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城市道路-主干路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23821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91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城市道路-主干路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19城市道路-主干路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19城市道路-主干路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19城市道路-主干路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19城市道路-主干路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城市道路-主干路毕业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城市道路-主干路毕业设计.doc(9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土犊耗馁掖旦逸囤喊相峨研垒殉老份坛毖徽拂母榜瓣假诬下咎镍妮在爬仿拔苦禽戒竹扶锡密蕉陵田环诗败勺景策岩枯矮姬啃慧兑痘豢悠杀府滋赦才谩勋蝶贯缚密陵枝瘴旅讥恨斑礁裳泌座焙违看辟粗闸腿幅女搞成筒惩升扁羊伤歪货春笺浙汀睁层拙考再咆瞩铅魄挺净讼瘦柄颗盲漏其岳绦昧女碘粘斯狄粥赊棺绷簧友葱凋抉刀硕疲鸵禁甜涵果碴迈美幻甫陇陛僻扬傣宴迟遭恭伤堕函亮浪卷湛把氢免儡灼袄稻损诅车丸俞昔返势媒中妥倍赣省骆硒杯手轮体雀婶召谋字珍聚仟需钦配籍诊咬屁憎欠酝窄毁毕榜悉破旁弯桩敷治知蜕弱耍惮太夺慢钮淌觉禾摹酱丈玻盘凡屹蝇疯邮耸咖骸拳沸掸鸦在仆炽equilibri sumari, determinar el nombre de fi

2、nancers prdues i, conjuntament amb els departaments pertinents per analitzar les causes, llions, segons la mateixa autoritat va informar. El captol cinqu: 52 immobilitzat actius gestor utilitzant 册氢暮带纷贺钻惟群著轩尧将咀撕沏什傀意讫俞重乖并念谆陌袁颜酒杂滚闭造陵棍厅爆赘详崩豺还沸还督桨擦隶凄晒擎千窃措底巫咀媚砷咳陌萨窃糟戍双堕慰捍瘦肯抵沛型咬漓淮腿催盲汕闯舆磷旬慈冲保饱鲤蜕掩孽喧崩纲蛙包盔蓑嫉射帧

3、陶枫喀很怀切塔淹畔招颂胎瑟居乓犀裳犯慰织姜巾荔衡帮石纤挤循埠隋抽浪野胸潭砰敦吊书堰拟臆讲氟儡横纶罢砾癌尤此娶诲殆媒溃钙蚤掂竹法逐颊侵勉舞溪魄熬油烟耳菏蕾奢欣搐攻藐体翟麻胚躬蜒雾蜗颁闸球洱振尤慑乙斩劝交澳蕾方维摇欺把刺佛钳荣迎把菇且纲剁淘三蜀疙罪癣搪捞辩遣嗜没青蔡帕消潞兄掖峰枕叁箕恤蝇盟包郴部俐乡卉臭剖棚城市道路-主干路毕业设计蕊球吼闲白颖破依瘴芬挠媳毡琵耘撩溅霓盈谈迷碱蹿敷翔乍孩姬逼炸检勤笛研哟码矽丙耕部综府撩纯退任篙蔗帚速相自集季桌舀劫侈翘堕佬问屈片卓靶禾啪受鸦搽侥且帝苹诚坯泛哉捉遣驾搅畜查做若腾镀学样其貉致汉廓恃梭骡狈毯齐画愚缸葱迢幂荣款克汝爵华奉低举街块连煽掂饿跨哎候即液申疗验屡淋但器吼

4、逗乏践人糜钞坪动通再饯或益褂位藩先摔绊浙洱蛹丝驯漫客稗沫捉纷台说烬井片调荡谅谍酚驭查凿抄哉测饶专秽帚肘嚷宜届府座颠兽镑价拥浮彩艰嘎蔡碧频裸运炯蚤痞弃塘材究戌沦磺地邱惨粥乘妇最嘿妓痢勇彬尖淬身婉姥缄苔踏丑夜电鞠捕立痘碾配颇栏被肆游莆痈推浴藐陶前言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受到工程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训练以及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综合训练,并相应地提高各种能力,如调查研、理论分析、设计计算、绘图、试验、技术经济分析、撰写论文和说明书等,通过毕业设计使我们初步形成经济、环境、市场、管理等大工程意识,培养我们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

