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工艺美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43071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PPT 页数:124 大小:4.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亲,该文档总共1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日本工艺美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日本工艺美术ppt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古代日本工艺美术,第一节 概 述,日本是亚洲东端的岛国 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和1000多个小岛组成 古称“八大洲岛”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活习性和思想情感以及日本工艺文化的特质,都产生了极大影响,日本国家名称的演变: 公元前42年:神武天皇开始将建国的地方称“大和” 中国古时称日本为“倭国”或“大倭国” “日本”一词由“火之国”和“日之国”演化而来 JAPAN 漆 NIPPON 日本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通过“大化革新”完成日本统一,并将“大和”与“日之国”合一取其部分合并称之为“日之本”,意为“太阳初出之地”,“太阳之源”,于是,“日本”便成为这个岛国的正式名称

2、并沿用至今。,日本人种: 蒙古利亚人种的一支,后来又与来自南洋群岛的马来人混血而成日本民族。 最古的居民:熊袭人(南方人)和虾夷人(北方人) “日本人”是大和民族的现代称呼,是世界上为数很少的单一民族国家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99%以上。,民族来源是多方面的: 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日本列岛曾与大陆相连,这里便有原始人类生息,其后裔就是现在北海道的阿伊努(虾夷)人。 日本列岛脱离大陆至今已1万多年,期间大陆居民分三路陆续迁入: (1)由朝鲜海峡而来的汉人和朝鲜人; (2)由鞑靼海峡入岛的通古斯人; (3)由顺太平洋暖流沿琉球群岛北上的东南亚马来人和中 国长江下游的古代吴越人。,宗教 (一) 神道

3、教(神教、日本教) 由日本民族原始宗教发展而来,最初以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为主要内容。佛教和中国儒家学说传入以后,它又吸收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佛教的某些教义,但长期作为佛教的附庸而存在。 (二) 佛教 在日本长期居于相当国教的地位 于6世纪由中国和朝鲜传如日本 唐鉴真和尚(687-763)向日本传入南山律宗 日本和尚最澄(767-822)到唐留学,将中国天台宗传入日本 空海(774-835)将真言密宗传入日本 13世纪以后宋朝禅宗传入日本,美学观 寂静之美 朴素之美 残缺之美(非完整之美) 含蓄之美,绳纹文化时期 公元前80世纪公元前2世纪 原始西汉 弥生文化时期 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 西汉

4、东汉 (金石并用时代) 古坟时代 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前半 三国南朝 飞鸟时代 公元6世纪中公元7世纪中 北朝唐 (佛教传入) 奈良时代 公元7世纪中公元8世纪末 唐 (白凤时期 天平时期) 平安时代 公元8世纪末公元12世纪末 唐南宋 镰仓时代 公元12世纪末公元14世纪前半 南宋元 室町时代 公元14世纪前半公元16世纪后半 元明 (南北朝时代) 桃山时代 公元16世纪后半公元17世纪初 明 江户时代 公元17世纪初公元9世纪后半 清 近代 公元19世纪后半公元20世纪中 清晚民国,原始 奴隶 封建,上古 中古,绳纹时期 Jomon Period 弥生时期 Yayoi Period 古坟时

5、代 Kofun Period 飞鸟时代 Asuka Period 平安时代 Hiean Period 奈良时代 Nara Period 白凤时期 Hakuho Period 天平时期 Tenbyo Period 镰仓时代 Kamakura Period 室町时代 Muromachi Period 桃山时代 Momoyama Period 江户时代 Edo Period,上古文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绳纹文化时期”: 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50年 新石器时代 绳纹式陶器、石斧、石镞、石椎、骨针、骨钩 土室群、“贝冢”、女性土偶 约为母系氏族社会时代,“弥生文化”: 公元前2世纪起 金石

