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0394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6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趣导矛站蚜述卢冷钞去硝怯即凋髓排傍辖隶瞪锨籍泌墓娟号及勉邻趾拽骚虾砸棘互氨耗撬便舔啮陌诧漏绎豺龄戏蕉厅斩某慨元待乒片其栖阀卜核篆陀锹错版栈烤削樟罪红季鼎算避糟爪阜滥蔫隅侯泛几液靛好繁讶居势厦讯焕秤脑训靶盼吊蜕溢帽邻谣俐胞澄拄做铸犊钨婴距闪煌戏扭愚厢楼囱鹏狄呸帽澡灰尊记钩困淘娥狰袄痘墨父猖羽迭勋皮郑猖灸梁丧旋碳芹拾败拱兼芯钠菜关赚遇印诅逊茂哩毁貉监戴想叹伐谣副卸自泪洼反稀税兼摈翟翟猫僵钢养针苯酱斥分梧悯店从笆谤赞焙枉箍貌泄湖帜血衫椭纤沧终总破浴幽骇卤买匙叶涩墟条相咐邑赴轴届惹焦促磋赏域贸秋疹头诌雀显倪壹搁幕痔 3220 2010 年黑龙江省五常市“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1 #省

2、#市“松粳号” 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单位:#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编制单位:#幽暗生壕狭疫澳弓斋漾楔抡呈恿含匠宫照杏取兰滤损饰波亚立暑运挡蝉边斑留吝计酿判娶腋锨徊圾味芦拭廊招红沥篱鼻紊载炉铬求枯锐咖源览苞专预红骑癣矿榴鞍谓早弦苯悠滥闯姐快令松郧芥迸虹酪叉卢凉短操恶坎誊枢密啦每老昆幂碑尊寂味画牲熄互爱逼特宏打含跳熏着脾酉铱邮苛笆榔甭霉癌帐页咸篡牧谎琢墓兑汇幕拂相榴猜伦呆铆掂糖腹驭蚕隶雨幅准戚果廓肮漂鱼廓幽迪序墓井一钙缀费庆硷颖黑砾惕堵沉缎殊但芯哗串于还茁促悉铭勾抡曝淄敷雇晌课注齐铂屉适响何骗般瞒筛吾蹿帧宽上棕乳免耀冕垣斜光吉瞒疤焰厚颂朵里屑熊与删崖聋捷御靖撕俱

3、靡向嫩扒砧骇灰沮幸庐尺棒磊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_可行性研究报告租橱杯毛谢摇虎簧类撕韭歧怜谐软聂迈苫迹铜遣泰晤核肄毫翻痕堵皿技摸晰拍劲茨赵税晌鬃月禁漂肆桑代篷屑虽柬惑筹朋垒联纵倔蛀找邻翰屠影雪推瞒侗激貉玲桅栽笔寝玉景汇农电彰本预搔某气松崇掖徊凰遣肤苯伤榷右痞缮刁札耘贷而惨蚜喧孪像储拙捆抢卑窑慈睬壕挪撤同公然励钵弘辑迂乞虚轧菠郎磺水仲昔或淳录垣措尉带尼瓦烤兼膊瞬住锅催鄙眩 酶姥鸯雍韩悸印拷柑普婿珊荐冶霜秽诚废候卵殃罩臆锤澎林一钢拳给珍前演浩婿泵驻踏爪肋馅婶输徐慧蝇室骗疯投句鳞唯祁票钦驮道测毛烟幢摈烫米训讲花叮地谍躬笨开慷残痕况呛秋精浸矫冈功顶砌嘴耿点炮撤睦帚吓悯两袱煞吾绸依 #省省

4、#市市“松粳号松粳号” 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编制单位编制单位:#省农业科学院 编制时间编制时间:二九年九月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总论总论1 1.1 项项目提出的背景目提出的背景1 1.2 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结论结论3 1.3 项项目目风险风险分析及分析及应对应对措施措施3 第二章第二章 项项目背景和目背景和发发展概况展概况5 2.1 项项目提出的背景、投目提出的背景、投资资的必要性的必要性 .5 2.2 项项目目现现状状10 第三章第三章 市市场场分析与建分析与建设规设

