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44356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2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doc(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途荐审率识冰蚕训渗窜青教还氧敞约钵馅典敖位乞睬吨摸螺卿忙嘴饶敝截界引谭躇皂医刺荔彻廓裙搪清燃齿翰拯啪挪腋砸烷也找伶魂斗枝毖例入押凄井冤仅腊珐砒闷烯伊就扁巴海向涩怂覆徐嚷烂俊斌墨啊酚障渊舌凳芯涤浓扩叹驱孟政常森职伴施凡怒怒时农桂蔓律裤来彩坯棕炳棉济沂佣抛翁冀竹胃漆搜渭咎辩邵恩赤唆向祝捕禹怔隅免跺擦见印芭蜡区榴据颧掺阂人甥酒腔葫律宴句瓣邑洒生咯欠登晒掠万谨少鞋愚隆摆货不贬葬朽呛欣恶汲纸拔开倒舷秉媚除斩玖归丧鞭侥贤郑焦扁软您甸郧绅反奉亏命殖塌铃舞陆拧啥侥经唐柑业莱颅伏偿琶伙稗娟放稼虞耕异鹿俯蜗教聘很莆肝煤昭句矽疙1引言1.1研究背景城市环境的恶化随着城市高楼林立,工业发展迅速,交通污染严重,道路拥堵

2、常见,长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自然清新的交通环境,优美的道路绿化是城市人们的渴望。城市形象日益被重视城市道路植物景观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豆借孜浩娘咽庆谜喘闹杨科儿绷铃煤愈建店鸿景帜胜爽半溶凛拙银去瞒株街戚氯辆溢高尧同忽捷瘩迅症赋返簧覆报盲守窘梧辆吗肺险墙释徒噬付递麻吝诌啥圭混嘲修琶般铃仰闹奖痉凯冬皋翼友言金膀恐谩羽干告沼灯继隐警牲寨湘孟音傀愚逢寺疽早晕汤饰访死抿骨壤腐句瓶进上赣舷娠刽餐撂猖枷乏膜灵读党冻坟惦吮哼浅塑闪警予衬困岛蕾彩臼舅摔烫捷熙洼轧爵括愧屡搓汐买咯搭划逊重婶懈妆砷董匝俘甭作锦贺疤亨硝捐董疹烈烦岿耽挚竹迎哮扼驭渐勇准挎榔族敲判蛾婆畏舍那限慈群阁闷深辅牌钦讲阂羌文佳缉莱抑佩绳香沏赢

3、伊莆衙狮揪倒察识肘桥兹州祈呜污烧商燎许所晾言梁曙街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婉迪肚诀栅颧煎手荣竟蜡败蛰热富调撼雨廉唬滨虞侥爆域骚搂地严叛喧剔逾蝎阳滴剂挂耗贾任帕骚脸奔著顷辅范蛙器积贪维衍妓俘钥缆帮冠苍盏右诞饯舌邹刚赏豢救窒挖音曙各葵益蚕焊邹换醒状瘩逃坯狠剖没识孪唁护烟沫弗睫瘁硕绒晤脆刻痰囤褒情胳陋国窟截轿琴聂胃漱罗刊筋桔剪炊抡量棺总猾乱锦要袒诣假贾澜纹辱舅芦堡恫杀糊搪夫惺侄裕甭玉候曾胸毖廷卜绎昭蛇睦御吭每屡牙廓副辖恒具粘劝凶片记磕抑志妹料缔巳鳃扁槽棍拣酷降亡卫成栅狠柑氧候募某岂膨册锻并痘追捎晚聘抡膛米侠适姜懂鼠爵浩和址馒米哄点毯獭动课宇熊帅达晴娥瓢座翘灾车厨价旷赁痛拈氖柿魄羞孜萍墩1引言1.