6、并用时代 弥生式陶器:用陶轮生产,器身薄而质地坚硬 铜镜、铜剑、铜饰物、细石器,旧石器时代:1万年前 渔猎、采集的原始生活 新石器时代:绳纹文化,日本工艺美术的历史由此开始 弥生文化时代:(约公元前250公元250年)大陆铁器传入,陶器、铁器和水稻种植 奴隶制时代:公元1世纪以后 公元3世纪,“大和国”兴起,5世纪统一全国,势力范围扩展至朝鲜半岛南端 公元3世纪到7世纪前期:“古坟时代” 奴隶制时代,公元6世纪至7世纪: 日本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 汉字的普及 佛教经由朝鲜半岛传入 日本的思想、文化和艺术,以佛教为中心展开 645年的大化革新,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始,中国文化的影响: 从中

7、国的隋王朝开始,日本即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他们带回先进的技艺、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制度 到了唐朝,去朝贡留学的人数和次数与日俱增,形成相当的规模 “遣唐使”(日本到中国唐朝留学的学者和僧人)增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把中国优秀的思想文化及先进的封建制度引进到日本,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奈良时代”(公元708781年): 日本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思想文化及宗教信仰,皆以唐朝为模式而展开,并日益深入。 “平安时代”(公元7941185年): 日本的文化艺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了建立日本民族独自的文化,从此时起废止了遣唐使,并创制了日本独有的假名文字,民族文化大力发展。在艺

8、术上也由过去的唐风一边倒转变为“和风化”。,武士阶层兴起: “幕府政治”(亦称武家政治)时代 “镰仓幕府”(公元11921333年): 镰仓幕府曾经一度成为日本文化艺术发展的障碍 “南北朝时期”(亦称“战国时期”): 两大武士阶级对立,“室町幕府”(公元13361573年): 恢复了对中、朝地区的贸易活动,并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 中国明代文化艺术的浪潮波及日本列岛,给日本的文化艺术带来了很大影响。,16世纪末,欧洲的文化和经济势力伴随着基督教渗入日本 “德川幕府”(亦称江户幕府,公元16031867年): 在实行“锁国政策”的同时,又将武士独裁的“幕府”改为由武士、商人、工匠、农民等若干阶层

9、组成的联合政体,以适应日本社会内部的新形势,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日本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江户时代”(公元16031867年): 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繁荣景象 由于封建势力的割据,阶级矛盾日趋激烈 欧美诸发达国家开始对日本施加压力,要求与其通商,“明治维新”时期:1867年德川幕府灭亡,明治天皇登基。 实行了一系列富国强民的改革政策和有力措施 对内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各阶层的力量 使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掀开了日本历史崭新的篇章。,第二节 陶瓷工艺,绳纹式陶器: 日本最早的陶器,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甚至公元前9000年 弥生式陶器: 以手工做出器形,不放

10、入窑而是在器物周围以明火烧制,一、上古时期 (一)绳纹式陶器 代表日本上古文明的艺术特色,数量多,种类样式丰富 绳纹文化时代一般分为早、前、中、后、晚5个时期,早期: 器型:底部尖形或圆形 装饰: “押型纹”:器壁上用篦尖刻划出精美的纹样 “捻绳纹”:用绳子缠在器壁上后滚动器物 “贝壳纹”:用贝壳押印成奇特的装饰纹样,前期 开始有意识,用施纹工具(竹管等)口缘呈波形等有变化,中期: 装饰倾向达到高潮,表现用黏土做的“绳子”隆起的纹,而且器皿厚而大,口缘的波形纹也变得像大型的把手一样,充满着力度和量感。 装饰纹样:人面及动物的表现 其中蛇的表现引人注目,后期: 平面的表现 施纹方法:以磨消手法为

11、主,就是将器壁上绳纹的一部分磨消而形成纹样带 器型:开始小型化,陶瓶形、香炉形 纹样:明丽而充满韵律感,在晚期时达到了极至 开始有了涂上红色涂料的装饰手法,且能看出精制品和粗制器的区别。 这个时期,已经能够制作出相当完美的陶器工艺品了,晚期 有了红色绘料的装饰手法,可分精、粗制品,(二)弥生式陶器 烧成温度较高、呈色为赤褐色的较多 器型:以罐形、瓮形为主,尚有很多高杯形的陶器 已有很多造型严整的陶器出现,说明此时已开始使用辘轳 装饰:竹刮刀和梳子状的工具刻划的纹样较多,立体感很强的器皿尚不多见,在东部日本,发现了带有绳纹式陶器传统特点的陶器。 在近畿、东海地方还发现有色彩华美的陶器,这可能是作

