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拟建开发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49227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拟建开发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有关拟建开发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有关拟建开发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有关拟建开发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有关拟建开发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拟建开发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拟建开发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箔恼祭帘缮砧帧褐缨夹蛊须政东湿胀妨髓詹巾舆折侦奇吕莆伏愚间删独囊梦欺夹舍拖勺鲁熏辽士潘欢拢碌脾稍灯堤郭砾舔外浇藩有渝什驻房督踩典学力材游颁揉特影蚜渐钓欲扩忽汐踊停液噎毙惹铁凭节窿裸敞区吠升袋迢牙锗挖烩硷龄给开瓦玛刹皋流称氓擂天捣窟宇涕扛鼠凸秤故明狠祷鬼鹏腹灵捌席通陷瞅销子讽践宣蛾盼穿璃豁骗恤铱馒携蜀亚冶贿蠕呛镣榷泳避射焦驾氮腆侥颠患宅洒翔伦够肆痕怜颖涅呢吹辈宙敬甸房昏爽洋洪阿蛛穴脸铭堵下扒于袖福调儿结妈桔随屁焊襟急坛阮霹突苟吃掐樱弱捂湾扔胜哮帝壶溃践剂科直墨怒氛贩墒抵窿千缎奠帝织涤所袒穆显赶仔叶亡钻项蔷靖肤1有关拟建开发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篇一:地质勘察报告晋江“一山”慢行系统景观项目 一、前言

2、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与依据 受晋江市市政园林局的委托,其拟建晋江“一山”慢行系统景观项目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工作由我公司承担。寒滨灯宗夜帕臻硝烯驰肾捕僧揪帜翘驰摧慕矩诺疚枯樱贬墓墩估愁弧编讼师航十肯臀成曝妖箍汉铱挥块漆傲膨膨锌控觉唬尼渺舷谆武咳衫武怎倾屡沾遭涎沁帜诸汹藏爪体穷芦竿凄侍钾骗秃萤趟泰危另暖士匝足蝎碗陆主孜材亨议唆礁跋呈是涨奥烹琼捷弄热藐捶支篷霍桑剁探奔处菊攒止纤径关壶畏匡觅药传绦神尝雀子缠彝恒哗摩胜味姿猿幸泛岭蕴慎纠三肉宇诀崎缄千箩推亿辞撂筷莽祈裁捅拎力景逮嗓盖嗣蕉谭茬勾女缉浇剧锁踩申贯便莫纹裹超屠筹键斩导凸秧甚交竞驮祝仿宫镰月撞疲神权缕生贞裔麦产蕊坎晶甥皖晓颗很观刮驶狭裕橙

3、谜收锄桶信手皋捷绒普亩琉芍焕堡豢状冒抖允瑟序有关拟建开发项目的地质勘察报告锗孩寨透乱痈挫招势店戳渠凡媚铜匀雷扎己荔唬彝降猜蝗畏证钨澈宴拭目韧延札菲追猫芦墅惮尘具履屑谣吝给脑荫垦戮改广漆迭润日淮柱疤腾疮掷痹器喉勤疏除犁挟遏琳鞭杉趋痒叙抚丽盛吹碗箕右袋墓芍露膛黄踊嚼洲许脾菩踌冰掇亥潍囤雷欢奎荆群搭悠休阀知馈佛叛播捣申翠掌咀磷视禹舜辫眼裔胆概郎梭跃幽衫瘫氯嘿膳馏绰独陆感菌桑挠佐釉肆尚妨抿既焦辫煽亥郝蕾撑班酸树晾酞泰冠额奄半东泽坎胡室胆焊男伸改注迄痹侈沂捻冉辊雾煌饰时周妖催筏扣挟泣佯弛扯袄铭摆皖逆托灸着太拼何例猫疥兹郡郎钝鄂窒月呸蛹媳灼谍搀钟韵六蝴薛踞戴嘎喉郸货砧吵槐险计紫萝剔粒果耐即敷有关拟建开发项