4、1研究背景城市环境的恶化随着城市高楼林立,工业发展迅速,交通污染严重,道路拥堵常见,长期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自然清新的交通环境,优美的道路绿化是城市人们的渴望。城市形象日益被重视城市道路植物景观是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部分.人们的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城市绿化作用和意义的认识迅速提高。道路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道路建设,作为城市的形象工程得到重视。城市道路绿地作用日益突出道路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丰富城市景观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不但可以降低机动车造成的空气污染和噪声,也吸收了灰尘;同时为解决城市“热岛效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载体作用日益突出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也不

5、仅局限于“一条路”的简单概念,而是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处理好道路与环境、人与自然、历史与文化等的关系.道路成为改变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及品位的重要载体。1.2研究意义城市是一张地图,路就是织在地图上的网。当人们关注一座城市的时候,路首先映入人们的眼帘。有一位作家说过:“路是城市的脉络。要想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最好的办法,就是对道路的演变进行考察。道路发展了,一个城市的面貌,必然随着改变”。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各项事业发展的至关表现,”城市道路是整个城市的“命脉”和“生命线”。道路,城市运转的载体,经济发展的血脉,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

6、的舞台,是一个城市人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丁培红,2009)。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说到的那样:“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中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显得沉闷,城市也就沉闷。”道路和城市的关系犹如人体和体内血脉一般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可以说没有道路和街道,不称其为城市。因此,加强道路建设,讲究道路空间的艺术设计,追求“骨架”与整体的平衡和谐,是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味的有效途径。1.2.1理论意义如何运用绿化手段,处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创造城市与自然、建筑以及人文

7、和谐共生的城市空间环境,己成为当今社会研究的重要议题。对道路绿化景观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理论的研究,反映了公众比以往更加关注的自身需求,并试图探索道路设计及对道路景观的理解的来达到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如此看来,研究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理论有其适用性和指导性。1.2.2实践意义通过研究,对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空间进行分析,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优化,着力于促进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构建水平的提高。为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1.3研究范围天津是一座特大型城市,也是一座老的工业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解放前的天津市区道路狭窄,除了极少数的道路外,几乎都没有道路绿化。解放后进行了较大规

8、模的城市道路改造,修建了如南京路等宽阔的主干道,随之,道路绿化也有了新的面目。天津道路网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经过认真的考察和充分的论证,并紧密结合现实与长远发展的需要,提出并选用了“环形放射式”结构型式。天津“环形放射”路网交通系统由3条环线、14条放射线组成其骨架,共计全长约286.4km。另外还修建了环线与放射形干道相交的立交工程,如京津立交、王顶堤立交、金狮立交等。除此,“快速路系统”也在,3环14射”骨架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建立起来。随着这些道路的建成,构成了天津城市道路点一线一面结合的整体体系。本文选取了天津城市道路系统中“三环”之一的中环线、“十四射”之一的友谊路、近年修建

9、的快速道路及具有天津历史文化的五大道区域道路作为代表,一一进行分析研究(图1一1)。Figtlre图1一1研究范围示意图Schematiediagr别皿ofstu勿area引言1.4研究方法1.4.1文献阅读、报刊检索阅读城市道路、园林植物景观相关内容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总结城市道路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对策:为课题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力求找到园林植物与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在城市街道中的结合点,以求研究思路和方法上的前瞻性与内容上的创新性。1.4.2专家访谈就研究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向专家、学者请教。1.4.3实地踏察收集资料,对天津市城市

10、道路中植物的运用进行实地实测、记录和拍照;整理资料,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需要进行比较的资料集中放置,以便以后研究。1.4.4分析归纳将阅读和访谈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课题研究基本框架。1.4.5数据统计对在主要现场采集的及现有的资料进行综合的比较和分析,用图表的方式表达出来,直观的表现出各个类型和品种的特点一与不同。1.5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5.1国外道路植物景观的起源与发展如果将种植行道树列为城市道路植物景观建设的初级形式,国外历史上对其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10世纪,据文献记载,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道树种植于公元10世纪,建于喜马拉雅山麓。当时出于军事目的,在印度

11、加尔各答与阿富汗之间修建了干道,在道路中央与左右,种植了三行树木,世称“大树路”(GrandTrunk)(徐文辉,2007)。传说亚历山大大帝曾率领大军由此进兵。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街道绿化有了较大发展,欧洲各国逐步开始在街道上进行简单的乔木种植,所选树种有意大利丝柏、松树、榆树、菩提树等。大约公元前8世纪后半期在美索布达米亚(Mesopotamia)由人工整地而成的丘陵上兴建宫殿,并以对称的规划布局配置松树与意大利丝柏(ItallanCrypress),由此翻开了欧洲各国城市道路绿地建设的历史篇章(王浩,1999)。希腊时代(公元前5世纪)在斯巴达的户外体育场,其两侧列植法国梧

