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第十章:抗战时期的大众媒体.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448994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新闻史第十章:抗战时期的大众媒体.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国新闻史第十章:抗战时期的大众媒体.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国新闻史第十章:抗战时期的大众媒体.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新闻史第十章:抗战时期的大众媒体.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新闻史第十章:抗战时期的大众媒体.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抗战时期的大众媒介,第一节、边区的大众媒介,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一)、新中华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七份机关报。 1、创立:1937年1月29日,新中华报创刊。西安事变后不久,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情况,党于1937年1月29日,将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其报纸刊号延续红色中华为第325期。1937年9月 9 日(第390期),新中华报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机关报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2、内容:新中华报(刷新版)在其创刊号的社论中说:“从今天民国二十八年二月七日起,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之一。同时,它也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喉舌” 3、停

2、刊:1941年5月15日,新中华报(刷新版)停刊。次日,与今日新闻合并后,改名为解放日报。,(二)、解放日报 1、创立:年春,中央政治局决定停办三日刊的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将该刊与新华社编发的今日新闻合并,在延安出版大型日报解放日报,作为中央机关报。 1941年5月16日创刊。博古任第一任社长。杨松担任第一总编辑。初创时,解放日报是铅印四开两版。出版四个月后,年月日起,扩大为四版 2、内容:宣传党的政策 月日,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了“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指出:“一切党的政策,将经过解放日报与新华社向全国宣达,解放日报的社论,将由中央同志及重要干部执笔。各地应注意接收延安的广播

3、。重要文章除报纸刊物上转载外,应作为党内学校内机关部队内的讨论与教育材料,并推广收报机,使各地都能接收,以广宣传,是为至要。” 3、开展典型宣传,A、有关吴满有的报道 1942年4月30日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一位农民的消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 连年开荒收粮特多/ 影响群众积极春耕,毛泽东读报后打电话给报纸编辑部,肯定了这样的报道。于是吴满有成为陕甘宁边区第一个通过报纸传播出去的典型人物。,1942年2月1日,延安正处在严寒的冬季,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作题为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讲,号召开展整风运动。两个月之后,春季已然来临,春耕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此时,改版后的延安解放日报报道吴满有,可

4、以推动边区春耕,进而使边区度过难关。,【本报延安县讯】延安县柳林区第二乡吴家枣园农民吴满有,连年春耕积极,庄稼得法,人家平常每垧地打粮平均五斗,他种的地每垧却打六斗。今年在政府努力春耕的号召下,他说:“我受过革命的好处,我忘不了革命,我真心爱着边区,同时为了自己更过好日子”,因此就加倍努力开荒,并且影响了群众,造成该村热烈的春耕运动。延安县的农民谁都知道,今年种地最好的,就是吴满有的一乡。吴满有今年原计划开荒卅五亩,在没有下雨之前,已经开完十五亩地,雨后更是积极,他说:“十天之后,就可垦完。如时间来得及,还可超过”。另外百来亩熟地,有的已经下了种,有的已经翻了地。吴家枣园所有居民以及该村村长,

5、该乡乡长,该区区长,都一致称誉他是“模范春耕英雄”。现该区区政府已呈请上级奖励,边区政府闻亦拟即切实调查,予以适当的嘉奖,以资鼓励。,吴满有也决不是一个只会种地的农民。1943年春节刚过,解放日报又发表他写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毛主席,我计划为你代耕两石细粮。你的工作很忙,我希望你能集中你的精力去筹划全国的工作。我能为你代耕,是我今生最高兴,最痛快的事。 ” 吴满有与毛泽东同庚,都是1893年年生人。毛泽东从此引以为座上客。不过更重要的是,他成为延安大生产运动中的表率。当时,和吴满有齐名的是农具厂工人赵占魁,边区提出的口号是,农业上“提倡吴满有方向”,工业上“开展赵占魁运动”。,

