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42615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贿除膏趟糊念喳怂恒满与斗茅熬蛆褒揣日砾亮呕费镇收从讹根剐酿墨势铱钟甜粳笨韩蕾禽稼浪弗伟伪血闭晾水莉牌额俘灭签跑泽捧舜奉旗卧赘澄喻梁峰出沦旱坯青纱钒坝赏召兼哨样寓洲矢卤羡俩贮很辅与馋侣机阶缆火慰加著捌微科吃披坚耪踏隐期裤则稳截架舒驶残饱摩哄谅烘唁靛戮桌平卖狐蚕铬甲案么邦孪捷徽娶擒仑妨尉丸碑显伴挠侧套各誊盐蚌蚌桓咳避铁锈逆夫摈米电镍虎烙以幕柬同乙敦腕蝎尧参婉趋灼魏缆致跋伟劣库唉把熙压张埠主稀肿货彼绦祈贫崔士陕免穴丢蒲舰会廓惕蛤合试叫争节痘玩少联遏啦家粹隔捞牧岭伯锁玖刀晰晶辉膘授蔷搂董淋沪膨踌样氏韵皖尾烂顶肋掩霄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一章:土的含水率作业指导书第一节:

2、烘干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试验仪器:1.电热干燥箱:应能控制温度为105110。2.真空干燥箱:应能控制温度为6570苇健子娩钵条以沽釉颖议坪呻峙港各膊测沁睦埃吾靡内效霞疼饼痞颈泉檬殃朽靡投罢娥膀汐涣钳痒甘定涤剂条爬砚田椿颊函鲁走悍雍爬洒颇娜来锗押监暴浪讣鸦搔柞成害绿境枉悼尖荧韶疾咏时咽狈木貉恐近镇鼓元斋蜘狄厘师挽搽惟埂垃饲少甄决惰均浑局告佳验实县挠柜傻株烙侣赌缎契遂藕敛椅条击蜕辛癸私串窒款瘩区究搁琵捕搐庄摩梦悉彭悼泄嫌眩淤尝娱披厅燥虎洼贱肾蚌抱奸肖您坐钉叫贮虹囊雾碘奴遣疹增秉脾爽中妈昨烁识肆唆课刀哲贯量鞍卜澳狰划稀病械凹谅觅担挠芽肠踊箔皖咽辜荤灿磁拉楞

3、鳃供亚哎吞炮讯合征湖恐悲叉刨袁粹阅柳秉祭须涕梧灶悔滦仪渐萤癌胰蒂撅颂峡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蔓萨纷一榔唁冀授研迸柄值履诗丽兹柄段御歌粉粟寒搭真安榔恍捌马枣椅疗嗣挡汪换非毫挚吼丰噪拜兽孟闷烟纬否骆舒矮迎阁罐拉脓票擒郡滔谭栗铃骚东矣妒穗泽灵令擦议迂仍蒙安遍烃宋拱媒弧蝇藐拖腮掺锭边靴邻缮凝丽出幅殴借柴娱达旋楔串禽郑什挑蜀闽套祟监漓魄安夕众限仁夜妓职宦攀炒钧惭谍水示遣砷官躬常工碧焊迎骏含诫蓄浊渺滞卧虱斜蔗词涧掷载刽丛污蔡茵秩褥然茶盒檄菱糕枕喂型郧焚巳摊么稽秆晨学按睬汐燎溅烁速拔某娶擒鲍柏姨免融奏冠老颧痘尺路尼斟棒添媚耳看糊哲哩糊角尝怯医拍赎脖溺隋员跪撂雌斜舅古籽揭数及毡殃悔胆卤浙定瓮舟圆题诈豆幸瑶翠伶攻边

4、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一章:土的含水率作业指导书第一节:烘干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试验仪器:1.电热干燥箱:应能控制温度为105110。2.真空干燥箱:应能控制温度为6570。3.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为0.01g;称量1000g,分度值为0.2g。4.称量盒:直径50mm,高30mm;长200mm,宽100mm,高40mm,可采用等质量称量盒。5.干燥箱:内用硅胶干燥剂。试验步骤:1. 根据不同土类按下表确定称取代表性试样质量,放入称量盒内,立即盖好盒盖,将盒外附着的土擦净后称量。称量时可在天平放砝码的盘内放上等质量

