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42657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息二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消息二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消息二则》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息二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息二则》ppt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消息两则,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文体知识,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的特点:,真实性 时效性 简洁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夸张。,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扼要。,新闻多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兼有议论。,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同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引标、主标、副标,新闻开头的第一段

2、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这两部分有时在主体中,有时可省略。,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辅助,消息固定的格式 “倒金字塔结构”: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 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 的语言。 3、体会蕴含字里行间的思想情感。,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 字润之,湖南韶山人。政 治家、军事家、思想家、 伟大的革命

3、导师。 主要作品都收集在 毛泽东选集中。,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 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 人毛泽东之手。,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

4、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时代背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仔细阅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when何时 where何地 who何人 what何事结果 why何故起因 HOW如何经过,1949年4月20日,长江前线(芜湖安庆),解放军三十万大军 、敌军,南渡长江,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不到24小时.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

5、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主体),分析本消息的结构,3、“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4、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合作探究,各小组合作交流疑难问题。,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

6、的特点及作用。,特点:简洁,概括,把主要事件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了。,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试找出“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一句中表现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词语,并加以分析。,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的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之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

7、时 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导语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5、试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败。 摧枯拉朽: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风平浪静:,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当。,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6、品析语言,领悟情感,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8、?,1)“南渡长江”,“南”怎么理解?,(向南),2)、在课文中勾画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写我方的有:,写敌方的有:,“万船齐放” “突破敌阵” “占领”“进击”,“军无斗志” “纷纷溃退” “摧枯拉朽”,7、字斟句酌,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这篇文章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消息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了我军将士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人民必胜,敌军必败的坚定信念,毛泽东,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注音: 鄂 ( )豫( )绥靖( ) 阻

9、遏( )( )泄气( ) 溃退( )歼灭( )管辖( ) 锐不可当( )上当( ) 要塞( )瓶塞( ) 阻塞( )堵塞( ), y su z xi ku jin xi dng dng si si s si,思 考 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新闻的内容。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 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你从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发生

10、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 江南岸,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江无锡段铁路,问题讨论,请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衔接的呢?,课文结构,第1、2两句,其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标题,标题,主体,导语,标题,导语,导语,导语,主体,主体,主体,主体,导语,2、主

11、体部分写了什么?分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具体叙述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情形,并分析了我军克敌制胜的原因。,20日夜21日夜,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安庆芜湖,九江安庆,南京江阴,30万,2/3,大部,21日下午5时起22日22时,自读课文: 对照地图,复述三路 大军的渡江情况。,江阴,安庆,芜湖,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35万),(30万),(35万),九江,1、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 2、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 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3、找出本文的议论句,看看它属新闻结构的哪个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属“

12、背景”部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质疑析疑,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中路军和西路军都从时间说起,层次分明而又紧相衔接。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本文的语言特点,从文中找出例子来进行分析,自由讨论,概括 出本文语言方面的特点。,(1)准确:,(“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因为九江尚未解放),A、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

13、道的真实、准确、严密。,B、“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本文的语言特点2,(3)字里行间洋溢着胜利的豪情。,(2)简洁而具有气势。,如导语中“百万大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再比如“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本文的语言特点,(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 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 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 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2)句好。

14、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用“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1)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 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如果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情色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小结,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