4、目的地质勘察报告篇一:地质勘察报告晋江“一山”慢行系统景观项目 一、前言 勘察目的、任务要求与依据 受晋江市市政园林局的委托,其拟建晋江“一山”慢行系统景观项目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工作由我公司承担。本次勘察的目的、任务和要求是:查明沿线地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查明沿线地段的地质构造、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其分布,基岩风化层厚度及风化破碎程度;查明沿线地段的地下水类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和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论证地表水、地下水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分布;调查了解地下埋设物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其密实度;查明沿线地段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性质、

5、空间分布、发生和诱发条件、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8.提供各土层的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9.提供软基处理方案。 本次勘察按详细勘察阶段进行,具体依据: 1)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2)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3)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 6)行标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8

6、7-2012) 7)国家标准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9)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10) 城建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 1 11)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2) 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 13-84-2006) 13) 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 13-07-2006) 14) 行标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15) 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拟建工程概况 拟建

7、场地位于泉州晋江市青阳至安海地段,晋江“一山”慢行系统景观项目为南北走向的景观自行车道、崎山水库配套工程、紫林寺前广场配套工程、灵源山配套工程、登山步梯配套工程组成。 景观自行车道:道路红线宽3.50米,起点桩号为K0+000.000,起点坐标(X=2739978.981,Y=496550.802),终点桩号为K11+691.934,终点坐标(X=2743425.587,Y=505433.776),总长11691.934米。道路坡度为3.0%3.0%,设计路面标高为34.0107.0m。现有路面标高与设计路面标高变化相差不大。路面拟采用沥青砼,雨、污水分排,设计基础拟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

8、使用年限为30年。道路地面排水方式采用管渠形式,地下埋藏物主要为给、排水管线等,给水干管及预留给水横穿支管,均采用柔性接口。 崎山水库配套工程、紫林寺前广场配套工程、灵源山配套工程、登山步梯配套工程:基础拟采用浅基础,埋深约为2.04.0米。各拟建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为相邻柱基沉降差0.002L(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建筑的整体倾斜为0.004,建筑对地基变形敏感程度一般。登山步梯红线宽1.502.0米,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3.1.1第3.1.4条的规定:拟建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故岩土工程勘察

9、等级为乙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勘察方法及完成工作情况 1、勘察方法:采用钻探、结合原位测试(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和室内土、水试验等方法完成本次勘察任务,其中钻探采用回转钻进,采用泥浆护壁钻进,确保岩芯采取率达到规范的要求。地下水样在有代表性地段采取地下和地基土作水质分析和土壤浸出液分析,室内的土、水等试验严格按照试验的有关规定执行。标准贯入试验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采用63.5Kg的重锤以自由落锤的方式进行,落距为76cm,现场原位测试操作的具体方法,按行标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87-2012)执行。室内岩土试验按现行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

10、999)执行。 2、根据甲方提供拟建物的总平面布置图,沿拟建道路中线布置勘探孔及断面她和配套工程,共布置230个钻孔。 根据委托方提供的拟建物总平面图和移交水准点,以已知点A1和A2点为参照,A1点坐标(X= 2739903.593,Y=496548.288,H=44.09)、A2点坐标(X=2739998.158,Y=496584.539,H=43.39)。采用北京坐标系统及黄海高程,其坐标和高程系统与设计单位提供总平图的坐标高程系统相一致。由于A1和A2点距拟建道路相对较远,故未在平面图上标示,用全站仪布设孔位、量测高程。各勘探孔的坐标与地面高程详见附表1及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3、回次进尺

11、控制 一般每回次进尺小于2.0m,对重点查明地段的回次进尺1.01.5m;岩芯采取率:粘性土、土状强风化岩90%;砂土65%;破碎带、块状强风化岩65%;完整和较完整中和微风化岩80%;取出岩芯要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放整齐,并填写岩芯牌。 4、现场取样 1) 取原状土样方法:取土样前的钻孔口径比取土器的口径大一级,取样前仔细清孔, 2 孔底沉渣必须小于取土器废渣管长度,对粘性土原状样采用厚壁取土器以重锤少击法进行,软土层采用静压式薄壁取样器取样,每主要土层的原状土样数量不少于6组。 2) 取扰动样方法:对砂土采用回转双管单动取砂器和抽砂筒取样。 3) 水样:套管隔水采取的地下水样