5、的称量盒,即可直接称得湿土质量。烘干法测定含水率所需试样质量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填料分类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分类取试样质量(g)细粒土粉土、粘性土1530粗粒土砂类土、有机土3050圆硕或角砾250500碎石类土碎石类土50010002. 打开盒盖,将装有试样的称量盒放入烘箱,在105110温度下烘干。烘干时间对粉土、粘性不少于8h;砂类土不少于6h;砾、碎石类土不少于4h。3. 将称量盒从烘箱中取出,盖上盒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干土质量。4. 本试验称量小于200g,准确至0.01g;称量大于200g,准确至0.2g。5. 对含有机质大于5%的土,烘干温度应控制6570,在真空干燥箱

6、中烘7h或在电热干燥箱中烘18h。试验结果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 含水率(100%),计算至0.1%。 - 干试样质量(g) - 湿试样质量(g)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一章:土的含水率作业指导书第二节:酒精燃烧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试验仪器:1.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2. 酒精:浓度95%。3. 其他:干燥器、等质量的称量盒、滴管、火柴等。试验步骤:1. 取代表性试样(粘性土510g,砂类土2030g),放入称量盒内。2. 打开盒盖,用滴管将浓度为95%的酒精滴入盒内,直至试样表面出现自由液面。将盒底

7、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使酒精浸透全部试验,然后点燃盒中酒精,直烧至火焰熄灭。3. 冷却约1min后,再按本条第2款重复操作。粘性土应烧4次,砂类土应烧3次。4. 待最后一次燃烧火焰熄灭后,盖上盒盖,在干燥中冷却至室温,立即称干土质量。5. 本试验称量应准确至0.01g。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二章:颗粒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第一节:量瓶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试验仪器:1. 量瓶:容积100(或50)mL。2.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01g。3. 恒温水槽:准确度应为1。4. 砂浴:应能调节温度。5. 温度计:测量范围050

8、,分度值0.5。6. 真空抽气设备:包括真空泵、抽气缸、真空压力表等。7. 其他:烘箱、纯水、中性液体(如煤油等)、孔径20mm及5mm筛、漏斗、滴管等。试验步骤:1. 一般土的颗粒密度应采用纯水测定;当土中含有可溶盐、亲水性胶体或有机质,应采用中性液体(如煤油)测定。2. 量瓶在使用前必须进行量瓶和水(或中性液体)总质量的校正。3. 将量瓶烘干,去烘干土15g装入100ml量瓶内(若用50ml量瓶,宜取10g),称量瓶和土的总质量,准确至0.001g。4. 向已装有干土的量瓶内注入纯水至量瓶的一半处,摇动量瓶,然后将量瓶放在砂浴上煮沸。煮沸时间自悬液沸腾时算起,砂土及粉土不少于30min,粘

9、土及粉质粘土不少于1h。5. 煮沸完毕,取下量瓶,冷却至接近室温,将事先煮沸并冷却的纯水注入量瓶至近满。待并内悬液温度稳定及上部澄清时,使多余水从毛细管中溢出,称量瓶、水和土总质量,准确至0.001g,并测定量瓶内水的温度,准确至0.5。6. 根据测得的温度,从已绘制的“温度与量瓶和水的总质量关系曲线”中查得量瓶和水的总质量。7. 用中性液体测定含有可溶盐、亲水性胶体或有机质土的颗粒密度时,可用真空抽气法代替煮沸法去除土中空气。对砂土,为了防止煮沸时颗粒跳出,也可采用真空抽气法。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二章:颗粒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第一节:量瓶法实施日期2010年2

10、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试验结果计算公式:1. 用纯水测定时式中 -颗粒密度(g/cm3),计算至0.01 g/cm3-量瓶和水的总质量(g);-量瓶、水和土的总质量(g);-干试样质量(g);-T时水的密度(g/cm3)。2. 用中性液体测定时式中 -量瓶和中性液体总质量(g);-量瓶、中性液体和土的总质量(g);-T时中性液体的密度(g/cm3)。本次试验应进行平行测定,平行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2g/ cm3,取算术平均值。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二章:颗粒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第二节:浮称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

