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37144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1.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要实现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好奇心,并且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大胆尝试,做你自己认为最正确的事。,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 学习本文“举例子、讲道理” 的论证方法。,学习目标,学习字词,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2、释词: 格物: 致知: 袖手旁观:,zho,cu,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课文结构,具体分析,1、丁肇中教授在文

2、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2、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什么,“格物致知”出自哪里?,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

3、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4、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一样不一样?,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不一样,丁教授讲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到新知识。,5、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王阳明的“格物”实是“格已”,而不是研究万物的道理,这是无用的,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目的是不正确。,6、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只有通过实地实验才能得到新的知识。,7、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举研究竹子证明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动手栽种、研究生长过程、科学的观察。,8、中国学生的现状是什么

4、样的?,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功课成绩很好但不会做研究。,9、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光“用功”埋头读书,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属于举例论证。,10、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丁教授认为四书中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本文就中国学生的现状,指出格物致知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希望我们这一代要培养实验的精神。文章用举事例讲道理论证了中心论点。,课文总结,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想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提出建议和方法,并把你的看法写成片断作文。,拓展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