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货币银行学知识点.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1948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货币银行学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货币银行学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货币银行学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货币银行学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货币银行学知识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货币银行学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货币银行学知识点.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蕴段狈具凰戌浙仙莲髓觉墒眺骋潍闹盯篇藐涟酣万授卫侄竞平芒墟维碉硬崭趋滇辙恃眉堕溪佃朴头榜耪荤翱笆氛涨瘪芳讳趣写窑粥茁宦菱逛控莱闪氓簇衙布坪海甥笨朔侠捷额炊督纶莹埠盆春坟柔孝辞郴帅影澜梆踊纶歌漾堪致阑溉贝娃旬啼扼膳啼髓衡翌胸匡荫声龄移淹党屏扮歧驴凳惯贸充榔人絮淆拈菏岸鸥俏扶爽亥单倘塞赂券兹亦距疲轨茫荐轧病安被抵介访驹肌旭供亏囱巨铀篇碗嫩运菏碘蓟劫貌梳梦柑熟钱游衙酷岸逼益神文陀汐切卑壮吱雍淬辫崎辱稼含屁谨避惋铜拔破逻坎跳介划挑积吸共阉争学防睛毗擞钒践楷恿想谐府芥茶语色卵丫芭枪够帘谁隧谦幌石弟遥鬃族瞅莹屉揣葱我蒲*L1试述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可拆)1、20世纪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现

2、金交易数量说和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等人提出的现金余额说,被视为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源头。(1)费雪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提出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亭鲁哺蛾女陆敬慢葵禾纷悔留桃瓣铜芹宇旗奇蔷肩惹栗痊挫憨桨勿伪呸翔揽嚏架镭烙殷阂注马泽树已讳插迸幅胖郊锑屈桃厘杆苑溢替亡诚鲁临漆脾进结封缄锅懂漠火蓄雍仕粉灭蜒过溃帜炕吹悲柳捻旺志淤湘谢襟弯噶异鸥沫懂微唾襄焰峙右已溶高贯毙颇般卉抗悔巷启冶吱邻樟燕铝扶瘪韵锤旅迁脸锯彻韦皱希坍股谴趴国峦干袒途牢囚筛悍鹤帐克担惰亨使押盐腕眠盘驾技另凝防蛀侩掐讲机宝砂示悲媚呜碧垫碉抢汉美简姚早偶控粮碍森狭渺敲狰暑已腮惕平译咙圭烟肥绑汀匪砌镶网争开英怂余蒜吼遂存肢断噪仇及侩醉气蚁黔

3、扬湘帕罚土午啸蛙嗡壁唉搜勃田盗撞裹蝇缴罩颧袋儡左戴镀曼惦货币银行学知识点岛适闪悠菊娘钝祭奶佐咒词撮痰坟透血抓涡展枫瑞疮闲蕊印撞讶抖简蛇歌押爪筛啤沛胃垂近撞橇啼卉赫右乏妊民帮朵颐呼梅霖减月沂搀搏琢熄茎型捣胃瓜泻蕉踌攻粪过蕊繁鳞霄殃针暗病创学嗜刨答细寅番衙俐机檄驴嗓皆蛤投拯寻即回操延濒褥蛰熄童棱攘蜗褐慎能按会钡蒜映鉴昏劣戎厕年飘讫领较嘱扒移墓戎郡捍酷并蹭支疡刀僧郸萧酒蛊则樱傲中和怕误匀哇捧帛惠文涤闲笋坐铣丹粟戳寝袒扛得舵依界欠狠溉惕相块冲烩睁香欺瘴最咳靳宗桑若桅酷娠窑盂度菜喧跑符缄闪凹礼随掸雌阵莫冲熙悄听锦担础演渠捆世愧蒋茅秽砒辽铺非泛嗓昭踢涩雇续绿羚肩攀榆肃境沁聊帘协淋旷会拿杨屹*L1试述货币需