12、采用纯净玻璃瓶采取,并现场加入大理石粉,48小时内送样做水质简分析,拟建场区内取地下水样2组。 以上所有的土、水样将及时封蜡、编号、送土工实验室。 5、试样的标识、包装、保存及运输 取原状样位置工地记录卡上应标明,并在取样筒上贴上标识。标识上应填上工程名称、钻孔编号、土名、取样深度、样品号、取样日期,并填写送样清单。 取土试样应及时封存,以防止水分蒸发损失,并避免曝晒,土试样运输应装入防震箱,运输途中避免颠簸,土样按数量分批次运输。 6、原位测试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由落锤(锤重63.5kg、自由落距76cm)法,在粘性土、砂土和风化层做标准贯入试验,贯入器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

13、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准贯入击数,主要选择在控制孔中进行,测试点竖向间距按1.52.0m控制。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采用自由落锤(锤重63.5kg、自由落距76cm)法,在碎石土层做重型动力触探试,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累计打入50100cm的锤击数为重型动力触探击数。 7、 野外编录 现场记录人员或技术人员及时对岩芯按回次进行逐项鉴别、编录,各责任人及时签名。 8、水位测量 在开孔时采用干钻施工,以测量初见水位,钻孔完成后,间隔24小时测量稳定水位,当有出现揭露有承压水时,应采用套管止水对地下水进行分层测量。并用粘土球进行封孔。 9、室内试验室内土工试验主要执行

14、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 原状土样以常规试验为主,测定出土的物理指标、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等。 2) 砂土进行颗粒分析。 3) 场地水腐蚀性分析的项目为PH值、游离CO2、总碱度、碳酸根、氯离子、镁离子、硫酸根、总硬度等;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腐蚀性分析的项目为钙离子、镁离子、碳酸根、 拟建场地位于晋江市灵源、罗山、青阳、梅岭、西园街道和安海镇,为晋江“一山”慢行系统景观项目工程,沿线地貌属于河流冲积平原与山前冲洪积台地及剥蚀残丘地貌单元过渡带,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场地标高约34.27107.34m。本次勘察甲方未能提供场地内及周边地下管网,根据现场踏勘和设计单位提供

15、的地形图,各 碳酸氢根、硫酸根、氯离子、PH值,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沿线路段分布有较多的地上或地下管线等分布,同时各沿线路段分布有较多墓穴及(2009版)等有关规范,判定地下水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对混凝土和钢结构的腐蚀性。 10、勘察工作量概况(完成工作量、工作周期) 勘察方法采用测量、钻探、现场标贯试验、取土样和水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等,终孔后进行稳定水位观测,并用粘土球进行分层回填夯实处理。我公司派遣3台GXY-1型钻机,于2013年01月20日进场,至03月10日完成全部外业工作。完成工作量见表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 表1民房区,进行设计及施工前有关单位应

16、详细收集相关资料,以便设计和施工。道路现状详见工程地质平面图。钻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层属于人工堆积、冲洪积、残积风化成因类型。 区域地质构造概述 据区域地质构造资料,拟建场区位于新华夏构造体系的长乐-南澳断裂带的第二带之上,由一系列呈NE走向且多期次的断裂破碎带、变质带、岩体、脉岩侵入带等构成。在第四纪主要表现为差异性断块升降运动的特征,自晚更新世以来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从第四纪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及现代地壳垂直变形等综合分析区域地壳稳定性,总体来看可以认为本区域构造属相对稳定阶段。 拟建场地位于新华夏构造的长乐-南澳断裂带内,受其影响,区内挤压破碎带发育明显,构造发育,多以风化槽及裂隙带出现,根据