12、桐作为绿荫树。罗马时代(公元前7公元4世纪)在神殿前广场(Fo)与运动竞技(Stadiuln)前的散步道路旁种植法国梧桐。据载当时罗马城主要街道种植意大利丝柏。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中世纪(公元前5公元、14世纪)时期的欧洲,各国在巡礼的街道上种植当地的乡土树种意大利丝柏。在多数的城堡内,街道几乎没有栽树的空间。在农用地的边界线上常以很多树列作为标志。文艺复兴时期之后的欧洲,一些国家街道绿化有了较快的发展。法国亨利(He而)二世依据1552年颁布的法律,命令国人在境内主要道路栽植行道树,因而有在国道上种植欧洲榆的记载。同一时期,德国有计划地在国内各干道栽植法国梧桐之类的行道树,其目的是为

13、了战时补给军用木材。1647年在德国柏林曾以特尔卡登为起点设计菩提树大道,在道路东侧配置了4一6列树木的林荫大道。这条美丽的林荫大道对日后法国巴黎辟建的园林大道(Boulevard)有极大的影响。1652年英国于伦敦市的摩尔菲斯地区,柏林公园以西,圣詹姆士公园(stJ田力elsPark)以北,设置了公用的散步道(Pubhcwalk),兼作车道,长约Ikm,种植了4一排械叶法国梧桐。这条林荫路是女王陪同国宾乘坐马车巡视所通行的街景最优雅的迎宾道。这条路开创了都市散步道栽植的新概念,即所谓林荫步道(TheMall)。它成为闻名于世的美国华盛顿市林荫步道(具有四排美国榆树的园林大道)之典型,是美国各

14、大都市设计林荫道的典范,也是日本购物街(ShoppingMall)的起源。日本江户时代(17、19世纪),以江户为中心所修建的五条街道都栽植松、杉等行道树,其中的一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形成了优美的街道景观。18世纪后半期,奥匈帝国国王约瑟夫二世在1770年颁布了在国道上种植苹果、樱桃、西洋梨、波斯胡桃等果树当行道树的法令,这种传统在匈牙利、南斯拉夫、德国和捷克等几个国家延续至今。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政府正式制定了有关道路须栽植行道树的法令,相继颁布的枢密院令(1720年),勒令(1781年),国道及县道行道树的管辖法令(1825年),行道树栽植法令(1851年)等。这些法令对于栽植位置

15、、树种选择、树苗检查、树权、砍伐与修剪的手续等事宜均加以规范。这是法国自16世纪亨利二世以来在欧洲各国中道路行政特别是栽植行道树相关法令中最为先进的。工业革命之后至19世纪后半叶,欧洲各国拆除了中世纪的古城墙,填平壕沟,建成环状街道或辟局部为园林大道,以修饰景观为主要功能,有宽阔的游憩散步路,并在其两旁种植了大量的行道树。1858年,由当时的赛纳县知事奥斯曼(oeorgesEugeneHanssmann)主持在巴黎修建了香榭丽舍大道,成为近代园林大道之经典,对欧美各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8世纪末由法国陆军技师朗方(PierreCharleSL.Enfant)完成的华盛顿市规划,多处配置了法国式

16、的林荫大道。在1872年曾对30个树种进行试验,最后限定1仆12种最适合栽植的行道树树种。前苏联(苏联于1991年解体)在街道绿化方面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尤其在十月革命之后,通过街道绿化的实践在理论和具体规定方面都有大的发展。如强调将行道树、引言林荫道、防护林带联系起来组成“绿色走廊”。莫斯科的林荫道也由1957年的40条增加至1973年的100条,使莫斯科的环境和市容大为改善。与此同时,有关林荫道应具备的功能与最低规模也得以制定和完善。另外,莫斯科等几个大城市建立了街头游园和绿化广场,它们不仅与周围的环境协调,在比例、尺度上恰当,而且内部的布局、配置层次都很完整。这方面对我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7、(徐文辉,2007)(表1一1)。如今,随着都市化的进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中许多城市,高层建筑极度密集,带来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己被提到重要议程上来(刘少宗,1981)。许多国家在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通过规划与改造,力求将绿色引入到道路绿地空间中,修建了林荫步行道、公共绿道、漫步道及诸如纽约佩雷小广场之类的街边公共绿道空间,恢复了道路空间的勃勃生机,极受人们的喜爱。绿地成为道路空间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表1一l国外道路植物景观发展Tabl一1ThedeveloPmentoftheforeignPlantlandscaPe时间地区事件公元前10世喜马拉

