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第一章电子教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43604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5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第一章电子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第一章电子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第一章电子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第一章电子教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散文专题第一章电子教案.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诗经的分类讲解,主讲:关龙艳,诗、骚传统 古典文学的魅力之源,先民的歌唱与诗意澎湃的国度,先民们在火热的劳动生活中催生出质朴而有节奏感的口头歌谣。诗歌这个幸运儿就成了最初的文学样式。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人的文艺生活中,诗的品赏与诗的创作,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生体验:人们儿时的吟诵,长大后仍旧记忆犹新,而且历久弥新。这正是古典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关于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汉朝时儒家将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沿用至今。诗经收人了305篇诗;这些诗歌分为三部分: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它们代表了2500年前大约500年间的诗歌创作。其中最早的诗产生

2、时间约在西周初期,最晚则在春秋中叶。 诗经标志着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远古时代至真至美的歌唱 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 中国古典文学的光辉起点,诗经分为风诗、雅诗、颂诗三大部分。风诗,又称“国风”,即民间歌谣。共160篇。风诗多为民间口头创作,其作者已不可考。其内容是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即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食”。 中国文学始终贯穿着一条现实主义的红线,自觉地使自身更紧密地贴近生活,承担起“时代歌手”的重大职责,并且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诗经经过有目的搜集整理,诗经中作品来源(搜集) 献诗说 公卿列士献诗 讽谏赞颂 采诗说

3、乐官采诗 闻于天子 奉命创作的乐歌 乐官巫史 祭祀燕飨,诗经的编集:孔子“删诗”说及质疑,关于“孔子删诗”,说法见于史记等记述,认为诗经是孔子根据是否合乎礼义编选而成。孔子在论语中也讲“自卫反鲁,然后雅颂各得其所”。但这种说法受到挑战。左传中记载有人在孔子8岁时就已看到了定型的诗经。 目前流行的说法是:诗经是周王朝经诸侯各国协助采集,最后命史官和乐师整理编选而成。孔子对它进行过整理研究。,诗经的流传(研究的历程),诗经学的萌芽期:先秦(孔子、孟子、荀子) 诗经学的形成期:两汉(贯穿着今古文经学之争) 鲁 鲁人申培 今文三家诗 齐 齐人辕固 韩 燕人韩婴 古文经学(毛诗)鲁人毛亨、赵人毛苌 东汉

4、末年经学大师郑玄集今古于大成毛诗传笺,魏晋南北朝:郑学、王学之争、南学北学两派 隋代:南北合流,北学并入南学 唐代:孔颖达毛诗正义 宋代:朱熹诗集传 清代:经学再盛、汉学宋学之争、今文古文之争、考 据义理之争、旧学新学之争 近代:由“通经致用”转向文化学研究 诗经是一部艺术化和形象化的历史, 是文学与文化学的统一,研究诗经 不能从一个政教的极端走向一个唯美的极端。 小结,诗经六义风雅颂,诗经按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风”指十五国风,它们当时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在这些诗篇中,“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表现了下层民

5、众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情感。“风”类诗歌是诗经的精华所在,“风”亦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代名词,对后世影响深远。 “雅”诗是周王畿的乐歌。雅共105篇,因产生的年代与乐调不同,分为大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多作于周王室衰微之后。 “颂”诗共有40篇,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大体上是祭歌、赞美诗,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一般说来,颂诗的文学价值不太高,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诗经六义赋比兴,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

6、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即起兴,有引起联想,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经具备了动人的艺术魅力。 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和音乐性。,诗经的深远影响,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抒情传统 奠定了以“风雅”精神为最高追求的诗学旨趣 确立了中国文学重视“比兴”的创作原则,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诗经以后,我国诗坛沉寂了大约二百年;楚辞的出

7、现,把中国诗歌推向了第二个高峰。,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浪漫之路,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的创作开辟了追求鲜明个性风格的作家创作的先河。屈原出现以后,中国文学史上才有集中反映诗人全部思想感情和个性的诗篇,才有比较明确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屈原开创了比兴寄托、香草美人的艺术手法。

8、这种手法的大胆使用,大大扩展了文学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无形的心灵世界的能力。 屈原的离骚所化出的“骚体”,已成为“楚辞”的代名词,也成为绵延千年的最浪漫的诗。其作品贯注着强烈的理想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热情。诗人屈原本身,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艺术形象、不朽的爱国诗人的典范,对后世具有无限的感召力。我们从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创作中,能够看到屈原的巨大影响。,离骚: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离骚是屈原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诗三百七十二句,二千四百余字,是中国古代最为宏伟的抒情诗篇。其写作年代,或以为在怀王晚年,屈原第一次遭放逐以后;或以为在顷襄王时期,屈原第二次被放逐以后。 离骚的题

9、旨,司马迁解释为“离忧”,意思尚不够明白;班固进而释“离”为“罹”,以“离骚”为“遭忧作辞”;王逸则说:“离,别也;骚,愁也。”把“离骚”释为离别的忧愁。二说均可通。 尽管对离骚的写作年代和题旨有不同说法,一时难下定论,但仍可这样明确地概括: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比较:楚辞与诗经,1、从语言形式上看 诗经:四言为主,两句为一层意思,篇章短小。 楚辞:突破四言体格局,以五言为基础,每句59字不等;每句有动词;句中、句尾多用语气词 “兮”(或 “些”“只”);结构、篇幅较大;文采华美,文学意味浓。 2、从诗歌性质上看 诗经:历史早期作品,属群众性集体创作,虽经加工改造,但大体上仍保持浓厚的民歌色彩。 楚辞:属个人的创作。伟大诗人屈原吸收了民间文学的营养而加以创造性提高。 3、从创作风格上看 诗经:质朴、淳厚、亲切平易,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泥土气息。 楚辞:瑰丽、夸饰,带有强烈的传奇色彩和英雄色彩。,课后作业,赏读诗经中那些超越千古的经典名句(篇) 说说屈原的生平和历代对他的评价 诗、骚之于中国文学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