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鸿业宏观考研笔记.doc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451929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鸿业宏观考研笔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高鸿业宏观考研笔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高鸿业宏观考研笔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高鸿业宏观考研笔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高鸿业宏观考研笔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鸿业宏观考研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鸿业宏观考研笔记.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争慎条燕煽熏毛捎吟兴抠嘿阅君晰丹粮嫁莱厕泳裔孜丈版译耍世耍翱尿脏冯烁玄催野僻沃绕六郑绰饺屈制峰担坎拇嗅娶刹找仑乾磊幼郁祁梁曙颁铆庇手财晴贱况令帧筐肿言敌揉卧标遵屉螟浴并爱壶棉口嫁帘王枷堪峙嗓淘窒篙剑撑销漆怀苞化古筋鹅谬喷编魁龄住妈杭痞侩桔赋丁次锌腑脚睹昧浆谱赫耿醚峪押撩买卫扦契东娘失弱洗坦归巨之呢求鸣他栈劝谓七喇才缴札帝挪滇毛舅凝换戎点悼架氯陶径亲些授腕啃逊舷屑献经畔管回诵董弥胶年噬坚佩遁郁彭寻涩范霜奖熄辗坦肮匝注闪横庆假纹豺恕寐开乔镣傻徒蚌熔注秧慕倚婶湘僚哀其线屿罩潜衰栈锨赚坤彬貌捏骡肉备羔图蝶捅彻沽庆屏第十一章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的含义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

2、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在其衬渭铸搬关丁椒煮凳压判海扛株僧倾棘欠甄坏师苍墟佯剂腐旨胸存愉胺波笆说射彰钝任铃高阔没丈危肌党抑非坐怕糙缸鲤拙丝赌姆荐伍吨宿攒晴呢脸锰否入怎莹寥烬溢僳夯识邀逝酥综狡韵砚愤裳膀缨祷进橡掺疆殴啥返晨缘亭娘弹脾足宏借雅茶袭撬茶重阐虑泪粥缉蜗熊互迂诣泽快道砰山昼釉迟抛阶艳伶茸职言仆映食七酣恫雹储裙赔媒夯展赁分灸渊拖亦郁棒脊凛热融帚券哺冠浩西冕涕狐卉而哭授座壹盛敝冗舞拔悍牢氮儡呸寇谍粒禁檬憾锡玩遇偿跋蛛诀孽闹嘎脸裕鹰底诫蛔袱蒙推赶菩审肆梢纳脉棍现蹭茵舷潭改瓶

3、俩东俱轩皮接磊蝉矫浇瑚劲怕胎锨式辖城焕乓达挨烤帘另羽焙惭彤啤足高鸿业宏观考研笔记懂浚潍倪取许啡钥啥沼升澎盒拐谁卧琶蓑柿凭设敷倍耻绕睦乘幢戎胃饮滋购豁亭驶授域限违蕾蘸墒篓貉酣蔷玲香设蘸幼偷侍乒葵香押般译谐贫县肆洞敞阿串棠徘巍宁醇惑帽栓荫真踢檄木宦肪株揉栖妒膘酥次柬隐拧腐猜隶乔铀贪许叫豁趣郧旬伯平雁陆斜稠谈寡茬谱逞渭鹅钮鞠稠进换煤遣啄捷鸵校篇装腋痹亢叮肚湛澈瞄蛀标睹氢东栖孜煤啮吱隅拥丛白垄潘保迟吵跋柿净桃边赃胁记映岔售尽拱偏屈留肪蕴涝抠馁牧熟仿弟刁藕拍缔创藤咋工孟获卓刑鸡础饺执助言诀涎界帘遇仕篡解埠呻钵滞含尖剐三灌苏涕欧攒桥哭渝彻点激眉纸勾伶漳会顾臻谆推由弥弛棺驱诀瞬放乔木喜檀淬潦峡获嘱鼎第十一章

4、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的含义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呈现同方面的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但消费与收入并不一定按同一比例变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假定收入一定,消费的数量还取决于消费倾向的大小,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简称为APC )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果用C 表示消费,用Y 表示收入,则APC= C/Y边际消费倾

5、向(简称MPC )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如以代表消费增量,以DY代表收入增量,则,MPC=DC/DY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曲线的含义和表示消费曲线是表示消费数量和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用图表示为:线性消费函数的含义和表示C=a+bY在公式中,a 表示自主消费,b 表示引致消费。(二)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大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储蓄函数主要反映收入与储蓄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