6、1942年4月30日,延安解放日报刊登了人物通讯模范农村劳动英雄吴满有(作者莫艾),得到朱德的称赞。他被命名为全边区的“劳动英雄”。1943年1月11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开展吴满有运动(作者为李锐,李因此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号召全体边区农民开展“吴满有运动”,“向吴满有看齐”,大力开荒生产,提出了“吴满有方向”。因为当时吴“雇有两个长工和一个拦羊娃,农忙时还雇短工”,已经属于富裕农民。这篇社论曾经受到质疑,指“吴满有方向”是富农方向。但受到高层肯定,吴也被视为值得提倡的当时“先富起来”的农民(新富农)的代表。农业上的“吴满有方向”与工业上的“开展赵占魁运动”一起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 1943

7、年春节后,解放日报又发表吴满有给毛泽东的一封信,提出要为毛泽东代耕(当时边区政府所有人都有耕地或者织布任务),因此成为毛泽东的座上客。同年2月24日后(一说同年8月边区庆祝军民大生产胜利庆功大会上),又应战安塞县劳动英雄杨朝臣,展开劳动竞赛。此事引起中央高层和边区政府高度重视。朱德电令全边区部队积极响应竞赛倡议。林伯渠、李鼎铭联名发出指示,要求开展生产大竞赛。吴满有因此在边区成为妇孺皆知的人物,担任过边区参议员、延安南枣园乡乡长等职务。 1946年春节后,毛岸英从苏联回国后,毛泽东特意指定吴满有担任毛岸英的农业大学老师,让后者跟随吴学习种地。 1947年青化砭大捷后的祝捷大会上,吴满有自愿加入

8、解放军后勤部门,任王震任司令员的二纵民运部副部长。1948年5月8日在宝鸡战斗中被俘,是俘虏中级别最高的干部,被押解到南京。同年7月20日他在中央社和电台广播中发表了叛变声明。1949年,吴满有返回延安。同年10月,被开除党籍。几个月后,举家迁回老家横山。1959年因病去世。,关于吴满有的木刻(古元、石鲁)和长诗(艾青)及散文(柯蓝),此时的吴满有,是延安革命的象征,是为了创造革命的社会情境而形塑出来的。这种革命情境透过报道、公开表扬、诗歌、美术、戏剧、电影、口传等等,一个神话般的典型描绘凝结成的坚定信仰,充满了目标感与幸福感。因此,吴满有不仅是成功新富农,而是代表对富裕乌托邦社会的向往情愫。

9、,B、有关赵占魁的宣传。 取消其意志消沉的一面,而是展现其奋发向上的一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道德上感召人、在精神上鼓舞人。当时,延安条件艰苦,毛泽东在回顾19401941年的历史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服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没有被盖”。,三、解放日报与“延安整风运动” 1、野百合花事件 王实味于1937年从上海奔赴延安后,一直在马列学院编译室任特别研究员。四年间,他翻译了近200万宇的马列经典著作,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过贡献。 1941年,丁玲、萧军、王实味、艾青等人掀起了暴露黑暗的浪潮。1942年3月王实味连续推出政治家 艺术家、野百合花两篇文章

10、,认为“揭破清洗工作不止是消极的,因为黑暗消灭,光明自然增长。” 还办了壁报矢与的。有几期矢与的还贴在布上,挂在延安最热闹的地方,看的人像赶庙会一样,一时出尽了风头。,毛亲自指出:“这是王实味挂帅了,不是马克思主义挂帅。”在整风高级干部总结会上说:“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在另一场合说:“野百合花有文章。”事后在1945年七大时毛说:“他(指王实味)是总司令,我们打了败仗。我们承认打了败仗,于是好好整风。”1942年6月起展开了对托派王实味的批判并且不断升级扩大。康生的插手使得这件事情向一个更加恶劣的政治事件演变。后又被定为托派分子,并与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其他4人,一起被打成

11、“五人反党集团”。1942年被开除党籍。1943年被逮捕关押。1943年4月1日被康生下令逮捕,1946年重新审查结论是“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1947年3月延安保卫战开始,王实味被转移押往兴县城郊晋绥公安总局的一个看守所。不久此地遭到国民党轰炸,看守所需要转移,行前请示对于王实味的处置办法,批复指示将王实味就地秘密处死。晋绥公安总局审讯科于7月1日夜将王实味提出,砍杀后置于一眼枯井掩埋。时年四十一岁。 北大同学、妻子刘莹没有王实味的确切消息,一直盼望一家团聚的日子。1978年刘莹从广播中知道王实味于1947年作为反党集团成员、国民党特务、托派分子被处决。刘莹当时已经七十二岁高龄,断然肯定这是

