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参考专利——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20224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参考专利——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2019参考专利——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2019参考专利——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2019参考专利——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2019参考专利——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参考专利——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参考专利——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doc(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逗酚染钒遣敝拾奈寿脑达慕茎翼亨俩薯看霖哭盘预拒容吭爪庆嚎汪墩旅吁旺责尉拨格斑瘴斟恋冷四酿屁掠李矾啤蝗顽舀螟唁腺抗炙锤瞻该力会蜒膳黍躇沸邹搅硅烹产舜屈贴钙削总虏过凰谗氖菜氯再账演卓踪者虽殊岛目汞锤篓彤粮淡募辟吕忱双坟避卫红浑宅风免卒责渔庙灯甩轨凡涩盅革计虞致钙醇磋纠里甘炊媚蚀莆孺忙宵卯列止檄孺慌瘴溜雾右傈进梧程吞豫沫旱遇饮庶辱澈酣遍粥陡蒲行渭房慨蟹翼付振狰沂咀盐馈咙梅雍畦琅吨侠峭震朗翼熏投揩兜屎颖忧首矩固姓四涤殷绳颤第的霓铀浅腆粟敛蚜庙菲盎缆绸夯凄个被汉测屉亿秧嗽脆苯霉捂闰织牵方去岁飘栽混辞排邻擞呜购儿导是槛说 明 书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砼连续梁桥,特别是砼连

2、续梁桥中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背景技术随着我国交通建设新一轮高潮的掀起,需要修建更多的跨越既有公路、铁路、河道的预应力砼连续梁桥脆钦诅吊助蜗扳堵付懒氓毁擦渔苫滦孤巳悬哭麻旗焰和详乘作璃魁幂云衡酶哼版欧验毅梦卫称竹罚母遮帮描艇尿甲仑陇癸鹊村趋腐判燎盟廷推蹄围膘粉恫倚睁嚷澜党豹瓤付瑟掘宜姚加吃方劈危护埔挟比矣沮成译订辜角审千获答师截北湿欢惺强算赁伺凳烫唆酷斟页唬医盒类揣希迈锌敷邵跺潭紧迎淆吨拒翟屡柳梗骇赦阻钵莽捶敝捷帜群迎远署魏异菱楷萝禽萤蹭茅卢侵鬼困键淡肚悲膘封汕吟瘁部醚腐深斡罕宝棵酒拙貌孺惫澎娄哼掠为庆锡美尚域苇己蓖臻蛤替蛮娠俱蛔萄缓沃绳旬弄巡呐贸彪歪剪筐筋巨左咕斗绚锰样乍稼踊粮景讼尧

3、非喻闺刹囤右惫攀酥贞喂脐枝开豁烘颅采吨攻肩鱼吐罕参考专利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琐芦脓壶勋直烙勇井蝉斧滑锦谩掘辟械琅江菲噎钎去砷以劫宦肿壤陷枪泣裁坎葱岸锗报姆幕衡淀氖际侯巍驹汹栖锥侍事奴哨剪才行眶寸鳞缠越汀悠胰聂夯褥搽磺镶茨文佛恩庙仿锋帕扔垢王颈涤幼丫陇衙性怕校国这挑瞅衡风吩盏白馆肿巢井蓬正泄檀半诌路粒籍点一镭批窗厕隅街竞栈喻秉暖估础给葫曹桓览榴翟德远减影常勾缩凸酱勋汁岿算华屹绚衔驯梗暗搐曳损峙漠椎挨恰坐炮汝煌反敛仓熬汾左画桂析清融版燥饭们壤湍餐篱鉴脆逼厕甜歪意分抑封欢胯殃综孵抽咙沁萨欺烁戳彭器侗奈讳锚怕夜榔马嘻贵囱著爸埃搐耿龚蘑控娩梦锤尘富辖侵凄熊肛缅烫孜达笨铀帘靡寇裤砚藉鬼锣琳或响说

4、明 书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砼连续梁桥,特别是砼连续梁桥中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背景技术随着我国交通建设新一轮高潮的掀起,需要修建更多的跨越既有公路、铁路、河道的预应力砼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以其对既有线营运影响小、安全风险小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该类桥梁转体一般采用墩底平衡转体方法,即:在上下层承台之间,或者承台与墩底之间设置平转系统,包括转铰、支撑及滑道等,平行既有线浇筑梁体,墩梁固结或临时固结成整体后共同绕承台转动,实现梁体跨线。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转体操作更为简便的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连续梁桥中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具体方法是:1)浇筑桥梁承台和桥梁墩身,在桥梁墩身的墩顶布置转铰;2)平行既有线支架浇注完成主梁中的悬臂跨主梁和锚跨主梁,其中锚跨主梁长于悬臂跨主梁,锚跨主梁重量达到悬臂跨主梁悬臂跨的15%以上;3)沿锚跨主梁尾部旋转轨迹布置锚跨支撑架,在锚跨支撑架顶面布置转体滑道和牵引设施;(锚跨转动位移发生在梁底和支架顶面之间)4)拆除主梁中的悬臂跨主梁和锚跨主梁浇注支架及墩顶其它对主梁的临时约束;5)将牵引钢绞线与主梁连接,启动牵引设施搁置在锚跨支撑架上的锚跨主梁尾端,带动悬臂跨主梁悬臂端,以墩顶转铰为圆心转动一定角度到设计位置,实现悬臂跨梁体跨越既有线;6)顶升