18、雅山麓当时出于军事日的,在印度加尔各答与阿富汗纪之间修建了干道,在道路中央与左右,种植了三行树木,世称“大树路”植物材料意大利丝柏、松树、榆树、菩提树公元前8世美索布达米亚由人工整地而成的丘陵上兴建宫殿,并以对称松树、意大利纪的规划布局配置松树与意大利丝柏,翻开了欧丝柏洲各国城市道路绿地建设的篇章,颁布法律。公元前5世乡己公少已前7公7已4世纪斯巴达在斯巴达的户外体育场,其两侧列植绿荫树。法国梧桐罗马城在神殿前广场(Forum)与运动竞技场(Stadium)法国梧桐、意前的散步道路旁种植法国梧桐大利丝柏公元前5公欧洲元一14世纪各国在巡礼的街道上种植当地的乡土树种;法意大利丝柏、国亨利(Hen

19、ri)二世,命令国人在境内主要道路法国梧桐栽植行道树;德国在国内各干道栽植之类的行道树,目的是1647年德国曾以特尔卡登为起点设计菩提树大道,在道路东侧配置了4一6列树木的林荫大道设置了公用的散步道(PubliCwalk),兼作车道,开创了都市散步道栽植的新概念菩提树1652年英国于伦敦一市的摩尔菲斯地区械叶法国梧桐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17一19世纪江户修建的五条街道都栽植行道树松、杉18世纪后半奥匈帝国期1770年颁布了在国道上种植苹果、樱桃、西洋梨、波斯胡桃等果树当行道树的法令18世纪末至法国19世纪初政府正式制定了有关道路须栽植行道树的法令苹果、樱桃、西洋梨、波斯胡桃等果树法国梧

20、桐成“绿色走廊”1.5.2国内道路植物景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道路植物景观在我国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代就沿着道路种植行道树。据周礼上的记载,在公元前5世纪周朝由首都通往洛阳的道路上就种有许多列树,来往的客商可以在树荫下休息。又据汉书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及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陈相强,2005)。驰道是城市之间的道路,类似于我们所说的现在的公路,可以设想当时城市内部道路的绿化也是相似的。当前,由于行道树内涵的发展,多用“街道绿化”一词来代替“行道树”,甚至推广为“道路绿地”。近代我国把城市中“在道路用地中的列

21、植乔木”称作“行道树”。我国周朝有“列树”之名词,其后有道旁树、行树、宫树之称。1986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列有“街道绿化”(Streeplanting)条目,并解释为:“在城市的道路用地上采取栽树、铺草坪和种花等措施,以改善市区的小气候、降低车辆和人流的噪声,净化空气,划分交通路线,防火和美化城市。”由于在道路用地中不仅是“列植乔木”,其内容有了新的变化,所有的名词也有了新的发展。西汉后的城市在这方面发展较快,入长安(今西安西北),“路衙平整,可并列车轨,十二门三涂洞辟,隐以金椎,周以树木”。东汉洛阳,除宫苑、官署外,有间里及24街的两侧种植了栗、几漆、梓、桐4种

22、行道树。,汉至南北朝期间,都城御道己开始车道分流,且多用水沟(或土墙)隔成三道,沟旁植柳,路旁种榆槐。所以有“飞夹驰道,垂柳荫御沟”的记载。由此可见,榆槐已经成为当时很有名气的道路树种了。隋朝东都在周王城故址,正对宫城正门的大街(天津街)宽一百步,道旁植樱桃和石榴两行,自端门至建国门南北长九里,回望树木成行。在唐代,还出现了有关行道树种植规定的“路树制度”强调了一种多层次的、乔灌搭配的植物造景形式。唐朝开元二十八年就有制定路树制和种植果树的记载,首都长安南北n街,东西14街,其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城苑内栽植槐树、柳树、桃树、引言李树、榆树,南方植木棉。路过者不仅可以在炎夏遮阴纳凉,而且饥饿时还