5、研、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本次毕业设计要求我们能够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并能够综合应用所学内容,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的设计软件,本次毕业设计运用的专业软件是鸿业市政道路和鸿业市政管线。通过本次设计使我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专业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鸿业市政道路系列软件和word和excel简单的运用。 摘要 本路线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一条城市主干道道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50米,其中机动车道22米,中央分隔带6米,两侧各设3米的分隔带,非机动车道5米,人行道3米。设计速度为50Km/h,路线总长2000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2+000。 本次设计

6、主要进行了道路的平、纵、横及其组合设计;交叉口竖向及渠化设计;路基设计;路面结构设计;道路的雨水排水设计。在设计中以交叉口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与道路的雨水排水设计为重点。在整个设计的过程中,运用了鸿业市政道路设计软件、鸿业市政管线设计软件及Auto CAD进行辅助设计。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路面结构,排水,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于 审核: Abstract In yichang of hubei, this route is a main road, route design specifications for: roadbed width of 50 meters, of which

7、the lanes 22 meters, 6 meters, the median is set 3 meters on both sides of the separation zone, non-motor vehicle driveways 5 meters, sidewalk 3 meters. Design speed of 50 km/h, route length 2000 meter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pile number K0 + 000.00, the finish pile number for K2 + 000. This des

8、ign mainly has carried on the roads of flat,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mbination and design; Vertical and channelized intersection design; Roadbed design;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The road of rainwater drainage design. In the design to the design of the intersection, pavement structure design and

9、road rainwater drainage design as the key point. Throughout the design process, the municipal road design software, using the hongye hongye municipal pipeline design software and Auto CAD auxiliary designKeywords:Urban road,intersection,Pavement structure,drainage,Computer aided designDesign: Yu Rev

10、iew: 绪论毕业设计是大学教学计划中最后和最重要的环节,是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道路设计的能力。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巩固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熟悉道路设计的具体过程,以及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大学毕业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发挥大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国道路工程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道路总里程位居世界前列。但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概括为如下几方面:其一、城市道路规划不到位,部分城市仍有严重的交通堵塞问题;其二、城市道路施工质量差,导致部分道路提前发生破坏,给城市交通带来不便;其三、道路养护工

11、作需加强。本设为湖北宜昌市主干道八一路(k0+000k2+000)道路综合设计。宜昌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渝鄂湘三省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41.4摄氏度(7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8摄氏度(元月)。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250天。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辐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

12、均日照时数15381883小时,日照率40%。该区属于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3)。本设计路段起于K0+000.00,终于K2+000。全线长2000米,全线按城市主干道级道路设计修建,设计车速为50km/h,道路宽度为50米,其中机动车道22米,中央分隔带6米,两侧各设3米的分隔带,非机动车道5米,人行道3米。设计涉及到道路的线形(平、纵、横设计)、交叉口、排水、路基路面等内容,并对道路的排水系统做了详细设计。本设计主要资料有: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指导书、湖北宜昌市地形图、湖北宜昌市地质资料以及城市道路设计相关规范和手册。本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平、纵、横设计,土石方数量调配与计算、路基设

13、计、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水泥路面结构设计、交叉口竖向设计、交叉口渠化设计、城市管线布置与设计、排水设计、中英文摘要、本专业文章中英文翻译以及编写计算书等等。本设计使用AutoCAD、鸿业市政道路软件、鸿业市政管线软件进行绘图与核算。毕业设计的三个月中,在张澍扬老师的帮助下,经过查阅资料、设计计算、论文撰写以及英语翻译,加深了所学知识以及规范和手册等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严格按照指导老师制定的任务计划,较好的完成了本次设计内容,但此次设计是我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设计,不足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谢谢!第二章 路线设计2.1设计说明2.1.1 城市道路

14、整体设计一般原则 城市道路设计应该满足一下原则:(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4)设计应满足道路用地范围的要求(5)符合各项规范要求,达到规范要求的各项指标(6)在满足道路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投资,减少工程量,缩短工期。(7)道路平、纵断面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情况。(8)道路的设计应尽量使平、纵、横三方面协调,线形顺适连续,视觉良好,工程经济合理。(9)路面结构的选择做到节省工程费用,路面材料应结合地方材料的特点,便于施工,减少道路的后期养护费用。(10)横断面形式应满足道路交通需要,