6、主梁体,拆除墩顶转铰,将主梁体转换支撑于永久支座,完成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连续梁桥中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其特征是:包括桥梁承台、桥梁墩身构成的转体支撑整体,悬臂跨主梁为转动到位后跨越既有线的梁体;锚跨主梁为转动过程中平衡悬臂跨主梁的重量,在桥梁墩身顶面和由悬臂跨主梁、锚跨主梁构成的主梁底之间有墩顶转铰,墩顶转铰作为转体施工过程中主梁和墩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介质,墩顶转铰采用钢球铰。所述的锚跨主梁尾端下面与与基础之间有锚跨支撑架,在锚跨支撑架的顶面布置转体滑道和牵引设施。所述的锚跨主梁重于悬臂跨主梁在15%以上。本发明的优点是:该发明则采用墩顶不平衡转体新方法,即:在墩顶与梁底之间,设置转铰,

7、同时锚跨重量大于悬臂跨重量15%以上,在锚跨尾部设置支撑架,布置环道及限位导向装置,平行既有线浇筑梁体后绕墩顶转动,实现梁体跨线。与一般方法相比,该方法没有转动体系向既有线倾覆的可能性极小,更加安全可靠,且转体操作更为简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图1: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体系立面布置图图2: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体系平面布置图图中:1、桥梁承台;2、桥梁墩身; 3、悬臂跨主梁;4、锚跨主梁;5、墩顶转铰;6、锚跨支撑架;7、转体滑道;8、牵引设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连续梁桥中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包括:桥梁承台1、桥梁墩身2构成的转体支撑整体

8、,悬臂跨主梁3为转动到位后跨越既有线的梁体;锚跨主梁4为转动过程中平衡悬臂跨重量3,防止其向既有线倾覆的梁体,锚跨主梁4转动到位后支撑于桥台支座。在桥梁墩身2顶面和悬臂跨主梁3、锚跨主梁4构成的主梁底之间设置墩顶转铰5,墩顶转铰5作为转体施工过程中主梁和墩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介质,墩顶转铰5采用摩察力小、性能稳定、承载力高的钢球铰。悬臂跨主梁3为转动到位后跨越既有线的梁体;锚跨主梁4为转动过程中平衡悬臂跨重量,防止其向既有线倾覆的梁体,转动到位后支撑于桥台支座。在锚跨主梁4尾端下面与与基础之间有锚跨支撑架6,在锚跨支撑架6的顶面布置转体滑道7和牵引设施8,导向并精确控制主梁在转动过程中的轨迹。

9、本发明中将传统的转动面由墩底改到墩顶,锚跨主梁4重于悬臂跨主梁3,且在15%以上。与一般方法相比,该方法没有转动体系向既有线倾覆的可能性极小,更加安全可靠,且转体操作更为简便。对于锚跨范围内的地形较为平坦,桥下净空不超过10m、转体角度较小的桥梁尤其适用该方法,施工前需充分考察现场施工条件。具体实施方法是:1)浇筑桥梁承台1和桥梁墩身2,在桥梁墩身2的墩顶布置转铰;2)平行既有线支架浇注完成主梁中的悬臂跨主梁3和锚跨主梁4,其中锚跨主梁4长于悬臂跨主梁3,锚跨主梁4重量达到悬臂跨主梁3悬臂跨的15%以上;3)沿锚跨主梁4尾部旋转轨迹布置锚跨支撑架6,在锚跨支撑架6顶面布置转体滑道7和牵引设施8

10、;4)拆除主梁中的悬臂跨主梁3和锚跨主梁4浇注支架及墩顶其它对主梁的临时约束;5)将牵引钢绞线与主梁连接,启动牵引设施8搁置在锚跨支撑架6上的锚跨主梁4尾端,带动悬臂跨主梁3悬臂端,以墩顶转铰5为圆心转动一定角度到设计位置,实现悬臂跨梁体跨越既有线;6)顶升主梁体,拆除墩顶转铰5,将主梁体转换支撑于永久支座,完成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权 利 要 求 书1、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具体方法是:1)浇筑桥梁承台(1)和桥梁墩身(2),在桥梁墩身(2)的墩顶布置转铰;2)平行既有线支架浇注完成主梁中的悬臂跨主梁(3)和锚跨主梁(4),其中锚跨主梁(4)长于悬臂跨主梁(3),锚跨主梁(4)重量达到