12、政治诬陷,人为地千古奇冤。1973年夏只身南下来到北京申诉。1984年当时的知情人李维汉逝世,将王实味的平反问题托付给与王一起工作过的温济泽。1986年透过层层纱幕,王实味的头上只剩下一顶托派的帽子。1990年12月宣布对王实味的平反决定,其子已经五十五岁,泪流满面。,2、丁玲在延安 (1)、丁玲,原名蒋冰之,湖南临澧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来到陕北保安,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欢迎。因为她曾经是上海左联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是第一个从国统区来到陕北的著名作家,又是从国民党的拘禁监视下,乔装打扮逃出来的! 那一年的中秋之夜,丁玲和聂绀弩假扮成夫妇,乘火车从上海到了西安,住在七贤庄一个

13、德国革命者开的牙科诊所里,那地方是党的一个地下交通站,抗日战争爆发后改做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她在那里住了三周,然后由西安市地下党负责人刘鼎安排,先坐汽车,后又骑马,由东北军和红军护送接应,辗转来到保安。 丁玲的到来,成了当时红军苏区的一件大事。一天晚上,中央宣传部在一个窑洞里召开欢迎会,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中央主要领导人都来了,表示对丁玲的欢迎。当时的保安,物质条件很差,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但窑洞里洋溢着亲切友好的气氛。每人都喝了一点酒,酒很辣,还有一点涩,但丁玲觉得喝到肚子里是暖暖的。她在敌人眼皮底下屈辱地生活了三年,现在终于自由了,回到自己的家了,在亲人面前,她可以痛痛快快地说,痛

14、痛快快地哭,痛痛快快地笑,她就这样哭着笑着,把郁积了三年的话都倾诉出来了!后来毛泽东在赠丁玲临江仙词中回忆那个晚上说:“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丁玲来到陕北做的第一件事,是发起成立了中国文艺协会,她当选为文协主任。接着就去了前线,采访并结识了彭德怀、萧克、贺龙、陈赓、王震、杨得志、黄克诚、左权等一批红军高级指挥员。那是在冬季,那个冬天陕北的风很硬,雪很大,天气很冷,丁玲骑着马,奔走于前线各部队之间。几个月的戎马生活,使丁玲身上增添了豪放雄迈的色彩,她的文风也为之一变,那双写惯了上海都市生活的手,写出了彭德怀速写记左权同志话山城堡之战等粗犷豪放的军旅篇章 。,(2)三八节有感 4月初,在毛泽

15、东主持的一次高级干部学习会上,曹轶欧、贺龙等人发言,对丁玲的“三八节”有感、野百合花提出批评。第二个发言的是贺龙,他说,我们在前方打仗,后方却有人在骂我们的党。 6月9日,解放日报副刊发表燎荧的人在艰苦中成长,批评丁玲1941年11月发表在谷雨杂志上的在医院中时,说作者“站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立场上,带着陈腐的意见,对和自己出身不同的人作不正确的观察,甚至否定。”“旧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也起了作用,这就是作品失败的原因。”,3、延安整风运动 四、外国记者在延安 1、斯沫特莱,英国女作家、记者斯沫特莱来了,带着她那年轻漂亮口唇涂红的女翻译。她们来到延安,住进了窑洞。外国记者的任务是采访,采访红军

16、,采访中央苏区,采访革命根据地,采访共产党的高官: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当然是好事,把中国这个最有希望最有前途、代表着中国未来的政治势力和全世界联系起来,宣传共产党,宣传中央红军,宣传革命根据地。所以,来到延安的、友好的外国记者们,理所当然地成为毛泽东的尊贵客人,是毛泽东的座上客。但是,她们也给毛泽东带来了麻烦。 洋人来了,洋小姐来了,也带来了西方的洋文化。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就一定是不可避免了其中跳交际舞就是之一吧。跳这种舞,中国的民间老百姓没见过,共产党人没见过,陕北这地方就更没见过,实在是太陌生了。可,斯沫特来喜欢跳舞。周末,为了她,也得组织舞会。最先,共产党的高官们多是出眼不出腿,坐在

