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03211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热点播放“神舟十号”成功发射,“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类目前获得的对太空的认识从何而来?,探究一,实践,认识论,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政治备课组 员红梅,自主探究 明确学习目标,1、实践的含义是什么? 2、实践有哪些特点? 3、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4、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如何?,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思考问题、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4、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5、

2、航天专家研制“神州十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相比蜜蜂采蜜,人类的实践具有哪些特点?,2、实践的基本形式,最基本的形式,第二: 为何要使“神十”上天? 这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第三: “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中国的航天战略还只走到第二步,没有完成第三步,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一: “神舟十号”上天的实践活动由哪几个要素构成?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主体、对象、手段),(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有目的有意识),(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受历史条件制约),探究二, 构成实践

3、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关系),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3、实践的特点,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有客观物质性,实践主体的能动性,实践主体的创造性, 实践有主观能动性, 实践有社会性历史性,小结:,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3、实践的三个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材料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4、”。毛泽东,材料二:李时珍吞服草本植物曼陀罗,直到精神恍惚、失去知觉,终于认识到这种植物的入药麻醉作用。,问:这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镜头一:走进文学,结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区别:,认识的来源(唯一来源) 实践,认识的途径,亲身实践(直接经验),书本学习(间接经验),注意:,(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镜头二:走进科学,起初科学家都认为冥王星是九大行星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天文技术的发展,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决定将冥王星列入“矮行星”。有关专家认为:冥王星之所以被“降级”,一是新天体“齐娜”的出现,使人们对冥王星的行星地位提出了质疑;二是借助于新的观测工具,人们对冥王星的认识

5、越来越全面。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身的认识能力也有了大大的提高。,思考:人们对冥王星认识的变化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结论: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亚里士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结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怎样来检验认识?,镜头三:走近真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为什么?,A、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这一认识本身回答,B、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C、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人们把认识和实践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思考: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6、?,镜头四:走进社会,一位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良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结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活动。,A、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和归宿。,(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 性的

7、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最终目的,(1)正确的认识、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 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2)错误的认识、 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把实践引向歧途。,知识深化: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认识,基础,反作用(双重作用),方法论要求: 1、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2、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作用。,原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及其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课小节,1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基础的有: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A B C D,D,课堂演练,2、“不登高山,不知

8、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A、 B、 C、 D、 ,C,3、“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 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 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 明( )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C,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从认识论角度看,其哲学寓意(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