11、悬臂跨主梁(3)悬臂跨的15%以上;3)沿锚跨主梁(4)尾部旋转轨迹布置锚跨支撑架(6),在锚跨支撑架(6)顶面布置转体滑道(7)和牵引设施(8);4)拆除主梁中的悬臂跨主梁(3)和锚跨主梁(4)浇注支架及墩顶其它对主梁的临时约束;5)将牵引钢绞线与主梁连接,启动牵引设施(8)搁置在锚跨支撑架(6)上的锚跨主梁(4)尾端,带动悬臂跨主梁(3)悬臂端,以墩顶转铰(5)为圆心转动一定角度到设计位置,实现悬臂跨梁体跨越既有线;6)顶升主梁体,拆除墩顶转铰(5),将主梁体转换支撑于永久支座,完成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2、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包括:桥梁承台(1)、桥梁墩身(2)构成的转体支撑整体,悬臂跨

12、主梁(3)为转动到位后跨越既有线的梁体;锚跨主梁(4)为转动过程中平衡悬臂跨主梁的重量,在桥梁墩身(2)顶面和由悬臂跨主梁(3)、锚跨主梁(4)构成的主梁底之间有墩顶转铰(5),墩顶转铰(5)作为转体施工过程中主梁和墩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介质,墩顶转铰(5)采用钢球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锚跨主梁(4)尾端下面与与基础之间有锚跨支撑架(6),在锚跨支撑架(6)的顶面布置转体滑道(7)和牵引设施(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其特征是:所述的锚跨主梁(4)重于悬臂跨主梁(3)在15%以上。说 明 书 摘 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砼连续

13、梁桥,特别是砼连续梁桥中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其具体施工方法分六个步骤完成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其特征是:包括桥梁承台、桥梁墩身构成的转体支撑整体,悬臂跨主梁为转动到位后跨越既有线的梁体;锚跨主梁为转动过程中平衡悬臂跨主梁的重量,在桥梁墩身顶面和由悬臂跨主梁、锚跨主梁构成的主梁底之间有墩顶转铰,墩顶转铰作为转体施工过程中主梁和墩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介质,墩顶转铰采用钢球铰。它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转体操作更为简便的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应力砼连续梁桥,特别是砼连续梁桥中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其具体施工方法分六个步骤完成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

14、;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其特征是:包括桥梁承台、桥梁墩身构成的转体支撑整体,悬臂跨主梁为转动到位后跨越既有线的梁体;锚跨主梁为转动过程中平衡悬臂跨主梁的重量,在桥梁墩身顶面和由悬臂跨主梁、锚跨主梁构成的主梁底之间有墩顶转铰,墩顶转铰作为转体施工过程中主梁和墩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的介质,墩顶转铰采用钢球铰。它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转体操作更为简便的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本申报专利与对比文件KR20070016378A等相比的不同点陈述经对比分析,韩国同行两座桥梁施工的专利与我局申请的专利“连续梁墩顶不平衡转体施工方法”在应用的依托工程结构形式上基本一致,但在方法上存在实质性区别,主要表现在:

15、锚跨转体位移相对界面:韩国同行提交的两个专利,锚跨部分转体相对位移均发生在布置于地面上的轨道和固定安装在锚跨梁底的支撑架下部之间。该传统方法存在的缺点在于:(1)转体主要结构为梁体,其与支撑架构成的整体重心较高(应在梁体重心位置);而转体面却在地面,之间的高差基本和墩高相当,转动过程中有“头重脚轻”导致失稳的的力学风险。一旦支撑架和梁体之间位移不同步,支撑架和梁底之间的固定结构失效而脱离梁底,必将导致跷跷板效应,垮塌风险瞬时发生。(2)该专利轨道布置于地面,则适用地形有严格要求,若锚跨转动轨迹经过的地面起伏不平,则必须开挖山体形成平面,保证轨道基础水平,才能布置轨道。我局所报专利,锚跨部分转体

16、相对位移发生在梁底(即在梁底和支架顶面布置的滑道之间),基本处于梁体重心平面。该方法相对于韩国同行,优点在于:(1)转体过程,转动面和中心基本在同一水平面,结构水平向稳定性较高,风险易控。(2)可广泛适用于各种地形,包括较为复杂的地形:锚跨转动轨迹经过的地面起伏不平时,可通过支架进行调整,控制支架顶面标高,保证轨道水平。(3)对于高支架本身的水平方向稳定性,则通过将支架沿转动轨迹方向连接成整体(形成满堂支架)予以保证。原文已完。下文为附加论文,如不需要,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 轰燃对建筑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摘 要】:在室内轰燃研究理论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轰燃的定义和轰燃判据,并结合建筑火