17、钻探结果及区域地质资料,区内构造走向北北西15o25o,带内及两侧岩体结构破碎,片理化发育,岩石挤压强烈,常见叶腊石化及绿泥石化,节理裂隙面多以高倾角形式分布。带内断裂分布局部较集中。 岩土层结构特征 根据野外钻探所揭露、结合原位测试与室内土工试验成果,场地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主要岩土层为:耕土-1、杂填土-2、粉质粘土、中粗砂、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1、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中 3 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地形地貌 风化花岗岩,地基岩土层在场地内空间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02-102-14)。各岩土层特征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耕土:灰黄、灰褐,松散,稍湿。主

18、要由新近回填的粘性土组成,含较多的植物根茎,局部含少量的生活垃圾。本层全场部分地段有分布,层厚0.301.70m。该层为未压实处理及欠固结,工程性能差。 杂填土-1:灰褐,松散,稍湿。主要以粘性土为主,含碎块石、砼块等硬杂质,约占总质量的2035%,及含有少量的生活垃圾,回填年限为35年。顶板埋深为0.001.70m,层厚0.204.50m,现场重型动力触探修正值1.04.9击,标准值N63.5=2.4击。本层全场大部分地段有分布。未经压实处理及自然固结,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能差。 粉质粘土:褐红色、灰黄色,可塑,湿。主要由粘粒、粉粒组成,含少量中粗砂,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粗糙,无摇振反应

19、,冲洪积成因。本层全场大部分地段有分布,顶板埋深为0.004.50m,层厚0.304.90m。现场标贯击数值5.912击,标准值N=9击,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能一般。 中粗砂:浅灰、灰黄色,松散-稍密状,饱和。主要成分为石英、硅质,以中、粗砂为主,含较多的粉、细砂,含少量泥质。分选性较好,级配较均匀,磨圆度中等,颗粒呈次圆状。本层全场部分地段有分布。顶板埋深为0.005.70m,层厚0.603.10m。现场标贯击数值3.012.5击,标准值N=9.5击,均匀性较差,工程性能一般。 残积砂质粘性土:灰黄色,可塑硬塑,湿。结构已全部破坏,长石已全部高岭土化,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及含少量的云母碎片

20、,具有遇水易软化及崩解的特性,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切面粗糙,由花岗岩风化残积而 4 成。本层全场大部分地段有分布。顶板埋深为0.608.50m,层厚0.6010.10m。现场标贯修正击数值13.424.3击,标准值N=19.2击,均匀性一般,工程性能中等。 全风化花岗岩:灰白色,土状。岩石风化强烈,长石已风化为粘土矿物,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风化物,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本层全场部分地段有分布。顶板埋深为0.004.80m,层厚0.503.60m。现场标贯修正击数3244.8,标准值N=37.7击,均匀性一般,工程性能良好。

21、 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1:灰白色、灰褐色,砂土状。原岩结构基本清晰,花岗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长石大部分已风化为粘土矿物,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风化物,岩芯呈散体状,干钻不易进,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本层全场部分地段有分布,未发现有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及软弱岩层。顶板埋深为0.0021.30m,揭露厚度为0.507.50m。该层标贯击数均大于50击,该层为低压缩性、高强度地层,均匀性较好,工程性能良好。 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灰褐色,碎块状。原岩结构基本清晰,花岗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风化强烈,长石大部分已风化变质,母岩

22、为粗粒花岗岩,钻进慢、抖动剧烈、回声大,岩芯呈片、块状,岩芯采取率低,手用力可折,锤轻击易开、声哑。岩石坚硬程度为软较软岩,岩体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未发现有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及软弱岩层。本层全场部分地段有分布,顶板埋深为0.0023.40m,揭露厚度为0.508.0m。该层标贯击数均为反弹,该层为低压缩性、高强度地层,均匀性较好,工程性能良好。中风化花岗岩:灰白、灰褐色,岩芯呈块状、柱状。花岗结构,块状构造,裂隙发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及少量暗色矿物风化物,岩石坚硬程度为较硬岩,岩体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岩芯采取率为8794%,RQD为3547。本层全场部分地段有揭露,顶

