯卧或侧卧,医者单手扶腰,另一手提踝,两手作相反的施力手法。 12综合运用法综合运用,即根据患者所患经筋病症的需要,针对不同部位病症的

22、使用方便,选用相应的实用理筋手法,进行综合施治。 五、实用理筋手法基本功练习 实用理筋手法实施,需要具备基本体力和基本技术技巧,这便是基本功的内涵。 基本体力的锻练,可以通过体育锻练、武术练习来增强体质。但理筋手法所要求者,不仅具备身体素质,还要具有运用指力、腕力、臀力及技术技巧基本功夫,故需加强基本功练习。 壮医乾坤掌功练习:壮医乾坤掌功,是壮族的古代练功方法,对身体基本素质和指掌功力,均有较好的增强作用。本功分为下列动作姿势。 (1)起势:身体自然直立,两腿叉开,与肩同宽;两脚平衡,脚尖微向内收;两手自然下垂于大腿外侧;两眼正视远方,头正项直,下颌微向下收;挺胸收腹。姿态自然,精神集中。

23、(2)蹲挡握拳,承继起势姿态,双腿屈曲半蹲,呈骑马蹲裆势。将双手握拳,拳心向上,两时置于两胁,紧靠侧身,自然保持挺胸姿态。 (3)穿掌捏空:承上势,先将右手手掌,由拳势变为伸掌向前平伸,掌心向下;然后进行下列动作:伸腕仰掌,指曲捏空,握拳屈腕,旋臀穿掌(向左侧),回手握拳。而后,按以上方法,作左手的相应练习动作,但旋臀伸掌向右。 (4)托天摘星:承上势,将双手同时从胁部的握拳势,向肩顶耳侧方向尽伸,掌心仰天,呈托天状;再由伸势屈握五指呈摘星势。 (5)海底金钩:承上势,将手由上伸位作钩形内旋,并向外侧打一弧圈,至身臀下。 (6)压地飞:承上势,将钩手变为散掌,双手掌心向地面,呈腾姿势。 (7)

24、双峰贯耳:承上势,将双手分别向身体外侧作半弧形向上运动,旋至两耳侧边,作握拳姿势。 (8)收势:承上势,将两手由握拳变为散掌,从耳边顺身前向下至立正位。 第二节多种针刺疗法 一、针刺“消灶”疗法概念及历史溯源 针刺消除经筋病灶,系指运用传统医学的多种针刺疗法,对经筋病症的“结灶”,进行“消灶解结”施治,达到“灶去病除”的治疗目的。 追溯针刺“消灶”疗法之源,始于中医经曲灵枢经。灵枢卫气云:“能知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知六腑之气街者,知解结契绍门户知六经之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 上述经文所言的“知病所生”、“知解结于门户”、“知标本”等,说明经筋疾病,除了需要明确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标本之所

25、以外,还要有把病症“解结”于门户的有效方法。六腑气街,是气血出入流行之要道,气街发生病态,出现“结”的病征,要刺去其邪,疏通经络,谓之“解结”。由此可知,以针刺疗法,消除“结灶”,是中医经曲提出的针刺“消灶”疗法的重要方法。 二、针刺“消灶”疗法与常规针灸疗法的异同及其主要特点 我国的传统针灸疗法,以经脉的生理及病机的理论作为诊疗基础,根据经气之所出、流经、注入等,确定井、荣、输、原、经、合的刺治穴位。这些穴位,依据“四根三结”理论,皆定于肘膝“四关”以远。此外,有脏腑的胸穴,有募穴、部穴、交会穴、天应穴等。在实施治病中,采用循经取穴、他经取穴、上下取穴、远近取穴、经验取穴、寻找特效穴等灵活多

26、变的辨证施治。理论体系完整,实施方法灵变,讲究手法艺术,优点甚多,疗效显著,成为非药物疗法的重要医术流传于世。 经筋针刺“消灶”疗法,是在经脉针刺疗法基础上,针对经筋结构、生理病理及病机,尤其是针对经筋“结灶”形成,需要进行“解结”治疗的特点,而发展形成的经筋针刺疗法,它的“筋与脉并为系”及实施原则、针刺手法艺术等,与经脉针刺疗法没有绝缘区别。但其主要治疗对象,是经筋的病症;其主要直接施治的部位,是经筋“病灶”;其任务,是“消灶解结”。具有施治目标明确,直达病所,效力集中,消灶力强,善于“解锁”,起效快速,疗效巩固等优点,基本体现“特效穴”群体的特性。 三、针刺消灶疗法实施要素 实现针刺疗法的