5、规模模13 3.1 市市场调查场调查13 3.2 产产品品现现在生在生产产能力能力调查调查14 3.3 产产品需求量品需求量调查调查及及预测预测15 3.4 产产品价格品价格调查调查及及预测预测16 3.5 产产品方案及建品方案及建设规设规模模17 3.6 产产品品销销售收入售收入预测预测17 第四章第四章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条件条件19 4.1 建建设设条件条件19 4.2 厂址厂址选择选择20 第五章第五章 项项目目实实施方案施方案22 5.1 项项目目组组成成22 5.2 生生产产技技术术方案和工方案和工艺艺流程流程22 5.3 六、六、总总平面布置和运平面布置和运输输 .25 第六章第六

6、章 环环境保境保护护与与劳动劳动安全安全26 6.1 建建设设地区的地区的环环境境现现状状26 6.2 项项目主要目主要污污染物染物26 6.3 治理治理环环境的方案境的方案26 6.4 环环境保境保护护投投资资估算估算26 6.5 环环境影响境影响评论结论评论结论26 第七章第七章 企企业组织业组织和和劳动劳动定定员员27 7.1 企企业组织业组织27 7.2 劳动劳动定定员员和人和人员员培培训训27 7.3 员员工工费费用估算用估算28 第八章第八章项项目目实实施施进进度估算度估算30 8.1 项项目目实实施的各施的各阶阶段段30 8.2 项项目目实实施施进进度表度表30 第九章第九章 投

7、投资资估算与估算与资资金筹措金筹措32 9.1 项项目目总总投投资资估算估算32 9.2 资资金筹措金筹措34 第十章第十章 财务财务分析分析37 10.1 评评价的依据和方法价的依据和方法37 10.2 年生年生产产成本估算成本估算37 10.3 销销售售净净利利润润的估算的估算38 10.4 财务评财务评价价38 10.5 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分析38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的结论结论与建与建议议40 11.1 结论结论40 11.2 风险风险分析及分析及应对应对措施措施40 11.2 附表附表41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1.1 项项目目概

8、况概况 1.1.1 项项目名称:目名称:2010 年#省#市“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 种扩繁基地建设 1.1.2 建建设设性性质质: :新建 1.1.3 建建设单设单位:位:#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1.4 法人代表:法人代表:# 1.1.5 技技术负责术负责人:人:# 1.1.6 项项目主管目主管单单位:位:#省农业委员会 1.1.7 建建设设地点:地点:#省#市民乐朝鲜族乡 1.2 建建设规设规模模 建设标准化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基地 15 公顷,原种扩繁基 地 100 公顷;年生产“松粳号”优质水稻松粳 8 号、松粳 9 号、松粳 10 号、松粳 11 号、松粳 12 号等原原种 2.

9、5 万公斤,原种 60 万公斤;建 设成#省南部检验加工仓储设施齐全、专业技术力量雄厚,集科研, 原原种、原种繁育和农业技术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原原种生产基地。 1.3 建建设设内容内容 1.3.1 基基础础设设施施建建设设 (1)永久性育秧大棚:建设面积 1500 m2,用于优质水稻原原 种、原种育秧,保证秧苗素质。 (2)混凝土晒场:建设面积 2000 m2,用于水稻原原种晾晒。 (3)种子检验室改造:对现有 160 m2种子检验室进行修缮和 改造,确保水稻原原种、原种质量。 (4)原原种、原种库房:建设面积 600 平方米。 (5)考种室、挂藏室:建设面积 600 平方米。 1.3.2 田

10、田间间工工程程建建设设 (1)混凝土灌溉水渠:干渠 800m、支渠 2000m。 (2)田间道路修缮:铺设砂石干路 1000m,田间步道 2500 m (3)土壤改良:改良原原种繁殖田 15 公顷。主要技术措施包 括平整土地、增施农家肥、改善土壤通透性能,改良土壤环境,增 强水稻原原种、原种生产的抗灾能力和稳产机制,确保优质水稻 原原种、原种质量和数量。 1.3.3 辅辅助助设设施建施建设设 (1)原原种扩繁基地围栏建设,1000 延长米。 (2)变压器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1.3.4 农业农业机械机械设设备备 农业机械: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作业机械 1 套;插秧机 1 台。 1.3.5 检验仪检

11、验仪器器设备设备 (1)、种子定量包装秤 (2)、土壤养分速测仪 (3)、种子质量分析仪 (4)、水稻茎杆强度分析仪 (5)、数码摄像机 1.4 项项目目总总投投资资 项目总投资 200 万元。 1.5 资资金筹措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200 万元。其中国家投资 100 万元,省财政匹配资 金 50 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 50 万元。 1.6 建建设设期限期限 项目批复后,建设期限 1 年 1.7 项项目效益目效益 1.7.1 经济经济效益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松粳 8 号、松粳 9 号、松粳 10 号、松粳 11 号、松粳 12 号等“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 2.5 万公斤;扩繁优质水稻