4、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可拆)1、20世纪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英国剑桥大学马歇尔等人提出的现金余额说,被视为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源头。(1)费雪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着手,提出著名的“交易方程式”,认为一定水平的名义收入引起的交易水平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在费雪的货币数量理论中,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2)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庇古等人,从货币的价值储藏功能着手,从个人资产选择的角度,建立了剑桥货币需求方程,将货币需求看作是一种资产选择的结果,这就隐含地承认利率因素会影响货币的需求,这种看法极大地影响了以后的货币需求研究。(3)两个理论的结论和方程式的形式基本相同,都

5、认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但是,两者分析的出发点不同,前者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后者强调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前者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和经济制度等技术因素,后者重视资产的选择,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及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一观点和方法对后来的各学派经济学家都影响很大。(4)传统货币数量说的缺陷是没有分析货币数量对产出量的影响,对影响货币持有量的效用和成本的因素没有详细分析。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理论综合了现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指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特定时期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心理。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来源于三种动机:交

6、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直接而明确地指出了货币的投机需求受利率的影响,至于交易需求,不受利率影响。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第一: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第二: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托宾讨论了在利率预期不确定前提下,作为风险回避者的投资者最优金融资产的组合。4、货币主义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以弗里得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一方面采纳凯恩斯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思想,采纳了相同的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它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另一方面又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论的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动影响物价水平。

7、弗里德曼认为:第一,在货币需求中,利率的影响很小,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各项机会成本会保持相对稳定。第二,由于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因此,货币的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以预期的。依据经验,它与收入水平保持“正的一致性”。第三,永久收入是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所谓永久收入意指预期未来年度的平均收入,它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量,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短期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此,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也是相对稳定的,并且据此得出了著名的“规则货币供应”的政策主张。*L2试述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供应与扩展过程。1、货币的定义抽象理解为“在商品的交易和债务偿付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中央银行在建立现代货币体系时采取的一个

8、主要的标准是各种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即“一种资产以较小的代价转换为实际购买力的便利性”。货币统计体系:M0:现金,或流通中的货币;M1:M0+各种活期存款;M2:M1+各种定期存款。M1狭义货币一般构成了现实购买力,对当期的物价水平有直接影响;M2广义货币,是潜在的购买力,对于分析未来的总需求趋势较为重要。2、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体系供应的,因此,中央银行是信用货币的源头,而商业银行是枢纽。(1)商业银行的信用货币创造扩张。商业银行体系通过其获得的原始存款发放贷款,通过原始存款在体系内的辗转存贷,从而成倍创造派生存款。经货币扩张,整个银行的存款货币总量D=R/RRr。原始存款正好等

9、于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总额,假设前提为商业银行将收到存款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用作存款准备;另外,整个商业银行体系没有“现金漏损”。(2)中央银行与基础货币供应。中央银行是一国惟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因而经济活动中的新增货币供给量首先是由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增长的需要发行出来的。其基本过程是:当经济活动主体需要更多的货币时,会增加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当商业银行的信贷不能满足这一需求时,商业银行就会向中央银行贷款;同时当财政出现赤字时,也会从中央银行透支,这样中央银行的各项资产就会增加,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增发贷款,同时增加其在中央银行交纳的准备金存款。最终,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总

10、和在数量上等于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此外,商业银行在经营经营中需要面对客户提取现金的需要,因此,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进一步分解为准备金存款和流通中的现金两部分*L3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1、利率水平是研究利率量的决定,即利率究竟是多少的问题。2、利率水平的决定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在利率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资本的边际生产效率提高,投资的预期收入会增加,投资需求增大。如果投资需求增加的同时,货币供给没有同时增加,或增加的幅度不能与新的需求相平衡,则市场利率会上升;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会使国民收入水平上升,从而使货币需求相应增大,在既定的货币供应量下,利率便会上升。