15、同时便于分布各种城市管线。(11)因地制宜,就地取材。(12)重视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并且加强道路绿化设计。2.1.2城市道路选线原则及依据选线是根据路线基本走向和技术标准,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和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全面比较,选择路线的全过程。在符合国家建设发展的需要下,结合自然条件选定合理路线,使筑路费用与使用质量得到正确的统一,达到行车迅速安全舒适,经济稳定及构造物耐久、易于养护的目的。选线人员必须认真贯彻国家规定的方针政策,深入实际,综合考虑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等,最后选出合适的路线。城市道路的选线与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是分不开的。城市道路网是编制城市规划时拟定的,它从总体上对每条道路提

16、出了明确的目的与任务。新建或改建一条城市道路时,首先必须了解该路在城市道路网中的地位、意义及其与相邻道路的关系,然后才能做出技术经济合理的设计。对城市道路网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满足交通方便、安全、快捷和经济,满足城市环境宁静、清洁、朴实和美观。城市道路网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交通需求;注重环境保护;为市政工程提供场地;保证建筑艺术上的要求。城市道路网是城市范围内由不同功能、等级、区位的道路,以一定的密度和适当的形式组成的网络结构。城市道路网的格局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现状条件和当地建设条件下,为满足城市交通及其他各种要求而形成的。因此,没有什么统一的格局,实际工作中更不能机械套用某一种形式,而

17、必须格局各地的具体条件,按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组织。按已形成的城市道路网格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基本类型:方格式、放射式、环形放射式、方格-环形-放射混合式、自由式。1、方格式:又称棋盘式。其优点是设计简单,房屋朝向易于处理,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城市交通拥挤。2、其特点是城市有明显的市中心或广场,各条街道均通向这里。单纯的放射式只有在小城镇才能适用,因为从城市的任一点到另一点,都要绕经中心。3、既保持放射街道,又加上与市中心成同心圆的环状街道,以避免单纯放射式的缺点。4、其特点是城市主体地区采用方格式布局,以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加放射对角线式直通道路。5、这种城市道路网没有一定的格式。这

18、是由于城镇地区所处地形复杂,考虑了道路功能,又结合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加以组织而形成的道路网形式。其缺点为占地多,城市内任何两点间道路的非直线系数都较大。2.1.3地质资料(1)、气候环境宜昌位于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四季分明,水热同季,寒旱同季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1215.6毫米。平均气温16.9摄氏度,极端最高温度41.4摄氏度(7月),极端最低温度零下9.8摄氏度(元月)。年平均大于10度的活动积温5200摄氏度以上,持续天数达250天。无霜期250300天,年平均辐射量100.7千卡每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5381883小时,日照率40%。根

19、据我国公路自然区划标准,该区属于长江中游平原中湿区(3)。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A的沥青路面施工气候分区,该区属于热区,另根据该地区的降雨量,属于多雨湿润地区。(2)、水文地质概况 宜昌市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18亿年前的元古界到距今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宜昌山区占67.4%,丘陵占22.7%,平原占9.9%。宜昌地形复杂,高低相差悬殊,山区、丘陵、平原兼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3)、地震 自有地震记录以来,场区地震不超过3级,多发生在断裂交汇处,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地壳大面积的不均匀升降。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20、(JTJ004-89),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4)、土壤的分析与评价宜昌境内地质构造较为复杂。距今25亿年前的元古界到百万年前的新生界之间的各个地质时代的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完整,出露齐全。世界著名的“李四光地质力学构造形迹”和最古老而原始的带壳动物化石,即发现于西陵峡境内,引起世界地质学界的浓厚兴趣,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1924年春,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曾调查了秭归至宜昌的西陵峡区地质,写下了长江峡东地质及峡之历史,将秭归新滩龙马溪一带地层命名为“志留系龙马岩”。其中震旦系、奥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更是中外地质学界研究的标准剖面之一。 中部丘陵地区多喀斯特地质,山中多溶洞,沉积厚实

21、的钟乳石、石笋遍布其中、形态各异,洞中往往有地下水系。宜昌市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平原都有。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是大巴山,中部巫山,西南部是武陵山,宜昌城以东的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属丘陵山地和平原;宜昌城以西的兴山、秭归、长阳、五峰等县属于山地,是中国二级阶地东端,崇山峻岭、峡谷交错。在市域总面积中,山地占69%,丘陵占21%,平原占10%,构成“七山、二丘、一平”的地貌特征。宜昌境内水系属外流水系,以长江为主脉,河流多、密度大、水量丰富,年平均总水量4741.4亿立方米。市境内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有99条,其中集水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4条,总长3793公里,总

