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卧虎藏龙禁地到二次腾飞蓝图 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历史全景解读.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0144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卧虎藏龙禁地到二次腾飞蓝图 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历史全景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从卧虎藏龙禁地到二次腾飞蓝图 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历史全景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从卧虎藏龙禁地到二次腾飞蓝图 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历史全景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从卧虎藏龙禁地到二次腾飞蓝图 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历史全景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从卧虎藏龙禁地到二次腾飞蓝图 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历史全景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卧虎藏龙禁地到二次腾飞蓝图 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历史全景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卧虎藏龙禁地到二次腾飞蓝图 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历史全景解读.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从卧虎藏龙禁地到二次腾飞蓝图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历史全景解读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1日 07 版)军事医学科学院党委一班人集体研究愿景规划军科院的院士们军科院专家为官兵讲解防疫知识军科院的专家在玉树开展流行病调查 在首都北京一条僻静的林荫道上,耸立着一座神圣、宏伟、威严的“京西大门”。那是卫戍区战士镇守的国家重鼎军事医学科学院。 60年一甲子,在“十二五”征程中,这座军事医学科研殿堂高悬的明镜“博学、求是、忠诚、卓越”,银光闪烁,熠熠生辉。 京郊禁地 黄浦滔滔,遥冲三千里烟瘴;红旗猎猎,直卷六百兆国仇。飞檄驰于京邑,赤子归自五洲。医科院催生沪土,志愿军横扫豪酋!莽莽大燕山,纳栋梁以

2、富脉;汤汤永定水,仰新厦而奔流。 从首都五棵松往南,在四环路西侧,横亘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庄严石碑。那是禁区中的禁区,层层设卡,门禁繁多,哨兵只认规章不认人,军地重要领导被挡之事屡见不鲜,“严肃、严格、严密”的院风可见一斑。 1962年,大学毕业的王德文,分配到这个单位工作时,和很多人的感受一样“从没听说过”。 但是,自从步入禁地,王德文再也没有离开他说:“我的生命与祖国的军事医学事业紧紧连在一起。”近50年来,王德文总是神秘消失,又悄然出现他参加了我国20多次核试验生物效应的检测。 神秘之师 大任担当兮,铁血精英。边境作战,鸿勋屡建;卫勤保障,伟绩称雄。闯大漠

3、,屯戈壁,义无反顾;冲爆心,踏毒海,舍命前行。探菌索毒,祛除危厄;释疑化险,解救生灵。秉军魂之赫赫,昭铁骨之铮铮!为战而研,十年面壁;应机亮剑,一锤定音。绝技超群,殊功不可替代;轻骑一伍,堪抵万马千军! 大师云集 1951年6月11日,中央军委发出了电告成立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指示。是年8月1日,我军第一家科学院在上海正式组建。 我国历史上独有的3位红军博士钱信忠、潘世征、涂通今,白求恩大夫的得力助手殷希彭、王道建,曾任红军和解放军卫生部长的贺诚,新四军、志愿军卫生部长的宫乃泉、吴之理以及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军医大学的校长纷至沓来,挂帅领航。 一批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教授满怀热情地汇聚在军事医

4、学科学院的军旗下,他们中有我国生理学泰斗蔡翘,著名生物学家胡经甫、化学家黄鸣龙、药理学家周金黄、生化学家林国镐、医学昆虫学家柳支英、生理学家朱壬葆、化学家张其楷、医学昆虫学家陆宝麟等等,每一个名字都是响当当的招牌。 海外学子也听到了母亲的呼唤,侨居美国的生化药理学家周廷冲立即和妻子黄翠芬教授一起冲破重重阻挠,历尽艰险,在太平洋上飘泊56天,“偷渡”回国 冲进禁区 在原子弹爆炸前,这个禁区走出一位颇具学者风度的教授徐海超,他来到中南海,回答周总理关于原子医学防护的询问。不久,大漠升起蘑菇云。 那是最紧张、最辛苦也是最激动的日子,军科院的专家们不分昼夜地把成百上千的实验动物一只一只地安放在预定的位

5、置。当“蘑菇云”腾空而起,人们正在欢呼、跳跃的时候,他们却不顾一切地冲进核爆现场。他们是行家,最清楚核辐射的危害,却要奔向爆心,测量放射性灰尘,把动物收回并及时解剖中国核武器防护水平从这里走向世界前列。 恐怖的“石头” 上世纪60年代,一个安徽乡下的孩子捡到一块光亮的石头,把它带回家。孩子哪里会知道,那玩意竟是致人死亡的放射源“钴60”! 当这家4口人被送到北京时,军科院的核医学专家在国际封锁的情况下,从最基本的常规治疗中探索出一套治疗和护理的基本经验。中国和平时期放射医学研究遇到的第一组病人抢救成功! “防疫铁军”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电光闪闪,惊雷动天,狂风呼啸,大地震直接造成2