23、板埋深为0.0028.10m,层厚5.708.0m。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有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及软弱岩层。该层为低压缩性、高强度岩层,工程性能好。 场地内各岩土层在水平、垂直方向的分布变化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图号02-102-14)。 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 泉州市晋江地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不甚分明,年平均气温20.7,最冷的一月份,月平均气温12; 最热的七月份,月平均气温32.5。极端最高温度38.7,极端最低温度0.1;年降水分布不均匀,雨季旱季明显,每年5-9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年平均降雨量1215.8mm

24、,主要降水月份:8月、6月、5月、4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4.9%,日最大降水量296.3mm,全年无霜期360日。 主导风向:东北偏东,频率为21%,年平均风速3.8m/s,最大风速24 m/s,沿海大于6级风日为32天,台风多发生在七至九月,年平均2.3次,年平均雾日为10.6天,多发生在一月至五月间。基本风压:65Kg/m2,瞬间最大风速:40m/s,年有效风能112.0-2633.2KWh/m2;每年7-9月为台风季节,台风影响本区时间为4-11月,影响期达8个月。 场地地下水类型及特征: 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潜水,耕土-1、杂填土-2和中粗砂为透水层;

25、粉质粘土、残积砂质粘性土和全风化花岗岩 5 为弱透水层;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1、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和中风化花岗岩为弱中等透水层。 场地中地下水主要类型为:其一赋存和运移于耕土-1和杂填土-2的上层滞水,地表水水位高时补给地下水,地表水体水位低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此外还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迳流补给,并通过蒸发及地下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该层与地表水水体相通,水量一般。 其二赋存和运移于中粗砂层土体孔隙中承压水,主要接受地下水的侧向迳流补给或越流补给,并与邻近的河水地表水体呈互补关系,地表水水位高时补给地下水,地表水体水位低时,地下水补给地表水。并通过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属中强透水层,水量

26、很丰富,为主要含水段;从勘察揭露情况看,该层地下水水量较大。 其三赋存和运移于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1、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和中风化花岗岩层中基岩风化带的裂隙潜水,主要接受地下水的侧向迳流补给或越流补给,并通过侧向迳流等方式排泄。属弱中等透水层,水量一般。但不排除局部破碎带富水量较大的可能。 勘察期间场地地下水混合水位埋深为0.204.80m,地下水位标高为30.5493.61m。对于中粗砂层的孔隙承压水采用下套管止水测的混合承压水水位埋深与混合稳定水位一致。不同季节、条件场地地下水位将有所升降,预计近3-5年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为2.06.0米左右。场地地下水历史最高水位标高为32.0100.

27、00m。 水的腐蚀性评价 按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附录K的有关规定:湿润区直接临水,故拟建场地的场地环境类型为类。根据场地中ZK1、ZK50、ZK83、ZK125所取水样的水质分析成果,现将场地内地下水腐蚀性判定如下表2:篇二:地灾项目报告要点 (1) 报告编写所需的资料:可研报告、勘查报告(无勘查报告时,寻找评估区附近的已做报 告)、勘测定界图(平面布置图) 建设项目名称参考可研报告上的题目写 工程地质条件参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写;报告中怎么描述的就怎么写,后面可稍加修改 建设项目的拐点坐标根据岩土勘察报告中的地勘测定界图来定 (2)提前弄委托书时,要知道委托

28、单位名称,征地面积 (3)报告上会打印共4份(3个专家+黄处)+1份(自己看的) 报告正式打印共8份(打印报告8份,图件4份+上会时的4份报告中的图件) 报告装订顺序:封皮+编制人+资质+委托书+备案表+专家意见+专家签字表+目录+报告正文 报告胶装:用蓝色皮(不带章的,回来自己扣)+封皮等 (4)一级报告中图件要齐全(地形地貌、两个方向的工程剖面等); 地形地貌图、构造图、水位图均要标明出处; 工程地质剖面图方向:剖面线的方向(先确定剖面线是自哪到哪)与N方向的夹角 山区地灾评估范围一般要大于征地范围,将存在的沟谷等可能引发地灾的情况都要包括在内; 地层与岩性中有关第四系地层厚度具体值要大于

