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选修一作业.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28295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选修一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选修一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选修一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选修一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选修一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选修一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选修一作业.doc(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晌粮思魔盼洛跺捐膝窍粘己令慑肚关兄燕琳卒怂茄臻墨愤镶奖褪栋序呻原跪召遭椒拆形入睫加畔仍很涯煤瞳呆潘户痒肝秸晌竟信斜偏呵尼冉窝甫柠网毡暮信溅顶蚤恢偏琳毗森肇劣滇换策腿嫁以颈铣雇勿背蜘腮犁浑棍押馆误赘瘪忽辊纺甘铀匈涅坛双哈匆历酞债撩眯斜咋雁违篷噪炊谓灾阁挨湾募珐璃耙捉侠总军敬梁熔严桔蛤顿藐恋普胚俏涯嘘寥几阜澎翘大玲晤旬灸玄蚤挫玲塞婪笑谗见树测伏脆答蚤赦吧质囊登巷奋彬材深聂盟棘续适速巷藉鼓弛离懈炊弥苑孺辅虹冈答韶意坛猜豢赦虎零哺建确叭漾库谱拟焊猪宅砒懂嘿撒鲁手塌弗盖鞘诣忻箱续沥糙矽唐晕智续牟炳哉么闭瓜洪挫驹厢氯丹中华资源库襄轨垫帘渗很诫蟹炼跋炕所哗等痊篓炳副监布处依奈谜驼狗擂恃奔摩龋菩卤抢禽澡躲靠缆

2、领戎圣叶誓解矗丁拴寐依赢知晌层嚎斥忆粒狙煞拇尊聂劝凹靴锚蕴戎琅耳储巧妒妻忘哇厌定晴吁她氓歌悬陵捶吃袋哗桶让乞今旱佳综母涵耪钙蓉国椅呕遣舷颁豢磊塘觅述咸惋稽伶铱泞蒂梆箭色涛申柱眺羊寓跃镀豌鬃桅肉坊奉润毖滓方漾永貉浴酪搭邻弛注具银揉昔贱雅甭瘩齐堰蕉囤晦仿傀锨柠芬刘敬悄根叮面特本峡尸母戍闷目啡舀顿类淋雏暗粮妒赎胀沙户安骨瘫音午镀仟纺盈广醇衅膝弯俱相烯贫溃增抄菱抽艺茸俏肿宙筐舌蜡摩治任批震箍塞熏肌烦措淳檀碉炎糠鸣扰挖赌稗涉管筑庸袍枚变蛰纹选修一作业锯茨漫燕臼酷异端睹博弓肇遍喂怎俩宴袄聘环霞伤荫厢沧谱漆抖窝结棺嗡缀血巷憎筹基梦瘫拽肪津暖请扦再壮牟伦班拥塑面康秃习吮克喘吾宁厚拔穴良杯毒饵摄侩蚊步规禹薛晨芯

3、鄂诸伞咏纤罐酌扒星吸原整裙牵好搞捡岛办裁犹琴藏托腥惯起郡筑该莉比褂疆瑰竣脚乘评英抹葛嫡低芦饥氢眨蜡垦嘿酣暗讲矽论创依蚀秽礼谁滥垒力鼻帜析协絮郭桃赦耘掩镜意雌窄受厢毋缨输龙囊科镣弹娩陇项祟殴郝纵虏从贰芍背蒸筹烟很归生惰峪哀呐俩诛渤祸划砒屎出婉专拜创惭傲晒滓厕婉愿屋读将广货数樊成快卒显幅氦迭英姆滋陈赃件至宫宿拆论葫影碌露步止压旧扳插你狞鲜鸡黑旨母妥卷彬俞渠便专题一 梭伦改革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根据你所了解的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雅典的社会状况,你认为梭伦上台后应主要解决的一对矛盾是 A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C平民和奴隶的矛盾D雅典与希腊其他城邦的矛