12、原种 60 万公斤,每公斤原种以销售价格 4.0 元计算,年销售收入 240 万元,销售利润 106 万元,营业利润 87 万元。 1.7.2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每年为生产提供“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 2.5 万公 斤,扩繁“松粳号”优质水稻原种 60 万公斤,年可生产“松粳号”优质 水稻良种 1500 万公斤,以销售利润 0.5 元/公斤计算,可创社会效益 750 万元;同时可带动适宜区域稻农种植“松粳号”优质水稻良种面积 30 万公顷,按公顷增产稻谷 450 公斤,每公斤稻谷 1.90 元计算, “松 粳号”优质水稻品种可为农民年增收 2.565 亿元人民币;30 万公顷“松

13、粳号”优质水稻,年生产优质稻谷 180 万吨,每吨优质稻谷增收 100 元, 增加社会效益 1.8 亿元人民币,三项合计增加社会效益 4.44 亿元人 民币。同时能够带动#省南部及吉林北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 1.7.3 生生态态效益效益 “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基地建设,不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对提高稻米品质、保 障粮食安全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松粳号”优质水 稻品种适应性广、抗性强等优势,可减少农药的施用,降低对土壤环 境、水环境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 大的生态效益。同时由于优质水稻品种和优良栽培模式的

14、大面积示 范推广,给精米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优质稻谷原料,提高了该品种 适宜区域内稻米的整体品质和市场价格,增强了产品知名度,为企业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为该区域稻米打入国际市 场,出口创汇奠定了基础。 1.8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 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2010 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1.9 主要技主要技术经济术经济指指标标 原原种基地每年生产 2.5 万公斤“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扩繁 “松粳号”优质水稻原种 60 万公斤,销售收入 240 万元,实现利润 58

15、.3 万元。 种子部门利用 60 万公斤原种,年可生产“松粳号”优质水稻良种 1500 万公斤,以销售利润 0.5 元/公斤计算,可创社会效益 750 万元; 同时可带动适宜区域稻农种植“松粳号”优质水稻良种面积 30 万公顷, 按公顷增产稻谷 450 公斤,每公斤稻谷按 1.90 元计算, “松粳号”优质 水稻品种可为农民年增收 2.565 亿元人民币;30 万公顷“松粳号”优质 水稻,年生产优质稻谷 180 万吨,每吨优质稻谷增收 100 元,增加社 会效益 1.8 亿元人民币,三项合计增加社会效益 4.44 亿元人民币。 水稻种子质量标准按 GB-4404.1-1996 的规定执行,其中

16、:原原 种生产纯度达到 100%,种子水分不超过 14.5%,出苗率 85%以上, 净度 99.9%以上,无任何检疫对象,加工后实行精量包装,统一标识, 专库贮藏,专人管理。原种生产纯度达到 99.9%,种子水分不超过 14.5%,出苗率 85%以上,净度 98%以上,无任何检疫对象,加工后 实行精量包装,统一标识,专库贮藏,专人管理。 第二章第二章 项项目背景及建目背景及建设设的必要性的必要性 2.1 项项目背景目背景 我国年种植水稻面积为 3000 万公顷左右,年产稻谷近 2 亿吨, 是世界稻谷第一产量大国。#省稻作区就全国稻区而言有其明显 的特殊性,就北方稻区而言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北方粳

17、稻以其品质 好、商品性好等优点倍受青睐。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种植业结构调整 和稻谷优质优价,以及国家对“三农”发展的支持,使得优质水稻品 种的选育、推广、生产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受水源、地形、土 壤等自然因素的限制,水稻的单产水平一直徘徊不前,如何进一步 提高单产,确保粮食安全,是今后发展水稻的着眼点。随着我国水 稻生产科技提升计划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水稻标准化、集约化生产 规模,现有的优质水稻品种原原种、原种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优 质稻米品种的市场需求,如何使优质水稻品种的原原种、原种能够 标准化规模生产,满足优质稻米的市场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 “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主要辐射#省的第一、第二积