6、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炎炎烈日腐化了遇难者的遗体,蚊蝇迅速繁殖。 大震之后必有大疫,关键时刻,这支神秘部队带来了对付侵略者细菌武器的“超低容量喷雾”技术,两架飞机连续作业,两天后蚊蝇密度大幅下降 地震带来了灾难,却检验了中国防生能力,“防疫铁军”的灵魂由此铸就。 辉煌时代 大医精诚兮,追求卓越。红军博士,咸聚兹府;两院院士,全军首居。老马嘶风,慨传薪火;后生奋勉,竭力进趋。特等奖杯,铭镌华夏史册;抗疟神药,演绎东方传奇。担纲人类计划,首执世之旗旌。欣群星之璀璨,慰荣衔之赫曦。高艺共德怀兼备,智慧同忠勇并驱! 钥匙与锁 1958年,军科院奉命迁至北京,从事中国的“ABC”(原子武

7、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医学防护研究的重大任务。 “有了锁,固然可以配钥匙,但当掌握了锁自身的规律,也可以先配钥匙再去开锁。这正是我们的特殊使命。”尽管白手起家,但张其楷教授仍然笑谈这个辩证法。 军无戏言,他们从浩如烟海的化学符号中去寻觅变化万千的毒剂,从中找出规律,再研究出相克的药物,拉起无缝的屏障激情、热爱、执着,面对西方核生化威胁,新中国独立开创了“三防”事业。 1985年,汇聚军科院防核、防化和防生研究成就的综合性成果获得国家首次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在我国卫生系统和我军后勤系统迄今仍是唯一。 抗疟神药 1967年,应越南政府请求,国家组建“523项目”领导小组,由军科院成立

8、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国抗疟研究事务。其实,早在建院之初,军科院就针对疟疾进行研究,成功把部队发病率降到10%以下。到80年代,我国疟疾发病率大幅降低,523项目宣告结束。但军科院周义清教授等继续攻关,研制出新一代抗疟药复方蒿甲醚,并推向全球市场。 2009年,复方蒿甲醚获“欧洲发明人奖”,成为我国医药界获得的第一个国际大奖,迄今已销售超过4亿人份,治愈全球数百万疟疾患者。2010年,该药摘得美国盖伦奖。 硕果累累 1985年以来,军科院共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30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自然科学二等奖7项,其他科研成果2000多项。 1980年以来,朱壬葆、

9、陆宝麟、周廷冲、孙曼霁、吴祖泽、吴德昌、秦伯益、殷震、黄翠芬、沈倍奋、贺福初、夏咸柱先后当选院士,犹如雨后春笋。其中周廷冲、黄翠芬是唯一的夫妻院士;朱壬葆和吴祖泽、吴祖泽和贺福初,形成了两对、三代师生院士;还产生了黄鸣龙、周维善和周廷冲、孙曼霁另两对师生院士,慧眼识金玉、名师出高徒的故事从此流芳。 勇立潮头 1985年,根据国家和军队需求,军科院进行了“从单纯科研型向科研开发型转变,从单纯军用型向军民结合型转变,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的科技改革。 军技民用,优势突显。“南有三九,北有四环”,他们创造的“四环”制药品牌,在那个年代名震天下,红极一时。在“一院两制”格局下,这里形成了“所中有厂、厂

10、中有所、厂所合一、科企结合”的“四环模式”,走在了全国医药行业的前列。 不朽丰碑 60年来,这里典型辈出,先后涌现为科研、为孩子教育奉献毕生热血的一等残废女军人张培英,“模范科学工作者”黄翠芬,杰出女科学家吴蔚以及无私奉献的老科学家蔡翘、柳支英、宋鸿锵等。 1972年,著名昆虫学家、防生医学家胡经甫院士病逝于对军事医学的忧思中;1987年,著名放射医学家、防原医学家朱壬葆院士病逝于踌躇满志的国防会议后;1990年,我国生理学的奠基人,航海、航空、航天医学的创始人蔡翘大师远行;1996年,著名生化药理学家、防化医学家周廷冲院士病逝于国防军事医学大会上 大师们为其开创的军事医学事业鞠躬尽瘁,他们的