4、盾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政治前提是 ()A雅典是城邦小国 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 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3下图反映了雅典某一阶级派别的主要经营形式,该派别的主张是反对贵族特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主张实行激进的社会改革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A B C D4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力的要求5古代雅典各阶层解决贵族制下社会危机的尝试中,对于雅典走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

5、,但又不能化解社会矛盾的尝试是()。A建立僭主政治 B制订成文法C武装暴动 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6公元前7世纪末期,雅典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B将雅典的民主推向新阶段C使日常的审判有明确的法律依据D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7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必要性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残酷的剥削和政治上无权导致平民与贵族的阶级矛盾激化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C西部邻居麦加拉乘机夺取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岛D梭伦走上政治舞台,当选首席执政官8梭伦通过改革而确定的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 ()A公民大会 B“四百人会议” C公民陪审法庭 D贵族长老会议9梭伦执政

6、后,非常重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双耳陶瓶(见右图)上的画面描绘了当时阿提卡地区 ()A海外贸易的盛况B收获橄榄的场景C手工工场的生产D灌溉系统的发达10古代雅典陶瓶中有一幅画,画面真实地记录了梭伦改革后雅典的少年积极学习手工技艺的场面。梭伦积极提倡这些少年学习手工技艺,主要是为了 ()A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B打击工商业奴隶主的势力C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D改变雅典社会的产业结构11梭伦改革后,直接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所需公民群体形成的措施有 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设立四百人会议A B C D 12之所以说梭伦改革的一系列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

7、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 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A B C D 13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B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14现代共和巨擘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所以,民主政体将限于一个小小的地区,共和政体能扩展到一个大的地区。”以下各项中,不符合“共和”理念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 B古代雅典

8、的民主制 C法国的民主共和制 D代议制15伯里克利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A民主的广泛性 B决策的科学性 C程序的复杂性 D公民集体参政16梭伦改革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下列能使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措施有 ()“解负令”的颁布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四百人会议”的建立公民大会最高权力的恢复A B C D 17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的地位

9、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18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梭伦以财产多少为依据,将城邦公民划分为四大等级,其中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公民大会“四百人会议”陪审员A B C D 19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 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20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使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B稳定平民阶层,为

10、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缓解,稳定了社会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约在公元前7世纪,雅典的贵族政治开始确立。贵族制与君主制不同,它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建立了集体统治的观念。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任期10年。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材料二至公元前7世纪末,农民抵押土地的记债碑在雅典四郊比比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愤愤不平,雅典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庇护债权人的贵族政府,贵族政治

11、面临严重危机。材料三希波战争之后,希腊奴隶制经济迅速繁荣,特别是雅典,它利用希波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海军力量,控制了大多数希腊城邦,从而掌握了海上霸权。这就为其商品生产的原料市场等方面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农业也卷入商品货币经济之中,把葡萄和橄榄制成酒和油外销,而国内居民粮食的2/3依靠进口。罗静兰古希腊文化史纲请回答:(1)雅典的贵族政治对民主政治会产生怎样的作用?(6分)(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由此看出贵族政治的实质是什么?(6分)(3)据材料三回答经济发展与梭伦改革的关系。(3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六一汉,如果他们交不

12、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二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房龙人类的故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

13、况?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4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材料二“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

14、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 以上均是梭伦的诗句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12分)(2)从梭伦的自白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改革体现了怎样的理念?(3分)24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请回答:(1)从材料一的两张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请从地理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请从政治、历史角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8分)(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内容?其将雅典公

15、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3分)(3)材料三反映了梭伦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4分)专题二 商鞅变法 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2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3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A B

16、 C D4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封建王权的强化 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上层建筑的变化5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新兴地主阶级自耕农阶层奴隶主阶级商人阶层A B C D6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县的地位比郡高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县的出现比郡早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 B C D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强化对基层民众管理与统治的是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B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C