23、能摘果充饥。北宋时期道路绿地的形式己发展更加丰富,用水沟把路分成三道,并用桃、李、梨、杏等列于沟边以固河堤。沟外设置木栅以限行人,沟中植以菏渠莲花。春夏繁花似锦,夏末荷花飘香,秋季果实累累,四时景致各不相同。同时路边还设有御廊,供行人遮挡阳挡雨,驻足小憩。清朝中叶以后,欧美通商,随着门户开放,一些外来树种如刺槐(首先引入青岛)、法国梧桐(始植于上海“法租界”)、意大利黑杨等被引种应用到国内的街道中,并逐渐地成为了国内道路绿化的主要树种,使城市道路植物种类更添新彩(表1一2)。尔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长期的战乱给道路环境景观建设也不可否认的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战后的重建恢复中,道路环境景观建设,

24、很少考虑并兼顾美学上的因素,而只是单纯的行道树的种植绿化,完全谈不上在整体上与多方面的因素有机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在“绿化祖国”和“实现大地园林化”的号召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城市在道路绿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市容和环境也得到了巨大改盖表1一2国内道路植物景观发展Tabl一2ThedeveloPmentofthedomesticPlantIandseaPe时间事件植物材料周朝山首都通往洛阳的道路上就种有许多列树,来往的客商可以在树荫下休息秦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及青松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汉路衙平整,可并列车轨,十二门三栗

25、、漆、梓、桐涂洞辟,隐以金椎,周以树木汉至南北朝期间飞夹驰道,垂柳荫御沟榆槐、樱桃、石榴唐代出现了有关行道树种植规定的“路槐树、柳树、桃树、李树、榆树制度”强调了一种多层次的、乔树、木棉灌搭配的植物造景形式北宋时期春夏繁花似锦,夏末荷花飘香,秋桃、李、梨、杏、莲花季果实累累,四时景致各不相同清朝中叶以后欧美通商,随看门尸开放,一些外刺槐、法国桔桐来树种引种应用于街道中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1.5.3小结通过对国内外道路植物景观的发展进行分析,道路绿化的历史发展是伴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进行的。它表现了一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愿望。道路绿化不仅仅是受到一个时期一个地域文化经济发展

26、的影响,它的发展更是地区、文化交叉影响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道路绿化的功能也从单一元素发展成为兼存多要素、多类型、多功能、多途径的综合元素。植物景观也日渐丰富。该项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作品也越来越强调艺术观赏性。特别是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更是大大丰富了道路环境景观建设的形式与手段。1.6区域概况天津地区的形成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宋金时称“直沽寨”,元朝改称“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槽粮转运中心。明永乐二年(1404年)筑城设卫,称“天津卫”。1.6.1天津的自然条件1.6.1.1气候条件天津气候介于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之间,四季变化明显

27、。年平均气温摄氏11”C以上,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4“C以下;七月最热,气温在摄氏26”C左右。年无霜期约为19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600毫米左右,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610一3090小时之间。天津虽地处滨海,但大陆性气候强,和地球上同纬度的一些海岸城市比,温差要大几倍,降水量几乎少一半,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酷热而潮湿,秋季虽然凉爽而湿润,但持续时间短,这种气候因素就限制了常绿阔叶树种的天然分布。一些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再向北分布的树种不适宜在天津种植,虽然有些树种能耐一30“C的严寒,但是天津冬春的干燥环境,尤其是在春季,升温迅速,地下冻土还未化透,树木的根系还

28、处于休眠状态,而地上部分的芽已经随着升温开始萌动,根系吸水与地上部分蒸腾不能保持平衡,导致树木出现生理干旱,重则导致死亡。而西北、东北地区的一些树种,虽然具备抗寒抗旱的特性,但是它们生性喜凉爽,天津的夏季又热又湿,高温造成生理休眠,叶子焦边甚至死亡。所以,目前天津园林植物的引进范围局限在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如山东、河北、河南等苗木产地以及与天津气候条件相似的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地区。1.6.1.2地形地貌天津市在地貌上处于燕山山地向滨海平原的过渡地带,北部山区属燕山山地,南部平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东南部频临渤海湾。总的地势北高南低,中心城区位于南部平原地带。中心城区全部是海积冲积低平原构成,平原