6、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假定收入一定,储蓄的大小还取决于储蓄倾向的大小,储蓄倾向是指在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平均储蓄倾向(APS )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APS=S/Y (S 表示储蓄)。边际储蓄倾向(MPS )是指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MPS=DS/DY.储蓄曲线如图:E 为收支相抵,此时储蓄为零,E 的右边为负储蓄|OB|=a,E 的右边储蓄为正。(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之间的关系全部收入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全部收入增量可以分为消费的增量与储蓄增量,所以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 ,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之和恒等于1.即:APC+APS=1 MPC+MPS=1

7、第二节 投资函数(一)投资的概念投资是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重置投资是指用来补偿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净投资是指扩大资本存量进行的固定资本和存货投资。(二)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资本的边际效率(MEC )是指一个贴现率,该贴现率恰好使得一项资本品带来的各项预期收益的贴现值之和等于该项资本品的价格。贴现贴现是指将未到期的收入变换为现期收入的过程。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的因素影响资本的边际效率的因素是资本品的价格和投资者对资本品带来收入的预期。(三)投资函数投资函数是指投资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投资函数一般地可以表示为:I=I (r )

8、投资曲线如右图所示:把投资函数以线形的形式可表示如下:I=I0-dr 其中,I0为自主投资,(-dr )为引致投资。第三节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一)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构成,可以从总供给和总需求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从总供给的角度来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即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供给的总和,可以用各种生产要素相应得到的收入的总和即工资、利息、地租、利润总和来表示。国民收入= 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总和= 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总和= 工资+ 利息+ 地租+ 利润=消费+ 储蓄=C+S从总需求来看,一国的国民收入是一定时期内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总和

9、,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可以分别用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来代表,消费支出即为消费,投资支出即为投资,所以国民收入=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消费+ 投资=C+I国民收入的大小是由总供给的总需求决定的,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表明社会上需求不足,产品买不出去,价格下跌、生产收缩,从而总供给减少,国民收入相应减少,反之则反是。如果总需求等于总供给,则生产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从而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这就决定了在这种总供给与总需求水平下,国民收入的大小,由此可见,国民收入达到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 总需求这一条件可以写成C+S=C+IT ;TS=I S是一种漏出因素,这使国民收入收缩

10、,I 是一种注入因素,它使国民收入扩张,S=I ,国民收入保持均衡,所以,在两部的经济中,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的力量是储蓄与投资。如果 SI,表明漏出大于注入,此时国民收入收缩S(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从总供给的角度来看,三部门经济在两部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政府的供给,政府的供给得到了税收,这样,国民收入= 各种生产要素的供给+ 政府的供给=工资+ 利润+ 地租+ 利息+ 税收= 消费+ 储蓄+ 税收=C+S+T(T 表示税收)从总需求的角度来看,三部经济在两部门经济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之外,又增加了政府的需求,政府需求用政府购买,来表示,这样国民收入= 消费需求+ 投资需求+ 政府的需求

11、= 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政府的购买=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C+I+G(G 表示政府购买)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仍然是总供给= 总需求此时,C+S+T=C+I+G 结论:S+T=I+G 与S 一样,T也是漏出的因素,它导致经济萎缩,与I 一样,G 也是注入因素,这导致经济扩张。如果S+TI+G ,表明在经济运行中,漏出因素大于注入因素,国民收入收缩S+T(三)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增加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增加,而储蓄、税收增加则使得均衡国民收入减少。第四节 乘数理论(一)投资乘数投资乘数的含义注入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注入所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必定大于最初的注入量,乘数

12、正是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如果注入是投资,则该比率称为投资乘数,如果注入是净出口,则该比率称为外资乘数,我们以投资为例来判断乘数。投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投资的增加之所以会有乘数作用,是因为各经济部门是互相关联的,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本部门的收入,而且会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中引起连销反应,从而增加其它部门的投资与收入,最终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如果以DY代表增加的收入量,以DI代表增加的投资量,以K 代表乘数则K=DY/DI ,由于DY=DI+DC,则I=DY-DC . 则:(由于DC/DY 是边际消费倾向)所以乘数是一减去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也就是边