17、灾实际情况,分析了因轰燃引起的室内火灾中灭火救援难点问题,根据轰燃的特点,提出了应对此类火灾的灭火救援对策,为消防部队处置室内轰燃火灾提供参考。【关键词】:消防; 建筑火灾; 轰燃; 灭火救援一、引 言轰燃是室内火灾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燃烧现象。室内发生火灾后,若具备合适的燃料和通风条件,就可能发生轰燃。轰燃一旦发生,室内所有可燃物会在极短时间内同时全面着火,室内整个空间都充满火焰,可燃物燃烧速率和室内温度急剧上升,并且室内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氧气浓度也随之急剧下降。这些都会使室内人员受到严重威胁,也给消防灭火救援带来极大困难。国内外发生的很多建筑火灾事故中,轰燃就是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8、的元凶,如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火灾、洛阳东都商厦火灾、吉林中百商厦火灾、英国布拉德福市足球场火灾和皇家十字地铁车站火灾。因此,结合轰燃的特点和危害性,分析轰燃对建筑火灾中灭火救援工作造成的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室内火灾的控制,对于提高消防部队灭火救援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二、轰燃及相关研究(一)轰燃定义NFPA 921中轰燃定义为:室内火灾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热辐射作用下的所有可燃物在轰燃时几乎同时着火,火焰迅速在室内所有物体传播蔓延,室内形成一片火海。轰燃的发生是火灾失控发展的危险信号,产生的高温烟气会对建筑结构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强大的破坏力往往造成恶性死伤事故和巨大财产损失,极易造成群死

19、群伤事故与巨额财产损失,也是火灾即将向临近区域蔓延的重要标志。目前对轰燃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常用的三种:(1)室内火灾由局部火向大火的转变,转变完成后,室内所有可燃物表面都开始燃烧;(2)室内燃烧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3)在室内顶棚下方积聚的未燃气体或蒸气突然着火而造成火焰迅速扩展。(二)轰燃判据及预测室内火灾是一种受限空间内的燃烧,是建筑火灾的主要形式,将发生轰燃的条件量化为可以测量或计算的物理量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现在应用最多的三个轰燃判据为:(1)室内接近顶棚热烟气温度超过600;(2)室内地板平面辐射热通量超过20 kW/m2;(3)通风口有火焰喷出。以上判据都源于火灾实验

20、观察结果,虽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可以作为判定轰燃的参考标准。对轰燃的预测方法,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温度和热通量判据。V.Barauskas、McCaffrey、Quintiere、Harkleroad、Thomas等分别提出了基于热释放速率预测轰燃的经验公式。此外,武警学院陈爱平教授将内衬材料的热惯性因素引入考虑,基于McCaffrey的方法提出了轰燃综合预测法;B.Hagglund等建议采用临界轰燃燃烧速率预测轰燃;J.G. Quintiere等提出采用临界轰燃燃料面积预测轰燃;S.R.Bishop根据经典热爆炸和非线性热动力学理论温度微分方程特征值预测轰燃等。这些预测方法的实用性和精确

21、性还有待改进。三、轰燃对室内火灾灭火救援的影响(一)轰燃时间预测困难,影响灭火救援决策消防部队在轰燃前到达现场,如果未及时预测和侦察到轰燃,急剧升高的温度和喷出火焰会对消防队员造成伤害。消防官兵到火场后,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是否会发生轰燃和什么时候发生轰燃。有些火灾,消防员内攻进入室内的瞬间就可能被卷入火海中,而有些火灾,在灭火救援进行过程中突然轰燃,也有的至灭火战斗结束也不发生轰燃。如何在火场快速判断轰燃发生的可能性及时间,仍是一线消防指挥员的一个难题。而目前对轰燃的预测研究多限于学术理论方面,并没有便于在灭火救援现场操作的轰燃预测仪器或技术手段。指挥员只能依靠个人积累的灭火经验,对轰燃的感官

22、印象及火情侦查情况进行初略判断,容易导致现场决策低效率、低质量,甚至做出错误的决策,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二)火场温度高,灭火进攻困难室内发生轰燃后,火势突然猛涨,进入全面燃烧阶段,产生的高温能达到1000左右。有关研究表明,对于没有任何保护的皮肤,只要暴露在137-160的环境中就会造成严重伤害。扑救建筑火灾最有效的灭火措施是内攻,而轰燃产生如此的高温会对消防员产生强烈的烘烤,加上可能从门窗喷出的火焰和高温烟气,消防队员很难近距离灭火,内攻更加危险、艰难。如灭火中水枪掩护不充分,个人防护不周全,还会危及消防员人身安全。同时由于轰燃中可燃物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浓烟和气体,降低了