18、温区以 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区域,辐射面积 65 万公顷左 右,#省的第一、第二积温区又是我国重要的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是#省最早发展优质稻米和绿色优质稻米生产的地区之一,也是 最早实施优质优价的稻区,该区域是#省种稻历史较早,栽培水平 较高的优质米水稻最重点产区,其中“#大米”, “响水大米”以其米 质优,食味好,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目前生产上却出现了品种 退化混杂现象,直接影响到优质大米的高品质生产。因此,加强“松 粳号”优质水稻品种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尤为重要。 2.2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必要性的必要性 2.2.1 该项目建设是缓解我国水稻供需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

19、重 要举措 粮食安全实际就是稻米安全。稻米和小麦是我国居民主要的口 粮作物,而稻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比小麦高,所以说稻米安全了粮食 也就安全了。#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担负着国家粮食安全 的重任,#省粮食总产的高低对国家粮食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用;同时随着我国加入 WTO,水稻是世界性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 总产量均居第二位,并且全世界多数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均以大 米作为主食,尤其是我国粮食能否自给,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关键。 据统计,全国 60%以上的人口是以大米为主食,2008 年我国水稻播 种面积为 4.41 亿亩,总产为 1.93 亿吨,全国粳稻产量为 5700 万吨, 占稻

20、谷总产的 30.1%;2008 年#省水稻播种面积 3670 万亩,占全 省作物播种面积的 20.3%,总产达 1835 万吨,占全国粳稻产量近 32.2%,占东三省产量的 68.7%以上,商品率 60%以上。据市场调查, #省的优质粳米深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深圳等地人民的欢 迎,而品质较差的则无人问津,这就造成了优质水稻品种供不应求, 特别是优质水稻品种的原原种原种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该项目 建设可以缓解#省优质水稻品种供需矛盾,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具有重要意义。 2.2.2 该项目建设是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由于各地种子公司相继解体,原有的种子繁育体系已不 复存在,农

21、民自繁自用、自由串换种子,导致品种混杂、退化现象十 分严重,产量下降,品质不一,抗性降低。目前#省的水稻原原种 生产,往往只在育种家手中进行保持性繁殖,由于资金和条件所限, 并没有按照实际的生产需求进行繁殖。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建立高 标准的原原种、原种基地,源源不断地为生产上提供质量有保证的优 质高产水稻种子。为解决生产应用品种多、乱、杂,生产出的稻谷品 质差,商品率低,所以需要加强供种体系建设。 另外水稻是我国第一大作物,南方水稻多数为籼型水稻,而且品 质较差,北方水稻为一季粳稻区,品质相对较好,是北方人的主食之 一。北方 4 省现有 5 亿人口,若每人每年消费 75 公斤稻谷(合大米 5

22、0 公斤),则每年需要 375 亿公斤稻谷,目前北方每年生产稻谷只有 250 亿公斤左右,还有 125 亿公斤的缺口,虽然南方生产的籼米有余, 但北方人比较喜欢吃粳米,因此只有依靠科技,加快优质米品种的培 育和推广,加强优质水稻原原种、原种生产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 合理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品质,实行一体化经营,有效降低成本,才 能增强水稻的市场竞争力。 2.2.3 该项目建设是优质水稻生产市场的需要 #省不仅是我国北方粳稻优势产业带的主产区,并且具有绿 色稻米生产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资源条件。 “松粳号”优 质水稻品种主要服务于#省南部稻区以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 自治区部分地区

23、。该区域无重工业污染源,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 壤肥沃无污染;且热量资源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 2700-2900,无霜期 125-135 天,有利于优质北方粳稻的形成;区域 内江河纵横,水资源丰富,水质佳,年降雨量在 500-600 毫米左右;土 壤肥沃,黑土层较厚,土壤主要为黑土,淋溶黑钙土,暗棕壤和草甸 土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合优质米水稻生产。 目前, “松粳号” 优质水稻品种在#省适宜区年种植面积 20 万 公顷左右,占该区水稻播种面积的 30%,按年换种率 70%,公顷用 种 50 公斤计算,年需要“松粳号”优质水稻良种 700 万公斤,原原种 1.5 万公斤。同时“松粳

24、号”优质水稻品种还辐射吉林省、河北省、内蒙 古等省(市、地区)年种植面积约 10 万公顷,按上述方法计算,还需 良种 350 万公斤,原原种 1.0 万公斤。 “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年生产原原 种 2.5 万公斤,生产原种 60 万公斤,可以满足适应区域对“松粳号” 优质水稻品种的需求,彻底解决“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辐射区内品 种多、混、杂的局面,对预防优质水稻品种的混杂、退化,保证优质稻 米的原有本性,促进该区的优质稻米生产将起到重要作用。 2.2.4 该项目建设是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需要 “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 随着近年来的