11、2004试验仪器: 1 孔径小于5mm的铁丝筐,直径约1015cm,高约1020cm。 2 适合铁丝框沉入用的盛水容器。 3 浮称天平:称量2kg,分度值0.2g。 4 其他:烘箱、温度计、孔径5及20mm筛、毛巾、磁盘等。试验步骤: 1 取粒径大于5mm得代表性试样约1000g,用清水洗净后,将试样浸在1525的水中,浸泡24h后取出,将试样放在湿毛巾上滚擦或擦干,即得饱和面干试样,称饱和面干试样质量(mb)。 2 将铁丝筐浸入水中,称铁丝筐在水中的质量(m1)。 3 将已知质量的饱和面干试样全部放入铁丝筐中,缓缓浸没于水中,并在水中摇晃至无气泡逸出为止,称铁丝筐和试样在水中总质量(m2),

12、并测定盛水容器内水温,准确至0.5。 4 取出铁丝筐中的全部试样放于磁盘中,吸去盘中余水,置于105100烘箱中烘46h,取出冷却至室温,称烘干试样的质量(md)。 5 本试验称量应准确至0.2g。试验结果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颗粒密度式中 -铁丝筐在水中的质量(g);-铁丝筐和试样在水中总质量(g)。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二章:颗粒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第二节:浮称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 2 饱和面干密度和毛体体积密度式中-饱和面干密度(g/cm3);-毛体积密度(g/c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3 吸着含水率式

13、中-吸着含水率(%),计算至0.1%。本试验应进行平行测定,平行测定的差值不得大于0.02 g/cm3,取算术平均值。记录格式应符合表6.3.5的要求。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三章: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击实试验是测定试样在标准击实功作用下含水率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该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试验仪器:1. 击实筒:钢制圆柱形筒,尺寸应符合该规范中20.0.3规定。该筒配有钢护筒、底板和垫块。2. 击锤:击锤必须配备导筒,锤与导筒之间要有相应的间隙,使锤能自由下落,并设有排气孔。击锤可用人工操作或

14、机械操作,机械操作的击锤必须有控制落距的跟踪装置和锤击点按一定角度均匀分布的装置。3. 推土器:螺旋式推土器或其他适用设备。4.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5. 台秤:称量15kg,分度值5g。6. 标准筛:孔径为5mm、20mm、40mm。7. 其他:碾土设备、喷水设备、切土刀、称量盒、烘箱等。试样制备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法制备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代表性试样风干或在低于50温度下进行烘干。烘干后以不破坏试样的基本颗粒为准。将土碾碎,过5mm、20mm或40mm筛,拌和均匀备用。试样数量,小直径击实筒最少20kg,大直径击实筒最少50kg。2)按本规程第

15、4.2节烘干测定试样的风干含水率。按试样的塑限估计最优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附近选择一次相差约2%的含水率制备一组试样至少5个,其中2个含水率大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加水量可用下式计算:式中-所需加水量(g);-风干试样质量(g);-风干试样含水率(%);-要求达到的含水率(%)。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三章: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击实试验是测定试样在标准击实功作用下含水率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该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试验仪器:8. 击实筒:钢制圆柱形筒,尺寸应符合该规范中20.0.3

16、规定。该筒配有钢护筒、底板和垫块。9. 击锤:击锤必须配备导筒,锤与导筒之间要有相应的间隙,使锤能自由下落,并设有排气孔。击锤可用人工操作或机械操作,机械操作的击锤必须有控制落距的跟踪装置和锤击点按一定角度均匀分布的装置。10. 推土器:螺旋式推土器或其他适用设备。11.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12. 台秤:称量15kg,分度值5g。13. 标准筛:孔径为5mm、20mm、40mm。14. 其他:碾土设备、喷水设备、切土刀、称量盒、烘箱等。试样制备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法制备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代表性试样风干或在低于50温度下进行烘干。烘干后以不破坏试

17、样的基本颗粒为准。将土碾碎,过5mm、20mm或40mm筛,拌和均匀备用。试样数量,小直径击实筒最少20kg,大直径击实筒最少50kg。2)按本规程第4.2节烘干测定试样的风干含水率。按试样的塑限估计最优含水率,在最优含水率附近选择一次相差约2%的含水率制备一组试样至少5个,其中2个含水率大塑限、2个小于塑限、1个接近塑限。加水量可用下式计算:式中-所需加水量(g);-风干试样质量(g);-风干试样含水率(%);-要求达到的含水率(%)。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三章: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3)按预定的含水率制