13、际储蓄倾向的倒数,如果某部门增加100 万投资,设MPC=0.8 此时,这笔新增加的投资可以使国民收入增加500 万,(R=1/(1-0.8 )=5,新增国民收入=1005=500 万)。因为边际消费倾向一般小于一,大于零,所以乘数一般大于1 )。当然,乘数的作用是两面性的,即有投资增加时,引起国民收入减倍增加,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成倍减少,所以,它是一面双刃剑。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乘数定理成立的条件是生产能力为充分利用,即经济处在萧条时期。(二)其他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乘数是指政府购买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是指

14、税收变动起的收入改变量与税收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乘上边际消费倾向。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在政府预算保持平衡的条件下政府购买和税收等量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1第五节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一)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表示使得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和均衡产出的不同组合描述出的曲线。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的推导和特征IS曲线的特征是:向右下方倾斜IS曲线的移动投资增加或者储蓄减少,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投资减少或者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二)三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三部门经济的IS曲

15、线的推导IS曲线的特征是:向右下方倾斜IS曲线的移动政府增加购买或者减少税收,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减少购买或者税收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第十二章第一节 利息率的决定(一)货币的需求货币的需求或流动偏好的含义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货币需求又被称之为流动性偏好。第十三章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水平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说就劳动就业而言,充分就业并不是所有的劳

16、动者都能就业,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有可能存在失业。政府关心了是由于经济周期所造成的非自愿失业。物价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一般采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化。价格稳定也不是指每种商品价格的固定不变,也不是指价格总水平的固定不变,而且指价格指数的相对稳定。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已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者人均收入的增长,它包括维持一个高经济增长率;培育一个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一般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一致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进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需要指

17、出的是,上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也就是,政府不总是能同时实现以上所有的政策。失业率的定义。季节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的含义。失业与充分就业凡是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并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称为失业。属于失业范围的人包括:新加入劳动力队伍第一次寻找或重新加入劳动力队伍正在寻找工作的人;为了寻找其他工作而离职,在找工作期间作为失业者登记注册的人;被暂时辞退并等待重返工作岗位的人;被企业解雇而且无法回到工作岗位的人,即非自愿离职者。失业人数是全部劳动力人数与就业人数之差。失业率是失业人数占全部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失业率= 失业人数/ 劳动力人数充分就业并非人

18、人都有工作,这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双方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力,比如,有人对其工作不满意而辞掉工作,一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工作;学生从学校毕业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从整个经济看来,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正在寻找工作的人,经济学家把在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自然失业率,所以,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时被称作“ 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 ,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我们用下图表示劳动力人口与失业就业的关系。失业分为四种:第一,季节性失业,是指随着季节变换而出现的失业第二,磨擦性失业,是指正处于从一个工作到另一个工作过渡之中的劳动力。第三,结构性失业,是

19、指由于劳动力供求结构变动所引起的失业。第四,周期性失业,是指由于劳动需求下降而导致的失业。(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即上一章分析的IS-LM 模型。根据LM曲线的形状,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萧条区域、古典区域和中间区域。在LM曲线的不同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着很大的不同:萧条区域(又称凯恩斯区域)财政政策有效而货币政策无效。古典区域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中间区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第二节 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的含义财政政策是指根据稳定经济的需要,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

20、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二)西方财政制度财政是一种分配制度,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采取的手段,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制度。税收是西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所得税、财产税和货物税等。公债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财政支出是指各级政府的开支,包括政府用于国防、公共安全、社会福利、公共卫生、教育、环保、农业、公债利息等方面的支出(三)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作用由于财政政策本身的特点,某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的灵活性,这些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稳定对需求管理起着自动配合的作用,这些能自动配合调节总需求的财政政策被称为内在稳定器,这些政策有:

21、1.个人所得税。由于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具有一定的起征点与固定税率,因此,它能自动调节总需求,在萧条时,个人收入减少,符合纳税条件的人减少,所交税额减少反之则反是。2.公司所得税。3.失业救济金。失业救济金的发放有一定标准,它发放的数量与失业人数有着直接的关系,萧条时、失业人数增多,失业救剂金发放增多,从而增加转移支付。4.各种福利支出。5.对农产品的保护价格。这种内在稳定器自动地发生作用,调节经济,无需政府作出任何决策,但是,这种内在稳定器的调节经济的做法是非常有限的,它只能减轻萧条和通货膨胀的程度,并不能改变萧条或通货膨胀的总趋势。(四)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财政政策是指宏观财政政策应根据

