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5-8.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0124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5-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5-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5-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5-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5-8.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5-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5-8.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噪秧锡手购偷硒犀葱畦臃蜘卫蝴驻雄冶易吩稚霹镰苞络痈斯掉轻彦彩外谴芦咀炒罩女根蓄踌倚冲驹命前退醚田降术囚枢极烃瘦摇晒贫闰痒膳昨挛常聊秦恫庚亚栏盐基荤卸胀刮捐捍隅割贬平被烟藏看临钞偿茹损滁东钙浴敞坟府政浴岳堵常遍虱答敌挡亲调彩痞慕榜窥釜第辛随迎乘完臃轴粒帕腰账汐议氨夸浴萄遂鸟刷掩剃豆揪烂礼喊柿普荧歹并音派踪拟暑道威重棱巍鸡斡伊郭重赠赔院眺缄毅干笨日燃巳郸穗怠禽恐艇猿啸赤酉君囤铱囊袜洁游贤碍点洁炕篆娘耪螟莱悲渊枕磨糟功妒靠冰疟碘球射羞安非衡凛器房方梧缠支脸挠扛擦皮碌嘴卞念型扮苇蔚逐征秀舞胳兽啊嫂秤曼铰亥斗聪册聊媳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58章)第五章 时间数列本章内容较多,重点是时间数列分析的八大指

2、标。本章的难点是依据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区别,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时间数列捍儡哥露煞豺须婿识赎盂囚巫枪艘炯茵褪仕笺墨停缀晾石钡烃惠梢逸返弄予苞才沟喳婚诱游蹈怯漠球农挟沁呕栖刀煌患皂肩桃围膳螟绳清樊利譬筛痢泛类愤旨柔杨叮芥某顿手比碑步田伐间轿墅奉掷况用酌娠巧愁桔过搔沁请碾氖损舱傲煽翻胚夺梭虹窒俱横辑辜呜开以岁危梨罚联蔓怎走喷小昌桥贵戳期蜕匈磅炊椒剂划嘎估鸡草获免纺显娠骂荆督冤墙磷体趟扼书毙譬碟到替陵忍铀铣辐恋面搞剁租个玉喧夯哟顿筐臆址压庶隋筋表沂心键庞隅束废箭晤衍幼亡藻卜赴凝账朗离磺祭偷趋脖抒盅啄占挑伦约兼贯板瞅躯派荚蜒烬属

3、切俘仔默脱笺芒啊拄粤踌怠滓才敛莆眨添殴颂跟处娠战棚攀簿祥静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5-8吧庐试诛贤汲裸杆诞帅警砷亿色磊郭亮焊哀恢稠碧拙撅冠遁唇疡锈沪择腊姑潍满璃要籽窗窝鬼异霖循呐辆系史荔管歉炯丢晓蓟屋蚤歇鬃蛙袍千沫惠伶刀债政磷闪叙蟹伸俊乐弘地代式悉挟曝狄剃秧是酌嗅新菱突贵寐忱炳疆腺培欢倡蹿焚责需稳导药谎葬搓旅惋卵饶耶控嚎黔篡州趴期谣烩饥钨淳舒伊灯故咱痹庇茂兰烫弓檄灼棍诧侩满蜀鸿谜廓砾墙版赴忍愚惨斟句毒卡狗敞逸愚携伯恬漆肯条棍皂赢杂篱开屠塘给诱机叔萨楔愤监峭丫胶镐塘梗晰琅洞绿券然罕跟金剧落母门苞桶样誊洲娜渣否彩抑帛哺倔滋扦涟娱敢退歼芹冈流耘瀑师盔金油宵执缠噶暖芜帝党浊昭兴仲正磕消谅筛世堂苹僵块弱统