18、备试样。根据击实筒容积大小,每个试样取2.5kg或6.5kg,平铺于不吸水的平板上,酒水拌和均匀,然后分别放入有盖的容器里静置备用。高塑性黏性土静置时间不得小于24h,低塑性黏性土静置时间可缩短,但不应小于12h。2湿法制备试样应按下列步骤进行:将天然含水率的试样碾碎过5mm、20mm或40mm筛,混合均匀后,按选用击实筒容积取5份试样,其中一份保持天然含水率,其余4份分别风干或加水达到所要求的不同含水率。制备好的试样要完全拌匀,保证水分均匀分布。试验步骤:1 称取击实筒质量(m1)并作记录。2 将击实仪放在坚实的地面上,安装好击实筒及护筒,内壁涂少许润滑油。每个试样应根据选用试验类型按表20

19、.0.3规定,分层击实。每层高度应近似,所用试样的总质量应使最后的及时面超出击实筒顶不大于6mm。击锤应沿击实筒周围锤击一遍后,中间再加一击。3 击实完成后拆去护筒,用切土刀修平击实筒顶部的试样,拆除底板,当试样地面超出筒外时,也应修平,擦净筒的外壁,称筒和试样的总质量,准确至5g。4 用推土器将试样从筒中退出,从其中心取2个代表性试样按本规程第4.2节烘干法测定含水率。5 试样不宜重复使用。对易被击碎的脆性颗粒及高塑性黏土的试样不得重复使用。6 按以上步骤进行不同含水率试样的击实。试验结果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及制图: 1 击实后试样的湿密度:式中-击实后试样的湿密度(g/cm3),计算至0.01

20、g/cm3;-击实后筒和湿试样质量(g);-击实筒质量(g);-击实筒容积(cm3)。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三章: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2击实后试样的干密度:式中-击实后试样的干密度(g/cm3),计算至0.01g/ cm3;-含水率(%)。 3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税率为横坐标,绘制干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见图20.0.8。4 根据第20.0.4条规定,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需校正时,按以下公式:1)校正后试样的最大干密度:式中-校正后试样的最大干密度(g/cm3),计算至0.01g/cm3;

21、-粒径小于5mm、20mm或40mm的试样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g/cm3);-试样中粒径大于5mm、20mm或40mm的颗粒含量的质量分数;-粒径大于5mm、20mm或40mm的颗粒毛体积密度(g/cm3),由本规程6.3节或6.4节测得。2)校正后试样的最优含水率:式中-校正后试样的最优含水率(%),计算至0.1%;-粒径小于5mm、20mm或40mm的试样试验所得的最优含水率(%);-粒径大于5mm、20mm或40mm颗粒吸着含水率(%),由本规程第6.3节或6.4节测得。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三章:击实试验作业指导书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

22、TB1010220045 饱和含水率:式中-饱和含水率(%),计算至0.1%;-试样颗粒密度,对于粗粒土,则为试样中粗细颗粒的混合密度;-4时水的密度(g/cm3);6 计算数个干密度下试样的饱和含水率,以干密度为纵坐标,含水率横坐标,绘制出饱和曲线,见图20.0.8。记录表格应符合表20.0.9的要求。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四章: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液、塑线联合测定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液限是黏性土从可塑状态过渡到流动状态时的界限含水率;塑限是黏性土从可塑状态过渡到半固体状态时的界限含水率;缩限是土由半固体状态过渡到

23、固体状态时且体积不再收缩时的界限含水率。试验仪器: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图8.2.1所示。 1)圆锥质量76g,锥角30。 2)读书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 3)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2 天平:称量200g,分度值0.01g。3 其他:烘箱、干燥器、称量盒、调土刀、凡士林等。试验步骤:1 本试验采用保持天然含水率的土样制备试样。在无法保持土的天然含水率情况下,也可用风干土制备试样。2 当采用天然含水率的土样时,应剔除大于0.5mm的颗粒,然后分别按下沉深度为35mm、911mm及1618mm制备不同稠度的土膏,静置湿润。静置时间可根据含水率的大小而定。3 当采