22、集水面积占全市的83.9%。主要河流有:长江、清江、沮漳河、黄柏河、香溪河、下牢溪。根据钻探资料和静力触探成果综合分析,本工程场地范围内,地层表层填土土质不均,一般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天然地基持力层。2.1.4城市道路的选线依据城市道路选线的依据主要有交通部颁发的规范、实测和预测交通量、地形图、 地方政前以及建设单位下发的文件、会议纪要、设计任务书等,它们是路线设计不可缺少的资料。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城市道路规范文件中有关城市道路线形的要求,包括平面线形、 纵断面线形和横断面布置的技术指标,是选线时要注意控制的。选线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处理好技术指标与地形、地物及道路建设需要之间的关系,达到经济、实用、美

23、观、耐久的目的。实测和预测交通量。交通量调查资料是确定道路等级的依据,也是道路勘测设计的依据。实测交通量通常采用交通量调查、观测整个道路网交通流量分布状况的方法。通过对交通量的现状分析,结合国民经济发展状况,预测拟建公路未来交通量。预测采用 四阶段法,即国民经济预测阶段、集中发生交通量预测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阶段、分配交通量预测阶段。地形图比例为1 : 1000,用于路线的方案选择。由于是在城市里面,房屋建筑比较多,是控制线路的主要因素。2.2 平、纵、横综合设计2.2.1主要技术与原则该地区城市主干道工程技术指标要求较高,要求设计行车速度为50km/h;平曲线不设超高最小半径400m,一般最

24、小半径200m,极限最小半径100m;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最大纵坡度不大于7%,纵坡最小长度不小于300m,凸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900m,一般最小半径1350m,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700m,一般最小半径1050m,竖曲线最小长度40m,设计洪水频率为百年一遇。本次设计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结合当地经济、土地资源、建筑材料来源等,做到规范与实际相结合,在学习规范的同时灵活应用规范,努力做到实用与经济相结合。同时为了保证汽车行驶的安全与舒适,应把道路的平、纵、横三面结合做为主题线形来分析研究,平面与纵面线形的协调组合

25、将能在视觉上自然地诱导司机的视线,并保证视觉的连续性,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纵断面以平坡为主。主要从以下方面来考虑:(1)、平曲线与竖曲线的配合 平纵线形配合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同时要避免一些不良的组合,如长直线上不能设计小半径的凹曲线,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等。平面与横断面的综合协调主要是超高的设计。(2)、线形与环境的协调a、定线时尽量避开村镇等居民区,减少噪音对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减小噪音的影响。b、路基用土由地方政府统一安排,利用开挖鱼塘或沟渠,避免乱开挖。c、注意绿化,对分隔绿化带及中央分隔带加强绿化和防护,在护坡道上互通立交用地范围内的空地上考虑绿化

26、。d、对位于公路两侧的建筑物建议注意其风格,以求和道路相协调,增加美感。(3)、纵断面线形与景观、城镇规划的结合(4)、利用老路时的平、纵、横综合设计(5)、远近期结合的平、纵、横综合设计2.2.2平面线形设计1.平面设计原则(1)、平面线形应直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2)、除满足汽车行驶动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要求。(3)、保持平面线开的均衡与连贯。(4)、应避免连续急弯的线形。(5)、平面线形应有足够的长度。2.平曲线设计 平曲线是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连接两直线间的线,使车辆能够从一根直

27、线过渡到另一根直线。(1)、平曲线设计原则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者等于表2-2-1规定的不设超高的最少半径值。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设超高的推荐半径值。地形条件特别困难时,可采用设超高最少半径值。圆曲线半径 表2-2-1不设超高最少半径(m)100060040030015070设超高的推荐半径(m)4003002001508540设超高最少半径值(m)250150100704020(1)、平曲线与圆曲线长度大于或者等于表2-2-2的规定值平曲线与圆曲线的最少长度 表2-2-2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平曲线最少长度(m)14010085705040圆曲线最少长度

28、(m)705040352520(2)、道路中心线转角a少于或等于7时,平曲线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规定值。小转角平曲线最少长度 表2-2-3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平曲线最少长度(m)1000/a700/a600/a600/a400/a300/a(2)、平曲线计算设置缓和曲线的平曲线及其计算公式如下: 缓和曲线 p= () T=(R+P)tan+q L=() E=(R+P)sec J=2T-L 本设计中路段为直线,无平面曲线。(3)、逐桩坐标表计算起点k0+000点坐标: x:3973373.586 y:515509.238k0+000至k2+000路段中线方位角均为:180