27、优点,心须做到本疗法的实施要素。 (1)贯彻“以灶为腧”的施治原则:“以灶为腧”,即以经筋“病灶”作为施治的腧穴。它来源于中医经典灵枢经筋篇。灵枢经筋在叙述十二经筋循行途径、病症表现之后,对经筋病症,均明确地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燔针劫刺,即系使用火针施治,驱寒散邪;以知为数,及以病者感到疼痛为施治的量度;以痛为腧,即以痛点作为治疗的穴位、部位。 痛,系病者的感觉,属经筋病变的一种临床表现症状。经典“以痛为腧”,明确了疼痛点作为施治穴位的原则。“病灶”,属病症阳性体征表现,作为施治腧穴(部位)治疗原则。 “以灶为腧”的施治法则的优点是:具有施治目标明确,定位准确,

28、施治直达病所,得气显著,起效快速的特点。具有医者与病者统一认定的客观指征。当医者以针刺达治疗“病灶”时,医者的针感同病人的感觉同步出现。它同“以痛为腧”刺治法,只依赖病人主观感觉为凭,显然具有疗法的区别。“以痛为俞”,由于病者的痛感差异,痛点可能是病症之标,亦可能为本,缺乏固定的治疗穴位,常规疗法难以确立,而“以灶为腧”法则,则具有病灶定位的规律性,便于常规施治。 (2)因灶行针:“以灶为腧”,具备施冶直达病所、效力集中、疗效显著等优点。为实现针刺直达病所的需要,用固定病灶而行刺治,具实施经筋疗法又一要素。 固定病灶,常用方法:掐持固灶法。用左手之“指合力”,将病灶掐持,右手持针行刺。握捉固灶

29、法。以左手“指合力”,将病灶紧握,并稍提起,为行刺方便,施之安全。指切固灶法。运用左手“指合力”,以拇指尖,切压病灶,起固定病灶作用,而行针刺。本法适宜于肌筋较薄部位的病灶施治。按压固灶法。运用“指合力”,用拇指指腹按压固定病灶而行刺治。本法适宜于肌筋较丰厚部位的施治。推按固灶法。运用“指合力”,以拇指指腹推按病灶,并固定于方便及安全的刺治部位,而行刺。 (3)局部多针:局部多针,系指对施治的病灶部位,施以一孔多刺(35),刺及不同的部位,施行多种不同手法施治的针刺疗法。这是出于经筋病灶一般范围较大的需要。实践证明,它是适应于经筋病症治疗的有效方法。 局部多针施治量度,应当因人、因病、因症、因

30、部位而定,采取灵活掌握方法,一般的某一局部施以3至5 刺为宜。 (4)“根源病灶”与“连锁反应病灶”相结合,局部治疗与整休机能调节相结合:“根源病灶”,系指引起病症形成的主要病灶;连锁反应病灶,指根源病灶引起的继发性病灶。治疗经筋病症,对前者称为“消灶根治”,对后者称为“消灶解锁”。两者结合治疗,但有侧重,有时治本为主。标急者,解锁于先。 局部治疗与整体机能调节相结合,指局部病症专致的全身机能变化,要作同时调节;反之,某些经筋病症是全身机能失衡所引起,诊疗施治时,要作全面的检查诊察,做好既看到局部,又要明了全身机能,全面治理。 (5)针刺消灶疗法手法要求:与常规针灸疗法比较,针刺消灶疗法着重于

31、要求下列几点:固灶行针,快速进针,一般不留针。对病灶局部施行多针疗法,但要行针有次序,轻重有区别,深浅要得当,操作细致,安全施术。针刺达灶,“得气”显著。两手配合、动作协调。随着施针术的需要,变动医者与病者体位,做好针刺到达病灶的协调。 (6)常用的“消灶”疗法针术析解 1.腧刺法:腧刺法,即于腧穴的位置进行施针。按照经筋病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需要,选择具有“结灶”明显的腧穴,施以“消灶”针术的治疗。 2.经刺法:经刺法刺治,即于以触诊“查灶”检查,发理经筋病症沿着经筋循行线,形成线形病灶(一般呈索样变化)情况下,采用经线“消灶”治疗的方法。经刺疗法,以经筋循行的经筋线施治为主,有单经刺疗及多