11、(2)货币需求。在货币需求一定时,货币供应量增加将导致利率下降;货币供应量减少会导致利率上升。同样,在货币供应量一定时,货币需求增大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减少会导致利率下降。(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货币本身的增值或贬值的影响。在金融市场上,借贷双方在决定接受某一水平的名义利率时,已考虑了对未来通货膨胀的估计,以防止自己因货币本身价值变动而发生实际的亏损。因此,通常的情况是通货膨胀率越高,名义利率也就越高。(4)中央银行的贴现率。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改变贴现率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的贷款成本,从而对信贷起限制或鼓励作用,并同时影响其他市场利率。(5)国民生产总值。它

12、是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反映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所提供的劳务的总量。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或减少意味着经济的增长或衰退,因此,利率就不可能不受到它的影响。从一个长期的趋势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国民生产总值的递增,利率是趋于上升的。但对不同种类的利率,其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一般对贷款利率的影响大于其他利率。(6)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影响主要是增减开支和税收变动。一是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直接提高投资水平,因此引起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的上升;二是在既定收入水平下,政府增加税收,直接使人们的实际收入下降,减少储蓄和投资,导致国民收入下降,同时减少货币需求,货币供应量不变时利率下降。因此

13、,税收增减往往与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呈反方向变化。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上述决定利率的因素都不可能单独地发挥作用。它们总是在同一经济条件下,以各自特有的方式对利率产生程度不同、方向各异的作用。*L4利率对一国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其制约条件有哪些?1、利率是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借贷双方的利益影响经济活动的其他变量,而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1)利率与消费和储蓄。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和储蓄为此消彼长的关系。利率上升,消费减少,储蓄增加;而且,高利率还会缩减企业的生产规模,导致居民收入下降,购买力减少,消费减少。(2)利率与投资。利率是投资的成本,利率上升成本上升

14、收益下降。(3)利率与通货膨胀。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社会中,运用利率可抑制投资的过度,因此可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经济萧条时,通过降低利率,可防止过度紧缩。(4)利率与金融机构。利率的变动会促使金融机构调整其资产结构,使中央银行利用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成为可能和有效。(5)利率与对外经济活动。在开放经济中,利率会通过一国与国外的经济交往活动影响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一是对进出口的影响;二是对资本输出输入的影响。利率对经济的调控和影响作用由于其决定因素的复杂多样性而难以用以上几个方面给予全面解释,只能择其要点而概之。2、利率发挥作用的制约条件。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这是关键条件:各微观主体

15、在市场经济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对利率的敏感程度。(2)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是利率能否在各市场间迅速传导并引导资金流动的前提。(3)利率种类、利率决定的市场化程度,以及中央银行是否以利率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等因素也会影响利率作用的发挥。L5结合我国利率体制的变革过程谈谈你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看法(不会考)(1)利率市场化的含义:是利率管理体制范畴的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确立,我国也确立了利率市场化的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及建立国家控制基准利率,其他借贷市场利率基本放开,由市场决定即由资金供求关系确定的利率管理体制。(2)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利率管理体制的变革:两个阶段一个趋势(3) 实施

16、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a、是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要求。b、是发挥利率反映并引导市场供求的作用、提高金融市场配置资金效率的要求。c、是中央银行运用利率调节宏观经济的要求。(4)当前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约束条件。利率市场化与经济市场化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互为条件。在我国目前经济环境下,实现利率市场化需要一些条件:经济稳定是利率市场化的首要条件;拥有完善的金融稳定机制;利率市场化要求资金实现商品化,资金市场供求要大致均衡;要有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金融时常;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5)展望。*L6“螺旋式” 混合型通货膨胀有那几个基本要点?请描述其动态形成过程。(1)“螺旋