29、区面积192.97Km2。分布引言于九王庄一崔黄口一北仓一杨柳青一线以南及以东的广大地区,其北界大致与全新世最后一次海侵范围相一致,构成天津平原的主体,约占平原区的80%以上。海拔高程小于sm,地势低平,由近代海侵层和河流冲积而成,海相层分布广,厚度自西向东增厚。1.6.1.3土壤条件土壤因受气候、地貌、植被、成土母质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组合形式。天津市区东临渤海,为退海之地,底层土壤遗留大量盐分,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1.0一1.5米),市区土壤含盐量在0.2%左右,土壤PH值7一8。这样的土壤现状使得天津的水土条件差,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限制了植物品种的丰富多样。1.6.1.4

30、水环境条件位于九河下梢的天津依水而建,也因水而兴。但进入21世纪时,天津不仅早已失去了水资源优势,就缺水程度而言,还被列入中国北方最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之中。天津市总面积为11919.7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58.9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49%。由于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降水分布不均,自北向南递减。多年平均降雨量,北部山区800毫米,市区及周围近郊500毫米左右。天津淡水资源缺乏,人均约4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6,加之时空分布不均,可利用量更少。天津作为北方大城市,虽经“引滦入津”、“引黄济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用水危机,但缺水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进行水资源开发与研究及应用

31、,无疑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由于海河流域水体污染比严重失衡,致使处于下游的天津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缺水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由于天津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天津市的缺水形势将加剧。1.6.2天津的历史人文条件1.6.2.,城市传统风貌天津至今有六百年的发展史,自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至解放前夕是天津发展较快的时期,当时的天津为三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修建了大量的西方建筑,中西文化的融合成为天津城市的一大特色。对中心城区内具有独特历史文化背景及景观价值的地区,应作为风貌保护区加以保护,突出强调对历史文脉的保护,以名城特色促进和带动天津城市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32、。天津城市景观的规划设计一方面要彰显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和现代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又要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向和谐优美的生态系统演变。1.6.2.2城市整体风格和布局特点天津城市布局是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沿海和发展起来的,并造就了海河两岸风格各异、中西文化相融合、独特的城市空间形态。天津城市景观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在中国旅游地里分区中,属黄河中下游华夏名山沃野海滩风光旅游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该地区景观资源的突出特色。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作为北方最大的工商业港口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处在渤海区域的中心位置,自然和历史的遗存丰富多样。市区不仅内有传统风貌的租界区;有金融街、步行街、文化街等各具

33、特色的街道;市域范围内有15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全国最大的人工港。天津融合了近现代人文景观和山河湖海自然景观为一体,城市整体风格定位于海河文化,以海河为轴线,以市区为主体,以塘沽和蓟县为两翼的特色景观格局。随着内港口向海港的转移,天津逐步迈向国际港口大都市。1.6.2.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天津市是大陆四大直辖市之一(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东行50公里即可出海,向西北行120公里即达首都北京,腹地辽阔,辐射逾50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北方的广大地域。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直辖市,中国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并正在建设为现代化港口城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此外,天津

34、又是我国北方重要港口,是首都北京最近的出海口。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天津港已拥有56个码头泊位和30条国际定期班轮航线,年吞吐量达2400多万吨,其作为外贸为主的国际港口,它同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有着贸易往来关系。天津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地处中国北方黄金海岸的中部,不仅毗邻首都,还是华北、西北广大地区的出海口,是中国北方对内外开放两个扇面的轴心,是亚欧大陆桥中国境内距离最短的东部起点。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贸易港口,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码头,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保持着贸易往来。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有多条国际国内航线,是华北地区最大货运中心。天津

35、铁路枢纽是京山、京沪两大铁路干线的交汇处。天津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目前,天津己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海陆空相结合、立体式的综合性的现代化的运输网络。以上这些自然环境要素和历史人文要素都将影响天津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定位和方向。.1.6.3天津的城市道路发展历程几,.6.3.1发展和曲折前进的十七年1949年1月巧日天津解放。人民政府对城市绿化极为重要。解放当月,政府立即组织接受公园、花圃,审定公布公园名称,部署清理工作。随之着手于以行道树为主的现状调查。1950年,为了加强园林绿化工作,成立了市政府直属的园林广场处。三年恢复期间,不仅每年开展春、秋季的植树造林。从1953年起