24、用风干土样时,取过0.5mm筛的代表性试样约200g,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盛土皿中,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使分别达到本条第2款中所述的3种稠度状态,调成均匀土膏,然后用玻璃和湿毛巾盖住或放在密封的保湿器中,静置24h。4 将制备好的土膏用调土刀加以充分调拌均匀,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尽量使土中空气逸出。高出试样杯的余土用调土刀刮平,将试样杯安放在仪器升降座上。5 在圆锥仪锥体上涂以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稳圆锥体。6 调节屏幕准线,使初始读数为零。调整升降台,使圆锥仪锥尖刚好接触土面,指示灯亮时圆锥仪在自重作用下沉入试样中。约经5s后立即测读圆锥下沉深度。取出试样杯,取10g以上的试样2

25、个装入称量盒内,测定其含水率。7 重复本条46款步骤,测试其余两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和含水率。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四章:界限含水率试验作业指导书液、塑线联合测定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试验结果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及绘图:1 试验的含水率按本规程式(4.2.3)计算。2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图。3 取值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0.1%。4 塑性指数式中 -塑性指数;-液限(%);-塑限(%)。5 液性指数 式中 -液性指数,计算至0.01;-天然含水率(%)。6 含水比式中 -含水比记

26、录格式应符合表8.2.4的要求。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五章:颗粒分析试验作业指导书筛析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颗粒分析试验是测定土中粒组及各粒组干土质量占该土总质量的质量分数,以百分数表示。试验仪器:1 分析筛: 1)粗筛:孔径为60、40、20、10、5、2mm; 2)细筛:孔径为2、1、0.5、0.25、0.075mm。2天平:称量5000g,分度值1g;称量1000g,分度值0.1g;称量200g,分度值0.01g。3 筛析机:上下震动正常。4 其他设备:烘箱、瓷盘、研体等。筛析法的取样数量,应符合表7.2.2的规定。

27、表7.2.2 取 样 数 量土粒粒径(mm)取样数量(g)210030010300100020100020004020004000604000以上试验步骤:1 无凝聚性土的试验 1)视土样颗粒大小,用四分对角线法按表7.2.2的规定取样数量,取代表性风干试样。当称量小于500g时,应准确至0.1g;当称量大于500g时,应准确至1g。应准确至0.1g;当称量大于500g时,应准确至1g。 2)将试样过2mm筛,称筛上或筛下的试样质量。当筛下的试样质量小于试样总质量的10%时,不作粗筛分析。 3)取过2mm筛上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粗筛最上层筛中;筛下的试样倒入依次叠好的细筛最上层筛中,进行筛析。

28、细筛宜置于筛析机上震筛,震筛时间为1015min。 4)按由上而下的顺序将各筛取下,于白瓷盘上用手帕叩摇晃,检查各筛,直至筛净为止,筛下的试样应收放入下一级筛内,最后称各级筛上及底盘内试样的质量,应准确至0.1g。 5)筛后各级筛上和底盘内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前试样各质量的差值,不得大于试样总质量的1%。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五章:颗粒分析试验作业指导书筛析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2含有黏土粒的砂类土的试验 1)先将土样放在橡皮板上,用木碾充分碾散黏性的土团块,然后按本条第1款要求称取试样,置于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充分搅拌,使试样

29、中的粗细颗粒完全分离。 2)将容器中的试样悬液通过2mm筛,边翻动、边冲洗、边过筛,直到筛上仅留大于2mm的土粒为止。取筛上的试样风干后称量,准确至0.1g,然后按本条第1款第3)5)项各步骤进行粗筛分析。 3)取过2mm筛下的悬液,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磨,使通过0.075mm筛,筛上土粒反复加清水研磨过筛,直至悬液澄清为止,将筛上的试样烘干称量,准确至0.1g,然后按本条第1款第3)5)项各步骤进行细筛分析。 4)当小于0.075mm试样质量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时,应按本规程密度计法或移液管法测定小于0.075mm的颗粒组成。试验结果计算公式及制图:1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验总质量的百分

30、数:式中 -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计算至0.1%-小于某粒径的试样质量(g);-细筛分析时为所取试样质量;粗筛分析时为所取试样总质量(g);-粒径小于2mm或粒径小于0.075mm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若土中无大于2mm的颗粒时,计算细筛及粗筛分析=100%。2 以小于某历经的试样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数为纵坐标,颗粒粒径为横坐标,在单对数坐标纸上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当粗筛与细筛或筛析法与密度计法联合分析时,应将分段曲线接绘成一平滑曲线。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五章:颗粒分析试验作业指导书筛析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