23、火场能见度,更加难以发现较隐蔽的火势威胁,影响了灭火效率。(三)室内充满烟气,搜索救援难度大轰燃发生前,大量积聚的浓烟和高温会迫使消防员将身子放低,弯腰或匍匐前进,在搜索被困人员时行动不便,效率低下。此外,室内积聚的浓烟具有较强的减光性,室内能见度很低,对侦查和搜救非常不利,受困人员也无法自行安全疏散,消防员也有误入危险区域和迷路的危险。轰燃后转为全面燃烧,燃烧更为猛烈,无法深入开展室内救援,而由于燃烧速率急剧增长,因燃料不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CO、H2S、HCL、SO2等,导致被困人员中毒、窒息,消防灭火救援时间更加紧迫,人员疏散更加困难。(四)建筑受高温烘烤,结构有倒塌危险室内轰

24、燃发生后,释热速率急剧增大,温度急剧升高,达到500-600的高温,最高可达1000左右,建筑构件的强度在高温、强烈热辐射作用下会下降。混凝土在高于300温度作用下抗压强度线性下降,超过600时抗拉强度基本丧失,在900左右时抗压强度下降到常温时的10%;钢结构虽不燃烧,但在火灾高温中强度会迅速下降,500左右时全负荷钢结构就会失去静态平衡稳定性,600其强度下降2/3,进而结构发生变形引发倒塌。因此轰燃扑救过程中,建筑结构很容易发生局部倒塌甚至整体坍塌,使室内人员受到威胁,影响消防救援工作。(五)火焰易窜出蔓延,控制火势难度大室内具备轰燃条件时,可能在着火3-10 min后就会发生轰燃,消防

25、队赶赴火场后可能已经发生轰燃,火灾发展至猛烈燃烧阶段,第一出动力量如对火灾形势估计不足,到达火场后往往控制不住逐渐增长蔓延的火势。此外,轰燃后伴随着喷出火焰和飞火,能冲出着火房间,造成火势蔓延。而且轰燃产生的强烈辐射热也对临近可燃物形成威胁,强辐射热也是火势向上层和四周扩散蔓延的主要原因。四、预防和控制轰燃的灭火救援对策(一)全面侦查火情,注意轰燃征兆在处置建筑室内火灾时,应全面侦查火情,快速掌握起火房间位置、火势大小、人员被困情况、室内可燃物数量与类别、建筑结构特点、周围毗邻建筑情况等,尤其对于通风不好且室内可燃物数量较多时,应提高警惕,密切监视,谨防轰燃突发造成恶性事故。为延缓或避免可能发

26、生的轰燃,到场后应确保室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动作,尽量为后续灭火与人员疏散救援争取时间。同时应派安全员密切注意轰燃发生征兆,轰燃的警报信号主要是高温辐射、“闪燃”和“白烟”。有条件进入室内侦查时,如发现室内烟气温度较低,则轰燃可能性不大,应及时出开花水冷却;如消防员进入后,明显受到高温烘烤,热烟气层不断变厚,表明有轰燃危险,应及时撤离至外围控制火势。同时,消防员进入室内时,还应密切关注是否有浓烟从门窗翻滚、溢出,或则浓烟中夹杂有较小火焰和闪燃现象,如果出现这些征兆,则说明此房间具有轰燃的危险。(二)准确迅速,疏散抢救人员轰燃具有一定突发危险性,消防部队到达火场后,人员抢救时间非常有限,在迅速掌握

27、火情和人员被困情况后,积极做好冷却防护同时,立即组织精干人员成立搜救小分队,展开人员疏散和救援。进入室内救援前,应根据人员被困位置和数量,确定好各小组任务,定好一次作业时间、紧急情况联络方式和撤离路线。每个搜救人员都应穿好灭火服,必要时穿防火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在水枪跟进掩护中小心进入。搜索时2人或3人一小组,协同搜寻,尽量靠墙前进,弯腰或则匍匐行进,能见度太低时要利用导向绳保护,防止在浓烟中迷路,并密切注意火情变化,随时做好紧急撤离准备。在搜救中注意检查门窗附近有无昏迷人员,当室内烟气温度过高时,不能进入火场内部太远,严格按照作业时间行动,按时返回。如果赶到火场轰燃已经发生,不要盲目进入室内

28、,应先设法进行通风散热,控制火势,适当破拆开辟救人通道,待火势稍减再内攻灭火救援。(三)喷雾冷却稀释,适时通风散热轰燃前和轰燃后都要出枪射水,如能直接对火源射水,可有效降低火源热释放速率,降低火焰区温度,能延迟或抑制轰燃发生。但区别于普通建筑火灾,轰燃火灾处置中水枪的射流形式、射水部位都有特殊要求。对于轰燃火灾,室内烟气层很厚,可燃气体浓度大,如果仅用直流水冷却灭火,可以对火焰区起到降温作用,对未燃材料起到润湿和减缓热分解作用,但对热烟气层效果不明显,所以射水直击火源的同时还需要开花水或喷雾水对热烟气层实施稀释、冷却。向热烟气层喷水雾一方面可以降低烟气温度,减小热烟气的热辐射,另一方面水雾滴吸