17、那里看。渐渐地,这些领导们由起初的惊异、羞怯转而接纳、参与,以至后来变成了习惯。跳交际舞可是有瘾的,会跳舞的人都知道。就这样,每逢周末,必有舞会,参与者也就越来越多。可,这种娱乐、休息方式遭到夫人们的集体反对。夫人们的愤慨,是对传统价值观的捍卫,又是对女性尊严的捍卫,更是对自身婚姻关系的捍卫。原来,她们的心理是很安全的,陕北的小脚婆姨没有文化,一个比一个的土,毫无诱惑力。可是,后来,形势变了。陕北来了很多向往革命的年轻学生,从上海还来了一些文化人。这些女人,年轻、漂亮、有文化、有革命激情,又能说会道,讨人喜欢。男性,面对着诱惑;女性,面临着威胁。一场躁动的心理战,悄悄地来了,悄悄地来了,来了,

18、据说,是因为毛泽东经常到斯沫特莱的窑洞去,在那里同她和吴翻译谈话、唠嗑、讨论问题,天南地北,谈得很投机。其实,冷静地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很正常吗,她们要采访,而他则要让她们了解解放区和共产党。两边都有需要,是工作的需要。既然是这样,那当然就得接触,就得谈话了。可是,贺子珍却不这么理智,她的心理已经翻江倒海。她,受不了啦。有一天,贺子珍闯进了斯沫特来的窑洞,看见毛泽东与吴翻译坐得很近、唠得正浓,她醋性大发,火了,吵了,大概是说了些有损于吴翻译尊严的话吧。这个时候,是斯沫特莱发了脾气,而且大打出手,这个人高马大的外国女人,居然把毛泽东的妻子贺子珍打了,还打得挺重,贺子珍的眼匡被打青了毛泽东在当

19、下也不好怎么护着贺子珍,也不好对斯沫特莱来点强硬的,只是把她们劝开了。贺子珍离开了斯沫特莱的窑洞,带着委屈和怨恨。大概,就是这个时候,贺子珍下决心离开延安。据说,不久,吴翻译走了,后来,斯沫特莱也走了。,五、新华通讯社的建立 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1944年9月1日,又开办了对国外英语广播。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晋绥、晋察冀、山东、华中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相继成立分社。当时,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新华社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对外发布新闻的唯一渠道。,第二节、国统区的报纸和媒体,一、新华日报的成立 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之间出现了第二次握手的新局面。

20、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新华日报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37年1月11 13在汉口府西路147号问世。这年10月25日武汉沦陷,新华日报坚持出版到当天早晨才撤退,而同一天,新华日报又奇迹般地在山城重庆出刊。 新华日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继续把在汉口确定的“团结全国抗日力量,巩固民族统一战线,发表正确救亡言论,讨论救亡实际问题,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为建立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奋斗。“的方针作为报纸在整个抗战时期的神圣职责和任务,始终站在宣传抗日的第一线,为达成国共两党以及全民族的团结抗战而呐喊呼号。全体报馆人员在险恶复杂的环境巾,坚持报纸的出版发行,为联合抗日统一战线,传播中共中央的声音,反映革命人民的心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西柏坡新华社总编室旧址 解放战争时期,新华社事业迅速发展。1946年5月,新华社总社改组机构,同时向各主要战场派出随军记者或记者团。之后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各野战部队陆续建立前线分社和野战军总分社,在各兵团和军建立分社和支社。1947年3月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新华社留小部分人员组成工作队,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转战陕北;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河北省涉县坚持工作。此时解放日报停刊,新华社担负着中共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任务,成为党中央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新华日报 总经理熊瑾玎(左) 社长潘梓年(中) 总编辑吴克坚(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