11、精神和成就永远铭刻在军事医学科学院60年的丰碑上。 中流砥柱 大爱无垠兮,生命至尊。心系家国,背负苍生,胸怀天下,竭诚为民。挥拳击魔瘴,奉躯骨予黎庶;拔剑斩瘟神,谋康宁予生伦。地祸天灾,勇士慷慨争赴;疫情水患,专家昼夜驰奔。反恐维和,每令世人刮目;救援安保,常勒奉国英勋。付仁心予日月,寄肝胆予昆仑! 机制改革 上世纪九十年代,“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体脑倒挂”现象凸显。“一江春水向东流,奔腾到海不复回”,中国人才外流加剧,禁地同样遭受洪水冲击。作为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科技攻关的核心力量,能否培养人才、拴住人才、重用人才成为决胜关键。 面临改革大潮涌起和严峻现实考验,军科院党委激流勇进,在全军率先

12、推行了课题组长负责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研究室主任聘任制、固定流动的用人模式等改革举措,相继实施了军事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等计划。 一系列的制度改革,避免了“人才危机”。目前,军事医学科学院有500多名优秀中青年专家领衔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人才方阵的打造,突破的不仅是科学发展的瓶颈,更为军科院在世界军事医学科研发展的大潮中逆流而上提供了不竭动力。 迎战非典 2003年早春,“SARS”疫情席卷全球,中国是“重灾区”。军科院成立防治非典科研攻关领导小组和专家组,统筹力量;以其“全军微检中心”为核心,组成包括多个实验室参加的非典防治科研攻关集体。 军科院在国内率先发现并确认“冠状病毒”;与中科院

13、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攻关,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4株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的国家;研制出“免疫荧光法”快速诊断技术,2小时内出结果,检测准确率达95%以上;研制出非典预防药物“基因工程人干扰素滴鼻剂”,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绿色通道正式批准进入临床 这个关乎13亿人民安危的未解之谜,最终被他们以“兵团”作战的方式一一破解,是年10月,“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这里正式挂牌成立。 忠诚使命 无论大潮如何翻涌,作为全军最高军事医学科研机构,军科院始终不渝地贯彻为党分忧、为兵服务、为民解难的神圣使命。 研制出先进的高原制供氧装备,为驻新疆、西藏等地区部队建立了49座智能型制供氧站、5252

14、个吸氧终端,解决官兵吸氧难问题。 组织专家深入新疆阿尔泰等边防一线调查、试验,成功研制新型防蚊系列装备和长效驱避剂,大大减轻官兵蚊患之苦。 成功研制出抗人禽流感特效药“军科奥韦”,并建成世界产能最大的专用生产线,标志着我国已具备自主保障和防控能力。 作为唯一指定单位,在任务重、时间紧、标准高的情况下圆满完成国家甲型H1N1流感防治药物的应急储备任务。 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从远涉万里重洋驰援海地,到南下奔赴世博安保现场、飞赴西南抗旱一线,到全力以赴支援玉树抗震救灾,再到国际维和、南方抗洪、舟曲救援、亚运安保等,对于这支曾经神秘的“八一劲旅”而言,处处镌刻的是忠诚使命烙印。 华山论剑 海纳江河成

15、其大,山容土石始为高。近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以国际的视野、战略的思维、科学的胸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同各路英雄豪杰一起共商发展大计,共谋未来愿景。 组织300多期“博学讲坛”,邀请王蒙、李肇星、金一南、于丹等名家讲学。 在北京主办第三届国际蛋白质组学大会,超过千名海外科学家出席。 召开全国32家著名医药企业老董、老总参加的科企座谈会,共商合作规划。 组织“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研讨会”,邀请全军有关机构代表参加。 连续组织三届“明日之星”国防生夏令营活动,大幅提高生源质量。 南下西沙,东进舟山,北上漠河,西抵拉萨,派出一批批专家调研组走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为实现“二次腾

16、飞”宏伟目标,建设“力量型、引领型的世界一流军事医学科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愿景蓝图 蓝图绘就,甲子腾飞。 今年4月,军科院科学家经过25年接力拼搏,自主研发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尿激酶原”产品同时获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 9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评审结束,军科院4名青年科学家张令强、周钢桥、王常勇、王恒樑同时入选,拿下全军卫生系统国家“杰青”的半壁江山,再创历史新高。 2011年,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甲子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更是“二次腾飞”的发轫之年,全院上下改革春潮涌动,发展势头迅猛,他们正从过去纵横三省两市,走向未来驰骋五洲四洋;正为“二次腾飞”而南下北上,东进西征;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三顾茅庐”的精神引进“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广纳贤才;正以“十二五”规划为蓝图,广邀名家华山论剑,广聚英雄共襄鹏程。(吴志军 沈基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