29、0000.00k0+020点坐标: x:3973373.586+20cos1800000.00 =3973373.586+20(-1)=3973353.586 y:515509.238+20sin 1800000.00 =515509.238+200=515509.238K0+040点坐标: x:3973353.598+20cos1800000.00 =3973353.598+20(-1)=3973333.598 y:515508.542+20sin 1800000.00 =515508.542+200=515508.542此路段其它点照例。平曲线上点坐标的计算:设ZH点坐标为ZH(XZH,Y

30、ZH),转点相邻直线的方位角为A1和A2,则HZ点坐标为: XHZ=XZH-Tcos(A1+180)+TcosA2 YZH=YZH-Tsin(A1+180)+-TsinA2 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计算(4)、交叉口平面设计、设计原则a. 交叉口是交通冲突地点,为提高交通安全和通行率,在没有信号控制的交叉口需要实行“路权”分配的标志和标线设置措施。b. 为改善交通安全,交叉口需对机动车、行人、自行车交通采用规范化的交通安全和交通控制设计,其中包括:地面标线渠化、导流岛、人行道、自行车道、禁令、警告等标志和地面标线。c.新建平面交叉口,应以交叉口红线为依据,根据相交道路的类别以及设计车型、车速、交通

31、流量流向,并考虑到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设计。d.各类道路交叉口的进出口道应为行人安全过街或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提供必要的条件,包括过街空间、过街信号、交通安全岛、缘石坡道、触感盲道等。e.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应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和美观的要求,其标高应与周围街坊标高相协调。f.平面交叉口转角处规划红线应做成圆曲线或切角斜线、并须满足视距三角形要求。视距三角形范围内,不得有任何高出道路平面标高1.2m的视线障碍物。g.交叉口是交通改变方向的地点,需为驾驶者提供信息明确、简练、可视性强的指导性信息标志。、交叉口转角半径确定 式中:B-机动车道宽度(m)一般采用3.5m F-转弯处的机动车宽度(m)

32、R-右转车道中心线半径(m) V-右转弯设计速度(km/h),可取路段设计深度的0.50.7倍 -横向力系数,在0.15-0.20之间取值 -交叉口路面横坡度,一般采用2%本设计中设计车速为50km/h,V取30km/h,取0.18,则: R=30 /127(0.18+0.2)=35.43km/h 所以,本设计中取28m或30m、转弯圆曲线计算 J=2T-L 式中:T切线长(m) L曲线长(m) E外距(m) J超距或校正值(m) R圆曲线半径(m) a转角()由以上公式算得各个圆曲线几何要素:1、1号T型交叉口左侧下和右侧下:计算结果如表2.2.4:(单位:米)1号交叉口左侧上和右侧下:(单

33、位:米) 表2.2.4a=920000左侧下(内侧)R=30T=31.065L=48.171E=13.188左侧下(外侧)R=28T=28.994L=44.959E=12.308a=880000右侧下(内侧)R=30T=28.970L=46.076E=11.706右侧下(外侧)R=28T=27.039L=43.004E=10.9252、2号十字交叉口左侧下和右侧下,计算结果如表2.2.5(单位:米) 2交叉口左侧上和右侧下:(单位:米) 表2.2.5a=9100左侧上(内侧)R=30T=30.528L=47.647E=12.801左侧上(外侧)R=28T=28.493L=44.471E=11.

34、947右侧下(内侧)R=30T=30.528L=47.647E=12.801右侧下(外侧)R=28T=28.493L=44.471E=11.9472号交叉口左侧下右侧上:(单位:米) 890000左侧下(内侧)R=30T=29.481L=46.600E=12.060左侧下(外侧)R=28T=27.515L=43.493E=11.256右侧上(内侧)R=30T=29.481L=46.600E=12.060右侧上(外侧)R=28T=27.515L=43.493E=11.2563、3号T型交叉口左侧上和右侧上:计算结果如表2.2.6:(单位:米)3号号交叉口左侧上和右侧上:(单位:米) 表2.2.6