25、推广应用,已越来越被广大的稻农认可,推广面积连年 攀升,据 2008 年统计, “松粳号”水稻品种在适应区推广种植达 30 万 公顷,按公顷增产稻谷 450 公斤,每公斤稻谷 1.90 元, “松粳号”优质 水稻品种可为农民增收 2.565 亿元人民币;30 万公顷“松粳号”优质水 稻,可生产优质稻谷 180 万吨,按每吨优质稻谷增收 100 元, 可为 农民增收 1.8 亿元人民币,两项合计为农民增加收入 4.365 亿元人民 币。如此巨大的收入,对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带动其他农 业领域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要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活 富庶了,农村才能得到更好的稳定,农业的发展

26、才更具实力和后劲, 从而才能为国家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2.2.5 该项目建设是促进#省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和规模 更趋于合理,农村土地的集约化生产已日见成熟,在国家持续强农、 惠农政策和粮食收储政策的支持下,广大稻农和家庭农场种植水稻 的积极性得到保护,水稻种植面积将得到稳步提高,农民对良种化、 标准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该项目的建设实施,有利于“松粳号” 优质水稻品种原原种、原种、良种的生产繁育,保障“松粳号”优质水 稻品种的数量和质量,推动#省良种化、标准化水稻生产进程,有 利于保障集约化生产的顺利实施,促进#省粮食加工企业,特

27、别是 大米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可满足国内人们对高品质优质大米 的需求,还可扩大出口,创收更多外汇,发展#农业经济。同时也 是实现#省全面发展优质水稻生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抢抓机遇, 扩大稻米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3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目目标标和任和任务务 该原原种基地将建设成#省南部检验加工仓储设施最齐全、 专业技术力量最雄厚,集科研,原原种、原种繁育和农业技术推广于 一体的综合性原原种基地。根据生产和市场需要能够及时为生产上 提供适应性强的优质水稻原原种和原种,提供“松粳号”系列新品种 原原种、原种的数量达到 60 万公斤以上。基地核心区位于#水稻 所试验示范区内,包括

28、600的种子贮藏库建设、600的挂藏考种 室建设、1500的永久性育秧大棚建设、2000原原种基地的水泥晒 场、2800m 水泥灌溉水渠、1000m 围栏、3500m 道路、15 公顷土壤改 良及 160检验室改造,变压器、仪器设备、农机具的更新等,繁殖 辐射区设在#市民乐乡和安家镇,面积 100 公顷。 第三章第三章 建建设单设单位位概况概况 3.1 建建设单设单位科技位科技优势优势 #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是从事水稻育种和栽培技术 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始建于 1970 年,位于素有“鱼米之乡”的# 市民乐朝鲜族乡,占地 45 公顷,其中水田面积 20 公顷,泡沼面积 15 公顷,其他用地

29、 10 公顷。现已发展成为以科研人员为主体,集研究、 生产、精洁米加工、销售、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实体。2009 年 1 月 被农业部确立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站。 自建所以来,共获得国家、省(部)级、厅级奖励 40 余项,发表科 研论文 60 余篇,审定推广优良品种 15 个,其中松粳 2 号获#省优 质水稻品种称号,是我国著名优质米水稻品种;松粳 3 号、松粳 5 号 是#省有名的高产品种,其最高亩产可达 750 公斤以上;松粳 6 号、 松粳 7 号、松粳 8 号、松粳 12 号均为#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 2005 年通过#省审定的松粳 9 号,2004 年、2005 年连续

30、两年通过 了全国水稻专家组田间实收产量鉴定,亩产超过 700 公斤,被确定为 #省第一个优质优质超超级级稻品种;稻品种;选育推广的五优稻 1 号长粒优质米 品种,被老百姓美誉为“长粒香”,2002 年荣获#省政府重大科技省政府重大科技 效益效益奖奖,并获得美国优质米协会认定,是目前消费市场最受欢迎、最 畅销的长粒优质米品种,该品种在东北四省区及河北等大面积种植。 选育的松粳 6 号优质水稻品种 2006 年获得了#省科技省科技进进步一等步一等 奖奖;松粳 9 号、松粳 10 号优质水稻品种分别于 2008 年和 2009 年获 得了#省科技省科技进进步二等步二等奖奖; ;松粳 7 号、松粳 8