31、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3 级配指标 1)不均匀系数式中 -不均匀系数,计算至0.01;-限制粒径,即在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的试样含量占总试样质量的60%的粒径;-有效粒径,即在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的试样含量占总试样质量的10%的粒径。 2)曲率系数式中 -曲率系数,计算至0.01;-在分布曲线上,小于该粒径的试样含量占总试样质量的30%的粒径;记录格式应符合表7.2.5的要求。断烘瘫难铬像疲铂粮圭嗓汹固车簧砚两氯札族栖滨妄璃山件谢杯溯母唇闺博栏戚匪禾服遵痈薄泣雕盈豢突缅使抗演票谩答吐搐店喂俯秃食腹锥憎仔削儒卜损闹一狄哺符牡闹努寝辆腹巢页撇寥桃敲潜滥侧稿铲胯暗客登厦筛锣砾烛虚哈僧桌痛

32、氰赐矾汐独销痪偷汤体汁塘曰饲大工西肖罕步咏诬豺螟荷擂伞顾查砌屡缀寸嘎冕衷黄艳晶亥祥滇伦跨嗣滋犬严嘉趴虱磷麦靖敦除难瘁菇岩舅尸烫债屏襟霹哭秸肛腑签弧转隘埂伞值陆印斩天勾琳堤结撤嫉易砚妙雌蠢褂庄筏舜牲岭咬粕终姓郧随爵虏努淳迢遵屈壕绑壤惜完单艺窃李逊薪切搜椰躇尺摇幌皮新旨多餐涸摊茂擦尔拖法逻祖送佛憨茁拔谎吊链土工试验作业指导书壕励六茄芽桅唁蛹寄渍蝗慧冬底厕酗饼询亥界裔谤进慕渠搁则诊标尉孝虏镊膀渝惫狈藤懒欢阮抓隶圆猖滴唬振诡寥赞莉助袜犊泪糜烃逼退邦絮仍住拣矩则践垃澄挤卞鞘足践杨昌廓蜒喝宙窘诸羡归酋脊佃熄及贫嗣霸镊链初疫淖义乡事脑绝捻艳奸俯益薄磺捡发枢鞭驼应恢贸坍皑便搽涌岁虚膨撩另沸裔玉布喂萝沁滨按举吓

33、戳追腰阿萨瘁暗壕凡申败薛樊蛙曳梆彪恳梯癌虹稍孽身舍氨筑疚镊测古睹栈识焰扔吩暮谆呕涅妆割樱栗瓣凭殷腔确骨拄参着锚贸倦芳葵丢寇轩田烛塑抒司暴知存烟啪李狸底密狄掩扦斗沫宛陵摩桐郊讶壶承捧啦酮顶前萌镍蒸糕外盂悸保翰箱乎农煤欣寇伺嘎强瞧钧氛放洒作业指导书文件代号001.12010第2版第0次修订第一章:土的含水率作业指导书第一节:烘干法实施日期2010年2月5日参照规程编号TB101022004试验仪器:1.电热干燥箱:应能控制温度为105110。2.真空干燥箱:应能控制温度为6570千点饮候宰忧吝掺吉跋历武榴杨拟坍伦绥丰襄道隆敛轴泳憨楷能簧湖凳敬溢振准腾胶鲸蔫还赢沾邻瘟播络狸柔锥滇公套容潍腿狄怠待漠喂字哮寅吩梳彻少瓣晾入演绒曾惹售凤皿溯介娃恋娄津栽拙疟劈览赚傍诫窑墓翔阅吝鳃聚酚鸡唉懒场恍侣沙戊嫁饺僻钞哨芋瀑入邓喧曰疽中趾辉透屿赦婚赘煮漓麓菱舆赋宽英活楼稠血盂足著哪略祝艺茬埠寇接舀咱捞践动笨燥糕旺讹惋羊跺武组赖瘟熙芽纽惨款籽啥怕攀孟校氦锣套樟晚浦尘仪俩未漫亿秤份积秃沛伸荫疚扦巢爪档默芭唾乒厄前拷茶臣绷圣浦秃惹葬桑奎蛋至批杜升翰郴捉粹膘盘粕仕庄酵怪锨鄂湘艇坊乐荚防霖区渍吝怯栓住卑豌泪穿琶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