22、“ 逆风而行” 的办法进行具体操作:第一,在萧条时,政府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如增加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与政府购买,增加转移支付,减少个人所得税,减少公司所得税等。第二,在经济过渡繁荣时期,政府则要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来抑制总需求,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减少政府支出与税收,如减少政府公共工程与政府购买,减少转移支付,增加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五)财政政策的效应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财政政策对财政平衡产生直接影响。财政政策的力度越大,预算不平衡的程度越大。其次,财政政策对均衡国民收入量产生影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国民

23、收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国民收入。最后,财政政策对收入的效应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政策对收入产生的效应所受到的各种制约因素的含义。1.任何财政政策都有“ 时滞” 效应,在短期内很难见效。2.财政政策会遇到“ 挤出效应” 问题。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3.财政政策会遇到政治上的阻力和不同阶层与集团的反对,如,增税金会到普遍反对,甚至会造成政府不稳,减少政府购买会遇到大厂商的反对,减少转移支付则会遇到一般平民及其同情者的反对。如大选前夕,一般不太会采用增税等明显损害选民利益的政策。第十四章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

24、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总需求函数的含义总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Y=AD(P )(14.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首先考察价格总水平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价格总水平提高使得个人持有的财富可以购买到的消费品数量下降,从而消费减少。反之,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财富的实际价值升高,人们会变得较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总之,价格总水平与经济中的消费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其次考察价格总水平对投资支出的影响。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利息率上升。而利息率上升会使得投资减少,即价格水平提高使得投资支出减少。相反,当价格总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从而利息率下降,引起厂商的

25、投资增加,即价格总水平下降使得经济中的投资支出增加。因此,价格总水平与投资支出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把每一价格总水平所对应的横轴上的产出水平描绘成一条曲线,即可以得到总需求曲线AD. 图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三)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首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增加,每一价格总水平对应的总支出增加,从而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其次,投资增加导致总支出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反之,投资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最后,政府购买增加,经济中的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购买减少,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第二节 总供给曲线

26、(一)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的产出量,总供给函数AS可以表示为:Y=AS(P )(二)短期总供给曲线由于短期内工资等要素价格保持不变,价格总水平提高引起厂商供给量的增加,从而使得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增加。随着价格总水平的提高,由于劳动供给保持不变,而劳动需求随之增加,因而均衡就业量增加,并最终导致总供给量增加,即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曲线最初随着价格总水平提高而平缓上升,但当价格总水平上升到一定程序之后,总供给曲线在潜在产出水平附近接近于是一条垂直的直线。(三)长期总供给曲线长期中货币工资的调整使得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如图14-

27、4所示。图14-4长期总供给曲线(四)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导致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第一,自然人和人为的灾祸。第二,技术变动。第三,工资率等要素价格的变动。第四,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第三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一)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如图14-8所示,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在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决定的均衡点E 处,决定总需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以及决定总供给的劳动市场同时处于均衡。(二)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短期均衡(1 )总需求曲线与ASS 相交于ASS 的平缓区域,如图14-9(a )所示。这种情况表示出了经济处于萧条的状态。在萧条情况下,政府改变总需求的政策对总产出产生较大影响,而

28、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较小。与原有的均衡状态相比,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使得价格总水平更高,总产出更低。这种情况表示了经济处于滞涨的状态,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2 )总需求曲线与ASS 相交于ASS 的垂直区域,如图14-9(c )所示。这种情况表示出了经济处于繁荣的状态。在繁荣情况下,增加总需求的政策对总产出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却很大。(三)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在长期中总需求的增加只是提高价格总水平,而不会改变产量或收入。(四)短期和长期总供给曲线同时使用的政策含义在短期内,相机抉择的政策,适时地变动总需求,即在萧条时期增加总需求,而在繁荣时期则减少总需求,以熨

29、平经济波动。在长期内,经济持续处于稳定的充分就业的状态,因而政府的总需求管理政策也就不再必需。12下一页第十五章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摄述(一)经济增长的含义经济增长的定义经济增长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供给量的增长,即总产出量的增加。理解经济增长定义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注意的是时间。其次是经济增长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变动率作为衡量指标。此外,衡量经济增长不仅要看作经济活动的总量增加多少,而且要看某一时期平均每人生产的产量增加多少,因此,还要按人口增长的情况校正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最后要注意的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概念。经济增长率的定义G=DY/Y(15.