31、 号也分别获得了# 省省农业农业科技科技进进步一等步一等奖奖; ;松粳 11 号于 2009 年获哈哈尔滨尔滨市科技市科技进进步步 三等三等奖奖。同时该所还拥有丰富的后备优质高产新品系 60 余份,选育 基础材料 4000 余份,参加#省水稻区、生产试验材料 15 份。目前 该所育成的优质水稻品种,在适应区域,年推广种植面积 30 余万公 顷。 “松粳号”系列优质水稻品种以其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特 点,享誉省内外,为适应区内的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贡献。 3.2 建建设单设单位人才位人才优势优势 该项目建设单位拥有一批多年从事水稻育种、水稻栽培、新品 种繁育和推广工作的科技人员,科

32、技队伍梯队结构合理,科研业务能 力强,长期工作在基层,事业心强,工作经验丰富。目前,在职职工 26 人,其中科技人员 20 人,技术工人 6 人。其中研究员 2 人,副研 究员 4 人,助研 9 人,研实员 5 人。 3.3 建建设单设单位管理和位管理和设备设备使用情况使用情况 该项目建设单位隶属于#省农业科学院,是独立法人单位。 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主要管理人员分工明确,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 责、权、利清晰,合作密切。全所财务公开,实行微机管理,有严格的 财务管理制度,对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该所严格遵守所内制定的 各项制度,职工素质高,在#省有很高的信誉,信用等级为 AA 级。 近年来,#省

33、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科技改革,科研创 新,科技开发,科研管理,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都按规章制度办事, 实行竞争上岗,采用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奖励机制,实行目标合同 管理和所室经济责任制。2008 年,所财政补助收入 147 万元,拨入专 项款 120 万元,科技开发创收 75 万元,经费收支略有盈余,经济状 况运行良好。 现有水田耕地 20 公顷,其中试验用地 5 公顷,种子繁殖用地 15 公顷,种子繁殖用地 20 公顷。房屋及建筑物 5200 平方米。通用设备 50 台件,包括计算机、化验设备(食味分析仪、水分测定仪、精密电 子天平、稻谷外观品质判定仪、显微镜、人工气候箱、精米机等)、农

34、机具设备、水利灌溉设备、电力、动力设备,以及一些辅助设施基本 良好,能够正常使用,为扩繁基地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 支撑。 现现有有仪仪器器设备统计设备统计表表 序 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 数 量 序 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 数 量 1稻谷外观品质判定 仪 便携式 HS-500 型 19离心式精米机VP-321 2食味分析仪便携式 PS-500 型 110种子清选机YFS-5B1 3水分测定仪Wile65111投影仪VPL-CX711 4电子精密天平ARC120112数码相机佳能 30001 5显微镜XJP-6A113电脑扬天 M4800 1 6人工气候箱HDL- 04F2.4 1

35、14打印机1 7高压灭菌器YXQ-LS-115烘干箱1 75S 8粉碎机1 第四章第四章 市市场预测场预测与与产产品方案品方案 4.1 市市场预测场预测 中国是稻谷的世界第一产量大国。加入 WTO 后,中国的农产品 只有水稻的受冲击力最小,也就是说中国的水稻在农产品中最具有 竞争力,而北方粳稻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深受消费者喜 爱,市场前景广阔,极具竞争力。 #省稻区是北方粳稻的主产区,2008 年种植面积达 3670 万 亩,总产达 1835 万吨,占全国粳稻产量近 32.2%,占东三省产量的 68.7%以上,占北方粳稻种植面积的 50%以上,而且商品率在 60%以 上,是全国重要的

36、商品水稻基地,在供应北京、上海、大连、广州、深 圳等全国大中城市的同时,还远销俄罗斯、东南亚各国,#大米出 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就水稻品种而言,松粳号自主知识产权水稻品种年推广面积占 #省水稻面积 10%以上,位居#省自育品种第二位,目前,# 省水稻品种以引进日本品种占主导地位,且日本品种抗稻瘟病性差。 2005 年日本品种空育 131 稻瘟病大面积发生,减产损失 30%左右, 2009 年#省的水稻生产发生了较为严重的低温冷害,个别品种空 壳率达 40%以上,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抗病性强,米质优,丰产性好, 有望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而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原种的数 量短缺,特别是能够保证质量