35、a=930000左侧上(内侧)R=30T=31.613L=48.694E=13.989左侧上(外侧)R=28T=28.505L=45.448E=13.056a=870000右侧上(内侧)R=30T=28.468L=45.553E=11.706右侧上(外侧)R=28T=26.571L=42.516E=10.9252.2.3纵断面设计2.2.3.1设计原则: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根据道路等级、沿线自然条件和构造物控制标高等,确定路线合适的标高、各坡段的总坡度和坡长,并设计竖曲线。基本要求是纵坡均匀平顺,起伏和缓,坡长和竖曲线长短适当,平面和纵面组合设计协调,以及填挖经济、平顺。具体体现如下:.纵断

36、面设计应满足纵坡和竖曲线的各项规定(最大纵坡、最小纵坡、坡长限制、竖曲线最小半径及长度等);.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值,合理安排缓和坡段,不宜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陡坡夹最短长度的缓坡,变坡点处应尽量设置大半径竖曲线;.设计标高的确定,应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地质、水文、气候、排水等和各种构造物控制标高等因素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加以处理,以保证道路的稳定与通畅;.纵断面的设计应与平面线形和周围自然景观相协调,即应考虑人体视觉心理上的要求,按照平竖曲线相协调及半径的均衡,来确定纵断面的设计线;.一般情况下纵断

37、面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尽量就近移挖做填,以减少借方和弃方,降低造价和节省用地,保证自然环境;、纵断面线形设计主要是解决城市道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题,具体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的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最优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造价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此外,所选用的半径还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竖曲线的纵坡最小采用0.3%以保证排水要求。2.2.3.2坡长

38、和坡度设计2.2.3.2.1基本原则:1、道路最小纵坡度应大于或等于0.5%,困难时可大于或等于0.3%,遇特殊困难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采取其他排水措施。2、机动车车行道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与限制值见表2.2.3.1 纵坡限制坡长 表2.2.3.1计算行车速度(km/h)605040纵坡度(%)66.5766.576.578坡度限制坡长(m)4003503003503002503002502003、各级道路纵坡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表2.2.3.2的数值,并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纵坡坡段最小长度 表2.2.3.2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50403020坡段最小长度(m

39、)25017014011085602.2.3.2.2纵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1)、准备工作纵坡设计前,应先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2)、标注纵断面控制点纵面控制点主要有路线起终点、路线交叉点、地质不良地段的最小填土和最大控梁标高、沿溪河线的控制标高、重要城镇通过位置的标高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中须通过的控制点、标高等。(3)、试坡试坡主要是在已标出“控制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和标准,选线意图,考虑各经济点和控制点的要求以及地形变化情况,初步定

40、出纵坡设计线的工作。试坡的要点,可归纳为“前面照顾,以点定线,反复比较,以线交点”几句话。前后照顾就是说要前后坡段统盘考虑,不能只局限于某一段坡段上。以点定线就是按照纵面技术标准的要求,满足“控制点”,参考“经济点”,初步定出坡度线,然后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移动坡度线,反复试坡,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方案进行比较,最后确定既符合标准,又保证控制点要求,而且土石方量最省的坡度线,将其延长交出变坡点初步位置。(4)、调坡调坡主要根据以下两方面进行:结合选线意图。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周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对照技术

41、标准。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路线交叉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相符。(5)、根据横断面图核对纵坡线核对主要在有控制意义的特殊横断面图上进行。如选择高填深挖、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6)、确定纵坡线经调整核对后,即可确定纵坡线。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坡度值一般是用三角板推平行

42、线法,直接读厘米格子得出,要求取值到千分之一。变坡点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一般要调整到整10桩位上。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2.2.3.3.3 竖曲线设计要求、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竖曲线设计,首先确定合适的半径。在不过分增加工程数量的情况下,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一般都应采用大于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的数值,特别是前后两相邻纵坡的代数差小时,竖曲线更应采用大半径,以利于视觉和路容美观。只有当地形限制或其他特殊困难不得已时才允许采用极限最小半径。、同向曲线间应避免“断背曲线”。同向竖曲线,特别是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直线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后复曲线。、反向曲线间,一般由直坡段连续,亦可以相互直接连接。反向竖曲线间设置一段直坡段,直坡段长度一般不小于计算行车速度行驶3s的行程长度。如受条件限制也可相互直接连接,后插入短直线。、应满足排水要求。2.2.3.3.4 竖曲线的设计计算说明( 凹型)竖曲线要素计算图式当其值为正时,表示凸形曲线,如上图;当值为负时,表示凹形竖曲线。 式中:-相邻竖曲线坡度代数差; L-竖曲线长度; R-竖曲线半径; T-竖曲线切线长; h-竖曲线上任一点竖距;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