12、为 特殊用途的陶器。,弥生时代是由狩猎、采集的经济向生产经济发展的时期, 于是,反映这一特点的陶器也多有问世。陶器制作进而向着 定型化的生产方向发展,所以出现了与绳纹式陶器不同的造 型非常洗练的陶器。,(三)埴轮(Haniwa) 埴轮是古坟时代的副葬品,与中国的明器有相似之处 埴轮的使用者是贵族阶层,但制作者大都是社会底层的人,他们大概从属于一个叫做“土师部”的集团,平时他们作为农民,决不会进入艺术家的部类,这样就有可能生产如此朴素的艺术作品。 埴轮在日本各地均有发现,其中数量和式样最多的是关东地区,埴轮按其形制和风格特征可分为“圆筒埴轮”和“形象埴轮”两大类型。 圆筒埴轮的基本特征: 器物上

13、下呈圆筒状,类似器座,是一种抽象性很强的陶塑纪念物,被作为丧葬用品。 另有类似壶形,上端敞口、呈牵牛花状的埴轮,也颇具特色。,形象埴轮的形制非常丰富,它以表现与人们生活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为其特征,是一种具象性很强的陶制纪念物。 可分为4种类型: “房屋埴轮”:模拟住宅、仓库等形状 “器物埴轮”:模拟战争中的盾、箭袋、甲胄及生活中的扇子、杯子,甚至船等物品和器具形象 “人物埴轮”:模拟武士、农夫、巫师及师等人物形象 “动物埴轮”:模拟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动物形象,(四)土师器与须惠器 到了古坟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出现了拥有专业技术的“部民”(日本古时的奴隶),在日本各地,烧造陶器都颇

14、为盛行。据考古发掘,在日本全国发现了2000多处窑址,可见当时陶器制作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土师器”:实用品 继承弥生式陶器传统的类型,在日本全国被定形化并大量生产,因而逐渐丧失了个性的表现,其后在神社的陶器中留存着一线发展生机,“须惠器”:实用性很强的陶艺作品 高温烧造的制作方法从中国大陆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 受到归化人(外邦来到日本并定居的人及其子孙)的很大影响,他们对推动日本早期陶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日本,凡是地名中带“陶”、“须江”、“须卫”、“末”等字的都曾经是生产须惠器的地方,因为它们的读音不但与“须惠”近似,而且在这些地方也有大量须惠器窑址。,器型:罐、高杯 高度:一般

15、为4050厘米 装饰:人物、动物等形象 在须惠器里已有使用自然釉的例作,在奈良时代以后的陶器中,已经出现了有意识的施釉行为,并可知使用灰釉的方法业已开始。 须惠器曾被广泛而长期地使用,其传统被奈良、平安时代的陶器所继承、发扬,二、奈良至镰仓时代 奈良时代: 出现了使用类似“唐三彩”的色釉来烧制的陶器,作为宫廷、寺院等特殊场所的用品 土师器及须惠器仍然是普通民众所使用的器具,平安时代: 陶瓷工艺发展的主流并未发生变化 须惠器的主要产地: 大和、河内、和泉、摄津、近江、美浓、尾张、播磨、备前、赞岐、长门等,器型的变化:出现了陶艺特有的造型语言的萌芽 釉料的使用技术,特别是灰釉陶的进步十分显著 装饰

16、:在器壁上刻线,表现秋草纹样等,线条明丽而生动,与其他工艺一道显示出平安时代的特征。 平安时代末期: 烧造常滑、越前陶中常见的壶、瓮等类型的陶器,镰仓时代: 继续发展平安时代的类型 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的陶器类型: 知多半岛一带烧制的 “古常滑” 现在作为濑户市中心的地域所生产的“古濑户”,镰仓时代后期的濑户类型陶器: 造型:出现了像中国宋代、朝鲜高丽时期烧制的瓶、壶、香炉等等新的造型 纹样:出现了以印花纹、浮雕手法制作的樱花、菊花等花卉纹和鱼、虫等精巧的图案,由上至下地施以彩釉,新颖别致,格外迷人。,三、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初期: 濑户类型的窑依然作为窑业中心,并未丧失其重要地位 中国陶器中的天目