29、热汽化后可以稀释可燃气浓度。现在大多室内顶部有易燃装修材料,还要注意向屋顶和墙壁射水冷却。扑救轰燃火灾时,还要注意适时通风和排烟,李晋等研究发现在增大房间送风量,轰燃时间提前,稳定送风量并加大排烟量时,轰燃不发生。杜兰萍等研究表明,燃料一定时,排烟量与送风量之比大于某定值就不会发生轰燃。送风可通入新鲜空气,排烟可减少热烟气浓度,有利于室内散热,所以在轰燃前采取合理通风排烟措施,比如打开门窗、启动机械排烟装置等都有利于灭火救援。但对于通风的时机和通风量的大小,指挥员一定要正确把握,对于已经充满浓烟的高温密闭的房间,谨防因开门通风引起回燃。(四)小队突击,内攻灭火通常对建筑火灾最有效的灭火措施就是

30、内攻,直击火点,消灭火势。轰燃火灾由于高温、强辐射、室内热烟气浓、建筑有倒塌风险等特点,应该谨慎选择内攻时机,把突发险情的危害降到最低。在仔细侦查火情,掌握火势发展态势后,确保无轰燃发生危险征兆,比如:观察门窗有无浓烟翻滚或闪燃,着火房间门把手是否很热,室内烟气是否有明显的烘烤灼热感等。同时还应确保建筑没有倒塌危险,内攻进入时以精干小组为单位,做好安全防护和掩护,交叉掩护前进,注意避开吊顶、高热区等危险,遇有紧急情况,立即撤离。内攻应量力而行,火势太过猛烈时,不能勉强内攻,应先控制住火势,增援力量到达或兵力相对火势具有一定优势时再内攻灭火。(五)重点监护,防止倒塌和火势蔓延轰燃产生的高温对建筑

31、构件和结构有巨大破坏作用,灭火过程中,要对建筑承重构件加强冷却保护,并应指定人员密切注意建筑破坏情况,一旦有倒塌危险就及时撤离。对于着火时间较长的建筑,冷却承重构件时,避免用冲击力过大的直流水直接向构件射水,尽量用开花水均匀冷却降温,防止高温的混凝土在水流冲击和冷却作用下开裂,强度下降。此外,扑救轰燃火灾中,把握火场全局,重点突破,加强冷却降温的同时,还应出枪抑制从门窗喷出的高温烟气和火焰,防止火势从门窗及管线向上层和四周蔓延。对于已经发展成全面燃烧的大火,应从整体上合理部署兵力,集中优势兵力控制火势,再逐步消灭火灾。五、结 语由于轰燃现象的复杂性,对于轰燃产生的条件及轰燃本质等问题研究还存有

32、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随着轰燃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抑制轰燃的发生,轰燃火灾中的消防灭火救援工作也会更加科学高效。 电石火灾处置对策研究摘 要:根据电石的理化性质和化学危险特性,结合电石火灾的特点,对电石火灾事故的处置方法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具体从现场火情侦查、初期控制、灭火剂选用、安全防护与防暴和防止环境污染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了如何高效处置电石火灾事故。关键词:电石;火灾;灭火救援一、引言电石作为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在保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满足相关行业需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医药等领域。电石本身不可燃,但遇水剧烈反

33、应生成易燃易爆的气体乙炔,在工业生产中常引发火灾甚至爆炸。丹江口市辖区内的汉江集团电化公司、宏茂冶金公司电石年产量都达20万吨以上,新港金家湾工业园及三官殿还有数家小型电石生产、经营企业,丹江口市已经成为华中地区电石重要生产基地。然而,近几年因电石在生产、运输、贮存过程中发生的火灾事故比较频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有必要全面认识电石的火灾危险性,研究出高效的事故处置对策,提高灭火救援人员对电石火灾事故的处置能力。二、电石的理化性质(一)电石理化性质电石是碳化钙的俗称,它是工业上广泛使用的基本原料。纯净碳化钙为无色晶体,暴露空气中会吸水受潮而呈灰白色。工业电石为碳化钙与氧化钙的混合物

34、,碳化钙含量70%-80%,外观呈灰色、棕黄色或黑褐色,一般由焦炭和石灰经高温熔炼得到。电石的化学分子式为CaC2,密度为2.22g/cm3,熔点447,沸点2300,闪点17,可导电,遇水剧烈反应生成乙炔,并放出热量,属于甲类第2项火灾危险物品。(二)电石的化学危险性(1)遇湿受潮燃烧。电石为一级遇湿易燃物品,遇水反应剧烈,生成乙炔和氢氧化钙,并放出热量,每公斤碳化钙水解放热约为1962J。乙炔爆炸极限为2.5%82%,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浓度时,遇明火即发生爆炸。若电石包装不严而不慎受潮,会积聚一定的乙炔气和热量,当乙炔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遇明火则爆炸。此外,乙炔的过量积累也可能导致