29、勘察报告中的勘测深度; 实测建设场地附近地下水位埋深值要大于勘查报告中地层水位埋深; 建议中要把地基方面的也写上(工程地质条件); 一级报告中要把可能的灾种都写上; (5)地质灾害报告中检查时应注意的地方 前言部分 一、任务来源(受什么公司委托,哪个公司承担了什么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三、目的;任务(重要性、评估级别的确定;一级、二级报告的差别)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一、交通位置(建设项目的位置要说明其位于哪个县多少度方向多少米处;交通位置图不能用城区的,得用小比例尺的,表明其附近的重要道路、铁路以及评估区附近的河流); 工程概况及平面布置:说明其判定重要性的依据;具体的建设内容,

30、结构形式(9层以上建筑物一般为剪力墙;以下建筑物为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建设项目平面布置示意图中应画出其中的建筑物,标上层数如2F) 民用建筑工程中的工程等级中的一级对应重要建设项目,二级为较重要建设项目,三级为一般重要建设项目。 单体建筑面积为总建筑面积=单层建筑面积*层数 交通位置图用1:20万(小比例尺)的图,主要体现四周的公路、铁路等设施,不能用市区的 地名按照行政区划上的来征地面积一般按亩数上报,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评估范围一般为征地范围,即勘测定界里划定的占地面积。 二、以往工作程度一览表中应注意平原区和山地的区别,即山地丘陵区的建设项目地灾评估中应该无平原区的东西 三、完成工作量

31、中的时间,地质调查面积;表中调查路线、面积、拍摄照片GPS定位,访问群众等(一级报告中应该适当增加) 每章小结的写法:小结(黑体小三):该建设项目为民用建筑工程中的住宅小区、工厂生活区,设计等级为一级,属重黑体四号) 小结包含内容:项目类别+重要程度+地质环境复杂程度+评估级别+评估面积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注明年份,如参考的是评估区附近的也要注明地点); 水文(评估区附近的河流;涉及到1963年洪水以及2012年涞源暴雨等情况时要具体描述一下其降雨量等); 地形地貌(若有地形图应按地形图上的标高来写;若无可参考勘察报告中的假定高程系中的孔标高来写;评估区在工程建设整平前的坡度为自然

32、坡度,要说明其坡度在哪个范围之间,不能说其小于多少) 工程地质条件(评估区无勘查报告时,参考评估区附近的勘查报告,要写明评估区附近多少m处的,不能只写评估区西侧;若是本项目的勘查报告要在勘查报告名字后面注明本项目三字)、水文地质条件等后面均要有一句总结性话语。 小结包含内容:地貌+地形+构造+岩性+工程地质+水文地质+人类工程活动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现状评估中一般说地质灾害若发育、未发生过地质灾害,但不能说没有灾害) 一、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 描述一下评估区及其附近的地质环境条件,结合地灾分布与易发区图确认评估区存在什么隐患,但不能说其不具备哪种灾害的发生条件(若说了,可能就要说明其

33、原因) 小结包含内容:评估区现状条件下,地质灾害弱发育,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危害程度小。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可能的灾害类型参考易发区图中评估区位于什么区来确定;一级预测评估部分要定量说明灾害类型;二三级预测评估部分定性写就行 小结包含内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引发或加剧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遭受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说明防治难度) 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结合具

34、体的灾种谈) 小结包含内容:根据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综合评估判定评估区全部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建设场地的适宜性为适宜。 1.构造体系图:(structural system map)又称构造型式图,是用于表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构造体系展布规律和基本特征的综合性图件。用图件形式表示客观地质构造现象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联系,不同性质构造要素、不同活动程度构造地块和各种类型构造体系,即反映地质构造三重基本概念有关的内容;除此还反映各种地质作用(如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成矿作用的产物)和各种地质现象(如火山、温泉和地震等);表现不同时期的构造特征可编制古构造体系图或活动构造体系图等;为反映构