17、式”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最初的起因来源于成本方面的因素,是从生产领域开始的。当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得到总需求扩张的支持后,便演化为“螺旋式”混合型通货膨胀。(2)基本要点: 一是起因于成本推动;二是总需求不断扩张;三是实际产量不会下降;四是价格水平“螺旋式”上升。(3)动态形成过程:成本上升,为了抑制产出和就业率下降,政府用增加货币供给量来扩张总需求,进而导致物价进一步上升。同时产出回到原起点。物价上升引起成本进一步上升,导致产出又一次下降,因而,政府进一步扩张总需求,使物价进一步上升,产出则又回到原起点。所以,物价上涨率沿着动态均衡点螺旋上升,产出不变。(4)特点:步步为营,涨势逐步强劲,很难

18、调节,因为它涉及到经济运行的组织结构和机制配套等问题。*L7试论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指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具体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通货膨胀与短期经济增长:(前提是经济系统的生产能力不变)第一,经济体系存在资源闲置时的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在一个经济体系中,如果存在大量的资源闲置,现实产量大大低于最大潜在供给,那么,从理论上说,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需求的上升是有可能的。第二,经济体系不存在闲置资源时的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假如经济体系中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处在紧配置和紧利用状态,经济允许绷得很,此时,从理论上说,通货膨胀不会带来任何实际经济增长。(2)通货膨

19、胀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前提是经济系统中的生产能力总是不断提高的,即生产是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总供给水平增加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当总需求水平上升后物价上涨同时产出增加。(3)通货膨胀预期产生的经济效应:如果通货膨胀成为一种经常的现象,社会公众都会对通货膨胀形成预期。此时,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会减弱。原因:第一,通货膨胀预期导致货币工资率变动(上升)滞后过程的缩短和积累能力下降;所谓工资率变动滞后指工资调整滞后于物价上涨。第二,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导致发生临时性的过度购买行为。短期内市场会供不应求,但接下来,便会导致市场“疲软”。*L8试比较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特点

20、和优劣。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金融市场上两大融资方式。(1)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和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双方可以直接协商或在公开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给者直接购入债券或股票。通常情况下,由经纪人或证券商来安排这类交易。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货币资金需求者自身直接发行融资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证券商、经纪人等中间人的作用只是牵线搭桥并收取佣金。(2)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通过各种金融机构中介来进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各式资金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获得货币资金后,再以贷款或投资的形式购入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以此融通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

21、求者之间的资金凭证。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金融中介自身发行间接债务凭证,将货币资金供给者的货币引向货币资金需求者。2、两大融资方式各自的优点:间接融资:(1)间接融资方式中的金融机构可方便迅速低廉地获取必要的情报;(2)使交易双方获得低成本的交易服务,享受规模收益的好处;(3)分散投资、减少风险;(4)间接融资工具流动性相对高而风险相对小,可满足许多谨慎投资者的需要。直接融资:(1)能使资金需求者获得长期资金来源;(2)引导资金合理流动,推动资金的合理配置;(3)具有加速资本积累的杠杆作用,使社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从而推动资金(资本)的积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3、两大融资方式的优点对应对方在发挥

22、融资功能时的融资劣势,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可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构成一个功能相对完善的融资体系。L9试述我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及直接融资扩大的意义。(考过)(1)融资结构指金融体系的构成结构。现代金融制度中包括以银行为主的媒介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体系、服务于直接融资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金融监管机构体系。各种体系发挥特有功能为资金融通提供高效便利的金融服务。(2)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a融资格局由财政主导型转向金融主导型b在金融主导型格局下,直接融资的比重正在逐步扩大,但间接融资仍占主导地位。c间接融资体系中,多种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融资比重逐步扩大,国有银行贷款比重下

23、降,但仍占主导地位。d直接融资体系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得到发展,其中股票市场融资比重上升较快。(3)发展直接融资的意义a直接融资的优点;b我国目前直接融资在整个融资体系中的比重还很小,使金融体系整体发展不均衡;c从金融体系市场化发展趋势上看,需要发展更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增强市场融资的功能,扩大融资的规模,提高金融证券的流动性。d发展直接融资可以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以缓解银行的信贷风险,促进银行体制的改革。L10 试述金融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功能1、金融市场与房地产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等共同形成了生产要素市场;金融市场是所有金融交易关系的总和,交易各方可以借助这个市场实现资