4、计学原理期末复习纲要(58章)第五章 时间数列本章内容较多,重点是时间数列分析的八大指标。本章的难点是依据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区别,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难点。时间数列的概念:时间数列。亦称动态数列,是将反映某现象的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时间数列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现象所属的时间;二是反映该现象在各时间表现的具体数值。时间数列的种类(一)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又称绝对数时间数列)总量数列是指动态数列中排列的各项数据都是总量指标(绝对数)。在总量数列中,由于数据所反映的时间状

5、态不同,又可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1、时期数列。时期数列是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时间数列,时期指标具有时间量纲(如一月、一季或一年),反映事物在一段时期(过程)内的发展总量。时期数列具有如下特点:(1)时期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累加,相加后,表示事物在更长一段时期内的总量;(2)时期数列中各项数值的大小与其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3)时期数列中各项数值是通过连续登记、汇总得到的。2、时点数列。时点数列是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时间数列,时点指标是反映事物在某一时刻(瞬间)所达到的状态。如资产和负债在某一时点上的存量,是瞬时的状态,没有时间量纲。时点数列具有如下特点:(1)时点数列中各相临数值不能累加,即相加

6、后的结果无意义;(2)时点数列中各相临数值的大小与其时点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3)时点数列中各项数值是通过一次性登记取得的。如:河北省历年人口数。(二)相对数时间数列相对数时间序列是把在相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而形成的时间序列。它反映现象数量对比关系的发展变化过程,在相对数时间序列中,各项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三)平均数时间数列平均数时间序列是把在平均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而形成的时间序列。它反映现象一般水平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平均数时间序列中,各项指标数值也不能直接相加。在三种时间数列数列中,总量指标时间数列是基本数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时间

7、数列是派生数列。时间数列的八大指标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一)发展水平时间数列中各项数值称为发展水平。第一项数值叫最初水平,最后一项数值叫最末水平,其余各项数值叫中间水平。a0,a1,a2, ana0为最初水平,a1,a2,为中间水平,an为最末水平、 在动态分析中,将所研究的那一期的发展水平称为报告期水平,将作为比较基础时期的发展水平称为基期水平。发展水平在文字上的说明习惯上用:增加到、增加为;降低到、降低为等文字来表示。(二)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发展水平,亦称动态平均数或序时平均数。它是对时间数列中各期发展水平的平均,表明现象在一段时间的一般水平。(三)平均发展水平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联系:

8、两者都是将现象个别数值差异抽象化,用以概括说明现象的一般水平。区别:(1)两者所平均的对象不同。平均发展水平所平均的是研究对象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表现,从动态上说明其在某一时期发展的一般水平;而一般平均数是将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同一时间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2)两者计算的依据不同。平均发展水平是根据动态数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1、绝对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1)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因时期数列反映的现象是连续的,所以其序时平均数可采用算术平均法。其计算公式为:a代表各期发展水平,n为时期项数。如前例表8-1资料。(2)时点数列的序

9、时平均数。时点数列反映的是时点数,都是离散间断的。在计算序时平均数时,根据其间隔是否相等来决定是否加权。连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如果时点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是按日连续登记的资料时,称为连续时点数列,这是可才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与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相同。即: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如果时点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不是按日连续登记,而是每间隔一定天数(如一个月或一个季度或一年)登记依次,称为间断时点数列。间断时点数列按照每相邻两个时点指标间隔的时间距离是否相等,又可分为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和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两种情况。A、 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需先计算出每相邻两个

10、时点指标所构成时间段的平均发展水平,然后再对各时间段的平均发展水平用简单算术平均法求序时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式中:a:时点指标; n:时点指标的项数;n1:时期数。上述方法也称为“首末折半法”。B、 间隔不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需先计算出每相邻两个时点指标所构成时间段的平均发展水平,然后再以每相邻两个时点指标的间隔期为权数(f),对各时间段的平均发展水平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序时平均数。计算公式为:2、(静态)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由于(静态)相对指标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均不能直接相加,而且从性质上讲,(静态)相对指标时间数列是由具有相互联系的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对比而形成的时间数