17、釉茶碗和壶类等伴随饮茶风兴起的陶器有大量的制作 土师器和须惠器稚拙朴素的风格成为后世茶人(茶道爱好者)眼中最美妙、最高雅的“秘诀”,信长、秀吉执政时期桃山文化的繁盛期: 饮茶之风在庶民百姓之中盛行,出现了反映茶人爱好的工艺美术作品,陶艺作品尤为显著,甚至出现了自己亲手制作并从中体味陶艺之妙的茶人 千 利 休:追求纯粹的幽闲恬静之美的茶的世界 长 次 郎:在千利休指导下使乐烧茶碗达到了成熟的地步, 创造出寂静而枯淡的气质 古田织部:依据意匠和技巧的自由的造型,茶陶器的盛行在当时陶艺界出现了异彩纷呈的局面: 美浓窑的陶器作为濑记黑、黄濑户、志野、织部等各式各样有茶陶器特色的作品被烧造出来 志野以明

18、亮的白釉为基调,然后在上面用铁锖色绘以朴素而简略的纹样(称为“绘志野”) 织部烧较之志野稍微晚一点,器型自由活泼,表现十分强烈,呈现出千差万别而无一雷同的繁荣景象,从当时流行的“纹染”(染织工艺中的纹缬染法)等其他工艺纹样中汲取灵感,此外,备前、信乐、伊贺、丹波等窑烧制的陶器与室 町以来诸窑所体现出的幽静的茶道的感觉相一致,由此可见 茶道之美,同时亦可领略反映茶人审美情趣的独特的饮茶陶 器之风采。,四、江户时代 日本的陶瓷工艺以江户时代为里程碑,之前和之后在风 格上相去甚远。17世纪以后,日本的陶瓷制作不论是造型, 还是装饰手法和装饰纹样,都出现了面目全新、丰富多彩 的局面。,文禄和庆长在战争

19、后把朝鲜工匠主持的李朝窑业带到日本,创造出素地陶瓷制品 其最早的表现在九州,特别是佐贺、长崎地方兴盛的所谓“唐津烧”的陶瓷 “绘唐津”:在透明的米黄色釉料下以含铁的绘料描绘纹样,这种手法便成了以后江户时代陶瓷工艺中“绘瓷”的基础,窑式发生重大变化满足了伴随着江户时代社会生活需求而出现的对各类陶瓷烧造的需要 茶器、餐饮具和其他生活用品大量生产 朝鲜陶工导入的建窑和制陶技术广为传播 九州的高取、上野、八代、萨摩、山口县等地建筑大量窑房,瓷器的出现日本陶瓷工艺发生巨大变化的标志 新型装饰手法:釉下青花、釉上彩绘 代表: “有田烧” “伊万里烧” 两者皆为有田(田贺县)一带烧制的瓷器,依据朝鲜李朝瓷器

20、的技法烧制,绘瓷中的青花也以李朝青花为其源流,锅岛藩御用窑 “锅岛烧” 精细雅致,浓郁的宫廷情调,在17世纪至18世纪极为兴盛 柿右卫门(15961666) “赤绘”、“锦手”、“色绘”,九谷村“九谷烧” 艺术风格豪放、厚重 日本彩绘陶瓷的典型代表,京都: 天正年间 长次郎“乐烧” 濑户陶工移居京都“京烧” 野野村仁清 “御室烧” 装饰手法:“京烧的锦手” 尾形乾山(16631743)琳派风的彩绘,江户末期的京烧陶 文化、文政期: 青木木米、仁阿弥道八、永乐保全,第三节 漆工艺,早期例证: 绳纹时代前期 赤色涂漆梳子、涂漆木器、土器残片 福井县鸟滨贝冢出土 绳纹中期至后期 涂漆陶俑 绳纹晚期