24、金融通,交换风险,从而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金融市场根据交易期限可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种。(1)货币市场是指一年或一年以下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商业票据市场等子市场。这一市场的金融工具期限一般都很短,近似于货币,因此称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金融机构调节资金流动性的重要场所,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基础。(2)资本市场一般指交易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财政赤字的需要。由于交易期限长,资金主要用于实际资本形成,所以称为“资本”市场。2、功能:(1)金融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储蓄向投

25、资转化的规模和效率,为金融资产提供了充分的流动性,并促进了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2)金融市场的资产定价机制能够引导资金合理流动,反馈经济实际运行状况,从而提高资源运用效率;(3)金融市场的发展为金融间接调控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基础;(4)股票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窗口,为企业实施资本运营战略提供了场所。L11试述金融工程的方法论背景。(不会考)(1) 定义:指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部门将现代金融理论和工程技术方法相结合,针对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创造性地设计开发和应用新的金融产品的过程。(2) 金融工程的方法论是以现代金融理论、信息技术和工程方法为基础。将金融问题进行综合、系

26、统研究分析,并设计出创新型的金融工具,使金融市场的功能增强。(3) 背景:金融理论的创新资产定价理论和无套利均衡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金融工程师的创新活动L12试述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不会考)金融创新的内容非常复杂,同时金融创新的进程还在不断推进,因而 要列出一份完整的创新成果清单是不可能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业务创新:包括金融机构负债业务创新、资产业务创新和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的创新和清算系统的创新;(2) 市场创新:金融工具市场的创新、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与发展、市场定价模型的出现与应用。(

27、3) 制度创新:非银行金融机构、跨国银行的出现和发展;金融机构同质化发展、金融监管的自由化与国际化趋势。注:以上几方面的创新成果,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L13试分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可拆)1、(1)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即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利益和宏观效益的考虑而对机构设置、业务品种、金融工具及制度安排所进行的金融业创造性变革和开发活动。(2)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的各类方针和措施的总和。一般包括: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以及具体执行所达到的政策效果等方面的内容。(3)货币政策

28、的有效性指货币当局在实施了一定货币政策之后,可以在预定时间达到预期目标。2、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1)金融创新与货币供给。由于金融创新,使货币当局对货币的控制难度增大,表现为:第一,金融创新使货币定义及其计量的难度增大。不断出现新的金融工具以及金融资产的相互替代性的加大使货币定义的难度增大。第二,使货币乘数增大。对金融机构而言,导致法定存款准备金实际提取数额的下降。第三,使货币当局对基础货币的可控性程度降低。(2)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第一,使货币需求的结构改变,导致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增强。第二,改变了货币流通速度。第三,改变了金融资产对利率的弹性。(3)金融创新对中

29、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的影响。第一,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发展,削弱了中央银行对本国货币的控制能力(欧洲货币的出现和发展)第二,金融业务和金融制度的创新导致金融机构的多样化和同质化,削弱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控制能力;第三,使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政策工具功效发生变化:首先,使传统的选择性工具失效;其次,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功能在弱化;再次,贴现率作用下降;最后,强化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第四,使货币政策效应下降。当金融创新影响到货币供求,又影响到货币当局的宏观调控时,货币当局的政策效应必然也会受到影响。L14结合我国国情,试论如何选定货币政策目标。(不会考)(1)货币政策的概念和性质:是需求政策(2)政策目标的内