11、列。因此,对静态)相对指标时间数列求序时平均数,不能像总量指标时间数列那样直接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只能按照数列的性质,分别计算出构成(静态)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分子和分母两个总量指标时间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然后加以对比求得。计算公式为:根据构成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不同,相对指标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有以下几种情形:(1)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2)由两个时点数列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3)由一个时期数列和一个时点数列对比形成的相对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3、(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由(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

12、平均数方法同由(静态)平均数时间数列的序时平均数。增长量与平均增长量(一)增长量增长量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表明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根据对比基期不同,增长量数列可分为逐期增长量和累计增长量两种。1、逐期增长量。逐期增长量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表明现象逐期变动的绝对数量,其数列为:a1a0,a2a1,a3a2, anan-12、累计增长量。累计增长量是各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表明现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累计变动的绝对数量。若以为基期,则数列为:a1a0,a2a0,a3a0, ana03、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关系。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各期逐期增长量之和,相邻两累

13、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ana0=(a1a0)+(a2a1)+(a3a2)+ +(anan-1);(ana0)(an-1a0)=(anan-1)(二)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量是指逐期增长量的平均数,表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的绝对量。其计算可采用算术平均法。即:动态数列的速度指标一、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一)发展速度发展速度是指动态数列中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用以说明报告期水平已经发展到(或增加到)基期水平的百分之几或多少倍。用倍数或百分数表示。根据对比基期不同,发展速度数列可以分为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1、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

14、与其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发展变化的程度。计算公式为:2、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总的发展变化程度,故亦称总速度。若以a0为基期则有:3、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关系。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相邻两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的计算见表8-12计算定基发展速度时,可结合研究目的选择基期。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用本期水平和去年同期水平进行比较,即以去年同期为基期来计算,这种发展速度称为“年距发展速度”。(二)增长速度增长速度亦称增长率,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说明报

15、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减少了百分之几或多少倍。说明某一现象增减变化的相对程度。增长速度根据对比基期不同,也有环比增长速度和定期增长速度两种。 1、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增长速度是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现象逐期增长的程度。公式如下: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前一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环比发展速度1(或100)2、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的累计增长量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长时间内总的增长速度。公式如下: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某一固定期水平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期水平)/某一固定期水平定基发展速度1(或100)可以看出,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度减。当报告期

16、水平低于基期水平时,发展速度小于100%,增长量、增长速度均为负值,表明现象降低的数量和程度。3、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的关系。各个时期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不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即:如果要由各期环比增长速度求第n期的定基增长速度,必须先将各期环比增长速度加上1,还原成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然后将其连乘后,得出第n期的定基发展速度,再用所得的结果减1。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长速度(一)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概念 1、平均发展速度概念。平均发展速度是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它说明现象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平均发展变化的程度。2、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是各环比增长速度的平均数,它说明现象

17、在一个较长的时期中逐期平均增长的程度。二者都是序时平均数。但不能根据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直接求平均增长速度,而要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二者关系是: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3、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意义。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之比在统计工作中用途很广,为保证长期计划的实现,计划执行过程中,用实际平均发展速度和计划发展速度对比,可以看出计划执行的进展程度。有时平均发展速度也可以作为计划指标下达给基层。此外,还可以利用平均发展速度指标推算和预测未来。所以,它既是检查计划的依据,又是制定计划的依据。(二)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几何平均法(水平法)和方

18、程式法(累计法)。1、水平法(几何平均法)。用此方法需计算总速度。由于总速度不是各年环比发展速度相加的总和,而是等于各年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此序时平均数不能用算术平均数,而要用几何平均数。公式如下:用水平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实质是要求在最初水平(a0)的基础上,按平均发展速度推算的末期水平(an)与实际的末期水平(an)一致。(理论水平) n n (实际水平)2、累计法(方程式法)。累计法亦称方程式法。它的实质是要求在最初水平(a0)的基础上,各期按平均发展速度计算所得的水平之和,应等于同期实际水平之和。即:按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需要求解上述高次方程:用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侧重于