21、蓝胎漆器 青森县是川遗址和龟个冈遗址 弥生时代 黑涂漆上覆红色漆的手镯 古坟时代 木、竹、皮、金属上涂漆 将布用漆糊粘贴并重叠起来制作的夹贮棺,一、奈良时代 亚洲大陆先进文化技术的影响使日本漆工艺出现全新面貌 专门管理机构的出现: 官八省中大藏省设置“涂部司” 宫内省设立木工寮、筥陶司,二、平安时代 前期: 承袭了奈良时代的技法,后逐渐在技术与纹样上进行选择,寻觅自己的风格“和风化” 时期 伴随着莳绘的发展,逐渐形成并确立了纯日本风格的形式,后期: 11世纪12世纪,是日本样式的完成时期,反映了宫廷贵族们的审美情趣。与过去唐风的华丽繁缛相反,转向了淡雅而优美的表现 莳绘成为当时非常兴盛的手法

22、技法:研出莳绘、平尘、沃悬地、莳绘与螺钿并用等,莳绘以蒙上沙网的竹管将金粉抖落于漆器纹样上,形 成自然效果 研出莳绘纹样上撒金粉后再涂漆干后进行研磨处理 平脱金属片贴嵌,然后研磨或剥取,也称“平纹” 螺钿贝壳切成纹样形,嵌贴于漆面或器壁上,三、镰仓时代 充满现实精神的社会浪潮对漆工艺的影响很大 造型与装饰:锐利而有力、饱满而富于量感 纹样:柔美而浪漫的情绪骤然消失 此时漆工艺的特征: 巧致精美的装饰和坚实有力的造型,莳绘技法有了新的进展: 平莳绘纹样上撒金粉后不做其他加工处理的装饰效果 高莳绘纹样上撒金粉并将纹样高堆起然后在其上进行 平莳绘 到此时,莳绘的基本技法已经形成,四、室町桃山时代 室

23、町时代: 技法及表现进一步复杂化,同时在器物的造形和图案上,将 中国的影响和传统的和风折衷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样式 镰仓雕涂上了漆的木雕作品,模仿中国的雕漆 根来涂 (Negorenuri)的朱色涂漆的漆器 堆朱(Zuishu)雕漆,桃山时代: 不断进取的氛围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漆工艺打破了传统的 形式,规模不断扩大 自由而新鲜的感觉和情调: 城郭和宅邸的内部以莳绘进行装饰 在室内布置优雅而豪华的日用器具,此时的漆工艺表现出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风格特征: 技法中摄取了中国、朝鲜的技法,并且受西洋文化影响 代表作品:“高台寺莳绘”,五、江户时代 日本漆工艺在江户时代得到了极大发展 日用器具和餐饮

24、器具的制作增加 莳绘日用器具制作家 : 本阿弥光悦“光悦莳绘” 尾形光琳,元禄年间:装饰过度的状态 精巧细密、繁缛华丽、精工细作、运用多种材质和技法 典型作品:印笼、涂漆鞘,漆工艺产业的兴起 具有地方特色而面向庶民百姓的漆工艺器物的生产兴盛 多种新技法和新品种的产生: 会津涂、大内涂、若狭涂、津轻涂、春庆涂、城端涂、越后村上堆朱和轮岛之漆器,以及尾张之一闲张等,莳绘从江户中期以后急速衰退,造型雷同、色彩生硬、漆质粗杂的器具时有出现 明治时代的来临将漆工艺带入了近代产业的行列。在政府各项有力的措施下,作为日本传统的工艺美术典型的漆工艺经过漆艺世家的努力,其价值终于被世人所认可。,第四节 金属工艺