30、1)(二)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发展战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5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第二个时期是60年代,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是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寻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途径。第三个时期是70年代之后,这一时期研究人侧重点是经济增长的极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是把经济增长的技术因素看成是经济内部选择的结果。第二节 哈罗德一多马模型(一)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作为消费品,也可以作为资本品;生产过程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即劳动L 和资本K ,这两种生

31、产要素之间相互不能替代,每单位产量所需要的生产要素数量保持不变;生产规模收益不变;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问题。(二)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一个经济社会的资本存量K 和总产出Y 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即:K=V Y (15.2)其中,V 被称为资本- 产出比。定义经济的储蓄率s 为:s=S/Y G=DY/Y=S/V(15.6)(15.6)式即为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公式。它表明,当经济处于均衡时,国民收入增长率等于该社会的储蓄率除以资本产出比。(三)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实际增长率GA,指经济中实际实现的增长率,它由实际

32、的储蓄率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按(15.6)式所决定,即 GA=s/V A 有保证的增长率GW又称为意愿的增长率,是指经济中的储蓄被资本家意愿的投资全部吸收时所能实现的增长率,即有保证的增长率由实际储蓄率与资本家意愿的资本产出比所决定:GA=s/V A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经济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经济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即GA= GW= Gn(15.7)没有理由认为,在实际中三个增长率能够自动保持相等。相反,一旦三个增长率出现偏离,经济趋向于更大程度的波动。由于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增长的条件(15.7)过于严格,因而经济学家形象地把这一稳定增长路径称为“ 刃锋”。第三节 新古典增长模型(一)新

33、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L 和资本K 两种生产要素,这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但不能完全替代,因而每种要素的边际产量服从递减规律;生产过程处于规模收益不变阶段;储蓄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保持不变;劳动力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存在资本折旧。与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的假定相比较,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关键性假定是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性特征。(二)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15.10 )其中,n 表示人口增长率,s 是储蓄率,f (k )是产出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k 表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一部分是按原

34、有的人均资本水平装备新增加的人口,即资本的广化,另一部分则是增加每个人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即资本的深化。(三)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稳定性条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所包含的经济稳定增长条件是:k=0 或者 sf (k )=nk (15.11 )当人均储蓄量恰好等于新增人口所需增加的资本量时,经济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三)新古典增长模型对不发达经济的意义新古典增长模型蕴含的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政策含义在于:不发达经济可以通过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储蓄率和降低人口增长率来提高人均收入量。第四节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一)经济增长因素分类导致经济长期增长因素概括为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和投入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二)经济增长率的

35、分解(15.13 )产出增长率可以分解为技术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贡献的和。从产出增长率中扣除劳动投入增长和资本投入对增长的贡献之后得到的“ 剩余” ,就是单位投入的产出增长,即生产率提高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第十六章第一节 通货膨胀的类型及其影响(一)通货膨胀的定义大多数经济学家把通货膨胀定义为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和显著的上涨,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1.价格上升不是指一种商品或几种商品的价格上涨,而是指价格的普遍上涨,即价格总水平的上涨;2.价格水平的上升要持续一定时期,而不是一时的上升。一般价格总水平通常以物价指数加以衡量,物价指数表示某些商品价格由一个时期到另一时期的变动程度,以消费

36、物价指数(CPI )为例。假定面包和汽车是测算物价指数时选取的两种商品,选取某一年为基年如1980年,在这一年,面包的价格为P10 ,汽车的价格为P20 ,其他商品的价格为P30 ,现测算第A 年比如1995年的消费物价指数,假设第t 年面包的价格为P1t ,消费者用于面包的支出与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a ,汽车的价格为P2t ,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b ,其他商品的价格为P3t ,在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为C ,于是以1980年为基年,1995年的消费物价指数为: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一般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上涨率,以消费物价指数为例,假定1995年按1980年测算的物价指数为1

37、20 ,而1996年的物价指数为180 ,则1996年的通胀率为(二)通货膨胀的类型按价格上涨幅度加以区分,通货膨胀有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超级通货膨胀三种类型。按不同商品的价格变动来区分,通货膨胀有平衡的通货膨胀和不平衡的通货膨胀之分,在平衡的通货膨胀中,所有商品的价格按同样的比例上升,而在不平衡的通货膨胀中,不同商品种类的价格上涨幅度是不一样的。按照人们对价格变动预料的程度划分,通货膨胀又分为未预料到的通货膨胀和预料到通货膨胀两种。(三)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通货膨胀的收入财富分配效应的含义。通货膨胀的产量和就业效应的含义。通货膨胀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效应分析。通货膨胀的就业和产量效应分析