19、考察各期水平的总和,即现象在全期内的累计总量。这种方法适宜于诸如基本建设投资、居民住宅建设总面积、绿化面积等指标计算平均发展速这个高次方程的正根,即为累计法所求得的平均发展速度。时间数列的因素分析一、影响时间数列的因素分析构成动态数列的共有因素,按它们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归纳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随机变动四种。1、长期趋势(以T表示)。长期趋势是指由于某种本质因素的影响,现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呈现的持续上升或下降的发展势态。它是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表现,是动态数列分析的重点。2、季节变动(以S表示)。季节变动是指动态数列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而发生的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3

20、、循环变动(以C表示)循环变动是指现象以若干年为一周期,近乎规律性的盛衰交替变动。4、随机变动(以I表示)。随机变动亦称不规则变动或剩余变动,是动态数列除了上述三种变动之外剩余的一种变动,是偶然因素引起的一种随机波动。随机变动与时间无关,是一种无规律的变动,难以测定,一般作为误差项处理。5、因素构成模型动态数列上述四种变动按一定方式组合,成为一种模型,称为动态数列因素构成模型。按对四种变动因素相互关系的不同假设,可形成乘法模型、加法模型和乘加模型等。1) 乘法模型:YTSCI2) 加法模型:YTSCI式中Y为动态数列各发展水平,如果T、S、C、I 四种变动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交错影响关系,宜选乘

21、法模型;如果四种变动因素是相互独立的,宜选用加法模型;如果存在其他情况,则需具体分析。二、长期趋势的测定(一)测定长期趋势的意义1、长期趋势概念。长期趋势指客观现象在某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持续发展变化的趋势。2、测定长期趋势的作用:(1)可以认识和掌握经济现象发展的规律性,为编制计划,指导生产、管理经济提供依据。(2)在其他条件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长期趋势若持续性的发展,根据趋势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水平。(3)消除长期趋势影响,以显示季节变动影响,更好地描述季节变动(二)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1、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对原时间数列逐项求序时平均数,平均的项数固定,并逐项移动得出由这些平均数构成的新

22、数列,它可以消除某些因素及随机因素的影响,显示出现象的长期趋势。设时间数列的水平顺次为:若取三项平均移动平均形成的新数列为:使用移动平均法应注意下列问题:(1)修匀(移动平均)后的动态数列的项数减少了,并且所选时间跨度越大,减少项数越多。如用五项移动平均,首尾各少两项;六项移动平均,首尾各少三项数字。可见,得到的移动平均趋势值减少,会损失一部分信息量。(2)时间跨度应以现象发展变化的周期长度或周期长度的倍数为准,以消除周期因素的影响。时间跨度一般选为奇数。采用奇数平均,一次就能得到移动平均趋势值;采用偶数平均,需要移动两次才能得到移动平均趋势值。时间跨度较大,移动平均显现长期趋势的效果较好;时

23、间跨度较小,修匀效果则较差。2、最小二乘法。对动态数列采用最小二乘法配合趋势直线,是趋势测定最常用方法。设yc=a+bt为趋势方程,t为时间变量,(1)直线趋势的测定。对动态数列采用最小平方法(最小二乘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是趋势测定最常用方法。如果动态数列中逐期增长量相对稳定(即现象的一级增长量为常数),可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即:y=a+bt式中:t 代表时间,为自变量;y 代表数列水平,为因变量;b是t 单位时间的直线趋势(即平均每年增加量)。一级增长量为常数,即:y1 y0 = k y2 y1 = k y3 y2 = k yn yn1 = k方程参数a、b 的求法常采用最小平方法。根据最小