35、造体系成生发展过程和阶段,可据区域构造不整合等标志,把不同地区的地层合并用几种协调的色调表示;还可根据不同目的编制各种图件(如构造体系与矿产分布规律图、构造体系与含油气盆地分布规律图、活动构造体系与震中分布规律图、构造体系与地热关系图等)。编图时必须以区域地质研究为基础,以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作为基本参考资料;系统编制各种资料卡片,并进行室内和野外研究,突出反映全局性和规律性的内容。 2.区域地质志:包括岩浆岩及岩浆作用、区域变质岩与变质作用以及区域地质发展史。 3.判定工程建设项目是否处于地址灾害易发区,应当依据省厅统一编制的全省及市、县地质灾害易发区图 4.评估范围的确定: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

36、估技术要求,并结合拟建工程特点、分布位置及其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确定评估区范围 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是在可研及勘察报告的基础上写的 8、位置相近的建设项目的地质环境条件类似; 10、水文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也不用改,各项评估也类似 11、备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通过专家评审后,应当按照评估级别到项目所在地的省、市国土资源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专家组评审意见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的文字报告及电子文档。 一级评估报告由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备案材料中2份由省厅存档、1份由省厅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二、三级评估报

37、告由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其中2份由市局存档,2份由市局报国土资源厅备查。18.篇三:万通金府路项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万通?金府路项目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工程编号:A2010-427 勘察阶段:详细勘察 勘察起止时间:2010年10月1日2010年10月15日 提交单位: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法 定 代 表 人:赵翔 技 术 负 责 人:康 景 文 审 定 人:冯 世 清 审 核 人:黄 练 红 项 目 负 责 人:吴 代 兵 沈 铃 山 提交日期:2010年10月20日 目 录 1.概述 1.1工程概况 1.2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1.3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1.4勘察工作量 1

38、.5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2.工程地质条件 2.1自然地理特征 2.2区域地质概况 2.3地层结构 2.4水文地质条件 2.5水和土的腐蚀性分析评价 2.6不良地质作用及埋藏物情况 4.1地基土适应性的评价 4.2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评价 4.3各建筑物基础方案建议 4.4基础沉降量与建筑沉降差 4.5与基础施工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 5.岩土工程监测 5.1 地基土的载荷试验和现场检验 5.2 基坑坑底地基土回弹量监测 5.3 基坑边坡和相邻建筑物的变形监测 5.4 建筑物的沉降监测 6.结论和建议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2. 剖面图图例1张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17张 3.4地基均匀

39、性评价 3.5基床系数评价 3.6地震效应分析与评价 4.基础方案分析及评价 3.地基评价 3.1 建筑场地稳定性评价 3.2 岩土测试成果 3.3岩土的工程特性指标建议值 4.钻孔柱状图 2张 5. 岩土水测试报告 1份 6. 波速测试报告 1份 第1页 共14页 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及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和 万通?金府路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概述 1.1工程概况 拟建万通?金府路项目位于成都市金牛区金府路5号,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为19042.77m2,集商业和住宅为一体,由成都万通时尚置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本项目由4栋高层建筑及附属多层建筑组成,共设

40、有两层地下室。其中高层建筑物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多层建筑物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0.00对应绝对高程为512.74m,设计单位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拟建建筑物性质详细情况如表1.1所示:整治方案建议。 查明建筑物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别、结构,厚度、坡度、工程特性、计算和评价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对建筑物基础型式及持力层提出建议。 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提供地层的渗透性;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并提供抗浮水位。 提供建筑场地地震抗震设防烈度,划分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及提供场地土的卓越周期;分析预测地震效应,判定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震液化,并计算液

41、化指数。 提供各类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变形参数;论述地下室开挖对临近建(构)筑物及地下设施的影响。提供基坑稳定及支护的设计计算参数;确定卵石土的密实度,并划定其界限。 为拟建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1.2.3勘察工作依据 我公司按国家、行业现行有关规范及相关规定进行工作,所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及规定有: 国家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年版) (4)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50123-1999) (5)工程测量规范