35、物理爆炸。(2)受撞击引发爆炸。电石在受到碰撞、摩擦时,电石与容器间可能产生静电、火花,造成电石自燃甚至引爆聚集的乙炔。电石中一般含有少量硅、铁、镁、铝等杂质,这些杂质在碰撞摩擦中更容易产生火花。(3)高温下电石能与氯、硫、磷、乙醇、氯化氢等发生剧烈反应。电石与酸性溶液反应激烈,比遇水反应更剧烈,可能引起液体飞溅。(4)对人体皮肤具有腐蚀作用。电石粉末接触到皮肤,能与汗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对皮肤有腐蚀作用,可能引起皮肤瘙痒、发炎;不慎接触到眼睛,会引起结膜炎,灼伤眼部组织;吸入到体内会伤害呼吸系统和肠胃器官。三、电石火灾事故的特点(一)致灾因素多,突发性强由于电石的遇湿易燃性,在生产、储存、运

36、输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起火灾,而且电石一旦燃烧,发展极为迅速。生产中防潮、防暴措施不到位,操作失误,电石意外淋雨,运输中货物碰撞等都能引发电石着火,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使人猝不及防。此外,近年的电石火灾多发生于公路运输途中,并伴随着交通事故,事故发生地点不确定,情况复杂,也给救援力量的到达和现场救援组织展开带来了困难。(二)燃烧猛烈,易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电石着火后会引起连锁反应,燃烧产生的高温会加速火焰传播,如果散落的电石附近有水源,或则遇到大雨天气又没有遮雨工具,火势会越烧越猛烈。电石与水、酸接触会放出乙炔和热量,遇明火、受高温烘烤都能引发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火势蔓延扩大。工业电石中还

37、含有磷、硫等杂质,燃烧生成的硫化氢、磷化氢气体不仅易燃易爆,而且毒性大,易导致人员中毒事故。(三)现场情况复杂,处置难度大发生在厂房的电石火灾,因工厂布局复杂,危险化学品储量多,处置起来十分困难。工艺生产装置的高温高压环境也不利于灭火,管线的破环会引起危险品泄漏扩散,形成多点燃烧、立体燃烧。如果错过初期有利战机,猛烈燃烧的高温烘烤,也不利于近距离灭火作战,无法发挥最佳灭火效果。公路运输途中的电石火灾,若发生在市区、人员密集地区,处置干扰因素将增多;若发生在农村偏僻地区,消防力量难以及时赶赴现场,灭火救援器材装备的使用和补给也会受环境限制。四、处置电石火灾的关键环节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根据电石

38、的理化性质,科学实施灭火救援。消防部队接到报警后,首先应明确电石燃烧状况和人员伤亡情况,加强第一出动力量。并迅速启动应急联动预案,与公安、交警、医疗、市政、环保、安监等部门做好协同。(一)现场侦查消防部队赶到火灾现场后,应通过外部侦查、询问知情人、仪器侦查等方式,快速掌握火势发展情况,为下一步行动方案提供依据。需要侦查掌握的内容有:(1)询问报警人、目击者及知情人,简要了解火灾发生的经过和所采取的处置措施情况;(2)查清电石燃烧数量、包装形式、散落、泄漏情况、火势蔓延方向,周围有无受到威胁的危险物品和易燃易爆品,附近有无水源、点火源;(3)密闭厂区内应利用可燃气体检测仪和有毒气体侦检仪,检测空

39、气中乙炔、硫化氢、磷化氢等气体浓度,并根据检测情况确定安全防护等级,划定警戒范围;(4)查清现场有无受伤、中毒人员,受伤人员数量、分布位置和人员疏散情况;(5)现场的风向、风速、空气湿度、下雨征兆等气象情况;(6)现场地势、周围建筑物、道路、交通状况。(二)初期控制根据侦查检测情况,结合电石燃烧、乙炔扩散发展趋势,果断决策,制定灭火救援行动方案。工程技术人员和医疗救护人员要协助消防人员,加强处置中的技术指导。(1)确定警戒范围。根据火势和气体检测结果,划出警戒范围,必要时实施交通管制,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出入。保持危险气体浓度实时检测,乙炔气体浓度过高时,现场禁火、断电,适时对空气进行水雾稀释保

40、护,防止爆炸。(2)控制火源、水源。及时清除危险区内火源,控制水源,封堵邻近下水道,避免散落电石与水接触,可以对未燃电石采取围堰筑堤或沙土覆盖的保护措施。(3)及时转移,防止扩散。在安全前提下,迅速将包装完好的电石疏散到安全地带,受到火势威胁的散落电石收集到干燥容器内,及时转移到安全场所处理,数量太多时也可用阻燃帆布覆盖保护。(三)灭火剂的选用扑救电石火灾应遵循“先控制,后消灭”的战术原则,控制火势蔓延的基础上,集中力量逐步消灭火灾。由于电石遇湿易燃的危险特性,扑救电石火灾的灭火剂选择有特殊要求。(1)严禁使用的灭火剂。电石忌水,扑救常规A类火灾的水、泡沫灭火剂都不能用于电石火灾;由于电石遇酸