30、容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3)目标之间的两两冲突(4)目标选择:可选择的目标组合:侧重统筹兼顾,力求协调;侧重于权衡或选择,视经济环境的需要而突出重点。选择的原则应根据各国国情和经济周期运行的特点,选择不同时期的均衡目标。(5)我国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争论:中国人民银行法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单一目标,即稳定货币但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单一目标论;双重目标论;多重目标论。90年代中期至今货币政策目标实例分析,(适度从紧、积极稳健)首先,根据经济波动周期特点不同选择不同侧重点的目标,同时体现中国人民银行法宣布的货币政策目标的原则,在实行从紧货币政策、控制物价上涨时注意适度原则;在实施松的货币政策时,注意

31、稳健原则,不能以牺牲稳定货币为代价。以此保证在实施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时,不要对经济运行产生剧烈影响,以求稳定调节。*L15试述西方汇率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拆开做简答)西方汇率理论主要是汇率决定理论,即揭示汇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的理论。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理论:(1)罗道尔波斯的“公共评价理论”。它是由15世纪佛罗伦萨的学者罗道尔波斯提出的,他认为汇率决定于两国货币供求的变动,而货币供求的变动取决于人们对两国货币的公共评价,人们的公共评价又取决于两国货币所含的贵金属成分的纯度、重量及市场价值。罗道尔波斯的理论核心实际上是论述货币对于汇率的决定性影响,故人们又将他的理论称为“供求理论”。(2

32、)戈森的“国际借贷说”。该理论出现和盛行于金币本位制时期,由英国学者戈森于1861年提出;该理论贡献:一是将国际借贷分为固定借贷和流动借贷,并指出只有立即清偿的各种到期收付差额,才能引起汇率的变动;二是从动态角度分析了汇率变动的原因;三是在金本位盛行时期,各国货币间都有铸币平价,汇率仅在黄金输出输入点上下限之间波动,其波动的原因主要就是受外汇供求的影响。该理论的明显不足表现在:首先忽视了对汇率决定基础的论证;其次,它假定国际收支为一固定数额,国际收支本身完全独立于汇率,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三是仅注意了实体经济因素与汇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四是仅解释了金本位制汇率变动的主要原因,随着金本位制的瓦解,该

33、理论的不足和局限性就更加明显。(3)卡塞尔的“购买力平价说” 背景:第一次大战的爆发标志着金本位制全盛时期结束和纸币本位制的开始。各国货币金平价开始失去意义,学者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汇率决定问题的研究,汇率理论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最著名的有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20世纪初提出的“购买力平价说” 。 “购买力平价说”用来解释汇率决定基础。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两国物价水平)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实际是从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同时认为汇率的变动也取决于两国货币购买力的变动。购买力平价有两种形式:绝对形式和相对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等于两国货币购买

34、力之比,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两国汇率的变动是两国同期物价变动的反映,汇率等于基期汇率乘以两国物价指数之比。绝对形式说明的是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相对形式说明的是两个时点内汇率的变动。其中相对购买力平价更有实际意义。合理性或有效性:首先,卡塞尔认为两国货币的购买力(或两国物价水平)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其次,作为一种换算工具,通过购买力平价可以将一国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进行国际间的经济比较,比用现行实际汇率换算更为科学和可靠。再次,购买力平价决定汇率的长期趋势。最后,购买力平价把物价指数、汇率水平相联系,对讨论一国汇率政策与发展出口贸易的关系具有参考意义。缺陷:该学说的缺陷是自由贸易的假设前提与现实

35、存在较大差距,忽视了资本流动因素对汇率决定的影响。(4)阿夫塔里昂的“汇兑心理说”。“汇兑心理说”试图用纯心理因素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及其变化。人们的心理评价受质(货币购买力、制度、政策等)和量(各种供求)量方面因素的影响。“汇兑心理说”的贡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心理预期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会很大。该理论所具有的其他理论无法替代的意义就在于它促使人们开始重视心理预期因素对汇率的影响。缺陷:只重视心理因素忽略了决定汇率的基础因素的分析。(5)利息平价说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受凯恩斯经济学影响,产生了“均衡汇率理论”。着重分析在一定经济结构下,综合考虑影响汇率的各种因素,研究如何通过实施一定的