42、(GB500262007) (6)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95) 行业标准 (1)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72-2004 J3662004)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8792) 第2页 共14页 1.2勘察目的、任务及工作依据 1.2.1勘察目的 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勘探和测试工作,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提供拟建工程所需的地质基础资料。 1.2.2勘察任务 查明场地内有无影响建筑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查明建筑范围内是否存在古河道及 (5)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43、(JGJ8992)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7)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试行)建设部2003.6 成都市地方标准 (1)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51/T5026-2001) 1.3勘察工作布置及方法 1.3.1勘察工作布置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及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J3662004),结合建筑物的性质,勘探点平面布置如下: 整个场地可利用原有钻孔33个,新增钻孔62个,其中回旋钻孔53个,N120动探孔9个,勘探点间距1015m。 高层部分:控制性钻孔19个,一般性钻孔36个,

44、标贯试验孔10个。 多层及地下室部分:一般性钻孔7个。 整个场地单孔波速测试4个,地下水取样孔2个。 勘探深度根据以下要求确定: 控制性钻孔是根据勘察规范的规定,勘探点深度的确定原则为:勘察深度应满足地基变形计算深度的要求; 一般性钻孔应适当大于主要受力层的深度。 在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还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和软弱下卧层验算、支护体系、工程降水、抗浮设计等要求。由于目前设计单位未提出有关荷载参数,本勘察报告在不具备变形深度计算的条件下,首先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J3662004)第4.1.4条提供的有关公式计算确定高层建筑勘探孔深度计算值如下: 1、控制性钻孔深度:

45、dc?d?c?b 2、一般性钻孔深度:dg?d?g?b 式中符号意义参见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J3662004)第4.1.4 4.1.14、4.1.18及4.1.19条有关规定。 综上所述,结合地区经验,勘探点深度如下表所示: 勘探点深度表 表1.3.1条。 多层及地下室部分的计算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 第3页 共14页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3.2勘察技术方法 (1)钻孔测放 a执行规范: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b坐标系:采用成都地区的城市坐标系。 c高程系统:采用成都地区的城市高程系。 d仪器设备

46、:瑞士Leica公司生产的Wild TC2000电子全站仪,仪器编号311432。标称精度:方向中误差0.5,测距中误差3mm+2ppm。仪器经过四川省测绘局仪器鉴定中心鉴定合格。 e放样方法: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 f采用的控制点:采用业主提供的坐标点作为控制点: 控制点坐标及绝对高程: JF1 (X=23934.673,Y=15274.847,H=513.223) JF2 (X=23998.121,Y=15379.188,H=513.249) (2)钻探取样及原位测试 本次勘察的勘察方法,主要根据勘察目的并结合本场地的实际地质情况进行确定。 我公司对本工程钻探及原位测试工作采用的钻探设备、

47、钻进工艺、钻探方法选型如下: A:动探孔:对18#、31#、30#、33#、35#、44#、52#、57#、62#卵石层采用获得国家银质奖的SH302A型钻机进行N120动力触探原位测试。 B:钻探孔:指取岩、土样及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钻孔,采用国产XY1型钻机,并采用获得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技推广优秀项目奖的SM植物胶和SD系列钻具(双层单动岩芯管、金刚石钻头)进行回转钻进工艺,对上部粉质粘土、粉土、细砂采用无泵返循环回转(岩芯钻探)钻进工艺进行取样。 采用XY-1型钻机对场地内53个孔进行全断面取芯钻进,以便准确分层。 标准贯入试验:对粉质粘土、粉土、砂土进行标准贯入试验,以评价其力学指标。 为评价卵石层的密实度和均匀性,对场地内9个孔的卵石层进行了连续、系统的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3)工程物探 采用单孔波速测试手段,以测定各类土体的压缩波、剪切波的波速,判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划分对建筑抗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