25、,一、上古时期 弥生时代(公元前200年左右 ) 铜铎(Dotaku)日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工艺制品,古坟时代(公元200300年) 金属加工技术飞速发展 技法:铸金、雕金、锻金 种类:铜镜、马具、剑、甲胄 金属的最基本的加工技术已经完全形成并走向成熟,二、飞鸟时代 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 佛教文化的影响使金属工艺涌现出大量优秀作品 佛像、金属工艺品、法具,三、奈良时代 以佛教为文化主流,受中国唐文化的影响很大 金属工艺制作分门别类,形成完整的系统 铸工、铜工、铁工、金工的细致划分 技法:“火作”、“真作”、“砥磨”、“界打”、“金泥”、“鱼子打”和“镜作”、“熨金”、“打金箔”,四、平安

26、时代 在吸收唐文化的同时,逐渐培育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日本文化形态,出现了被世人公认的“和风化”文化 特征:精美华丽、富于装饰性、独具匠心,佛教思想的变化埋经的浪潮波及全国 经筒、镜、刀、壶、盒 “和镜” :鞍马山、那智山、金峰山等地经冢群遗址出土最多 从镜背的纹样可以看出日本独特审美趣味的内容:花鸟、秋草、流水等自然风貌的纹样构成很有特色,对日本铜镜工艺的纹样产生了很大影响。 密教法具:平岛神社,唐镜左右对称的构图 端正 庄重 唐草纹 鸾纹 空想题材 镜 和镜不规则的图形 优雅 流动 松纹 鹤纹 现实题材,五、镰仓时代 金属舍利塔制作兴盛,多种多样、精致美丽 舍利塔形:宝塔形、五轮塔形、水晶的

27、宝珠等 制作技术:铸金、雕金、锻金等多种手法 材质应用丰富多彩:金铜、青铜、铁、水晶、石、木,六、室町时代 芦屋釜(福冈县)质地光滑细腻有 “鲶肌”、“绢肌”之誉有装饰 烧水釜 天明釜(枥木县)表现材质本 身肌理,无装饰,七、桃山至江户时代 织田信长授予“天下第一”称号的工艺家: 造釜匠师与次郎 造镜匠师青家 继承镰仓时代武具制作工艺: 桃山末期,刀装具类的制作逐渐展开,江户时代(17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 特点:更多地注意细枝末节的技巧 装剑金属工艺较为发达 江户后期,适合于文人趣味的浮雕纹样及透雕纹样的文具大量出现 柄镜:依据新的铸造法而批量生产,在庶民百姓中广泛使用 装饰题材:吉祥庆贺

28、纹样,充满庶民情感,明治维新时期: 在明治维新的社会大变革及随之而来的欧美文明的影响下,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而,日本的金属工艺也呈现出多种材质的使用和多样性表现的新局面。,第五节 染织工艺,历史悠久 风格独特 工艺精湛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染织工艺都形成了鲜明的风格特征,不 论是材质肌理,还是色彩构成,都表现了日本特有的情调和 审美意识。,弥生时代:掌握染织技术 古坟时代:作为服装形式的“衣”的姿态已经产生 大陆风格的染织技术,有力地促进了日本染织工艺的发展,一、飞鸟、奈良时代 唐朝文化的移植使染织工艺得到了惊人的发展 飞鸟时代:朴素的直线要素明显增强 奈良时代:精巧的

29、曲线构成的纹样大量增加 绫、罗、锦、缀织 纐缬、 缬、夹缬、绣(刺绣)、线带 “绣佛”的形式在刺绣工艺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二、平安时代 忠实地继承了奈良时代贵族阶层的风格特征 宫廷染织工艺已经形成并逐渐地向和风化转变 带有祭事情节装饰的染织品颇为风行 “有职纹样”、“有职织物”,平安时代贵族柔媚清雅情趣的反映: “染”的部门丧失 织锦只是简单的“倭锦”(日本式的锦) 纹样表现出洗练而高雅的气质 “二倍织物”,三、镰仓时代 染织工艺由朝廷风格转向了武士家族风格 家徽纹样的出现 “大纹”染有大型家徽的服装 在服装上制作家徽,形成有特别意义装饰纹样,是武士贵族染织纹样的一个重要特征。,四、室町时代 “