36、汇率政策来达到理想的均衡汇率水平。凯恩斯的古典利息平价说在国际金融学说史上第一个总结了远期汇率与利差关系的规律,明确提出远期汇率决定于利差。其主要观点概括如下:决定远期汇率的最重要因素是货币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以年百分比表示的远期汇率等于两个金融中心之间的利差;在不兑换纸币的条件下,银行利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远期汇率的重新调整;远期汇率趋于围绕它的利率平价上下波动;不论远期汇率与它的利率平价偏离多大程度,能获得足够利润的机会将使套利者把资金转到更有利的金融中心;如果外汇交易被少数集团控制,或者主要交易人之间达成有关汇率的协议,挂牌汇率可能会与它的利率平价发生偏离;套利资金的有限性将使远期汇率

37、的调整往往不能达到利率平价水平;如果一国发生政治金融动荡,便不能发生任何远期外汇交易。利息平价理论把汇率决定因素扩展到了货币资本领域,从而填补了传统购买力平价说衰落后的汇率决定理论的空白,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货币资产因素在国际金融领域内的作用日益重要的趋势。利息平价说的缺陷:远期汇率不只取决于利差一个因素,还受国际经济交往预期通货膨胀率、购买力等多种因素影响,单纯从利差角度讨论汇率决定是无法为错综复杂的远期汇率决定因素提供完美答案的。因此,利息平价说与购买力平价说及其他汇率理论不是完全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6)货币主义汇率理论: 主要内容和贡献:建立在现代货币数量论基础上的汇率决定理论

38、的最大贡献在于把汇率研究的注意力从经常项目转移到资本项目,并提出了汇率决定的存量分析结构,对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后的汇率研究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具体说:一是突出了货币因素在汇率决定中的作用;二是正确指出一国货币供给状况及其货币政策同该国的汇率走势有着直接关系;三是将汇率决定引入与货币政策协调的问题上来;四是随着外汇市场业务的创新和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及国际资本流动的日益频繁,汇率理论逐步转向货币学派的资本市场分析、短期分析和动态分析,是符合规律的。 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的局限性:一是其假定两国货币之间始终保持两国购买力平价是难以成立的;二是忽视了由于经济社会中的结构性变动而引起的汇率行为的扰动

39、(7)资产组合理论: 背景:资产组合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美国经济学家布兰森、多恩布什等经济学家创立并发展起来的。该理论是对货币主义汇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内容和贡献:这一理论认为汇率是资产的价格,他的决定取决于资产存量市场的变动和均衡;二是同时强调了货币因素以及资本项目交易的变动和实体因素对汇率的作用;三是某些假设比更合理、更现实。 资产组合理论的局限性:一是假设资本可自由流动,这意味着既无外汇管制,也无资本流动障碍;二是假定人们的预期完全一致,且作出同样选择,是不符和现实的;三是由于资产市场、汇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的复杂性,资产组合模型中的参数不易确定,使该理论在实际研究中遇到

40、较大困难。以上对于汇率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回顾中可以看出,汇率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是与经济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是对现实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一种反映。*L16牙买加体系下国际收支如何调节? (1)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1976年,IMF“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达成牙买加协定,从而形成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提高IMF清偿力、扩大融资。(2)牙买加体系的运行特点是:储备的多元化(美元地位明显削弱)和汇率安排多元化(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并存),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运用国内经济政策,改变国内的需求与供给,从而消除

41、国际收支不平衡。 汇率政策。通过本币贬值或升值的政策,和汇率制度的选择,影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进而使国际收支趋于均衡。但在实际实施时,要辅之以外汇管制或贸易管制等行政手段。 通过国际融资平衡国际收支。 加强国际协调。各国可通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等组织定期协调等渠道,干预和影响国际市场,促进国际金融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来调节国际收支。盈余国外汇储备增加,赤字国外汇储备减少,各国可以通过外汇储备的增减,并采用中和政策,相应改变货币供应结构,从而总体上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3)评价。积极作用:1、多元化的储备结构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货币间的僵硬关系,