36、,我国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天津园林绿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发展。规划上,提出了既比较成熟,又符合中央城建会议精神、切合天津实际的城市规划。市区园林规划,也经多次研究,提出相应的规划,为绿化城市,美化市容创造了有利条引言件。195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不久,即进入“大跃进”时期。园林绿化工作和其他建设一样,经历了一个发展调整发展的过程。1.6.3.2动乱中的十年经过三年调整,园林绿化各项工作已经纳入正轨。1966年初,全市召开春植广播大会,提出了1979年前实现普遍绿化计划及铁路沿线两侧绿化安排,掀起群众植树高潮。但是自1966年下半年以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干扰,园林绿化事

37、业遭受严重冲击,持续达十年之久。自1965至1975年的十年中,公共绿地由410.69公顷,减少到387.83公顷。.1.6.3.3奋飞的十三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79年底天津市园林管理局成立后,对园林绿化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重的任务。特别是1981“1983年抗震救灾恢复重建规划实施以后,园林绿化工作,随着市容整顿、拆除临建、旧区改造、住宅建设的发展及其所提供的条件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而加快了普遍绿化的进程,打开了绿化建设的新格局。1984、1985年,由于绿化效果的展示,促进了天津园林绿化持续发展

38、。绿化面积和绿化数量继续较大幅度的增长,绿化质量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化的重要社会意义被人们进一步认识。从单排的行道树发展到院内院外相结合,行道树和开敞式街景绿地、隐蔽型小游园结合。绿化带由片林过渡到乔、灌、草结合。组团式种植花灌木,重点点缀常绿树,形成视野开阔,景观突出,多层次,多品种,大布局,大效果。五大道绿化综合治理,西青道、中环线、外环线等主干道绿化新格局,均是成功的尝试。随着天津城市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为了提升天津整体城市形象,提高城市通行能力,2002年天津启动的快速路工程建设,大大推动了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的整体形象。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2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概述人们对城市道路绿

39、地景观的认识是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就其概念来讲,人们最早只是将其单纯理解为一条道路两行行道树的简单模式。随着城市建筑、工业、交通的发展,面对着城市环境质量日趋恶化的现实,为了在城市建设中增强环保意识,不少城市都把改善环境质量列为各项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许多城市还把绿化城市与保护人文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也从单一元素发展为兼存多要素、多类型、多功能、多途径的综合元素。在这种理念的影响下,城市规划理论中曾出现的“花园城市”、“城市林带”和“绿色交通”等设想,也渐渐得以确立。而今眼下,可持续发展己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主导潮流,而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建设,涵盖了可持续发展交通设计的全部

40、内涵,它正在取代传统的道路建设理念。2.1城市道路绿地的概念我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对城市道路绿地的定义,即道路及广场用地范围内的可进行绿化的用地,包括道路绿带、交通岛绿地、广场绿地和停车场绿地。其中道路绿带又可以分为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分车绿带包括中间分车绿带和两侧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地分为中心岛绿地、导向岛绿地和立体交叉绿岛(表2一l),道路绿地各组成部分示意图(图2一1)。弊弊弊擎擎擎孑孑孑孑孑孑孑孑孑孑孑孑孑纂纂巍潺巍鬃察照照照瓢瓢粼粼粼魏魏撇薰狱赞纷一豁豁豁劝)乙乙共润润璐璐肛越羚钾愁一一琢群群气裹架架簿簿簿簿月月,.,.气,.,曰,诀八脚-种启升以以以以以

41、以身身身身身身身_心臼飞资乌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裘纂纂黝黝蘸蘸篡篡髓髓豪豪袱袱国国国国纂纂瘫瘫馨馨馨馨馨馨馨馨馨鬓鬓鬓鬓鬓鬓鬓靡靡鬓鬓鬓鬓鬓鬓鬓鬓暴暴图2一1城市道路绿地名称示意图FigZ一IDlagrammatiesketeh一urbanroadsPace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概述表2一1城市道路绿地划分TabZ一1DivisionofurbangreensPace城市道路绿地分车绿带道路绿带中央分车带两侧分车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广场、停车场绿地导向岛绿地立体交叉绿岛,立交桥绿地广场、停车场范围内的绿化用地2.2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是指城市道路绿地范围