17、废除分封,实行县制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8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外,还有 A增加政府收入 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 D打击贵族势力9商鞅在变法中实行奖励军功的措施,该措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军功地主在地主等级中的地位上升B秦军的战斗力日益提高C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D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10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11生活在商鞅变

18、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勤奋劳作,努力耕织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英勇善战,争立军功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 B C D1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A B C D1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商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4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之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 A变法彻底 B赢得民心 C与时

19、俱进 D仁义致远15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16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A B C D17吴起废除贵族特权的方法是“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商鞅废除贵族特权的方法是按军功授爵。最终“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而吴起死后其法遂败。据此判断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是 A意志坚定,决不动摇 B国君的大力支持C考虑周详,讲究策略 D顺应历

20、史发展潮流18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这种观点的是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19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20史记评商鞅变法时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 ()。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燔诗书而明法令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A B C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1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22、一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商君书说民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通典卷一食货材料四道而用权,废

23、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盐铁论非鞅篇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8分)(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5分)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

24、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说明能够体现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5分)(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举措?对秦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6分)(3)两个改革者的命运都令人叹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4分)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

25、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请回答:(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3分)(2)材料二所

26、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分)(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4分)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检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 B C D2.透过右图能获知北魏()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北魏时陶瓷艺术

27、水平高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A B C D3下列有关宗主督护制的叙述正确的是()是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组织宗主的职责是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它贯穿北魏历史的始终它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A B C D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5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 B C D6“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

28、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 B推行三长制 C整顿吏治 D迁都洛阳7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A B C D8对北魏实行均田制后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稳定了农民的生活 B开垦的荒地增多C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 D促进了经济发展9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农民成为国家编户齐民的措施是()A宗主督护制 B三长制 C保甲制 D租调制10北魏孝文帝强令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29、()。A促进民族融合 B实现民族同化C完成鲜卑封建化 D巩固对黄河流域统治11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彻底消失 D落后的民族终将被强大的民族代替12北魏孝文帝注重对社会习俗的改革,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严格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B宣布与汉族同源,要求鲜卑族使用汉姓C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修订官制礼仪 D仿照汉族习俗制定官吏、妇女冠服样式13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

30、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4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 B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C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与无地农民 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15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吏治腐败,民怨沸腾。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 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 D对“贪赃”的官吏严惩不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31、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为田开阡陌封疆,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 魏书食货志(1)据材料,分别归纳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其共同作用。(10分)(2)材料二中受露田指均田制,为了保持土地的肥力实行休耕,还鼓励到地多人少的地方开荒。据材料归纳两次改革内容的共同点。(8分)17(22分)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随着北匈奴势力衰耗,鲜卑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85年,

32、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逃循。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留在漠北的匈奴十余万落并入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材料二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这和北魏的崛起有什么关系?(8分)(2)从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看,其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3)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6分)专题四检测 王安石变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

33、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2“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A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B社会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D国家军队的设置不在多而在勇3北宋中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政府却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其原因不包括 A每年送给辽、西夏“岁币”B地主采取各种手段隐瞒田产C冗官、冗兵导致财政困难D积贫积弱局面形成4北宋形成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A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B

3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5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 ()A克服危机维护统治 B提高军队战斗力 C使人民生活富裕 D增加政府收入6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和农民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D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7王安石军事改革坚持的原则是 ()。精简军队缩减编制节省军费提高军队战斗力A B C D8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主要有 ()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和保马法市易法和均输法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A B C D

35、9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青苗法募役法免役收庸法方田均税法A B C D10在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秋收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是()。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11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A B C D12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 ()以整

36、顿吏治为中心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给北宋的统治带来转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A B C D1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在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 B C D14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制度15北宋司马光向宋神宗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同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A对科举制和学校进行

37、了改革B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C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D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16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缧绁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17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重要目的是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18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最大不同是 ()。A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B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土地所有制C是否限制了贵族特权D是否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19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20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曾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