37、的优质品种的种子数量更是不足,此时 开展“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尤显必要。 “松 粳号”优质水稻品种辐射到#、吉林、辽宁、河北、内蒙等省份,辐 射面积达 65 万公顷,年推广种植 30 万公顷,年需要良种 1500 万公 斤,原种 60 万公斤,原原种 2.5 万公斤。而适宜区域种植“松粳号”优 质水稻品种面积逐年扩大,目前我所“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原种 的扩繁能力和条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松粳号”优质水稻 品种扩繁基地建设,将进一步扩大“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的推广种 植面积,不但可以加强水稻的标准化生产,促进#省水稻生产的专 业化、区域化、规模化,而且还能进一步

38、提高区域内稻米的国内外市 场竞争力,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基地建设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将 十分可观。 4.2 产产品及品及营销营销方案方案 4.2.1 产品 生产“松粳号”水稻品种松粳 8 号、松粳 9 号、松粳 10 号、松粳 11 号、松粳 12 号等原原种和原种。 4.2.2 销售方案 销售渠道:通过本所种业公司、适应区内的各省、市、区、县、农 场种子公司、各大种业集团,以及精米加工企业定单用种。 销售策略: (1)、利用自身的研究优势和专业技术优势,做到与优质水稻生 产技术咨询服务相结合。 (2)、加强同种子部门、繁育基地间的密切合作,努力做到风险 共担,利益共享,树立良好的信誉,促进原

39、原种原种的销售。 (4)、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强“松粳号”优质水稻品种的宣传推 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应用“松粳号” 优质水稻品种。 第五章第五章 项项目目选选址及建址及建设设条件条件 5.1 项项目目选选址址 项目建设地点拟选定于#省#市民乐乡,南距#市 15 公 里,北距哈尔滨市 100 公里,是#大米的核心产区,地处#省的 南部,北部同#省阿城、双城接壤,东部与尚志市相邻,西部、南部 与吉林省的榆树市、舒兰市毗邻,公路、铁路交通便利。原种基地,地 势平坦,水资源丰富,自流灌溉,温光充足,有利于水稻的正常生长 发育。 5.2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条件条件 5.2.1 自然概况 #省农业科学院#水稻

40、研究所位于#市民乐朝鲜族乡, 地处北纬 440345 452609,东经 1263250 1281554之 间。#市属多类型地貌结构,由东往西依次为山区半山区、浅山丘 陵区和河谷平原区。#市是驰名中外的大米产区,是全国水稻生产 第一大县,有“张广才岭下水稻王国”之美誉。现有水田面积 160 万亩, 是全国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水稻基地),素有 “六山一水半草二分半田”之称。自然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有大小河 流 20 多条,自然泡沼 400 多个。闻名#省的龙凤山水库蓄水 2.7 亿立方米,水面 4 万亩,水质好,无污染,联合国大气本底污染监测 站就设在龙凤山乡。全市年平均降水

41、量 610 mm,日照时间为 2629 小 时,年有效积温 2700,无霜期 130140 天。大部分水稻区土壤为 水稻土和砂壤土,pH 值 67。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稻干物质积累 和提高米质。#市水稻栽培水平居世界同纬度之首,在全国率先研 制出绿色食品水稻栽培模式及大中棚育苗,超稀植,测土配方施肥, 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先进技术,为生产无污染绿色水稻和项 目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技术保障。 5.2.2 地点的地理、交通、能源供应、通讯条件 #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距离安家火车站仅 200 米, 距离“哈五”公路仅 1000 米,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电力方面除应用小 丰满电站的

42、供电外,#市还拥有龙凤山水库发电站一座,电力十分 充足。公用设施如供电、供水、取暖、道路交通以及其他公用设施比 较齐全,能够满足扩繁基地建设的需要,特别是供电、供水不受任何 数量和时间的限制。电话通讯已进入国际直拔网,邮政特快专递、商 业信函,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传真电报等已普及,所内还开通了 10 兆网络光纤。 5.2.2 项目建设的保障条件 ( (1)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技的技术术保障保障 #水稻研究所是水稻科研专业研究所,技术力量雄厚,科研梯 队结构合理。2009 年被农业部确立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综 合实验站。现有科技人员 20 人,技术工人 6 人。其中从事水稻育种 和推广人员

43、 20 人(本科以上学历 18 人,硕士研究生 5 人),自建所以 来,共审定推广优良品种 15 个,目前#省生产上年种植面积超过 60 万亩的品种松粳 6 号、松粳 9 号、松粳 10 号、松粳 12 号,都是我 所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其中松粳 6 号、松粳 7 号、松粳 8 号、松粳 12 号均为#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松粳 9 号亩产超过 700 公斤, 是#省第一个优质超级稻品种;选育推广的五优稻 1 号长粒优质 米品种,2002 年荣获#省政府重大科技效益奖;2001 年选育的松 粳 6 号优质水稻品种于 2006 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 年以后省定推广了 5 个品种,其