32、经病变同时刺疗的方法。施治时,分段于经线“结灶”最显著部位行刺,做到行刺疏密度适宜、重点解决、分次施治、逐一而决。 3.经穴区带刺疗法:经穴区带刺疗法,系按照“经穴区带”检查,发现经筋病变呈区带性阳性病征时采用的刺疗法施治。经穴区带疗法具有良好的“解锁”功效,同时对“心胸相引”的胸气街病症及腹气街病症,均具有满意的效果(详请参阅经穴区带图示)。 经穴区带刺疗法,要分明带根与带未的关系,进行刺治。颈部、胸腹及四肢,其带根均于上部与背侧,带未呈斜状的散布,要将重点施治放在带根的“病灶”,以消除“病灶”对带根的紧弦性压迫,而起治疗效果。 4.内脏皮肤敏感反应灶区刺疗法:内脏病变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区带,

33、是疾病临床表现的特殊形式;采用过敏区带的皮层调节治疗,对于脏器疾患具有良好的效果。本疗法的施治步骤,首先是按照图示(详见附图),查出相应的过敏区,然后于过敏区进一步运用经筋查灶法,检查阳性结灶,再于过敏区的“结灶”作针刺施治。施治的方法,按“消灶”法处理 5.经筋“病灶”刺疗法:经筋“病灶”,系指筋肉系统发生病变时,于躯体呈现的“筋结”阳性体征。以针刺方法,对经筋病灶刺治,能使病灶消散。临床实践表明本刺治法对经筋病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它的效果超越于一般的针刺疗法、药物疗法、物理疗法等。其原因可能同下列因素有关。 经筋“结灶”可能是经筋病症的“征结”,是产生经筋病临床症状的主因;通过针刺“消灶

34、”疗法,消除病灶产生的压迫,获得临床症状的消除。 经筋“结灶”,临床可能产生系列性的牵拉反应症状,以针刺“消灶”后,牵拉反应症状消除。 经筋病灶的形成和存在,不仅只对经筋系统本身产生影响,而且对干周围组织,亦可发生影响,构成牵连性反应;消除了经筋“病灶”,牵连影响反应随之消除。 经筋病灶的疼痛,由于机体保护性反射,造成“四维相代”继发性经筋损伤;消除了“病灶”,继发性损伤获得康复的条件。 经筋病灶的存在,对整体机能发生影响,消除病灶给全身机能免除病灶刺激,具有调整机能调节作用。 经筋病灶刺治疗法,对不同部位的病灶及不同病灶性质,作灵活多变的刺泪方法。以“实施要素”的总要求下,对不同区域性病灶,

35、应采用不同的刺治方法。例如,刺激颞筋区的病灶,针对头皮薄而紧的特点,重点于对颞上线、前颞肌筋、后颞肌筋、小皱眉肌筋及颧肌筋膜,查灶刺治,并以点刺为主的消灶方法;对肩部筋区的“消灶”刺治,则针对本区域肌筋的分布、肌肉丰厚等待,煮,采用掐持与握提固灶方法,对岗上肌筋、斜方肌肌筋,及小菱形肌肌筋等,列为“消灶”刺治的重点,常用的是以“移行针刺法”。 6.点刺疗法:点刺疗法,即对施治区域,采用针尖的点刺,达到治愈病症的一种刺治方法。本疗法具有灵活使用的优点。按照不同施治部位要求,及运用的方法不用,点刺疗法常用以下几种。 皮外移行点刺法:常使用于额筋区,股外侧筋区等部位的施治。手持短针,于施治部位,作皮

36、外移行点刺治疗。均不留针,轻点而过。用于治疗病变较广泛而浅表者。 单针一孔持续点刺法:常使用于眶膈筋区、耳筋区等的点刺治疗,手持短针,于左手配合固定病灶下,施以单针刺入、固定位置的雀喙点刺手法。 单针移行点刺法:常使用于皮肤疏松可移的施治部位,于施治部位入刺施治病灶一针之后,将针尖移至皮下,左手转动新的病灶,对准针尖,右手持针,再向新的病灶刺治。本刺治法注意点是持针宜平稳、垂直,不宜于皮下移动针尖,以免伤及其他组织。本刺治法,起到单针一孔多点刺治的作用,是消灶疗法的常用手法。 7.关刺疗法:关刺疗法,是中医古代的经验刺疗的方法之一,对于治疗经筋病症,具有卓著的疗效。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以任其所直,无实无虚”。灵枢官针云:“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尽筋头,是经筋病症之好发损伤部位。本疗法直接刺达病左右尽筋头,比“腧穴”刺治法具有直达病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