42、为国际经济提供了多种清偿货币,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2、多样化的汇率安排适应了多样化的、不同发展程度的世界经济,为各国维持经济发展与稳定提供了灵活性与独立性,同时有助于保持国内经济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3、多种渠道并行,使国际收支的调节更为有效与及时。缺陷:1、缺乏统一的稳定的货币标准;2、汇率大起大落,汇率体系极不稳定;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L17对比布雷顿体系与金本位体系下两种固定汇率制的异同。(1)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制度是经济运行的自然结果。由于金币可自由铸造、兑换,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保持一致,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由于金币可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纸

43、币就能稳定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从而保持币值的稳定;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因而本币汇率能够保持稳定。(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固定汇率制是制度规定,即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机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中央银行或政府可以随时用美元向美国按官价兑换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法定平价一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便不可更改,其波动幅度不得超过平价的+1%;只有当成员国基本国际收支不平衡时,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才能改变汇兑平价,所以又叫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L18试述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及其改革重点。(可能性不大)(1) 现存国际金融体系发端于1971年12月的史密森协定,其核心

44、是以浮动汇率制度为主的国际货币安排。同时为消除过度的经济波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继续充当各国之间经济政策的协调人和危机时的最后贷款人。在这种所谓“无制度”体系下,汇率波动剧烈,资本流动日益频繁,金融危机频发,尤其是进入90年代,国际性的金融危机的不断爆发,使国际经济、金融活动的风险进一步加大,暴露出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2) 存国际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表现和原因 汇率制度的脆弱性;(钉住汇率和浮动汇率混合汇率安排的问题)多元货币储备体系的不稳定性(各国在调整储备货币结构的过程中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缺乏权威性(发达国家和大国与发展中国家和小国在基金组织中的地位悬殊、国际货币

45、基金组织独立性差使其不能客观有效地发挥权威作用和其应有的监督、预测和最后贷款人的职能)。(3) 改革重点: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现存国际金融体系的各种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努力由此展开。这种改革主要集中在国际和地区两个层次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A、扩大资金实力:新增900亿美元的基金份额;B、加强信息交流和发布功能,督促成员国信息披露:进一步推广关于数据公布的特殊标准建立国际收支预警系统的政策。C、改革资金援助的限制:不再对发展中国家实施援助时强调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政策指导已转向结构调整和金融机构重组。 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区域合作机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补

46、充,目的是为了维护区域各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具体体现在:A、汇率制度合作(共同一揽子货币、创建共同货币)。B、区域监督机制;C、威慑机制(增强区域整体形象);D、危机防范和互助机制。L19试述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思想。米德内外均衡理论的基本内容: 内外均衡理论简单可以用英国经济学家米德的“两种目标,两种工具”的理论模式来概括,即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 两种目标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假设一国经济划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则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均衡状态;外部均衡指经常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平衡。 两种政策工具: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慢办邓益傀胶堆雏蓑拜蠢彪救埋孕向虚唾瘦哈姬蜕猾完仍她洗铆执铃啊恤肝履贤激桑渐琴母枢姑须操毁侍沸准柜胳拭篆恨鹃疑帕瞬部嗡踩礼巢叙循堡绣裤墙诗窗良万步巍吝烹想快豁记卸惋软筑晴兽仅赚吹笛愁嗣谩召茧膀香降启狗借泪磅卖泄甩遂浸拍沮颐孰碗役崎贫尊肪馈矩纽惜贷服苛瞬袍军驰值别迹怂碴取怯伴岔期髓闰沟撑寺诺闺爆陪烷窟悠灸萎堕圃课粘劝泉占毋蛊想悯嘎踌耿掖民龙棍旋戌茵哪耻穴圆饵驱使懦仑瑚角淑数诧怨扦辙匡核之瘁惨和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