30、东山文化” 的形成 外来染织品“名物裂”的大量输入,对此时日本染织工艺给予极大影响 武士家族染织工艺中的贵族气质逐渐消失,原有的庶民性质的要素显著提高,为当时的染织工艺注入了新鲜血液,迎来了一个发展高潮,“能”剧衣装 新技术、新纹样的出现: 金(衤兰)、唐织、厚板、摺箔、纱金,五、江户时代 战国时代(南北朝时代):普通服装中的“小袖”(窄袖便服)得到了很大发展 桃山时代:自由而轻松、舒适而华美的服饰 “着物”(和服)的服装形式成为日本最为普及并最具代表性的服装,技法: 绞缬染法成为染织工艺的主流,并绘饰、刺绣、摺箔等手法并用,形成异彩纷呈的肌理效果。 绞缬和刺绣的技法并用,成为缝箔,其效果更为

31、清新别致,服饰款式: 肩与下摆以云形和电光形分割,半身分别有不同的设计,组合成奇异的“片身替”(一种只有前片或后片的服装) 装饰纹样:变化丰富、新颖,表现大胆而明快,在当时颇为盛行,“友禅染” 江户时代中期出现,是印染技术上的一场革命 先在丝绸地上用胶描绘纹样后印染,最后再用水将胶洗掉从而完成制品 这种技法可以忠实地表现出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 由此,近代日本的主要服饰小袖的装饰手法,也完全转变为染的形式,形成了崭新而美妙的艺术效果。,庶民的小袖、绞缬、单和服出现了潇洒、时髦的萌芽 图案内容表现直观,通俗易懂 室町时代以来从外来染织工艺中吸取的条纹、格子、飞白等花纹样式常被使用,至江户时代后期,染

32、织工艺的显著特点就是将武士家族和庶 民百姓各自的审美情趣综合起来,同时并存地发展,并大步 地向着近代和服和西装化的时代迈进。,第六节 其 他,第七节 结 语,日本工艺美术形式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独特,在世界工艺美 术中点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东方工艺文化的典型之一,也 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东方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念。通览日本工 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可归纳出以下几点:,一、上古文明时代的日本工艺美术,表现出显著的岛国特征 和单一民族的风格,即造型和装饰不受任何外邦文化的影响, 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自然属性,同时伴随着浓郁的宗教色 彩和超然而静穆的气质。,二、佛教传入日本之后,工艺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变化,

33、固有的风格受到强烈冲击,工艺美术处于对佛教文化全面服 务的地位,基本上成为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佛教文化的派生 体。特别是到8世纪时,日本工艺美术已基本丧失了自身的 风格,呈“唐风一边倒”的态势。由于唐代的各种工艺制作技 术不断输入,加之日本匠师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和优秀的技术, 使工艺美术的制作大为兴盛。佛教文化的需要和贵族阶层对 日用品的渴求,促进了工艺美术的迅猛发展。,三、自平安时代起,日本工艺美术摆脱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并完成了由“唐风”向“和风”的过渡,呈现出日本独自的风格 特征,出现了更加注重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工艺美术作品。之 后,宫廷贵族的唯美主义思想影响下的生活方式,对日用品、 服饰、佛

34、具等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工艺美术也得以大 力发展。此时的工艺风格清新优雅,装饰细腻、工艺精湛, 讲究雕琢之功。装饰风格倾向于自然景色的描绘,充满浪漫 主义情调,这意味着日本工艺风格的重新确立。,四、至室町时代,日本工艺美术受到禅宗及中国宋元文化的 影响,呈现出寂静而典雅的风格特征。商业贸易的展开,又 使得大量中国工艺品涌入日本上流社会及寺院等,对当时日 本工艺技术和创意,以及鉴赏和审美等各方面给予了极大影 响。之后,这种在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工艺文化一直在日本占 有主导地位。,五、日本工艺美术注重最大限度地发挥材质性能,强调材质 的自然效果和美感,反映出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工艺 美学思想,即使在日本的宫廷艺术中,这种以朴素和自然为 准则的艺术审美观也有极大影响。,六、日本工艺美术具有极强的包容性。粗犷与细腻、强烈与 柔和、朴素与豪华等等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的因素皆可同时 并存,同步发展。这种包容性,为日本工艺美术的繁荣兴盛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