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件6.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39703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课件6.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桃花源记课件6.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桃花源记课件6.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课件6.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课件6.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世外桃源,内江市东兴初级中学校 赵耀,桃花源记,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诗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作者简介:,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出仕五次,但性格刚直“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

2、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饮酒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分为哪几个部分来叙述?,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检查预习,齐读课文,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朱熹 语,听读思考,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2、渔人

3、初入桃花源看到什么景象?,3、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4、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地方?哪些语句写出了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久远?,用原文 回答,5、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答案 渔人是在“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的情况下发现桃花林,渔人初入桃花源看到什么景象?,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文中是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生活景象的?,答案桃花源的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生活: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4、,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与桃花源人的交往中,哪些语句写出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答案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b.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答案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返回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返回,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案作者这样写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课文的神秘色彩。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

5、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远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细读课文,美点探究,桃花源记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曾经被列入志怪小说一类,那么请同学们再次精读课文,说说你认为传奇的地方。,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宁静安乐的理想社会。,1、请你归纳桃花源的社会特点,世外桃源,主题探究,2、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呢?,联系时代背景:,作者虚构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揭露了当时长期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安宁详和的美好生活向往及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客观的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

6、要求.,生活在一个混乱时代的陶渊明描绘了美好的桃花源,寄托了自己的愿望,那在国泰民安的今天,你对自己的未来又有着怎样的憧憬,你希望自己生活的未来社会是什么样的呢?请用美丽的语言加以描绘。,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走近了陶渊明,了解了陶渊明。虽然陶渊明向往的理想社会还带有这样那样的局限性,但他对理想的追求,对黑暗现实的否定,还是值得肯定的。岁月流逝,沧海桑田,于东晋时代相比,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试看,今天的社会,经济发达,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各族人民正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更应树立一种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利益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我们的民族。,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