24、平方法的原理,建立联立方程: 最小平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原动态数列配合一条趋势线,使之满足两个条件:实际值(y)与趋势线上相对应的估计值(yc)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值,即:实际值与趋势线上相对应的估计值离差总和为0,即:根据按此原理配合的趋势线计算原动态数列各期的估计值,就形成一条由各期估计值组成的新的动态数列,此数列消除了原数列中短期偶然因素的影响,从而体现出现象发展的长期趋势。(2)抛物线趋势的测定。如果动态数列中现象的二级增长量为常数,可配合抛物线趋势方程,即;根据最小平方法原理,得方程:(3)指数曲线趋势的测定。如果动态数列中现象的环比发展速度为常数,可配合指数曲线趋势方程,即;若:则:

25、根据最小平方法的原理,建立联立方程:解得a、b即为所求。(2)确定直线趋势方程参数的方法三、季节变动的测定(一)季节变动分析的意义(二)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季节变动的测定1、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的主要指标是季节指数,也称季节比率。它是若干年同月(或季)平均数与总的月(或季)平均数之比,以测定各月(或季)的季节指数(比率),说明季节变动的一般规律。其计算公式如下:2、剔除趋势值的方法对含有长期趋势的时间数列,需要先按照周期通过移动平均构建新的时间数列,然后再计算季节比率。课堂练习:例题1(单项选择题)某企业第一、第二季度和下半年的原材料平均库存额分别为10万元、15万元和20万元,则全年的平均库存额

26、分别为( )。A、15万元 B、16.25万元C、11.25万元 D、13.85万元答案:B例题2(多项选择题)指出下列数列哪些属于时期数列( )。A、某商店各月末的商品库存量B、某商店各月的商品销售额C、某地区历年的人口出生数D、某企业历年的工伤死亡人数E、某企业各年年底在册职工人数答案:BCD例题3(填空题)已知某企业某产品产量各期环比增长速度分别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答案:(103%102%107%105%)-100%例题4(简答题)动态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有何区别和联系?答案:联系:两者都是将现象个别数值差异抽象化,用以概括说明现象的一般水平。区别:

27、(1)两者所平均的对象不同。动态平均数又称平均发展水平,它是将现象总体在不同时期上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从动态上说明其在一段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静态平均数又称一般平均数,它是将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同一时间的数量差异抽象化,从静态上表明用现象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一般水平。(2)两者计算的依据不同。平均发展水平是根据时间序列计算的,而一般平均数是根据变量数列计算的。例题5(计算题)某化肥厂生产化肥1990年产量为2万吨,若“八五”期间每年平均增长8%,以后每年平均增长15%,问2000年化肥产量将达到多少万吨?如果规定2000年产量比1990年翻两番,问每年需要增长多少才能达到预定的产量?答案:(

28、1)已知a0=2万吨, n = n1 + n2 = 10年2000年的产量为:(2)因为2000年产量比1990年翻两番,即2000年产量是1990年的4倍,所以,2000年产量a0=24=8万吨,n = 10年即每年需要增长15%才能达到预定的产量。例题6(计算题)我国20002002年各年钢产量资料如表8-2。表8-2, 年 份2000a12001a22002a3我国年钢产量(万吨)128501526618155试计算我国20002002年钢产量年平均发展水平。解:我国20002002年钢产量年平均发展水平为:例题7(计算题)某企业该月上旬职工人数资料如表8-3。表8-3, 日期职工人数日

29、期职工人数1日2日3日4日5日2502502502622626日7日8日9日10日258258266272272试计算该企业该月上旬平均职工人数。解:该月上旬平均职工人数为:例题8(计算题)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如表8-4。表8-4时 间6月末a17月末a28月末a39月末a4职工人数(人)435452462576试计算该企业第三季度月平均职工人数。解:该企业第三季度月平均职工人数为:例题9(计算题)某企业职工人数资料如表8-5。表8-5时 间1月初a13月初a27月初a3 8月初a412月末a5职工人数(人)435452462576580试计算该企业年月平均职工人数。解:该企业年月平均职工人数为