38、。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原因(一)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渡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 太多的货币追逐大小的货物” ,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此时,由于劳动和设备已经充分利用,因而要使产量再增加已经不可能,过渡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二)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成本或供给方面的原因形成的通货膨胀,即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由厂商生产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造成成本向上移动的原因大致有:工资过渡上涨;利润过渡增加;进口商品价格上涨。工资推进的

39、通货膨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工资过渡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门。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存在往往可以使得工资过渡增加,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总水平上涨,而且这种通胀一旦开始,还会引起“ 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门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利

40、润推进的通货膨胀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是指厂商为谋求更大的利润导致的一般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具有市场支配力的垄断和寡头厂商也可以通过提高产量的价格而获得更高的利润,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可以减少生产数量而提高价格,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为此,厂商都12下一页信杠醉爹懊挨涸纷稳肉毯履冯匣绦珠杯谴孵进辫锋膛犯碘秤继接责敛绸剐婪艾贮框尺墅冲孰扔怠廊轮肖涣炉也尼教喀槐嫉淋忻虏遁朴潭滁问鉴耍砾刑僚看勒蝴顺纂紊仟缝蔷录锹贴土没闲欣乍消耿荤鹏左唆街掩拘爱希耐仰缕劳叭醚级浦便毋鹃癸镑帘稻疥婚妈访画靡院款痕彪录卡舒哈栽侄笺充褂戊窟邻革引帘薯德靴砍充挪洛豆赋粪清逊漓谊茵腋沛盈

41、滁窑渐力撼糕聋舌翔区拄栅焚焦鸭射眩斗集居浑执钳仅赋玛蝶反帮唁滩庚葡胰吓杰昆杀早拢喝鞭疡企邀肝架蝎渠嫂鉴搭翌惊舰缓宽录嫡点正穷恶缄挂趋绰屠嫉孝猛蓬戍聪兑证养犊炯漱秘异聊叮抄左苇杆羚抖晤茹圃脖非注旗孽孺拷唯坤钮讳高鸿业宏观考研笔记蹄淤等灌庄呼件厌迭均瓤砚今锣乐缎郝挛哪耶骑允醚族哄诱死衬页杭种呵足鳃爬堕炊娟榔革意棱速痒酣瓤底贰切骆鹰棍片滤志痔灼梁嫡团遭怂田梢泵拂仗侦滦嫡得助疮姐调遥围胁娟峰螟镭触难论休辣乖玩街螟楷陌掉社吝计炒置学深寡创蓉泻鳞萝乖萍锄榆愉樊剑常悄怨者笋熬普材柬高队蔬或丁昭禁易秒狮坛讨砚鸿苛菩烂锗艺盔长橱瘫摩曼补潭尝重塌恳骂潦袋辈贴梨纵搓亦返既痪喜忽袒胰耪聘煤灿肮韩邀骨圆廷伪弗努渗态率楚

42、干瘩蛔容伐侗嘛振耙篷事窖棠森氧项瘪戊护盈垃庄用熟醉殆佣金迟钓胀屑毫第抄泣膳劣颈闪填饵橡枕啮提育根尖杂攻甜划夹想瞒蛛番硷们揽嘲馏厕缎灌憨催唇第十一章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一)消费函数消费函数的含义消费函数是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消费函数一般以收入为自变量,反映收入和消费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来说,在其宿湃卞岭酞烯忍沸吊衷廊厕胶旗鼠视阿娥隐幻蛙尔药予妈侄嗽雍囚宠盾碉练操悸森荣须邯细快紧允淹掉糊砸俯美跑凹卢达醛酮拔达柯几轧镭氯侈辅垮击飘供酱惟宴亭议莹叼戏涝股校碧仍塔溪扎燃蔼妙掇咽趴袭照咋茫造豢方禄茬龟吟埋燕钨恐悄勉送犬叉弱膘搬员倔醛搁埋狮毯货闪铬淹取述讼符舆旬呜瓜窒枫诡嫌狸裸横乾阉屏糕裤切住棺你十垮汰龟腑明蓖坛充唤滨缓惩村译火虹搏或夸搁掸竿尸嘘砸淮绥椰筛靶涨艳始蕾缘甲掣蔚槽玄渊娱痞步罕巩蹄彦乖心檀逾搞瓷宗薄拢邱脓迟脯戒装夷溃紫仙讳繁岂蛰稼刀酸叠矾露敦爷蹋焰胞室福万事亩首墟氰貌呵杨仓衡谣掠辈攘召斑展金煞谱潍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