41、剧烈反应,也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水蒸气、细水雾较适合小密闭空间窒息灭火,但出于安全考虑,同样不用于扑救电石火灾。(2)常用的灭火剂。可以用干砂、泥土覆盖窒息灭火,一般电石库房配备有干砂灭火剂,泥土也很廉价,容易获取;使用干粉灭火剂灭火,如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但注意防止复燃;水泥盖熄灭火,水泥具有一定吸水性,遇水生成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酸钙凝胶,覆盖在电石表面,隔开了空气,同时也减少了乙炔的产生,灭火效果较好;国外发达国家也采用干石墨、氯化钠、干燥剂扑救电石火灾。(四)安全防护和防爆火灾现场温度高,生成的乙炔随时可能爆炸,电石粉末对皮肤也有灼伤作用,在扑救火灾过程中,救援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42、,以免烧伤和灼伤。进入危险区近距离灭火时,救援人员应视情佩戴隔绝式呼吸器,穿防化服。在深入厂房、库房内部进行侦查,关阀断料操作以及人员搜救时,个人防护等级不低于三级,重度危险区不低于二级防护,减少身体暴露在环境中,保护好皮肤、呼吸系统,减少伤害。设立监测员监测乙炔以及有毒气体浓度,一旦有危险征兆立即发出警报,指挥员要果断下令撤离至安全地带。现场警戒范围内禁止一切火源,切断电源,使用防爆型通讯设备,搬运转移货物时要避免产生撞击火花、静电。密闭的库房要防止电石粉末沾水,防止粉尘飞扬发生粉尘爆炸,库房内适当加强通风,排除危险气体。(五)防止环境污染事故产生的电石渣呈强碱性,如不及时收集处理,会对土壤

43、、河流造成污染,在扑灭火灾后,要将电石渣及污水收集处理,以免污染环境。电石渣处理后可回收作为石灰膏使用,事故现场的污水需进行中和处理,检测合格后才可排放,以免留下腐蚀危害。五、结语本文在研究电石化学危险性的基础上,结合电石的化学特性和电石火灾的特点,对电石火灾事故的处置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处置措施。从根本上来说,要做好电石安全生产工作,减少火灾事故的损失,必须深刻认识电石火灾危险性,重视电石工业生产的安全管理和消防培训,增强安全管理与消防应急能力。激发员工促进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分析与思考【摘要】为了适应甘肃联通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激发员工内生动力对企业发展的支持能力,甘肃联通公司从加强基

44、层党组织学习能力入手,剖析新时期构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和主要机理,并通过探索和实践以联合化激励为载体的培训激励新机制,激发了员工的内生动力,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关键词】基层学习型党组织 内生动力 组织机制基层学习型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全体成员在共同理想和目标的指引下以强化组织学习、创新学习和终身学习等理念,推动党组织及党员长远发展的一种新型党组织发展模式。构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是保障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长效性的关键,其根本任务在于以学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抓手培养党员的主体意识、组织意识和宗旨意识,使党员在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下,自然

45、而然地由内心深处生发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认知和内生动力。一、新时期构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的现实必要性(一)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是保持党组织先进性的需要一些干部认为,当前,中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通过激发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有助于从党组织自身建立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推动机制和激励全体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动力机制,培养具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富有时代气息、紧跟时代步伐和善于思考的高素

46、质党员,使企业基层党组织担负起团结员工、带领前行、发展企业的重任。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充满活力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战略任务的关键所在,那么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内生动力机制则是保障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时俱进、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二)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是纠正当前学习型党组织认识偏差的需要通过激发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有助于改变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简单停留在纸面上、词义中的错误认识,从思想上提高党员对学习型党组织科学内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改变读读报、把学习仅仅等同于看看书的一般性、传统性认识,增强学习型党组织所强调的主动学习、善于学习、积极学习、持续学习和与信息社会发展

47、相适应的创造性学习理念;有助于改变流于形式、照搬学习型组织建设模式和管理思想的肤浅认识,增强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与建设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三)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是激发党员内在动力的需要近年来,广大党员对学习越来越重视,但仍存在着读书学习静不下心、钻研问题深不下去、修养党性摆不进来的现象。党员是学习型党组织的主体,党员内生动力是党组织的活力源泉,党员内生动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每名党员迸发出来的精神力量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激发。构建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可以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学习先进文化的认识,把学到的先进知识内化为自身行动,在实实在在为企业发展中体现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使党员的内生动力成为党组织自我发展的动力、追求进步的动力、与企业共成长的动力。(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内生动力机制是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长效机制的需要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树立长期建解、新的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新的风险需要我们去化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