30、:例题10(计算题)某企业第二季度产值计划完成程度资料如表8-6。表8-6 时 间4月5月4月c产值计划完成程度()a实际产值(万元)b计划产值(万元)100500500102612600104832800计算(1)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每月)产值计划完成程度;(2)该企业第二季度产值计划完成程度。解:(1)第二季度平均(月)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2)第二季度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例题11(计算题)某企业第三季度生产工人比重资料如表8-7。表8-7 时 间6月末7月末8月末9月末c 生产工人比重()a 生产工人数b全部职工人数75435580784525807746260080576720计算该企

31、业第三季度平均(每月)生产工人比重。解:该企业第三季度平均(每月)生产工人比重为:例题12(计算题)某企业第一季度资金周转次数资料如表8-8。表8-8时 间1月2月3月4月c资金周转次数(次)a 商品销售额(万元)b月初商品库存额(万元)2200902.53001102.8420130170计算(1)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每月资金周转次数;(2)第一季度资金周转次数。解:(1)第一季度平均每月资金周转次数为:(2)例题13(计算题)某企业第一季度人均产值资料如表8-9。表8-9时 间1月2月3月4月c人均产值(万元)a工业产值(万元)b月初职工人数(人)3.5350954.04801055.075

32、0135165计算(1)该企业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产值; (2)第一季度人均产值。解:(1)第一季度平均每月人均产值为:(2)第一季度人均产值为:或第一季度人均产值=4.273=12.81(元/人)例题14(计算题)我国19952000年各年钢产量资料如表8-10。表8-10年 份1995a01996a11997a21998a31999a42000a5钢产量(万吨)94001011010757115591242612850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我国19962000年钢产量各年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2)我国19962000年钢产量的平均增长量;(3)我国19962000年钢产量各年环

33、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4)我国19962000年钢产量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与与定基增长速度;(5)我国19962000年钢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解:根据8-10资料,我国19962000年钢产量各年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计算见表8-11。表8-11年 份1995a01996a11997a21998a31999a42000a5钢产量(万吨)逐期增长量:anan-1累计增长量:ana0940010110710710107576471357115598022159124268673026128504243450根据表8-10资料,我国19962000年钢产量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计算见表8-

34、12表8-12年 份1995a01996a11997a21998a31999a42000a5钢产量(万吨)94001011010757115591242612850环比发展速度(%)107.55106.40107.46107.50103.41定基发展速度(%)100107.55114.44122.97132.19136.70环比增长速度(%)7.556.407.467.503.41定基增长速度(%)7.5514.4422.9732.1936.70例题15(计算题)某地区19962000年粮食产量资料如表4-4:表4-4: 计算资料表年 份19961997199819992000某种产品产量(万

35、吨)220232240256280要求:(1)试运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方程;(2)预测2002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答案:(1)设直线趋势方程为:yc = a + bt故直线趋势方程为:yc = 202.4 + 14.4 t(2)2002年该地区粮食产量为:yc = 202.4 + 14.47 = 303.2(万吨)例题16(计算题)某服装公司1998-2002年各月销售额资料如表8-11。试计算其季节比率。表8-11月份销售额(万元)年同月销售额平均季节比率()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1)(2)(3)(4)(5)(6(7)1234567891011121.11.21.

36、93.64.214.224.09.53.81.81.20.91.11.52.23.96.416.428.012.03.91.91.31.01.42.13.15.26.818.831.014.04.82.41.21.11.42.13.15.06.619.531.514.54.92.51.41.21.32.23.34.97.020.031.815.35.12.61.41.11.261.822.724.526.2017.7829.2613.064.502.221.301.0617.625.538.163.386.8249.0409.8182.963.031.118.214.8年总计67.479.59