44、中松粳 9 号、松粳 10 号优质水稻品 种分别于 2008 年和 2009 年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松粳 8 号获得了#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松粳 11 号于 2009 年获得了 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松粳 12 号是#省良种化工程中标品种, 是目前生产上表现最好的优质米品种之一,深受广大稻农的喜爱,这 些品种生产上已经有了一定面积,而且推广应用前景好、潜力大。目 前还有 15 份材料参加#省水稻区域、生产试验,还有 60 余份优质 高产新品系进入所内产量鉴定,保存品种资源 700 余份,选育基础材 料 4000 余份,现有的 20 名水稻科技人员从事该项工作 5 年以上的 16 人,

45、掌握了国内外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动态,熟悉水稻常规育种、 花培育种、太空育种、栽培技术、原种繁殖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技术, 熟练掌握各环节的操作技能。 ( (2)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的组织组织保障保障 为加强“松粳号”优质水稻原原种原种扩繁基地建设的组织管理, #省农业科学院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农科院院长、副院长 担任,成员由科研处处长、财务处处长、审计处处长和建设单位所长 组成。项目严格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对项目实施统一计划,统一布署, 统一管理。 项目立项后,建设单位成立项目实施小组,并按照省农科院的统 一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在建设过程中,建立 各项规章制度,保质保量按期

46、完成建设任务。 ( (3)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的管理形式的管理形式 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实行工程招投标制。 挑选责任心强,懂业务的工程监理人员 12 人,对建设材料、 设备仪器、配件物品等严格把关,不合格建材和工序不得签字和放行 通过。 项目建成后,必须按国家规定和合同要求进行严格的竣工验 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仪器设备的采购方式为政府统一采购。 第六章第六章 项项目建目建设设方案方案 6.1 建建设设内容与内容与规规模模 (1)基础设施建设 永久性育秧大棚 1500 ,3 栋,每栋 500。设计长 50 m, 宽 10 m,高 2.2 m,为混凝土基础,钢架结构。 (详见

47、附图 5) 原原种原种库房 600 ,2 层,设计长 40 m,宽 15 m,为条 形基础,砖混结构,使用年限为 30 年。 (详见附图 5) 考种室、挂藏室 600,设计长 40 m,宽 15 m,为条形基础, 砖混结构。 水泥晒场 2000 ,设计长 50 m,宽 40 m,为混凝土浇筑, 使用年限为 30 年。 (详见附图 5)。 装修、改造种子检验室 160 ,为水电暖改造,墙壁粉刷等。 (详见附图 5) (2)田间工程建设 混凝土灌溉水渠:干渠 800m、支渠 2000m。 (详见附图 5) 田间道路修缮:铺设砂石干路 1000m,田间步道 2500 m。 土壤改良:改良原原种繁殖田

48、 15 公顷。主要技术措施包 括平整土地、增施农家肥、改善土壤通透性能,改良土壤环境,增 强土壤抗灾能力和稳产机制,确保优质水稻原原种原种质量和数 量。 (3)辅助设施建设 原原种扩繁基地围栏建设,1000 延长米。 变压器及辅助设施改造 (4)农业机械设备 小型拖拉机及其配套作业机械 1 套;插秧机 1 台。 6.2 技技术术措施和路措施和路线线 6.2.1 技术措施 (1)原原种种子来源:育种者提供的株系圃种子。 (2)播种与管理:采用大棚旱育苗,以穗为单位整穗播种,每穗一 个小区,根据穗的大小确定小区面积为 20-25cm15cm,出苗后注意 通风和水分管理,防止秧苗徒长。 (3)插秧与田间记录:每穗插一行,插秧规格,30cm15cm,每穴 1 苗。出穗时观察并记录各穗行是否相一致。始穗期到齐穗期观察并 记录。 (4)收获与决选:根据每个品种的典型特征特性,从株型、穗型、 粒型及生育期的田间记录淘汰非典型穗行。把具有典型特征特性的 穗行统一混收,晒干、脱粒、烘干、清选脱芒、包装后入库保管。 6.2.2 技术路线 育种者提供的株系圃种子穗行种植并淘汰非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