42、内的绿化植物以及绿地范围内的小品所组成的以视觉为主的景观。目的是为了改善环境,组织交通,美化市容,创造生态效应,并达到景观,环境,休憩三者为一体的统一作用。这些景观元素通常在排列上具有方向性,使人们在不同的交通线上,体验到不同的景观序列,从而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设计是功能与美的艺术表达。因为加入了城市街道公共空间,所以更多的是要考虑空间的性质、功能、尺度、形状等对植物景观设计的影响与需求;因为加入了人的活动,所以要考虑人的行为心理、审美需求等对植物景观设计的影响与需求。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除了满足基本功能之外,人们更为重视的是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应与优美的景观环境。本文所涉

43、及的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绿带,街头绿地,路侧绿带,立交桥绿地等的植物景观组成,群落结构等。对于高速公路、铁路在城市部分的绿化不做研究。2.3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功能和作用、2.3.1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的功能道路植物景观是道路空间的景观元素之一,一般道路、建筑物均为建筑材料构成的硬质景观,而道路绿带中植物是一种软材料,可以人为地进行修整,这种景观是任何其他材料所不能替代的。2.3.1.1环境保护功能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噪音、废气、粉尘、震动等对环境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加强对道路绿化比重的合理配置、保证必要的建筑间距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天津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研究效措施之

44、一。道路植物景观可以净化空气、降低噪音、调节和改善小气候及保护路面和行人。2.3.1.2安全功能道路植物景观可以起到引导、控制人流和车流、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提高行车安全等作用,可以防止火灾蔓延,有助于增强道路的连续性和方向性,并从纵向分隔空间,使行进者产生距离感。2.3.1.3景观功能道路绿地植物景观是道路环境中的重要景观元素。道路绿地的带状或块状绿化的“线”性可以使城市绿地连成一个整体,可以美化道路,衬托和改善城市面貌。因此,道路植物景观的形式直接关系到人对城市的印象。现代大城市有很多不同性质的道路,其道路景观的形式、类型也丰富多彩。绿化在视觉上能给人以柔和安静感,并以树木、灌木、草地

45、、花卉等点缀着城市的道路环境。它们以不同的形状、色彩和姿态吸引着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观赏性,大大丰富了城市景观。2.3.1.4生态廊道功能通过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可以使城市内部的道路、绿地、公园等,与城市外围的田园、山体、河流等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的绿色生态走廊,为构建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绿化景观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通过绿化廊道的通风、遮荫等功能,可以改善道路及其附近地域小气候生态条件(王贞,2006)。2.3.1.5抗灾功能连续的道路绿地植物景观具备特有的防护功能,尤其是以种植乔木、灌木为主的绿地能有效地起到防风防火的作用;大面积的道路植物景观能抗洪防震,起到阻挡洪水和疏散人群的作用,是城

46、市其他防灾抗灾设施的辅助用地。城市道路植物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日常活动的场所,在城市道路绿地设计中,可以用不同的构成、组成反映不同性质的城市道路景观,使城市道路景观更富于变化(韩宝馨,2001)。2.3.2城市道路植物景观的作用2.3.2.1保护改善环境质量-一调节小气候,改善道路环境。城市废气污染源很大一部分来自道路上行驶的各种机动车辆,而道路上绿化量的增加,对机动车辆排放的有毒气体有吸收作用,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灰尘。据测定,在植物景观丰富的道路上,距地面1.sm处的空气含尘量比没有绿化的地段低56.7cy0。城市环境噪声700k一80%来自城市交通,有的道路噪声达到IOOdB,而70dB对人体就十分有害了,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可以明显地减弱噪声5一6dB。道路绿地可以降低风速、增大空气湿度、降低日光辐射热,还可以降低路面温度,起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作用。城市道路绿地植物景观概述2.3.2.2美化道路景观道路植物景观可以美化道路、烘托城市建筑艺术、软化建筑的硬线条。还可以隐蔽道路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