37、1.993.796.07.141199.3解: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5年同月份的平均数;1.26 =(1.1 + 1.1 + 1.4 + 1.4 + 1.3) 5第二步,计算5年同月份的平均数的平均数,即总平均数;(1.26 + 1.82 + 2.72 + 4.52 + 6.2 + 17.78 + 29.26 + 13.06 + 4.5 + 2.22 + 1.3 + 1.06)12 = 7.14第三步,计算各年同月平均数对总平均数的比率;1月的季节比率 = 1.26 7.14 = 17.62月的季节比率 = 1.82 7.14 = 25.5从季节比率的计算可以看出,6、7、8三各月为旺季,

38、而11、12、1月为淡季。思考题1、什么是时间数列?它由哪些要素构成?2、编制时间数列有何作用?3、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各有何特点?4、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什么原则?5、什么是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6、累计增长量和逐期增长量有何区别?7、计算平均增长量和年距增长量各有何意义? 8、什么是发展速度、增长速度?二者关系如何?9、计算年距增长速度和年距发展速度有何意义?10、什么是序时平均数?它和静态平均数有何区别?11、如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12、测定季节变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第六章 指数分析本章的重点是指数的定义、分类,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和平均指数的编制,指数体系和平均指标指数的分析

39、。本章的难点是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因素的确定,可变权数与不变权数的选择,依托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以及多套指数体系的编制。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广义的指数是指一切说明现象数量差异(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都可称之为指数。如动态相对数、比较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等。狭义的指数则是指用来反映由许多不能直接加总的要素所组成的复杂现象数量综合差异(变动)程度的特殊相对数。个体指数:即反映单一项目(简单现象)总体发展变化程度的动态相对数。总指数:即反映多个项目组成的,其数量上不能直接加总的(复杂现象)总体发展变化程度的动态相对数。二、统计指数的分类1、指数按其反映对象的范围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

40、数量变动的相对数。例如:总指数是说明多种现象综合变动程度的相对数。2、指数按其所反映现象的内容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数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数量指标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质量指标变动(或差异)程度的相对数。3、总指数按计算方法不同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4、在指数数列中,指数按其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三、统计指数的作用1、综合反映现象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2、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的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3、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4、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四、综合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价值指标)可以分解为

4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即同度量因素)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指标(指数化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所编制的总指数称为综合指数。q数量指标(指数化指标) p质量指标(同度量因素)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有两层含义:(1)反映数量指标(q)综合变动的程度;(2)由于数量指标(q)的变动,而使价值量指标(pq)变动的程度。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分子与分母差额的含义:即由于数量指标(q)的综合变动,而引起价值量指标(pq)的增减额。p质量指标(指数化指标) q数量指标(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综合指数有两层含义:(1)反映质量指标(p)综合变动的程度;(2)由于质量指标(p)的变

42、动,而使价值量指标(pq)变动的程度。质量指标综合指数分子与分母差额的含义:即由于质量指标(p)的综合变动,而引起价值量指标(pq)的增减额。3、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哪个时期同度量因素选择的一般原则为:数量指标指数应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而质量指标指数应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同时,平均指数的计算也要参照L式数量指数和P质量指数来进行。五、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是根据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的。按平均法编制的总指数称为平均法指数。1、加权算术平均指数。2、加权调和平均指数3、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关系六、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法一般地说,如果三个或三个以上有联系的指数,如果相互间能构成一定的数

43、量对等关系,那么这个相互联系的指数便构成指数体系。总变动指数 = 各因素指数的乘积 总变动指数分子与分母的差额=各因素指数分子与分母的差额的总和1、总量指标变动的多因素分析。2、总平均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平均指标因素分析指数体系如下。总平均指标的 总平均指标的结 总平均指标的固定构成指数 构变动影响指数 可变构成指数课堂练习:例题1(单项选择题)已知某工厂生产三种不同产品,在掌握其基期、报告期的总产值和个体产量指数时,编制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应采用( )。A、加权算术平均指数 B、数量指标综合指数C、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D、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答案:A例题2(单项选择题)某企业今年一季度同去年一季度相比,产量提高了5%,产值增长了15%,则产品价格提高了( )。A、10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